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引言:科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容器2. 水3. 不同物体(如塑料球、木块、铁块等)4. 秤实验步骤:1. 将容器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加满水。
2. 使用秤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行为。
实验结果:1. 塑料球:塑料球在水中浮起来,只露出一部分。
2. 木块:木块在水中下沉,不浮出水面。
3. 铁块:铁块在水中迅速下沉,沉入水底。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有些则会下沉。
这是由于物体的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2.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差所产生的。
3. 物体的密度与其在液体中的浮力有关。
密度是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越小的物体在液体中浮力越大,反之则下沉。
实验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物体的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选取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木块和泡沫,测量它们的密度,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2. 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如加入盐或糖溶液,观察不同浓度溶液中物体的浮力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科学原理,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进行科学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 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第21课、蜡烛燃烧思维导图:知识点:1.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
2.生活中的生成新物质的现象:纸燃烧变成灰烬、切开的梨变色、鸡蛋壳浸入醋中冒泡。
3.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或改变颜色等现象。
4.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目的】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蜡烛、小瓷盘、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毛巾。
【实验步骤】1).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2).经过一段时间,翻转烧杯,迅速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并振荡。
3).观察烧杯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22课、铁生锈思维导图:知识点:1.铁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铁生锈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铁生锈实验【实验目的】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实验材料】试管架、5支试管、铁钉、水、盐水、醋等【实验方法】1).第1支试管中的铁钉完全浸入水中。
2).第2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3).第3支试管中的铁钉全部置于空气中。
4).第4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入醋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5).第5支试管中的铁钉一半浸人盐水中、一半置于空气中。
6).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程度,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现象】第4、5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明显,第2支开始生锈,第1、3支几乎不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遇到醋、盐水,铁生锈的程度会加深,速度会加快。
第23课、防锈技术思维导图:知识点:1.隔绝水,空气可以防止铁生锈。
2.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有/防锈技术有:涂油、烤蓝、喷漆等;放在干燥的环境。
3.防止铁生锈【实验目的】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实验材料】3枚铁钉、砂纸、试管、凡士林、干燥剂、水等。
【实验方法】(1)取3枚铁钉用砂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2)将第1枚铁钉直接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人水中;将第2枚铁钉表面涂抹凡士林后放入试管,使其一半浸入水中;将第3枚铁钉放入装有干燥剂的试管中。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
2022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五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5个1、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感知空气中含有氧气。
实验器材:水槽、蜡烛、饮料瓶、火柴、玻璃、小刀。
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饮料瓶的底部割掉。
(2)、把蜡烛固定在玻璃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3)、再用无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迅速拧紧。
(4)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蜡烛慢慢熄灭,饮料瓶里的水位上升。
燃烧时耗去一部分氧气,瓶内空气总量减少,水位上升。
实验结论:水位上升填充氧气所占的空间,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氧气4瓶、火柴、酒精灯、木炭、小木条、燃烧匙、石灰水。
实验步骤:(1)、用眼睛观察氧气(2)、用鼻子闻一闻氧气。
(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器材: 小苏打、白酷、蜡烛、矿泉水瓶、塑料软管等。
实验步骤:(1)、取一只玻璃杯,放入3匙小苏打。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白醋。
(3)、待泡沫开始下降时盖上玻璃片。
实验结论:完成二氧化碳制取。
4、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器材: 玻璃杯、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步骤:(1)、取一只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澄清的石灰水。
(3)、盖上玻璃片摇晃集气瓶。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实验器材: 砖块、木条、酒精灯、夹子。
青岛版小学科学上下册实验报告单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结论
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探究斜面的作用
仪器名称
金属圆辊、弹簧秤、积木、光滑木板(只有长度不同)两块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将金属圆辊挂在弹簧秤上,记下读数。
2)用短的光滑木板和积木在桌上搭一个斜面,通过弹簧秤沿斜面匀速向上拉金属圆辊,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步
骤
1)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实验结论
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杠杆的平衡
仪器名称
:杠杆尺、钩码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1.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平底烧瓶、弯管、烧杯、冰袋等。
实验步骤: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
2.在烧杯底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均匀受冷,使底部温度降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凝结成小水滴,逐渐增大,过一会落下来。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小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2.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实验准备:带铜棒的铁架台、凡士林、火柴、酒精灯。
实验步骤:1.将火柴棒抹上少许凡士林,让其依次粘在铜棒上,保持间距一致。
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过程中,会发现靠近火焰的火柴先掉落,随后火柴按铜棒受热近端至远端的顺序依次掉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
3.手背、手指关节划伤后的正确应急处理实验材料:棉棒、生理盐水、碘伏、剪刀、纱布创口贴实验步骤:1.手背不小心被划伤后: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棉签擦拭伤口处的水渍,最后在伤口处贴上创可贴。
2.手指关节划伤后:将创可贴沿虚线剪开,将中心的药棉对准创口。
4.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实验材料:手电筒、纸屏、3个带孔的纸板实验步骤:1.将3个带孔的纸板和纸屏按顺序摆放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用手电筒从第一个小孔照射,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光穿过第二个和第三个小孔,在纸屏上出现一个光点。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5.探究“彩虹”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平面镜、三棱镜、水槽、纸板、喷水壶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倾斜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槽,用纸板寻找阳光照射到镜面反射出的光线,并观察。
