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曾国藩家书有感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

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精选13篇)曾国藩家书优秀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家书》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前不久,我读完此书,深深感受到了勤俭节约乃是修身立人之本。

勤俭自持,不分官宦黎庶。

“余服官二十几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曾国藩位至宰辅,不当自己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因一生习劳习苦,厉勤从俭,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勤俭自持,重在严于律已。

“孙等在京,别无生计,不能备仰事之资寄回,不胜愧悚”,曾国藩常常因为没钱孝敬父母而内疚,因没钱养家而深感揪心,而当时曾国藩刚刚“蒙皇上天恩,得会试分差”,按理说应该有络绎不绝的黄金白银送过来,何至于连家里都无法接济呢?不经商、不收受贿赂,处处严于律己,以至于穷到连回乡省亲的资费都没有的地步。

勤俭自持,更好兼善他人。

“家中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曾国藩不仅以身作则,宁穷不贪腐,还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立下了规矩,保持清贫。

正因为在朝为官,就更要宽人严己,更要约束亲戚邻里,做到了慎微,慎独,慎权。

家书箴言,放之于当世,多少领导干部倒在反腐利剑之下,皆因没有管好自己,没有管好身边人。

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

自从党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有责任更注重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读曾国藩家书有感(通用24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篇1曾国藩从一介草民,通过科举,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成为晚清影响时代最总要的人物,自己组建体制外的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延长了满清的寿命。

门徒李鸿章也借曾国藩的栽培成为了洋务运动的倡导者。

初读《曾国藩家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亲切。

是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傲气。

就像那个晚清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是自己的兄长一样,不断告诫自己做学问要讲究勤与恒,考试落榜不要灰心……不断告诫自己要不断践行。

曾国藩毕生追求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

比如看书,在一本书没有看完之前绝不看第二本,在一章没有理解之前绝不进入下一章。

在学业上贵在有恒心,不要贪多,只要不断坚持下去自然有所成就。

同样,他是一个不断反思自己的人。

每天都会静坐一刻,来反思自己的一天的所作所为,把做的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然后修订成册,不断告诫自己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他的文字里可以观察到强烈的孝悌之道。

他认为读书重在立德,而立德最重要的就是孝悌。

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向父亲禀报身边发生的零零种种,在不同时刻告诫兄弟们家族团结的重要性,即使不能考取功名,只要能够立德,行得正依然可以成为君子,为光耀家族做出贡献。

对于结果,他是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

左右不了世界,只能管好自己,修德与学问多做一分就长进一分,来不得半点虚假。

而最后的功名利禄很大一部分来自天定,有则感恩,无亦坦然。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很普通的人,昨天天哪里不舒服,今天买了笔墨鱼肉,后天又要去哪出差。

在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之间,他总不忘告诫家人应当如何谋正道,修正业,立正德。

即使在戎马军营之中,每天面对生死未卜,他依然没有忘记修业与功课。

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疑惑。

当时的社会,刚刚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洗礼,新老意识在不断交替,官场腐败,民心浮动,四处起义,可谓内忧外患。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篇1)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1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曾经帮助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后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

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依我拙见,曾国潘一生勤,仁,义,知世故,懂进退,已是我们后生学习之典范,称圣与不称圣又如何。

圣人多半是被神话出来的,但是圣人能被称圣,自然是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值得被后人所习,他们的精神,故事,形象能够被立为标杆。

再次拜读过曾国潘家书之后,更感慨还有太多修身立德的真理,为人处世的事故值得我们学习,此书在中华五千年凝聚文化下面也只是冰山一角,古代人讲究修身,立业,现代人都是立业,修身,更何况太多人立业后不修身。

只是如今社会又有几人能舍弃手中之物平静下来与这些白皮黑字作伴呢?如果你尚且年少,不如多花点时间读点书吧,修好身再立业,事半功倍!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2近日,刚参加完统一考试完毕,不知结果如何,心中着实悬念。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12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精选12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最近可能是爱上了郦波老师,在听完他的王阳明和张居正后,又开始听《曾国藩家书》。

