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现代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试论梁盛模先生诗歌的史料价值
论明代桂林石刻诗歌
左 东岭 《 代 诗歌 的总体 格 局 与 审美 风 格 的演 变 》 明 一
文 指 出 了 明代 诗 歌 发 展 有 明 显 的 三 个 特 征 : 其 三 是 “ 明 诗 发 展 中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地 域 特 征 与 相 互 之 间 的 文
风 影 响 。 [ 3 时 进 《 域 社 群 : 清 诗 文 研 究 的 一 个 ” 52 ]罗 地 明 重 要 维 度 》 文 也 认 为 地 域 社 群 是 明清 两 代 诗 歌 创 作 一
竞 陵 派等 团 体 , 些 流 派 的文 学 创 作 有 着 鲜 明 的 主 这 张 , 代 文 学 在 他 们 的 影 响 之 下 , 时 期 呈 现 出 不 同 明 各 特 征 。考 察 明代桂林 石 刻诗 人 , 们 会 发 现 缺少 有 全 我
国 性 影 响 的 大 诗 人 。 虽 然 唐 宋 派 代 表 作 家 茅 坤 曾 在
群体性 特 征首 先表 现在 题材 方 面 , 独 秀峰 系列 如 诗 歌 。 明初 , 元 璋 为 了 加 强 对 各 地 的 统 治 , 后 分 朱 先
封 藩 王 , 武 三年 (3 0 朱元 璋 的侄孙 朱守 谦 被分 封 洪 17 ) 为 靖 江 王 , 武 九 年 (1 7 洪 3 6)就 藩 桂 林 。 自 此 始 至 15 6 0年 , 后 有 1 先 4位 靖 江 王 统 治 广 西 地 区 。从 洪 武 五 年 ( 3 2 至 洪 武 二 十 五 年 ( 3 2), 政 府 花 费 大 17 ) 19 明
作 ” ( 靖 江 王 太 平 岩 诗 》), 特 此 和 诗 二 首 , 他 ” 《 他 “
系 列 的 诗 歌 共 有 2 7首 。 从 这 一 统 计 数 据 可 见 明 代 5
桂西壮族地区的三百年诗史——《云山放歌——德保古今诗词选》序
的。
其次 , 还得益于一批循 良名宦先后来任镇安知府 、 天保县令 。清雍正初 , 孔子六 十八代 孙孑 传堂到镇 安 L
3 2
为改土归流后 的首任知府 , 他发扬乃祖家法大抓办学 , 又捐俸银五百两建起天保南桥。他还 申报并获广西巡 抚金供批准 , 在黄泥坡建厂开挖 、 煎炼硫磺矿 。孔知府 手抓文化教育事业 , 一手抓经济基础建设 , 堪为后任 范式 。著名的天保秀阳书院 , 就是由陈谟购地创兴 , 张 光宗 竣 工 , 霖 重 建 , 于 兵 火 后 由林 苑 生 移 建 的 , 汪为 毁 历经五位 知府 , 跨越 10余年 。光 绪帝 亲书 “ 衍云 5 教 岩” 额, 匾 冯子 材 题 书 院 大 门 联 “ 看破 义 利 关 何 须 讲 不 学 , 识 忠 孝 字才 是 读 书 ” 要认 。广 西 历 任 巡 抚 刘 长 佑 、 徐延 旭 、 丕 瑶 、 槐 森 等 均 捐 赠 书 籍 甚 多 , 马 黄 以为 诸 生 诵 读 之 需 。乾 隆 问 , 府 沈 嘉 征 始 在 天 保 县 建 东 、 、 知 西 南 、 乡社学各一所 , 北 又任《 安府志》 镇 分订。光绪间 , 知府羊复礼改建城外试院( 考棚)并复修《 ; 镇安府 志》 , 三年 而 成 , 2 卷 1 册 。 共 5 2 特别是乾隆间傅 鳖、 商盘 、 赵翼、 为霖等相继 出 汪 知镇安府 , 李宪乔 、 刘大观分 任镇 安府归顺州 ( 今靖西 县) 知州、 天保县令后 , 这些名家大儒 , 均颇能尊重民族 风习 , 积极推动文教建 设。有 的还捐俸 办学 , 自授 亲 课 。如 商 盘 “ 甫下 车 , 即进 诸 生 课 于 庭 口 , 指 画 无 倦 讲 容 。镇俗言语侏离 , 习试帖者均不谐平仄 , 盘训以开口 合 口、 唇轻唇重辨音法。生儒环侍而 听者 , 称为商夫子 云” 羊复礼修《 。( 镇安府志》光绪十八年刊本 , , 台湾成 文 出版 社 16 97年影 印 版 ) 而仍 在 土 司治 下 的 田州 ,土 “ 民虽读书 , 不准应试 , 恐其出仕而脱籍也 。田州与镇安 之奉议州一江相对 , 每奉议州试 日, 田民闻炮声但遥望 太息而 已” 赵翼《 曝杂记》 见《 。( 檐 , 中华文史新 刊》 中 , 华 书局 20 年 版 ) 安 府 土 民得 到 学 习 、 高 和 应 试 、 05 镇 提 发展 的机 会 , 引起 了仍 受 土 司诸 多管 制 的 田州 读 书 这 土 民 的羡 慕 。也 正 因为 有学 习汉 文 化 的较 好 条件 和传 统, 镇安府一带 出了不少壮族 诗人 , 如归 顺州 “ 童” 二 ( 毓灵 、 葆 元 兄 弟 ) 袁 思 明 、 昌龄 , 保 县 刘 凤 童 童 、 唐 天 逸 、 光大 、 之 翰 、 梅坡 、 士 瑜 、 绍 华 、 刘 禽 陈 黎 江 罗球 等 。 这些名宦诗人 , 在尽心公务之余 , 还以极高的兴趣 和热情投入诗歌创作 , 描绘 出镇安一带波澜壮 阔、 丰富 多彩 的全息图景。歌颂 雄奇秀美 山水风光 的 , 有许朝 《 云山叠翠》 《 、 独秀擎天》 《 、 马鞍 效灵》 《 苏旭升》 、扶 、 《 盘石坐镇》 《 、响泉流韵》《 、文笔 干宵》 《 、鉴水潆洄 》赵 , 翼《 鉴隘塘瀑布》 李宪乔《 , 度莲花蚩》 ; 等 记载奇特怪异 野生动植物的, 有商盘《 中异产 四咏》 赵翼《 蛮 、 镇安土 风》 , 等 仅后者 即写到 1 6种地方特产 , 并发 出“ 物产真 惊见, 民情易给求” 的赞叹 ; 描写纯真朴野 民族风习的 , 有赵翼《 镇安土风》 《 、土歌》 商盘《 、 铜鼓歌》 ; 映原 等 反 生和谐社会状况的 , 有赵翼《 华峒》 商盘《 、 承乏边疆 , 讼
《桂胜》研究——特色与价值、版本流传及影响
Vo1 . 2 8一N O. 2
百
色 学
院 学 报
2 0 1 5年 3月
M a l - . 2 01 5
J OURNA L OF B AI S E UNI V E RS I T Y
