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柘城高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语言文字的功能绝不仅仅在于交流和书写,还关乎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共同的语言文字有助于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历史记忆、民族情感等,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而这,正是促进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之一。
古代中国的地域已经非常广袤,而且诸侯林立、民族众多,如果各地都各说各的语言,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政令的颁行,所以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统一的、标准的语言发音。
比如,在《诗经》的“风、雅、颂”三部分中,“雅”和“颂”要用“雅言”来吟唱。
“雅言”就是当时统一的普通话或标准话,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国语”。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又做到了“书同文”,即文字的统一。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已故儒商安子介曾说文字统一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在笔者看,实是第一大发明。
但是,汉语汉字自近代以来就命运多舛,即使在今天也是危机重重。
一些地方电台、电视台的方言节目无所约束,国人国语水平堪忧;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
人们不再识繁体字,不再写文言文,不再读经典名著,不但说着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语言,而且菲薄道德、懈怠礼仪、漠视传统。
繁简并行于世,“中华文化圈”各说各话、各用各字———大陆使用简体字,台港澳、新加坡以及一些海外中文媒体使用繁体字。
早年台湾称繁体字为“正体字”,意在表明台湾坚守中国文化正统,如今则意在表明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的差异,成为“文化台独”的一个由头。
台湾弱化国语教育而把“客家话”或“闽南话”称为“台语”加以推行,同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上述这些现象,不但危及中国的文化传承和文明特色,也关乎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咬文嚼(jué)字尺牍(dú)红缯(zēng)垂涎(xián)三尺B.相(xiāng)形见绌狂吠(fèi)发迹(jì)矫(jiĭo)揉造作C.山高路迥(jiŏng)气氛(fèn)岑(cén)寂追本溯(shuò)源D.惴惴(zhuì)不安晕(yūn)车蛮横(hèng)一夫作难(nàn)2.下列语句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我想,自己如果做了王,这世界会成为怎样的光影呢?B.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消以及有关荔枝的史实,并记栽了荔枝的32个品种。
C.夜空像无边无际的大海,显得广阔、安祥而又神密。
D.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及使你连想到一些套语烂调。
3.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昆剧在表演艺术上高雅,而且优秀艺人为了观众,常常以通俗的语言剧本。
A.品味接进润色B.品位接近润饰C.品味接近润色D.品位接进润饰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自以为写得出神入化,但从现在看起来,是连新奇气息也没有的。
B.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C.当前的伊拉克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D.在风光秀丽的湘西,生活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两人。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姐姐在阳台上发现了小毛,赶紧把他叫到屋子里来。
B.他总是批评哥哥袒护妹妹,弄得哥哥很不高兴。
C.要出租汽车的同志请到这边来。
D.上山那条路,除非他,没人认得。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版)高一第二学期期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Ⅱ卷20、21题为选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竭晋升中华文化在天下上的影响力,需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肉体实质将清楚,让天下知道中华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回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
正是这一时期的众多杰出思想家,提出了中华文化的若干基本主张。
老子的《道德经》讲,“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最终形成“为而不争”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把个人和他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反映了在中华文明形成早期我们的先哲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XXX同老子相呼应,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XXX主张把自己和他人合为一体,设身处地去思考人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如何同他人和谐共生,这就是XXX的仁学。
作为XXX的后学,XXX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礼记》中有很经典的一句话:“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这句话是说凡事要尊重别人,把他人摆在第一位,一个社会若能做到“先人后己”,那么礼让和谐就会蔚然成风。
高一下学期语文学期结束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学期结束考试试卷及答案
试卷概述
本文档提供了高一下学期语文学科的学期结束考试试卷及答案。
试卷包含了对学生在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察。
试卷结构
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
选择题部分包含了多个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学生需要
选择正确的答案。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
填空题
填空题部分包含了若干个句子,每个句子中有一个或多个空格,学生需要根据语境和语法规则填入正确的词语。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
词汇和语法的掌握。
简答题
简答题部分包含了几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
此部分考察学生对文本理解和思考能力。
论述题
论述题部分包含了一个较长的题目,要求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学生需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观点支持。
此部分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答案
答案部分提供了试卷中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和解析,供学生参考。
注意事项
- 学生在考试期间,应独立完成试卷,不得寻求他人协助。
- 试卷中不涉及法律问题,答题过程无需考虑法律复杂性。
- 本文档的内容均经过确认,不会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以上为《高一下学期语文学期结束考试试卷及答案》的相关信息。
