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一、氮肥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对提升水稻群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氮肥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

1. 氮肥用量与水稻生长速度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

在一定范围内,氮肥用量增加,水稻生长速度加快。

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易倒伏,影响产量。

2. 氮肥用量与水稻分蘖能力氮肥对水稻分蘖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分蘖减少,穗数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多,群体结构恶化。

3. 氮肥用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具有重要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能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数。

氮肥不足时,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降低;氮肥过量,则会导致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1. 碾磨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碾磨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碾磨品质较好,出米率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稻米碾磨品质下降,出米率降低。

2. 外观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外观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外观品质较好,透明度较高,垩白度较低。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外观品质变差,透明度降低,垩白度增加。

3. 蒸煮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蒸煮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蒸煮品质较好,糊化温度适中,胶稠度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蒸煮品质变差,糊化温度异常,胶稠度降低。

4. 营养品质氮肥用量对稻米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

适量施用氮肥,稻米蛋白质含量适中,营养价值较高。

氮肥不足或过量,稻米蛋白质含量异常,营养品质降低。

合理施用氮肥对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氮肥用量,以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及稻米品质影响三、氮肥施用策略的优化1. 分阶段施氮水稻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氮肥的需求不同。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之一,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量或不当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

因此,研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对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一、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之一,能够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过去的研究表明,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增加水稻的穗数和籽粒数,进而提高单株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产量的反弹性下降,即初期产量增加,但后期产量下降。

因此,在氮肥的施用上需要平衡供给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二、氮肥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氮肥的施用也会对水稻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水稻的籽粒充实度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水稻的品质。

然而,过量的氮肥施用可能会导致水稻籽粒的粗糙和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降低水稻的品质。

因此,在氮肥的施用上,需要根据具体地区和品种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保证水稻的品质。

三、控制氮肥施用量的方法为了合理地施用氮肥,减少负面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土壤测试和肥料配比:通过土壤测试,确定土壤中的氮肥含量,从而科学合理地配比氮肥的施用量。

2. 分腾方式:将氮肥分成几次施用,以适应水稻生长不同阶段对氮肥的需求。

一般来说,分腾方式有助于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因此,在施氮肥的同时,适量添加有机肥和生物肥料,能够降低氮肥的施用量。

四、氮肥施用研究的前景虽然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例如,如何合理划定不同地区和品种对氮肥的需求,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如何减少氮肥的环境污染等。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提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氮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的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

但是,过多的氮肥施用会导致氮肥过量,并增加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和难以消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积累。

因此,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提高水稻生长速度和植株高度: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和植株高度,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刺激水稻生长,增加叶片面积和根系发育,从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和光能利用效率。

2、增加穗数和谷粒数: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水稻的穗数和谷粒数,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氮肥能够促进水稻发芽和开花,增加穗数和穗长,使得水稻产生更多的花粉颗粒,从而增加谷粒的数量和大小。

3、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适宜的氮肥施用量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促进稻谷的充实和增加大米的含水量,从而改善大米的口感和质量。

4、影响水稻抗病性和抗旱性:适宜的氮肥施用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和抗旱能力。

合理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同时提高其对干旱的适应能力。

因为氮元素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适量的氮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

总之,氮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氮肥的施用应在不影响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施用,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农业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以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施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方法、用量往往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以及质量。

因此,本文就施肥方式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及参考。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

化肥是提升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物质,对于提升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以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化肥使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长期、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使得土壤酸化、土地结构失衡、耕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化肥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施肥方式以及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的效率的意义水稻是目前阶段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之一,对于农业而言水稻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但是,相关部门以及个人为了提升水稻的产量导致水稻的化肥尤其是氮肥的用量超过十亿标准,使得水稻的产量以及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的同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因此在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需要建立精简的施肥方式。

另外,化肥在问世之后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数据可知,化肥对于农作物的贡献率为40%~ 60%,但是我国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得我国土地环境被大部分的化学物质污染,使得我国原有的土壤结构进行优化,以及内部的养分失衡,使得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威胁,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对化肥与作物稳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减少化肥的投入,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就是比较绿色环保的精简化肥施肥方式的技术,可以利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在进行插秧的同时对肥料定位、定量进行均匀的施在秧苗的侧3cm、深5cm的土壤中,从而可以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减少化肥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另外这种施肥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肥料和劳动力的成本,从而可以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马良;徐仁扣【摘要】以江西省余江县不同种植年限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随时间变化趋势;选择耕种7、22和80年的土壤剖面,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不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种稻导致土壤pH升高,但主要发生在种稻的前7年,7 ~ 80年间土壤pH 变化不大.土壤CEC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7年达到最大,然后随种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随种稻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种稻后土壤氧化铁的活化度高于母土旱地红壤.对7年和80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低于底层土壤,说明铁在剖面中存在淋溶迁移.7年和22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高于底层土壤,但对80年水稻土,土壤无定形氧化铁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0(042)004【总页数】4页(P560-563)【关键词】水稻土;种植年限;土壤性质【作者】马良;徐仁扣【作者单位】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水稻土是在植稻或以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经长期人为活动,使土壤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土壤类型。

