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脑位置分部、脑干-精品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系统解剖学课件:13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4)内脏感觉柱 孤束核(VII、IX、X)
位置:延髓 功能: 上部:味觉 下部:一般内脏感觉
5)一般躯体感觉柱(V) 三叉神经中脑核
咀嚼肌本体感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一般躯体感觉(触压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痛温觉)
6)特殊躯体感觉柱(VIII) 位置:脑桥、延髓交界处
蜗神经核 功能:听觉
特殊躯体感觉
一般躯体感觉
界 沟
内脏感觉
特殊内 脏运动
一般躯体运动
一般内 脏运动
(1)脑神经核的性质和分类
1)一般躯体运动核:控制舌肌、眼外肌的运动 2)特殊内脏运动核:控制由腮弓演化来的骨骼肌的运动,如
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胸锁乳头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控制头、颈、胸、腹平滑肌、心肌的收
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 --皮质脊髓侧束
少部纤维不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灰 质 前角细胞
2)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运动中枢----脑干内一般躯体运动核、 特殊内脏运动核
4. 脑干的网状结构
(1)主要核团
中缝核群 内侧核群 外侧核群 向小脑投射的核群
(2)纤维联系及功能
与大脑的联系及上行激动系统
与维持人体觉醒状态有关 与脊髓的联系及调节躯体运动 脑干内部的联系及调节内脏活动
2)脊髓丘系(束)
Spinal lemniscus 起始核:对侧后角 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终止核:同侧背侧丘脑腹后核 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 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
纤维定位: 延髓:位于外侧区,下橄榄核背外侧; 脑桥、中脑:位于内侧丘系背外侧;
3)三叉丘系 Trigeminal lemniscus 起始核:对侧三叉神经脑桥核、 脊束核 交叉部位:脑桥、延髓 终止核:同侧背侧丘脑腹后核 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痛温 觉、触压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28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 的前部;
②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 顶、枕、颞四个叶;
③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连接枕叶和颞叶;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27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纤维。 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
• 第Ⅱ躯体运动动区区:位于 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 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 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
• 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 方,额上回的内侧面。
.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 18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
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
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⑤额枕束,起自额极,在上纵束的深面,尾状
核的外侧向后,靠近侧脑室中央部,呈扇形终
止于枕叶和颞叶。
.
29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
30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19.中枢神经系统-脑位置分部、脑干 系统解剖学课件
3.中脑 上界为间脑的视 束,下界为脑桥上缘。两 侧为的纵行柱状隆起—大 脑脚,其浅部主要由大脑 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组成。 大脑脚之间的凹陷—脚间 窝,动眼神经(Ⅲ)由此 穿出。 脚间窝底—后穿质。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后穿质 Ⅲ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背侧面
与小脑相连。在中分,中
央管敞开形成菱形窝,窝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brain
—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于颅腔内,分为: 1.端脑 2.间脑 3.中脑 4.脑桥 5.延髓 6.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1
2 3
4
6
5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表面观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表面观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3)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与间 脑的交界部,包括上丘上端
至 后连合及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背 外侧部的若干小核团。 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动眼 神经→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后连合 松果体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4)红核:位于上丘与间脑尾侧平面之间。传入纤维 来自对侧小脑新皮质及中央核;传出纤维×→红核脊髓 束→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界沟
