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财政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财政学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5总学时:32 (其中理论32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通过讲述财政基本原理、财政收支相关理论及财政政策的目标及手段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政府的职能、政府财政的收支结构和比例结构,掌握财政收支的相关原理,并能够将财政理论与我国的财政实践相联系,具有分析财政现象,解决我国实际财政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了解西方财政学的发展演变历程。

2、掌握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的领域及表现,公共物品及公共需要的内涵及特征,财政的基本特征及其职能。

3、掌握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及财政支出的效率。

4、掌握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5、掌握行政管理费的构成及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科学研究费支出和卫生支出的性质,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6、掌握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

7、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分析8、掌握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9、了解税收制度的发展,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掌握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10、掌握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了解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11、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及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导论(1学时)现实生活中的财政学,学习对象,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2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3学时)政府与市场,财政概念,财政职能3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3学时)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4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规模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分析5购买性支出(5学时)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文科卫支出,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6转移性支出(3学时)社会保障性支出,财政补贴7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财政收入分类,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结构分析8税收原理(4学时)什么是税收,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税收原则,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税收与经济发展9税收制度(3学时)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10国债和国债市场(2学时)国债原理,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国债市场及其功能11财政政策(2学时)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采用案例讨论,沟通互动。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引言概述: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和支出以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本文旨在为财政学教学设计大纲,以培养学生对财政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正文内容:一、财政学的基础概念1.1财政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财政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关系1.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4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的区别二、财政收入与税收体系2.1财政收入的来源及其分类2.2税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3税收原理与税收制度2.4税收政策与经济发展2.5税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三、公共支出与财政预算3.1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分类3.2财政预算的基本概念与原则3.3财政预算编制与执行3.4财政赤字与债务管理3.5政府支出效益评估与优化四、财政政策与经济管理4.1财政政策的概念与目标4.2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手段4.3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4.4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4.5财政政策的评估与调整五、国际财政与全球经济5.1国际财政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类5.2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体系5.3国际财政合作与金融危机应对5.4国际财政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5.5财政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总结: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政府收支和其对经济的影响,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政策,培养分析和解决财政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同时,加强对国际财政和全球经济的了解,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相信通过财政学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高。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前言(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财政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科、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理论课程。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财政专业学科必修课程,计划学时为54学时。

《财政学》的授课内容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体现我国传统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内容,同时也要借鉴西方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理论,揭示市场经济中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一般规律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全面反映和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理论。

本课程共包括16章的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即财政基本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财政宏观调控和国际财政问题等方面的理论与实务。

其涉及内容主要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职能、公共支出概述、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公共收入概述、税收原理和税收制度、政府非税收入、政府公债、政府预算、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政策以及国际财政问题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近年来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较深刻的阐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基本财政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掌握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特性,了解我国财政分配的内容及管理方法,了解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财政政策的基本工具及操作选择,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财政学理论知识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理论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目•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国际财政交流与合作录01课程概述与目标财政学定义及研究领域财政学定义研究领域课程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内容01教学方法02课程安排0302财政收入原理及实践财政收入概念及分类财政收入定义01财政收入分类02财政收入规模03税收原理与制度设计税收概念及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税种分类非税收入形式及特点非税收入定义非税收入形式非税收入特点03财政支出理论与实践财政支出概念及分类财政支出定义财政支出分类按照政府职能分类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和其他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01 02 03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比较分析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比较成本效益分析法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要点一要点二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综合评价法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以得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结果。

要点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04政府预算管理与改革政府预算概念、功能及编制流程政府预算定义政府预算功能编制流程预算外资金管理与监督预算外资金定义预算外资金管理监督与检查1 2 3预算制度改革背景改革方向与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预算制度改革方向与趋势05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财政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以及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分配公平等微观经济目标。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支出、税收和公债等。

