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

合集下载

ATB30沥青配比设计(网上下载)

ATB30沥青配比设计(网上下载)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ATB-30目标配合比设计2008-10-29 22:31:23| 分类:试验检测-材料|字号订阅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江黄项目部练小虎摘要:本篇主要依照江黄高速公路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ATB-30目标配合比的试验过程,对沥青稳定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进行总结。

关键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前言ATB混合料的级配就像规范中定义的那样,首先它是密级配,设计时应将它设计成连续级配。

这个密级配和AC类混合料的密级配不一样,ATB类生产出来的混合料称为沥青碎石混合料,在路面上称为沥青稳定碎石,AC类生产出来的混合料称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路面上称为沥青混凝土。

之所以这样区分主要是用途不一样。

AC类混合料用于面层,需要有较好的混合料性能和路面使用性能,特别是防水性能和老化性能,所以它需要足够密实,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沥青。

ATB类混合料用于基层,它上面有表面层、下面层,相对来说,不需要具有那么好的混合料性能和路面使用性能,所以在保证那些必须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尽可能的减少沥青用量,降低造价,保证公路建设的经济性。

从AC类和ATB类矿料级配上看,对于同一最大粒径的混合料级配,ATB较AC类大粒径集料相对较多。

细集料用量相对较少。

这样一方面多使用粗料,少使用细料后使得矿料总体的比表面积减少,相对的增加了沥青膜厚度,变相的降低了混合料沥青用量,同时也更适合应用于基层。

另一方面混合料最大粒径虽大,也能保证施工时的碾压厚度。

所以,ATB 类混合料粗集料可以使得较多。

2.AT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则2.1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不突破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在规范要求的级配范围内,通过调整集料、添料、粘结料和外加剂的不同用量,优化混合料各方面性能。

2.2预估实际生产时能生产的材料用量波动范围,以优化后目标配合比为中心进行最不利组合验证,确保工程实际质量。

2.3在保证混合料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混合料的沥青用量,保证混合料的经济性。

浅谈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

配 , 同粒 径 试 样 的 取 样 试 验 质 量 应 满 足 规 范 要 求 。 在 测 不 定 过 程 中 , 控 制 水 温在 1 ~ 2 ℃ 范 围 。若 测 定 粗 集 料 的 应 5 5 毛 体 积 相对 密 度 , 一 定 要 控 制 好 集 料 的 表 干 质 量 , 巾 则 毛 不 能过 于或 过 湿 , 集 料 时 不 能 太 用 力 , 要 擦 干 集 料 表 擦 既
0 引言
mm、.5 m 筛 孔通 过率 接 近 级 配 中值 。 47r a
1 2 集 料 密度 检 测应 精 确 .
沥 青混 凝 土 路 面 施 工 前 , 先 要 进 行 沥 青 砼 配 合 比设 首 计 。 即在 料 源 选 定 情 况 下 , 据 设 计 的 路 面 结 构 类 型 , 根 确 定 各种 集 料 的 用 料 比 例 及 最 佳 沥 青 用 量 。配 合 比设 计 分 为 三个 阶段 : 目标 配 合 比设 计 阶 段 , 产 配 合 比设 计 阶 段 生
面 自由水 又 不 能 吸 出 其 内 部 水 。不 同 人 所 做 的集 料 表 干 质 量 都 可 能 不 同 。 集 料 表 干 质 量 直 接 影 响 其 密 度 和 吸 水
沥青 混 凝 土 目标 设 计 阶 段 总 结 出 几点 建 议 与 看 法 , 同行 参 考 。 供
关键词 : 青混凝土; 沥 目标 配合 比设 计 ; 验 ; 制 要 点 试 控 中 图 分 类号 : 1 . 1 U4 6 2 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18 7 ( 0 0 0 —0 80 1 7 — 2 5 2 1 ) 30 3 — 2
第 9卷 第 3期 21 0 0年 6 月
淮 北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GTM法沥青稳定碎石ATB-30配合比设计

GTM法沥青稳定碎石ATB-30配合比设计
GT M法 沥 青 稳 定 碎 石 AT 3 . 比 p B o. B合 设计
文 /王 习 政
GT M法 简 介
GT M设 计 原 理
GTM设 计 方 法 是 利 用 GTM实 验 机 模 拟 行 车 作 用 成 型 试 件 ,从 而 求 出最
GT M试 验 方 法
15 0 mm( ) 1 2 高 x 5 mm。 并 根 据 规 范
《 路 工 程 集料 试 验 规 公
产 生 的 最 终 密 度 ,即 通 过 对 试 件 施 加 垂 计 算 确 定 O7 a 载 下 路 面 结 构 设 计 程 》J J 5 — 0 0进 行 。 .Mp 荷 T 0 82 0
密 度 、应 变 比 .抗 剪 安 全 系 数 三 者 的关 在 中值 范 围左 右 。
沥青用 量 的确定
表 1 粗集 料试 验结果
试验项 目
表 观 相 对 密 度
根 据 ASTM 7 3 7 9 1 3 8 ・6
单 位 规 定
t , m。 26
实 测 指 标
( )应 变 比( I, ( 1 GS ) 2)抗 剪 安 抗 剪强 度 。
全 系数 ( GSF) ( , 3) 试 件 压 实 到 平 衡 状 态 时 的 密度 。
根 据 试 验 结 果 绘 出 沥 青 用 量 和
由 表4的结 果 可 以 看 出 ,其 关 键 筛 孔 均
直 压 力 ,该 压 力 通 过 实 际 测 试 汽 车 轮 胎
剪 应 . 通 过 试 验 测 定 混 合 料 的 抗 剪 强
矿 料 合成 级配
该 过 程 是 确 定 各 矿 料 的 比例 ,
使 混 合 料 具 有 足 够 的 密 度 和 矿 料 间 隙

