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网络】【知识清单】一、理想实验法的魅力(1)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甲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如果第二个斜面倾斜角度减小,如图乙,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斜角度,如图丙,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2)伽利略的思想方法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②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牛顿第一定律确定了力的含义.③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着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定性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一种物理思想,而不是进行定量计算和求解的具体方法,是一条独立的基本规律.但牛顿第一定律为牛顿第二定律提供了建立的基础.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三、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四、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2.表达式:F=ma.3.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五、力学单位制1.基本单位:所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物理学中有七个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为基本单位,在力学中选长度、质量、和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2.导出单位:根据物理公式中其他物理量和基本物理量的关系推导出的物理量的单位.3.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4.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基本单位.六、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三同、三异、三无关”3.表达式:F=-F′【查漏补缺】一、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2.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高考物理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 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精选试题1. 【2017·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2015年11月30日,蹦床世锦赛在丹麦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8金3银2铜,领跑世锦赛的奖牌榜.一位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利用仪器测得该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 段和cd 段为直线.由图可知,运动员发生超重的时间段为: ( )A .0~t 1B .t 1~t 2C .t 2~t 4D .t 4~t 5【答案】C2. 【2017·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判断出物体先是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水平面上之后,做匀减速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倾斜的直线,不能是曲线,所以A错误;由于物体的运动先是匀加速运动,后是匀减速运动,在每一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变的,所以物体的加速度时间的图象应该是两段水平的直线,不能是倾斜的直线,所以B错误;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变的,并且由于在斜面上时的压力比在水平面上时的压力小,所以滑动摩擦力也比在水平面上的小,所以C正确;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为x=12at2,所以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应该是抛物线,不会是正比例的倾斜的直线,所以D错误.故选C。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物理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高考物理母题题源解密(解析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母题来源一】2021年高考浙江卷【母题题文】(2021·浙江高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器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过程中,经大气层290s的减速,速度从34.610m/s⨯;打开降落伞后,经过90s速度进一步减为⨯减为24.910m/s2⨯;与降落伞分离,打开发动机减速后处于悬停状态;经过对着陆点的探测后平稳着陆。

若打开降1.010m/s落伞至分离前的运动可视为竖直向下运动,则着陆器()A.打开降落伞前,只受到气体阻力的作用B.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受到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C.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只受到浮力和气体阻力的作用D.悬停状态中,发动机喷火的反作用力与气体阻力是平衡力【答案】B【解析】A.打开降落伞前,在大气层中做减速运动,则着陆器受大气的阻力作用以及火星的引力作用,选项A错误;B.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做减速运动,则其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合力方向竖直向上,B正确;C.打开降落伞至分离前,受到浮力和气体的阻力以及火星的吸引力作用,选项C错误;D.悬停状态中,发动机喷火的反作用力是气体对发动机的作用力,由于还受到火星的吸引力,则与气体的阻力不是平衡力,选项D错误。

故选B。

【母题来源二】2021年高考全国卷【母题题文】(2021·全国高考真题)(多选)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1m 的长木板,木板的左端上有一质量为2m 的物块,如图(a )所示。

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物块上,F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b )所示,其中1F 、2F 分别为1t 、2t 时刻F 的大小。

木板的加速度1a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c )所示。

已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 )A .111=F m g μB .2122211()()m m m F g m μμ+=-C .22112m m m μμ+>D .在20~t 时间段物块与木板加速度相等【答案】 BCD【解析】A .图(c )可知,t 1时滑块木板一起刚在从水平滑动,此时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木板刚要滑动,此时以整体为对象有1112()F m m g μ=+A 错误;BC .图(c )可知,t 2滑块与木板刚要发生相对滑动,以整体为对象,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11212()()F m m g m m a μ-+=+以木板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21121()0m g m m g m a μμ-+=>解得2122211()()m m m F g m μμ+=- ()12212m m m μμ+>BC 正确;D .图(c )可知,0~t 2这段时间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所以有相同的加速度,D 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 【解析】 【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t a -= 解得:t 1=0.4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3?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2019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物理 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表达式:F=ma.(3)力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kg、加速度a的单位是m/s2时,力F的单位就是N,即1 kg•m/s2=1 N.(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5)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3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①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②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4.(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四同: (1) 大小相同(2) 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 性质相同(4) 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 方向不同(2) 作用对象不同(3) 作用效果不同6.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1)实重和视重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②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三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3.惯性的表现: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且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小明在做双脚跳台阶的健身运动,若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B.小明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小明落地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小于他的重力D.起跳过程地面对小明的作用力就是他对地面的作用力【答案】 A【解析】超失重要看加速度,若加速度方向向上即为超重,若加速度方向向下即为失重。

