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

合集下载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

《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共3篇《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1《鸿门宴》优质课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导言《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常引用的故事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由秦朝统治者秦始皇的儿子胡亥策划。

本文将介绍该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提供一份优质的导学案,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鸿门宴》。

一、背景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定都咸阳,建都后经过数年的改革,实现了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

但秦朝皇室近亲之间的权力斗争依然存在,秦始皇驾崩后,由太子胡亥继位。

胡亥身边的丞相赵高和大将军扶苏相互倾轧,胡亥感到很难控制局面,因此他先后杀死了两位太监,用“反间计”终于除掉了赵高,但扶苏却成了潜在的威胁。

二、过程在这个背景下,胡亥决定对扶苏进行狙击。

“鸿门宴”是胡亥实施狙击的主要手段。

胡亥邀请同样受到太监迫害的扶苏前来宴会,表示要对他大事商谈。

扶苏这时正处于灰心丧气的状态,又得到消息称自己的亲戚和盟友都已被秦国认定为叛逆,于是决定前往宴会寻求再次制定国家大计的机会。

扶苏到达鸿门后,才发现胡亥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手下的亲信也已遭到清剿。

扶苏感到危急,但已回天无力。

在举行了几轮酒令后,胡亥意图杀害扶苏,但属下却对扶苏下手失败。

这时,正在鸿门外守候的长安市民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扶苏感到时机已到,率领亲信冲到对面的韩国大营,此时的韩将项羽正好在,他马上批准将扶苏收留,并联合楚、赵等国的势力,展开了抗秦的斗争。

三、影响“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之一,揭示了王朝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形势急转直下的压力和挫折,以及个人情感的干扰。

此外,它还表达了古代中国推翻暴政的意志和民众依靠团结反抗的决心,为整个历史乃至社会手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导学案为了深入学习历史上的“鸿门宴”,学生需要对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探索。

以下是一份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鸿门宴》。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讨论【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

【高一】《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范快。

2、掌握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学习困难]掌握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一、阅读第三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将军和部长之间?(2)因为对裴公的袭击,我坐了下来()(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裴公用酒庆祝他的生日,这是关于婚姻的(2)所以遣将守关者(3)为其他小偷的出入做好准备(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这是怎么回事3、得复见将军于此4.二父范增业5、若属皆且为所虏6.但我不想先进入关隘,打破秦朝(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如果你不想先进入关卡,打破秦朝,你怎么能赢呢?这里见将军。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人会被抓获。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出剑来跳舞,项波也拔出剑来跳舞。

他经常用身体和翅膀把裴公藏起来,庄不能进攻。

(五)段分析思考。

1.在红门宴上,“向王和向伯坐在东边,亚夫坐在南边……北公坐在北边,张良坐在西边”。

它解释了什么问题?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二、学习第四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一)一词多义意思是:(1)然而,我不认为我能进入关卡,先打破秦朝(2)其意常在沛公也原因:(1)最好是出于善意来处理它(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为我撞到了裴公,我坐了下来(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谢谢你,起来,马上喝(2)拔剑切而啖之(3)努力工作,取得巨大成就(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请进来和他一起点菜(2)则与斗卮酒(3)让他准备好偷来偷去(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如果他们都是俘虏(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列句子中一些单词的意思和用法。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作家司马迁、《史记》,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粗通课文。

理顺文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第一段,掌握文言知识。

德育目标:学习司马迁身遭凌辱,发奋著书的精神,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学习重点: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注意读音解释学习难点:理解文中通假字的意思学习过程:一、司马迁及其《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出生于史学世家,继任父职任汉武帝时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我们当今所说的《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赞誉它为“”,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写作背景秦末,统治残暴,起义风起云涌。