《 桂胜》 研究
特 色 与价 值 、 版 使 其迫 不 及 待地 著 书 以抒 发 心 中
的满 腔惊 讶 。与这 些 粤西 文 献 不 同 , 《 桂胜》 在 内容
上 没 有猎 奇 , 不 是 民俗 风 情 、 物 产 的记 录 , 而是将 各 方诗 、 文、 石刻 文 献 一一 整 理记 载 , 将 景 观 与文 学相 辉 映 到 了极 致 , 于各 书 中最 具 文学 特 色 。其 记 录 范 围仅 限 于桂 林 城 内 , 城外的概不述 , 能 给读 者一 个 焦 点 式 的平 台审视 桂 林 , 而 他 书 的记 录 范 围则 均 出 于桂林 城 。
显 不 同的特 色之 处 。
上 卷 以风 土 民情 为 主 ,下 卷 以桂林 名 士逸 事 为 主 ;
闵叙 《 粤述》 以风 景 名胜 、 土产 风 物为 主 。 以上各 书
大 都 以猎 奇 为 主 ,这可 能 是 粤西 这 块 奇异 之 地 , 一 直 让 中原 文 士 充 满 神 奇 幻 想 , 当亲身踏足 , 诸 种 诸
1 2 2
王真真 / 《 桂 胜》 研 究
录》 , 曹学俭《 名胜志》 , 谢 肇涮 《 百 粤风 土 记 》 , 邝 露 《 赤雅 》 , 凡计 二 三 十余 种 ” ①, 《 桂胜》 亦 在 汪 森 记 录 之 列 。然 《 桂胜》 一 书与 其 他诸 书 相 比较 , 却有 着 明
先有风骨俊始得翰墨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文化学者彭匈访记
中 ,《 中外散文诗鉴赏 大观选 题构思 孜孜不倦地向我们传递的 ,是一种难 世纪 九 十 年 代前 期 ,他 主持 的 出版社
札记 》收入 1 9 9 3年 十 期 《 中 国出 得 的积极 乐观 豁达 的精 神 。 ” 创造 了 出版界 的奇迹 。
版》 ,《 出版资源的深入开掘与优化配 置》荣获 1 9 9 8 年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
栏 目编辑 :蒋 志敏
B A 八 G U 鞋 I Y 英 I N 才 G C A I
舍 、 冰 心 、周 作 人 、王 蒙 、李 国 文 、
2 0 1 3 年4 月 号 总第 1 8 1 期
书 系推 出海 外繁 体 字 版 ,并 获 新 闻 出 宗 旨 ,加上 行 云 流水 的笔 墨 ,正 是 随 上 百 种 ,包 括 鲁 迅 、茅 盾 、巴金 、老 版 总署 颁 发 版权 输 出优 秀 图书 奖 。短 笔 的魅 力所 在 。 ”
扛 鼎 之 作 ,绕 梁 之 音 ,高 古 之 书 ,天
一
扇扇 看 世 界 的 窗 口。一 如 既往 推 出 利 于 心 智 的 成 长 , 有 利 于 人 格 的 完
成 之 画 ,乃 可期 矣 。 …‘ 法 乎 其 上 ,得 “ 获 诺 贝 尔 文学 奖 作 家 丛 书 ”数 十 善 ,有利于人的综合素质提高 。 ”“ 读
让人隐隐地觉出它那难以名状的内在 克 纳 、 肖洛霍 夫 、帕斯 捷 尔 纳 克 、索 们 的 生 活方 式 。 ”“ 心 中有 大 师 ,手 里 张力 。譬如陈 酿 ,醇厚馥郁的背后 , 尔仁尼琴 、泰戈尔 、川端康成等。继 有 名 著 。 ”“ 一 个 月 不读 书 ,人 脸 上 就 跟着来 的便是 心跳加 速 ,全身兴奋 。 续 出版 了 “ 法 国2 l 世纪 文学 丛 书” 、 会透出一股俗气 。 ”“ 要快乐阅读 ,复
诗是哲学之目的和意义——咀嚼梁潮诗歌的生命况味
一般人的印象与想象,文论者的理念,都以为孤独、沉痛和悲愤出诗人。
在繁冗与迷茫的生活中,诗歌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为了人在世界的有限生涯诗意犹存,努力拓展一片精神空间。
这当然也是诗人梁潮的追求,不过,他并不陷入苦吟而不能自拔,往来于命运途中的人和事,对情思的感受与体验,皆是触发想象与诗性冲动的因缘,他抒发如生命一般应然而自由的哲思。
正如诺瓦利斯说的“如果说,哲学通过自己的立法使理念的效能广被世界,那么同样,诗是开启哲学的钥匙,是哲学的目的和意义,因为诗建立起一个美的人世——世界的家庭——普遍的美的家园”。
诗是生活的哲学存照,为给人类的生存提供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诗人心甘情愿,过苦难磨砺的精神生活,做人生终极意义的艰辛求索,在“不疯魔不成活”的心理情境下,苦思冥想。
海子是这样,西川是这样,张枣也是这样,而梁潮却偏偏要换成另一种心理生活状态,他的做法是像做事情、过日子一样写诗,在咀嚼自身生命况味的过程中,表现自己诗性哲思的目的与意义。
一、“缘”起枝节:生命因果的抒写与风光邂逅物我相忘是缘,生命接续是缘,心有灵犀肝胆相照更是缘,往来命运途中的人事,无不由“缘”而来。
梁潮在这缘来缘去的人生路上行走,品味着注定他的因缘,抒写对生命之“缘”的感触与思索。
比如《缘起》一诗:去繁密的丛林同步走在回来的路上酒吧里沏茉莉茶干枯的桂花小嫩叶差一点掉在蜘蛛后脑勺疏影斑斓与阳光飞舞漫天的神经末梢风烟或雨丝飘落摇椅这是一首把握缘分的哲理诗。
“干枯的桂花小嫩叶/差一点掉在蜘蛛后脑勺”,“漫天的神经末梢/风烟或雨丝/飘落摇椅”这几句诗,暗指人在各自生命路途的偶然,彼此相遇,与一个人擦肩而过,或许却是与另一人相遇的开始。
诗作者因枝节而起,开始对邂逅之“缘”的关注。
“差一点”是生命失之交臂的错过,“风烟或雨丝”的神经末梢,“飘落摇椅”,是生命的相遇与缘分的初始,缘来缘去都是偶然发生的,因而更显得微妙。
若从诗艺的视角来看这首诗,其内在充满张力,干枯的嫩叶有着情感的焦灼与纠结,“干枯”、“嫩”这样两个体现两极的词,同时出现在一行诗句中,撑开了哲思的诗性维度,网状的“神经末梢”敏感而纤细,与蜘蛛的小“脑勺”相呼应,禁不住碰触,实现了想象力的伸展与延宕。
史笔审名实 治乱寻根源——论梁盛材《广西历代名人谱》的史料价值
"
-
枫
宁长真( ~67年 ) 钦州人 。宁猛力 之子 , ? 2 , 承袭
父职任钦 州刺史 。曾率部 随 隋炀帝远 征辽东 , 因军功 受封鸿胪卿安抚 使 , 升光 禄大夫、 宁越郡太守 。 唐朝宰相姜公辅 , 灵山望族三代荣。
