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学习目标.了解徐志摩诗歌三美的内涵。
.解读文本,分析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其诗歌中表现出的轻烟似的离别情绪。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一)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二)查阅徐志摩的生平资料。
二、自练自测.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荡漾.( ) 青荇.( ) 沉淀.( )长篙.( ) 漫溯.( ) 斑斓.( )满载.( ) 笙箫..(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作品有《》《》《》等。
.补出下面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
(李白《赠汪伦》)(),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有哪些。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分别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以你喜欢的一种意象为例进行分析。
.选择的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如何读出你所体会到的美?读一读,总结一下。
.下面是《康桥再会吧》的片段,比较本诗,你能看出《再别康桥》的形式上的特点吗?“我但自喜楼高车快的文明,不曾将我的心灵污抹,今日我对此古风古色,桥影藻密,依然能坦胸相见,惺惺惜别。
康桥,再会吧!你我相知虽迟,然这一年中我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妩媚河身的两岸,此后清风明月夜,当照见我情热……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下列各组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撑.着(ǎ)彷.徨(á)凄.清(ī)寂寥.(á).踟蹰..(ì ù)漫溯.(ù)满载.(ǎ)迷茫.(á).河畔.(à)荡漾.(à)青荇.(ì)长篙.(ā).斑斓.(á) 沉淀.(ì)似.的(ì)笙.箫(ē).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
高中语文2再别康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班级:姓名: 学号: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诵,抓住关键意象,感受康桥秀丽柔美的风光,体会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
2.体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会新诗的鉴赏方式。
3.品味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
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按照你对诗人的了解,完成下面练习(1)徐志摩,笔名______ __,______ __。
被以为是___ 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 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 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 __ _,________ 。
(3)轻轻的我走了,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
问题2:听读、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河畔.:()荡漾.:()青荇.:()沉淀.:()似.的:()长篙.:()漫溯.:()满载.:()斑斓:..()笙.箫:()问题3:朗诵全诗,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是什么?问题4: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意象特点和其包含的作者情感。
问题5:品味诗歌“三美”。
(1)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本诗中主要表此刻:①押韵。
韵脚为:。
②音节和谐,节拍感强。
③回环复沓。
首节和尾节,语境相似,结构相同,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2)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3)绘画美,每一节都包括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诗人利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
问题6:“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招摇”一词用得独特,品味它的妙处。
三、目标检测1.完成课后习题22.在全诗当选出你喜爱的一节,写一段话描述其中的画面。
四、配餐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读分析(一)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此刻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阅读鉴赏】乡愁是游子心中的一种伤痛,一抹永远不会褪色的思念,也是游子的心中家园和归宿。
高中语文 1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再别康桥》说课稿尊敬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
(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四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是高中阶段文学鉴赏的开始,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
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契合了新课标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
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2、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以上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独特意象和意境。
(2)能力目标:掌握诵读技巧。
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领悟诗情,赏析诗歌画面、诗意美。
教学难点: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由于高一年级学生对诗歌鉴赏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在课堂上,老师应将鉴赏搞得生动活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愿听爱读,积极主动地鉴赏作品的习惯。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目】1、学习诗人用评议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写法;2、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1、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构思?2、怎样理解全诗“画面美〞?【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及时代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他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佳作。
选自猛虎集再别康桥就以音节与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青睐。
为诗句燃断想象长须徐志摩志摩写作态度是严肃,他在轮盘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一个。
〞在猛虎集自序里他又说:“但为了一些破烂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经燃断了多少根想象长须。
〞所以一些极普通字眼,一经从他笔下流出就标出了自己分量。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徐志摩心旷神怡,他是喜欢飞。
在空中飞行,人常常觉得自己脱离了肉体凡胎,跟蓝夜里彗星一样,在天际遨游。
他曾在散文想飞中写过:“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回看陆地。
