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式变换 教案
句型转换公开课教案

句型转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句型转换方法,如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疑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等。
2. 提高学生对英语句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句子表达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法意识,提高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2. 疑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3.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
4. 简单句与复合句的转换。
5. 并列句与从句的转换。
三、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句子,让学生了解句型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句型转换的心得和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句型转换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讲解两种语态的用法,举例说明转换方法。
3. 疑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讲解疑问句和陈述句的用法,举例说明转换方法。
4. 练习巩固: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转换句子。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句型转换的理解。
3. 结合所学,尝试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句型转换,提高表达能力。
4. 预习下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短语动词与简单句的转换。
2. 过去时与现在时的转换。
3. 比较级与最高级的转换。
4.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
5. 虚拟语气与现实语气的转换。
七、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句子,让学生了解句型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句型转换的心得和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应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短语动词与简单句的转换、过去时与现在时的转换等概念和重要性。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

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含5篇)第一篇:句式变换教学设计句式变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按特定要求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2.了解各种句式的自身特点及变换时的方法要点过程与方法:1.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从句式变换的难易过程逐步增加难度3.通过课堂问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各种的句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各种句式转换变换时要点及关键词的变化2.无论句式怎样变换都必须保持句子的原意不变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变换、引述句和转述句的相互变换。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不同句式的练习题、搜集各种句式变换时的相关要点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扩句和缩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有关句子的知识,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句式变换》。
(板书句式变换)二、进入新课(一)、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板书)1.出示尝试题(1)、我们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2)、这不正是祖**亲对我们的期望吗?(3)、穷兄妹怎能买得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呢? 2.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对于简单的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给刚才的句式变换找出规律吗?咱们就以同桌和前后桌为小组赶快找找吧!3.学生重新审视上面的练习题,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试着找出规律。
4.每组选代表回答各自找出的规律。
小结: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该标点;例如: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为反问句时,在“是”的前面加反问词“难道”“怎能”“怎会”及否定词“不”;句末加上语气词“吗”“呢”;句号改为问号。
即:讲卫生难道(怎能)不是一种美德吗(呢)?反问句改陈述句正好相反。
5.再次尝试(1)、这不是小明的钥匙。
句式变换 教案

句式变换教案教案标题:句式变换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句式变换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通过句式变换来丰富句子结构,提高写作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句式变换来改写句子,达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句式变换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常见的句式变换方法;3. 练习句式变换的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2. 提问学生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句式变换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其在提高写作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2. 分析常见的句式变换方法,如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陈述句变疑问句等;3. 提供例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式变换的实际应用。
练习活动:1. 提供一些简单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如改变句子的语态、时态等;2.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换改写后的句子,并进行讨论和比较;3.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句式变换,将句子改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巩固评价:1. 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要求他们进行句式变换,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句式变换。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并分析不同句式的应用;2. 提供更复杂的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进行句式变换,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白板或黑板;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式变换方法和练习内容;2.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句式变换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3.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句式变换,提高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三年级语文教案《句式变换加陈述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句式变换加陈述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能够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疑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理解句式变换的逻辑关系,准确运用在实际语言表达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小黑板、教学PPT等。
3. 学生:三年级学生。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个小狗,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只小狗吗?”引导学生回答“是”或“不是”,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如何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2. 教学内容呈现(1)通过举例讲解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疑问句:“你是老师吗?”然后解释如何将这个疑问句变为陈述句:“你是老师。
”(2)讲解方法和技巧- 如果疑问句是“你是……吗?”,则变为陈述句时去掉“吗”即可。
- 如果疑问句是“这是……吗?”,则变为陈述句时去掉“吗”即可。
3. 案例演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几个疑问句变为陈述句,然后相互交流讨论,纠正错误。
4.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巩固句式变换的方法,确保学生掌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疑问句变为陈述句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句式变换的知识,做到熟练掌握。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能够将疑问句变为陈述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句式转换教案