如有需要,请参考本文档进行相关工作。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测试)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2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眩目爆冷门指手画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 . 决绝下马威革故顶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C . 跋扈无名火喧宾夺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D . 狼藉互联网唾手可得鞠躬尽粹,死而后已2.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令青年学生觉得鞭长莫及,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顶礼膜拜,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
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心领神会。
A . 鞭长莫及B . 顶礼膜拜C . 碰撞D . 心领神会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 . 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C .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D . 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4. (6分) (2019高三上·永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
”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但不可否认的事,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
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
据埃森哲预测,2030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1.8万亿美元新产值。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词的研读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叶嘉莹先生在口述自传的结尾这样说。
在最痛苦的时候,叶先生靠写作诗词疗愈自己。
叶先生拈取的这条线索,在解读东坡词时体现得最为鲜明。
苏轼的坎坷遭际和乐观性格为大家所熟知,而叶先生这次讲苏轼,不是强调苏轼如何旷达地应对外界打击,而是在苏轼的痛苦面前停一停、凝心看一看,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痛苦?“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写下的,叶先生讲:“古人常常以为柳絮就是柳树开的花,这个花不是万紫千红地开在树上,它只要一张开,马上就被风吹走了。
它也叫花,可是它没有万紫千红的色彩,也不能留在树上。
”而苏轼本人的经历,正是二十二岁中进士以后,几年间母亲、父亲相继离世,苏轼守孝六年,再回京时已是新党当政。
他不肯委蛇附和,直陈新法之弊的结果是被新党一贬再贬,从杭州到密州再到湖州,乌台诗案九死一生之后又被弃置黄州,此时看见“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杨花,感慨自然很深。
叶嘉莹先生并不停驻在对痛苦深渊的凝视中,更进一步看到词人将苦痛向审美体验转化、升华的努力。
苏轼像春末柳絮一样身经风吹雨打,却“不恨此花飞尽”,没有因此封闭自己、日日舔舐伤口,而是“恨西园、落红难缀”。
此处叶先生特别提醒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不能只顾及意思就点断为“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定要按照词牌的牌调断为三句,“杨花点点”之后停顿,且末四字注意“是/离人泪”的停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出来,才足以传达东坡词中缠绵悱恻、欲语还休的情意。
因有苦痛,才会努力拂拭心上阴影;抟揉苦痛为辞章,心影在吟唱中渐渐变得通透,像天上的云影一样不再翳蔽日光,而是与日色交相辉映,共成一幅可以欣赏玩味的景象。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峥(zhēng)嵘揕(zhèn)刺火钵(bō)力能扛(ɡānɡ)鼎B.阙(què)秦巷(hàng)道瞋(chēn)目忸怩(ní)不安C.颓圮(pǐ)遒(qiú)劲夫(fū)晋星辉斑斓(lán)D.氾(fán)南长篙(gāo)团箕(jī )叱咤(chà)风云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慰藉苍桑书生意气B.松弛惆怅渲泄好高骛远C.谄媚云霄喋血万户候D.凄婉忤视追溯功亏一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D.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
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一聊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文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与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信息本身不是与心智活动相关项的记忆内容,但信息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的机壳内这一事实,却使我们容易产生一些错觉,认为这些信息已经内部化了。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在人的大脑中放置一个体积超级小、容量却惊人大的存储了海量信息的硬盘,那么我们是否会认为该大脑的记忆中就已包括了该硬盘内的内容?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该大脑还需要额外的心智努力,以便打开脑机接口的开关,进入硬盘内容的目录树,然后按照一定的思维流程寻找相关信息。
而该硬盘中的大多数内容,在未被激活的状况下,依然处于主体的意识生命之外。
那么,如果我们将人类用自己的脑力在信息档案库中搜寻信息的工作,全部交给人工智能去做,是否可以说其具有了记忆力?关于此问题,原则上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到底应怎样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对此,或许不少人会想到搜索引擎技术。
但从根本上看,现在的搜索引擎都是由具有各种感官、各种欲望与各种记忆的人类在使用此类技术,搜索引擎所记录的搜索数据,是不能脱离整个活生生的人类社会而存在的。
而我们当前所需要的技术,却恰恰是要让其取代人类、自己去搜索信息。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求助于现有的搜索引擎技术,通常是在缘木求鱼。
对于怎样让人工智能去做人类的信息检索工作这一问题,一种看似更为复杂却实质上更有希望的解答方式是: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化版的机器意向性系统,将记忆能力作为其中的一项子能力。
该系统需要具备的别的子能力将至少包括意图产生能力、内时间排序能力和基于经验的语义推理能力。
人工智能也需要与人类一样,在一定的意图的驱使下进行信息检索,因为这才是使检索行为得以产生的“第一推动力”。
这种意图可能是基于某些先天要素,比如维持人工智能自身的能量水平,而这又取决于人工智能系统自身的电池容量等先天因素等,也可能是基于某些后天的需要,比如满足用户递交给人工智能系统的某些要求等。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下面小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他的那部《茶经》不仅总结了前代饮茶的经验并民加以提高与规范化,其中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河南省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河南省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工程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3、必修4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就书法而言,性情是书者作品所显示的一种精神面貌、气韵意境,它是书法家性格和情感的表露。
书法把蕴藏在个人身心的思想感情,化作了一种有形有色、有声有歌、有节奏、有韵律、有神采、艺术震撼力和浓重感情的结晶体。