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趣味,做人权威,做人交待。
〞此刻,他觉得自己化作了一朵白云,乘风飞去。
悄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距济南50里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中诗句竟成了他谶语。
他真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5岁。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继起者未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诗魂,人称诗哲、诗圣有能与之并驾齐驱。
他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诗两首再别康桥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写康河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
明确:“甘心〞二字用得最好。
水草在作者眼中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作者诗人久寻而不得,心向往之的境界。作者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沉醉了,他“甘心〞做康河的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的,热烈的爱恋。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1、感受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流露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美及情感。
学习
者特
征分
析
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再加上这是一首新诗,在思想内容上学生容易把握。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文本
教材
与信
息技
术整
合点
分析
1、这首诗歌以情动人,情感隽永美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入诗境,制作相应的诗、画、音三位一体配乐朗读课件使学生直观入境,很快让学生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情感和诗歌的情境。
2、借助课件营造浓浓的诗歌气氛。所有课件的背景都是康桥美丽的如诗如画的图片。
3、在教学的结束处播放一首由张清芳演唱的?再别康桥?,在音乐的世界里让学生再一次品味徐志摩对康桥世界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诗情画意的世界里结束全诗,到达首尾圆合,一气呵成的效果。
第二节:
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
明确: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这个比喻用得好。
把“金柳〞比作“新娘〞独具匠心,它既形象逼真的写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态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的迷恋的感情。谁愿意离开美丽的新娘呢?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2《再别康桥》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2《再别康桥》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师:现在老师要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和着古筝高山流水深情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天边的云彩……(学生热烈鼓掌)教师::谢谢大家的掌声,现在请大家谈谈为什么要鼓掌。
学生1:老师您的朗读很棒,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学生是那样的热爱自己的母校。
学生2:诗韵味十足,老师您的朗读把这美妙的韵味都给传达出来了。
学生3:这首诗的语言很美,我们听起来很舒服。
教师:你们的掌声一方面是对我的鼓励,一方面是因为被这首诗的魅力深深的吸引,那么大家知道这诗的题目吗?生全体:再别康桥。
教师:(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来赏读这首诗,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同学们知道他哪些情况?学生1: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
教师:你从哪知道的?学生1:从书下注解看到的。
学生2:他是新月派诗人。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学生2:上网看到的。
教师:很好,那么大家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再别康桥》的呢?许多学生:不知道,老师给我们讲讲吧。
教师: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听课,度过了一段真正悠闲的生活。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的崇拜者,在风光旖旎的康河岸边,他时而仰卧在上有星星下有黄花点缀的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时而到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段的美好生活令他魂牵梦绕。
再度回到母校,再次见到昔日的美景,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可很快又要告别这里的美景,告别风光秀丽的母校,怎不让他依依不舍?带着这种情感,在归国途中的海轮上,他写下这首小夜曲般的抒情诗。
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好,请同学们打开书,随着朗读录音先来自由读《再别康桥》。
(随着磁带里用情的朗读,同学们十分卖力的大声朗读着,教师在巡视中也深受感染,也情不自禁的加入朗读的队伍)教师:现在请两位同学来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后给他们作评价。
(很多同学举手要求朗读)教师:这样请大家发扬点风格,让平时不善言辞的张铎和肖奇锻炼一下好不好?众同学:好!(掌声响起来)学生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天边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波光里艳影/在我心头荡漾//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学生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在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教师:谁来给他们的朗读作一点评?(同学互视,显出为难状)教师:这样,给大家三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
高中语文 1.2《再别康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徐志摩教学目的:l、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体会。
3、能力培养目标: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体会。
2、新诗的艺术技巧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讨论鉴赏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许多新诗应运而生,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诗坛的新月派便是其中之一. 这里有以诗歌奉献个人理想的个性主义诗人徐志摩,以诗歌以生命献给祖国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徐志摩心旷神怡,他是喜欢飞的。
在空中飞行,人常常觉得自己脱离了肉体凡胎,跟蓝夜里彗星一样,在天际遨游。
他曾在散文《想飞》中写过:“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回看陆地。
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待。
”此刻,他觉得自己化作了一朵白云,乘风飞去。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5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下子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二、老师朗读《再别康桥》并指导朗读。