2.学生拿本水壶到室外面向阳光把水雾喷到空中,并观察现象。
3.利用三棱镜,让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照射到纸板上,调整三棱镜,并观察现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是青岛版小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五年级学生所需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根据该教材的内容,为您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的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力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力的概念和种类,比如重力、摩擦力和弹力。
他们将了解到力是一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效果,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力的存在。
第二单元:光的传播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学习关于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学生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他们将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第四单元:天体运动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星球和太阳系的知识。
学生将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并通过模拟实验来观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轨迹。
第五单元:物质的存在形式学生将学习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到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并通过实验来观察这些状态的变化。
第六单元:花卉和树木这个单元将介绍有关花卉和树木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学习植物的特点、组成部分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七单元:简单电路学生将学习有关电路和电流的基本知识。
他们将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验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现象。
第八单元:科技改变生活这个单元将介绍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学生将学习科技的定义和分类,并了解一些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和便利。
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他们将了解自然界中的力、光、声音、天体运动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现象。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和作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高年级的科学课程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验和观察,他们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并学会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安排试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育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实力,对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行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试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育学生创新实力的最好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阅历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试验教学安排: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1)供应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须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相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很多动手制作的项日,肯定要让学生亲自经验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
二、目标、措施1、加大试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化试验基地师训安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试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依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试验教学探讨上。
2、扎实开展试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化要真正作到面对全体,为每一个学生供应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试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
学期初,试验教学领导小组依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试验教学配档标准,试验老师要严格依据配档要求组织好试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试验老师开展试验教学探讨活动,组织实行试验教学公开课,阅历沟通、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
抓好试验的备课,课前仪器打算和试验,课堂试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试验教学。
小学2022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方案一:实验器材: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向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和矿泉水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实验现象:1.罩上矿泉水瓶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矿泉水瓶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方案二:实验器材:玻璃杯、玻璃片、蜡烛、木条、红墨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1.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
2.往水槽中倒入一些清水,滴几滴红墨水。
3.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
4.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玻璃杯,倒过来放在桌子上。
5.点燃火柴,把玻璃片揭开一点,将点燃的火柴放进玻璃里。
实验现象:1.罩上玻璃杯后,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了,杯内的水位升高。
2.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口,火柴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实验二实验名称:探究氧气特点的实验实验器材: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
实验步骤:1.观察氧气的颜色。
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氧气的气味。
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
2.氧气没有气味。
3.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很快燃烧。
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三实验名称: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
实验器材: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
2.烧杯内一侧放入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另一侧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电磁铁有磁极吗
电磁铁、电池盒、电池、导线、开关、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
10
电磁铁的磁极能改变吗
(一)电磁铁、导线、电池、电池盒、开关、指南针
(二)铁芯(铁钉或铁棒)、导线、电池、电池盒、开关、指南针
11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吗
(一)曲别针、铁芯(铁钉或铁棒)、导线、开关、电池盒、电池。
(二)曲别针、电磁铁、导线、开关、3个电池、电池盒
(二)玻璃杯、烧杯、玻璃片、小苏打、白醋、药匙、火柴
5
二氧化碳有哪些特点
烧杯,蜡烛,玻璃片,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火柴
6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砖块,酒精灯,火柴,木条,长纸条,镊子(或坩埚钳)
7
用“纸锅”可以Leabharlann 水吗酒精灯、三脚架(或铁架台)、石棉网、火柴、纸杯、水
8
电磁铁的磁性
铁钉、带绝缘皮的细电线、电池盒、电池、导线、开关、曲别针(或大头针)
15
怎样防止铁生锈
三根相同的铁钉、三根相同的试管、水、干燥剂、凡士林
16
17
18
19
20
小学科学素养抽测实验及器材清单
12
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
