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作为中学教师,将创新与语文学科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很重要的,也是一个新课题。语文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展开的形势下讨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但是,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愿请教于同仁。
一、采取现代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乐于创新
传统的教学,教师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往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很狭小的范围内。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一教学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如学习《智取生辰纲》,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一节课完成了教学重点,而且学生耳听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眼看杨志等人物的画面介绍,头脑中想象双方的矛盾冲突,兴趣盎然,思维灵活,不断创新。只有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养成思考习惯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著名诗歌理论家谢冕在《富有的是精神》中说:“学习是不能偷巧的,一靠积累,二靠思考,综合起来才有了创造。”因此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质疑问难”是学生思考的具体体现,课上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要加以恰当鼓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如教孙犁的《黄鹂》一文,有个学生问:“‘前几年,终于病了。’他怎么这样说?他想生病吗?”此问题问得很好,带动了对整篇课文的学习,我对他提出了表扬,课堂教学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三、提倡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点拨,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突破传统观念,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念,课堂学习就会变得主动、积极、有效。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胆创新的机会。例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时,按以往教学要求,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与学生一道研究,鼓励学生质疑求异,那么答案就不再简单、单一,这种问题意识如果提高一个层次,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