特殊躯体感觉柱
一般躯体感觉柱 特殊内脏感觉柱 一般内脏感觉柱 一般内脏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躯体运动柱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内耳
头面皮肤 牙黏膜
味觉
内脏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后穿质 Ⅲ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背侧面
与小脑相连。在中分,中
央管敞开形成菱形窝,窝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brain
—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于颅腔内,分为: 1.端脑 2.间脑 3.中脑 4.脑桥 5.延髓 6.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1
2 3
4
6
5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表面观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脑的表面观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3)顶盖前区: 位于中脑与间 脑的交界部,包括上丘上端
至 后连合及中脑水管周围灰质
背 外侧部的若干小核团。 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双侧的动眼神经副核→动眼 神经→ 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后连合 松果体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4)红核:位于上丘与间脑尾侧平面之间。传入纤维 来自对侧小脑新皮质及中央核;传出纤维×→红核脊髓 束→颈髓前角运动细胞。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界沟
特殊躯体感觉柱
一般躯体感觉柱 特殊内脏感觉柱 一般内脏感觉柱 一般内脏运动柱 特殊内脏运动柱 躯体运动柱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内耳
头面皮肤 牙黏膜
味觉
内脏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医学课件】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有低信号环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平扫
MRI平扫检查 信号(梗塞)改变 :超急性脑梗塞--等T1等T2信 号,在DWI上呈高信号;急性期及慢性期脑梗塞—长T1长T2信号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增强
MRI增强检查 信号改变 :与CT增强相似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增强
MRI增强检查 信号改变 :与CT增强相似
中枢神经系统
概述
1、脑:大脑、小脑、脑干及间脑。(脑 膜、脑的血管及颅骨等)
2、脊髓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2、CT检查 3、MRI检查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平片:正侧位及切线位。很少用,主要用于检查颅 骨骨折及颅骨肿瘤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正位)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侧位)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切线位)
一、检查技术
2、CT检查
平扫CT 为颅脑检查常用方法
增强CT 1.普通增强 2.CTA检查 3.CT灌注成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一、检查技术 (CT平扫检查)
一、检查技术 (CT普通增强检查)
一、检查技术 (CT增强--CTA)
一、检查技术 (CT灌注检查)
三、基本病变表现—MRA检查
MRA检查(包括打药CE-MRA与不打药MRA)与CTA与DSA相似
三、基本病变表现—1H-MRS检查
1H-MRS检查 代谢物峰的异常改变 NAA峰减低、Cho峰明显增高甚 至超过前者多见于星形细胞瘤
三、基本病变表现—DWI及DTI检查
DWI检查 信号改变:明显增高:常见于超急性期脑梗塞、脑脓肿脓液、高 级别星形细胞瘤等;低信号:囊肿、肿瘤坏死等。
一、检查技术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平扫
MRI平扫检查 信号(梗塞)改变 :超急性脑梗塞--等T1等T2信 号,在DWI上呈高信号;急性期及慢性期脑梗塞—长T1长T2信号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增强
MRI增强检查 信号改变 :与CT增强相似
三、基本病变表现—MRI增强
MRI增强检查 信号改变 :与CT增强相似
中枢神经系统
概述
1、脑:大脑、小脑、脑干及间脑。(脑 膜、脑的血管及颅骨等)
2、脊髓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2、CT检查 3、MRI检查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 平片:正侧位及切线位。很少用,主要用于检查颅 骨骨折及颅骨肿瘤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正位)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侧位)
一、检查技术(X线-颅骨切线位)
一、检查技术
2、CT检查
平扫CT 为颅脑检查常用方法
增强CT 1.普通增强 2.CTA检查 3.CT灌注成像
图像后处理技术
一、检查技术 (CT平扫检查)
一、检查技术 (CT普通增强检查)
一、检查技术 (CT增强--CTA)
一、检查技术 (CT灌注检查)
三、基本病变表现—MRA检查
MRA检查(包括打药CE-MRA与不打药MRA)与CTA与DSA相似
三、基本病变表现—1H-MRS检查
1H-MRS检查 代谢物峰的异常改变 NAA峰减低、Cho峰明显增高甚 至超过前者多见于星形细胞瘤
三、基本病变表现—DWI及DTI检查
DWI检查 信号改变:明显增高:常见于超急性期脑梗塞、脑脓肿脓液、高 级别星形细胞瘤等;低信号:囊肿、肿瘤坏死等。
一、检查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
10
颅骨: ①颅盖骨:额骨、顶固、枕骨、颞骨 ②颅底骨:额骨、筛骨板、蝶骨、颞骨和枕骨 X线-正位和侧位,必要时加拍颅底片
.