盆栽、黑色卡纸、曲别针、大小烧杯两个、培养皿、镊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碘液、酒精、锥形瓶、清水、湿抹布等。
13
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
蜡烛、托盘、火柴 、烧杯、镊子、澄清石灰水
14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试管、试管架、镊子、橡胶塞、托盘、药匙植物油、干燥剂、蒸馏水、铁钉、棉花等。
序号
实验名称
推荐使用实验器材
1
骑车时带头盔可以保护脑吗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全)实验名称: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仪器:试管两支、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实验步骤:首先向两支试管倒入少量稀淀粉液,然后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接着,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约40℃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向两支试管滴入2-3滴稀释的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发生变化,而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因此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液变蓝。
而加入唾液的淀粉液的淀粉,则被唾液中的酶分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实验名称:检查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胶管、水实验步骤:首先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
取一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再将集气瓶倒立在水槽中。
然后把玻璃片移开瓶口,把胶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住集气瓶,从胶管另一端向集气瓶内吹气。
待瓶内充满气体后,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瓶口向上放在桌上。
接着,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且很快熄灭。
实验分析:由于呼出气体中含氧量比空气中少,所以火柴燃烧变弱。
待瓶内氧气将耗尽,火柴就熄灭了。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仪器: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实验步骤:首先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放在光聚座上(如果没有光聚座就固定在桌面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的中心、镜面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相同。
接着,适当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子的?最后,研究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有什么规律?实验现象: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离纸屏近,距离蜡烛远时,成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离纸屏远,距离蜡烛近时,成缩小的像。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可以省力。
反之,则需要费力。
如果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那么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水的沸腾过程引言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现象以及液体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将探索水的沸点和沸腾的原因。
材料•水壶•水•加热器(火炉或电炉)•温度计•记录表格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水壶清洗干净,确保壶内没有杂质。
2.用水将壶填满,确保水位不超过壶的容量。
步骤二:加热水1.将水壶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
2.随时观察水的变化,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3.记录下水开始变热的温度。
步骤三:观察水的沸腾过程1.当水开始变热后,观察水面上是否有气泡产生。
2.记录下水开始冒气泡的温度。
3.继续观察水的变化,直到水开始沸腾。
4.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实验结果我们根据实验记录得到以下结果:温度(摄氏度)事件开始变热开始冒气泡开始沸腾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看到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当水开始变热时,温度逐渐上升,水面上开始冒出气泡。
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开始冒气泡。
2. 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水开始沸腾,水面上涌动着大量的气泡。
3. 沸点是指液体在一定压强下快速汽化的温度。
实验意义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腾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沸腾的水,了解沸腾的原因和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此外,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我们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参考资料•无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有机会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
感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的实验器材。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内容
1. 植物和动物的生殖
- 植物生殖:介绍植物生殖的基本过程,包括花的结构和功能,花的传粉和结果,种子的形成和传播等。
- 动物生殖:了解动物生殖的方式,包括卵生和胎生两种方式,以及哺乳动物的特殊生殖方式。
2. 物质的变化与常见物质
- 物质的变化:研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包括溶解、凝固、熔化、蒸发等,以及能源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 常见物质:认识常见的物质,包括水、空气、土壤等,了解
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3. 科学观察与实验
- 科学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的能力,掌握科学
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科学实验:研究进行简单科学实验,探索科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如何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减少垃圾等环保知识。
- 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科学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对生物、物质、观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1:我的猜想: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重新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重新加入少量唾液,并容器。
2、将两支试管放进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重新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什么变化,没有重新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出蓝色。
我的结论:唾液对淀粉存有消化促进作用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备碰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瓦朗赛县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而重新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酶分解变成了麦芽糖,所以没变蓝。
2、如果淀粉没全然反应,则可以显出蓝色,但比未加唾液的试管中浓。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第二课我们的呼吸)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回应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我的悖论:人体吐出和hinet的气体不相同实验步骤:1、用排洪法搜集一瓶人hinet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冷却弱化,并很快点燃。
注意事项: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前,先深吸一口气,呼出一部分后,在往集气瓶里吹气。
1链接:1、排洪集气法搜集二氧化碳:挑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劈开砌汪,好像着公在水槽中,然后刮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进广口瓶内,用手扶居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洪挑气法搜集一瓶hinet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抽出,口朝上放到桌上。