公共支出政策通过调整政府购买和转移性支付来影响总需求;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公债政策则通过调整公债发行规模和利率来调控经济。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2001年制订,2005年修订)课程编号:110001英文名:Public Fin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后置课:政府预算、公共支出管理、税收学、比较财政学、国有资产管理学分:3学分课时:51课时主讲教师:蔡军、吴美华、何志敏、王红领、陈桂华、陶学荣、郭晔、蒋兆才等选定教材:陈共.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财政学》是财政学本科专业和税务本科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这一主线,系统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课程从市场失灵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财政职能、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了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等问题。

具体说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财政理论部分,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论证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二部分为财政支出部分,阐述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并将财政支出项目按照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分类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部分为财政收入和税收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以及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税制改革和税收管理。

第四部分为国债部分,主要阐述国债原理、规模及国债市场.第五部分为政府预算,主要阐述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第六部分为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主要阐述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开放经济下的财政相关问题。

本课程一方面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又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教学目的:1.财政学是当代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学科,由于是在基本理论和实践上全面论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内容,因而又可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其教学目的首先应该是使学生在研究经济基本要素与框架的基础之上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从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两个方面深入研究政府的作用和财政的职能,为进一步研究财政分配奠定理论基础。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一、财政学课程概况课程名称:财政学(Public Finance)预备知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向学生阐明财政学的一般原理,使学生对于财政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有系统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包括考勤、平时作业以及闭卷考试等。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考试纪律:学生如果在考试过程中存在的舞弊等行为,该课程一律计零分,且不允许补考。

并报告教务处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处罚。

二、课程介绍财政学是财政、税收、公共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产业经济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以市场为背景、以政府为主体、以效率与公平为目标展开研究,其理论性较强。

作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从建设伊始,本课程的建设定位是:(1)侧重于财政学基础原理与理论的阐述和分析,为其他相关的课程提供理论分析基础;(2)在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上与国际同类课程相接轨;(3)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实现教学内容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一致性。

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如果说家政学研究的是当家之道,企业管理研究的是经营之道,那么财政学研究的则是治国之道)。

它试图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需要政府?哪些事需要或不需要政府来干?政府采取不同的行动会对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行动?要使政府的行为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应该如何制定政府的行为规则和制度?相应的,课程的内容也就放在“治国之道”的讨论上。

与课程的内容相相一致,并考虑到课程体系的规范性,本课程的理论部分可分为基础理论、支出理论、收入理论、体制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五个部分。

其中:(1)基础理论(第1至第3章)阐述财政学的基本概念、规范和实证分析的一般工具以及评价标准,主要涉及福利经济学理论,为后三部分提供了分析方法和框架。

(2)支出理论(第4至第6章)主要分析政府该在多大程度上应成为社会产品的购买者、生产者和分配者,政府是如何做出决策的。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学习财政学基本理论和政策实践,讲授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等内容,使学生掌握财政学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技能。

第一部分:财政理论基础。

1.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财政资源和财政收支的基本特征。

3.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第二部分:国家财政理论与实践。

1.国家财政收支分析。

2.国家财政支出政策。

3.国家债务管理。

4.宏观经济调控与财政政策。

第三部分:地方财政理论与实践。

1.地方财政体系分析。

2.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析。

3.地方财政改革。

第四部分:公共财政理论与实践。

1.公共财政与经济增长。

2.公共财政与社会公平。

3.公共财政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部分:政府预算理论与实践。

1.政府预算体制和制度。

2.政府预算收支分析。

3.政府预算执行监督。

参考书目:
1.《财政学》胡敏。

2.《财政学原理》霍华德·L·贝尔。

3.《公共财政学》陈解放。

4.《政府财政学》韩建国。

5.《地方财政学》胡理明。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财政学》教学大纲

贵州财经学院《财政学》教学大纲Public Finance课程代码:编写单位:财政与税收学院执笔人:朱红琼审核人:编写时间:2006 年7 月贵州财经学院教务处印制2006年7月20日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教学内容]通过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作用的领域,了解政府通过财政干预经济的原因。

