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简介

合集下载

古代官职大全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中国历史悠久,立官设守,肇始于夏同朝周,至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时已初具体制,而后历朝沿袭并发展,官职有所增减,同一官衔的品级有所差异,有的官职名称也有所不同。

本文仅侧重于宋、元、明、清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七品以上)官衔举要简介。

为方便查检,所选介官衔均首字笔画的顺序排列。

三画【千总】明清两代正六品武官。

【大理寺卿】全国三大司法长官之一,正三品。

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

【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学士”是唐代掌管文学著作的官,如果由宰相兼管“学士”,则宰相就称为“大学士”。

宋代,“学士”中资望特别高的人,称为“大学士”。

明代,设大学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务,官阶五品。

如果兼任尚书、侍郎,则可以加官到一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俗称“阁老”。

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侍部】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四画【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

【中散大夫】元、明两代正四品文官。

【中宪大夫】元、明、清三代正四品文官。

【中议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中顺大夫】元、明两代四品文官。

【中书令】唐代中书省的“中书令”、尚书省的“尚书令”与门下省的“寺中”,同称三省长官,共同掌管中央的机要。

中书省决策机构,中书令实际上就是宰相,宋代由中书省与枢密院分管政务、军事。

元代废除三省,中书令是惟一的最高国务长官司。

明、清两代废除中书令的官名。

【中书省左右丞相】元代和明初,设中书省左右丞(或称国相),是丞相的副职。

明洪武十二年以后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太守】汉代掌管郡务的最高长官。

三国以及隋炀帝、玄唐玄宗时期和五代,改州刺史为郡太守。

此后太守已不是正式官名,习惯上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明、清时期专用以称“知府”,从四品官。

古代官职表大全简单

古代官职表大全简单

古代官职表大全简单1. 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 太尉:汉武帝元狩四年,分天下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

军事归中央都尉管。

东汉时都尉专兵权,唯拜罢三公才得专,这样三公有兵权的局面结束了。

后来又设大将军、骠骑将军、将军、卫将军,秩禄都是二千石,下面骠骑都尉光禄大夫二千石,捕骑都尉六百石,都尉比二千石,亭长六百石。

东汉只有这四种官职。

3. 司徒:西周始置。

地官之长。

西汉哀帝时罢丞相改三公,是为司徒。

东汉时又改称司徒。

4. 司马:殷商时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

春秋、战国沿置。

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

隋唐以后为兵部的尚书。

唐高宗李治时曾改为太尉,旋又恢复为司马。

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亦以称兵部侍郎。

5. 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6. 县令:战国时三晋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

商鞅变法后,并小乡为县,均令治一县。

新置县令以军功叙封。

县令本直隶于郡,县令别置郡守,是开平王吴三桂的杰作。

7. 刺史: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

刺史相当于太守,或作为太守的加官,掌管州的军政大权。

后来,刺史又称部刺史、州刺史、挂印刺史、都刺史。

清废州置府,亦置通判。

民国废府置道,亦置通判。

事实上行同虚设。

8. 巡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掌一省的军政和民政,与总督同级,品级为正部级。

实际略低于总督。

清沿明制,加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者为总督,为兼管地方上的军事和行政的官员。

单设者为巡抚,与总督同级,品级为正部级,略低于总督。

清末又把一省内的道改为府,同时置三品级的道员为中丞(专使)。

巡抚以下设都御使衔的有:总督(管数省)、都御史(管一省)、巡抚(管一省)、中丞(管一省)。

古代官职大全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古代官职简述

古代官职简述

谢 谢
古代
官职
01 中央官 职
地方官三省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 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 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 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 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 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 有左、右仆射(ye)等官职。
监官,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 官吏,大抵官名中带“御史“的官 职都为监察官;
谏官,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 使其改正的官吏。
汉有谏议大夫,唐增设补阙、拾 遗。
4、 监 谏 官
5、文史官
翰林学士,于唐初设立,是皇帝亲近的的顾问 和秘书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则是侍奉皇帝讲 读的。太傅、少傅多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 是虚职。太吏是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历法等 工作的官职,如司马迁、张衡等都曾任太史令; 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 唐宋后称编撰、编修等。
4、中央派员
汉代设州,全国分十几个州,中央派员刺探情况,称 刺史。隋唐时,全国分为十几个道,中央派官员前往巡 视,称黜(chu)察使;又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 宋代时,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转运使等官。元代 设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做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 布政使司。清代的中派员则称巡抚、总督。
02
地方 官职
1、乡官
包括乡老、亭长、里正等职。
2、县官
一县之长为县令,明清 称知县。下设县尉、县丞、 主簿、典史等职,分掌军事、 文书、秘书、缉捕、监狱等 工作。
3、州郡官
秦汉的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 称郡守,汉称太守。属官有郡尉、监御史、 督邮(巡察各县的官吏的功罪)、主簿等。 汉代的相国相当于的太守。隋唐的主要行政 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 长史、司马、参军(这些官职在东汉末开始 出现)等。唐中叶,司马一职常用来安排遭 贬斥的官,如柳宗元、白居易等。宋代州官 称知州(欧阳修自称太守,其实是滁州知 州)。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

