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第一学期人教版高一语文《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 )士卒美姬( ) 卮( )酒郤( ) 鲰( )生玉玦( ) 目眦( ) 跽( ) 戮( )力参乘( )( ) 刀俎( ) 啖( ) 樊哙( )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因此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籍何以至此 ( )(2)得复见将军于此( ) (3)亚父者,范增也 ( )(4)若属皆且为所虏( )(5)大王来何操 ( )(6)我持白璧一双 ( )(7)沛公安在( )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张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附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定稿)【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分析项羽、邦、良、增、樊哙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分析项羽、邦、良、增、樊哙等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探究+讨论【学习过程】基础积累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二、研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私见良,具告以事(2)距关,毋诸侯(3)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2、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今将军战,臣战。

3、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籍何以至此()(2)得复见将军于此()(3)亚父者,增也()(4)若属皆且为所虏()(5)大王来何操()(6)我持白璧一双()(7)沛公安在()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沛公军霸上(2)此其志不在小(3)素善留侯良(4)项伯杀人,臣活之(5)吾得兄事之(6)籍吏民,封府库(7)常以身翼蔽沛公5、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杀人如不能举:(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2)哙拜(3)乃令良留(4)良入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因:(1)不如因善遇之(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起,立而饮之(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诸侯,地可尽王也。

第11课 鸿门宴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鸿门宴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鸿门宴学案(含答案)第第11课课鸿门宴鸿门宴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美姬2鲰生3飨士卒4按剑而跽5樊哙6卮酒7瞋目8目眦尽裂9玉玦10参乘11切而啗之12不胜杯杓13刀俎14彘肩15戮力而攻秦16欲王关中答案1j2zu3xin4j5kui6zh7chn8z9ju10shn11dn12sho13z14zh15l16w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旦日飨士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沛公居山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皆为龙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7孰与君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8公为我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9度我至军中,公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明天,第二天2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3动词,是4动词,去5介词,替;动词,献出6怎么;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7表示比较,就两项的高下进行询问8替9才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要项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令将军与臣有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因击沛公于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7秋豪不敢有所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距”通“拒”,据守;“内”通“纳”,使进入,允许进入2“要”通“邀”,邀请3“倍”通“背”,违背4“蚤”通“早”,早些5“卻”通“隙”,嫌隙,隔阂6“坐”通“座”,座位7“豪”通“毫”,毫毛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高中课内阅读】《鸿门宴》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鸿门宴》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鸿门宴》学案(附答案)《鸿门宴》学案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 ō u sh ē ng y ǜ ju li n m i ju z ju bi f n ku i ku i zh r n k ǒ u gu z ǐ sh ǒ u hu cu q n hu 二、课内文言现象1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鸿门宴》学案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ōu shēngyǜjuélián mèijuézéjuébiéfán kuàikuài zhìrén kǒuguìzǐshuhuìcuìqín huì二、课内文言现象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游游:交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C.沛公起如厕如厕:上厕所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亚父者,范增也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A.客何为者?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张良是时从沛公。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6.对下列加点的人称代词按所指代对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 (含答案)

鸿门宴》学案一、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历史之父。

2.《鸿门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体史,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代到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记帝王)、三十(记诸侯)、七十(记重要人物、十(大事年表)、八(记各种典章制度等)。

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

纪传体: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二十四史”均以编撰。

3.文化常识关中:关以西,文中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山东: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座次: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为尊。

皇帝座位。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 ”,称臣叫作“北面”。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最卑是坐东向西。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季父:。

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为、、、。

河北:河以北。

河南:河以南。

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的人。

再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二、文章内容概括按照“宴前--宴中--宴后”三部分,概括《鸿门宴》中的小事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可用两字或四字总结)。

宴前:无伤项羽范增项伯张良刘邦项伯项王宴中:刘邦项王范增项庄项伯樊哙宴后:沛公张良项王范增刘邦三、解释文中重要实词1.旦日飨士卒2.贪于财货,好美姬3.急击勿失4.素善留侯张良5.鲰生说我曰6.距关7.毋内诸侯8.秦地可尽王也9.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0.且为之奈何11.君安与项伯有故12.秦时与臣游13.故幸来告良14.吾得兄事之15.张良出,要项伯16.沛公奉卮酒为寿17.约为婚姻18.秋毫不敢有所近19.籍吏民,封府库20.妇女无所幸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4.不如因善遇之25.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6.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27.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28.令将军与臣有郤29.项王、项伯东向坐30.亚父南向坐31.范增数目项王32.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3.若属皆且为所虏34.臣请入,与之同命35.卫士仆地36.哙遂入,披帷西向立,37.瞋目视项王38.目眦尽裂39.项王按剑而跽曰4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1.则与斗卮酒。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鸿门宴》学案(含答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 * 鸿门宴司马迁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法的运用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