11
大脑的结构 脑包括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
12
•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皮层集
中了约140亿个神经细胞。 左半球以言语机能为主,在逻辑
②位置: 在脑底面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
前交通动前脉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颈内内动动脉脉
←
大脑中动脉
大 大脑脑后后动动脉 脉
后后交交通通动脉 动脉
基底动脉
.
29
大脑动脉环
位置、组成、分型
.
30
大脑中A 大脑后A
上矢状窦
大脑前A 后交通A 基底A
小脑上A 横窦
大脑动脉. 环MRA造影
.
36
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
37
基底动脉 由左、右椎动脉合成,至脑桥上缘再分为左、右
大脑后动脉。其分支为:
1、小脑下前动脉
小
分布于小脑下面前
脑 上
部及内耳。
动
2、脑桥动脉
脉
供应脑桥基底部。
3、小脑上动脉
小
供应小脑上部。
脑 下
前
动
脉
.
38
大脑后动脉
大脑后动脉
.
39
脑膜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
22
• 4、小脑
• 在大脑的后下方,位于脑干的背面,
也分左右两个半球,与大脑皮层、皮层下 神经节、脊髓有许多联系,主要功能是维 持身体的平衡,辅助大脑皮层对身体运动 起协调作用。
第3讲中枢神经系统脑PPT课件
小脑叶片
20
㈢ 分叶:
(旧小脑) (新小脑)
(古小脑)
21
㈣ 内部结构:
• 小脑皮质 • 小脑髓质
齿状核
中央核
栓状核 球状核
顶核
22
㈤ 纤维联系和功能
运动调节中枢
1、前庭小脑(古小脑)
构成:绒球小结叶(与前庭核联系) 途径: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 前庭核→ 脊髓→肌肉 *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损伤表现:A.平衡失调——蹒跚步态
位于丘脑的 前下方
分区及主要核团
11
⑥蓝斑:位于脑桥上部,界沟上端的深面,主
要由NA能神经元组成。参与调节躯体和内脏的运动 和感觉、影响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维持觉醒 状态、参与镇痛。
⑦顶盖
下丘:位于中脑下部背侧,是听觉通路的中继站。
上丘:位于中脑上部背侧,与视觉有关。深层还参 与由视觉、听觉、躯体感觉引起的转眼、转头反射。
⑧顶盖前区:位于中脑与间脑交界处,上丘的
B.眼球运动异常
23
24
2、脊髓小脑(旧小脑)
构成: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中间带 * (接受主要来自肌肉与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传入)
功能:(1)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 受损后,肌张力降低
(2)协调随意运动 损伤表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意向性震颤;运动不协调,动作分解,不能快速变 换运动;行走摇晃,步态蹒跚)
Brai1n7 stem
二、小脑
㈠位置:颅后窝内,
脑桥和延髓后方,大脑 枕叶的下方。
㈡外形:蝴蝶形,
分两部分。
小脑半球 小脑蚓
18
上面:蚓——小舌、中央小叶、山顶、山坡、蚓叶
半球——中央小叶翼、方形叶前、后部,上、下 半月小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大脑半球内侧面
精选课件
大脑正中矢状位
精选课件
通过基底节的脑水平切面
精选课件
基底节模型
精选课件
脑底结构
精选课件
脑底的动脉
精选课件
小脑上面观
精选课件
小脑下面观
精选课件
丘脑、脑干、小脑
精选课件
视上核、室旁核
精选课件
丘脑模型
精选课件
脑干腹面观
精选课件
脑干背面观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端 脑、间脑、脑干和小脑。脊髓位于椎管 内,其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 下端形成脊髓圆锥,中止于第一腰椎下 缘或第二腰椎上缘水平,发出31对脊神 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大脑模型
精选课件
大脑半球外侧面
大脑外侧面.jpg
精选课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脊髓灰质的神经核团基本上都与脊神经相联系,而脑干灰 质的神经核团除包含与脑神经直接联系的脑神经核外,与纤维 束中继有关的神经核团—中继核 (4)在灰质与白质之间的区域出现的网状结构面积急剧扩大, 结构更加复杂,其中包含了生命中枢中许多重要的神经核团 (网状核),如心跳、血压和呼吸中枢等。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7类脑神经核排列成6个功能柱: 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柱位
于界沟外侧; 由中线向两侧依次见图 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一般躯体感觉核柱 则位于室底灰质的 腹外侧的网状结构内。
(1)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
支配骨骼肌 (舌肌,眼外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④舌下神经核:
延髓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 →舌肌。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