2、可以直接用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看是否变浑浊的办法检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具体方法如下: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小学科学教案6空气的成分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6空气的成分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空气的成分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混合物,是人类和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了解空气的成分对于理解大气层的构成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学习空气的成分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2. 理解空气成分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能够识别空气成分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图表或插图,用于说明空气成分的组成和特点。
3.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一根吸管、一杯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使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短视频,以鼓舞学生对空气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提问学生他们对空气有什么了解,以了解他们的背景知识。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空气的定义: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 空气中的氮气:氮气占空气的四分之三,它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3. 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对于动植物的呼吸和燃烧都非常重要。
4. 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除了氮气和氧气之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微量气体。
5. 空气中的水蒸气:空气中还有水蒸气,尽管它的含量很少,但它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非常重要。
三、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可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展示一些空气的特性。
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用吸管贴在杯子中,然后将杯子倒置在水中,水会被逐渐填充到塑料袋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到空气的压力以及空气对于物体的支撑力。
四、活动与讨论(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回答以下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空气?- 空气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氮气和氧气对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和功能非常重要?2. 分享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可引导学生一起总结空气的成分和它们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教案及教学反思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测,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2、多媒体课件;3、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绘图板、彩色笔。
1、出示听诊器,教师问: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2、学生交流关于心脏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交流情况,引入下一环节:认识心脏。
【通过让学生思考听诊器的作用,引出心脏,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这样既直入主题、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泼课堂气氛。
】1、想一想,猜一猜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先让学生猜测位置,在猜测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你的心脏在哪里?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课件出示心脏模型、位置。
师生交流总结: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
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
【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
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摸一摸、听一听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
摸摸有什么感觉?学生自己摸摸心脏,感受心跳。
指导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
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
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的、有节奏的一跳一跳的。
【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
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烧杯、火柴等
实验步骤:
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2、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吸入的是氧气
实验3:制作简易听诊器
实验材料:两个漏斗、橡胶管、橡胶膜
实验步骤:
1、用橡胶膜分别套住两个漏斗口。
2、将漏斗的下端分别插进橡胶管的两端。
实验4: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纸屏、火柴、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的高度,使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3、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看成像大小有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实验5: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
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6: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其中一个有水,另一个没有水。
2、把这两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盖上。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有水的大豆发芽了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7: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几个大豆种子、水、棉纱布、两个瓷盘。
实验步骤:
1、将同样的几粒种子分别放在瓷盘里,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并覆盖棉纱布。
2、把这两个瓷盘一个放到室温环境中,一个放到冰箱冷藏室中。
、
3、坚持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置于室温下的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实验8:解剖花的方法
实验材料:几朵完整的花、镊子、白纸。
实验步骤:
1、取几朵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花的各部分。
2、将他们按照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由上而下粘在纸上,避免损坏。
实验现象:一朵完整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
注意事项:为学生准备大小适宜的完整花用于解剖。
实验9: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直提小车,记录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均匀运动,记录读数。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高的二、三、四块木板,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记录读数。
4、对比分析所得数据。
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10:杠杆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
3、调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4、记录比较数据,看有什么规律。
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11:滑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用力的大小。
3、把绳子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实验结论: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不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实验12:齿轮的作用实验
实验材料:大中小齿轮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相互啮合,
2、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2、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3、一个齿轮动,可带动和它啮合的其他齿轮转动。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转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