浅谈沥青玛蹄脂碎石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玛蹄脂碎石的目标配合比设计

条件允许 的情 况下可以加大检测频率 , 尤其要检测储存时 间
较长的沥青。
2 3 确 定 最 佳 级 配 .
按照混合料 配合 比设计 方法 , 第一批 试验设计成三种级 配 , 47 m通过 率分别 为 规 范 中值 、 使 .5m 规范 中值 的 ±4 % ( 2 % 、7 、1 ) 使 0 05 m 即 3 2 % 3 % , .7 m通 过量 均为 1 %左右 。 0 采用 计算 机进行 配合 比设计 ( 机对 话法 ) 人 。参考 已完工 的 实际工程 S MA的设计沥青用量 , 其沥青用量一般为 57 一 .% 63 , . % 为此先按 6 0 . %沥 青用 量 制作 马歇 尔 试件 。同时对 每一 种 级 配 的 矿 料 4 7 . 5 mm 以 上 的 粗 集 料 的 间 隙 率 V C ,A 。 A 。 V C 是根据 4 7 .5mm以上的粗集料 的毛体积 密度 PA c及用捣实法测 定 4 7 以上 的粗集 料 的松 方密 度 P . 5mm 计算得到 。见表 1 。
( 东省 东莞市鸿 高建设工程有 限公 司 ) 广 摘 要: 介绍 了沥青玛蹄脂 碎石 S 一1 MS 3类型 的 目标配合 比设计 的方法 和步 骤。 文献标 识码 : C 文章 编号 :0 8— 3 3 2 1 ) 8— 0 5—0 10 3 8 (0 0 0 0 1 1
表 1 粗 集 料 的 间 隙率 V C A。
关键词 : 最佳级配 ; 矿料最大 间隙率 ; 配合 比验证 中图分 类号 :4 6 2 7 U 1 . 1
1 概 述
通过 马歇尔稳定度 试 验 , 出第一 批 S A一1 列 M 3沥青混 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见表 2 。由此表 可见 ,.5m n的三 4 7 / 个通 过率 2 % ,7 ,1 在 沥青 用 量 为 6 O 的情 况下 , 3 2% 3% .% 4 7 m通过率为3 % 的级 配 , 混合 料 V A ; 于 设 计 .5m 1 其 C 大 , V C R , 明 4 7 AD 表 c .5mm通 过率 不宜太 大 ;.5mm通过率 为 4 7 2 % 的级配 , 混合料空隙率 较大 , V A 4 其 且 C 最小 ,F VA和稳 等情 况 。 定度较小 ,MA满 足要求 , V 流值 较小 ; 由此结果 看 ,. 5m 47 m 2 目标 配 合 比 设 计 通过 率不 能 太 大 亦 不 能 太 小 , 采 用 4 7 应 . 5mm通 过 率 为 2 1 选择 原材 料 . 2 %左 右 的 级 配 , 能 满 足 要 求 , 过 增 加 沥青 用 量 和 5 应 通 S A一 3的配合 比设计要根据规范要求选 择料场 , M 1 材料来 4 7 m通过率 , .5m 混合 料空隙率将会减 少 ,F V A将会增大 , 而 源要稳定、 规格符合规范要求。辉绿岩和玄武岩都是做 S A的 稳定度 、MA V A ; M V 、 C 变化率 能满 足要求。因此在进 一步设计 好材料 , 这两种岩石质地密实 、 有较好的抗压强度和磨耗值 。与 中采用 4 7 l .5in通过率 为 2 . %的级配为推荐级配。 n 55 辉 绿岩 相 比玄武 岩 的质量 更 好 , 以考 虑采 用 玄武 岩 这 种 岩 石 所 表 2 第一批 S MA一1 3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材料的集料。在纤维的选择上可以考虑用木质素纤维或聚合物 纤维, 根据设计推荐和以往玄武岩 S A路面 的经验采用聚合物 M 纤维。集料采用南海小塘玄武岩 1 5in O一1 n 碎石 、 1 l / 5~ 0mn碎 石、 机制砂 ; 沥青采用新加坡埃索 S S I D) B ( — 改性沥青 ; 纤维采 用德兰尼特聚合物纤维( 掺量为设计要 ̄ o2 ; , .%) 矿粉采用从化 t t 吕田球磨石灰石矿粉。 22 原 材 料 试 验 检 测 . 材料 均符合现行 规范要 求 。并 对集 料进 行水洗 法和 干 筛法两种筛分 、 测定粗集 料 的毛体 积相对 密度 、 观相对 密 表 度, 细集料 的表观相对密度 , 纤维外送检定其 密度 , 改性 沥青 采用 2 ( 2 5"/ 5o 2 C的密度改性沥青 的常规检验 , 包括 软化点 、 针入度、 燃点和闪点 、 延度 、 针人 度 比 、 蜡量 、 含 加热损 失 、 密 度、 弹性恢复 、 粘度 、 离析 。改性 沥青 的离析 试验 很重 要 , 在