同进对财政概念进行学习,了解财政的特性和财政的职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财政的职能等财政基本理论问题。

[重点与难点]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2、财政的职能3、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4、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5、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教学时数]5学时第一节政府与市场一、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二、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财政职能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二、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三、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教学大纲-新

《财政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财政学课程代码: 3100240所在学科:经济管理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时: 54学分: 3先修要求:西方经济学课程面向:会计学、工商管理、国贸、农经、区域发展、工商体开课学期:春、秋任课教师:朱永德教授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与实务以及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市场、政府与财政的关系,财政的职能,财政支出的分类、规模与结构,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财政收入的来源、规模,国债原理、国债制度与管理,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运行的基本状况,了解财政政策的走向,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教材:《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0年6月附件《财政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学分:3理论学时:45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适用专业:会计学、工商、农经、农发、国贸、工商体大纲执笔人:朱永德大纲审定人:张吉国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财政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国债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还可以明确我国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等内容。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基本掌握国家财政运行的状况,以提高自身的宏观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

教学中不仅要对财政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了解财政理论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选)财政学教学大纲--基础理论

(精选)财政学教学大纲--基础理论
4
总之,上述这些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尽管代表 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反映着不同性质的社会产品分配关系, 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它们又具有共性, 即公共性。
5
三、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财政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前 身,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① 新民主主义财政是战时财政。 ---当时财政的根本目的是革命战争的胜利; ---必然要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支持和革命战争 的胜利。 ② 新民主主义财政的经济基础是个体农民和私人 资本主义等私有制经济。 ---财政的来源是非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个体农 民的农业税,课税主要由农民负担。
19
5.财政分配与消费者关系。 ---财政分配的消费者对象是财政再分配的消费者对 象。利益财政的再分配
三、财政与经济机制 ---所谓经济机制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之 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转方式和总体功 能。 1.财政与计划机制。 ---计划机制中,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经济变量和经济 关系在计划的规定下按行政方式联结,经济过程在计划 的推动下运行。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财政的特征是:财 权财力的高度集中性;财政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承担 者。
财政学教学大纲
1
第一章 基础理论
导论:财政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 畴。本财政学是由基础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 入、财政管理、宏观财政问题等内容组成。本章 节是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财政,然后揭示财政 的要素及其本质,最后探讨财政与经济的关系。
2
第一节 财政的起源于发展
一、财政的起源 财政是一种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复杂的经济 活动。要正确认识并把握财政的本质和规律性,必须 从其最基本的历史联系出发,考察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是一个古老的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 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要有强制、无偿地征收和再分配的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是靠政府职能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电算化专业
《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程代码:0202004 编写人:庞阳
参考学时:48学时,共开设1个学期
编写依据:2007版教学计划审核人:
编写单位:管理工程系
编写时间:2007年11月制订签发人:
一、课程地位与任务
财政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宏观经济理论课程。

该课程以公共需要理论为依据,主要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具体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的理论与实践。

该课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财政职能、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国债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关系,还可以明确我国的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等内容。

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基本掌握国家财政运行的状况,以提高自身的宏观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

二、学时分配
单元内容
学时
讲授实验实训现场教学习题大作业小计
1 导论
2 2
2 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 2 2
3 财政职能
4 4
4 财政支出 6 2 8
5 财政收入
6 2 8
6 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 6 2 8
7 国债 2 2
8 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 4 4
9 财政管理体制 4 4
10 财政宏观调控 2 2
复习、考试及机动 4
合计48
三、课程内容
单元一导论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财政现象;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的与发展;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分配的构成要素(财政分配的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和特征。

重点:财政的含义与特征,财政分配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要求:了解财政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财政的含义及特征,掌握财政分配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单元二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
1.个人、社会与政府:个人、社会与政府概述;政府活动与经济运行方式。

2.公共需要与政府: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公共需要:政府活动的目的;市场失灵:政府活动的基础。

