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08节凸透镜公式教案01 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学推导。
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器材:1. 凸透镜。
2. 光屏。
3. 蜡烛。
4.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
环境:1. 光线充足的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好奇心。
2.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介绍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推导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4. 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重点),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2.能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难点),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互动导学】一、情景导入(1)展示发光提油机,用透镜观察;(2)进一步引导,把观察到的像印到小纸板上;(3)改变透镜位置再次成像。
提出问题:同一个透镜为什么前后成像不一样,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1.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2.像有什么变化?二、探究新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引导学生猜想: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并了解概念:物距和像距2、认识实验器材,启发引导学生,安装器材,观察蜡烛的像。
肯定顺利观察到像的小组,并帮没有找到像的小组排除困难,告知三心等高。
(实验中,必须要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同一高度上,使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中央)3、设计实验方案,展示方案。
4、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
5、实验完毕,收集数据,按像的种类不同,得出相应规律A、利用flash 收集数据,重现图像,学生得出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B、与A 类似得出规律f<u<2f 倒立放大实像v>2fC、引导学生猜想成等大像时物距的大小,进行验证得出结论u=2f 倒立等大实像v=2fD、继续减小物距引导学生观察成像,通过小组互助使全体同学观察到虚像得出u<f 正立放大虚像E、通过光路作图寻找不成像的原因,得出u=f 不成像三、深化课堂引导学生再次认识规律四、课堂小结五、拓展延伸从课堂回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凸透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自我检测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人教版8年级物理教案-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過程與方法●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了與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活動。
【教學重難點】重點:瞭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使學生初步瞭解實驗——分析——歸納的科學方法,強化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主動性。
難點:實驗能力的培養。
一、複習提問、引入新課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有什麼關係?二、新課開始【實驗報告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目的】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培養學生手腦並用、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小凸透鏡的焦距5cm、大凸透鏡的焦距10cm)、。
【實驗步驟】1. 把、、從左向右依次安裝在上。
2.. 點燃,調整和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和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把燭焰的位置移到距凸透鏡兩倍焦距點以外(即u>2f),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把像的性質和像距及其他填入下表中。
改變物距再做一遍。
4. 把燭焰的位置移到凸透鏡焦點和兩倍焦距點之間(即2f>u>f),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像,把像的性質和像距及其他填入下表中。
改變物距再做一遍。
5. 把燭焰的位置移到凸透鏡焦點以內(即u<f),左右移動光屏,看能不能成像,怎樣才能看到像,把像的性質和像距及其他填入下表中。
改變物距再做一遍。
分析實驗資料,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 焦點(u = f)是物體成像像和的分界點;2. 兩倍焦距點(u = 2f)是物體成像像和的分界點;3. 物體成實像都是立的,虛像都是立的;4. 物體成實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側,物體成虛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的側;5. 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5.学习方法:学生尚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通过生动的动画、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
(2)运用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3)设计梯度性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突破难点,个性化指导:
(1)针对学生在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方面的问题,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化解困惑。
-讨论记录:要求学生记录讨论过程和观点,形成简单的讨论报告。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阅读材料:提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链接等资源。
-阅读笔记:要求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感悟。
3.教学步骤:
a.展示生活中的凸透镜设备,引导学生观察。
b.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c.导入新课,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凸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及应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凸透镜成像知识。
-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或改进措施。
-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并给出评价。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问答法: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准备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相关资料。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1. 讲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1. 预习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相关内容。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
第二章: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
2. 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
2. 练习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准备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器材和工具。
2. 准备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1. 教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技巧。
作业布置:1. 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步骤。
2. 完成实验指导书上的练习题。
第三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凸透镜成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收集数据。
3. 分析法: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准备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器材和工具。
2. 准备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1.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收集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问题。
第17章第08节凸透镜公式教案01人教版
第9单元:透镜成像公式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透镜成像作图法的基础上,推导透镜公式,领会透镜公式的 意义,掌握透镜公式的应用。
能够把透镜公式中所反映的规律与透镜实 验和透镜成像的作图统一起来。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公式中的 v 的正负符号和焦距f 的正负符号的规定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 复习提问 为了作图方便起见,往往使物体的一端落在主轴上。