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

浅析沥青碎石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
浅 析 沥 青碎 石 室 内 目标 配合 比设 计
唐 正辉 ( 巢湖市居巢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徽 巢湖 280) 300
表 1
0 前

毛体积相对密度
(/ ) g m c


63 7
26 7 .3
26 2 .o
25 .o4
表观相对密度


沥青路面面层 是直接位于公路基层之上 , 是很重要的结
11 . 沥青试验 根据设计要求 , 沥青为韩 国 A H一7 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 青。 三大指标试验结果 : 针入度( 5 10 ,s :2 01 m) 2 ℃,0 g5 )7 ( .m ; 延度( c / n1o : 5 mmi, C)大于 10m; 5 5c 软化点 ( 环球法 )5 .℃。 :06
好准备。 H MA除 了对 细集 料筛分析 、 当量 、 砂 密度试 验 , 粗集料 进行筛分析 、 片状 、 泥量 、 针 含 压碎值 、 密度 等常规原材料检 测外 , 其粗集料粘 附性不容忽视 。经过二次破碎 的庐江集料 颗粒形状 、 强度好 , 但粘附性一般只能达到 3 , 级 不适宜作为
H MA用 , 若掺 抗剥落剂 还是可 以用 的 , 但这样 会大 大增加成 本。
经指挥部要求最终确定采用巢湖散兵石料 ,其粘 附性 为 5级 , 并 且专门选择一家石场规定 了筛孔孔径大小 , 所采用的碎石 为反击 式破碎碎石 , 颗粒形状 好 , 他相应指 标均能够满 足规范及设 其 其 计要求。
率, 防止渗水和 日晒使 沥青提前老化 。根据
经验总 结 ,设计单位 或业 主一般要求 其控 制在 6 1%。用蜡封法能较 准确些测定 %~ 5 压实 HMA试件的空隙率 、矿料 间隙率 、 饱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与调整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配合比的设计和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本文将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配合比设计和调整进行探讨。

一、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1. 确定目标性能: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需明确路面所需的目标性能,如抗剥落性、抗滑性、耐久性等。

根据目标性能的不同,配合比的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2. 确定沥青品种和级配:根据施工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量以及沥青品种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沥青品种。

同时,根据所选沥青品种,进行级配设计,即确定石料的种类和粒径分布。

3. 控制沥青用量:沥青的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和成本。

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合理控制沥青的用量,以满足路面的要求,同时尽量节约材料。

4. 控制颗粒间隙:颗粒间隙是指石料之间的空隙,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适当控制颗粒间隙的大小,可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配合比调整的方法和原则如下:1. 增加或减少沥青用量:如果路面的性能未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沥青的用量来调整配合比。

增加沥青用量可提高路面的柔性和抗裂性,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强度;减少沥青用量则相反。

调整沥青用量时需要进行试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调整石料粒径:石料的粒径大小对沥青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调整石料的粒径分布,可以改变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采用粗细石料搭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可能会降低柔性;采用细石料可以提高柔性和耐水性,但可能会降低强度。

3. 添加改性剂:在调整配合比时,可以考虑添加适量的改性剂。

改性剂可以改善沥青的性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常见的改性剂有SBS改性剂、APP改性剂等。

