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四部分 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
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
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
如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
据此完成6~7题。
6.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7.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考点定位] 本题通过大气受热过程图,考查大气的热力作 用。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 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第27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第(1)题,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 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 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 洛菲早。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 165° E 经 线,即 165° E 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在 105° W,75° E 的地方时为 0 时, 全球以 75° E 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 属两个日期,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 7∶17。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 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 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2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02长效热点聚焦
高频考点 提能高考
(1)台风中心依次经过大陆的省区,排序正确的是( A.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 B.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台湾省 C.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 D.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
)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3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微专题4 地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如①渭河平原的形成:第一阶段是地壳不断下陷,环节是形成了地堑;第二阶段是 渭河及其支流挟带泥沙不断沉积,环节是形成了平原。②次生盐碱化的形成:第 一阶段是大水漫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地下盐类物质随之抬升而分 布在地表;第二阶段是该地由于蒸发旺盛,地表水分蒸发殆尽,留下盐分,导致盐 碱化的形成。
(3)方法3—逆向推理法。
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同一结果时,可用逆向推理法从结果入手,按照 地理因果关系追溯源头,然后按照逻辑关系,从间接到直接正向推理形成 结论。
6.地质演化过程类试题解题的要求及思维过程分析模板: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洮河在刘家峡大坝上游约1.5千米处汇入黄河,并在交汇处的黄河干流形成
地质地貌 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
形成过程 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发生过程
【核心要点】 1.地质剖面图中4种地层特殊情况的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动态 变化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考查主要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分析不同地质 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及对地貌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4.分析河流阶地形成的思维过程:
5.地质演化过程类试题的3种答题方法: 地质演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地理事物表现 出空间上的特征演变,使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常用的解题方法如下: (1)方法1—阶段环节分析法。
抓住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运用演绎思维以现在地理特征推演地 理事象的过去和未来。阶段好比是线段,环节好比是节点,阶段重在趋势性,体现 出过程的持续发展,环节重在变化性,体现出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三大地貌结合部,在公园北部海拔约1700m的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阿斯哈图石林。
读图,回答1-2题。
1.阿斯哈图石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B.地壳隆起-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冰川侵蚀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D.地壳隆起-冰川侵蚀-岩浆侵入-风化侵蚀2.阿斯哈图石林大多具有一面凹一面凸的特点,图中石林凹面朝向的方向最可能是( )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2、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
如图1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
“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
专题四:地壳的运动规律(学案)-202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壳的运动规律【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学生能够判断出地质构造类型或地貌类型,进而分析出其形成的主要构造运动,描述出形成过程,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2.学生会运用内外力的原理分析常见地表形态的成因,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3.学生能说明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并解决相应问题,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学生能说明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提升要素综合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巩固-查漏补缺】1.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的区别?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2.地壳运动的含义?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按照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带,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块体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这两种运动往往是相互伴生的。
3.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对比(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石圈学案P6左)4.举例说明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岩石圈学案P6)5.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岩石圈学案P6)(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2)判断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断层——地垒与地堑)(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形成过程)6.板块运动与地貌:能判断出板块边界类型;在世界地图上,能画出板块边界,用板块理论解释安第斯山脉、马里亚纳海沟等的成因;地中海、红海、大西洋面积变化的原因;西藏和冰岛多地热的原因。