难点: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导学基础知识】一.1.交代双方的驻地和兵力。

这部分内容在叙述类型上属于什么?有何作用?这部分内容对上下文有补充说明的作用,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他的手中,为下文项羽和刘邦的种种表现做了有效的铺垫。

2.在楚军即将来袭、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只对刘邦说:“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这是为什么?此处行文轻描淡写,有什么作用?“战”必败,逃”必溃,兵力悬殊,士气不同。

张良的过人之处在于其确信项伯可以利用。

他从项伯的通风报信中看出这个人十分重“义”,有恩必报,他也了解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尤其是看准了项羽的致命弱点及敌我双方矛盾的焦点,深信靠“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一句就能解决问题。

此处轻描淡写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的大惊失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3.张良告诉刘邦本来出于忠心,但是刘邦为什么却先反问“君安与项伯有故”?这说明当时形势比较危急,虽然张良也是自己的谋臣,但刘邦内心的那种多疑是不会变的,这就是刘邦的本性。

此话一则是要张良交代此事缘由,二则考虑项伯是否可靠。

4.项羽在听到项伯为刘邦说好话后反应并不强烈,这是为什么?一是因为说话的是自己的叔父,不好反驳。

二是因为项伯的分析也在理。

最主要的原因是项羽性格自负,即看见别人臣服,便满足了自己的尊严感。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的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懂得善于听纳建议而兴事业的道理。

学习重点和难点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讲解重点字词(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要项伯距关,毋内诸侯。

不敢倍德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卻沛公不胜桮杓因击沛公于坐(二)分析下列句中红色字体字词的用法,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素善留侯张良臣活之吾得兄事之籍吏民,封府库不义也范增数目项王常以身翼蔽沛公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三)分析下列句中红色字体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沛公居山东时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而听细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四)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

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毋从俱死也!”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项王曰:“沛公安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亚父者,范增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二、分析鸿门宴人物形象阵营主帅谋士武士内奸刘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项羽、刘邦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

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善于采纳意见,又能随机应变。

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

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张良老练多谋、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樊哙临危不惧、忠勇三、问题探讨(一)讨论: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1.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描写。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二)思考题:试根据《鸿门宴》的内容简要分析刘邦转弱为强、最终胜利,项羽由强而衰、最终失败的原因。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

《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一、学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这场宴会被称为鸿门宴,是因为它在鸿门举行。

鸿门宴发生在项羽和刘邦之间,二人都是当时战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家和政治家。

这场宴会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转折点,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事件背景在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国家,其中包括秦国、赵国、齐国、楚国、燕国、韩国和魏国。

这些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各国争夺领土和权力。

前秦朝的统一者秦始皇去世后,秦国陷入内部纷争,使得其他国家看到了重建自己国家的机会。

项羽是楚国的将军,他以英勇善战而闻名。

刘邦是代表汉族的将领,控制着关中地区的势力。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争斗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鸿门宴的举行。

三、鸿门宴的举行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冬天,地点就在鸿门。

当时,项羽控制了刘邦困守的鸿门城,而刘邦被困在城内无法逃脱。

刘邦派遣使者向项羽请求会面并提出谈判的要求。

会面的场景如下:会面地点设在宴席上,两人面对面坐着。

刘邦:我愿效犬马之劳,归还诸将将士,让他们返回本国。

只求项将军饶命,让我一条生路吧。

项羽:你说这些话,是不是看不起我楚国人?若是你,你会如何对待我?刘邦:我会尊重你,让你在我的军队中担任重要职位。

会面后,双方再三商议,最终达成以下协议:1.刘邦承认楚国的割据势力,并同意将楚国的领土交还给项羽。

2.刘邦承认项羽为楚国的君主,但需臣服于他的统治。

3.刘邦保证将不再向项羽进攻,并撤军回汉中。

四、事件影响鸿门宴后,刘邦成功逃脱项羽的围困,重新集结军队,并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刘邦的胜利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和刘邦的崛起。

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鸿门宴也对项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宴会暴露了项羽的狂妄和自负,最终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失败和自杀。

项羽的失败使得刘邦能够夺取最终的胜利,统一了中国。

五、答案1.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朝代?鸿门宴发生在秦朝。

2. 鸿门宴是谁组织的?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会面。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超详细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及其答案超详细