它经历淹水还原、排水氧化、土壤黏闭、以及施肥等频繁的人为管理措施的影响[1]。

水稻土物理化学性质既有一般土壤的共性,又有其本身的特点[2]。

因此,研究水稻土理化性质时空动态变化对水稻土的合理管理有重要意义,也是了解其发生和发育的重要内容。

水稻土在经历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后,其组成和表面性质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土壤中所含的铁氧化物。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K yLbrt y o o n ut nbe A r utr Istt o olS i c , hns cdm fSi cs N ni e aoa r fSi ad S s ia l gi l e ntue fSi ce e C iee A ae y o e e , aj g o l a c u/ i n c n n
te t n su d rd f rn e i z t n p t r rrt .S i u e s n e y rg n e a t i e o d b i d a o r — r ame t n e i e e t r l ai atn o ae ol r a e a d d h d e s ci t s c u ct s a c mp e ft i o e o vi l e e h n ie i d x o ol e i t .A tr2 e r fr l e p l ain i h ed u d ra d u l a d — c r p ig s se , e s n e f i f r l y v s t i f 0 y a s e i z ra p i t n t e f l n e o b e p d y r e c p n y tm e t i c o i i o a t i d b o s fs i e z me n r a e in f a t ci t a ima s o ol n y s i c e s d s i c n l vy n g i y,wh l mir b a o i c o i c mmu i i e i e r a e s s o n b e l n t d v r t d ce s d a h w y y s y B O OG r s t.Mir b a ima s a d c mmu i u cin ie i r ih ri r ame t h n 1 一 n s I L eu s l c i bo s o o l n n t f n t a dv r t we h g e n P te t n t a i 0 P o e . y ol sy e s n 3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生态环境 2008, 17(5): 2019-2023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9301)作者简介:吴晓晨(1981年生),男,博士,主要从事土壤生物化学和环境土壤学研究。

E-mail :graywoo@ *通讯作者:E-mail :zhpli@ 收稿日期:2008-05-16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吴晓晨1, 2, 3,李忠佩1, 3*,张桃林1, 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2.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206;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摘要:将红壤丘陵地区的荒地开垦为水田不仅可以防治土壤侵蚀,而且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田生产力。

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垦殖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15年后不同施肥措施下水稻土的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包括不施肥条件下,15年水稻垦殖都提高了土壤肥力。

不同施肥措施水稻土的pH 提高了0.9~1.3个单位。

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8.19~10.13 g·kg -1,全氮含量达到0.89~1.20 g·kg -1,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都有明显提高,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

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在0.25~0.60 g·kg -1之间,有效磷含量在2.2~20.9 mg·kg -1之间,化学磷肥的培肥效果好于有机肥(猪粪),有机无机磷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库。

土壤全钾还未有明显变化,土壤速效钾含量在40.4~142.5 mg·kg -1之间,不同施肥措施除氮钾肥处理外都造成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秸秆还田到目前为止对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还没有明显作用。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史吉平 张夫道 林 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 北京 100081)摘 要 概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组成与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微生物、酶等。

关键词 土壤 长期施肥 有机质 微生物 酶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能系统地研究土壤肥力演变和肥效变化规律,克服因气候年变化对肥效的影响;能研究各种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作用和培肥差异,以及在轮作中肥料的合理施用等。

它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英国、美国、前苏联、德国、丹麦、波兰、捷克、荷兰、奥地利、比利时、日本、印度等国建立了长达50年以上的定位试验,其中建于1843年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我国曾几度布置肥料长期定位试验,都因种种原因而夭折。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布置了一批肥料长期定位试验。

1987年国家计委和农业部又在全国重点农区和主要土壤类型上建立起9个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

到1994年进行阶段总结时,共有超过10年的试验60多个[1]。

在有长期定位试验的欧美等国,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长期定位试验,而我国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虽然时间尚短,但数量多、分布广,体现了我国地域辽阔、种植制度多样及土地高强度利用等特点。

这些长期定位试验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规律,为我国不同地区肥料的宏观需求,合理配比和施用,以及因地因作物制宜生产专用肥料提供了依据。

本文扼要地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关于土壤有机质与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1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11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此,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保肥性、保水性、缓冲性、耕性和通气状况等。

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施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是目前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两种肥料。