耿直进谏功定 鼎, 可惜德宗妒贤能。 姜公辅 (3 —8 5 , 德文 , 70 o )字 号继规 , 州遵化 ( 钦 今 属灵山陆屋) 。唐 建 中四年朱滔叛 军攻 长安时 护驾 人 有功 , 升为谏议大夫 , 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因言忤德 同 宗被贬 , 顺宗 即位起用 为吉州刺史 , 未及到任而卒 。 平 南梁 嵩中状元 , 诗叹荔枝岭外生。 躬伴暴君如伴虎 , 辞相返 家尽 孝情。 梁嵩 , 生卒年不 详。龚 州 ( 今广西 平南 ) 。字子 人 高, 又字仲邱 。公元 95年 , 汉刘 龚帝效 法唐 制 , 2 南 开 乙酉进士科 考于广州 。梁嵩在殿试时作《 赋荔枝诗》 被 刘龚赞赏 , 点其为状元 , 恩授 翰林学 士。后获 恩准 , 离 任 回乡 , 侍奉老母 。梁嵩谢绝刘 龚赏 赐宝物 , 上奏请免 其家乡龚州人丁税赋一年 , 以体恤 民情 , 慰藉乡望 。 壮族首领黄乾曜 , 不堪唐皇暴敛征 。
没收官粮济贫 民, 血战五年竞牺牲 。 幸有儿辈黄 少卿 , 东山诈 降再起 兵。 硬攻死 守非长计 , 出游击夺先声。 四 占领两广十八 州, 马纵横震帝京。 铁 黄乾曜 、 黄少卿 , 西原黄峒壮族首领 。西原是唐代 对今广西左右 江地方 的统称 。其 中左 江一带 的宁 明、 龙州 、 崇左 、 扶绥 等地 为黄峒地 , 江的天等 、 右 靖西等地 为依峒地 。历史 上西原 黄峒壮族曾与唐朝进行 了一百 多年的抗争 , 《 新唐 书》 至德初 , 载“ 首领黄乾 曜、 真郁崇 与陆川 、 阳、 兰洞蛮 皆叛 , 武 东 推武 承裴 、 韦敬 简为帅 , 僭号中越王 , 廖殿为桂 南王 、 浔为拓南 王 , 莫 相支 为南 越王 , 梁奉为镇南王 , 罗诚为戎成王 , 浔为南海王 , 莫 合 众二十万 , 绵地数千 里 , 置官 吏 , 桂管 十八州 …… 署 攻 更 四岁不能平” 。 晚唐 曹邺与 曹唐 , 才华 出众以诗鸣。 流芳轶事传五岭 , 风沐漓江 色更清。 曹邺 , 生卒年不详 , 晚唐诗人。字业 之。桂州 阳朔 县人。登大中进 士第 , 由天平幕府迁太 常博士 , 历祠部
风雨看潮生
风雨看潮生作者:毛健来源:《人事天地》2017年第06期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中华民族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人们注意到,有一位典型的南方老人站在毛泽东主席身边,笑得一脸慈祥。
这位老人就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李济深。
李济深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料神村人。
料神村在梧州之南,全村青山环绕,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还有一湾清流从村北缓缓流来,给人美好的追忆。
在青松、翠竹以及罕见的铁力木簇拥下,矗立着一座建筑宏伟、结构独特的偌大庄园,这便是李济深先生的故居。
1885年11月6日,李济深在这里出生。
少年时代的李济深就存有远大志向,曾以一首五言诗来表达自己救国救民的抱负:马叟知天命,谓吾贵可求。
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
军校毕业后他被留任教官。
从辛亥革命起,李济深就追随孙中山先生,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南征北战。
孙中山曾说过:“李济深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1925年,李济深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并晋级为陆军上将。
这一年的休憩期间,李济深回到老家扩地建宅,建起一座坐南朝北,占地3040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炮楼的大庄园。
掐指一算,这幢民国庄园,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古木、青砖、黑瓦、绿栏和红窗的巧妙组合,给人留下清新、明快的感觉。
敞阳的大门是砖土结构,形式上具有很强的岭南风格。
大门上拱起的半圆,依循古人“天似穹庐”的深刻意蕴,换一种说法即是“天圆地方”。
这种试图让房屋与宇宙天地构造一致的独特心态,反映出庄园建筑的追求。
尤其是“穹”上的雕花、彩画,费尽了心思。
花有梅花、荷花、兰花等,相互对称;松树下的鹿、鹤,或跑或卧,悠闲随意,怡然自得;“穹”的两端矗立着兽中之王的两头狮子,高贵而威严,给人以强烈的立体美感。
而所有的花鸟禽兽又紧紧围绕着“穹”顶的“八卦”,这预示着屋主人具有洞察万有、万事、万物的能力。
入门观象,既体现了屋主人的宏大抱负,又寄托了温馨体贴的美好祝福。
自然、历史和生命的诗化表达--评独秀作家群诗人梁潮的诗作
第33卷第4期2018年8月Vol.33No.4Aug.2018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自然、历史和生命的诗化表达——评独秀作家群诗人梁潮的诗作鹿义霞1,2(1.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广西桂林541004)摘要:生命、历史与自然,是梁潮诗歌创作的三大重要意象单元。
在他笔下,生命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因缘网络,既柔弱又坚韧,既素朴又繁复,既细致又远大;“历史”与历史帷幕后的历史存在诸多错位,他用诗歌重新打捞、勘验、解码;他还用诗歌表现多元的自然,将自然美的书写、自然生态的忧思与自然人性的探索融合在一起。