这样,只须求出物体一个端点的像,整个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和位置也就确定了。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透镜 成像的作图法,画出三个图中物体 AB的像。
I X二、引入新课:根据以上作图,运用几何知’’识,可以推导出物距u 、像距v 和焦距f 之间的关系式;还可以推导出像长放大率的公像的光路图推导出他们的成像公式:凸透镜成虚像公式:1/f=1/u-1/v凹透镜成虚像公式:1/v-1/f=1/u如果虚像的像距取负值;凹透镜有虚焦点,凹透镜的焦距取负值,透镜成像公式可三、讲授新课以统一为:1/f=1/u+1/v说明:(1)、该公式适用于各种透镜,在运用此公式解题时,如果成的是虚像,则像距应以负值代入;如果是凹透镜,焦距也应以负值代入。
相反,通过计算,得出某像的像距是负值,其像必为虚像;得出某透镜的焦距为负值,该透镜必为凹透镜。
(2)、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很容易得出:像的放大率m=v/u (v取绝对值)四、巩固新课例题分析:例一、某透镜所成正立像的长度是物体的5倍,已知像和物体相距16厘米,求该透匀的焦距?(15厘米)例二、照像机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拍摄远处物体的缩小实像的(如图)身高1.70米的人,照相时距照相机的镜头4.00米,照得的是高5.95厘米的全身像.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有多大?作业:P211(1)~(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 教案 第1课时
课题:凸透镜成像(第1课时)主稿:张凤丽审核:徐龙民日期:教师: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焦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知道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过程与方法:由观察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会焦作用教学难点: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的概念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启发等相结合。
教具:激光器、凸透镜、凹透镜、腊烛、火柴、光具座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光的折射,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透镜。
(教师出示透镜)。
这节课我们学习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1、透镜的种类有哪几种。
2、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在哪里?3、透镜对光分别有什么作用?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三、学生预习四、分组展示:1、透镜的分类:⑴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⑵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2、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⑴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课堂练习:练习、根据图中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2、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3、光心大致在透镜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4、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5、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6、你有几种办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教后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凸透镜成像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推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成像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不同物距、像距下的成像情况。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凸透镜成像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物体(如蜡烛)、光具座等。
2. 教学课件、图片、练习题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第3-4课时: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有关凸透镜成像技术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亲身感受凸透镜成像实验。
十、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关注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1)知道焦距、物距、像距、实像、虚像等光学基本概念。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探究中能自主操作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养成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3)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不仅是光的折射和凸透镜的重要应用,而且又为下一节学习近、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和显微镜、望远镜等成像原理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知识。
教学重点:凸透像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其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学生的探究能力弱,需要老师恰当引导和小组间的合作完成)学生学情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掌握了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基本概念。
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对凸透镜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能作放大镜把物体放大,对物体能成缩小的实像和放大的实像还知之甚少。
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积极、合理的引导完成。
教学策略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前面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展示,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并顺利完成探究过程,总结出物理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案标题: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焦距和物像关系。
3. 凸透镜成像的公式:1/f = 1/v - 1/u。
4. 凸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线的特性。
2. 提出问题: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什么现象?请思考一下。
讲解(15分钟):1. 介绍凸透镜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包括凸透镜的形状和折射规律。
2. 解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焦距和物像关系。
3. 推导凸透镜成像的公式:1/f = 1/v - 1/u,解释公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示例演练(20分钟):1. 给出一个凸透镜成像的实例,提供物体的位置和焦距,要求学生计算像的位置。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解决凸透镜成像的计算问题。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强调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拓展应用(10分钟):1. 提供更复杂的凸透镜成像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眼镜、相机等。
作业布置:1. 布置凸透镜成像相关的计算题目作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查找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反馈: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凸透镜模型或实物凸透镜。
2. 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练习题。
3. 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和讨论的参与情况。
2.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答案准确性。
3. 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的种类及特点。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光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有哪些特点?2.引入透镜的概念,介绍透镜的种类及特点。
(二)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1.实验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凸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2)调整光屏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2.实验二:观察凹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凹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2)调整光屏位置,观察光屏上的成像情况。