高考物理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备考 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第一部分 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精选试题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粮袋到达B 点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cos (sin θμθ-g ,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一定的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到B 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D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 ≥g sin θ【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倾角30θ=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的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B 的加速度为2g B 、物块A 、B 之间的弹力为2mg C 、弹簧的弹力为3mg D 、物块A 的加速度为3g 【答案】A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三)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设此时1m 和2m 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和B a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A.A a g =- 122B m a g m =-B. g a A = 2112B m m a g m +=-C.g a A = 1222B m m a g m +=-D. g m m m a A 211+= g m m m a B 212+=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个物体的加速度都为g ,对A 分析可得11T m g m g -=,解得1T ma m g =+①,当突然撤去外力F ,由于弹簧还来不及改变,所以A 的受力情况不变,故加速度仍为A a g =,而B 此时只受弹簧向下的弹力以及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B T m g m a -+=②,联立可得1222B m m a g m +=-,故C 正确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4.【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 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 ,若恒力F 使长木板与物块出现相对滑动,则恒力F 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A 、mg μB 、Mg μC 、(1)m mg M μ+D 、(1)M mg mμ+ 【答案】C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5.【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已知雨滴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22υkr f =,其中k 为比例系数,r 为雨滴半径,υ为其运动速率。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2020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解析版)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1 .(2020 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均为M 的A、B 两块木板,在木板 A 的上面放着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

A、B、C 之间以及 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若用水平恒力 F 向右拉动木板 A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要使 A 从 C 、B 之间抽出来,则对 C 有aC=mg=gm对 B 受力分析有: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力,有f= μ(2M+m )g因为μ(M+m )g<μ(2M+m )g 所以 B 没有运动,加速度为0 ;所以当a A>a C 时,能够拉出,则有F mg M m g M解得F> 2μ(m+M )g,故选C2 .(2020 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如图,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m=1kg 的物块,以沿传动带向下的速度v0 4m/s 从M 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