作为独秀作家群的学院派诗人,梁潮的诗作追求哲学深思与艺术表征的同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调适,人生智慧与审美情趣的融通,他的诗具有饱满的思想张力和美学意蕴。
关键词:梁潮;诗歌创作,生命向度;历史维度;自然视域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126(2018)04-0023-06梁潮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独秀作家群的一名诗人,是文学院“新诗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坚持诗歌创作。
他说自己的诗作是他灵魂和内心深处的样子。
他的灵魂深处隐藏着什么呢?有诗情画意,有思索眷念,有困惑怅惘,也有隐秘和痛苦。
他既描摹人生长途中的一场场因缘际遇,也思索历史长河里的一处处跌宕起伏,书写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之间发生的一次次碰撞。
他将蘸满生活和思想汁液的笔尖,写出历史的、现实的、思辨的与审美的各种颜色,随着思考的触角不断延展,审美意蕴也不断向下扎根。
他的诗作透过生命、历史与自然的视野,贯通多维度的思考,留下袅袅的余音和无限的回味。
一、生命向度:人生的潮汐与心海的波澜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搅拌机,搅拌着繁华与孤独,欢欣与伤悲,励志与沮丧,憧憬与怅惘,希望与绝望,存在与虚无……诗人梁潮一旦着笔生命,其笔下涌动的,既是外在景观,也是内在观照,从中可以窥见他的情感流淌、特有的个性以及面对存在的态度。
论《梁书》的文学价值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界的这种尝试,虽未完全成功,但是这个努力尝试的过程是值得肯定的,也与唐初统治者的文学思想相吻合。
这点相比其他同时期的撰史作者而言,如《隋书》、《晋书》、《南齐书》和《宋书》的作者,他们虽然在文学理论上是认同唐初统治者的文学思想的,但在实践上却远没有作到,如魏徵,他在唐初修史阶段不但负责监修史书,还亲自参与撰写过程,如《隋书》的撰写。
但通过上文的引文可见,虽然,他已看到文风的骈俪化会影响世风,但他自己在写《隋书·文学传》序时,使用的仍然是骈体文。
唯独姚氏不但在思想上认同应将“文”与“质”、“丽”与“典”相结合的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完成的。
《梁书》便是最好的例证,其中纪传的主体部分完全使用散体形式叙写,论赞也多用散体形式,比较其他史书多数以骈体形式撰史的情况,尤其在论赞中(此点在第四章中将具体论述),就更加突出了姚氏的努力。
那么,这种文学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要分析姚氏对所生活的朝代执政者文学思想的接受情况。
姚氏父子经历梁、陈入隋后,正值隋文帝改革文风,希望以朴实的文风取代华而不实的浮靡文风时期,当时在隋为官的李谔因“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世而上书隋文帝:“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
五教六行为训民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
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苟非惩劝,义不徒然。
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
……故丈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
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苏时学的诗歌研究——“广西文学研究史”之二
030桂学研究苏时学的诗歌研究——“广西文学研究史”之二王德明***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桂学研究”[12ZD &164]的研究成果,广西特聘专家“桂学研究”岗、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中期成果。
*王德明(1963~ ),男,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桂学的研究。
[内容提要]清代广西著名诗人苏时学,在创作之余进行了全面的诗歌研 究。
他一方面研究广西历代诗歌和诗人,另一方面又研究整个中国古代诗歌 史。
他对广西历代诗歌和诗人的研究既有整体把握,又有个别的评论。
对中国 古代诗歌史的研究范围广泛,但重点在唐代。
他的诗歌研究全面而有独立的见 解,观点通达,以求“真”为旨归,但缺乏系统性,在广西文学研究史上占有一定 的地位。
[关键词]广西诗歌 诗歌史 通达苏时学(1814~1874),号琴舫,又号爻山,广西藤县人,23岁乡试中副榜贡 生,32岁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奉直大夫。
曾游学于广州、香港、杭州、上海等 地。
著述甚多,被人誉为“藤州才子”。
有《宝墨楼诗册》《宝墨楼楹联》《墨子刊 误》《游瑶日记》《羊城游记》《爻山笔话》《镡津考古录》等。
苏时学既是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学者,精于考辨,对诗歌研究也有 较高的成就,在广西文学研究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苏时学对文学的研究,最集中也最具特色的是关于广西历代诗歌和诗人的 研究,这集中表现在他一系列的论诗之作中。