几千年来,历代书法家,他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都在不经意地宣泄和抒发他们的情感,流露和张扬他们的性格;都在自然而然地把书法的根本规律与自身的性情融为一体,使书法的造型风貌和精神内涵到达美的升华,进而成为书法艺术美的精湛之作和艺术之花。
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在兰亭雅集的过程中,群贤毕至,情绪高昂、酒过微醺的特定情境中创作出来,一气呵成,性情使然,不可而再。
唐代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也是在思念亲人的悲哀情绪中,虽涂抹更改但浑然天成。
更有颠张〔张旭〕醉素〔怀素〕,处于醉酒或癫狂的状态下,任情挥洒,真正如“惊蛇入草,乱鸟出林〞般合自然之象,把自我狂放不羁的性情表露在书写的过程之中,令作者和观者皆痛快淋漓。
而八大山人〔朱耷〕和弘一法师,都乃皈依佛门之人,深修佛学,洗涤心灵,我们从其作品中那么可观其心,会其性情。
不激不厉,温和空灵的精神内涵尽收眼底。
还有无数的古贤书家的诗文信札,或庄重或洒脱,或沉着或疾速,或劲健或秀雅,毫无拘束,自由自在,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自由抒发,当时情绪的自然流露。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周笃文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
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柘城期末试卷答案语文高一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纤巧(xiān qiǎo)琢磨(zuó mó)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B. 沉默(chén mò)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气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C. 精湛(jīng zhàn)潜龙勿用(qián lóng wù yòng)风驰电掣(fēng chídiàn chè)D. 振奋(zhèn fèn)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深受家长好评。
B. 他的成绩不断提高,这使得老师对他充满了信心。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插图精美,深受读者喜爱。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答案:C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雕梁画栋B. 一举两得C. 风和日丽D. 画龙点睛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A. 那些花儿,在春风中摇曳,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
B.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C. 他的笑声如同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D.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答案:B5. 下列词语中,与“犹豫不决”意思相近的是:A. 踌躇满志B. 遇事生非C. 犹豫不决D. 踌躇满志答案:C二、填空题6. 《庐山谣》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7. 《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使他能够在失败中找到自我安慰。
柘城期末试卷答案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风华绝代震古烁今B. 雕梁画栋胸有成竹源远流长C. 翩翩起舞举世无双美轮美奂D. 震耳欲聋破釜沉舟舍己为人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这次考试,他复习了整整一个星期。
B.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C. 我最近买了一本《红楼梦》,我已经看完了。
D. 我们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看那杨柳,舞动着绿色的丝带。
B. 他的演讲声情并茂,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我们阅读。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案:C二、填空题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诗以________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追求。
答案:屈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虞美人》,忧国忧民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________,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
答案:《鹿柴》,荒凉、寂静三、简答题1. 简述《沁园春·长沙》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诗句的含义。
答案:这三句诗句描绘了作者独立于秋天的寒风中,站在湘江边橘子洲头的情景,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悠然见南山(2)悠然见南山答案:(1)悠然:形容心情舒畅,无忧无虑。
(2)见:看到,看到南山。
四、作文题题目: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略。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考试)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委蛇(yí)焦灼(zhuó)悖谬(bèi)矫揉造作(jiāo)B . 木讷(nè)证券(quàn)龟裂(jūn)悄然无声(qiǎo)C . 龋齿(qǔ)皈依(ɡuī)坍塌(dān)顺蔓摸瓜(wàn)D . 狙击(zǔ)游说(shuì)惬意(qiè)一暴十寒(pù)2. (2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茸围巾。
B .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辟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C .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D . 他后来配了一幅眼镜,这幅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这就更怪了。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B . 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C . 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反思,及时解决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 .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2分)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 . 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 .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5. (2分) (2020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下列每组句子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①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②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B . ①项王身亦被十余创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C . ①骑皆伏曰:“如大王言”②官知止而神欲行D . ①往往阳狂垢污②善刀而藏之6. (2分) (2017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 (2分)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 岸土赤而壁立(《过小孤山大孤山》)B .