其实,按顺序我应该接着听戚继光、于谦等明朝风云人物,但总感觉没有王阳明和张居正听得有味道。

于是,开始搜寻郦波老师其他音频,发现了他解读《曾国藩家书》,突然之间,那种似曾相识的味道又回来了,一发不可收拾。

同时,和以前一样,把这本书也买了回来,边听边看,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今天想谈的就是曾国藩长期以来的一个理念便是:家和万事兴。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家庭的支持向来都是人们成就事业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家庭的和睦也从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

这条准则过去不变,现在不变,将来也不会变。

之所以会谈到“家和万事兴”,是因为在《曾国藩家书》中提到,曾国藩在给家中写信时,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他无论在京做官,还是戎马倥偬,总是在百忙中写信教导诸弟做人,督促他们的学业,尤其注重孝友耕读,绵延世泽。

他说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二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务使祖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

”孝,指回报父母的恩情;悌,指兄弟姐妹及朋友之间和睦友爱。

孝悌之学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以仁心待人,以大局为重,才是贤者安身立命、成就大业的基石。

曾国藩有一次获得去外地当乡试主考官的机会,利用这次时机,曾国藩一下子就赚了很多钱,这比他当官以来的俸禄总和还要多,但曾国藩立刻就把这一千两白银寄回给了家中,还写道:六百两给家中还债补贴之用,其余四百两给亲朋好友改善生活。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通用12篇)曾国藩家书篇1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

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

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

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

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

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

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

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件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

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

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来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精选14篇)曾国藩家书篇1普通人照样能够成就事业,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我奋斗。

曾国藩成为后世榜样的根本原因就在那里,他的成功激励了千千万万没有依靠、没有财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进心。

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杨昌济谈到自己的务农之家时,杨昌济“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国藩、梁任公之例为勉之。

”此话对毛泽东的鼓励是相当大的。

现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有一处提到了曾国藩,对曾国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青年时期正是人的理想和抱负的构成期,曾国藩的言行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确实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读家书,立家风-----读《曾国藩家书》一书有感20xx年春节前夕,央视记者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引起了观众和网友的共鸣和热议。

什么是家风?你的家风是什么?不同的受采访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有些回答让人捧腹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比如有个小朋友讲他们家的家风是每个星期都要挨揍,我不明白家风是什么,但我明白家风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构成的,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有句俗语说“一代就能闯出个富人,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足以看出家风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要说道这方面的典范榜样,曾国藩当独树一帜。

他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家的家风是什么?读一读《曾国藩家书》,你也许会对他的家风略见一斑。

本书收录了曾国藩20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资料涉及到修身、治学、治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八个方面。

能够为广大读者修缮自己家风带给珍贵的参考,据说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受其影响很深。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

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

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5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1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

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李鸿藻兄弟二人编辑而成,收录曾国藩家书435封,比较全面。

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

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

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

那时候,身在象牙塔,年少无知、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已是毕业之后的第五年。

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压力责任,有了对工作生活浅显的思考和感悟。

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

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

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优秀8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篇1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同时也是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

毛泽东有曰:“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表达出对这位乡人的推崇之情。

曾国藩为人,骨子里刻苦清廉,表面上和光同尘。

他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

以海瑞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清官,他们的特点是宁折不弯。

但海瑞一生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恰是表面上看起来谦虚退让、大度包容之人。

曾国藩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

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更不易。

我喜读史书,喜读传记,但平日轻易不愿读近代史,因为读后往往令人义愤填膺。

读曾国藩家书,更多是出于对斯人的由衷钦佩。

读他与祖父、父母、叔父、诸弟、子女等的封封家书,理解其中每字每句的含义,感悟颇深,这也得益于学生时代良好的古文基础。

“大地数万里,人于其中,昼仅一室、夜仅一榻”。

是啊,人于天地间何其渺小,人的一生于千万年间何其短暂,即便如此,我们生而为人,要养心、虚心、慎独、立志,要做谦谦君子,要做于国于家有益之人。

从家书中,篇篇可见曾国藩其孝、其俭、其家庭的和睦、治家的威严。

我总结了几条,即使今日看来,也颇有教益。

其一,“治家贵严”。

这是曾国藩一生奉行的准则,他对子女、兄弟的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人们和睦相处,崇尚俭朴的家风。