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

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攻破咸阳,退驻霸上。

而后项羽也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要与之开战。

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了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欲王.关中()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崤.山()好.美姬.()鲰.生说.我()孰与君少长.()奉卮.酒为寿()从百余骑.()戮.力而攻秦()范增数.目项王()樊哙.()举所佩玉玦.()交戟.之卫士()瞋.目视项王()目眦.尽裂()按剑而跽.()沛公之参乘.()赐之彘.肩()切而啖.之()如恐不胜.()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道芷.阳()度.我至军中()不胜杯杓.()2. 翻译课文熟悉课文,概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鸿门宴》导学案 (语文版高一必修二)1.了解历史背景《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06年,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分裂,最终导致刘邦取得胜利。

在这之前,秦朝统一了中国六百多年,实行集权政治,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造成了民怨沸腾,为刘邦等一些异姓诸侯反秦造反提供了可能。

2.分析主要人物《鸿门宴》中有很多主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邦和项羽。

刘邦是汉朝创始人之一,他的能力和胆识让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天下。

项羽是秦末著名将领,他声威赫赫,曾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但由于个人贪欲和权力欲望,导致他走向败亡。

3.分析主要内容《鸿门宴》的主要内容是项羽和刘邦的对峙,以及鸿门宴上的争斗和分裂。

在这次鸿门宴中,项羽逼迫刘邦自刎,但刘邦却制造了混乱,并在混乱中逃脱险境。

他之后组织了联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历史事件展现了人类野心和争斗的一面,也反映了个人命运和历史走向的不确定性。

4.反思历史意义《鸿门宴》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兴起,正式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进入了大一统的时代。

它也表明了人类的野心和争斗,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谦卑和自律,不能走上导致灾难和破坏的道路。

5.学习现实启示从《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现实启示。

首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要学会反思历史,分析历史的发展规律,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

其次,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自律,远离贪婪和权力欲望。

最后,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协调共赢,保持和平和稳定,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1.《史记·项羽本纪》2.《汉书·高帝纪》3.吕思清.西汉人物故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代表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个历史事件告诫人们不要为了狭窄的利益而忘记大局,不要被野心和欲望所冲昏头脑,更不要走向灾难和毁灭。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

《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鸿门宴》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鸿门宴》是一部历史悠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传统文艺作品。

它以明朝末年一个著名的故事为主线,围绕着英雄豪杰的忠肝义胆、恩怨情仇、家国情怀和爱恨情亲等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达出爱国主义、崇尚英雄、尊重生命等一系列正面主题。

本文将以《鸿门宴》为主题,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广大高中生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文艺素质教育。

一、整体情境预设1.1背景知识概括《鸿门宴》是我国一部著名的传统戏剧,产生于明朝末年白话小说《三国演义》和《魏书》中汉献帝劝降曹操的历史故事之基础上。

全剧描写了刘、项两家的恩怨情仇,并通过曹操与汉献帝的心里描写,表达出正义、忠诚、爱国等思想。

1.2阅读目标与任务高一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传记,同时还需要掌握剧中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点。

通过阅读《鸿门宴》这一文学经典作品,高一学生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3教学方法指导针对本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策略和手段。

例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小组讨论、广场演讲、剧本编写、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阅读心得、文艺评论、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详细教学内容2.1历史背景与人物介绍《鸿门宴》描写了汉朝末年吴楚联盟与秦国段家的家族恩怨情仇,其中包括著名的英雄人物有:汉献帝刘协、吴王孙权、楚王刘备、段氏兄弟、曹操等。

此时,豪强地主借助秦王昭阳反汉的事情,兴风作浪,纷纷响应王诩、李傕等反汉集团,造成汉朝内乱,威胁到汉朝的安全。

西北边陲的军阀曹操,三顾茅庐地请将在隐居的草庐中的伟大领袖——孔明从绝境中解救出来,鼓舞了胆怯的汉帝和大臣,聚义团结,以保护祖国的安危为重。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案(教师版)

《鸿门宴》导学学案(教师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夯实文言基础2、学习课文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作出学生个人对项羽的评价。

教学建议积累、整合此一版块主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注重积累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作学生课前预习之用;也可用一节课,学生读书、查阅资料、讨论完成。

