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向西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合集下载

新时代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新时代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新时代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作者:滕玉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0期摘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迎来光明前景;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开启新征程。

关键词:新时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的逻辑,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汇聚的结果。

面对着中国已经迈入世界大国行列的国际背景,面对着全球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大方向是非常明确。

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迎来光明前景在政策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的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进行了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表明我们对外开放战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就要进行重大调整。

四中全会从法律层面提出,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在对外贸易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

2013年至2017年,实际使用外资6580亿美元。

2017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2003年增长41.1倍,达1201亿美元,年均增长30.6%。

至2017年,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351亿美元,中国高铁、核电等成为中国国家名片。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作用,维护世贸组织主渠道地位,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一、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对外开放逐步推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转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外开放从局部地区向全国逐步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航船正式扬帆起程,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形成了分步骤、多层次、逐步开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地域、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市场,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开放;由只能依靠双边磋商机制协调经贸关系的开放,转变为双边、多边机制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的开放。

对外开放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和服务贸易领域推进,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积极成果。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服务领域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外贸易区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层次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实行特殊贸易政策,对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提升对外贸易管理水平、拓展开放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扛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者:信长星来源:《当代世界》2024年第04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

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

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对江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大任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强调“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切认识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充分认识其对江苏发展、对全国大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邃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作出部署,强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三个支撑带

三个支撑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个支撑带”。

分析认为,“三个支撑带”将为地方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A股市场上相关受益股增添新的上涨动力。

“三个支撑带”战略出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

同时,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加强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

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这是首次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概括为“四大板块”,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为“三个支撑带”。

其中,“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在2014年成为热门关键词。

分析认为,“三个支撑带”为地方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为A股市场上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相关板块带来新的上涨动力。

“一带一路”成新增长点李克强总理称,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

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构建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

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还是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日前在政协第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一带一路”等重要议题继续调研议政,“一带一路”战略都是去年至今最热门的话题。

最新2016公需课程考试答案

最新2016公需课程考试答案

最新2016公需课程考试答案一、单选题1. 沈阳经济区以()为中心,涵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等8个省辖市的城市群。

(1分) A . 抚顺 B . 沈阳 C . 营口 D . 鞍山2.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1分) A . 张骞 B . 李希霍芬 C . 汉武帝 D . 隋炀帝3. '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的主体作用。

(1分) A . 国有企业 B . 私营企业 C . 政府 D . 各类企业4. 北部湾经济区要加快连接()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航线和'无水港'及相关物流网络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升级集疏运体系。

(1分) A . 西南中南地区 B . 长三角 C . 环渤海地区 D . 中部地区5. '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

(1分) A . 粤港澳自由贸易区 B . 粤港澳经济特区 C . 粤港澳经济合作区 D . 粤港澳大湾区6.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A . 唐代的玄娤 B . 明代的郑和 C . 西汉的司马迁 D . 西汉的张骞7. '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要与沿线各国加强科技合作,合作开展重大()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分) A . 技术 B . 发明 C . 科技 D . 专利8.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

(1分) A . 资金融通 B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C . 政策沟通 D . 贸易畅通9. 广西最大的投资来源地是()。

(1分) A . 韩国 B . 日本 C . 粤港澳台 D . 美国10.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练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热点4 改革开放,强国之策【热点聚焦】历史大潮,风云激荡。

如果说中国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气势恢宏的鸿篇巨制,那么对外开放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

”这既是历史足音的回荡,又是新时代开放的宣言。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显示出中国将站在新起点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21世纪,中国提出两个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整合】一、改革开放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2.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原因(1)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压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内容(1)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发展过程②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了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实质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重心转向城市)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基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2024年广西专业技术公需科目真题

2024年广西专业技术公需科目真题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真题(80题共100分)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单项选择题(共40题,共40分)1、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出:“(),是数百年来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也是联合国及所有机构、组织共同道循的首要原则。

”[1分]A 主权平等B和平发展C 和睦共处D独立自主2、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设灶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治理体系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的意愿和利益。

[1分]A西方国家B社会主义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2015年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而不是要谋求政治势力范围。

”[1分]A 帮助各国脱贫B 实现各国和平共处C 支持各国共同发展D协助各国完善治理4、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倡导()理念。