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v-t 图像如图所示,取g=10m/s 2,则()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是(A.F (m 2M )g B.F (2m 3M )gC .F 2 (m M )gD .F (2m M )g答案】C解析】要使 A 能从C、 B 之间抽出来,则,A要相对于B、C 都滑动,所以AC 间,AB 间都是滑动摩擦力,对 A 有a A=mg M m gμ(M+m )g,B 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MN 是一段倾角为=30 °的传送带A .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 点离开B .传送带的速度v=1m/s ,方向沿斜面向下C .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m/s 2D .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2【答案】D【解析】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m/s ,因此没从N 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斜向上运动,速度大小为1m/s ,AB 错误;v—t 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a=2.5m/s 2,C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cos30o mg sin 30o ma,可得3,D 正确。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②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2)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三定律四同: (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5.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思维提升】分别考虑水和气泡的惯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就是运动状态更不易改变.【例2】在上题中:(1)若在瓶内放一小软木块,当小车突然停止时,软木块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2)若在瓶内放一小铁块,又如何?【解析】(1)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水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水的惯性比木块大,木块将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2)由于同体积的铁块质量大于水的质量,铁块的惯性比水大,所以铁块相对于瓶子将向前运动.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3】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与球B之间用线相连.球B与球C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弹簧与线的质量均不计.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B间的线突然剪断,求线刚剪断时A、B、C的加速度.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例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 ;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 ΣF x =m 1a 1x +m 2a 2x +…+m n a nx ΣF y =m 1a 1y +m 2a 2y +…+m n a 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 (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例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1.当水平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2,则( )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2121m m F F =【答案】AC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 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 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 (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例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 g 的物体,在1 N 的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 N 的力,再过2 s 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每过2 s 改变一次,求经过30 s 物体的位移.【解析】物体在1 N 的水平力F 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2m /s 5 m /s Fa m== 物体在2 s 内做匀加速运动,2 s 内位移为2211152m 10 m 22s at ⨯⨯===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t =2 s 末的速度为v 1=at =5×2 m/s=10 m/s从第3 s 初到第4 s 末,在这2 s 内,力F 的方向变成反向,物体将以v 1=10 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4 s 末的速度为v 2=v 1-at =(10-5×2) m/s=0在此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2100· 2 m 10 m 22v v s t ++=⨯== 方向与位移s 1的方向相同. 从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这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s 1+s 2=20 m ,物体4 s 末的速度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每4 s 物体前进20 m.在30 s 内有7次相同的这种过程,经过4 s×7=28 s ,最后2 s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所以经过30 s 物体的总位移为s =(20×7+10) m =150 m【思维提升】本题属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然后由图象形象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求出位移.【例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0.2 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上,当斜面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因为a =10 m/s 2>7.5 m/s 2,所以在题给条件下小球离开斜面向右做加速运动,T =22)()(mg ma +=2.83 N ,F N =0【思维提升】物理问题要分析透彻物体运动的情景.而具体情景中存在的各种临界条件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所以有些问题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题的关键.【例8】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 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 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传送带施加),做v 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 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有f =μmg =ma ,a =μg =5 m/s 2据21 2 s 2x at t =得 【错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则传送10 m 所需时间为t =0.4 s +4.8 s =5.2 s【思维提升】本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m 用时2 s ,可以计算一下2 s 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 =5×2 m/s=10 m/s ,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 时,摩擦力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二个物理过程第三部分 基础练+测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六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 和20N 的两个力,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B .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C .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5m/s 2D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2017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系列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2017年高考物理备考艺体生系列 含解析 精品

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表达式:F=ma.(3)力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kg、加速度a的单位是m/s2时,力F的单位就是N,即1 kg•m/s2=1 N.(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5)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3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①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②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四同: (1) 大小相同(2) 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 性质相同(4) 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 方向不同(2) 作用对象不同(3) 作用效果不同6.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1)实重和视重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②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3.惯性的表现: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且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桶水处于超重状态,所以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B.这桶水处于超重状态,绳子对桶的拉力大于桶的重力C.人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桶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这桶水能加速上升,是因为人对绳子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答案】B【解析】这桶水加速上升,说明加速度的方向是向上的,桶处于超重状态,所以桶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向上,即桶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桶的重力,所以选项B正确;A中绳子对桶的拉力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选项A错误;C中人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桶的拉力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C错误;D中这桶水能加速上升,不是因为人对绳子的拉力大于桶对绳子的拉力,而是桶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所以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

高考物理最新力学知识点之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3)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在小车右端。

