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A.V.L单元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2 Stroop效应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
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
3编码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
另一种符号系统。
4抽象分析法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
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 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称为抽象分析法。
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出现的
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
6范畴大小效应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7范畴特异性损伤同无生命物体相比,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或者)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
8负启动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启动。
9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
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存在特征觉察器。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
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
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
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
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认知心理学期末重点
认知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认知心理学:
(狭义)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广义)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2、简单反应时:(信号R)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
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
3、辨别反应时:(信号 -> 辨别 -> R)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
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
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4、选择反应时:(信号 辨别 ->选择 ->R)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
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
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
5、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
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
激的解释.
6、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
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由于是一
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因而称为
自上而下加工.
7、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
组合。
8、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就
认知心理学复习题
认知⼼理学复习题
认知⼼理学复习范围
⼀、填空题
1、认知科学、认知理论或⼴义认知⼼理学、狭义认知⼼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建构主义⼼理学等的概念
2、信息加⼯理论产科学理论基础中的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3、⼼理和⾏为的研究的途径:⾼层-程序、中层-语⾔、基础层-硬件
4、联结主义概念:通过简单加⼯单元之间的联结⽅式进⾏计算的⼀类模式。
特征:
(1)具有平⾏结构和平⾏处理机制;
(2)分布式表征;
(3)具有连续性和亚符号性的特征;
(4)具有很强的容错性;
(5)具有⾃学习、⾃适应、⾃组织等特点;
(6)具有抵制噪⾳的特性。
5、活动主义概念:认为认知⾏为是以“感动-⾏动”的反应模式为基础,智能⽔平完全可以⽽且必须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境域中进⾏学习训练,在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交互作⽤与适应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和体现。
另外名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
原理: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系统,它是20世纪末兴起的认知⼼理学和⼈⼯智能研究的新取向和范式。
6、两代认知科学:第⼀代的⾮具⾝认识科学和第⼆代的具⾝科学
7、格罗斯伯格(Grossberg)的视觉神经理论中的视觉识别的两个系统:边界轮廓系统BCS、特征轮廓系统FCS
8、创造性的结构: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活动的技能,⼯作动机。
9、情绪的认知偏向: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归因偏向
11、John Searle对⼈⼯智能的划分:强⼈⼯智能和弱⼈⼯智能
12、图灵的⼯作主要包括,图灵机和图灵检验
物理符号系统或通⽤符号处理系统在认知⼼理学产⽣中的作⽤:如果没有图灵机,认知⼼理学就不会产⽣,计算机的出现,似乎找到了建⽴⼈类认知和智能的形式模型的有效⼯具认知智能。
认知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认知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
A.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 个体之间的差异
C. 个体的基本功能
D. 个体的各个方面
答案:A
2. 以下哪项不属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认知过程
B. 认知发展
C. 认知障碍
D. 认知评估
答案:C
3. 认知过程中的“加工”指的是()。
A. 信息的输入
B. 信息的存储
C. 信息的输出
D. 信息的处理
答案:D
4. 关于认知心理学的方法,以下哪项描述正确?