他穿的衣服,布袍鞋袜,多为夫人亲自所做。

嫁长女时,陪嫁费用不超过二百两白银,遂成定制,嫁幺女亦如此,娶儿媳也绝不铺张浪费。

他吃饭仅一荤,即使当了大学士后仍每餐仍是仅一个荤菜,人称“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荤”也。

这样克勤克俭的总督,天下能有几人?其二,知足常乐。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5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古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细读《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到这句话其中的深意,仿佛是在与一位满腹经纶的长者对话,书中一行行细腻的文字,一封封深情的信件,让我感受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对于自身,他注重讲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

他终其一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体察人才,一直都心存善念。

从他的家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每天都要用小册子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失败教训,以便及时克服。

他“吾日三省吾身”,在自省中谨言慎行、孝顺父母、疼爱兄弟,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我们时常懒散,在一件事情上即使是有了去实现的想法,最终却做不到知行合一。

因此,我们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讲德行、讲孝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工作,他尽心尽力。

欲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气魄。

做一件事情,要心思缜密、注重细节、全神贯注,自始至终不松懈。

人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有成就。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工作中遵规守纪、安分守己、踏实做人、干净干事。

对当事人负责到底,心中时刻记得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好各种法律问题。

时刻讲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做有品位、有品质、有品德的人。

对于学习,曾国藩在《致诸弟》中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关于读书与修身养性,他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书到写字再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始终要注重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

在学习书本上知识的同时,更要运用到实践中,和同事讨论学习,互帮互助,努力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同时对照标准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剖析,做到从心灵深处查找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从工作态度中查找工作落实上的不足,从生活态度中查找在自身要求上的不足。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聪慧,命运多舛。

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晚清重臣。

他的智力虽然不如别人,但他时刻检省自己。

一点点努力,坚持了几十年。

对后代的教育,曾国藩也是如此。

连一个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奋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走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

在曾国藩平叛有功后,被升为了二品大员,但他却保持低调谦虚;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却在学习西方的知识,为晚清中兴做出巨大贡献。

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虽为晚清重臣,但他认为“穷”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懂节俭,最终一定会走向败亡。

就像我们不能互相攀比鞋子,书包等。

应该一切从简,好好学习。

不然会因为攀比而变得荒废学业,一天到晚只关心物质。

要勤俭自律,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能做到这些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为他知道“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道理。

我们也要学习他勤奋,谦虚的优点,一点点的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也不要过度的去谦虚,过度的谦虚会让人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有些人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认为,“那我一定要成为第二个曾国藩”之类的,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过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种“奢”。

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那样,只要去尽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因为陕大在线的活动,我有幸读到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

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的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精品10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

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

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

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下面就是整理的读《曾国藩家书》有感5篇,希望大家喜欢。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篇1】好书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书信,也是一位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更是一位胸中含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

与此同时,它也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家书》曾被媒体誉为“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之心的如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

”是为人处世之典范,齐家教育之真言,为官从政之精髓,治国安邦之旗帜,在当今时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还记得在《致沅弟——做人须要有恒心》这封信中,曾国藩针对弟弟所说的“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谈了自己的体会。

首先,他反对弟弟的这种态度,认为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而且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接着,曾国藩又通过检讨自己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提出“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的观点,警告弟弟一定要以之为戒,不能重蹈覆辙。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6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一位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风云人物,其所建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闲暇之余,我仔细欣赏了《曾国藩家书》,只憾才疏学浅,未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思想精髓,但曾公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国之栋梁,家之支柱”,心中不知不觉中涌起了敬意,感触颇深。

《曾国藩家书》收录其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等部分。

由于是家书,宦海沉浮中的曾公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阐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

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折射出了曾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而面对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家书中劝学、修身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百行孝为先”,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曾公的家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父母的孝心。