它们对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

首先来看氮磷钾化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三大主要营养元素,因此施用氮磷钾化肥可以提供这些元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

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生长,并参与蛋白质合成,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磷肥则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增强植物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

而钾肥则参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提高产量和品质。

然而,长期大量的氮磷钾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失衡和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活性。

此外,过量的氮磷钾化肥还容易被冲刷到地下水中,造成环境污染。

其次,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是积极的。

有机肥主要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粪便等有机物质组成,主要含有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有机肥不仅可以提供基础的养分,而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且有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

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酶类物质,能够分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可利用性。

此外,有机肥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但是有机肥施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机肥中的养分释放较慢,不能满足作物的迅速需求,因此有机肥和化肥联用效果更好。

另外,有机肥的种类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要。

有机肥的灭菌处理和运输存储也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养分有不同的影响。

氮磷钾化肥能够提供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但过量使用会引发养分失衡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有机肥通过提供养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来增加土壤肥力,但养分释放缓慢、种类有限和管理复杂等问题仍需解决。

因此,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来合理使用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以达到最佳的肥料效果。

此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如合理轮作、耕作管理和生物控制等手段,综合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质量。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范文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范文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施肥成为提高农田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关键手段。

然而,施肥过程中的N元素迁移转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田土壤N2O排放。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肥与N2O排放的关系施肥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然而,过量的施肥会导致土壤中N元素的过量积累,进而促进N2O的产生和排放。

N2O是一种氮氧化物,其产生主要与土壤中的氮素转化过程有关,如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等。

这些过程受到施肥类型、施肥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不同施肥措施对N2O排放的影响1. 有机肥与化肥的对比有机肥和化肥是农田施肥的两种主要方式。

研究表明,与化肥相比,有机肥的施用可以降低农田土壤N2O的排放量。

这主要是因为有机肥中的N元素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其矿化过程相对较慢,从而减少了N2O的产生。

而化肥中的N元素主要以铵态或硝态形式存在,易引发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导致N2O排放增加。

2. 合理施肥量的影响合理控制施肥量是减少N2O排放的关键措施。

过量的施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导致土壤中N元素的积累,从而增加N2O的排放。

研究表明,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可以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N2O的排放。

四、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1. 影响因素影响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因素包括施肥类型、施肥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

此外,农田管理措施如耕作方式、灌溉方式等也会对N2O排放产生影响。

2. 调控措施(1)优化施肥策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类型和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N2O排放。

(2)改进耕作方式: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轮作、间作等,改善土壤环境,减少N2O的产生和排放。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宋震震;李絮花;李娟;林治安;赵秉强【摘要】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禹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26年后对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SMBN)及轻组有机氮(LFOM-N)]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颗粒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氮以及轻组有机氮的含量,长期施有机肥效果好于化肥,施用高量有机肥效果好于施用常量有机肥。

常量施用量下,50%有机肥和50%化肥配施处理其土壤全氮和活性有机氮库各组分含量与高量化肥处理的相当。

长期施化肥处理土壤全氮及活性有机氮库各组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高。

POM-N对土壤全氮的贡献率最高,且明显受施肥方式的影响,LFOM-N对土壤全氮的贡献率不随施肥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长期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它们之间及与土壤全氮、速效磷及有机碳含量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脲酶活性与土壤各活性氮组分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长期施肥后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低于不施肥处理。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soil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s and some kind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 urease, catal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sucrase ) were studied based on a 26-year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i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search Station in Y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K, long term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soil total nitrogen , particle organic nitrogen ( POM-N ) ,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 DON ) ,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 MBN )an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nitrogen ( LFON ) contents . Treatments of applying organic fertilizers alone could improve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s contents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treatments of applying mineral fertilizers alone .The highest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s contents appear in treatment of double organic fertilizer input , then is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organic fertilizer input .The similar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 contents are in treatment of applying 50%organic fertilizer and 50% mineral fertilizer and the treatment of applied double amount of mineral fertilizers.The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 contents are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d input levels of mineral fertilizers .POM-N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of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 affected by fertilizer types and input levels.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ntribution of LFOM-N to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among all the treatments , suggesting tha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ypes and input levels couldn ’ 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LFOM-N to the soil total nitrogen.The activities of soil urease ,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sucrase 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The three enzyme activities ar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each other , and also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nitrogen ,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organic carbon , and closer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urease activity and soil labile nitrogen fractions contents .But the activity of soil catalase is decreased after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期刊名称】《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9页(P525-533)【关键词】长期施肥;有机肥;化肥;土壤活性有机氮组分;土壤酶活性【作者】宋震震;李絮花;李娟;林治安;赵秉强【作者单位】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S154.2氮素不仅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化学元素之一,也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研究水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均排名前列。