一轮学案6第3页右面7.构造地貌:(1)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2)说明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过程(3)断层形成的地貌,并能举例一轮学案6第6页8.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1)找油、气资源的在哪?原因(2)找煤矿在哪?原因(3)找地下水的位置?原因(4)采石场位置?原因(5)建隧道的位置?原因(6)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为什么避开断层?一轮学案6第7页9.外力作用包括?外力作用的表现包括?(学案P7左)风化和侵蚀的区别?(学案P7右)堆积作用的沉积顺序?冰川堆积作用颗粒物沉积顺序?(学案P7右下)10.冲积扇形成过程,地貌特点?三角洲形成过程,地貌特点?(学案P8左)11.河流上中下游河谷形态和主要外力作用?(学案P8右上)12.河漫滩、江心洲形成位置?形成过程?(学案P8右)13.河流阶地形成原因?(学案P8右)宽浅河谷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8右下)曲流、牛轭湖的位置和形成原因?(学案P9左下)14.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学案P10左下)喀斯特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学案P10右下)15.风成地貌的成因?(气候条件、物质基础、动力条件)(学案P11右上)16.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P11右)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及线路选择的影响?(学案P11右)17.四种类型的地震的成因?(学案P4左侧表格)18.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学案P4右)【基础题练习】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江郎山风景区观察丹霞地貌景观。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
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
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
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
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
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
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4部分综合训练3
综合训练三一、选择题(2019·山东省德州市测试) 抚养比是指在某一地区的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数之比,用以反映该地区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大小。
读长三角和川渝地区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图。
完成1~2题。
1.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的原因有( )①婚育年龄提高②养育子女的成本高③总人口数量大④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造成川渝和长三角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两地自然环境差异B.经济水平差异引起的人口迁移C.全国“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D.社会福利和养老基础设施的差异解析:第1题,由图中长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可以判断,长三角地区少年儿童比重低,其主要原因是婚育年龄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高和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使得出生率降低,故长三角地区少儿抚养比低。
选B。
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川渝地区少年儿童比重较大,自然增长率比长三角地区高。
这说明有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出才使得川渝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迁移的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
故选B。
答案:1.B 2.B(2019·湖南省益阳市模拟)江苏省苏北平原某县2017年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种植鲜食玉米。
自3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一年可种三茬。
每茬玉米生长期约90天左右,较传统玉米生长期短20余天。
该县玉米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运作,线上线下销售,已经进入了全国市场,有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相对于该地传统作物种植,鲜食玉米( )A.单位面积产量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土地利用率高4.鲜食玉米生长期较传统玉米短,其原因主要是( )A.品种优良B.提前采摘C.土壤肥沃D.技术先进5.该县鲜食玉米的种植方式最可能为( )A.轮作B.间作C.套种D.连作解析:第3题,相对于该地传统作物种植,鲜食玉米线上线下销售,有时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湘教版(统考版)第0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起飞时 A 地时间+―m―小→时降落时 A 地时间
↓±时差
↓±时差
起飞时 B 地时间+―m―小→时降落时 B 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 B 地时间=起飞时 A 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选取原则,B 在 A 东侧时取“+”,B 在 A 西侧时取“-”(东加西减)。
线速 由__赤__道____向___两__极___逐渐减小;赤 度 道最大,极点为0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总结
因素 纬度 海拔
影响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关系 负相关 正相关
【方法技巧】 线速度等值线的判读
(1)根据等值线数值判断所在半球和纬度高低。自转线速度由北向南 递增的为北半球,递减的为南半球(如图为北半球)。自转线速度介于1 447~1 670 km/h的位于低纬度地区,介于837~1 447 km/h的位于中纬 度地区,介于0~837 km/h的位于高纬度地区(如图为中纬度)。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 晨线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 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逆时针 顺时针
方向,如上图甲图所示 方向,如上图乙图所示
2.周期
恒星日 太阳日
时间 _2_3_小__时_5_6_分__4_秒_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坐标图)40张
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
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时间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题号
9-10、 11-12、 13-14、 17-18
比重 33.3% (%)
坐标图 折线图、 类型 曲线图、
柱状图、 组合图
9-10、 11-12、 27、28、
29
11-12、13-14、 21-22、23-24、 25-26、27、28、
30D
28%
横坐 标
纵坐标
时间、 人口、城市功能区、粮食、 空间 耕地、能源生产利用、各产
等 业生产总值(结构)、污染 排放量等
备考建议:坐标图一直是高考命题的考查重点。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考查。对 于图中的数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从坐标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找规律, 提取图中有效的地理信息,并进行定性的原因分析和阐述。
精编优质课PPT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 习:常 见地理 统计图 表的判 读(坐 标图) (共40 张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走近高考——考向预测及备考建议
横坐标
纬度、 时间等
自然地理
纵坐标
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太阳辐 射、气温、降水量、气压、径 流量、海水温度和盐度、自然 灾害频次等
人文地理
33.3%
7-8、 10、25-26、 25-26、 27、30D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3)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a.降水分布特点: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 递减 b.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自东南向西北划 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1)外流河和内流河
分类 分布地区 主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 长 汛;冬季结冰期______;河流含沙量 小 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结冰, 大 河流含沙量______ 主要河流
三、备考指津