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重力加速度为g)()A.mg,竖直向上B.mg2+,斜向左上方1μC.mg tan θ,水平向右D.mg2+,斜向右上方1tanθ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冲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斜面倾角为θ,物块与该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规定沿斜面向上方向为速度v和摩擦力f的正方向)则图中表示该物块的速度v和摩擦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A.B.C.D.3.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B.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其重力为零C.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质量及受到的重力都没有变化4.如图,倾斜固定直杆与水平方向成60角,直杆上套有一个圆环,圆环通过一根细线与.当圆环沿直杆下滑时,小球与圆环保持相对静止,细线伸直,且与竖直方一只小球相连接向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 .圆环不一定加速下滑B .圆环可能匀速下滑C .圆环与杆之间一定没有摩擦D .圆环与杆之间一定存在摩擦5.如图是塔式吊车在把建筑部件从地面竖直吊起的a t -图,则在上升过程中( )A .3s t =时,部件属于失重状态B .4s t =至 4.5s t =时,部件的速度在减小C .5s t =至11s t =时,部件的机械能守恒D .13s t =时,部件所受拉力小于重力6.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7.下列对教材中的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被推出的冰壶能继续前进,是因为一直受到手的推力作用B.图乙:电梯在加速上升时,电梯里的人处于失重状态C.图丙:汽车过凹形桥最低点时,速度越大,对桥面的压力越大D.图丁: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向心力四个力的作用8.质量分别为m1、m2的甲、乙两球,在离地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两球到达地面前经时间t0同时到达稳定速度v1、v2,已知空气阻力大小f与小球的下落速率v成正比,即f=kv(k>0),且两球的比例常数k完全相同,两球下落的v-t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质量m1较小B.稳定速度与质量成正比C.释放瞬间甲球的加速度较大D.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9.在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两个小球A和B(均可看做质点),质量分别为m和2m,当两球间的距离大于L时,两球间无相互作用;当两球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恒定斥力,若A球从距离B球足够远处以初速度0v沿两球连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如图所示,结果两球恰好能接触,则该斥力的大小为()A.2mvLB.22mvLC.22mvLD.23mvL10.跳水运动员从10m高的跳台上腾空跃起,先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达到最高点后,再自由下落进入水池,不计空气阻力,关于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下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C.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超重状态D.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1.如图所示,有一根可绕端点B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光滑直杆AB ,一质量为m 的小圆环套在直杆上。

高考物理总复习 3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部分)

高考物理总复习 3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部分)
cos 45?
2 mg,aB=
2 g,A、B项错误。剪断细
绳前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乙,得A球的重力大小mAg=2F绳 cos 30°= 6 mg,剪
断细绳瞬间,A球受到的支持力FNA=mAg cos 30°= 3 2 mg,C项错误。剪断细
2
绳瞬间,对A球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Ag sin 30°=mAaA,得A球的加速度aA=g sin
二、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④ 无关 。 2.视重:当物体在⑤ 竖直 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⑥ 重力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 台秤的示数即视重。
三、超重和失重的应用 此类问题多为定性分析台秤上放物体或弹簧测力计下悬吊物体时的示数 的变化。分析此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超重、失重不是物体重力增加或减少了,而是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 或对竖直悬线的拉力变大或变小了,重力的大小是没有变化的,仍为mg。 2.超重、失重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3.对系统超重、失重的判定不能只看某一物体,要综合分析某一物体的加 速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例如台秤上放一盛水容器, 一细线拴一木球,线另一端拴于盛水容器的底部,剪断细 线,木球加速上升的同时有相同体积的水以相等的加速 度在加速下降,综合起来,台秤示数会减小。若不能注意 到这一点,会得出相反的错误结论。
解析 (1)在2 s内,由图乙知:
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s1=
1 2
×2×1
m=1
m
物块下滑的距离:s2=
1 2
×1×1
m=0.5
m所以Biblioteka 移大小s=s1-s2=0.5 m路程L=s1+s2=1.5 m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②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2)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三定律四同: (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5.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ΣF x=m1a1x+m2a2x+…+m n a nxΣF y=m1a1y+m2a2y+…+m n a 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第四部分基础练+测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量为小的物块放在质量为2m的长木板的左端,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物块和木板均静止,若在物块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F>FFF时,物块和木板一定发生相对滑动B.当F=FFF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12FFC.当F=2FFF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16FFD.不管力F多大,木板的加速度始终为0【答案】 B【解析】【详解】对长木板,因FFF>14F⋅3FF,长木板可以向右运动,由FFF−14F⋅3FF=2FF2可得其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F2=18FF,选项D错误。

2020高考物理专题卷: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物理专题卷: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含答案解析