苏时学对广西历代诗歌和诗人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广西诗歌史的总体把握。
苏时学对整个广西诗歌的发展了然于心, 因而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整个广西诗歌的发展概况。
他的《杂诗》二首其一写道:桂学学术史研究031西粤为歌诗,自昔称二曹。
邺也刺洋州,居官励清操。
唐也赋游仙,富贵轻鸿毛。
伟哉彼二子,矫矫洵人豪。
清气散宇宙,苦语余诗骚。
苟非旷代才,未可轻訾嗷。
北宋有嵩公,落笔尤清高。
广西诗歌:一种地方诗歌的建立、发展与评价
在各种民间文学样式中,与诗歌最近的无疑是
《百鸟衣》 混同于 《阿诗玛》,将其视为民间诗歌的
民歌。苗延秀、韦其麟、包玉堂等都在广西山歌的
整理,既不符合事实,也不公正⑨。韦其麟的 《百鸟
海洋中长大,会编唱山歌,“写歌”和“写诗”常常
衣》 不仅贡献了古卡和依娌这样活泼生动的艺术形
给他们以相似的创作体验。包玉堂在他第一部诗集
民歌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淘洗,逐渐变得丰
民族文学经验的长诗,“四不像”恰好是探索的结
富、准确、动人,《百鸟衣》 显然也达到了这样的高
果。苗延秀的探索对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低迷徘徊的
广西诗歌来说,无疑是启发性的。
度,有学者将 《百鸟衣》 视为民间故事的整理,显
然是一种臆想。叶橹早就批评过,有意无意地将
的影响。但新文学运动之后,广西文学又进入了沉
积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
展阶段,不仅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作家,而且大多
展 。其中既有成名多年的诗人,也有近年来崛起的
数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作家文学,在民族文学经
青年诗人,还有刚刚登上诗坛的未名诗人。“双年
验的现代转换方面也找到了新路,诗歌尤其如此。
迫、号召民族团结的小说,但组织却派他到三江工
张清华在评论“双年展”时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个
作。在带领战士们剿匪的寒夜,他和苗族战士围着
常识意义上的作为‘文化地理’的‘广西诗歌’。只
篝火,手不离枪,一边弹着琵琶,一边讲唱故事。
是要从文化和美学上来说清楚这个整体的群落,说
受此影响,苗延秀放弃了小说,而是创作了长诗
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抹掉了传说与现实的分野,
要“反刍”,他感到,“从民族的历史到民族的现
梁披云《番客谣》解读
梁披云《番客谣》解读
《番客谣》是中国当代诗人梁披云创作的一首长篇描写诗,诗中犹如追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变迁。
诗歌表达了梁披云对母国的热爱与深切的情愫,把一历史的洪流借由一口中国苦花的传颂,催人回想、振奋及喻为梦想之声,令人掩啼、潸然泪下,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人民精神上的勇气传承,令无数中国人爱国情感,重新融入土壤之中。
此诗充满历史韵味,以象征性的对和描述,谱写了历史上苦难与改革的故事,强调革命主义精神,也同时丰富了中国诗歌文学。
此诗被视为梁披云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学思想意义与审美价值。
梁安世《乳床赋》与石刻赋
桂学学术史研究029梁安世《乳床赋》与石刻赋①胡大雷:内容提要]粤西石刻赋最著名的是刻写在桂林岩洞的梁安世《乳床赋》与刻写在融县岩洞的易祓《真仙岩赋》。
梁安世《乳床赋》叙写岩洞钟乳石的千姿万态,又叙写自己对桂林的热爱之情。
梁安世《乳床赋》显示桂林二宝:钟乳石岩洞与石刻;又显示出石刻赋的某些特性,既体制短小,又不失体物与写志俱全。
:关键词]石刻赋乳床体物写志最早的石刻赋出现于隋大业年间,刻的是曹植的名作《鹞雀赋》②。
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曹植《鹞雀赋》并不专为石刻而作,而是因某种原因被后人刻到石上去的。
但也有专门为石刻而作的赋,如梁安世《乳床赋》,杜海军《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对所录此文有个说明:“摩崖在桂林市普陀山留春岩洞口,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刻。
摩崖八九已毁,今桂海碑林有一块摹刻。
杜海军2008年访碑,据拓片录。
《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注:拓片长190厘米,宽110厘米。
楷书。
见《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第四册《广西博物馆卷》,第135—136页;《桂故》卷五;《桂林石刻》上册,第212—213页;《粤西金石略》卷九。
”并对梁安世身世有所介绍:梁安世(1136—?),字次张,号逮堂,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范成大同举进士,知衡山县。
淳熙四年(1177)自大农丞出知韶州。
淳熙六年(1179)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改提点刑狱。
有《逮堂集》,已佚。
③文题名《乳床赋》,乳床,石钟乳根部相连的地方,又叫石床。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岩洞》:“凡乳床必因石脉而出,不自顽石出也。
”我们游览石钟乳岩①本文为广西特聘专家"’一带一路’石刻研究”项目成果。