[1分]A机会平等B合作共赢C发展第一D经济为要5、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空间,需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做到主动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议程,参与全球治理和()供给,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分]A公共产品B农产品C 工业产品D 高科技产品6、2023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方愿分享市场机遇和发展经验,实施青年职业农民赋能行动,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大数据合作中心开展(),举办本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

”[1分]A创新创业培训B市场营销人才培训C 数字技术人才培训D 高新技术人才培训7、2018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05.17•【文号】•【施行日期】2020.05.1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

但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对于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防范化解推进改革中的重大风险挑战。

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确保到2020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者:钟山来源:《中国经贸》2018年第04期核心要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意味着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如何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对全球挑战、谋求共同发展,是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课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促进发展、增强实力,从而实现经济安全。

要坚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深化对外开放,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到2020年前,进一步巩固我国经贸大国地位;到2035年前,基本建成经贸强国;到2050年前,全面建成经贸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要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为企业走出去营造好的环境、好的条件、好的服务,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实施境外合作区创新工程,培育大型跨国企业,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

推动互联互通和产业对接,做优做精重大项目。

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拓展投资领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再上新台阶。

促进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积极推动打造新的开放增长极,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中国倡议。

积极推进自贸协定谈判,提升自贸协定水平。

全力筹备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者:汪洋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24期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正能量。

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倡导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全球贸易增速连续5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投资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近期,世界经济呈现回暖向好态势,全球贸易和投资回升,国际金融市场总体稳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

但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的调整期,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并未有效解决,新的增长动力仍未形成,潜在增长率不升反降,不确定因素较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未来5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7%,不及国际金融危机前10年4.2%的平均增速。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作者:王志民来源:《人文杂志》2015年第05期内容提要“一带一路”作为一项对外开放的宏伟战略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

本文对此提出设想:云南以昆明为起点,地缘层面上渐次推进,形成扇形沿边开放带;广西以北部湾经济区为轴心,内外扩展,构筑三大经济圈;依托大西南特殊地缘优势,齐头并进,建设三大经济走廊;携手周边国家,以互联互通为契机,打通西南国际贸易大通道,进而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西南地区对外开放路径沿边开放带经济走廊〔中图分类号〕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5-0026-07“一带一路”横穿并环绕亚欧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和西欧经济圈,贯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北非、中东欧、西欧等多个经济版块,已被纳入中国大国崛起的战略,并得到50余国积极响应,正在合力推进。

就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并行规划为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就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而言,中国将与亚欧大陆相关国家合力打造世界上最长、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海上和陆上经济大走廊。

“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涉及经济贸易、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复合型国家战略,国家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虽然至关重要,但同样离不开周边地区的积极参与。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南地区,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依托自身地缘经济政治优势,顺应国家总体战略,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西南地缘新态势与“一带一路”对接以寻求对外开放新路径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

10月3日,习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概念。

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和理解

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和理解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涵(一)全方位开放格局1. 地域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意味着在地域上实现全面开放。

从沿海开放到内陆沿边开放,打破地域限制,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沿线众多国家的互联互通,不仅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海洋贸易、港口合作等,中西部内陆地区也通过中欧班列等方式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展了向西开放的空间。

2. 领域全方位在经济领域,涵盖贸易、投资、金融等各个方面。

在贸易上,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全面发展。

中国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开放领域,如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逐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在投资方面,既鼓励外资进入中国,也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现双向投资的协同发展。

在金融领域,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允许外资机构在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如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参股中资银行等。

(二)高标准的开放规则1. 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2. 推动规则创新在一些新兴领域,中国积极推动开放规则的创新。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积极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包括数据跨境流动、数字产品的市场准入等规则的制定。

这有助于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也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三)高质量的开放成果1. 贸易质量提升从注重贸易规模向注重贸易质量转变。

在货物贸易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转变。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产品和服务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在服务贸易方面,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如中国的影视制作、中医药服务等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拓展份额。

2. 投资效益提高对于外资引进,更加注重吸引高质量外资,即那些具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绿色环保理念的外资项目。

这些外资项目能够带动国内产业升级,提高国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高水平开放中做好自身改革大文章

在高水平开放中做好自身改革大文章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继续做好自身改革这篇大文章,既扩大开放之门,又将改革之路走稳。