一、古代官制1、丞相:秦代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长官,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

西汉初,改称相国,后改丞相,西汉末改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

2、御史大夫:秦汉时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掌重要文书图籍。

后改称大司空、司空,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

3、太尉:秦汉时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

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4、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例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5、九卿:汉以太常(秦与汉初为奉常)、光禄勋(秦与汉初为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秦典客,汉景帝改大行令,武帝改定)、宗正、大司农(秦治粟内史,汉景帝改大农令,武帝改定)、少府为九卿,亦称九寺大卿。

6、刺史: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本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时成为地方军政长官,位在郡守之上。

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

隋朝州长官称刺史。

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

宋以后渐成虚衔。

7、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

8、尚书省:官署名。

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

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

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9、门下省:东汉谓侍中寺。

晋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承其制。

唐龙朔二年改名东台,咸亨初复旧称,武则天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初复旧称,开元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因之,元废。

古代官职简介

古代官职简介

古代官职简介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大家平时会关注古代官职简介吗?关于古代官职简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官职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官职简介:基本信息【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一般只设一个丞相,俗称大丞相,,有时分为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不需要管理国事。

【太师】指官职又名太宰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子太师】太子太师属“东宫三师”为名义上的太子老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称"三孤"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雍正帝建造的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

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古代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各朝代的官职体系有所不同,以下为你列举部分古代官职名称和品级:
-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 刺史:汉武帝时设置,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顾问委员会常委。

-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若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官职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许江麟2013-01-24 08:30:22清朝官级映射现代公务员官级大全六部: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

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部: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等部门。

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驿传)、军委等部门。

刑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

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

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

工部:相当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

殿阁大学士: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都是当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协办大学士递补,除非该人被革职或是死亡。

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政治局候补。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保卫局。

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

理藩院: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个人认为)兼中科院、社科院。

国子监:相当于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的综合体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职能。

顺天府:相当于北京市。

步军统领:相当于现在北京警备区兼公安厅的职能。

内务府: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之类的部门。

总督:军事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各大军区级司令员;还可兼管地方政务。

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省长。

驻防将军:相当于现在的警备区司令员。

各省军事:总体来说,清代的武官品级上较历代有了较大的提高。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

古代官职一览尹史卿宰尉令丞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马司空司寇职方太师太傅大保少师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封人工正相国庶长令尹柱国公主驸马三公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仆廷尉宗正少府将军冼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议郎令史尚书六曹合阁仆射侍中内史刺史州牧别驾主薄郡守太守长史从事督邮县令县尉三老亭长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录事护军可汗六部三馆学士总管元帅留守判官巡检提刑提辖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厂卫太监都司知府亲王总督巡抚监司州判知县提督总兵参将散官流内流外贝勒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大司马郎中令大司农大将军执金吾中郎将尚书省尚书令结事中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关内侯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秘书省枢密使员外郎著作郎国子监节度使招讨使都点检观察使按察使衍圣公大学士宣政院集贤院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税务司资政院咨议局国务院枢密院三闾大夫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将作大匠谏议大夫光禄大夫绣衣直指监察御史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指挥使钦差大臣牛录额真参赞大臣总税务司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今昔对比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市长。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表

大良造 左丞相 右丞相 大司徒 大司空 御史台 大司马 郎中令 大司农 大将军 执金吾 中郎将 尚书省 尚书令 结事中 京兆尹 左冯翊 右扶风 关内侯 中书省 中书令 门下省 秘书省 枢密使 员外郎 著作郎 国子监 节度使 招讨使 都点检 观察使 按察使 衍圣公 大学土 宣政院 集贤院 军机处翰林院钦天监内务府布政使未入流 税务司 资政院 咨议局 国务院 枢密院三闾大夫 御史大夫 司隶校尉 将作大匠 谏议大夫 光禄大夫绣衣直指 监察御史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翰林学土 中书舍人 都指挥使 钦差大臣牛录额真/、* 牛 r . i i * 总税务司 海军衙门典农中郎将 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文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清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级。