而氮素是水稻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养分元素之一,对于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因此,针对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氮素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氮素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之一,影响着水稻的生长进程和产量形成。

首先,适量的氮素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生物量和分蘖数,提高产量。

其次,氮素对水稻穗粒形成和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促进水稻籽粒的充实、增大和增重,提高水稻的营养品质和食用价值。

然而,如果土壤中的氮素过多,会对水稻产量和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方面,氮素过多会导致水稻茎秆过长,稻株过于繁茂,影响光合作用和空气流通,降低水稻抗风性和抗倒伏性,提高水稻倒伏的风险。

另一方面,过量氮素会降低水稻品质,过分增加稻谷和糙米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降低淀粉质量,甚至引起致癌物质的形成。

二、氮素对水稻养分利用的影响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是衡量水稻生长和养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的情况下,水稻养分利用率可以达到70-80%。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如缺水、缺肥、排水不良等,会使水稻养分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研究表明,氮素对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氮肥供应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氮素向地下部位转移,优化矿物质元素的分配。

同时,也可以促进水稻盐分调节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使水稻在缺水和缺磷等干扰因素下稳定生长。

但是,过量的氮肥施用会造成氮素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硝态氮积累的风险,甚至对水体和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三、提高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为了提高水稻的养分利用效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调整氮肥用量,适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作者:徐艳玲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摘要氮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确施氮施肥方式,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能够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优化了群体结构,改善田间植株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增加了抽穗前干物质的积累,促进了灌浆期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同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而促进了水稻终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水稻;氮肥;影响中图分类号 S511;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27-01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施用化学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

据统计表明:在提高作物产量中,化学肥料所起的作用占40%~60%。

化学肥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投入品中最大的物质投资,农民用于购买化学肥料的投入约占农业生产投入品总投入的50%。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注重于施肥的产量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食品安全不够重视,施肥结构不合理,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不仅出现了明显的报酬递减现象,而且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水稻生产中,广大水稻种植户为了增加水稻产量,盲目加大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为切实做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水稻生产,特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试验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常年种植模式为稻—麦两熟制,上茬作物为小麦。

1.2 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即分别为:无氮对照区(CK)、精确施氮区、常规施肥区(大田),小区面积分别为33.3、66.7、>66.7 m2。

不设重复。

各处理均起垄分离,并用塑料膜覆盖隔离,以防串水渗肥[1]。

1.3 试验方法试验田于6月10日收获上茬小麦,6月12日整地,旋耕20 cm,6月15日移栽,移栽27万穴/hm2,平均每穴有苗4.2根,行穴距为25.0 cm×14.8 cm。

不同类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类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类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晓洁1,2,卑其成1,刘 钢1,谢祖彬1†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选取基于我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的不同类型土壤发育的四种水稻土,利用 15N2 气体示踪法测定生物固氮速率,采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通常每克土壤中含有 约十亿个微生物细胞。目前,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 生物难以被分离培养,这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环境 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的认识[1-2]。近年来,高 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微生 物世界的认知。
他三种类型水稻土。土壤 pH 对水稻土生物固氮速率有显著影响(P<0.01),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具有最高的生物固氮速率
(3.2±0.7 mgkg–1d–1),其中优势类群细鞘丝藻属(Leptolyngbya)可能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水稻土
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通过调控土壤 pH 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来提高稻田生物固氮潜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 58 卷 第 3 期 2021 年 5 月
土壤学报
ACTA PEDOLOGICA SINICA
Vol. 58,No. 3 May,2021
DOI:10.11766/trxb201908050402 王晓洁,卑其成,刘钢,谢祖彬. 不同类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土壤学报,2021,58(3):767–776. WANG Xiaojie,BEI Qicheng,LIU Gang,XIE Zubin. Microbial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Paddy Soils in China and Their Affecting Factors[J]. Acta Pedologica Sinica,2021,58(3):767–776.

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9·09tu rang fei liao壤料土肥摘要:水稻生产一直追求高产、优质、高效,而产量和品质一方面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其生长环境和管理措施,其中肥料使用尤为关键。

种植时可通过增施化肥来优化各主要性状,使水稻增产和优质。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水稻;肥料;产量;品质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9.033于漫漫,李贺,孙璐*(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122)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无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氮肥对于水稻的生长以及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稻米的品质。

科学合理的施用氮肥,才能避免水稻植株倒伏、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现象进而保证水稻的米质及产量。