《鸿门宴》学案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点】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掌握“为”、“之”的用法。

【学习难点】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自主学习法探究讨论法【学习过程】【背景介绍】秦末,反秦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秦王朝濒于灭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分别向秦的首都咸阳进军,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

结果,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破武关入秦,抢先占领咸阳,并与民约法三章,废秦苛政严刑,颇得民心。

项羽一路与秦精锐部队苦战,大破秦军之主力,乘胜向咸阳进发。

听说刘邦已破咸阳,想称王关中,勃然大怒,率四十万大军破关直入,屯兵鸿门,准备消灭刘邦。

“鸿门宴”的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

鸿门宴故事就是在这个地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预习检测】1、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史称“太史令”,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后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 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鸿门宴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及答案

鸿门宴学案及答案【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3.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二、学习重点: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学习难点:1.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四、学习方法:1. 阅读文字材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搜集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展开讨论。

五、学习过程:1. 学习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 分析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探讨鸿门宴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答案】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是秦王政和刘邦,两位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将逐步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王政采取残忍的政策削弱各国势力,导致了一系列的民族、豪强抵抗运动。

刘邦作为刘家豪族的嫡系后裔,在受到秦朝苛政压迫后,勇敢地发动起义,成为抗秦动乱中的主要领导人。

事件经过是刘邦率领汉军攻破了秦王朝的咸阳城后,秦王政被困在鸿门宴的楼阁之中。

此时刘邦放过了秦王,而选择将秦朝的后方资源全部掌握。

刘邦巧妙地利用了商鞅的郁郁寡欢、担心政权被夺的情绪,提出了合作条件,将秦王政时刻置于压力之中。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成功的鸿门宴使得刘邦获得了秦朝的后方重要资源,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接铸就了西汉的建立。

其次,鸿门宴使得秦朝的统治基础进一步削弱,成为各地反秦势力蜂起的标志,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最后,鸿门宴凸显了刘邦政治手腕的高明和秦王政的软弱无能,成为历史故事和文化艺术作品中常被描绘和赞颂的题材。

在文化艺术作品中,鸿门宴被广泛描绘,并且成为传世名篇。

例如曹操的《鸿门宴》、王传质的《鸿门宴》等,这些作品通过文字表述、戏剧舞台和绘画艺术等形式,展现了鸿门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将历史事件与艺术相结合,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鸿门宴学案答案

鸿门宴学案答案

鸿门宴学案答案【诗歌答案】(1)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长空彤云密布,大雁因要穿越浓云回归故乡而紧张胆怯,不肯啼叫,故用一“怯”字(1分);因为满河打头风浪把船儿猛烈摆布,而词人归家的画船也发愁渡过石塘西,故用一“愁”字(1分)。

表达了作者急切归家却遇阻碍(1分)的愁苦之情(1分)。

(2)同意。

突兀:上片感情表达十分沉重,而下片情感却焕然一新(1分);首句写景从狂风恶浪变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变为春波迎桨(1分)。

突出了归家的欣悦:词人眼中河水俨然一片春色,心中自是一片温暖(1分);次句描写离家久远的词人揣想家中门前的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1分)。

结句写出了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1分)。

【答案】:8.A(连词,于是/介词,趁机;B.连词,因为;C.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并列)9.B(A.自荐赴蜀/厉志好学;C.有才用/勤于供给;D.性淳质和/处事精审)10.C(无中生有,凌策当时代广州知州之职)四、(23分)11.(1)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 凌策自己陈述(或“表示”“说”)曾三次(或“多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或“管理蜀州”)。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惮”“陈”“谙”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凌策刚刚考取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 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登第”“遗”“凡”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得分点”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

世代在州县任职。

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

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

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完整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完整版

鸿门宴导学案含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鸿门宴》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2)、复习文中人物形象。

二、文学常识回顾: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着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字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彘()啖()刀俎()樊哙()数()目项王嗔()目桮杓()()四、课文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句式:)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句式:),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句式:),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

完整版鸿门宴学案学案及答案完整版鸿门宴学案简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由刘邦主持。

本文将介绍完整版鸿门宴学案的学案及答案。

一、学案学案一:标题:鸿门宴前的背景与准备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能够:- 了解鸿门宴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鸿门宴前的政治局势;- 理解刘邦的策略和准备工作。