A. 只依靠实证研究方法
B. 只依靠理论构建
C. 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
D. 只依靠观察
答案:C
5. 近似思考属于()。
A. 概念
B. 推理
C. 问题解决
D. 决策
答案:B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阶段。
答: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为儿童的认
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模式。该理论主要包括以
下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感知运动期(0-2岁)主要特征是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缺
乏逻辑思维能力。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开始具备符号运算能力,
但思维仍以直观和感性为主。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能够
进行逻辑思维和具体的数学运算。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儿童能
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形式逻辑的运算。
2. 简述工作记忆的概念及其作用。
答: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进行复杂认知任务时用来暂时存储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它包括短期存储和注意资源的调配两个方面。工作记忆
能力是一个人在复杂认知任务中进行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它对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有重要作用。工作记忆能力强的人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单选
1、认心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2、Nessier于1967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4、模式: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5、selfridge提出的“鬼城”模型以特征分析为基础
6、过滤器模型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t于1958年提出的较早的注意模型
7、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
8、1974baddeley,hitch提出工作记忆的概念,实质上它指短时记忆,强调短时记忆与当前人从事的工作的联系
9、sperling1960利用他创造的部分报告法所做的实验对确认感觉记忆起了关键作用
10、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都以比较或搜索为核心
11、情景记忆:接收和储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时间的时空联系的信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
12、启动效应: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引起的有利作用
13、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来源:答案可能:两阶段加工过程;特异性特征和定义性特征;语义空间;语义特征的相似性,没有附加任何其他的东西;
14、激活扩散模型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来组织概念
15、R字符旋转实验,样本旋转180度时,反应时最长
16、两种记忆说的核心是承认长时记忆以外还存在短时记忆
17、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着线性关系,反应时随着度数增加以固定速率增加,方位差增加53°,反应时就增加1秒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答案:D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凡是研究认知的心理学。
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数据处理心理学)
3、计算机模拟办法: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觉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办法。
4、感受信息加工:感受信息加工是指感受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或作用)之后,感觉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并经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5、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强调感受器官中滞留信息在知觉中的作用。
6、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指在知觉时,个体运用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的刺激信息的过程。
7、模式识不: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经历中的信息举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啥范畴的过程。
8、注意的资源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所分配的认知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认知资源,注意分配便能顺利举行的认知活动过程。
9、注意的材料限制:指人的注意受到刺激信息任务(刺激材料)的低劣质量或别适宜加工的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也别能顺利完成的认知活动过程。
10、部分报告法:短暂呈现信息后,被试按照主试要求呈现部分信息的办法。
11、机械性复述:别是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建立在对它们的明白的基础上,而是一味地经过别断地简单重复,力图将刺激信息保留在短时经历中。
精巧性复述:将短时经历中的刺激信息举行分析,使之尽可能与自个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内在联系,并努力把它们整合到长时经历的认知结构中去。
认知心理学考试试题
认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个是描述记忆编码的最佳例子?
A. 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特定区域。
B. 将信息转换为可供存储的形式。
C. 将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D. 将信息分成不同的分类。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B. 个体的行为反应。
C. 大脑结构和功能。
D. 思维、学习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3. 以下哪种记忆类型对于刚发生的事件表现最好?
A. 语义记忆。
B. 过程性记忆。
C. 遗忘曲线。
D. 短期记忆。
4. “图像化思维”是指什么?
A. 通过形象、图像的方式进行思考。
B. 通过抽象概念进行思考。
C. 通过逻辑推理进行思考。
D. 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思考。
5. 下列哪个是描述注意力范围的最佳例子?
A. 同时注意多个任务。
B. 提高分散注意。
C. 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任务上。
D. 注意力随机转移。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 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人类,还包括动物。A/B
2. 信息加工模型认为记忆分为感知、编码、存储和提取四个阶段。A/B
3. 意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A/B
4. 短时记忆能够持续保存信息长达几个小时。A/B
5.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实验和观察。A/B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解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请解释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范围和注意力机制,并提供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3. 解释记忆编码的过程,并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4. 请解释思维和问题解决在认知心理学中的概念,并提供一个相关的例子。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认知心理学》重点复习题目(2009-12)一、名词解释
1.心理表征
2.整体优先效应
3.what和where通路
4.自下而上加工
5.自上而下加工
6.撒切尔效应
7.过滤器理论
8.衰减作用模型
9.晚期选择理论
10.特征整合理论11.错觉性结合
12.Stroop效应
13.特征搜索
14.联合搜索
15.负启动
16.负启动反转
17.激活-抑制模型
18.返回抑制
19.视觉忽视
20.产生效应
21.自我参照效应
22.过程分离程序
23.范畴特异性损伤
24.模拟码
25.命题码
26.心理旋转
27.认知地图
28.心理定势
29.功能固着
二、问答题
1.当代认知心理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2.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有何区别?
3.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研究手段有哪些?
4.模式识别的代表性模型有哪些?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在知觉领域,什么样的实验证据能够在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的同时,对模板匹配理论和
原型模型提出挑战?
6.如何解释面孔加工中的倒置效应?
7.举例说明脑损伤病人研究对理解注意的性质有何贡献。
8.为什么说空间位置抑制可能是一种“最早获得最晚衰退”的过程?
9.记忆效果的好坏是否完全取决于最初编码水平的深浅?为什么?
10.工作记忆和短时记忆有何区别?
11.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三个概念有何区别?
1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何区别?分别如何测量?
13.研究记忆中认知控制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如何操作?
14.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解释?
