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每课一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练习):_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巩固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设立这些学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的教育,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提出该方针的背景是( )A.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刚刚起步B.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后期需要对教育进行调整D.“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时,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有可能拍摄于( )工农兵大学生在清华大学听课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考制度被废止。
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中,B项强调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以斗争指导中国的教学,这是“左”倾错误的反映。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每课一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2、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定于( )A、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4、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5、下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
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6、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列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 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7、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 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 颁布《义务教育法》④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B、“211工程”C、“希望工程”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9、以下三张照片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直接有关( )“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A、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B、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C、启动了“希望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巩固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答案』D『解析』注意题目中要求回答的是“调整的主要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时间和新设的专门学院。
到1952年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
所以D 项符合题意。
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为落实毛泽东提出的教育方针,刘少奇积极倡导() A.义务教育B.“两种教育制度”C.素质教育D.学前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答案』B『解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
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全日制与半工半读制度。
3.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A.过渡时期(1949~1956年)B.探索时期(1956~1966年)C.“文革”时期(1966~1976年)D.新时期(1978年至今)『答案』C『解析』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幻想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
漫画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
4.“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答案』A『解析』“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因此A项正确。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 项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项是在1986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目标导航]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过渡时期(1)措施: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2)方针: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3)影响: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3)成就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二、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1)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1)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
(2)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3)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三、教育的复兴1.原因:“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3.成就(1)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易错提醒] (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是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决策,为创建社会主义教育拉开了序幕。
(2)新中国建立人民教育,不是把旧教育完全否定,而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了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同时借鉴苏联经验而形成的。
[轻巧识记] 图示法理解人民教育的奠基[知识拓展] 探索社会主义教育道路上出现的偏差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
“大跃进”运动时,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不顾客观条件大办学校,大量增加学生的劳动,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重点讲解】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1.发展历程(1)xxx之前的教育: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②教育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
③制定方针。
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首的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2)“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
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xxx”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
(3)xxx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①“xxx”结束后,xxx,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③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④新时期教育改革为先导,教育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2.现代中国教育的经验教训(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难点分析】一、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原因和应对的策略1.面临的挑战的原因: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2.迎战的具体做法(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二、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电视连续剧《金婚》中,女主人公文丽是位小学教师,但是有一段时间因学生“停课闹革命”,她只得暂时放下了工作回家。
这种情况应当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3.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
“人文科学受到了抑制,许多理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
……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培养出来的。
”这一史实说明( )A.我国调整大专院校在五六十年代走过曲折道路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 )A.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B.重新确定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C.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5.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A.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B.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D.清除封建思想对人民的束缚6.下图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教育状况的宣传画。
图中文字显示两位同学的成绩单中都是政治、劳动、技术三科,成绩均为满分5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训练第二十一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一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1978年12月2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几天后,“文化大革命”之后首批向外国——美国派出的五十二名留学生乘坐飞机从北京出发,飞往华盛顿,开始他们的留学生活。
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停滞终于结束了,这( ) A.是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体现B.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科技人才C.是“211工程”计划的一部分D.标志着“左”倾错误彻底结束2.1969年以后几年里,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开设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中学开设毛泽东思想教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学生劳动和参加政治活动占用大量时间,文化课学习所占用时间不足60%。
这种做法( )A.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B.锻炼了学生能力,值得继承C.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专制的抵制D.造成中小学生文化水平的下降3.“我国已有高等院校434所,中等学校8万多所,小学168.1万所,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此段记载应出现在( )A.20世纪60年代中期B.新中国成立初期C.三大改造完成后D.20世纪70年代中期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重建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5.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A.使乡镇企业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B.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到集约的改变D.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6.在1977年8月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面对清华大学教学质量很差的情况,邓小平尖锐地指出:那就应该被称作“清华小学”“清华中学”。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必修三第7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同时公布《推行简体字办法》,但未能推行;1956年1月,新中国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B、后者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建立C、二者都迎合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D、二者都是为了扫除文盲,提升国民素质2、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3、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4、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5、“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A、恢复高考制度B、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C、实施普遍义务教育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6、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8、“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现代中国教育开基创业;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迎接挑战。
本课引言讲述了山西一个小山村通过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例,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以文字内容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通过这一事例,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从中得出什么启发?回答后导入新课。
第一目“开基创业”。
本目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
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1.拉开序幕(1)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
这是本目的一个重点。
教材介绍了人民政府创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措施。
(2)教育向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
教材重点强调了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大决议。
2.制定方针。
这是本目的又一个重点。
教材介绍了以毛泽东、刘少奇等为首的党和人民政府提出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而保证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3.初具规模。
重点强调在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教育事业在艰难探索中前进,取得成就。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第二目“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材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混乱,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了。
第二,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
包括拨乱反正,全面整顿;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教育蓬勃发展四个层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课后强化作业: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材料最能说明当时我国( ) A.打破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垄断B.贯彻“双百”方针的必要性C.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D.通过教育立法保障人才培养2.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3.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AC.“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4.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5.下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前后的相关数据。
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C.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D.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需要6.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应是(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7.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
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这是我国当时( )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8.20世纪80年代,农村职业教育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并提出“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村、林区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3(人教版)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达标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答案:C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 “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
”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题干描绘情景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相关,故选A项。
B项发生在1978年底,C项开始于1995年,D项是在1986年。
答案:A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A项为改革开放之后;B项体现了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C项为了适应“一五计划”需要;D项是建国初期。
答案:B4.(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党和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A.“教育革命”B.整风C.“科教兴国”战略D.工农教育答案:C5.新中国教育发展的轨迹应是()A.开基创业→出现偏差→进行调整→严重破坏→健康发展B.开基创业→进行调整→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健康发展C.开基创业→出现偏差→严重破坏→全面整顿→健康发展D.开基创业→健康发展→出现偏差→严重破坏→进行调整答案:C6.(原创题)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小明在家里翻阅旧报纸时看到了一张写有毛主席语录的《人民日报》(下图是报纸的一角)。
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这个教育方针至今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B.“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战线也坚持这一教育方针C.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新的教育方针取代这一方针D.这是“四人帮”别有用心利用毛泽东思想的产物2.有人对“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
”你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教育作为重要目标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③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图中2018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5.(2018·湖拟)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这一决定的核心思想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6.(2018·黄山高二检测)右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教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职业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7.“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2)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新课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在幻灯片上打出我国著名高等院校的图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学校都属于“211工程”大学。
学生发问何谓“211工程”大学?新课导入●2有哪些同学获得过“三好学生”的称号呢?(一些同学纷纷举手)大家知道是哪“三好”吗?其实是当年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三好。
大家想不想了解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之下提出这“三好”的呢?基础达标1.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这一方针施行于(A)A. 新中国建立初期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可知这一方针应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2. 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定于(B)A.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文革”时期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定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 (2014年无锡模拟卷)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下列教育指导思想中,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A)A. “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 “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解析1956—1966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4: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练习题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选择题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有人对“文革”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
”你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将扫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③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为祖国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④颁布《义务教育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3.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A.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D.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6.下图摄于1993年10月云南省红河县虾喱村垤玛小学。
因为校舍年久失修,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学生们只好露天上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这一方针施行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新中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制定于()
A、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4、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
5、下表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
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6、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下列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 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气”
C、“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了行吗”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7、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211工程”
C、“希望工程”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9、以下三张照片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直接有关()
“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
A、教育要实行“三个面向”
B、教育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C、启动了“希望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下列不属于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取得的成就是()
A、历史剧《蔡文姬》的创作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义务教育法》的制定
D、“211工程”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