3.分析讨论:(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凹透镜成像规律:无论物距大小,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三)应用透镜成像规律1.介绍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2.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四)巩固练习1.判断题: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水中倒影B.平面镜成像C.照相机D.望远镜(五)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学会应用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分析其成像原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分析,使学生掌握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成像规律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和巩固。
重难点补充:(二)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1.实验一:观察凸透镜成像(1)将蜡烛点燃,放在凸透镜前方一定距离处。
初中物理凸透镜教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
初中物理凸透镜教案——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会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光的传播,那么大家知道光在透镜中是如何传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识讲解我们来了解一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是一种透明的光学元件,它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放大镜原理。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情况常见于幻灯机、投影仪等。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种情况常见于照相机、摄像机等。
3.实验探究(1)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凸透镜与光源的距离,使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一侧。
(2)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观察屏幕上的成像情况。
(3)调整光源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不同距离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4.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实验结果。
(1)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5.巩固练习(1)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的成像示意图。
(2)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与二倍焦距之间时的成像示意图。
(3)请画出一个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的成像示意图。
6.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在实际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等。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人教版《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嗨,小伙伴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一个超有趣的东西——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可不是什么枯燥的知识哦,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法之旅呢!我第一次接触凸透镜成像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神奇。
老师拿着一个凸透镜,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圆圆的玻璃片,居然能让东西在光屏上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当时我就在想,这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凸透镜就是打开这个世界大门的钥匙。
那什么是凸透镜呢?它中间厚,边缘薄,就像一个中间胖嘟嘟、边缘瘦瘦的小圆盘。
咱们可以拿放大镜来类比,放大镜就是一种凸透镜呀。
当我们用放大镜看小蚂蚁的时候,小蚂蚁变得好大,这其实就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
我们开始做实验啦。
我们有光具座,上面摆着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就像三个小伙伴排排坐,要一起合作表演一场精彩的节目呢。
先把蜡烛点燃,烛光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火精灵在跳动。
当蜡烛离凸透镜比较远的时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这时候我就想,这多像电影院里的大银幕呀。
电影放映机里面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它把胶片上的画面通过凸透镜成像,投射到大大的银幕上,让我们看到精彩的电影。
不过呢,胶片上的画面可是倒立的哦,就像我们在光屏上看到的这个缩小倒立的像。
那为什么是倒立的呢?我就开始琢磨。
我想啊,这就像光线在凸透镜这个小世界里玩了一场倒立游戏,它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蜡烛的光重新排列组合,就形成了这个倒立的像。
然后我们把蜡烛慢慢往凸透镜靠近一些。
哇塞,这时候光屏上的像开始变大了,还是倒立的呢。
这就像我们在调整魔法一样,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一变,成像就变了。
我跟同桌说:“你看,这多像变形金刚啊,动一动就换个样子。
”同桌笑着说:“哈哈,还真是呢。
”当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在某个特别的位置的时候,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像。
这个时候我就特别兴奋,感觉像是找到了宝藏的秘密入口。
我想,这一定是光线在凸透镜里最最平衡的一种状态,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刚好走到了钢丝的正中间,稳稳当当的。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3、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4、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合作精神。
(说明: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这节课应“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可将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作为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课程标准》中要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节课学生可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分析论证等几个要素,因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又设置了对科学探究要素的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条件及像的性质。
(说明: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培养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是这节课主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之一。
因此,这节课除了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与媒体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学生用:(两人一组)凸透镜(焦距10厘米)、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师: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各有什么特点?生:(学生思考、回答上述问题)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说明:复习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引导学生由生活走向物理。
)一、引入新课:让学生透过凸透镜观察周围远处、近处不同的物体。
师:请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
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公式;3.能够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公式;2.能够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准备: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模型、荧光笔、黑板、白板。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黑板或白板上画出凸透镜成像模型,向学生展示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凸透镜的定义和常见类型,以及凸透镜的主轴、焦点、焦距等基本概念。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并解释成像的原理。
3.公式推导(15分钟):推导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并解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例如,焦距f、物距p、像距q,以及物体和像的放大率等。
