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1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
2价值尺度: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能力。
3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4货币存量: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
5货币流量: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
6狭义货币:指那些流动性最强,起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的那部分货币。
7广义货币:既包括高流动星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并按规定货币单位铸成的铸币。
3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4自由铸币: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储蓄机构:是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
2信用合作社: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是一种由会员集资联合组成的合作金融组织。
3保险养老基金:由企业等单位的雇主或雇员交纳基金而建立起来的。
第四章金融中介机构1.银行的产生:起源于货币兑换业,是在货币保管业务基础上演变而成的。
2.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分配中心、信息中心和资源调剂中心。
3.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哪些: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4.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众多不确定的投资者自愿将不同的出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家管理投资,所得收益由投资者按比例分享的一种金融组织。
第五章金融市场及功能1金融市场: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
(1)由四要素组成:参与者、交易对象、交易工具、组织方式。
(2)分类:按融资期限分—短期(货币)市场、长期(资本)市场;按工具不同分—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按交易对象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3)功能:聚集分配资金、资金期限转换、分散转移风险、信息集散。
2金融工具:反映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债务关系的一种合约性证明文件,以书面形式存在,又称金融票据。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及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引起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3.基础货币:通常指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4.贴现:商业银行应客户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而把资金提供给客户的业务5.货币需求: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6.债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
7.再贴现政策:货币政策当局通过对再贴现率及再贴现票据资格的调整进而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能力、市场利率及资金流向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8.股票: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9.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10.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仅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的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业务,即不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但对资产负债表构成潜在的实质性影响,不占用银行资金但对银行资金构成或有损失的银行服务11.中间业务:凡是商业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的统称12.投资银行:简称投行,是指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1.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1)社会平均利润率(2)货币供求状况(3)通货膨胀预期(4)国家经济政策(5)国际利率水平(6)财政政策(7)银行成本2.优先股的概念及其特点:(1)概念:对公司剩余资产求偿、利润分配方面享有优先权的股份(2)特点:在普通股之前优先获得股息分配;在普通股之前优先享有公司剩余财产分配;股息一般固定,不想普通股一样随公司经营好坏而波动;一般没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3.影响货币需求因素:(1)收入水平(2)利率水平和融资条件(3)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4)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5)货币流通速度4.银行信用概念及特点:(1)概念:广义指以各种金融机构为中心,以货币形态形成的信用,包括受信和授信;侠义指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等业务活动形成的信用(2)特点:一种间接信用;以货币形态提供;银行信用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周转动态往往是不一致的;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5.商业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汇兑业务、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银行卡业务6.简述股票和债券的区别:最根本是性质的不同,股票是一种所有权性质的投融资工具,债券是一种债券性质的投资工具;收益形式不同;承担的风险不同;所筹资金期限不同7.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概念及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1)概念: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2)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交进口保证金8.通货紧缩产生原因: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金融体系效率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通货紧缩的外部输入9.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1)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和相互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2)以中央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题的金融监管体系1.试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作用机制及优缺点。
货币银行正式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存款货币: 在存款货币银行帐户上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2.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3.公定利率:是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
4.国际收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5.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从本国流出称为资本输出;从它国流入称为资本输入6.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7.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因素内在地决定,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8.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9.货币政策: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综合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0.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持续、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等。
11.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12.内生变量: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政策因素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13.同业拆借市场:即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的场所,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14.消费物价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2、位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包括流通中完全不兑现的钞票。
3、金本位:以金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4、有限法偿:主要对辅币规定的,指在一次支付行动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6、自由铸造制度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包括自由铸造,自由轮回,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国界。
7、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金属同时被法律承认为货币金属,金银铸币都可自由铸造,都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8、劣币驱逐良币制:货币具有独占性,排他性,为了盈利,市场上人们会储存良币,劣币则的大量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制。
9、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10、消费信用:指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11、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12、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带资金额的比率,简称为利率。
13、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i=(1+r)/(1+p)-1。
14、名义利率:包括不畅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r=i+p,r=(1+i)(1+p)-1。
其中r是名义利率,i是实际利率,p是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
15、固定利率:借货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16、浮动利率:借货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17、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18、官定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19、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20、汇票: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或持票人。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并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货币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分为金属货币制度与信用货币制度。
4、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5、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6、平行本位制: 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例不加限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7、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小的货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货币给驱逐出去,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8、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固定汇率、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并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体系。