这里主要是文言基础知识。

答案如下:1、xiǎng jīzōu zhīchēn zìjìshèng dàn bēi2、 (1)内——纳(2)要——邀 (3)倍——背 (4)蚤——早 (5)郤——隙 (6)桮——杯3、(1)(4)正确错误4、A (2)(4)(5)B(1)(7) C(3)(6)(8)5、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同上使……跟从,率领王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6、①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7、①判断句,这就是……啊。

②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③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8、意在沛公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9、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教学建议一、导入新课: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鸿门宴》导学案共42页

《鸿门宴》导学案共42页
《鸿门宴》导学案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4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学生: 学号: (备注)
数目项王(
不可不语(
) 范增说项羽(
㈢本课文言知识点训练(略,见后面附件) 三、思路图解填空: 6
①曹无伤告密 ②范增进言 1.宴会前 (一二段) ③项伯夜访 ④张良献策 ⑤项伯劝服
(矛盾爆发) (矛盾更加激化) (矛盾出现转机) (矛盾缓和)
开端
发展
鸿 门 宴
2.宴会中 (三四段)
告密(矛盾爆发) 进言 夜访 献策 劝服 谢罪 (矛盾更加缓解) 设宴 举玦 舞剑 闯宴 逃席 入谢 被杀(危机余波) ”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 终;以曹无伤 始,到曹无伤 (危机又起) (危机加剧) (似冲突即发,实矛盾转折) (危机解除) 高潮 (矛盾更加激化) (矛盾出现转机) (矛盾缓和) 发展
作用:樊哙衬托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樊哙的忠勇,是刘邦作为政治领袖信任和 善用人材的明证,是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的优势所在;樊哙的忠勇,让项羽叹服,突出了 项羽爱惜忠勇人材的英雄情结;樊哙的作为出自张良的策划,更突出张良的极高的谋略 才华。樊哙的作为将情节推向高潮:因为闯宴,将故事的紧张气氛推向极点,又因此受 到项羽的赏识,缓解了危机。 3.依据下列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⑴项羽:①勇而少谋 ②沽名轻敌
●拓展提升:课外阅读
刘邦论成败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 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 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 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1.译文: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 )酒郤( )鲰( )生玉玦( )目眦()跽( ) 戮()力参乘( )( ) 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 )(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范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教案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6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设想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三教时。

第一教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鸿门宴”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②“说项羽”可简为“说羽”不可简为“说项”,“说(shuō)项”意为替人讲情、说好话。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过程】自主预习案(一)知识清单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古代的礼节: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qǐ)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二)、课前探究探究一:请根据情节梳理刘、项双方阵营的人物参考答案:双方阵营人物表格如下:探究二:在宴会上一共记叙了哪几件事?参考答案:在宴会的高潮中一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

课中探究案(一)课中探究文言基础知识小检测从百余骑:河南,河北: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发尽上指冠:道芷阳间行: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谢】1.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4、告,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5、衰退、凋谢:“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谢两何因”【如】1、惟恐“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往,到…去“迷不知所如。

”3、及,比得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或者“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5、短语“如…何”,对待…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间】1、间,从小路“道芷阳间行。

”2、机会空子“至京口,得间奔真州”3、片刻,一会儿“少间,帘内抛一纸出”4、挑拨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5、参与,介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私下,暗地里“侯生乃屏人间语我的总结:探究一:宴会是怎样构成三起三伏、波澜起伏的高潮的?参考答案: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珏示三,暗示项羽下决心除掉刘邦,情节骤然紧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鸿门宴导学案(1)学习总目标、】1、掌握《史记》、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积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翻译文言句子。

3、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4、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四课时。

注意也可以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小目标1掌握《史记》、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疏通全文,复述鸿门宴的故事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自学互学鸿门宴,天下最惊心动魄的那顿饭一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二常识了解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要求能过脱稿讲述《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

