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村务公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务公开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是个以农村为主的农业县,全县共有26个乡镇、362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农业总人口37万人。近年来,全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村务公开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县上部署,近日由县人大、农工部、财政局组成村务公开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村务公开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按照地域特点、经济差异,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4个乡镇,深入村组,通过和镇村干部座谈、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群众等形式,详细了解了村务公开在我县开展的具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实行村务公开的行政村362个,居民社区6个,占村和居民社区总数的100%。在调研的4个乡镇,共有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507个,农业人口101121人,28135户;实行村务公开的村87个,村民小组507个,占总数的100%;设有固定村务公开墙(栏)257面,大都设在村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各村普遍采用公布栏、张榜公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对农村法规政策、惠农资金、救济扶贫、村组财务和其它农村社会事务进行公开。群众对村务公开工作反响良好。村务公开已经深入到我县农村基层,成为农村工作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推行村务公开作为关注民生、稳定农村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使村务公开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积极推进,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了基层党风、政风和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各乡镇成立了以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民政、农经、财政、计生、纪检、土管、林业干部为成员的乡镇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各村也都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为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领导和工作人员专门抓、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村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
2、宣传广泛、认识统一。各乡镇和大多数村对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实,通过会议、座谈、标语、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村务公开的法规政策和基本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领会村务公开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干部的自觉性,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嫌麻烦不愿公开,怕别人找问题不敢公开等模糊认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他们对村务公开的认识水平。如谢村镇在

今年7月份举办了全镇16个村的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和联组会计参加的村级财务管理培训班,聘请县农经站人员,做了村级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知识讲座,从法律法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等几方面作了详细的讲解,很大程度改变了部分村组干部的消极思想,统一了认识,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3、载体健全,形式多样。各乡镇、村切实采取措施,建立了村务公开的有效载体。目前各乡镇都建立了政务公开栏,各村全都设立了固定公开栏,从调查结果看,有三分之一的村设置有两面以上固定公开栏,其它最少设有一面。在公开的形式上,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广泛采用了公开栏、会议公开、张榜公示等形式,良好的保证了群众对公开信息的知晓率。
4、内容明确,重点突出。各村村务公开突出群众关心的难点、重点问题,结合中、省、市、县关于村务公开的文件精神,以村级财务收支、农民负担、集体经济项目和各业承包、征占地和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林业、民政救济、粮种补贴、农村合疗、专项资金、集资款项等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其中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是村级财务。各村在完善村务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还规范了公开时间和程序,对村级财务全部实行半年一次、一年两次的方式进行公开,对其他应公开事项都能按照事情发生及时公开的原则进行,推进了村务公开的规范化进程。四郎乡在村务公开的过程中,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公开相结合的原则,针对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务收支明显减少,惠农政策、支农款物不断增多的现状,确定村级财务每年6月和12月各公开一次,涉及群众实惠和容易引起矛盾的事做到及时全面公开,严格公开程序。各种支农、惠农的补贴,按照乡上下达指标,村里摸底申报,乡上调查审核,包村领导签字,然后出榜公示的方法进行。5·12地震后,对救灾款物的发放,他们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即乡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一同入户调查,集体评议打分,包抓领导审核后出榜公示的方法,全乡69户重度危房和倒房户,432户一般危房户,经过程序严格的公开,没有出现一例上访现象,把村务公开做到了实处。
5、相互沟通,促进和谐。在调查过程中,各地干部群众普遍谈及到近年来,特别是这两年,因为村、组财务上访告状的人少了,各地的矛盾纠纷少了,干部群众的关系好了,主要是因为村务公开“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给了群众一个明白”。村务公开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向群众公开,为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加了村级管理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干部由误解变为理解,由怀疑变为

信任,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村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问题与原因
通过本次的专题调研和平时对有关村务公开情况的收集,我们看到各村在村务公开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公开的效果和预期的目的仍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设施陈旧、方式简单。尽管各村都设置了一至两面公开栏,但标准很低,缺乏管护,大都是在墙上抹一块黑板,时间长了,黑色褪去,字迹模糊,并且不设雨棚,往往刚刚公布的内容,一夜之间被雨水冲刷地荡然无存,达不到公示的目的。公开形式仅限于公开栏、张榜公示和会议顺便公布、公开栏及榜制作简单,形式单一,不便于村民了解和知悉村务。
2、公开的内容不完整,程序不严谨。公开的内容比较笼统,村民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特别是村民最关心的财务公开,一般只公布花了多少钱,却未公布为什么要花这些钱,个别村公布“其他支出”数目也相对较大,这就导致村民们对公开有疑问、有意见;有的公开程序太简单,只公布了办事结果,缺少法定的程序,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干部唱“独角戏”,未按程序通过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的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3、轻视公开后的反馈。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以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群众心中的疑虑不能得到排解,久而久之,干部丧失了群众的信任,并且容易引起矛盾,导致上访,影响地方稳定。
4、公开档案不健全。有的村公开的资料收集不齐,不能按制度按标准建立公开档案。当年的资料没有装订成册,往年的甚至已经没有着落,群众意见征询簿内容健全的很少。
5、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少数村组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能发挥作用。一是有的村“一会两组”(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中村干部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监督的力度,失去了群众监督的意义。二是有的“一会两组”中群众代表按照干部的意愿,起不到监督作用。三是群众代表作用发挥不够,村内重大事项不通知其参与,不和群众代表商量,监督作用流于形式。同时,与之相关的考核与奖罚制度还不够配套完整,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6、特殊问题难以公开。按相关规定,村级招待费为零,村干部在村里办事可以回家吃饭,但在外面办事的费用,只能在其他开支内报销,