延髓横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锥体
脑桥横切面(经面神经丘)
(2)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咀嚼肌、 表情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软腭、咽肌、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以髓纹为界分为上下区:
髓纹以上: 有面神经丘,深藏展神经核。 髓纹以下: ①舌下神经三角,居上内侧,
内隐舌下神经核; ②内迷含走迷神走经神三经角背,核居。下外侧,① ②
面神经丘
一、脑干外形
(三)第四脑室 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 腔隙,内含脑脊液。 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下→脊髓中央管; 后→第四脑室正中孔、外
形的隆起:
上丘
①上丘—视反射中枢;
下丘
②下丘—听反射中枢。
Ⅳ
上丘臂→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Ⅳ)
中脑水管
一、脑干外形
4.菱形窝
上外界为小脑上脚;
外下界为薄束结节、
正中沟
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①
正中沟,界沟为界:
①内侧隆起
②前庭区
深面有前庭神经核。
②
前庭区外侧角有听结节,
蜗神经背核。
一、脑干外形
中枢神经系统
脑 brain
—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于颅腔内,分为: 1.端脑 2.间脑 3.中脑 4.脑桥 5.延髓 6.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1
2 3
4
6
5
脑的表面观
脑的表面观
脑干
学习重点
1.脑干各部外形、相连的脑神经名称。 2.第四脑室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脉络丛的定 义。 3.各功能柱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分布、损伤后 的症状。 4.主要传导中继核的名称、位置和机能。 5.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和锥体 束纤维来源,交叉部位、去向、和损伤后的主要症 状。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Ⅱ .特殊内脏运动核
位于躯体运动核的腹外侧、 网状结构内。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 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咀嚼肌 。 ②面神经核: 脑桥下部, ⊙→面神经→面肌 。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与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脑桥横切面(经三叉N运动核)
脑桥横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神经核
灰质
传导中继核
非脑神经核
网状核
白质 主要为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一)灰质 1.脑神经核:与Ⅲ~Ⅻ对脑神经相关联的神经核。
依其性质不同,分为7种核团: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核; ④一般内脏感觉核; ⑤特殊内脏感觉核; ⑥一般躯体感觉核; ⑦特殊躯体感觉核
侧 孔→蛛网膜下隙。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丛 上髓帆,下髓帆
第四脑 室
脉络组 织
上髓帆
闩
第四脑 室 脉络组 织
脑实物标本照片
1
2
6
3
4 5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与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
(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 移向背侧。
(2)脑干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 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一、脑干外形
(一)脑干腹侧面
1.延髓 上界:延髓脑桥沟 下界:枕骨大孔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橄榄(下橄榄核)
延髓脑 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一、脑干外形
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Ⅻ)
橄榄后沟
从上向下依次有:
①舌咽神经(Ⅸ)
②迷走神经(Ⅹ)
③副神经(Ⅺ)
Ⅸ
Ⅹ
Ⅻ
Ⅺ
一、脑干外形
2.桥脑
中部宽阔隆起—脑桥基底部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Ⅲ. 一般内脏运动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 动眼N核上端背内侧, ⊙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中脑横切面(经上丘)
Ⅲ. 一般内脏运动核