9、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国际储备多元化、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体系。
第二章1、信用: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的借贷行为。
2、利息: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使用贷款的代价。
利息的作用:①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建设;②有利于促进企业节约资金;③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④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⑤有利于银行本身企业化经营与金融事业的发展。
3、市场利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
4、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5、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
6、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7、期限结构理论: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来表示。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与简答题(1)【名词解释】请核准确定无误后,再打印。
如有疑问,请在群里吼吼,让大家讨论讨论~商业本票(P47):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本票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务人),二是收款人(债权人)。
商业汇票(P47):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商业汇票有三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权人),二是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三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债权人或债权人的债权人)再贴现(P110):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输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等,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行为。
同业拆借(P110):是指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协议:(P111):是指商业银行向同业出售证券时,签订到期购回这笔证券的协议,用这种方式融入短期资金。
(P176):是指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购买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铁一种交易行为。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原始存款(P120):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P120):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它是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贷款、贴现或投资等资产活动,创造出来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注: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的存款货币,是以非现金形式增加的社会货币供应量。
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信用活动必然产生的普遍现象)货币市场(P172):又称短期钦命市场,是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从事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借贷活动。
资本市场(P178):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货市场。
通货膨胀(P226):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P236):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增长减少而引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货币银行学》习题集2010-6-2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四) 名词解释(1)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2)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币称为本位币。
(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3) 货币的无限法偿: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和有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 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五) 问答题(1)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货币有五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分析在货币产生的过程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
五种商品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3 币材的特点?特征: 1)价值较 高普遍接受性 2)易于分割(价 值均质可分) 3)易于保存 4)便于 携带(轻便)。
(4) 货币制度的构成 ?1) 货币 金属— — 币 材(金、 银 ) 2) 货币单 位— — 名称、 值属的重量和成色) 3)货币种类 4)对货币 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 能力的 规定(无限法定支付能力和有限法定支付能力,也叫无限法 6)其他,如 实 名制、反洗 钱等 规 定。
四)名词解释 (1) 商业 信用: 工商企 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与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 货币 形态提供的信用。
(2)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 货膨胀之后的差数。
(3) 名义利率: 货币 数量所表示的利率,即 银行挂牌利率(7) 利息: 现代西方经济 学对于利息的基本 观点,是把利息理解 为:投 资人让渡资 本使用 权而索要的 补偿 。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及其运作的学科。
货币银行是指主要从事信贷业务、支付结算和货币发行、监管等一系列与货币有关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下面我将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一解释。
首先,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银行的产生是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远古时期,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易,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单的交换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于是货币作为一种便利的交换媒介被引入。
随着货币的引入,人们开始将财富存储在一些可靠的机构中,这就是货币银行的起源。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银行的种类也逐渐增多。
接着,货币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货币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信贷和货币发行等。
首先,货币银行作为支付和结算的中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货币银行通过信贷业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货币银行还具有货币发行的权力,即发行和管理货币以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再次,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结构。
货币银行体系是由各个层级的银行组成的体系,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的机构,是货币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央银行则是国家的货币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担负着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职责。
最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货币政策是指由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由中央银行负责,其中包括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管理通货膨胀的目标。
总的来说,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及其运作的学科。
它涉及货币银行的产生、发展、职能和作用、组织结构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内容。
这门学科对于理解货币银行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2.存款货币——是指存在商业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3.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4.货币存量——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4.货币增量——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6.国家货币制度——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国家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7.国际货币制度——也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包括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汇率制度的安排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10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11.牙买加体系——它是在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它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2.外汇——国际汇兑的简称.外币和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13.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或借贷活动,其具体形式包括:一)出口信贷二)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三)政府贷款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五)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六)国际租赁直接投资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是根据融资活动中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划分的.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建立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融资活动,债务人的法律责任是要按照融资合同规定按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偿还本金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的融资活动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泡沫经济——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主要表现为某种资产或商品地价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后大幅度地下跌,先暴涨然后是暴跌,暴跌后这种资产和商品的价格回复到基本价值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基础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金融风险——经济中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政治风险,创新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四行二局一库——旧中国官僚买办金融体系的核心.指”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货币经营业——早期的银行萌芽.由从事贸易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商人,在接受货币兑换业务的同时代管货币及代理由交易引起的有关货币支付,成为货币经营业商业银行——办理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的银行.