高中语文 1.2《再别康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学年高中语文 1.2《再别康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福州第一中学孟全波)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选编《再别康桥》,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殷殷的挚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
教学中可通过简介徐志摩以及他在康桥的生活,交待《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再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分析结构,感受诗歌的“建筑美”,细细品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此外,《再别康桥》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比较独特,可通过与其他著名的离别诗的比较,感悟《再别康桥》独特韵味。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了解大多是宽泛的,甚至有些是从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得到的,因此,学生在接触《再别康桥》的时候,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
学生的兴趣点可能会放在首尾两节,放在徐志摩的情感世界上,教学中应好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并由此切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作品。
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所传达的情感也常常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再加上对作者的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产生阅读障碍。
这首诗歌的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挖掘,体味出诗歌更为丰富的韵味。
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解读文本。
诗歌的欣赏应该是多元化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概念化的经验化的解读,在鉴赏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求让学生从更深刻更新颖的层面去阅读文本。
高中语文 1.2.2《再别康桥》3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1.2.2《再别康桥》3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三、问题设计1.导入设计在漫长而浩瀚的中国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尽管他的生命像一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但是他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如淡雅别致的水墨画,或如浓墨重彩的西洋画;他的诗歌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或如忧伤缠绵的小夜曲,或如轻柔曼妙的萨克斯,为我们的心灵涂抹了芬芳馥郁的诗情画意。
他是谁呢?徐志摩。
今天我们就走进康桥,去领略康河的美丽;我们就走进徐志摩,去领略徐志摩的魅力。
2.意境再现与情感体验提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再别康桥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 2 再别康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诗中的意象美。
【教学重难点】1. 诗情的领悟;2. 从准确传神的用词、修辞和特殊句法等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是如何一名诗人,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在35岁英年早逝以后,能令生活颓废的妻子陆小曼从此深居简出、四季素服,还留下动人肺腑的散文《哭摩》?令他爱过的的诗人、建筑师林徽因把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在床头,直到离开人世?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他的“诗化人生”正开启于康桥(即剑桥大学)。
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
受英国诗人济慈、雪莱和拜伦的影响,他创作了许多诗作。
1928年,诗人第三次重游母校,留下了一首永恒的《再别康桥》,或许,咱们通过诗歌的学习,能窥见诗人一颗坦露的、真诚的赤子之心,感悟到他的眷恋与追求。
(二)捕捉诗歌中的主体情感和情感转变。
1. 先让学生齐读,把握诗歌的节拍。
2. 你感觉诗歌表达了如何的情感?(对康桥浓郁的爱,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3、具体来看,诗歌的情感有无起伏转变?给七节诗标上序号。
诗人的情感从第一节的难过到二、三、四节的欢喜、眷恋、沉浸,再到第五节达到高潮,第六节陡然低落,回到现实,沉浸于肃然,最后只能带着无穷的怅惘离去。
这种情感的转变正是基于诗的开始用了三个“轻轻的”,恍如母亲怕惊醒熟睡的婴孩一样,诗人对康桥的那份顾惜,那份依恋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2再别康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一)教课目的:l 、知识与能力:认识新文人诗内涵,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议论鉴赏法。
学会赏识诗歌的音乐美,从而学会从诗歌的形式、语言和意象等方面下手赏析诗歌。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领会。
(二)教课要点:志摩感情方式和个人的领会。
(三)教课难点:新诗的艺术技巧鉴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讲堂教课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一首带有淡淡忧虑的分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静静地来,又这样静静地走了。
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究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 ?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同《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心里——二、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 ( 1896— 1931) ,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 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徐志摩相逢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光阴。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感情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虑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有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全部,—下子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现在又要和它辞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想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学生朗诵《再别康桥》,教师指导朗诵。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深入研究,感情体会配乐请学生朗诵。
1、提示:自古写分别诗之作能够说是不计其数,大家比较熟习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当年人已没,今天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分别意,同是宦游人。
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1.2.2再别康桥新