沥青稳定碎石ATB_30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沥青稳定碎石ATB_30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根据所确定的最佳油石比拌取混合料,制取低温弯 曲试件,其破坏应变结 果 为 2730με,满 足 规 范 (≥ 2000με) 的要求。
135℃,此时如出现横向裂缝应检查原因并及时采取措 施。复压时用 17t 振动压路机碾压 2 遍,再用胶轮压实 4 遍,速度为 3.0~4.5 km/h,温度控制在 115℃,至无明 显轮迹。终压应紧跟在复压后进行,用 12t 钢轮压路机 静碾 2 遍,速度为 2.0~3.0 km/h,至消除表面轮迹为止。 碾压的终了温度应控制在 80℃左右
根据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油石比 3.2%,向拌和楼输 入 2.9%、3.2%、3.5%三档油石比,其结果见表 9。用马
歇尔试件,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见表 10。 通过上表可看出,此用油量下的马歇尔各项指标均
满足规范要求,可以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
表 10 马歇尔试验验证结果
4.6 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检验 4.6.1 抗车辙能力检验
该沥青碎石的施工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环节存在区别。
(1) 从各个环节减少和避免混合料离析现象。由于 ATB-30 材料较粗,粒径大,在生产、摊铺时比较容易 产生离析现象,如果采用全幅摊铺的方式离析会更严 重,因此控制摊铺宽度对于离析现象非常重要,建议用 两台摊铺机进行半幅铺筑,一前一后,相隔 10-20m 成 梯队型向前摊铺。
检验其高温抗车辙能力,经测定动稳定度结果为>6000 合比所确定结果的输入操作系统待拌和设备显示稳定
次/min,满足规范要求 (≥800 次/min) 的要求。
后,对各热料仓进行取样。热料仓按顺序移次为 1# 仓
3.5.2 水稳定性的检验
(0~3 mm)、2# 仓 (3~6 mm)、3# 仓 (6~11 mm)、4# 仓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1 】 0
柯 昌波等 : 沥 青 稳 定 碎 石 排水 基 层 混 合 料 配 合 比设 计 研 究
2 0 1 3 年第 5 期
1 6 ~2 O 。
性基层抗压 回弹模 量介于 6 0 0  ̄l 0 0 0 MP a 为宜 。
( 2 )渗透 系数 。混合 料 的排水 性 主要 体现 在 2个方 面 : ①混 合料 的渗 透 系数 ; ② 排 除一定 量 水
6 0 0 0 m/ d ( 1 . 1 6 ~6 . 9 c m/ s ) 范 围内_ 4 ] 。
范 围, 该级配建立在全国不同地区, 不 同交 通 荷
载, 不 同 自然环境 等条 件之 下 , 因而级配 范 围粗集
( 3 )抗压 回弹模 量 。混合 料抗 压 回弹模 量与 空 隙率 和渗 透 系 数 成反 比 , 空 隙率 和 渗透 系 数越
大, 则抗 压 回弹模量越小 , 形成 “ 软弱夹层 ” , 不利 于 路 面结 构受 力_ 5 ] 。因此 , 建议 沥 青稳 定碎 石 排水
筛 ̄ L / mm 3 1 . 5 2 6 . 5
料 范 围大 , 而 细 集 料则 非 常窄 , 4 . 7 5 mm 以下 通 过 量均是 0 ~3 。试 验发 现 , 完 全根 据 规范 给
度, 研究 其配 合 比设计 意义 重大 。
1 原 材 料
青 混 合料 类柔 性基 层 , 柔 性基 层 行车舒 适 , 但 承载 力 相 对较 低 , 且 工 程 造价 高 。笔者 从 半 刚性 基 层 和柔 性基层 的优缺 点考 虑 , 结 合 工程 实际 , 认 为采 用 沥 青稳定 碎 石排 水基 层 +半 刚性基 层 的组合 基
柯 昌波 付 军 明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抗位移 。粗集料 的形状 和表面纹理 , 均会影 响沥青混凝土的 稳定性 。所 以 , 择粗集 料 时 , 须严格 按照粗 集料 的技术 选 必 要求 进行 选择 , 即压 碎值 、 光值 、 磨 . 率 、 附性 、 吸水 粘 针偏状
规程) JJ5 — 00 。我国现行 规范规定 , (T0 8 20 ) 上面层 沥青 混合
面 面层 质量 的前提 。沥青混凝 土 面层 的设 计 , 常依 据《 通 公 路沥青路 面施工 技术 规范} JJ3 — 4 ( (T0 2 9 )以下简称 《 范》、 规 )
《 公路 沥青路 面设 计规 范》 JJ 1— 7 和《 (T 0 4 9 ) 公路 工 程集试 验
是通 过颗粒 间 的嵌 锁作 用提 供稳 定性 ,通 过其摩擦作 用抵
合 料 配 合 比设 计 作 了探 讨 。 类 型选 择 原材料选择 配 合 比设 计 及 意 义
关键词