15.如何用手动反应抑制(manual response inhibition)来解释经典的返回抑制现象(Posner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
1、认知论的发展表明:
A.心理学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上
B.心理学着重于社会因素
C.精神状态是思维的核心
D.心理学的重点是认知过程
2、认知论认为,思维是:
A.情绪的反应
B.记忆的表达
C.情感的表达
D.行为的工具
3、属于认知论术语的是:
A.潜能
B.联系主义
C.中介过程
D.态度
4、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过程最重要的是:
A.感知
B.学习
C.记忆
D.决策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是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A.记忆
B.行为
C.思维
D.语言
2、以下哪些事例属于人们的认知活动:
A.解决问题
B.记忆
C.做出反应
D.了解事实
答案:
一、单选题
1、D
2、D
3、C
4、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 情景记忆、语义记忆、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单选题] *
情景记忆只能以表象的形式编码;
语义记忆只能以言语的形式编码;
情景记忆即可用表象的形式编码,也可用言语的形式编码;√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 ) [单选题] *
15-30秒;
1分钟;
20年;
可能是永久的;√
3. 下述哪一个实验不支持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 [单选题] *
Hardwick(1969)所做的双听实验;√
Cherry(1953)应用追随程序所作的双听实验;
牛津大学的两名大学生Gray和Wedderburn(1960)所做的实验;
Broadbent的双听技术实验;
4. 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叫做( ) [单选题] *
概念驱动的加工;
数据驱动的加工;√
整体加工;
局部加工;
5. 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加工水平说的观点( ) [单选题] *
记忆痕迹是层次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
复述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到长时记忆;
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只能保持在感觉记忆;
复述就只是机械的,默默复诵识记项目;
6. 在Navon(1977)的实验中,听觉刺激包括( )。[单选题] *
读出的字母H;
读出的字母S;
读出的字母S、H和长方形;
读出的字母S或H;√
7. Treisman的特征整合理论认为( )。[单选题] *
对特征的分析是自动加工,而对客体的辨认则属于控制性加工;√
对特征的分析是控制性加工,而对客体的辨认则属于自动加工;
对特征的分析和对客体的辨认都属于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言语系统:指构成语言的各个层次的单位,及其互相对立、互相区别、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网络。整个语言形成由各个分支系统组成的“系统的系统”,语言单位处于语言系统之中才具有自身的价值。
短时记忆: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
特征(特征匹配说中的):是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以及关系。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广义指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等。狭义相当于当代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即采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数据驱动加工:自下而上加工,亦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信息加工方式的一种。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由外部刺激开始和推动的加工过程。其特征是信息流程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知觉单元到较大知觉单元,即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如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就采用这种加工模式。在此加工过程中,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都作为下一加工阶段的输入信息,驱动下一阶段加工的进行。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
什么是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按信息加工观点,记忆是什么?
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系统。
简述三段论推理中换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man、Ceraso、Provitera等人认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所犯的错误不是“气氛效应”造成的,而是由于错误地解释了前提。他们的看法称作换位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人在三段论推理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亦真,对一个特称否定前提也是这样。这样就会发生推理错误。
换位理论说明三段论推理包含逆转或换位分析。
问题解决阶段有哪些?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
第四阶段,检验假设。思维过程,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
什么是排列问题?