“盖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数诸弟,是大不孝者也。

”他认为对父母的孝道,作为长子,应该承担起教育诸弟,养育孩子的责任。

在信息很不发达的那个年代,他信守对父母的诺言,时时不忘作为哥哥的家庭责任,无论公务多么繁忙,远隔千里给亲人送去精神食粮,用频繁的家书勉励弟弟们劝学思齐,对长辈要敬爱兼至,平辈之间要和睦相处,在晚辈面前要做出榜样,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殷切希望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

曾公用行动实现了他的承诺,着实让人敬佩。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反观当下,恶意碰瓷、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事件屡见不鲜,对社会的诚信敲响警钟,我们在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是否该反思有无丢失做人之根本呢?曾公认为唯读书可变化气质,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讲道“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

2023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3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治理湘军、洋务运动)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天津教案、镇压太平天国)。

作为汉族人,他能在满清的统治下官至一品,同时言、行、德又为后人所传颂。

因此,作为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其中《曾国藩家书》作为其代表作,与《傅雷家书》、《一生忠告》并称三大家书。

《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须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忧为用。

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通,行得通也”劝学篇中:“盖世人读书,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贵之,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当然,曾国藩是功还是过,后人如何评价,历史终究是客观和公正的。

正如丘吉尔所说:“建筑师造就了建筑物,建筑造就了建筑师。

”对于曾国藩,历史造就了曾国藩,曾国藩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2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精选有关《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精选有关《曾国藩家书》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精选有关《曾国藩家书》的范文三篇《曾国藩家书》的1 曾国藩生于清代,早年的他并不聪明,命运多舛。

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晚清重臣。

他的智力虽然不如别人,但他时刻检省自己。

一点点努力,坚持了几十年。

对后代的教育,曾国藩也是如此。

连一个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们这些人有什么借口不勤奋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走捷径,一定要脚踏实地。

在曾国藩平叛有功后,被升为了二品大员,但他却保持低调谦虚;在满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时候,曾国藩却在学习西方的知识,为晚清中兴做出宏大奉献。

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不因为自己获得了一点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谦虚,让我们不断进步。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虽为晚清重臣,但他认为“穷”乃“善身”之道,并以此教育后代。

假如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懂节省,最终一定会走向败亡。

就像我们不能互相攀比鞋子,书包等。

应该一切从简,好好学习。

不然会因为攀比而变得荒废学业,一天到晚只关心物质。

要节俭自律,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能做到这些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为他知道“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道理。

我们也要学习他勤奋,谦虚的优点,一点点的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但是也不要过度的去谦虚,过度的谦虚会让人失去很多锻炼的时机。

有些人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认为,“那我一定要成为第二个曾国藩”之类的,却不知道有些东西不要过度地去追求,过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种“奢”。

不需要做得像孔子,明和曾国藩那样,只要去尽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国藩家书》的2曾国藩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家书,这个问题到认真读完他的家书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最有可能的是他在写家书的过程中,反省自己,也时刻叮嘱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妻子和孩子,同时向父母表达敬意。

言辞之间是充满了好心的批评和自我反省,也希望在不太平的世道能有所担当,承当责任,广交豪杰,能为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奉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

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通用8篇)阅读曾国藩的家书心得体会篇1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者之一。

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家书》中通过教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

他的家书句句妙语,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

在本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封是这样说的: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幅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

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向。

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

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

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

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

弟当以为鉴戒。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做事情时,一定要坚持,不要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坐这山望那山。

人如果没有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一辈子也不会有所作为。

我生平就犯下这样的错误,受害不小。

在翰林院的时候,应该好好研读诗词,却喜欢看其他乱七八糟的书;学习理学的时候,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诗文;在六部的时候,没有全身心对待公事;在外带兵的时候,又不去专注军事领域。

回头发现,自己百无一成。

弟弟们当引以为戒。

其实,我们总是会彷徨,会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现实,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也许在未来的一天里,所热爱的事情并没有成为一个好的工作,没有受到大家的认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有了车子房子用着名牌,那个时候,我确定我会焦虑会质疑自己,会后悔自己选定的方向。