级 配 类 型 的 选 择
又要兼顾 夏季 的抗 塑变能力 。 3粗 集料的选择 。粗集 料在 沥青混 凝土面层 中的作用 , .
选择 合适 的沥青混合料级 配类 型 , 是确保 沥青混凝 土路
料 的最大 粒径 , 不宜超 过该 层厚 的 1 ; 面层 沥青 混 合料 / 中 2
的 集 料 最 大 粒 径 , 宜 超 过 该 层 厚 的 23 沥 青 路 面 结 构 层 不 /;
颗粒含量 等均符合要 求 。结合实 际情况 , 选用 的粗 集料 多为
石灰岩 。石灰岩 耐磨性 较差 , 与沥青 的粘结力 非常好 , 但 是
用 细料弥补 , 易破 坏沥青混 凝土 混合料 的级 配 , 使局 部部位
的面层压实度难 以控制 , 或使 沥青 混凝 土面层 空隙率 偏大 , 渗 水严 重 等 。如 国 内某 城 市 的沥 青 路 面结 构 ,采 用 的是 4m 3m 的厚度组合模 式 , e+c 这种组合模 式对沥青 混合料类 型 的选择有 很大的局限性 。4m 的下面层最大 粒径 , 常不超 e 通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后按试验规 程要求取样 ,并委托质 检部 门进行质量 检测试验 ,质量应 下 :
按 最 大 密 度 、 最 大 稳 定 度 、空 隙 率 中值 确 定 的 最 佳 油 石 比 AC = . 4 标均符 合规范J GF 0 20 中道 路石油 沥青技 术指标 要求 ,可用 于 O 1 45 %;按 各 项指 标全 部 合格 范 围的 中值确 定 的最佳油 石 比 T 4- 0 4
项 ,谈 谈 作 者 的 几 点 看 法 。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配合 比设计
实例 , 以下分析 。 做
下 面就结合 西宝高速 公路A 同段 A .5 青混合 料配合 比设计 料 级配计算得到 的各种材料 的配合 比如 下 : 合 C 2沥 ( 03 mm) 石 : ( 02 mm ) 1 -0 碎 1 -0 碎石 : ( -m ) 35 m 石屑 :砂 :
指标逐项 检验 ,有些指标必 须对不 同粒径 的碎石分别 检验 ,各项指标 马歇 尔试验 。对沥青混合 料 的水 稳定性 进行 验证 ,结果 显示残 留稳定 度 为 101 0 .%,符 合规 范规 定要 求 。需要 说 明的是 ,残 昭稳 定度 超过 均符 合规范要求 ,可 以使 用。 10 0 %的现 象对稳 定度 甚 高的 密级配 沥青 混合料 来说并 不奇怪 ,说明 1. .2 2 细集料 采用 某地河 砂 ,细度 模数 为3 2 . ,属 于 中砂 偏粗 。缺少 0 m 0 . m以 3 水稳定 性 良好 。稳定度大 小是属 于试验值 波动问题 。由上述结果得 出 标 . 4 下部 分 ,不妨碍 使用 。砂 的质 量技 术 指标 均符 合 规范 要求 ,可 以使 目 配合 比的矿 料级配及最 佳油石 比为4 %,规范 规定此配 比仅供拌
<1 。含水率01%,筛分 结果均符合 规范要求 ,可以使用 。 . 0 . 5

沥青稳定碎石ATB-30柔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稳定碎石ATB-30柔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

干缩系数/ 0 x1 6
2 . 26 2 . 37 2 . 63
3. 温 缩 系数 4
按设计 的级 配 和通 过 击 实 试 验 确 定 的最 佳 含 水 量 成 型
3 室内试 验结果和试验路段实体工程 的观测结 果均表明 : ) 控
增大粗粒 含量和最 大粒径 , 可以有效 地减 小半刚性 50r 5 m ̄2 0rm ̄201 n的梁式试件 , n 0 n 0 f T 养生 7d后进行温度 收 制细粒含量 、 材 料 的收 缩 。 缩试验。不 同级配材料的试 验结果见表 7 。
缝提 出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2 水泥稳定大粒径 砾石材 料 的劈 裂强度 和抗折 强度均 随水 ) 泥用量 的增大而提高 , 泥稳定 大粒径 砾石材料 的干缩 系数随水 水 泥用量 的增 大而逐步增大 , 水泥稳定 大粒径砾石材 料的温缩系数
随水 泥 用 量 的增 大 而逐 步 增 大 。
通过下列筛 ̄ ( m) L m 的质量百分率/ %
3 . 15 2 l 65 1 9 1 6 1 . 32 9. 5 47 .5 6 { 2 3 11 8 O6 O3 . 0 1 J 0 0 5 .5 .7
} 规范要求 1 9~1 7~ 0l 3 7 4~6 3~ o 3~ 1 2~ O I 5 2 1~ 5 8 1 o o 0 0 O 9 5~ 2 4 6 9 6 0 15 O 4 1~3 O 2 ~ 8 5 1 ~4 3 OJ 2 6 ~1 ~
的区别主要是公称粒径的不同, 公称最大粒径通常不小于 2 . fo 2 1 目标 配 合 比设 计 65n n 。
A B沥青稳定碎石 一般设 计空 隙率 为 3 T %~6 铺筑 层厚 度较 %, 级配 良好的 A B可 以抵抗较 大 的塑 性和剪 切变 形 , T 承受重 厚 。路面铺筑后具有 良好 的骨架结构 , 且具有 防水 、 高温稳定 、 低 载交通 的作用 , 具有较好 的抗车辙能力 , 提高了沥青路面 的高温稳 温抗裂等特性 , 因此柔性基 层路 面结构具有优 良的路 面性能 以及 定性 , 设计合理 的 A B是解决重 载交通 下高温车辙 问题最经 济有 T

基于GTM法的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研究

基于GTM法的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研究
Abta t Dia v n a e fM a s ald sg eh d fr a p atmit r sa ay e De in p ncpe c n r lid x a d d sg r c d r r e sr c : sd a tg so rh l e in m t o o s h l x u e i n lzd. sg r il, o to n e n e in p o e u e a e r— i

ZH AN G u h n . Xi c e g CH EN a z a Yu n h o
( .De at n f ii a dArhtcua n ier g u i ies y P t n3 1 0 ; 1 pr me t vl n c i trl gn ei ,P t nUnv ri , u i 5 1 0 oC e E n a t a
工程分别通过研究控制沥青用量 与密度 、 应变 比、 抗剪安全系数 的关 系确定了沥青稳定碎石 混合 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 后进行 了 GTM 然
法最佳沥青用量的马歇尔检验, 比分析 了马歇尔法确定最 佳沥青用量的沥青稳定 碎石性 能。结果表明 : 对 沥青稳定碎石用 G M 法 比马 T 歇尔法所得到的最佳油石比偏小 、 密度偏大 , G M 法所确定的的标准密度更加真实 ; 用 T 因此 , 降低了成本 , 明显提高了混合料水稳性能 、
张 秀成 陈 渊 召 ,
(・ 田学 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 系, 1莆 福建莆 田 310 ;. 5102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 河南郑州