重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动机与基础。

要求:了解个人、社会与政府活动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区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差异,掌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动机与基础。

单元三财政职能
1.财政职能概述:政府活动与政府职能;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

2.财政职能的分类:一般职能——分配职能;社会经济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3.财政职能的实现机制:公共选择的内容;主要公共选择机制。

重点:财政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的含义、内容和实现途径。

要求:理解财政与政府的内在联系,掌握财政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的含义、内容和实现途径。

单元四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概述:财政支出的含义、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财政支出规模: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两类指标——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不同解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

3.购买性支出:公共消费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

4.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

重点:公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的内容。

要求:理解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掌握公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的内容。

单元五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其他收入;财政收入的社会经济影响。

2.财政收入的构成:部门构成;所有制构成;价值构成。

3.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财政收入规模(绝对规模、相对规模);财政收入规模的实证分析。

重点: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及债务收入的内容。

要求:理解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掌握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专项收入及债务收入的内容。

单元六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
1.税收的一般概述:税收的含义;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原则。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含义、构成要素(纳税义务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附加、加成和减免);税收分类;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3.税收的负担:税收负担的概念;税负转嫁于归属。

4.国际税收:国际税收的含义、本质;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国际税收协定。

重点: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税收负担以及税负转嫁。

要求:理解税收的含义、特征和原则,掌握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

单元七国债
1.国债制度:国债及其类型;国债的含义和类型、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与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国债的运行(国债的发行、流通和偿还)。

2.国债的规模与负担:国债规模;国债的合理期限(内债、外债);国债负担;国债效应(挤出效应、产出效应)。

重点:国债的含义、类型及运行。

要求:理解与国债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掌握国债的含义与运行的三个环节。

单元八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
1.政府预算概述:政府预算的含义、类别和原则。

2.政府预算的体系与形式:政府预算的体系(中央预算、地方预算);政府预算的形式
(单式预算、复式预算)。

3.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政府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政府预算执行的执行机构);预算调整。

4.政府决算:政府决算的含义、编制与审批。

5.国库制度:国库制度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重点:政府预算的含义、体系及编制。

要求:理解政府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过程,掌握政府预算的含义、分类与原则,明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单元九财政管理体制
1.财政管理体制概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构成和原则。

2.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政府间职权的划分;预算管理权限;政府间的财政收支划分;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3.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构建: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构建。

4.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的含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资金的改革。

重点: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构成和内容。

要求:理解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和管理,掌握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实质、构成和内容。

单元十财政宏观调控
1.财政宏观调控概述:财政宏观调控的对象和目标、方式和手段。

2.财政平衡与财政宏观调控: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平衡与宏观调控。

3.财政政策与财政宏观调控:财政政策及其目标;财政政策类型;财政政策与财政宏观调控。

重点: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

要求:理解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对象、方式和手段,掌握财政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的内容。

四、课程考核与教学建议
1.课程考核:主要考核财政体制与财政分配的概念、财政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内容、规模分析、国家财税制度、政府预算与决算、宏观调控方法等内容,以闭卷考试为主。

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交待每项理论和方法的实际意义,注意启发式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政策理解及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中不仅要对财政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上网检索和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
的思维,了解财政理论的最新动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议教材与参考书:
推荐教材:《财政学概论》:申长平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公共财政学》:刘玲玲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财政学》:邓子基、邱华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财政学》:陈共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五、其他说明
1.本大纲根据会计电算化三年制教学计划制订,五年制班级按2007版教学计划执行时,课时为60学时,较本大纲计划学时多12学时,执行本大纲时分别在第二单元“政府活动的经济基础”、第三单元“财政的职能”、第六单元“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第八单元“政府预算与国库制度”、第十单元“财政宏观调控”各增加讲授2学时,另在第七单元“国债”增加习题课2学时。

2.本课程的政策性很强,教材和教学内容一定要随国家财政政策的变革而及时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