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再保险——是保险公司对承担的来自于投保人风险进行再次分散的一种方法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财务公司——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单位出资组建并为各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支持国家重点集团或重点行业发展.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交易的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指交易资产在一年以上或没有到期期限的金融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期货,期权和互换及其组合.通常以双边合约的形式出现,其价值取决或衍生于原生金融工具.合约规定了持有人的权利或义务,并据此进行交易,可发挥套期保值的作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股票价格指数——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汇票向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贴现,通过转让汇票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行为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市场活动有回购与逆回购组成.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其他子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政府的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在这一市场进行证券交易所——是二级市场的组织方式之一.是专门的,有组织的证券集中交易的场所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他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是一种流量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把一国的国际收支,按某种适合于经济分析的需要编制出来的报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它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国际结算——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际资金跨国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也属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其实质均表现为通过银行结算体系及结算工具的运用,实现客户委托的资金清算与货币收付信用证——是由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或融通的场所.广义是指国际间集中进行各种金融活动的场所.狭义是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和融通的市场,即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中央银行——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策的银行”超额准备金——指商业银行实际保有的准备金总额减去法定准备金所得的余额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率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到一个低点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变得无穷大得一种极端形式,此时央行无任增加多少货币供应给,都对利率不起作用.外生变量——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种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通货)构成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 Ms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要素论——:国内外学者较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的下降.双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三要素论:认为通货紧缩是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物价水平下降是其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它等于以当年价格(现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和以基期不变价格(基期价)计算的本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金融监管——狭义的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在金融市场上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是指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金融深化——是指放松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利率和汇率能够充分反映资金和外汇的实际供求情况,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金融压制——若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底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擎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是指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现代化金融机构是指以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的大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钱庄,放债机构,当铺之类的小金融机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从经济学意义说.指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造新的金融生产函数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金融中介比率——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所占的份额融资比率——各融资方式占全部资金来源的份额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中央银行将黄金和外汇存入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行,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比率;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主要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流通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利率:利率是指借贷期内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指这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金融工具:也叫信用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金边证券:国库券由于系中央政府发行,还本付息的可靠程度强,投资风险小,且有些国家规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固有“金边证券”之称。
金融中介:是介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机构。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的、按照政府的意图与计划从事信贷活动的金融机构。
财务公司:企业内部出资设立,宗旨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贷款和资金清算服务。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我国的财务公司都是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以中长期金融业务为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贴现:指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到期前向银行换取现款并贴付利息的行为。
转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再转卖给其他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
再贴现:是指贴现银行或转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的未到期汇票再卖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固定利率:指融资期限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通常是指在融资期限内融资利率不固定,而是每过一定时间便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重新确定利率。
法定利率:又称官定利率,是指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
市场利率:是指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放款和汇总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以资金融通为目的,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予以集中及重新组合,以具有共同特征和稳定预期收入的未来资产做抵押来发行证券,从而实现相关债权的流动化过程。
货币银行—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暂时条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的借贷行为。
2.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3. 商业票据:是债权人为了确保自己的债权,要求债务者出据的书面债权凭证。
4. 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也就是通过创造金融工具来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主要有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种类型。
5.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
6. 信用贷款是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需要提供担保。
7. 间接信用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方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制度。
8.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9.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10.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
它主要由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组成。
(1)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
(2)场外交易市场的组织方式采取做市商制。
(3)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拥有众多证券种类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市场,以未能在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为主。
(4)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以议价方式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5)场外交易市场的管理比证券交易所宽松。
货币银行简答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2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2.7%,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2、试分析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从微观角度说。对个人收入在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投资的积极性等方面,利率的影响非常直接;从宏观角度说,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对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的升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成长和就业等,利率都是重要的经济杠杆。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中总体上的储蓄利率弹性究竟是大是小,最终取决于上述方向相反的两种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由于相互抵消,尽管利率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分别来看都很强,但利率的弹性却有可能很低。至于储蓄的利率弹性的方向,显然也取决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结果。
4、如何理解利率对投资所起的作用?