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C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D .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8. (2分) (2017高三上·鸡泽月考) 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 .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 .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 .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 .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9. (2分) (2017高一上·金华月考) 下列每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 . 輮使之然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 . 惑而不从师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0. (2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时,发现一个农夫正在鞭打他雇佣的牧羊童,他命令农夫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真正有力量的文艺批评,应该表现为对文坛正义的雄护、对偏离文艺发展正确方向的错误取向的匡正,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的文艺接受和文化消费服务。
这是对文艺批评基本功能和效用的坚守。
否则,文艺批评无论表现得多么强大,其力量都只能是“伪力量”。
批评的基本表达方式是判断,面玲良莠不齐、取向各弄的文艺作品,当几乎所有判断都沦为表扬的时候,批评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更遑论批评的力量。
在某些批评家看来,也许只有唱赞歌的批评才能为文艺家所接受,殊不知,这恰恰是对批评价值的解构。
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家,不但善于接受表杨,更应该善于接受批评,因为唯有批评,唯有“逆耳忠言”才会帮助他突破既往,取得更大进步。
对文艺创作而言,批评的力量不在于表扬还是批评,而在于能否直击要害,能否切中肯綮地指出作品的成就和不足、优长和缺失,推动文艺创作向前发展。
如何重建文艺批评的尊严,打造有力量的文艺批评?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
但是,最核心的一点当是强化当下文艺批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能够敏感地随时捕捉到文艺发展中的新气息,发现新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并最终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文艺枇评才具备真正的力量。
而我们当前的文艺批评却明显滞后于文艺发展现状。
面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问题,比如网络文学问题、大众文化问题、文艺创作的市场化倾向等问题,文艺批评的反应是迟钝的,声音是微弱的。
如果将这种局面的形成完全归咎于枇评家的懒惰是有失公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一套从本土语境出发、能够有效处理“中国经验”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
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比,文学艺术的生产具有更加鲜明、更加强烈的民族特色,其中熔铸着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商丘市柘城高中2014-2015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柘城高中2014-2015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
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
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颤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教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薪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讲的;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称为1光年。
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考试)
河南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必须删去加线的词的一句是()A .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平均购房面积的下降,一方面是政策作用的显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购房人更加趋于理性。
B . 对于有1.28亿人口的日本来说,这个销售量,相当于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购买了这种高热量的食品。
C . 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将联合对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D .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评估的55个经济体中,中国内地的竞争力在前一年度的基础上提高了3位,升至第15位。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302医院的姜素椿教授认为,现在只发现人体能够传染上禽流感,尚没有证据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传染禽流感;因此,我们需要高度警惕,但是不必恐慌。
B . 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育背景、充满阳光的心态,都是促进林书豪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是优良环境与个人努力相协调的结果。
C . 截至昨天17时,根据河南商报和河南--百度联合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认可养老金双轨制的投票网民仅为11.5%,高达88.5%的投票者不满意现行的养老金双轨制。
D . 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
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A . ②④⑤①③B . ①④②③⑤C . ①③⑤②④D . ②①③⑤④4. (2分)依次填入下列诗歌中括号内的表示色彩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春丛中花含笑,()夏林间鸟飞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柘城高中2014-2015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
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
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
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1.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
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名的依据。
二、(42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7题。