4.例题解析(20分钟):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物体和像的位置、放大率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适用范围。
5.实验演示(15分钟):通过凸透镜实验装置,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可以使用文字说明和荧光笔标记,在黑板或白板上演示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让学生观察和记忆。
6.拓展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眼镜、放大镜等,让学生思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场景。
7.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通过例题解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拓展练习,激发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了理论讲解,又注重了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平面、放大率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2.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3. 凸透镜的放大率4. 凸透镜的应用5. 凸透镜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光学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放大率计算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光学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引出凸透镜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3. 实验演示:进行凸透镜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凸透镜的放大率。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凸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定义和光学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凸透镜放大率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光学仪器制造厂,了解凸透镜的生产工艺。
3. 开展凸透镜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效果。
3. 反思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凸透镜》课堂教案
《凸透镜》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
2. 掌握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会聚光线、成实像等。
3. 学会使用凸透镜进行简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的定义、形状和特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凸透镜的性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作用。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凸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等。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教学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凸透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透镜吗?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凸透镜。
2. 探究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凸透镜,发现它的中间比边缘厚,两边呈弯曲状。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凸透镜,感受其形状特点。
3. 学习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现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
教师讲解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4. 凸透镜应用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凸透镜的作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收获。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的原理?如何设计一个凸透镜实验?7. 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凸透镜形状特点和光学性质的练习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凸透镜成像》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2. 掌握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3. 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参数;4. 能够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导学内容:1. 凸透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2. 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的关系;3. 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及计算方法;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问题1. 展示一个凸透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凸透镜看清楚物体。
第二步:学习凸透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1. 讲解凸透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凸透镜的凸面和凹面;2. 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是如何成像的。
第三步:掌握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1. 讲解焦距、物距、像距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公式计算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及计算方法1. 讲解凸透镜成像的公式及推导过程;2.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公式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参数。
第五步: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1. 引导学生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实、直立倒立等;2. 讨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凸透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掌握了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利用公式计算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参数,并分析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导学内容:一、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性质1. 凸透镜是一种透镜,具有两个曲面,其中至少一个是凸面。
2.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凸透镜两侧的焦点。
3. 凸透镜有一个主轴,垂直于透镜的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单元:透镜成像公式
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透镜成像作图法的基础上,推导透镜公式,领会透镜公式的意义,掌握透镜公式的应用。
能够把透镜公式中所反映的规律与透镜实
验和透镜成像的作图统一起来。
教学难点:透镜成像公式中的v 的正负符号和焦距f的正负符号的规定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为了作图方便起见,往往使物体的一端落在主轴上。
这样,只须求出物体一个端点的像,整个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和位置也就确定了。
请三个学生到黑板前用透镜成像的作图法,画出三个图中物体AB的像。
二、引入新课:根据以上作图,运用几何知
识,可以推导出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
间的关系式;还可以推导出像长放大率的公
式。
三、讲授新课
给学生所作图中的像标出A
1、B
1
,给像距、物距、焦距分别标上u、v、f。
利用几何
知识推导出:
凸透镜成实像公式:
1/f=1/u+1/v
利用提问时学生画出的凸透镜成虚像和凹透镜成虚
像的光路图推导出他们的成像公式:
凸透镜成虚像公式:
1/f=1/u-1/v
凹透镜成虚像公式:
1/v-1/f=1/u
如果虚像的像距取负值;凹透镜有虚焦点,凹透镜的焦距取负值,透镜成像公式可
以统一为:
1/f=1/u+1/v
说明:(1)、该公式适用于各种透镜,在运用此公式解题时,如果成的是虚像,则像距应以负值代入;如果是凹透镜,焦距也应以负值代入。
相反,通过计算,得出某像的像距是负值,其像必为虚像;得出某透镜的焦距为负值,该透镜必为凹透镜。
(2)、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很容易得出:
像的放大率m=v/u (v取绝对值)
四、巩固新课
例题分析:
例一、某透镜所成正立像的长度是物体的5倍,已知像和物体相距16厘米,求该透匀的焦距?
(15厘米)
例二、照像机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拍摄远处物体的缩小实像的(如图)身高1.70米的人,照相时距照相机的镜头4.00米,照得的是高5.95厘米的全身像.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有多大?
作业:P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