利率变化对投资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厂商对资本边际效益与市场利率的比较形成的。如果资本边际效益大于市场利率,可以诱使厂商增加投资;反之则减少投资。但是同样幅度的利率变化以及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益的比对于不同厂商投资的影响程度可以是不同的。比如,在劳动力成本——工资——不随利率下降而降低的情况下,对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小些;对资本密集型的投资,利率弹性就会大些。另外,期限较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利率弹性会大些。存货投资的利率弹性则较复杂。由于存货的增减更主要的取决于产品销售及其他成本,利息成本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需有较大幅度的利率变化,才能引致存货投资量的明显变化。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一、解释下列词汇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准货币:可以随时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用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同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中心内容是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制。
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广义的外汇是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狭义的外汇则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因此也称为应付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因此也被称为应收标价法。
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浮动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间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
征信: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作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考试小抄)
1.银行:从宏观上说,它是商品和货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从微观上看,它是通过存款、贷款、汇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信用机构。
2.货币兑换商:从商人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铸币兑换业的商人。
3.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该国货币金融政策,调节国名经济,控制国币发行,并对该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
4.最后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集中各家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待某银行发生支付困难时,予以最后的必要支持,使银行免遭破产厄运。
5.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产生后,政府通过颁发中央银行法形式确立其职能的实现,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央银行具有超然的地位,即形成中央银行制度。
6.中央银行法:就是按照国家意志,规定有关调整中央银行的组织活动及其关系的法律规范。
中央银行法是确立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法律地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职责权限,中央银行与政府、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中央银行与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的法律。
7.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没有设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8.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指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章、制度、条例、业务方针以及人事任免等都有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权威机构。
9.单一制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即只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在全国的分支机构设置实行总分行制。
10.中央银行的职能:是指中央银行应该担负和履行的职责,有什么样的性质就决定要发挥什么样的职能,它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体现。
1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指中央银行究竟是国家机关还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中央银行实在一国银行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赋予其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的货币制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实行金融监管的特殊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问题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概念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电子货币: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货币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该数据本身即可称作电子货币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二、简答1、简述马克思货币五大职能及其中最基本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所执行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4)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最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种现象是在哪种货币体制下产生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产生3、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及其层次(1)划分标准:货币层次按照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划分(2)层次(我国央行):0M=流通中的现金1M(货币)=0M+银行的活期存款2M(货币+准货币)=1M+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4、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三、论述1、试分析金银复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机理,并分析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发生的现象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请核准确定无误后,再打印。
如有疑问,请在群里吼吼,让大家讨论讨论~商业本票(P47):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本票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务人),二是收款人(债权人)。
商业汇票(P47):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商业汇票有三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权人),二是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三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债权人或债权人的债权人)再贴现(P110):是指商业银行把自己输贴现业务所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等,再转卖给中央银行的行为。
同业拆借(P110):是指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回购协议:(P111):是指商业银行向同业出售证券时,签订到期购回这笔证券的协议,用这种方式融入短期资金。
(P176):是指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购买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铁一种交易行为。
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为证券。
原始存款(P120):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P120):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它是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贷款、贴现或投资等资产活动,创造出来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注: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为社会提供的存款货币,是以非现金形式增加的社会货币供应量。
是商品经济条件下银行信用活动必然产生的普遍现象)货币市场(P172):又称短期钦命市场,是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从事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借贷活动。
资本市场(P178):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货市场。
通货膨胀(P226):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P236):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增长减少而引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
货币政策(P249):是指中央银行在一事实上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P257):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存款准备金:(P150)是指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形成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P255)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余额及其持有的库存现金。
基础货币(P255):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简答题】以下纯属个人观点,请咨询老师,确认标准答案1、简述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纸张和印制费用外,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足值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