②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内。 ⊙→面N→副交感神经节 → 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 ③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上端的网状结构内。 ⊙ →舌咽神经→耳神经节→上泌涎核 腮腺的分泌。
Ⅱ. 特殊内脏运动核
③疑核: 延髓网状结构中, ⊙→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和副神经→咽喉肌 。 ④副神经核: 延髓部、脊髓部(C1~4) ⊙→副神经→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
疑核
副神经核
疑核
延髓横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3)一般内脏运动核: 4对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其向两侧渐移行为小脑中脚。
正中线有纵行的基底沟。
三叉神经(Ⅴ):连于小
Ⅴ
脑中脚与基底部交界处。
Ⅵ
延髓脑桥沟自内向外依次有
Ⅶ
①展神经根(Ⅵ);
Ⅷ
②面神经根(Ⅶ);
③前庭蜗神经根(Ⅷ)。
一、脑干外形
3.中脑 上界为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脑桥上缘。 两侧为的纵行柱状隆起— 大脑脚。 大脑脚之间的凹陷— 脚间窝, 动眼神经(Ⅲ)由此穿出。 脚间窝底—后穿质。
后穿质 Ⅲ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背侧面
中央管敞开形成菱形窝, 窝下半部属延髓,
上半属脑桥,
二者以髓纹为界。
1.延髓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凌形来自底一、脑干外形2.脑桥 中部为菱形窝上半部
其两侧为小脑上脚(结 合臂)和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一、脑干外形
3.中脑 有上、下两对圆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①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平面 ⊙→动眼神经→眼外肌。 ②滑车神经核 中脑下丘平面 ⊙→滑车神经→上斜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与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中脑横切面(经下丘)
中脑横切面(经上丘)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③展神经核: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部, ⊙→展神经→外直肌。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7类脑神经核排列成6个功能柱: 运动性神经核柱位于界沟内侧,感觉性神经核柱位
于界沟外侧; 由中线向两侧依次见图 特殊内脏运动核柱、
一般躯体感觉核柱 则位于室底灰质的 腹外侧的网状结构内。
(1)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
支配骨骼肌 (舌肌,眼外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④舌下神经核:
延髓舌下神经三角 ⊙→舌下神经 →舌肌。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展神经核
延髓横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锥体
脑桥横切面(经面神经丘)
(2)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 支配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咀嚼肌、 表情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软腭、咽肌、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以髓纹为界分为上下区:
髓纹以上: 有面神经丘,深藏展神经核。 髓纹以下: ①舌下神经三角,居上内侧,
内隐舌下神经核; ②内迷含走迷神走经神三经角背,核居。下外侧,① ②
面神经丘
一、脑干外形
(三)第四脑室 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的 腔隙,内含脑脊液。 上→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下→脊髓中央管; 后→第四脑室正中孔、外
形的隆起:
上丘
①上丘—视反射中枢;
下丘
②下丘—听反射中枢。
Ⅳ
上丘臂→外侧膝状体
下丘臂→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Ⅳ)
中脑水管
一、脑干外形
4.菱形窝
上外界为小脑上脚;
外下界为薄束结节、
正中沟
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①
正中沟,界沟为界:
①内侧隆起
②前庭区
深面有前庭神经核。
②
前庭区外侧角有听结节,
蜗神经背核。
一、脑干外形
中枢神经系统
脑 brain
—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于颅腔内,分为: 1.端脑 2.间脑 3.中脑 4.脑桥 5.延髓 6.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1
2 3
4
6
5
脑的表面观
脑的表面观
脑干
学习重点