《再别康桥》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学习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学习流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再别康桥学案新
别了,我的康桥——《再别康桥》导学设计附《再别康桥》课堂教学实录【课前演讲】师:今天的课前3分钟演讲由××同学来讲。
生:演讲(照稿子念)师:不能照着念,能背就背,不能背可以看一看。
(上课铃声响)这个同学伏在桌上照稿子读,读得极快,大家听不清。
师:完全不符合演讲的要求。
第一,他完全是在读,没有达到要求。
第二,他的仪容不好,一直伏在桌上。
第三,上来演讲最起码的规范是: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他没有做到。
第四,老师说过,第一轮,老师不规定题目,但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
应该是大家都认可的公众话题。
因此,今天这个演讲要重新做。
生:明天不可能。
师:后天。
明天该谁呢?(李老师在安排)。
师:我们今天学习《再别康桥》。
这首诗大家读过了,比较熟悉了。
在没有学这首诗前,大家对徐志摩有没有了解?生:我看过一些文章,似乎是说鲁迅和徐志摩在文学上是对立的。
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生:我是听我们老师说的。
师:你说的是对的,他们在文学观上是对立的,而且老师年轻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他也是从鲁迅那儿了解到的。
还有哪个同学?生2:他是新月派诗人。
师:这你也知道,真了不起。
从哪儿知道的?生2:从优化设计的。
师:很好,有预习的习惯,就是不一般。
还有没有?没有了?那老师补充。
有一个电视看过没有?《人间四月天》生(议论后)发言:讲他和三个女人的感情。
师:哪三个女人?其他同学补充,生3:(还有其他同学补充)林徽音,陆小曼,张幼仪。
师:徐志摩比较风流,只是因为他是文学家,就成了……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传统,一个人成了名人,缺点也就成了优点。
当然,也有人替他辩护,正因为感情丰富,所以写出好作品,我觉得还要应该分开来评价。
师:徐志摩怎么死的?生4:飞机失事。
师:对。
徐对新诗贡献很大,我甚至认为,仅以此诗,就足以称优秀诗人。
他还做过许多大学的教授。
当时很多人都是二十来岁做教授的,比如胡适等,很有才华,现在找不到多少这样的人。
当然他们不会玩电脑游戏,没有读过金庸。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再别康桥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再别康桥》【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拍、旋律,了解新诗中“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式;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2.进程与方式层面:朗诵、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学习方式】朗诵品读感悟【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朗诵录音《再别康桥》【检查预习】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榆阴()沉淀()长篙()漫溯()浮藻()斑斓()笙萧()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硕,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转变,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出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晚上》《云游》4、联句练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学习进程】导入: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颗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个梦,不,梦太缥缈了那么,《再别康桥》像什么呢?一、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 “流畅” “有情感)l、这首诗让人感觉很美,你感觉美在哪里?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诗人的这种情感如何表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二、合作探讨赏析意象(一)、读二、3、4、五、6段,探讨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式)一、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若是咱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二、“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情感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如何的情感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何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点拨: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如何的画面?请说出来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4)、诗人为何感觉今晚的柳最美呢?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何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二) 读一、7节欣赏回环美一、诗歌的首尾两末节语意很相似,节拍相同,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可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置有如何表达作用?三. 合作探讨、拓展提升一、探讨: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的高潮有人以为第5节是,有人以为是第6 节,你的观点呢?(温馨提示:思考第5、6两节中诗人时而“放歌”,时而“沉默”,各是因为何?)二、《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表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质疑与练习】【斗胆质疑】如“是天上虹”后面没有标点符号,为何?【迁移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反复朗诵,认真体会,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必然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深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难过——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看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切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诗人为何把自己比做雪花?(2).如何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飏,飞飏”?(3)“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二、《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画出一个优美的意境(很多于50字)小河柳树夕阳青草歌儿《再别康桥》导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术层面:体会两首诗的节拍、旋律,了解新诗中“新月派”诗歌创作“三美”主张的特点;了解两位诗人、主要作品及创作风格;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初步掌握并运用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式;学习《雨巷》象征手法的运用2.进程与方式层面:朗诵、设问、启发、讲解、讨论相结合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体悟作品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1.《再别康桥》中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2.