当时官员分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从 之分,所谓九品十八级。

不能列入九品以内的,叫做未入流。

列表如下: 品级官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 大学士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 ,督 察院左, 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 ,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 各省总督 ,各部院左 ,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 , 内阁学士 , 翰林院掌院学时 , 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 , 右副都于是 , 通政使, 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 , 太常寺卿 , 顺天府尹 ,史 卿宰尉 令丞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太师 太傅 大保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封人 工正相国 庶长 令尹 柱国 公主 驸马 丞相 宰相 御史 太尉 九卿 太仆 廷尉 宗正 将军 洗马 大夫 博士 郎中 侍郎 中郎 议郎 尚书 六曹 合阁 仆射 侍中 内史 刺史 州牧 主薄 郡守 太守 长史 从事 督邮 县令 县尉 亭长 列侯 主事 三省 行台 都督 录事 护军 六部 三馆 学士 总管 元帅 留守 判官 巡检 提辖 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内阁 厂卫太监知府 亲王 总督 巡抚 监司 州判 知县 提督 参将 散官 流内 流外 贝勒尹 职方 六卿 三公 少府 令史 别驾 三老 可汗 提刑 都司总兵奉天府尹, 各省按察使.从三品光禄寺卿, 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正四品通政司副使, 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 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 太傅寺少卿, 各省道员.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左右春房左右庶子, 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 各部院郎中, 各府同知, 直隶知州从五品鸿胪寺少卿, 各道监察御使, 翰林院侍读, 侍讲, 各部院员外郎, 各省知州.正六品国子监司业, 内阁侍读, 左右春房中允, 各部院主事, 京府通判, 京县知县,各省通判.从六品左右春房左右善赞, 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丞, 外县知县, 各府学授.从七品翰林院检讨, 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 州判. 正八品太医院御医, 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 县教谕.从八品翰林院典簿, 府, 州, 县训导.正九品各部院九品笔贴士, 县主簿.从九品翰林院侍诏, 刑部司狱, 州吏目, 巡检.未入流京, 外县典吏, 驿丞, 和泊所所官武官的品级及职务如下:品级官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从一品将军,督统,提督正二品副督统,总兵从二品副将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正四品都司从四品城门领正五品守备从五品守御所千总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从六品卫千总正七品把总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外委千总从八品委署骁骑尉正九品外委把总从九品额外外委武官无未入流官员的称呼:看电视或看报纸的时候,有的网友可能会被一些官员的称呼搞糊涂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把一些官员的别称,介绍给大家。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

中国古代官职一览—、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司,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1.三司九卿【三司】三司又叫“三公”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周时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司。

秦、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司,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

【司徒】、【丞相】、【大司徒】主管行政。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政务长官,有时称相国,简称“相”,常与宰相通称。

中国历史上有“太宰”和“丞相”名称,并无“宰相”的官名,但人们习惯上称秉承君主旨意、主宰全国政务、权高势重的人为“宰相”。

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丞相是秦、汉时期定的制度,一般只设一个丞相。

东汉的司徒等于丞相,而真正行使宰相权力的却是尚书令。

从魏、晋至隋、唐,基本上是以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等执政者为宰相。

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

宋神宗时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

元代至明初以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设左右两个丞相,右丞相专门管理国事,左丞相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不需要管理国事。

明永乐年之后,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

洪武十二年以后废除,不再有“丞相”、“平章”和“参政”等官名。

清雍正年之后,军机大臣是事实上的宰相,而内阁大学士是名义上的宰相。

【司马】、【太尉】、【大司马】主管军政。

战国时司马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秦至宋均有设置太尉,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汉代称大司马,掌管军事。

隋唐时司马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后来历代也多沿用太尉这个官衔,但逐渐变成加官的官衔,没有实权。

古代的官职

古代的官职

古代的官职中国古代的政府管理系统是按照等级划分的,也就是分官职。

官职分高低,越高的官职权力越大。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古代官职的分类、岗位和权利。