②载于《舆地碑记目》,亦见张仲炘《湖北金石志》卷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又见程章灿《唐宋元石刻中的赋》,程章灿《赋学论丛》,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99页。
③杜海军:《桂林石刻总集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第230页。
广西诗人廖鼎声作品风格研究
广西诗人廖鼎声作品风格研究摘要:廖鼎声是广西桂北诗人,是清代道光年间举人,曾经作为内阁中书在云南宣威州任职。
他一生著述颇多,例如比较经典的就包括了《味斋轩诗话》、《冬荣堂集》。
本文中希望深入研究了解这一广西历代诗人中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感受他的文学创作综合魅力。
关键词:诗风演变;社会内容;时事关注;身世抒发;融合廖鼎声一生精于创作,所以他的现存诗歌数量最多,有80卷,是广西之最。
从题材表现形式来看,廖鼎声的诗歌创作题材也异常丰富、涉猎面极广。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一生经历相当丰富,涉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他对于各种世事事物的感受与见闻也有较多看法,且都被他用诗歌形式表达出来。
如此看来,廖鼎声的诗歌文学内容风格相当多样,表现手法娴熟,是广西诗歌文学界当之无愧的大家。
一、廖鼎声诗歌文学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廖鼎声一生诗歌风格演变与发展内容相当丰富,大体看来他的创作生涯包含三大阶段:首先是赴云南做官前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他的诗歌风格并不确定,随机性表现较强,对于时事的评价较多;其次是赴云南为官时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诗风沉郁顿挫,这是因为他始终内心焦虑,忧国忧民,他也将自己的真实心情记录于诗歌之中,是他为官期间的真实写照;再次是从云南返回桂北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他已经不再为官,生活逍遥自在,所以所创作诗歌风格也相对闲适淡薄。
如此看来,廖鼎声人生三大阶段的诗歌文学作品风格是截然不同的[1]。
二、纪实写事在为官前和为官时,廖鼎声的诗歌文学作品中政治色彩相当浓重,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看到相当丰富的社会内容,其中更有大量作品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清代道光年间极为突出的社会、民族以及国内外矛盾。
作为云南一官,廖鼎声是相当关注时事的,对于动乱中所遭受困难的平民百姓表达了深切的同情,所以说他的诗歌文学作品更像是一步步诗歌文学史,气魄如史诗一般震慑人性。
举例来说,像《感事》四首、《纪事诗》等等作品中,廖鼎声对于当时社会、国家所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描写刻画得相当详尽,同时他对于自身感慨的表达更是真实客观。
复杂多变色彩纷呈的历史画卷——从编辑角度谈《桂系演义》的价值
作者: 潘荣才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坛
页码: 26-30页
主题词: 白崇禧;历史真实;特定背景;资料价值;台儿庄大捷;使人;传记文学;俞作柏;考实;主力部队
摘要: 各司各法,挥洒自如,是当作家的秘诀。
黄继树精于此道。
写传记文学,是他运用娴熟的一种体裁,于是乎就在《桂系演义》这部洋洋一百余万字的长篇里让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
《桂系演义》,循名考实,它成功地把社会派系同时代历史熔为一炉,把真实与小说创作融为一体,是反映当时历史真实的一面镜子。
通过它,不但可以看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代表人物的存在、发展和衰亡,提供了最为真实、最为可贵的第一手史料,而且还能够使人窥见延续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啻是一部具有很高资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佳作。
显然,倘若作家只是沉醉于堆砌史料单一化的真情实况,那么就会贫乏得多,肤浅得多。
而犯有这种毛病的,可以说是不乏其例。
可是黄继树跳出了一般常规,着力于在社会现实、环境氛围、特定背景之中去展开特。
豪歌铸造民族英雄形象
学报
UNIVERSITY
2008年6月
Jan.2008
路军战士和游击队员以及各种人物扬眉吐气的英 姿。后来编辑成《慰问信集》,其中的《(论持久战)的 作者》收入《十年诗集》在桂林出版发行,从而产生 深远的影响。《论持久战》的作者就是毛泽东,他是 中华民族抗拒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顶天立地的 民族英雄,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这首诗并不全面叙写 这位伟人的全人形象,而是巧妙截取他最富于指挥 千军万马的“手”势特征表现他那伟人的气质、性 格。伟人的手以其用处“无限”而区别于常入之手; 它因是“下围棋的能手”而“笔下生花”。但这“花”也 不是纸上谈兵的“花”,而是摆布“战局”指挥犬牙交 错的“拉锯战”,指挥“反包围”,主宰“后退,相持,反 攻”的辩证法,“指挥感情洪流”的巨手。这巨手,不 仅会写文章,指挥战斗,还亲自拿起锄头“实行生 产”。而“打出去”的手势之所以最令人难忘,那是因 为它能调动指挥广大军民抵抗日寇的战斗激情,它 体现了“一种必然的大节奏”。这个“大节奏”是“抗 战必胜”的民族大乐章,雄壮而豪迈。这样抒写的 “手”势的几个侧影,非常得体而深刻地表现了这个 《论持久战》的作者既是胸怀雄才大略的伟人又是 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个普通劳动者的高大形象。