植株在其他条件适宜且缺氮情况下,增施氮肥,促进氮含量增加,光合酶活性增强,而使光合强度可增加3~4倍进而促进作物生长。

植株叶片、穗、茎鞘的干物质积累量也随之上升,当达到一定值时,略有降低。

合理施用氮肥能增加有效穗数和粒数进而提高产量。

实验证明,氮素的不利作用是增加瘪粒,降低千粒重。

氮素对稻米的品质也有影响,对不同品种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

水稻孕穗期追施氮肥可明显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氮肥对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率与垩白面积、糊化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研究尚未得到统一定论[1]。

1.2磷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磷对水稻的影响略小于氮远大于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成分。

磷肥合理施用,稻苗根系发育完善,分蘖增加,代谢加快,抗逆性良好,并有促进提早结实和增产的作用。

适当施磷肥可促进了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颖花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产量、磷肥利用率、磷肥生产力的增加[2]。

磷肥的用量与垩白大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磷量对垩白面积的影响远大于氮肥和钾肥。

氮肥和磷肥合理配合施用,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_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_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3):752-757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王卫1,2,谢小立13,谢永宏1,陈惟财3(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惠州516081)摘要:利用稻田长期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有机物还田能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和叶面积指数。

只施用NPK,在分蘖后早稻叶片氮含量急剧下降,与早稻相比,而晚稻的穗肥促进了后期的氮吸收。

在CK和施加NPK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明显改善水稻中后期的氮吸收,但对晚稻的效应明显低于对早稻的效应。

各处理的叶片以及稻穗氮含量晚稻明显低于早稻。

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成显著(早稻r=016643)或极显著正相关(晚稻r=0170433),这说明叶片氮含量缺乏降低了叶片光合能力。

有机物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在中等施肥水平时,有机物还田可以代替1/3以上的NPK投入。

关键词:施肥;氮吸收;净光合速率;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14+2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2010)03-0752-06E 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on nitrogen uptake,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yield of riceW ANG Wei1,2,XIE X iao2li13,XIE Y ong2hong1,CHE N Wei2cai3(1K ey Laboratory o f Agro2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Institute o f Subtropical Agriculture,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Changsha,Hunan410125,China;2Graduate School o f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Research Center o f Huizhou Dayawa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Huizhou,Guangdong516081,China)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on nitrogen uptake,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yield of rice were studied in a long2term positioned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al 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tillers,panicles per unit area, LAI,and grain yield of rice are obviously increased under the organic materials returning fertilization.Under the NPK fertilization,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leaves is declined sharply after the tillering stage of early rice,while the earing fertilization of late rice could increase the nitrogen uptake in the late anic materials returning fertilization could im prove nitrogen uptake in the mid2late period.But the effect on early ric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n late rice.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in leaves and grains of early rice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late rice.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ontent of nitrogen in leaves(early rice,r=016643;late rice r= 0170433),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lack of nitrogen in leaves could decrease the net photosynthetic anic materials returning fertiliz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m prove the yield of rice.At middle level of fertilizing,organic materi2 als returning fertilization could reduce m ore than1/3of NPK using.K ey w ords:fertilization;nitrogen uptake;net photosynthesis rate;yield收稿日期:2009-04-20 接受日期:2009-12-10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5C B121106)资助。

水稻产量与氮肥的效应关系

水稻产量与氮肥的效应关系

水稻产量与氮肥的效应关系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领域一直探讨的问题。

除了土壤营养状况、种植管理等因素,氮肥的使用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水稻产量与氮肥的效应关系。

一、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有何影响?水稻的根系发育早、生长快,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大,在干物质积累的过程中,氮素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因此,氮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强氮肥的供应,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加快光合作用的速度,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

氮肥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会产生多种影响,首先是增加植株高度,促进穗发育,使水稻产量增加;其次,氮肥的充足供应可以提高水稻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增加水稻的光合作用量;此外,充足的氮肥供应还可增加水稻的根系发育,促进地上部分的营养供应等。

二、氮肥的种类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氮肥的种类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按照氮肥的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氮肥、无机氮肥和生物固氮三类。

无机氮肥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肥料,如尿素、氨基酸肥料等。

根据实验研究,适量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但是,氮肥用多了也会影响到水稻产量。

如果施氮不当,反而会使土壤中的氮素转化为硝酸盐,加速氮素的流失和溶解,造成土壤营养的不平衡,甚至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有机肥对水稻生长期间的氮素转化速度较慢,但是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利菌株的繁殖,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混合施肥中,可以增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菌群多样性,有效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利用率。

三、如何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

科学施肥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制定施肥方案。

在施肥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养分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情况和缺失状况,制定出适合本地土壤的施肥方案。