一、官职分类古代官职分为五等:一等是大臣,二等是大夫,三等是侯,四等是士,五等是寒门。

1、大臣:大臣是最高官职,是帝王最高层管理者。

他们有多种职责,如:代表帝王统治国家,处理国家政事,处理外交关系等,他们受到最高的尊重。

2、大夫:大夫位居第二。

他们的职责是给帝王准备参谋报告,审批政策,参与政府的决策。

3、侯:侯地位比大夫低,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地方事务,协助大夫处理国家政事。

4、士:士是一类知识分子,他们主要从事文学、诗词、学术创作等活动,他们在帝王面前永远高高在上。

5、寒门:寒门是指家庭条件贫穷的人群,他们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他们的职责是在家庭和社会中担任记录者、技术人员等职位。

二、官职岗位大臣、大夫、侯、士、寒门之间又划分为许多岗位,如秘书以及外交官等,他们承担的职责也不同。

1、秘书:秘书的主要职责是为帝王整理文书,撰写政府报告、审核议案、处理公文等。

2、外交官:外交官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外交关系,代表帝王与外国国家洽谈,处理外交问题,维护国家的权利,等等。

三、官职权利古代官职最重要的象征是权利,大臣权力最大,他们有权发布命令,审批政策,大夫可以参与对国家政策的制定,侯可以管理地方事务,士可以享受特殊福利,寒门也可以受到官府的待遇和帮助。

总的来说,古代官职分类五等,也就是大臣、大夫、侯、士、寒门。

他们职责不同,但都是社会的核心力量。

相应的,古代官职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权力,大臣最大,寒门最少。

古代官职虽然分得很细,但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将政府管理系统打造完美,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常见个官职一览

古代常见个官职一览

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职位(de)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de)丞相,也有小小(de)负责开闭城门(de)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de)门卫),门类和现在相比,也挺齐全和有趣(de),只不过过去(de)官位明确正职较多,只有个别职位有副职,不像现在一个县长,下面一群副县长,甚至还有县长助理.这些官职在文学着作中有(de)有注解,有(de)则没有.哪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de)官,他们与现在(de)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列举一下最常看到(de),便于理解和对照.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de)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de)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区司令员.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de)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de)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de)副处级干部.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33、总镇.镇守地方(de)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34、参将.镇守地方(de)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de)师级军官.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de)团职干部.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de)官员.中央警卫局局长.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国家图书馆馆长.。

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

我国古代官职古代官职指的是古代从政人员的官职。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各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中央官职一、三公九卿制(秦、汉)秦、汉时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组成中央中枢机构。

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起草、下达诏令文书,并负责监察百官。

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

秦代及汉初“九卿”具体为: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舆马;廷尉,掌刑辟;典客,掌诸归义蛮夷;宗正,掌亲属;治粟内史,掌谷货;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历代略有变动)注:三公是我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历朝历代,“三公”的具体所指,说法各异,不尽相同,后多为虚衔,成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周代己有此词,西汉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认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认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汉代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二、三省六部制(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继而为中书省、门下省。

隋代演变并确立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为宰相,相权分散。

唐承隋制。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两省遂废。

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行使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

三、内阁制(明代)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后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诸大学士,主要权力只是顾问,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官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

古代官职大全

古代官职大全

我们古代官职大全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与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得职位名称,她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丞相,也有小小得负责开闭城门得小门候(实际就就是现在得负责瞧大门得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与现在相比,也就是挺齐全与有趣得。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得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得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得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得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得副处级干部。

古代部分官职介绍汇总

古代部分官职介绍汇总

部分官职右中允——《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詹事掌皇后、太子之事,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

中盾后改称“中允”。

魏晋以后多改称中舍人。

唐制于左春坊左庶子之下置“中允”,于右春坊右庶子之下置中舍人,正五品下。

中允略当于朝廷之门下侍郎,中舍人略同于朝廷之中书侍郎。

唐高宗时曾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中舍人为右赞善大夫。

元亦曾置。

明代始于左、右春坊皆称中允,有左中允、右中允之别。

清代沿置,设满汉中允各1人,均为正六品官。

按照清代的正六品来说,差不多比现在的副厅级差一点。

门下侍郎——秦、汉有黄门侍郎,与侍中俱管门下众事,为帝王近侍。

南北朝时地位逐渐提高,参与朝廷大政。

唐天宝元年(742)改称门下侍郎。

至德二年(757)仍旧名。

大历二年(767)再改为门下侍郎。

唐门下侍郎,本正四品上,大历时升为正三品,为门下省长官侍中之副。

宋沿置,其官常不领门下省这职,仅为虚衔。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为宰相。

又另置门下侍郎、中书侍郎为副相。

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及副相官名,门下侍郎遂废。

庶子——周代司马的属官。

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的教养等事。

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

汉以后为太子属官。

两晋、南北朝称中庶子、庶子。

隋、唐以后,改称左右庶子。

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书·康诰》:“不率大戞,矧惟外庶子训人。

” 孔传:“况在外掌众子之官主训及者而亲犯乎?”《礼记·燕义》:“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