卞之琳的另一首十四行诗,描绘的是当时军威 赫赫的《一位“集团军”总司令》的伟人形象。“集团 军”总司令是指抗E1战争时期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朱德。这首诗的取材与构思也相当巧妙和奇特。它不 去描写这位统帅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战场的英姿,却 智取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抒写,反映这位统帅平凡 而高尚的品格。这个故事是在冬夜里受到“火柴夜 袭”的生活小事。司令的衣物全被烧掉,他却泰然置 之,“不会受惊”,轻松地说“也无大碍”。为什么发生 “火灾”,那是因为群众的“热炕”配合了这一击,但 总司令深知这是群众对自己的爱护,不但不责怪,反 而“原谅爱护到过火的热心”的老乡。老乡为何给司 令加热炕头?因为时值隆冬寒夜,冰天雪地,天气太 冷,住屋的“檐头的冰柱有多长”!可见群众对司令的 关怀之情何等深厚!对“夜袭”的发生,总司令“微 笑”视之,“有味道”的惯用口头语映衬了他胸襟开 朗,蔑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反衬了 他沙场用兵,指挥若定的统帅风采。这种以小见大的 写法,窥一斑而知全豹,构思很是巧妙,从中读者可 以推此及彼,想象到总司令驰骋神州数十年的戎马 生涯、叱咤风云的英雄身影。
雷雨生诗词作品欣赏
雷雨生诗词作品欣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雨生(1920年-2000年),原名钟正田,江苏徐州人。
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09师工程团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文化部主任等职。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作在当时备受赞誉,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颗明珠。
雷雨生的诗作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当代社会的百态,抒发了他对生活、对人民的深情之情。
雷雨生的诗作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的诗作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热爱。
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命运。
在雷雨生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人民生活的热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与担忧。
雷雨生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思想深度。
他的诗作往往以鲜明的形象和抒情的笔调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雷雨生的诗作主题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诗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性的思考,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又有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雷雨生的诗作中最为著名的包括《悼忆萧红》、《咏水兵风采》、《为民兴言》等。
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和思想深度,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雷雨生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备受关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二篇示例:雷雨生,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和艺术家,被誉为“东方启蒙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凝练、深沉、充满哲学思考,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诗歌的瑰宝。
雷雨生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被誉为当代诗坛的巅峰之作。
雷雨生的诗词作品表现了他对生活、人性、自然、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内涵。
雷雨生的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融合了东方哲学和文化的元素,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飞机炸南桥惨案始末》 《 、南桥重建记》 等文在《 德保