《雨巷》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学习方式】朗诵品读感悟【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准备】朗诵录音《再别康桥》【检查预习】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荇(xìng )榆阴(yú )沉淀(diàn )长篙(gā )漫溯(sù )浮藻(z&259;o )斑斓(lán )笙萧(shēng )2.请用斜线标注出下列句子的停顿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③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条水草!④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硕,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转变,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出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晚上》《云游》4、联句练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端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学习进程】导入: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首歌,不,歌太铿锵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颗钻石,不,钻石太璀璨了;有人说,《再别康桥》像一个梦,不,梦太缥缈了那么,《再别康桥》像什么呢?一、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先听录音再自读,要求“准确” “流畅” “有情感)l、这首诗让人感觉很美,你感觉美在哪里?与同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鼓励)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硕,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转变,具有鲜明的个性或形式美和内容上的人情美(表达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赤子情怀)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诗人的这种情感如何表现?(温故知新,运用上次课对意象的理解解决问题)依依惜别之情关注题目,“再别”是题眼;关键词语(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语言),开头结尾两节“走了”“道别”“不带走”等词语;抓住意象即借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清荇、榆阴下的潭水等,诗人通过描画康桥河畔清新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康桥的酷爱和依恋之情二、合作探讨赏析意象(一)、读二、3、4、五、6段,探讨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诗歌的方式)一、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名句集锦),若是咱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辞别对象由人世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嘱咐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二、“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寄托了作者情感的形象《再别康桥》的二到六节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色,都寄托了诗人如何的情感你最喜欢的意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A、“师生互动分析“河畔的金柳”意象思考:“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能换成“倒影”吗?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何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将“金柳”比喻“夕阳中的新娘”独具匠心,金柳和新娘都是美丽的迷人的,把无生命的景语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既写出了柳枝的婷婷袅袅、娇媚多姿,又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极度依恋的情感金柳,娇媚而美丽,渗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情感点拨:1)、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你的脑海中浮现如何的画面?请说出来夕阳照射下的柳枝,被渡上了一层娇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在空中轻轻摇摆,婀娜的影子倒映在水中2)、诗人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新娘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哪些形容词来形容下?3)、诗人恰恰把金柳说成是“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什么啊?说明了在诗人眼里今晚的柳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4)、诗人为何感觉今晚的柳最美呢?——有句话叫“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道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此刻是最强烈的,所以在平常人眼中不起眼的柳树才变的额外妖娆和迷人5)、在诗人要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何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而选了河畔那本不起眼的柳树呢?(诗人为何对这柳情有独钟呢?)因为“柳”音同“留”,所以前人常常利用柳来表达一种离情别绪,所以柳也便成了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所以说,诗人之所以在离别康桥时选择柳这一形象入诗,也是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不能“艳影”是鲜明美丽的形影,“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既形象的描述了金色夕阳下柳树投在水中的倒影之艳丽,且与上句“新娘“呼应,同时更流露出诗人对金柳乃至整个母校的酷爱“艳影”融入了诗人深深地情义B、个性阅读: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云彩”云彩本身就是飘忽、轻灵的,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使别离之情不是很繁重“青荇”:“招摇”写了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的状态,写出了水草的可爱、动态之美,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愿做一条水草,“甘愿”写出了他对康桥的永久、热烈的爱恋“油油”:感到生命的旺盛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和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这“揉碎在浮藻间”的彩虹,就是沉淀在诗人心灵深处的梦,这梦像彩虹一样美,可是却揉碎了,有很凄楚“沉淀”即这是过去的,而且积淀在心灵的最深处的东西,是长期以来隐藏在诗人心里深处的愿望和理想暗示着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穷依恋之情星辉、水波与星辉煌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气氛,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特点: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归纳:“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括了作者情感因素的形象解读“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当中(二) 读一、7节欣赏回环美一、诗歌的首尾两末节语意很相似,节拍相同,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可是同中有异,这样处置有如何表达作用?