句式转换教案句式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句式转换的概念和原则。
2. 学习常见的句式转换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式转换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强调句型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句型转换的作用。
2. 介绍句型转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别介绍并讲解常见的句式转换方法,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活动1. 教师将一些常见的句子投影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句子的句式特点和可能的转换方法。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答案。
Step 2 引入新课1. 教师向学生解释句型转换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句型转换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2. 通过例句和实际的语言对话情景来介绍句型转换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Step 3 学习常见的句式转换方法1. 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1)教师示范主动语态句子转换为被动语态的方法和规则,并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2)教师示范被动语态句子转换为主动语态的方法和规则,并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2. 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之间的转换(1)教师介绍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定义和用法。
(2)教师示范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3. 同义句和倒装句之间的转换(1)教师介绍同义句和倒装句的定义和用法。
(2)教师示范同义句和倒装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4. 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之间的转换(1)教师介绍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定义和用法。
(2)教师示范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
Step 4 拓展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式转换方法进行练习。
可以采用填空、改写句子、对话等形式的练习。
Step 5 总结和反馈1. 教师总结所学的句式转换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2.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句式转换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句式转换的概念和原则,并掌握常见的句式转换方法。
句式变换教案

句式变换学习目标1、句式变换的类型2、掌握句式变换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句式转换的类型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3、语句的重组4、不同语气间的变换一、长短句互换例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着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着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着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着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着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例2: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愿意4分①莫言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②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他的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③莫言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④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答案: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莫言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并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并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莫言;不是单句不得分,信息遗漏一点扣一分方法与技巧一、长变短1、先筛选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如例题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多克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2、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短句;3、整体审视所变换的几个句子,按逻辑排定顺序,可添加“连词”“代词”等以满足简洁连贯的要求;二、短句变长句:技巧点拨:1、可先找去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把其共有的部分作为长句的主干;2.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成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语搭配;如例2整散互换例题:把下列句子改成散句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支援农业,我们必修坚决贯彻这一指示解析:本题题干是一组排比句,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提取公因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案: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支援农业,我们必修坚决贯彻这一指示知识讲解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方法与技巧使用整句或散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整句、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而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穿插使用长短句,就成了散句;如何进行整散句互换1.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是重复性词语;整句改为散句必须将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的结构不同,长短不一,如例题,大家答题时要去掉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散句变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休整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成分,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2.注意句式特点,注意题干要求;如要求变成排比句的,原句中一定要含有并列结构的部分;3.不要改变句子原意,要尽量避免增删词语;题目有要求的除外句子重组例1: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参考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例2: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参考答案: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重组句子应注意哪些问题1.首先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如例题,要求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2.细致的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以及各个分句间的关系;如例二,大家对原句进行分析可知,解题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组,而典丽的辞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是并列关系,所以答题的时候应将其作为并列成分放在一起,然后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即可;3.根据重组要求改变原句式;如例1原句是多重复句,重组后变成了单句;4.检查重组后的句子,重组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逻辑关系及语境;。
句式变换教案