2.控制施肥量。

施肥还需要精确计量,要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求量的不同控制施肥量,不可盲目施肥,以免出现肥料超量使用的问题。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酶活性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同施肥处理 ( K, PK, K 2倍 N K, K 猪粪 ) 稻田耕层 ( ~ 0c C N, ’ NP , P NP + 水 O 2 m)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变化趋 势及 其相关性 。 结果表 明:1 施 P( ) 配施或单施 )增加土壤全 P 、速效 P含量 ,平衡施 肥配施有机肥 ( P + N K 猪粪处理 )土壤的有机质 、全 P 、速效 P、全 N、速效 N均显著增加 ,所有施肥处理间 p H值差 异均 不显 著 ;2)除 了 NP K处理土壤 脲酶活性 最高外 ,平 衡施肥配施有机肥土壤转化酶 、酸 l 生磷酸酶 、过氧化 氢酶 活性均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 ;3) 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全 P量呈
长 期 平 衡 施 肥 同 时 配施 有 机 肥 能 增 加 土壤 肥 力和提高土壤酶活性 ; 与对照 、 单施化学肥料相比, NP + K 猪粪 处 理显 著 增加 土壤 肥 力 和提 高 土壤 酶 活 性 ;NP K、2 K 处理 与 NP + 粪处 理相 比 ,不 NP K猪 能有 效地 提 高 土壤 肥 力 和酶 活性 。因此 ,NP + K猪 粪处理 在所 研究 的施 肥种类 中 ,对 土壤肥 力 和酶 活 性具 有最 有益 的影 响 。 32 不 同施肥种 类对土壤肥 力和 酶活性的影 响不同 . 平衡施肥配施有机肥 ( P + N K 猪粪 ) 与单施无 , 机肥 、无机 肥配施 、不 施肥对 照相 比 ,可 以有效增 加土壤全 N、速效 N、有机质。由于 P素在土壤 中 具有 累积 的特性 ,因此 ,施 P处理 土壤 全 P 、速 效 量含 量高 于不施 P处理 。研 究结 果也 表 明 ,施 P肥 与酸 陛磷 酸酶 活性 呈不 显著 负相关 关 系 ,即 当生物 对 P需求量大时酸 陛磷酸酶活性增加 ,反之亦然。 除全 P外 ,有 机质 、全 N、速效 N、速效 P与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红壤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其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业施肥方式,其长期施用对土壤结构和肥力的影响一直是土壤学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红壤团聚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结构的影响机制。

我们将采用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红壤团聚体大小分布、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南方旱地红壤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施肥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旱地红壤作为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其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作物生长。

因此,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有机肥对土壤团聚体影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肥的种类、施用量和施用时间等方面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提高土壤的团聚作用。

同时,有机肥的施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孔隙度等,从而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根系的生长。

在旱地红壤方面,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这些研究指出,由于旱地红壤的粘粒含量高、结构松散,容易受到风化和侵蚀的影响,因此施用有机肥对于改善其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尤为重要。

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旱地红壤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然而,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了有机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但关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红壤团聚体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的研究。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马境菲;娄运生;周文鳞;李忠佩【摘要】[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变化.[结果]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DO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现为水稻分蘖期低、抽穗期高、结实期低、成熟期高;而与移栽前相比,水稻收获时土壤DOC含量增加明显.[结论]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 [Method] Filed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system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ange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 [Result] Compared with non-rhizosphere soil,DOC content in rhizosphere soil reduced at tillering stage,increased at heading stage, decreased at grain-filling stage and increased at maturity stage. Besides, comparing with the transplanting stage of rice,the content of DOC in rice harvest time was increased markedly. [Conclusion] Crowing crops was beneficial to keep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16【总页数】3页(P9695-9697)【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性水稻土;水稻;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作者】马境菲;娄运生;周文鳞;李忠佩【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决定土壤固定和储备有机碳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就酸解性氮组分而言, 巨晓棠等
[ 44 ]