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想想身边一直支持着我们的那些人,也许是网易云随口一发的emo动态下鼓励你的陌生人,也许是察觉你朋友圈端倪的好朋友,也许是默默相信你的爸爸妈妈。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范文五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范文五篇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一代名人重臣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可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并且感动的想流泪。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可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也许是因为此刻的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也许是因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与人之间以往拥有的浓浓亲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渐变得淡薄,维系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越来越脆弱,感情的深浅和好坏全维系在利益的天平上。

一旦利益的天平严重失衡,以往浓厚的亲情和友情就会变得寡淡如水。

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的人间百态,在当今物质极度礼貌的社会上更加凸显。

我们将一切都归咎于穷和富这两个字,似乎有点偏薄。

《曾国藩家书》一书中,从很多家书里我们都能够看出作为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艰难,有些时候冬天要靠外官进献的炭资钱过活。

这样的生活境况也许此刻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敢相信,可是,当时曾公的生活境况就是如此。

即使如此,他还时刻不忘尽最大努力接济家人和亲朋好友。

看了曾公的家书,我有点顿悟了,维系亲情和友情的金钥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熏陶。

当下的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迫切的问题是发展文化和教育。

经济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况,而文化和教育能够改变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素质。

民强方可国富,民强首先强的应当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没有文化和道德修养的人,即使披金戴银,拥有万贯家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动物而已。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5篇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5篇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5篇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为数不多的实现者之一。

他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他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读《曾国藩家书》心得作文(1)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风,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

然而,其实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

青年时代的xxx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蒋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独服曾国藩。

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的教材来治军育德。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这是近代志士仁人脍炙人口公认的一句名言。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守穷”的官场绝学。

“穷为保官之道,穷为善身之道”这是他的一个信条,这信条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他写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来激励自己,一生做个“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守穷廉政的好官。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8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8篇)

《曾国藩家书》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精选8篇)《曾国藩家书》范文1000字篇1本学期,有幸读了《曾国藩家书》,让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有许多。

如: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

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

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

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

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

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

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的层面。

小学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

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

旧时代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下,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想静下心来研习一段文字是种奢求,然而当我遇到《曾国藩家书》时改变了这种现状。

我始终相信读书也有如爱情般的一见钟情,难以割舍。

谈及曾国藩其人,争议颇多,他镇压太平天国也好,是地主阶级的卫道士也罢,后人自有一番评论,笔者不想纠结于此。

因为上述内容与本文无关。

如果说曾国藩一无是处就不会被众多的大家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评价,民间有流传甚广的“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足见曾国藩在世人中的地位。

1930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版了他为世人所唾弃的著作《我的奋斗》,据我所知以这个名字出书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后者的名字对一些人来说似乎有些生疏,其实告诉你百元美刀上的人头就是这位仁兄,相信你就不会陌生了。

之所以选“我的奋斗”作为标题,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名字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曾国藩家书”的精髓。

曾国藩能在乱世纷争,也是能人辈出的年代脱颖而出,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均无出其右者,曾国藩倚仗的是其自主研发的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学理论。

书看了四分之一,就开始重复着前面的工作,因为你会发现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现在只看了修身部分,略有心得记录如下:
有时你会发现,时间往往是掩饰人生诸般不快的帷幕,人们常常有各种借由去过滤掉自己的过错,这种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
数,然而曾国藩则在其家书中不厌其烦的告诫其家人要时常的自省和自责,这个智慧的老头深谙论语中“吾日三省乎吾身”之道。

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机械似的按部就班:学习、修改、模仿、迷茫、随波逐流,最后收获平庸和安逸。

其实这些人收获的只有人生的省略号和问号。

能够真正独立思考的只是少数,能够将独立思考转变为自己人生航标的人他们成了乔布斯、扎克伯格、霍金、爱因斯坦……。

当然以上言论不免有些绝对。

曾国藩家书中也大量提及独立思考的言论。

其书中的立言其实就是提醒家人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

谨记此言,或许你的人生会出现数学中称之为拐点的东西。

一部《曾国藩家书》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当然不止这短短几百句的读书笔记就能将其精华囊括其中,各中营养还需有心人自行品尝。

笔者依稀记得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将这三句情诗分别赋予悬思、苦索、顿悟的三个人生境界,也正是曾国藩立功、立德、立言的修身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