401) 501
要: 分析 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中传统马歇尔设计方法存在 的不足 , 研究了 G M 法的设计原理、 T 控制指标和设计步骤 , 结合实体

临离高速沥青稳定碎石ATB-25目标配合比设计

临离高速沥青稳定碎石ATB-25目标配合比设计
T O 6 l 0 T 0 6 O 4 1 ' D 6 0 5

1 4 8.
第3 9卷 第 3 4期 2 0 1 3年 1 2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n ECTURE
Vo 1 . 3 9 No . 3 4 De c .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3 4 - 0 1 4 8 — 0 2
小于 0 . 0 7 5 含量/ %
0 . 1
O . 2
O . 4
针片状含量/ %
吸水率/ % 表观密度/ g・ c m一
压碎值/ %
7 . 5
0 . 3 2 . 8 l 3 2 0 . 2 1 . 5
8 . 3
0 . 3 2 . 7 7 2
Hale Waihona Puke 临 离 高 速沥 青 稳定 碎 石 A T B 一 2 5目标 配 合 比 设 计
周 易 之
( 山西省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要: 以临离高速公路柔性基层 沥青稳定碎石 A T B . 2 5目标配合 比的试验为例 , 对混合料配合 比的设计原则作 了介绍 , 据此对沥
量, 优化混合料各方面性能。 2 ) 预估实 际生产时能生产 的材料用量 波动范 围, 以优化后 目
棱 角性/ s
表 2 沥青试验汇总表
气候分区 项目 针入度 ( 2 5℃ , 5 s , t O 0 g ) / O . 1 m m 针八度指数 软化点/ q O 6 o℃动力粘度/ P a ・ s 1 0℃延度/ c m
闪 点/ ℃
≤2 . 0

GTM法沥青稳定碎石ATB-30配合比设计

GTM法沥青稳定碎石ATB-30配合比设计

为 1. 1 m。试 验 段 共 分 为 四种 结 构 层 次 ,其 中K + 5 0
计 为 双 向 四车道 .行 车速 度 为 10 m/ ,路 面宽 度 0k h
07 a . MP 。根据 沥青混 合料 最大 公称 粒径 与试模 的 比 值 l : 4,选 取 试 模 的 尺 寸 为 1 5 m( ) q12 0 m 高 xb5 mm。 并 根 据规范 计算 确定07 a 载 下路 面结构 的设 计 .MP 荷
的 优 越 性 ,并 总结 出一 些 相 关的 施 工 经验 , 可 为
关 键 词 :G M 配合 比设 计 ; 沥青 稳 定 碎 石 ;施 工 T 中 图 分 类 号 :U 1 . 4 47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 7 6 2 1 ) 1 0 5 — 5 0 2 4 8 (0 0 0 — 0 7 0
MA J n h a u — u
( n xi
。 .。 . .. : .。 .。 . .。 .。 .。 .。 . .。 . 。
l I
Ci Hih y t y g Wa Ma a n
. .。 .。 . ,. .。 .。
et f n Of % i
. .。 .。 .
~M 沏 霄 1
佯 臼 A~B- 0 1 3
配合 比设计
马俊华
( 台 市 公 路 管 理 处 ,河 北 邢 台 0 4 0 ) 邢 5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通过 对G M" 配合 比设 计 与 马歇 尔方 法的 比较 分 析 , 阐释 G M T ; L - T
今 后 更 好 地推 广 应 用该 A 法奠 定基 础 -
Xiga 0 4 01 hn ) n ti 5 0 ,C ia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简述了沥青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要求、选取,以及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Abstract: describes the 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 requirements of each component, selection, and asphalt concrete proportioning design method.Keywords: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沥青混凝土是有一定比例的各种粗、细集料、填充料(矿粉)、胶结料(沥青)组成,是一种弹-塑-粘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快捷,能及时开放交通,可分期改造和再生利用,经济耐久;路面平整且有一定的粗糙度、较好的抗滑性,能减震降噪,舒适性较高,行车比较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在公路路面中占主导地位,这就给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及各种材料的级配好坏又直接影响到配合比的使用。

沥青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取。

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过程中,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对工程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防止因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

1.1、选材原则:经济性好,结合环保因地制宜,同时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简称《规范》)及《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相关要求。

1.2、沥青:在道路工程中,主要应用道路石油沥青。

沥青路面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的等行车速度慢得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2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 TB-2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本篇文章来源于路桥工程师【】原文链接:/jishu/lumian/201006/262211.html本文以龙长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 TB-25为例,对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 TB-25在我省高速公路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引言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采用柔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作为重载交通路段的常用的路面结构。

沥青稳定碎石属于粘弹性材料,韧性强,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对反射裂缝有较好的抑制。