(一)句式变换与选用的一般常识句式本身无所谓优劣,有各自的表达作用。
由于说话目的的不同,对象、场合不同,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须选用恰当的句式。
有时虽然目的相同,但对象、场合不同,则须变换句式。
而仿用,多用于扩展语句。
汉语的句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
掌握句式的变换才能更好的选用和仿用。
A、根据表达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根据主语的性质分:主动句、被动句C、根据结构的繁简分:长句、短句D、根据判断的性质分:肯定句、否定句E、根据句子成分或成分句的位置分:常式句、变式句、“把”字句F、根据语体风格分:口语句、书面句G、根据句式整齐分:整句、散句H、根据句子数量分:单句、复句陈述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一般性叙述,没着重强调。
)疑问句:谁说不是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一生?(强调毒品危害的肯定性。
)感叹句:毒品毁掉了讲师范可同的一生啊!(着重于抒发感叹语气。
)被动句:讲师范可同的一生被毒品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受事主语。
)把字句:毒品把讲师范可同的一生毁掉了。
(强调重点是动词谓语。
)否定句:毒品不是没有毁掉讲师范可同的一生。
(强调事实的存在。
)例句:我们打败了上海申花队●把字句:我们把上海申花队打败了。
●被动句:上海申花队被我们打败了。
●反问句:难道我们不是把上海申花队打败了吗?●1)(),要取代我们参加超霸杯的希望破灭了。
●(2)上海申花队满以为能夺冠,但是,(),获得了优胜杯。
●(3)(),难道我们不是手捧金杯吗?弱者不一定不能胜强者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用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②为了句式整齐,语义连贯;⑶表示特定的感情。
变换方法:1、主动句变被动句:可用“被”把主语放在“被”之后。
幼儿园中班语文《句子大变身》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文《句子大变身》教案教案名称:《句子大变身》课程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句子的基本构成和变化。
2.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创造力。
3.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学内容:1. 句子的组成部分:主语、谓语、宾语。
2. 句子的变化形式: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小猫喜欢吃鱼,小狗不喜欢吃鱼,你喜欢吃什么?”引导孩子们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句子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画图或实物演示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2. 教师举例说明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的不同形式,并请孩子们尝试自己构造这些类型的句子。
三、实践(20分钟)1. 游戏一:“句子接龙”。
每个孩子依次说出一个单词,大家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分析这个句子的组成部分和类型。
2. 游戏二:“句子大变身”。
给定一个基本句子,孩子们轮流对它进行改变,可以改变词序,也可以添加或删除词汇,使之变成不同的句子。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句子的组成部分和变化形式。
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5分钟)请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玩“句子大变身”的游戏,把新的句子写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分享。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对句子构成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同时,通过他们的作业,了解他们在家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
注:此教案为大致框架,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式变换
学习目标
1、句式变换的类型
2、掌握句式变换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句式转换的类型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3、语句的重组
4、不同语气间的变换
一、长短句互换
例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着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着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解析: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
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
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着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着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着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例2: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
(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愿意)(4分)
①莫言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
②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认为他的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
③莫言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④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莫言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或:莫言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并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
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生于山东高密县的作品被认为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特点并曾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中国当代着名作家莫言。
(不是单句不得分,信息遗漏一点扣一分)
方法与技巧
一、长变短
1、先筛选出句子的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
如例题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多克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2、然后抽出附加成分,将它们变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短句。
3、整体审视所变换的几个句子,按逻辑排定顺序,可添加“连词”“代词”等以满足简洁连贯的要求。
二、短句变长句:
技巧点拨:1、可先找去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把其共有的部分作为长句的主干;2.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成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语搭配。
如例2
整散互换
例题:把下列句子改成散句
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更好的支援农业,我们必修坚决贯彻这一指示
解析:本题题干是一组排比句,找出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提取公因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为了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支援农业,我们必修坚决贯彻这一指示
知识讲解
一个句子,句式整齐匀称,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
其结构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渲染气氛。
散句是相对整句而言的,它是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其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
方法与技巧
使用整句或散句,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整句、散句也是可以互换的。
散句变整句,就是把长短交错的句子,改为相同的句式,或都改为长句,或都改为短句。
而整句变散句就是要把“整齐”变为“错落”,改写时变换其中的句式,穿插使用长短句,就成了散句。
如何进行整散句互换?
1.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是重复性词语。
整句改为散句必须将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的结构不同,长短不一,如例题,大家答题时要去掉重复使用的词语“为了”;散句变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或休整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成分,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
2.注意句式特点,注意题干要求。
如要求变成排比句的,原句中一定要含有并列结构的部分。
3.不要改变句子原意,要尽量避免增删词语。
(题目有要求的除外)
句子重组
例1: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3分)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参考答案: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是辛弃疾在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之其英勇行为受到宋高宗的赞许的情况下写出的。
例2:以“典丽的辞句”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改变原意)
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典丽的辞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重组句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1.首先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
如例题,要求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
2.细致的分析原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以及各个分句间的关系。
如例二,大家对原句进行分析可知,解题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组,而典丽的辞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是并列关系,所以答题的时候应将其作为并列成分放在一起,然后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即可。
3.根据重组要求改变原句式。
如例1原句是多重复句,重组后变成了单句。
4.检查重组后的句子,重组后的句子不能改变原句的逻辑关系及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