难免引起群众的怀疑;上级部门下达的指标,村里按标准下达到户,却总有“能人”从相关部门又要来指标。这些与规定制度违背的开支及问题又如何向群众公开。
7、公开后的群众知晓率还不高,调查中,除去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人员中人口密集的平川地区群众对公开内容的知晓率可以达到60%—70%,山区、偏远地区群众的公开信息知晓率只能达到40%—50%。村务公开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上述不足和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部分干部怕暴露问题,怕揭短、怕麻烦,怕引起矛盾,从而不想公开。二是群众思想上还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认为是在做表面文章,思想上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三是个别乡村干部职责意识淡薄,认为村务公开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对公开中出现的问题不认真解决,不注重质量和实效,对公开的后续监督、民主评议、奖惩考核等环节工作不放在心上。四是有的基层干部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了解掌握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落不实,使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五是村务公开的经费无法保障。村务公开设施年久失修,经济好的村隔几年整修一次,经济差的村根本拿不出钱来,加之没有村务公开专项经费,于是旧了就旧了,破就破了,听之任之。乡镇每年涉及村务公开的开支,没有经费,近年来,仅种粮补贴、救济扶贫等的资料打印费、运输费就高达数万元,乡镇没有能力解决,更别说用于村务公开中其它方面的经费投入。
四、应对措施和几点建议
我们只有坚持把村务公开作为事关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有针对性改进存在的问题,形成更加良好的村务公开氛围,才能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1、切实强化领导。县、乡(镇)、村三级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确定具体的办公地点,强化各单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切实可行的解决好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既各司期职、各尽其责,又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促使村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和标准,让基层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公开等问题,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党员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村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指导开展村务公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3、坚持标准,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一要规范公开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集体财务收支,农村一事一议,宅基地分配,水电费收缴,计划生育指标安排,征用土地各项补偿收入,土地、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租赁及收益,公共基建项目的投资方案和资金使用,救灾救济款物、扶贫资金和捐赠财物的发放,年度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补贴,涉及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都应逐项公开,让村民明白。二要规范公开程序。先由村委会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后公布,备案、存档。根据公开内容性质,凡需要村民知悉的事宜,按照事物发展先后顺利,都应一一让村民看清、看懂,心里亮堂。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对凡需要村民明白的村财务收支等十一项内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对群众比较关心的事项,每月公开一次,保证大多数群众知道。四要规范公开形式,采取什么形式公开,应根据公开内容的性质决定,以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要重视和加强阵地建设,因事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
4、落实专门经费,确保及时高效。县乡村应按照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设立村务公开专项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标准模式的公开墙和公开栏,架设广播,定期维护,夯实村务公开的硬件载体,并将村务公开纳入县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对村务公开工作的职能部门预算必要的业务经费,确保村务公开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常规性监督到位。
5、融合部门力量,加强指导督办。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规范化公开和真公开上下功夫,实现村务公开更加真实、及时、全面。民政部门要全方位搞好村务公开的指导和监督,从政策上引导其走向规范;经营管理部门要重点清理村民反映强烈,历年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还老

百姓一个明白,保障老百姓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知情权;财政部门要积极完善和出台乡村债务化解的具体措施,把过去历史原因造就的乡村债务这一沉重的包袱抛开,让新任的乡村领导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群众办明白事、办放心事;纪检部门要重点控制滋生干部腐败的源头,遏制腐败产生的根源,让干部始终保持廉洁。让公开不仅局限在公开栏和公示榜上,让群众从心里明白我们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6、完善制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通过民主议定的方式产生“一会两组”成员,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支持,强化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职能,促进村务公开的实施。通过建立村务公开意见登记簿,设置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建立健全公开档案等方式,广泛收集和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村务公开的积极性,促进群众监督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深入。
2008年1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