在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中,基层层底的拉应力较大,在弯拉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出现层底疲劳开裂的可能性也最大,因此要求具有很好的耐久性,特别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而且作为承重层要求有一定的抗车辙能力。

在路面结构中,将路面上面层设计为功能层,将中下面层、基层设计为结构的承重层。

有关资料证明,柔性基层路面的破坏一般始于面层,由于面层的车辙、开裂等破坏从上到下顺序发展、延伸。

对于柔性基层路面内部出现的微小裂缝往往能够自愈,而不致于象半刚性基层材料,出现裂缝后,会迅速扩展,因此柔性基层的破坏是功能性破坏。

与全国各地一样,福建省高速公路以往全部采用半刚性基层,往往通车没几年,许多没有达到设计年限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早期损害,沥青路面病害呈不断加剧趋势,路面使用性能急剧衰变,主车道出现了裂缝、坑槽、唧浆、沉陷、车辙等比较严重的病害,对道路和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养护部门虽已采取了多种技术措施进行路面养护,但往往是一场大雨过后,就出现大面积的裂缝、坑槽、唧浆、沉陷等病害,令养护部门应接不暇,防不胜防,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给广大道路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从2005年开始,我省邵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首次进行了5km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试验路研究,2006年起包括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在内的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全部采用了水泥稳定碎石层+级配碎石+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面层这种倒装的路面结构类型。

ATB-25沥青稳定碎石路面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ATB-25沥青稳定碎石路面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

,集料规格20mm、3#样品集料与矿粉仑克拉玛依洛克菲尔德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ATB-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均符合规范要求,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可用于生产配合比调试。

2生产配合比调试及验证表1矿料配合比及油石比表2最佳油石比及体积指标2.2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马歇尔试验验证结果2.3水稳定性验证结果2.4配合比验证结论通过对该标段ATB-25按照设计油石比3.8%±0.3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混合料水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配合比可行性应通过试验段试拌试铺进一步论证确定。

3施工关键技术3.1混合料拌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是面层生产质量控制的关键[6]。

该标段采用玛连尼4000型间歇式拌和楼进行ATB-25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拌和,拌和楼操作室压路机位于紧接初压进静力双轮压上,再用胶轮3.5混合料下面层心试验室对配、马歇尔采用抽提法结果表明该工,见表7、3.6试验段表4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表5水稳定性验证结果济意义。

【参考文献】青稳定碎石上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31-33.稳定碎石柔性基层(ATB-25)设计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碎石ATB-25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应用技术版),2016(1):148-151.[4]马金虎.ATB-25在霍永高速公安:长安大学,2016.[5]杨彬,刘新海.ATB-25沥青稳定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18 [6]黄良全.ATB-25沥青稳定碎石[J].江西建材,2017(17):178-179.[7]李兆.ATB-25沥青稳定碎石柔世界,2016(31):48-51.[8]十天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精细[DB/OL].,2016.6表7试验段马歇尔试验结果表8试验段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试验结果图9。

ATB-25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调整

ATB-25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调整

A T B-25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调整(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ATB-25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与优化调整第一工程公司[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ATB-25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沥青混合料试拌试铺的总结,以及 ATB-25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对类似的ATB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ATB-25配合比设计试拌试铺优化调整1 前言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一直就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目前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

而对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半刚性基层设计的合理与否,在国内多年来沥青路面基本上都遵循着“强基薄面”的设计理念,基层采用半刚性结构,沥青面层厚度一般为15~18cm。

随着我国引进一些先进的路面结构技术,柔性基层结构路面逐步被一些省市(地区)认识和采纳,在根本上消除了路面早期损坏的因素,从而改变了路面结构型式单一的状况,趋向“柔基厚面”的设计理念。

ATB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是作为柔性基层使用的新结构之一,具有骨架密实、渗水系数很小的特点,一般采用的结构层厚度大于8cm,其施工技术编入了新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

该混合料综合了原规范中ACⅠ型与ACⅡ型的优点而形成的级配,既有ACⅡ型的粗骨料含量,又适当地采用了ACⅠ型较多的细集料用量,两种级配类型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级配。

结构上既具有ACⅠ型的密实,又有ACⅡ型的骨架嵌挤结构,抗变型能力强,密实不渗水。

实测数据表明其稳定度很高(一般大于3000(次/mm)),渗水系数较小(一般小于200(ml/min)),具备良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及抗水损坏能力。

但该混合料的缺点是:大骨料含量相对较多,中间粒径骨料含量相对较少,混合料表面积相对较小,对沥青用量较为敏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压实比较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沥青 : 沥青 为 7 O号 A级 道 路 A 1 级配范 围进 行合成 ,确定各材 M一 0
3 马歇 尔试 验 过 程 、
定碎石 A 一 0目标配合 比设计 实例 , 石 油沥青 , M1 沥青试验过 程按照 《 公路 工 料用量 比例 。 主要 阐述半 开级配沥青 稳定碎石 目标 程 沥 青 及沥 青混 合 料 试验规 程》 JJ (T
表 1 矿料筛分试验 结果表
矿 料 规 格
1 2 3. 95 .
() 1 马歇 尔试 件 制作 时
0 1 0.75 .5 0