” 郑玄注:“庶子,犹诸子也。

《周礼》诸子之官,司马之属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

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庶子、先马、舍人。

”布政使——官名。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

古代官职等级

古代官职等级

古代官职等级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爵:王从一品: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勋:国公正二品: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 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 卫尉/宗正/ 太仆/大理/鸿胪/ 司农/ 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上: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正议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军都尉正四品下: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 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文散官:通议大夫武散官:壮武将军从四品上: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 亲王府长史文散官:太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勋:轻车都尉从四品下: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 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 大都护府/ 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文散官:中大夫武散官:明威将军正五品上: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 晋阳/ 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 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文散官:中散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正五品下: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 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文散官:朝议大夫武散官:宁远将军视正五品:萨宝从五品上: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着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文散官: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从五品下: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武散官:游击将军正六品上: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 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文散官:朝议郎武散官:昭武校尉勋:骁骑尉正六品下: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文散官:承议郎武散官:昭武副尉从六品上: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着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文散官:奉议郎武散官:振威校尉勋:飞骑尉从六品下: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 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文散官:通直郎武散官:振威副尉正七品上: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文散官:朝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勋:云骑尉正七品下: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文散官:宣德郎武散官:致果副尉从七品上: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文散官:朝散郎武散官:翊麾校尉勋:武骑尉从七品下: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 少府/将作/ 国子监主簿、掖庭/ 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诸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文散官:宣义郎武散官:翊麾副尉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正八品上: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文散官:给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正八品下:职官:奚官/内仆/ 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文散官:征事郎武散官:宣节副尉从八品上: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文散官:承奉郎武散官:御侮校尉从八品下: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 兵部/吏部/考功/ 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文散官:承务郎武散官:御侮副尉正九品上: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文散官:儒林郎武散官:仁勇校尉正九品下: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文散官:登仕郎武散官:仁勇副尉从九品上:职官:尚书/ 御史台/ 秘书省/ 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 将作监录事、都督/ 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文散官:文林郎武散官:陪戎校尉从九品下: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文散官:将仕郎武散官:陪戎副尉流外一等:诸卫/ 都水监/ 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 门下省/ 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 内侍省令史、城门/ 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 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流外三等:城门/ 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 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 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流外九等:国子学/ 太公庙干、诸辇者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左/ 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爵:王从一品:职官: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武散官:骠骑大将军爵:嗣王、郡王、国公正二品:职官: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文散官:特进武散官: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爵:开国郡公勋:上柱国从二品:职官: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左右金吾卫/ 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 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爵:开国县公勋:柱国正三品:职官:观文殿学士、翰林/ 资政/ 保和殿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保和/ 端明殿学士、龙图/天章/ 宝文/显谟/徽猷/ 敷文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勋:上护军从三品:职官:龙图/天章/ 宝文/显谟/徽猷/ 敷文阁直学士、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詹事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爵:开国侯勋:护军正四品:职官: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宗正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武散官:忠武将军、壮武将军爵:开国伯勋:上轻车都尉从四品:职官:保和殿/ 龙图/天章/ 宝文/显谟/徽猷/ 敷文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国子祭酒、少府/ 将作监、诸卫将军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武散官: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勋:轻车都尉正五品:职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协忠/ 中侍大夫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武散官:定远将军、宁远将军爵:开国子勋:上骑都尉从五品:职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内客省使、延福宫使、景福殿使、枢密都承旨、中亮/ 中卫/翊卫/ 亲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请大夫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爵:开国男勋:骑都尉正六品:职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 宣政/ 昭宣使、拱卫/左武/ 右武大夫、内侍省押班、枢密承旨/副承旨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勋:骁骑尉从六品: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右文殿/ 秘阁修撰、开封少尹、开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将作/ 军器少监、和安/成和/ 成安大夫、陵台令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勋:飞骑尉正七品: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直龙图/天章/ 宝文阁、枢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医、赤县令文散官:朝请郎、宣德郎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勋:云骑尉从七品:职官: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直显谟/徽猷/ 敷文阁、太常/宗正/ 秘书丞、大理正、着作郎、崇政殿说书、内符宝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医官、合门宣赞舍人、判太医局令、翰林医效/医痊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勋:武骑尉正八品:职官: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 编修官、敕令所删定官、直秘阁、着作佐郎、国子监丞、国子博士、大理司直/评事、训武/ 修武郎、内常侍、京府判官、京畿县令、赤县丞、太史局五官正、中书/门下省录事、尚书省都事文散官:给事郎、承事郎武散官:宣节校尉、宣节副尉从八品:职官:少府/将作/ 军器/都水监丞、秘书省校书郎/ 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太学/ 武学/ 律学博士、主管太医局、合门祗候、东/西头供奉官、从义/ 秉义郎、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承直/ 儒林/ 文林/从事/从政/ 修职郎、京畿县丞、诸州县令/丞、赤县尉、防御/ 团练副使、太史局丞/直长/ 灵台郎/ 保章正、翰林医愈/医证/医诊/医候、守阙主事/令史/书令史文散官:承奉郎、承务郎武散官:御武校尉、御武副尉正九品:职官:殿头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国子太学正/录、武学谕、律学正、太医局丞、忠训/忠翊/成忠/ 保义郎、挈壶正、京畿县尉、诸州别驾/长史/司马、枢密院守阙书令史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从九品:职官:高班、黄门内品、承节/承信/ 迪功郎、诸州县尉、城砦/马监主簿、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翰林医学文散官:文林郎、将仕郎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古代官职简介