2. 学习内容:- 鸿门宴的意义和背景;- 秦汉之间的政治局势;- 刘邦的策略和准备工作。

3. 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鸿门宴为何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年?是谁主持的?- 观看视频:了解鸿门宴前的政治局势。

学案二:标题:鸿门宴的过程与结果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能够:- 认识鸿门宴的过程和具体细节;- 分析鸿门宴的结果及其影响;- 掌握历史人物之间的角力和斗智斗勇。

2. 学习内容:- 鸿门宴的场景和过程;- 鸿门宴后的影响;- 刘邦与项羽的较量。

3. 学习活动:- 观看模拟重演视频:了解鸿门宴的具体过程;- 小组研讨:鸿门宴对刘邦和项羽有何影响?- 阅读历史资料并写下关于刘邦和项羽的对比。

学案三:标题:鸿门宴的启示与思考1.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应能够:- 思考鸿门宴的启示和历史价值;- 探讨权力与智慧的重要性;- 分析并归纳个人所得。

2. 学习内容:- 鸿门宴的启示和历史价值;- 权力与智慧的关系;- 个人经验和感悟。

3. 学习活动:- 小组讨论:鸿门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个人写作: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权力斗争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二、答案学案一: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由刘邦主持。

2. 鸿门宴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刘邦成功排除了项羽的威胁,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

学案二:1. 鸿门宴的过程是刘邦与项羽在鸿门会面,通过酒宴的形式进行较量和斗智斗勇。

2. 鸿门宴后,刘邦获得了项羽的支持和信任,成功夺取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中国的第一位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欣赏本文波澜横生,扣人心弦的情节。

4.学习运用对照烘托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有关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学时主要任务: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现象。

一、课前尝试(一)学法指导1.借助课本注释和导学了解本文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课本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飨.鲰.生毋內.诸侯卮.酒百余骑.戮.力玉玦.瞋.目有郤.参乘..彘.肩樊哙.跽.须臾.刀俎.桮骊.山芷.阳度掳2.文学常识填空(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史学家、、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第一部通史。

鲁迅赞誉它为“。

”二、课中任务(一).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豪——毫秋豪不敢有所近10.采——彩皆成五采(二).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四)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五)特殊句式(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 (何操—操何)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4)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6)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 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六)固定句式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如“何辞为”。

(七)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古代“座次”问题:1. 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2. 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 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4. 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5. 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项羽(伯)——亚父——沛公——张良”三、自我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飨.士卒(xiǎnɡ)美姬.(jī)鲰.生(zōu)卮.酒(zhī)樊哙.(kuài)说.关羽(shuì)目眦.(zì)跽.(jì)参乘.(shènɡ)啖.之(dàn)王.关中(wànɡ)好.美姬(hào)为.击破沛公军(wèi)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3.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的现象,指出并归类。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归类:①名词活用为动词,有__(1)、(2)、(3)、(4) _________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____(5)______③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使动用法有_____(8)____④动词的使动用法,有___(6)、(7)、(9) _______⑤名词用作状语,有______(10)____4.下列句子都有省略,指出省略的词语,并将其按以下要求归类。

(1)项王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5)沛公奉厄酒为寿(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①省主语的句子有___(2)、(3)_______②省略主语的词语是____(左右)、(沛公)_______③省宾语的句子有__(1)、(4)、(5)____________④省略宾语的词语是__为(之)、与(之)、从(之)、为(之)___________⑤省略介词的句子有___(6)_________⑥省略介词的词语是_____战(于)、战(于)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

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无采,此天子气也。

(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第二学时主要任务: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一、学前尝试(一)学法指导借助书本和翻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二)尝试练习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2.为什么项羽要求“旦日飨士卒”?3.范增对当前是形势作了怎样的判断?二、课中任务赏析课文。

重点突出情节和人物。

1.梳理故事情节结构,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宴前(项羽坐失良机):无伤告密范增说羽项伯夜访张良献计项伯说情宴中(项羽再失良机):沛公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宴后(项羽纵虎归山):沛公出逃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破斗沛公除奸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2.如果我们以故事情节的组成划分文章结构的话,“鸿门宴”又可划分为几部分?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第一段)发展:项伯夜访张良献计刘邦约婚项伯游说(第二段)高潮:沛公谢罪范增举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第三、四段)结尾: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诛杀无伤(第五、六、七段)3.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故事结构:(1)项羽不忍轼杀刘邦纵虎归山终成祸患范增怒斥竖子楚王不思悔改自刎乌江(2)亚父举珮项庄舞剑楚王终不忍子房献计樊哙闯帐沛公方脱身4.自由朗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并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