究发现, 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的酸解性氮组分主要 是分解程度较低的酸解未知氮, 而通过施用化学氮 肥增加的氮组分主要为相对易分解的铵态氮! 有些 研究则表明, 土壤中的残留化肥氮主要转化为未知 态氮和氨基酸态氮, 而有机肥料中的残留氮主要转 化为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 氨基酸氮和酸解未知氮
[ 4) ] 注射仪 ( HIJDKJL )555 ) 测定 ! [ 4* ] 酸解液制备 : 土样用 * &EF ・ G 0 4 ,;F 在 445
为止, 通用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测定仍采用 #$%&’%$ 的方法! 土壤有机氮在植物氮素营养中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氨基酸氮是土壤有效氮的主要来源, 对植物 的氮营养具有重要意义
[ "] ! 迄今 和铵态氮, 还有一些未鉴别的含氮化合物
!" 材料与方法 !# !"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站进行, 稻田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于 4335 年开始, 供试土壤为第四 纪红粘土发育的水稻土, 试验前的土壤基础肥力性 状为: 有机碳 4(7 4 8 ・ 98 0 4 、 全氮 47 12 8 ・ 98 0 4 、 全 磷 57 )) 8 ・ 98 0 4 、 全钾 467 * 8 ・ 98 0 4 、 速效磷 4*7 6 &8・98 0 4 、 速效钾 1(7 4 &8 ・ 98 0 4 , :, )7 "2! 试验共 设 ( 个处理, 分别为 ;<: 不施肥; =: 有机物料循环; +><: +、 >、 < 化肥配施; +>< - =: 施 +、 >、 < 化肥基 础上的有机物料循环! 每处理重复 " 次, 随机区组排 列, 小区面积 (7 4 & ? 27 4 &, 小区间用水泥埂隔开, 其地下埋深 57 ) &, 地表露出 57 6 &! 供试 +、 >、 <化 肥为尿素、 普通过磷酸钙和氯化钾! 4335 —433* 年 的化肥年施用量为: + 6*67 ) 98・@& 0 6 , > )67 ( 98・ @& 0 6 , < 4"17 5 98 ・ @& 0 6 ; 4331 年 至 今 调 整 为 + 4267 " 98 ・ @& 0 6 , > "37 " 98 ・ @& 0 6 , < 4317 6 98 ・ @& 0 6 ! 有机物料循环是指将早、 晚稻秸秆全量还田; 收获稻谷的 25A ( 433) 年后改为 )5A ) 及全部空秕 谷作饲料喂猪, 猪粪尿还田; 冬种紫云英绿肥还田! 无循环处理 ( ;<、 +>< ) 的水稻秸秆全部移出小区, 稻谷和空秕谷中的有机物不循环利用, 稻田冬季无 绿肥, 板田越冬! 4335 —655* 年各处理年均养分投 入量见表 4! !# $" 研究方法 于 655* 年 ( 月 ( 春耕前) 采集各处理小区 5 B 65 C& 耕层土壤, 风干碾碎后, 一部分土样过 65 目 筛用于测定矿化氮, 一部分过 455 目筛用于测定全 氮和有机态氮组分! 土壤全氮采用浓 ,6 D/( 消煮, 流动 土壤矿质氮采用 6 &EF ・ G 0 4 的 <;F 溶液浸提,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R8;EME ]@P?;7D @H 1KKD8EO CN@D@<:,1P<) #%%- , 78 (-) : !.#!/!.#$
!&$’ 年 W?EG;E? 采用 $ G@D ・ [ / ! 6VD 水解土壤, 并 将 !# \ #’ R 内能被酸水解的氮称为酸解性氮; 不能
4166
应V 用V 生V 态V 学V 报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43 卷
被酸水解的氮称为非酸解性氮! 酸解性氮中可以鉴 别的有机氮化合物主要是氨基酸态氮、 氨基糖态氮
[ 46 ]
! 有些研究发现, 无论
施入土壤有机还是无机肥料氮, 大部分首先转化成
[ 4" ]
! 以上研究结果多是基于
旱地土壤或短期的稻田试验, 而基于长期稻田施肥
[ 4( ] 试验的研究仍十分缺乏 ! 本文通过 4* 年稻田长
期定位试验, 探讨了不同模式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 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及其矿化特征, 以期为合理 评价稻田施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 (]
! 土壤微生物, 尤其是土
壤真菌含有大量的氨基糖氮, 氨基糖氮矿化后对作
[ )] 物氮素营养贡献也很大 ! 因此, 土壤有机态氮, 特
别是易矿化有机氮组分含量决定着土壤的供氮能 力
[ *]
! 与此同时, 有机氮在土壤中的过度积累也可
能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 研究表明, 在化肥与有 机肥配施 模 式 下, 稻田渗漏水中的非离子氮含量 ( 有 机 胶 体 结 合 态 氮 )显 著 高 于 离 子 态 氮 含 量 ( +,( .+、 +/" .+) , 表明活性有机氮化合物有使地 下水和地表水体污染的潜在风险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
宗海英 " 王凯荣
! ! !!
" 谢小立