(12分)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4.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贪,负其强负:依仗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C.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D.怀其璧,从径道亡亡:丢失5.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侍从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布衣:平民C.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列观:一般的宫殿D.固请,召有司案图有司:司法人员6.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C.大王必欲急.臣D.乃使其从者衣.褐7.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3分)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17分)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8.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王无罪.岁罪:归罪B.谷不可胜.食也胜: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D.非我也,岁.也岁:年成9.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翻译下列句子。
(8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1.孟子在这个文段中正面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
这些观点在现今社会依然有积极意义,试加以分析。
(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13两题。
(8分)《咏怀古迹·其三》作者: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2. 首句一“赴”字传神,极有艺术特色,试写出你的品味赏析?(3分)答:13. 历来对昭君出塞评价不一,该诗塑造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并作如何评价?(5分)答:14.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5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3)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4),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5)吾所以为此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三、(1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7题给生命配乐侯建臣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总想哼一种调子。
不管是什么调子,也不管跑调不跑调,就是很随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着哼着,就发现原来那调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脚步合拍的。
哼着哼着,也就发现那调子原来也和自己的心跳声是合着拍的。
②其实慢慢地发现,我们有时在干活的时候,有时在沉思的时候,有时在痛苦的时候,有时在快活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哼一哼。
哼一种老调或者哼一种新调或者就顺着我们的心跳哼一种不是调的调。
那调要是让别人听了实在难听极了,而我们那时觉得是那么动听。
③那是真的动听,是全身感到舒畅的动听。
那一刻就觉得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比那种调子更让人觉得动听的了。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人不管是烦恼的时候也好痛苦的时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调子,就会慢慢地变得开朗,眼前的路也就开阔起来。
④我曾经好多次见过父亲一个人一边干着活,一边随意地哼着,父亲是一个木工,他一般戴着一顶很破的帽子,帽沿儿朝一边歪着,在帽子下面插着一支铅笔,他一边挥动凿子凿着木头,一边哼着调子。
他在亮光下的影子显得十分生动。
父亲的调子是那种很粗放的调子。
我也曾经多次见过母亲一边收拾着家一边哼着,母亲哼得很细很细,被人听到了她就会不自然地笑笑。
等人走了她就又开始哼了。
其实那时我们的家是很困难的。
父亲和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可他们却会不时地哼出他们心底的旋律来,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哼歌的时候,我觉得他们很美很美,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
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很难想象一个能够很随意地从心底哼出歌的人会不热爱生活,会厌倦人世。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
一个人天黑的时候要从一个很远的地方回家,因为路远,而且还要经过一块坟地,所以就很害怕。
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
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说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诉谁似的。
但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个大人。
就哼起了歌,哼得很响,在黑夜的旷野里就只能听到自己的歌了。
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时候,哼歌让我给自己创造了自信,使我从容地走过了一段本来就应该是很艰难的路。
我就想父亲和母亲在哼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在为自己创造自信呢?在繁杂的生活面前他们肯定也会感到压力和沉重。
但哼着哼着,那些东西就显得很轻很轻了。
我曾经问过他们,母亲没说话只是笑着,而父亲则是在沉思什么的样子,他们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们的笑容里和沉思着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这样,父亲和母亲用他们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了,倘若他们整日愁眉苦脸,很难想象我们当时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生活有时是一场大型交响乐,但生活有时又是很单纯的二胡独奏;生活有时是激越的,但大多数时间则是小河一样静静地流着。
谁想让生活永远澎湃着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而流动着的生活更能让人品出生活的真味。
也更能让人陶醉其中。
⑧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起码说明我们还是很看重我们的生命,说明我们的生命还有值得我们为此而干下去的东西。
我们也就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给自己的生命配了乐,我们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了让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15.作者在文中说:“生活就是这样”。
请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4分)16.第④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时候见到的父亲和母亲一边哼歌一边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动不已。
”为什么?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分)1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8分)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命配乐”,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0字以内)(3分)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