新时代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扩大对外开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在开放布局上,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向西开放、向周边国家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在开放领域上,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拓展;在开放体制上,建设自贸试验区,谋划自由贸易港,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健全;在开放共赢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9万亿元,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资全球占比从8.2%提升到11.4%,对外投资稳居全球前三。

这充分说明,中国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大向西开放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鹰中国政府已批准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这标志着试验区的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宁夏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宁夏地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中枢位置,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又是国家重要的煤电化基地和新能源开发示范区,在我国与中亚中东、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往来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

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支持宁夏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近年来,在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试验区的建设扎实推进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加快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情,不仅对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始终把它作为国家经济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改革开放初到世纪之交,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从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转变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大大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迅速积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

但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其中差幅最大的“八五”时期,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比中西部地区高出5个百分点。

加之上个世纪90年代末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我国外需明显萎缩,凸显了加快开发战略资源富集、市场潜力巨大的西部地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世纪之交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之后,一直到2005年,中央最终完整地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1.5%,人口占全国的27%。

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富集,水能、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及生物资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全长1.8万公里,与周边13个国家接壤。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0%,贫困人口占全国的65.9%。

西部地区又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与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多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

国家为西部大开发制定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颁布实施了三个五年总体规划,批准设立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重点功能区,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

国家逐年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占同期总额的43%以上,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国债资金占同期中央投资总额的41%以上。

累计开工建设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165项,投资总规模达到3.1万亿元。

中央还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干部交流、智力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东中部地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经济协作。

西部大开发热浪滚滚、举世瞩目,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形成了共谋西部发展、共推西部开发的生动局面。

10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西部大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集中表现在,自2007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5年超过东部地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初步实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遏制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战略意图。

还应该指出的是,西部地区的崛起,还有效扩大了内需,有效缓解了资源瓶颈,有效扩大了环境容量,有效改善了民生,推动形成了东西互动、优势互补的生动局面,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整体上又好又快发展。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发展历程时间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清醒地看到,尽管近年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但是绝对差距仍在扩大。

1999年至2011年,东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由6100元扩大到2.5万多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别由2200多元、1300多元,扩大到7600多元和4600多元。

西部地区总体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西部大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2010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充实和完善了特殊支持政策,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保护“上三个大台阶”,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第二个10年的西部大开发面临难得的机遇。

扩大内需被确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势头方兴未艾、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都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在“深入”上下功夫。

在开发理念上,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摆在突出的位置,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

在开发取向上,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在开发方式上,要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在开发布局上,要更加注重“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重点经济区的培育壮大,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一头抓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实现这类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在开发机制上,要更加注重把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中央支持、对口支援与西部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形成更加有效的东中西互动机制和帮扶机制。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继续抓住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建设和完善连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主通道,加快完善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国家连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有效缓解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二是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注意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努力形成三次产业相协调、“赶”与“转”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更大的力度加强“水电路气房、教卫文就保”等民生事业建设。

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快实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

四是着力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以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等5大重点生态区为依托,以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促进生态环境整体趋好,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为了有效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补偿、人才开发、对口帮扶等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有的是过去行之有效并加以完善的,有的是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提出的,必将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西部大开发成就显著回顾我国34年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12年不平凡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继而实施沿江、沿边开放,逐步形成了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840亿美元,是1999年的9.4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15.7亿美元,是1999年的10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翻了一番;沿边开放不断拓展,我国陆地进出口额从65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127亿美元,年均增长12.1%。

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西部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东部,沿边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沿海,我国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状况。

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5%和10%,近20年来,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年均增速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向西开放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李克强副总理去年在出席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时强调,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我们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面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

此后,李克强副总理又多次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向西开放的要求。

可以说,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加快向西开放正在成为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沿海开放而言的,就是要加强与我国陆路接壤的中亚、东南亚、东北亚,乃至向西延伸到西亚、中东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向西开放的空间十分广阔,具备了良好条件。

首先,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周边14个国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活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

其次,欧洲国家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亟需与保持经济强劲增长势头和拥有巨大市场容量的中国开展深度合作。

第三,我国与亚欧国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相异,开展经济、技术、贸易、能源资源合作互补性强。

最后,近年来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欧领导人峰会、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双方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双边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加快向西开放,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扩大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各领域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且有利于相关国家的振兴与发展,有利于构筑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