1.脑干各部外形、相连的脑神经名称。 2.第四脑室的位置、构成、交通关系及脉络丛的定 义。 3.各功能柱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分布、损伤后 的症状。 4.主要传导中继核的名称、位置和机能。 5.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外侧丘系和锥体 束纤维来源,交叉部位、去向、和损伤后的主要症 状。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核
Ⅱ .特殊内脏运动核
位于躯体运动核的腹外侧、 网状结构内。 ①三叉神经运动核: 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咀嚼肌 。 ②面神经核: 脑桥下部, ⊙→面神经→面肌 。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与面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
脑桥横切面(经三叉N运动核)
脑桥横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神经核
灰质
传导中继核
非脑神经核
网状核
白质 主要为四系两束。
网状结构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一)灰质 1.脑神经核:与Ⅲ~Ⅻ对脑神经相关联的神经核。
依其性质不同,分为7种核团: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核; ④一般内脏感觉核; ⑤特殊内脏感觉核; ⑥一般躯体感觉核; ⑦特殊躯体感觉核
侧 孔→蛛网膜下隙。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丛 上髓帆,下髓帆
第四脑 室
脉络组 织
上髓帆
闩
第四脑 室 脉络组 织
脑实物标本照片
1
2
6
3
4 5
(二)脑干的内部结构
与脊髓相比较,脑干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如下的变化特征:
(1)延髓下部的结构类似脊髓,中央管依然保留,但逐渐 移向背侧。
(2)脑干内的灰质不再像脊髓内的灰质那样相互连续成纵贯 脑干全长的灰质柱,而是聚合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各种神经核。
一、脑干外形
(一)脑干腹侧面
1.延髓 上界:延髓脑桥沟 下界:枕骨大孔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橄榄(下橄榄核)
延髓脑 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一、脑干外形
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Ⅻ)
橄榄后沟
从上向下依次有:
①舌咽神经(Ⅸ)
②迷走神经(Ⅹ)
③副神经(Ⅺ)
Ⅸ
Ⅹ
Ⅻ
Ⅺ
一、脑干外形
2.桥脑
中部宽阔隆起—脑桥基底部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Ⅲ. 一般内脏运动核
①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 动眼N核上端背内侧, ⊙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中脑横切面(经上丘)
Ⅲ. 一般内脏运动核
②上泌涎核: 位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内。 ⊙→面N→副交感神经节 → 泪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 ③下泌涎核: 位于延髓上端的网状结构内。 ⊙ →舌咽神经→耳神经节→上泌涎核 腮腺的分泌。
Ⅱ. 特殊内脏运动核
③疑核: 延髓网状结构中, ⊙→舌咽神经、迷走神 经和副神经→咽喉肌 。 ④副神经核: 延髓部、脊髓部(C1~4) ⊙→副神经→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
疑核
副神经核
疑核
延髓横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3)一般内脏运动核: 4对
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神经背核
其向两侧渐移行为小脑中脚。
正中线有纵行的基底沟。
三叉神经(Ⅴ):连于小
Ⅴ
脑中脚与基底部交界处。
Ⅵ
延髓脑桥沟自内向外依次有
Ⅶ
①展神经根(Ⅵ);
Ⅷ
②面神经根(Ⅶ);
③前庭蜗神经根(Ⅷ)。
一、脑干外形
3.中脑 上界为间脑的视束, 下界为脑桥上缘。 两侧为的纵行柱状隆起— 大脑脚。 大脑脚之间的凹陷— 脚间窝, 动眼神经(Ⅲ)由此穿出。 脚间窝底—后穿质。
后穿质 Ⅲ
一、脑干外形
(二)脑干背侧面
中央管敞开形成菱形窝, 窝下半部属延髓,
上半属脑桥,
二者以髓纹为界。
1.延髓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凌形来自底一、脑干外形2.脑桥 中部为菱形窝上半部
其两侧为小脑上脚(结 合臂)和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一、脑干外形
3.中脑 有上、下两对圆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①动眼神经核 中脑上丘平面 ⊙→动眼神经→眼外肌。 ②滑车神经核 中脑下丘平面 ⊙→滑车神经→上斜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与滑车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
中脑横切面(经下丘)
中脑横切面(经上丘)
Ⅰ. 一般躯体运动核
③展神经核:
脑桥下部,面神经丘深部, ⊙→展神经→外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