#
( ! 青岛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健康研究所,山东青岛 #$$!%&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 ’!%!#( )
摘" 要" 通过 !$ 年的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 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化肥处理对土壤各氮素含量的作用不明显; 有机物料循环特别是有机 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和有机氮含量, 提高幅度分别为 ((* #+ 和 ,-* -+ ) 有机 物料循环处理显著提高了酸解性氮组分, 其对土壤铵态氮、 氨基糖氮和未知氮含量的提高幅 度分别为 ,$* (+ 、 $-* ’+ 和 .,* &+ ; 有机物料与化肥配施后, 氨基酸氮含量也显著提高, 提高 幅度达 .!* !+ , 但是降低了未知氮含量, 降低幅度为 ,’* (+ ) 此外, 各施肥处理土壤累积矿化 氮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 有机物循环或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矿化氮量均高于单施 化肥处理)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性水稻土" 有机氮组分" 矿化氮 ( #%%- ) %-/!.#!/%$" 中图分类号" 0 !(,* $" 文献标识码" 1 文章编号" !%%!/&,,# !""#$%& ’" (’)*+%#,- "#,%.(./0%.’) ’) &’.( ’,*0).$ ).%,’*#) $’-1’)#)%& .) 10223 &’.( 2#,.4#2 # ! !"#$%$&$’ () *+,%-&.$&,/. 0-(1 ",’- ,#2 #0,%56 2345 6789:8;<! ,=145 >789?@;<! ,ABC A87@9D8( .(+%-/. /"2 0"3%,("4’"$/. 5’/.$6,7%"+2/( *+,%-&.$&,/. 8"%3’,#%$9,7%"+2/( #$$!%& ,:6/"2("+, ;6%"/;# !"#$%$&$’ () :&<$,(=%-/. *+,%-&.$&,’,;6%"’#’ *-/2’49 () :-%’"-’#,;6/"+#6/ ’!%!#( ,;6%1 "/) > 1;6%"> ?> *==.> 0-(.) , #%%- , 78 (-) : !.#!/!.#$) 9:&%,0$%:1 !$9:E7? D@;<9FE?G HE?F8D8I7F8@; EJKE?8GE;F L7M N@;OPNFEO @; K7OO: M@8D OE?8QEO H?@G ?EO E7?FR F@ 8;QEMF8<7FE FRE EHHENFM @H O8HHE?E;F HE?F8D8I7F8@; K7FFE?;M @; FRE N@;NE;F?7F8@;M @H M@8D @?9 FRE M@8D ;8F?@<E; N@;9 <7;8N ;8F?@<E;( 4)N@GK@;E;FM) =RE; NREG8N7D HE?F8D8IE?M LE?E 7KKD8EO @;D: , FE;F L7M MD8<RFD: 8;HDPE;NEO) 3?<7;8N HE?F8D8I7F8@; ,EMKEN87DD: 8FM N@GS8;7F8@; L8FR NREG8N7D HE?F8D8I79 F8@;,N@PDO M8<;8H8N7;FD: 8;N?E7ME FRE N@;FE;FM @H M@8D G8;E?7D8I7SDE 4 7;O @?<7;8N ;8F?@<E; S: ((* #+ 7;O ,-* -+ ,?EMKENF8QED:) B; 7OO8F8@;,@?<7;8N HE?F8D8I7F8@; N@PDO M8<;8H8N7;FD: 8GK?@QE FRE ,7G8;@ MP<7? 4 N@GK@;E;FM @H 7N8O R:O?@D:M7SDE 4,7;O DE7O F@ FRE 8;N?E7ME @H 7GG@;8PG 4( 14) ( 104) ,7;O R:O?@D:M7SDE P;8OE;F8H8EO 4( 6T4)S: ,$* (+ , $-* ’+ ,7;O .,* &+ ,?EMKENF8QED:) =RE; FRE @?<7;8N HE?F8D8I7F8@; L7M N@GS8;EO L8FR NREG8N7D HE?F8D8I7F8@; ,M@8D 7G8;@ 7N8O 4 N@;FE;F L7M 8;N?E7MEO S: .!* !+ ,LR8DE 6T4 N@;FE;F L7M OEN?E7MEO S: ,’* (+ ) B; 7DD HE?F8D8I7F8@; F?E7F9 GE;FM,FRE NPGPD7F8QE 7G@P;F @H M@8D G8;E?7D8IEO 4 8;N?E7MEO L8FR 8;N?E7M8;< 8;NPS7F8@; F8GE) URE N@;FE;F @H M@8D G8;E?7D8IEO 4 P;OE? @?<7;8N HE?F8D8I7F8@; 7;O 8FM N@GS8;7F8@; L8FR NREG8N7D HE?F8D8I79 F8@; L7M R8<RE? FR7; FR7F P;OE? NREG8N7D HE?F8D8I7F8@;) ;#3 <’,2&:D@;<9FE?G HE?F8D8I7F8@;;K7OO: M@8D OE?8QEO H?@G ?EO E7?FR ;@?<7;8N ;8F?@<E; N@GK@9 ;E;FM;G8;E?7D8I7SDE 4) " " 作物所吸收的氮素大部分来自土壤, 而多数表 层土壤 &%+ 以上的氮素为有机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