人物千姿百态,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大约有一百多个。

《史记》人物与先秦文学人物的显著差异在于它们鲜明的个性。

《高祖本纪》写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时,项羽的部下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而刘邦当时竟乃扪足曰:‘虏中吾趾!’这对刘邦那种绝顶聪明,那种像是条件反射一样迅速而自然的随机应变,而同时又是恢宏大度、好骂人、好调笑的性格是多么生动的刻画!《史记》文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抒情性。

整部《史记》是一曲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部饱含满腔血泪的悲愤诗。

鲁迅曾说司马迁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汉文学史纲要》)。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干校下(今安徽灵壁南)。

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为主动。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

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拉开了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三诵读课文,生字注音1、飨士卒()2、卮()酒3、戮()力4、玦()5、瞋()目6、目眦()7、跽()8、参()乘9、彘()肩10、啖()11、俎()12、间()行13欲王关中()13、数目项王()14、度()我至军中四突破语言关,体味古典美1、通读全文。

结合课文注释查字典读准字音,通其大意,能够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五、熟悉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关系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项营六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限时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鲰生说我曰()戮力()瞋目()目眦尽裂()按剑而跽()刀俎()2.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要项伯()不敢倍德()不可不蚤来()令将军与臣有郤()因击沛公于坐()3下列诗句和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1)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南弟子今尚在,肯与君王卷土来?(2)将军威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3)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将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A、(1)项羽(2)刘备(3)杨玉环B、(1)祖逖(2)刘备(3)王昭君C、(1)项羽(2)曹操(3)王昭君D、(1)祖逖(2)曹操(3)杨玉环4.典型的语言描写能形象地刻画人物个性特点.读下面语言片断,试说明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恰当的填在各片断之后的括号中,并写出人物姓名。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刚愎自用B.憨直磊落C.豪壮威严D.骄横气盛E.忠直老谋F.气急败坏G.机敏狡诈H.不亢不卑5、从句式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亚父者,范增也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自学反思仰天而叹自刎乌江鸿门宴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2 进一步熟悉故事情节。

一、研读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

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一)第1自然段重点词语解释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沛公居山东时4、范增说项羽曰:5、为击破沛公军6、妇女无所幸7、此其志不在小(二)指出下列句式特点1、沛公欲王关中2、贪于财货,好美姬(三)总结第2段重点字词并解释1、素善留侯张良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具告沛公4、为之奈何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6、距关,毋内诸侯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8、君安余项伯有故?9、项伯杀人,臣活之10、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11、孰与君少长?12、吾得兄事之13、张良出,要项伯14、约为婚姻15、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16、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9、不如因善遇之(四)、指出第2段中句式特点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2、具告以事3、毋从俱死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五)探究一二段,思考讨论问题1第一二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主要写了几件事情?问题2文章以曹无伤告密开始,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告密后反应是怎样的?为什么?问题3范增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问题4项伯为什么夜闯汉军营?他的初衷是什么?刘邦有时怎么知道的?他又是怎么做的?问题5从这两段来看,你对刘邦和项羽有了怎样的印象?二,研读三四段,鸿门宴上的斗争,是故事的高潮(一)、总结第3段重点字词1、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将军战河南4、不自意能破关入秦5、不然,籍何以至此6、项王项伯东向坐7、范增数目项王8、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9、因击沛公于坐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11、军中无以为乐12、若入前为寿(二)、指出第3段句式特点1、将军战河北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3、亚父者,范增也(三)、总结第4段重点字词1、今日之事何如2、臣请入,与之同命3、哙拜谢,起,立而饮之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6、故遣将守关者7、项王未有以应8、沛公起如厕,因召樊哙出(四)、指出第4段中出现的句式1、客何为者?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五)、探究三四段问题1 第三四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是故事的高潮,主要写了那几件事情问题2刘邦来鸿门谢罪,项羽有哪些表示问题3席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又有什么表示问题4樊哙是在什么情况下闯帐的怎样闯帐的项羽又是怎样对待他的限时训练(1)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类型)A、吾得兄事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E、此其志不在小()(2)、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孰与君少长?()C、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文章以《过秦论》和《论积贮疏》最为著名。

C.《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