古代官职简介

古代官职简介古代官职繁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官职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官职简介简介主书:战国时魏国为国君保各种文字资料的人员。

御史大夫: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西汉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丞相缺位时,往往由御史大夫递补。

晋以后御史大夫不再负责文书工作。

令史:汉代郎以下负责文书工作的官职。

分:兰台令史、尚书令史。

隋:唐以后,令史变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级事务员的称谓。

宰相:封建时代“宰相为君主之幕僚长。

”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谏议大夫:西汉时称秘书工作人员的谏大夫。

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

隋、唐时录属于门下省,职责是侍从和规谏。

宋代设谏院,辽金沿置,明代废除。

黄门侍郎:西汉时在宫内内服务的郎官。

东汉时黄门侍郎为专职,职责是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南朝以后黄门侍郎负责掌管机密文件。

左右曹:汉代处理皇帝文书的官职。

这种官职不是专职,而是加职。

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处理皇帝的文书。

译官令九译令:汉代设置的翻译官,负责翻译异国来信之语言。

相当于当代的外文秘书。

符宝郎:东汉时掌管天子印玺及符节的官。

御史中丞:汉代御史大夫的下属官员,负责中央馆、图书馆,处理直达君主的一切奏章,监督在外行使巡察权的各部刺史等。

汉以后御史中丞为御史的长官,与司隶校尉国为最有权威的督察官。

从事:汉代刺史的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等都为从事。

当时各郡国也有从事。

书佐:汉代主管文书的小吏。

像功曹书佐、典郡书佐等,负责起草和缮写文书。

尚书:尚书是主管文书的意思。

汉代在宫廷中主管文书的官称为尚书。

二千石曹尚书:汉代郡国守相的官傣为二千石,古习惯上称地方行政长官为二千石。

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郡国守相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二千石曹尚书。

三公曹尚书: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那时尚书是分曹办事,分管三公职掌的文书的尚书被称为三公尚书。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为尚书令。

古代官员职位表

古代官员职位表

古代官员职位表古代官位等级: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

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武:副都统,总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各省道员。

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武:城门领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守备。

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各部员外郎、各省知州。

武: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各省通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

武: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顺天府应天府推官。

武:部千总。

13、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帖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外府推官。

武:把总。

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武:外委千总。

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武:委署骁骑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县主薄。

武:外委把总。

18、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邢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官职简介——自秦至明代(一)
2004年 12月27日
1、远古尧时期
司空 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 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 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 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 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 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 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 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 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 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 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 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 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 皇帝的侍从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 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 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 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 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 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 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 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 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 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 相当于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 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 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