4.5 7

2l 36


(n t 1T) ' l
0. 6 0. 3
11 .8
39 . 2.81 1 9. 4 46. 9 1 7 7. 248 . 1 .2 21
21 .
12 .
20 .
03 . %间 隔的油石 比成型 6组 马歇尔试
1 0 9 . 7 . 0 98 62
件, 进行 了马歇尔试验 , 本次 配合 比试
验 中沥青加 热温度为 10 矿料加热 6 %,
中粗砂
10 0
10 9 . 7 . 6 . 3 . 1 . 0 1 83 3 21 57 1 1

118 . 3
择: 对于 吸水 率大于 2 %的半 开级 配沥
青稳定 碎石一般采用 蜡封法测定 压实
表 3 马歇 尔 试 验 结果 表 油石r( e %) 毛体 积 密 空 隙率 沥 青饱 和 矿料 间 隙 流 值 稳 定度 度 ( /m gc ) ( 度( %) %) 率( %) (. 01 mm) (N ) k
后 沥青混 合料 试件 毛体 积 相对 密度 , 采用真 空法 测定沥青 混合料试件 最大
理论 相对密度和合成 矿料最 大理论相
对密度 。空隙率 由沥青混合料试 件毛
体积相 对密度和最大 理论相对 密度计 算而得 ,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 3 。
() 3 根据 表 3中试验结 果 , 以油石 比为横坐标 , 以马歇尔试验 的各项指标 为纵坐标 ,绘制空隙率 ~油石 比图 、 矿 料间隙率 ~油石 比图 、 稳定度 ~油石比
(T 、 A B)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 G C表 照 《 路 工 程 集 料 试 验 规 程 》 J G 合料最大密 度线 , 照标准《 O F 公 ( T 按 公路沥青
面层 、T C基层 ) AP 和半开级配沥青稳定 E 2 20 ) 4 — 0 5 进行 , 试验结果见表 1 。 碎石( M) A 。本文结合某工 程的沥青 稳
维普资讯
科技推广与应用 ; l
浅谈沥青 定碎石目标配台比设计
孙 述彬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由矿料与 配合比设计过程 。 是 沥青组成具有一定级配要求的混合料 , 按空 隙率 、 集料最 大粒径 、 添加 矿粉数
量 的 多少 分 为 密级 配沥 青 稳 定 碎 石
图、 饱和度 ~油 石 比图 、 流值 一 油石 比 图、 毛体积密度 ~油石 比图。将试验结
设 计 要 求

6 1 ~0
4 ̄0 0 7


≥3 . 5
表 4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 油石比结果表
油 石 比 ( 毛体 积 密 空 隙 率 %) 沥青 矿 料 间 隙 流值 稳 定 度 度 ( /m3 gc ) ( 饱 和 率 ( 率 ( (.m (N ) %) %) %) 01 m) k
4 . 6
41 .
温 度 为 10 ,混 合 料 拌 合 温 度 为 7℃
表 2 沥 青试 验 结 果 表 l 检验项 目 技 术 要 求 检 验 结 果
10 , 5 % 试件击实成型温度 为 1 5 4 %。 () 2 沥青 混合 料试 件 毛体 积 相对

针入度 01 m ( ℃, ,Og . m 2 5 lO) 5 s

0220 ) 5 — 0 0 进行 , 试验结果见表 2 。
2 矿料 级 配 设 计过 程 、

配合 比设计过程
1 原材料检验情况 、
矿料级 配曲线 以原点 与通过集 料
() 1矿料 : 各矿料 的筛分试验 均按 最 大 粒径 10 0 %点 的 连线 作为沥 青 混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G F 0 2 0 ) (T 4 — 0 4 中
3. 0 3l 3 3. 6 3. 9 4. 2 4. 5 21 .32 2.6 16 2.8 12 2.81 1 21 6 .7 21 2 .7 1 3 2. 1 6 0. 9. 6 9. 4 9. 3 9. 2 3 2 4. 4 1 0. 4 5 4. 4 9 6. 4 9 8. 5 8 0. 1 7 8. 1 7 7. 1 3 7. 1 7 7. 1 2 8. 1 7 8. 2 2 2. 2 8 2. 2 5 3、 2 8 4. 2 6 6. 312 . 9.4 1 1 2 3.0 1 11 3. 1 1 2.2 116 .8 115 .2
延 度 c 1' ) m( 5 2 : t 软化点 ℃( 球 法) 环
6~ 0 08
≥1 0 0 ≥4 6
6 3
10 8 4. 89
密度 、最 大理论相对 密度和合成 矿料
最 大 理论 相对 密 度 的 测定 方 法 的选
相 对 密 度 ( 5 22 ̄ ) 2  ̄ /5( ( 2
的矿料 比例 ,确定油石 比范围为 3 % . O

名 称
大碎 石
小碎 石
质 量通 过 百 分 率%
9 . 8 . 97 84 22 . 12 .
31 .
45 .%,采用 沥青 混 合料 拌和 机 , 以
12 .
26 .
12 .
24 .
12 .
22 .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