信用货币之所以可以流通和被接受为价值尺度,是因为各社会经济行为为主体对它拥有普通的信任。
这种信任一方面来自于表征货币的长期信用,使公众在兑换停止之后依然保持对价值符号的货币幻觉;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对这一价值符号的收付承诺,不但国家在征税时按面值接受,而且法定禁止任何债权人在索偿时拒收该信用凭证,从而使其成为法偿货币。
(自行斟酌删减)2、商业本票与商业汇票的有何区别①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本票有两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务人),二是收款人(债权人)。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商业汇票有三个当事人:一是出票人(债权人),二是受票人或付款人(债务人),三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债权人或债权人的债权人)②商业汇票必须经过票据的承兑手续,才具有法律效力。
3、什么是信用工具?有哪些特点?信用工具又称金融工具,是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凭证。
(扩充:它是资金或资本的载体,借助这个运载工具实现资金或资本由供给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
信用工具是很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交易对象。
)信用工具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返还性;②流动性;③收益性;④风险性。
4、简述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预期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社会再生产状况(决定因素)、国际收支状况等5、简述调整利率为什么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杠杆。
利率变动能够对经济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利率变化,引起一系列经济变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水平的。
它的调节作用在于:①对资金供求的影响;②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③对稳定物价的作用;④对国际收支的重要影响。
6、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调控机制(扩充:金融体系是指金融要素的安排及其动态关联系统,是由金融制度、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调控机制等构成的支持社会组织正常运转的资金集中与分配的系统,该系统运转的优劣决定着一定组织功能的发挥)7、金融体系的功能有哪些?①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的功能②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③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④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功能⑤提供信息的功能⑥解决激励问题的功能8、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①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和首要的职能。
对一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商业银行发挥信用中介职能,克服了原有商业信用中借货双方之间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为他们顺利进行资金供货提供了现实条件。
其次,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因为受利润原则支配,可以提高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支付中介职能: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社会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往往以活期存款为基础。
③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主要表现为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存款货币。
其信用流通工具主要是支票。
创造存款货币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从信用中介职能来看,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无本质上的差别,其实质都是金融中介;④金融服务职能: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⑤调控经济职能:商业银行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首先,通过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其次,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要求,通过放款和投资来引导资金流向,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
再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办理消费仿佛业务来调节和引导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最后,它还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
9、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①安全性②流动性③盈利性。
(银行经营原则的三性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需要统一协调,以达到既减少风险、又提高盈利的目的。
)10、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是什么?它由哪些部分组成?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发行资本债券、国际金融市场借款)负债业务包括现金资产、放款业务,投资业务、贴现业务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委托代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其他新的中间业务(包括咨询信息服务、代理融通、基金信托、表外业务)11、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按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划分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12、简述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原则①非营利性②流动性③主动性④公开性13、试解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构成要素:一、市场参与者:㈠企业;㈡金融机构;㈢政府;㈣个人;㈤中央银行。
二、金融工具三、交易价格四、组织形式五、市场管理功能:①调剂资金;②增加社会资金积累的功能;③降低信息成本;④分散与转移风险;⑤发现价格。
14、什么是金融工具?有哪些特征?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特征:①期限性;②流动性;③风险性;④收益性。
15、什么是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有哪些组成部分?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金融市场,是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主要从事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的借贷活动。
构成: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②票据市场;③CD市场;④回购协议市场;⑤国库券市场16、什么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哪些子市场?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货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注:证券市场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和中长期信贷市场。
17、简述我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判断、选择)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M0 +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M2=M1+企事业单位定位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即广义货币供应量。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的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18、试述实现货币供应均衡的机制货币均衡是手续费货币供求作用的一种状态,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一致,即M s=M d.实现货币供应均衡的机制有四种方式:①供给型调整;②需求型调整;③混合型调整;④逆向型调整。
19、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㈠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分类:①爬行式通货膨胀;②步行式通货膨胀;③小跑式通货膨胀;④奔腾式通货膨胀‘㈡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①公开型通货膨胀;②隐蔽型通货膨胀㈢按照通货膨胀是否可预期分类:①预期型通货膨胀;②非预期型通货膨胀㈣按照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③混合型通货膨胀;④结构型通货膨胀。
20、通货紧缩的含义及类型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减少而引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
㈠按照通货紧缩的持续时间分类:①长期通货紧缩;②中长期通货紧缩;③短期通货紧缩。
㈡按照通货紧缩的程度分类:①轻度通货紧缩;②中度通货紧缩;③严重通货紧缩㈢按照通货紧缩的生成机理分类:①需求不足型;②供给过剩型㈣按照通货紧缩的成因分类:需求拉下型、成本压低型、结构型、产业周期型、政策紧缩型、外部冲击型2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论述)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矛盾与统一: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与统一④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⑤充分就业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⑥经济增长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221、什么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设置的标准是什么?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取的操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