(一)在高考的考核内容体系中“中国自然地理”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 它为考核内容也就是考察的地理规律或现象提供“空间定位”功能。其次 “中国自然地理”本身也是考核的重要主体。 (二)建议大家首先梳理明晰“中国自然地理”涉及到的中国区域内的重要自 然规律如: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中国的气候特征、重要的水系、水文状 况等。其次要有意识的识记这些地理事物或规律出现或发生的“区域”注 重其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掌握。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 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 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漠。内部平坦,多沙漠 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喀 和戈壁 什经济特区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 戈壁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内流河:最 终未流入海 洋的河流
西北内陆地区
(2)众多的湖泊 鄱阳湖 东部平原多外流湖、淡水湖,图上的A______ 国面
(我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基本特征: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1)特点: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 小 ______
3.水资源 (1)空间分布:东______西______,南多北少。西 多 少 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思维导图之判读等高线与等值线
判读等高线与等值线在中学阶段,等值线是重要的考点,但是对等值线的进行系统学习的只有等高线。
所以需要以等高线为依托,抓出等值线的基本特征,从而渗透到其他类型等值线的学习(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潜水位线、等地租曲线)。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解读)可以归纳为数值、弯曲、疏密及闭合四个导向。
一、数值(一)地形地势1.陆地常见的基本地形(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2)丘陵: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4)高原:海拔高度大(1 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中间稀疏,边缘密集)(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
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地形特征的描述】(二)地形部位2.等高线分布形态判读地形部位:等高线图中的地形部位: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山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盆地:闭合曲线,外高内低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中间低于两侧鞍部: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鞍部可以看作组合:两侧为谷,两侧为脊)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合二、疏密(一)坡度陡缓。
同一幅图中的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二)通视问题。
两点之间从高处到低处,如果等高线是先密集后稀疏,表明为凹坡,可通视;如果等高线是由稀疏到密集,表明为凸坡,不可通视。
【小技巧】判断凹凸坡关键在于做自己绘制剖面图,等值线较密集就画陡峭一点,等值线较稀疏就画平缓一点,即可分析。
注意:通视还有另一中考法,如果两点之间存在山脊或者其他障碍物,也不可通视。
(三)弯曲1.凸低为高,是山脊。
山脊为分水岭,连接分水岭,可以推测山脉的大致走向。
2.凸高为低,是山谷。
地图和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例题讲解 以粮画小镇为背景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计算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题)我国某镇利用当地主产的粮食制作粮画,打造粮画小镇。 图a是M学校设计的小镇地理位置指示牌,图b是该校设计的四条“行走的思政课”精 华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 2. 图中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 )
A. 5千米 B. 10千米 C. 15千米 D. 20千米
【2题详解】 图中最短精华路线是从M学校至传统民居保护地这条线路,根据图中比例尺进行计算,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可以计算出最短的精华路线里程约为10千米,B项正确。 故选B。
例题讲解 以竞技比赛为背景考查比例尺的不规则调整
一个旅行社在某地举办攀岩比赛,需要制作陡崖剖面图海报,想宣传“险、奇”效果,绘
例题讲解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河流水文水系的应用
(2022年浙江1月卷)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 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 ,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
④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判读
例题讲解 以长白山天池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气温的计算
(2020年北京卷)1.如图为长白山天池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海拔2623米)
测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 A)
A.-45—-40℃ B.-25—-20℃ C.-5—0℃ D.10—15℃
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有关距离的计算:①根据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 例尺(单位换算) ②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计算时要注意长度单位 的统一(CM))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变化(学生版)
1.从近年高考看,考查内容上,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石圈物质的循环”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基础。
以示意图的方式考查循环规律、过程原理是重要命题方向。
3.“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构造类型、成因及实践意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是重要考点,结合工程建设,以地质构造图为背景是重要命题方式。
4.流水地貌、风力地貌的分布,成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重要命题点。
考向1 内力作用与地貌[真题诊断]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命题趋势专题 四 ××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D2.B【解析】该组试题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的塑造。
试题材料真实、新颖,考查内容为教材主干知识。
总体难度适中。
1.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2.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学科能力篇专题四常考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1.4.2常考地理图表的判断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2.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 律的图形。常见的有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 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 意图、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等。解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岩浆、各类岩石 等的循环运动过程,揭示了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关系。
(3)在地理原理和规律的指导下综合分析试题情境,明确试题 的来龙去脉,将复杂的情境分解,还原到基本模式;
(4)针对问题特点,选择、优化解题策略与方法,组织材料, 完成答题。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 B
[探究追问] 依据上题中信息推断云杉的生长习性。 [解析] 本题依据北美北部的气候和地形特征回答分析。 [答案] 耐阴、耐寒、喜欢凉爽湿润的气候和肥沃深厚、排 水良好的土壤。
地理示意图的答题步骤 (1)感知情境,明确核心。在分析、比较试题情境材料的基础 上,通过筛选、认定、归纳,概括出情境材料的核心,明确试题 解答的关键所在; (2)根据核心信息展开联想,发现和挖掘出隐含的地理原理和 地理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2021年整理)
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永安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类图判读导学案(1)的全部内容。
地理类图判读一、地理区域图的判读(一)、真题感悟(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二)、规律总结常见的区域地图有区域经纬网图、区域综合地图(各要素综合或某些要素综合图)、区域专题地图(区域地形图、区域水系图、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