首尾连接都表达与母校辞别的恋恋不舍、缠绵悱恻的情感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住一个“再别”,首节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道别”时的怅惘、徘徊、犹疑、迷恋的复杂情;第七节在结构上与第一节呼应,收束全诗,虽节拍相同,可是诗句的融入了更多的不能不离开的忧愁首节的两个“轻轻“改成了”悄悄“,首节是“招手”道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袖”不带走“云彩”,末节表达的情感更进一层首节以“道别”归纳全诗的内容,而两个叠音词的运用,既定下抒情的基调,又因音节轻盈优美,形成轻盈跳跃的节拍,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但是去的形象末节的“悄悄“与前文的“轻轻”照顾,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既写出了离去时的一丝孤寂,同时也写出了不肯惊动母校的赤子情怀,让人难过不已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拍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情感,一种挥之不去的难过伤感的情绪萦绕不散,使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归纳:语言品味要从词语、修辞手法着手词语品味,要始终关注具体的语言环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还要做到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相结合三. 合作探讨、拓展提升一、探讨:关于诗人在《再别康桥》中情感的高潮有人以为第5节是,有人以为是第6 节,你的观点呢?(温馨提示:思考第5、6两节中诗人时而“放歌”,时而“沉默”,各是因为何?)第五节的理由:诗人对母校的爱恋之情的达到了高潮诗人似乎已经忘记他要辞别康桥了,想撑着一支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去寻觅他“彩虹似的梦”,到了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的交相辉映,诗人不由自主的腰“在星辉斑斓了放歌”诗人快乐到了极点第六节的理由:诗人的惜别之情到了高潮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一个“但”字把诗人也把读者从梦境中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在现实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的光阴已通过去,“我”此刻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本节别情缕缕,离绪重重,诗人的惜别之情达到了高潮.二、《再别康桥》一诗在形式上如何表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链接】“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具有“三美”的主张:“绘画美”指的是词语的色彩,“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音节,“建筑美”指的是句式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每节偶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节拍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大体上由两个或三个音步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悦耳首节和末节,回环复沓,语意相似,节拍相同,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建筑美,表此刻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大体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转变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 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鲜明、丰硕的图画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质疑与练习】【斗胆质疑】如“是天上虹”后面没有标点符号,为何?【迁移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温馨提示:阅读课外诗歌,不要着慌,要反复朗诵,认真体会,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必然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深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难过——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看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切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1).诗人为何把自己比做雪花?(2).如何理解诗中反复出现的“飞飏,飞飏,飞飏”?(3)“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该如何理解?二、《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画出一个优美的意境(很多于50字)小河柳树夕阳青草歌儿【板书设计】练习答案:(1)、表现了诗人之爱如雪花一般纯净和晶莹,如雪花一般飞旋、欢快、喜气洋洋(2)、雪花“飞飏,飞飏,飞飏”是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为咱们织出一幅诗人深邃的灵魂图画(3)、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酷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学习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学习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学习流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
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
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但他这次重游康桥的时间,却是在7月底的一个夏天。
他是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
所谓“康桥”,现在通泽“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因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常怀有一股特殊的感情。
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到达廷顿庄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运康轿的切身感受。
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
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
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
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
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
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
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
“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
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B、第一节:借代;第二节:暗喻;第三节:拟人;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第八节:重叠复唱。
C、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
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
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
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
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
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