一种问题类型。给予所需的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排列它们,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状态。
简述过滤器模型的内容?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提出。在他看来,整个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
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地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为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认知心理学》期末常考40个名词解释合集
《认知心理学》期末常考40个名词解释合集
1.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人如何接受、编码、
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2.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一种狭义定义,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结构与心理
过程,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处理机制。
3.计算机隐喻:是指把计算机作为人脑功能的一种心理学模型,从中引申出人的认
知过程或心理活动是一种“计算”的观念。
4.抽象分析方法:又称为会聚性证明法,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
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5.计算机模拟方法:指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
规律的研究方法。
6.流程图式:是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
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
7.信息流程图:由一张作业图中的系列方框构成,每一个方框表示信息加工的一个
步骤,从一个方框指向另一个方框的箭头标出了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次序。
8.口语报告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其思维内容,研究者记录后进
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
9.反应时测量法: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
— 1 —
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10.感觉信息加工:是指感觉器官与刺激信息相互接触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
为生物电信号,并通过动作电位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 自下 1 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 自上而下 1 加工答案: 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 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 知觉选择模型答案: B
3“ 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 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 .Broca 失语病人产生的
B .Wernicke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 .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答案: 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 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 A
6 Gholson 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 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 C
7 Levine 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 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D
8 Neisser 于 (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 C
9 Posner 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 枕皮层
B. 额皮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的上级句子。
18.情景记忆:接收和贮存关于个人的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
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19.语义记忆:是对词语概念规则和定义等抽象事物的记忆。
20.表象:指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21.中枢能量理论:
人们在完成一项心理作业时,他们的认知资源有一定的限度,这就使得人们必
须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的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一般
来说,简单的活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低。复杂的活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高。因此,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两项作业的完成情况依赖于每项作业使用了多少资源,如果两个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过中枢能量所拥有的全部能量。那么两
项作业就不会互相干扰;相反,如果超出,必然受到干扰。干扰程度取决于有
限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受四种因素控制。持久性倾向,临时性倾向,对
容量要求的倾向,唤起的作用。
22.部分报告法: 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23.加工水品说理论发展
2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
实质在于他主张研究认知过程活动本身的功能,结构和过程,并把这些心理过
程看作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25.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差别
26.阐述短时记忆中语义记忆存在的依据,并加以解释
27.结合自己的观点,阐述有关认知心理学的争论及发展趋势
认知心理学的争论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人与计算机能否类比,二是加工方式。
我认为人与计算机不能类比,首先人有认知发展,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人
的认知都是一直在变化的,而计算机没有;其次人具有调节系统,存在有生物
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模糊性和不可知性。而计算机没有;再次人具有动机的
多重性,计算机没有;最后认知系统的本身人与计算机也有很大差别。人的操
作速度慢,会发生注意分散等。发展趋势:研究范式的转变,认知的神经机制
的研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模拟,认知的生态学效应。
28.说明心理扫描实验的实验目的,阐述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的实验过程29.比较过滤器和衰减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人的认知有限,必须通过过滤器予以调解。2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
择信息进入高级认知。3过滤器的位置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
不同点:1过滤器是单通道模型,衰减器是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2过滤器倾
向于注意的选择更依赖于刺激的本身是否合乎某种标准。而衰减器模型认为主
义的选择不依赖于刺激特点,还依赖于内部认知状态。因而具有灵活性。
30.记忆的代替取样说
31.计算理论从深层表征生成表象要涉及那四个过程
1图示过程,将深层的本意表征转换为视觉短时记忆中的表象。2发现过程,
在视觉记忆中搜寻某一特定客体或其部分。3放置过程,实现各种必要的操作,使客体的各个部分处于表象中的正确位置。4表象过程,协调上面三个过程,
决定图像的另一些特征。
32.能量分配模型的理论内容
33.心里旋转实验
实验者:谢帕德(R.Shepard)和梅茨勒(Metzler)
实验目的:
实验范式是如何转变的:1后面的实验,字母,数字采用了选择反应。2图形
旋转角度从0~180变为0~360。3安排了前行信息。4实验材料比图对简单。
实验结果说明:1渐进性2空间性3策略性4可控性5个体差异性6连续性34.鬼蜮理论内容
特征分析分为四个层次,按顺序进行,每一个层次由一些鬼来完成任务,鬼是
指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机制。
第一层,印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形成刺激映像。第二层,特征鬼对刺激
进行分析,分解为各个特征,并对刺激映像是否具有此特征及其数量做证明报告。第三层,认知鬼各负责一个模式,从特征鬼的报告中寻找自己负责的那个
模式有关的特征,并在发现时喊叫。发现相同特征越多喊叫越大。第四层,决
策鬼选择喊叫最大的那个认知鬼所负责的模式作为结论,模式识别是一个典型
的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35.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理论
36.口述记忆法与内省法的区别
1内省报告是在完成作业后回顾,因此往往不完整不准确。而出声思考可以描
述被试正在注意什么,正在思考什么,这样就避免了由于记忆体去所导致的错
误2传统的内省需要被试解释情景或思维过程,出声思考不需要解释,只是有
关当前正在注意的信息或短时记忆的内容,因而可靠。
37.刺激物说的主要内容
1知觉是刺激在神经系统中或脑中留下的烙印,是一种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于感官的刺激相
对应的知觉,而不需要过去经验的参加,因而加工的方式只能是自上而下。
2直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是自动的,人意识不到只觉得各个过程。
3某些空间特征的知觉似乎是先天制约的,不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学习,体现
出众多的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