分析此类地图的一般步骤如下:(1)看图名:明确区域图的主题和图中的主要内容。
如我国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甘肃省中部,主要的地形区有祁连山、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2)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相对位置、重要地理事象等进行准确定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注:喀斯特一词源自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故此类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以及合适的温度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如下表所示: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1.河流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三、风沙地貌 1. 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又称风成地貌。
2. 类型:3. 风沙地貌的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如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丹娘沙丘。
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类型: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角峰和刃脊等。
冰川堆积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等,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后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1)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围椅状的半圆形凹地。
(2)冰川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
(3)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的判读
一、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
1.读图名
图下可能没有地理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题干部分会加以说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
条件。
2.读图例
一般的地理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读图时,要特别注
意题目中新设定的图例,同时将图例信息标注到与题目相关的地方。
3.定位置
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一般按照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
部的顺序进行,这对于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图尤为重要。
二、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地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的离散的点。
(1)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
(2)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表示,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3)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洋流、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
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
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
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注意同一空间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
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
(1)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的事物的范围。
(2)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
(3)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
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例8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
读
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8江苏单科,19,3分)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双选)( )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2018江苏单科,20,3分)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双选)( )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AB (2)BC
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我国区域差异。
由图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
旱地区较少,A项正确;在东部地区,位于低纬的省区(广东、云南、福建等)较位于高纬的省区(黑龙江、吉
林等)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多,呈现由低纬向高纬减少的趋势,B项正确;图中显示我国面积大的几个省区外来
入侵植物种数较少,C项错误;边境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有的较多,如云南,有的少,如西藏,D项错误。
(2)
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特点。
云南省不是我国沿海省区,A项错误;云南大部分地区位于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横
断山区,广东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南部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且两地纬度较低,水热条件优越,为物种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的省区,B、C项正确;云南地处
西南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交通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不便,D项错误。
变式训练12 可达性是指借助特定的交通系统从某一给定位置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2001年和2013年我国机场可达性分布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2001—2013年间我国机场可达性变化特征是( )
A.东部和西部机场可达性差距不断扩大
B.东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快于西南
C.西北和西南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较快
D.中部地区机场可达性增长快于西南
(2)(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导致我国机场可达性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区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
B.西部大开发的推进
C.东部经济结构调整
D.中部承接产业转移
变式训练13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8安徽合肥一模)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 m
B.98 m
C.128 m
D.148 m
(2)(2018安徽合肥一模)图中m、n、p、q四地中(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C.q地位于山谷,在m地的东北方向
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答案精解精析
变式12答案(1)C (2)B
解析(1)由图示图例,可判断西北、西南地区增长较快,从而使东部与西部差距不断缩小。
(2)由“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可知可达性增长关键是经济发展加快,而西部2001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推动的。
变式13答案(1)B (2)A
解析(1)图示等高距是40米,则河流源头最高处海拔介于80~120米之间,最低处(入海口)海拔0米;可判断区域内河流落差范围介于80~120米之间,故B正确。
(2)图示位于北半球,四地中,m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且该处等高线最密集,则坡度较其他三地陡,故A正确。
n地位于谷地,地势较q地低,则B错误;q地位于山脊,在m地的西北方向,则C错误;p地位于山谷,图示位于欧洲西部,p处于盛行风背风坡,则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