桂西现代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
试论梁盛模 先生诗歌 的史料价值
英
桂西地区的德保 ( 原天保县) 时期实施 的是土司羁縻 制 度, 自清雍正初始改土归流 , 子六十八代 孙孔传堂 于 孔 雍正八年 (70 出任镇安府 改土归流后的首任知府 , 13 ) 就 此揭 开了当地近代发展 的序幕 。到 了邓小 平开辟右 江 革命 根据地 , 这一带成为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 平、 韦拔群等领导人 多次深入该区开展 革命 工作 , 为 并 解放战争后期桂西地 区和平解 放打下基 础。由于桂西 地 区与越南交界 , 有着 漫长的国境线 , 越南革命 家胡志 明、 范文 同、 武元甲、 黄文欢等 也长期进 入该 区, 以此为 重要基地指挥越南 国内民主革命和抗法 斗争 , 并引来法 帝 国主义对刚解 放的桂西地 区进 行报 复性 狂轰滥 炸。 最近有幸读到梁盛模先生的一组诗歌 , 正反映了作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的一方热土 , 桂西地 区解 放前后之交错综复杂的历史 状况与可 歌可泣的前进历 程, 揭开了尘封多年的历史 内幕 , 读来饶 有兴 味。 梁盛模 (9 8—20 ) 广 西 德 保 县 城 关 镇 人 , 11 00 , 壮 族, 中师学历 。曾任天保县政府教育科科 长、 代理财科 科长。参与天保县和平起义决策 , 迎来 天保 和平解放 。 15 90年 1 月 1 O 9日中越边境法国陆空部 队对我武装挑 衅, 越境轰 炸扫射 天保县城 , 伤我 居 民 10余 人 , 死 5 毁 民房 10余问及南 桥 1 ; 受命 为 天保 县修建 南桥 0 座 遂 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责筹措经 费及 施工 协调。后历 负 任德保县上 中下 沟水 利工程修 建委 员会 副主任 委员 、 德保县第一二三 四届政协委员等职 。梁盛模先生 与其 兄盛材 ( 广西文史馆馆员) 弟盛楷 ( 、 广西 大学 中文系解 放后 首届毕业 生、 辽宁大连教育学 院高级教师 ) 三人皆 能 诗文 , 有兄弟合集 《 三盛 诗文辑 注》 。本文 选讲 其一 组 四首七律 , 就是 记述 “ 天保 起 义 ” “ 国飞 机炸 南 和 法 桥” 两大历史事件 的。作者另有 《 天保起 义纪 略》 《 、 法
枫
合 。地处桂西的靖西 、 天保 、 德各县 先后起 义 , 敬 欢迎 游击队进城 , 和平 解放 。 首联 描绘 出天保 起义 的大 ” 背景 。“ 皇祚移 ” 即帝统 ( , 皇位 ) 变动 , 旧指 改朝换 代。 随着全 国绝大部分 已经解放 , 南京国 民党政权 被推翻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中央人 民政 府在北 京宣告 成立 , 解放 军大举南下 , 气吞万里如虎 , 如破竹锐 不可挡 。 势 颔联连用“ 羊角触藩 ”“ 、螳臂挡车” 树倒猢狲散 ” 和“ 三个典故 , 出当时天保 县 旧当权者 面临 困境酝 酿起 写 义, 以及其 中反动顽 固分子企 图阻挡 历史前进车轮 , 对 抗起义决策拉 队伍叛 逃 的行 径。《 经》 易 第三 十 四卦 : “ 羝羊触藩 , 不能退 , 不能遂 , 无攸利, 艰则古 。公羊角钩 ” 在篱笆上 , 不能退 , 但也不 能超越 , 只能等待 , 持莫作 坚 为。《 庄子 ・ 间世》 “ 人 :汝不知大螳 螂乎 , 怒其 臂以当车 辙, 不知其不胜任也。螳 螂举起臂 膀抵挡车子 , ” 却不知 道它力不胜任啊。比喻不 自量力 。后句的“ 窜逃狲 ” 暗 , 用了“ 树倒猢狲散” 。宋代庞元英《 谈薮 ・ 咏妻》“ 曹 : 宋曹 咏依附秦桧 , 官至侍郎 , 显赫一时。……咏百端威胁 , 德 斯卒不 屈。及 秦桧 死 , 斯遣 人致 书于曹 咏, 德 启封 , 乃 《 树倒猢狲散赋》 一篇 。树倒 了, ” 树上 的寄生物 就散去 。 比喻靠山一旦垮 台, 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这一联 既 是用典 , 又是写当时的形势实情。“ 解放战争一开始 , 广 西 国民党右 派为 了巩固其 统治 , 大肆加强保I 甲联保组 织 和特务组织 。原广西第六行政 区( 即靖西 专区) 虽属 边 陲, 却驻有两股特务 : 一股是戴笠 的息峰特训班结业 人 员, 派在专署工作 ; 另一股是靖 西情报站 。随着解放 军 的节节胜利 , 自崇禧 从华 中地 区退 回广西 , 系军阀随 桂 即发动所谓的 ‘ 总体战 ’加派了梁津为团长的总体战督 , 导团到靖西地区。因此, 义前夕 , 起 上有总体督 导团 的 压力 , 下有特务组织的监视 ; 而各阶层思想动荡 , 形势甚 为复杂 。天保县 的起义 , 就是在这样艰难复杂的形势下 进行 的。当时县内驻有省保安三团第五连, 还有县属 的 武装部 队, 内外设防 , 戒备森严。而县 内的游击 队则 日 益活跃 , 北有左江支队七十五团, 南有天保独立大 队, 对 县城 逐 渐 缩 紧包 围 圈, 县 城 人 心 惶 惶 , 势 紧张 。 故 形 天保县代县长黄哲召集各机关 学校等单位 主管 人 员和县府 和县府各科科长开紧急会议 , 决定起义 。 后 会 黄哲立即派出南北两路和谈代表 , 双方商定游击 队于二 十五 日 进城 。正 当喜讯 传出 , 群情振奋之 际 , 自卫 队 县 有- 4 部分 人竞于二十三 日夜间叛逃。 - , ” 颈联 上句 , 写作者在历史 转折 的关键 时刻 , 看清形 势顺应大局 , 与决策 当机立断决 定起 义 , 参 毅然站在人 民一边 , 告别 旧我而获得新 生 。下旬写起义 如期举行 , 共产党游击 队在 民众 夹道欢 迎 中进 城接管政 权 , 头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