2020衡水名师原创物理专题卷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07 牛顿运动定理的理解超重和失重 (2、3、7)考点08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8—13、15—20)考点09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 (4、5、6、14)第I 卷(选择题 6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每题4分,共68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考点08易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 、 /m s 、 2/m s 是导出单位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 N 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C.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可以是s ,也可以是hD.在不同的力学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都是 F ma2.【2017·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考点07难如图所示,蹦床运动员从空中落到床面上,运动员从接触床面到下降至最低点为第一过程,从最低点上升到离开床面为第二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第一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处于失重状态B .在第二过程中,运动员始终处于超重状态C .在第二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始终在增大D .在第一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始终在减小3.【2017·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考点07易2015年11月30日,蹦床世锦赛在丹麦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获得8金3银2铜,领跑世锦赛的奖牌榜.一位运动员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利用仪器测得该运动员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由图可知,运动员发生超重的时间段为()vtOacdt1 t2t3 t4 t5A.0~t1 B.t1~t2C.t2~t4 D.t4~t54.【2017·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点09中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中正确的是()5.【2017·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考点09难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x、v、a分别表示滑块下滑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6.【2017·开封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点09难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时,木板B 的加速度a 与拉力F 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小滑块A 的质量为( )A .4kgB .3kgC .2kgD .1kg7.【广东省肇庆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考点07难欧洲太空总署火星登陆器“斯基亚帕雷利”于2016年10月19日坠毁在火星表面。

高考物理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高考物理备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②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2)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三定律四同: (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5.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 =ma .【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 .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 .“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D .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答案】B【名师点睛】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

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表达式:F=ma.(3)力的单位:当质量m的单位是kg、加速度a的单位是m/s2时,力F的单位就是N,即1 kg•m/s2=1 N.(4)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5)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3单位制(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①基本单位: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它们是长度、质量、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②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物理量符物理量名称单位名称单位符号号长度l米m质量m千克kg时间t秒s电流I安 A热力学温度T开K物质的量n摩mol发光强度I坎cd4.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3)物理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四同”和“三不同”四同: (1) 大小相同(2) 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 性质相同(4) 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 方向不同(2) 作用对象不同(3) 作用效果不同6.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1)实重和视重①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②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2)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现象实质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上的分量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a=g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建立惯性的概念,即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2.对力的概念更加明确.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仍可以匀速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惯性不是一种力,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外部因素,惯性则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内部因素.3.惯性的表现: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物体不受外力时,惯性表现在维持原运动状态不变,即反抗加速度产生,且在外力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加速度越小.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答案】B【解析】两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小车表面上,又不考虑其他阻力,故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小球仍然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不相碰,只有B 对.【思维提升】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时,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如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同理可知,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在这一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即速度)保持不变.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D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答案】D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是加速度.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因果关系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是因,加速度是果.只能描述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反之不行同体性F 、a 、m 三者都针对同一个物体,其中F 是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 是该物体的质量,a 是在F 作用下该物体的加速度瞬时性F 与a 是瞬时对应的,它们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物体在每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是跟那一时刻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的,恒力产生恒定的加速度,变力产生变化的加速度,某一方向上合外力不为零,就在这一方向上产生加速度同向性F与a的方向永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反映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独立性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独立产生加速度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与其他力无关.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适用范围惯性参考系,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注意: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3】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2)若将图甲中的细线L1改为质量不计的轻弹簧而其余情况不变,如图乙所示,求剪断L2线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剪断线的瞬间,F 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F 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 θ=ma2,所以加速度a2=g tan θ,方向与F T2反向,即水平向右.【思维提升】(1)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对应性是高考的重点.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符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如撤力、变力、断绳等)时,需重新进行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切忌想当然;(2)求解此类瞬时性问题,要注意以下四种理想模型的区别:特性模型质量内部弹力受外力时的形变量力能否突变产生拉力或压力轻绳不计处处相等微小不计可以突变只有拉力没有压力橡皮绳较大一般不能突变只有拉力没有压力轻弹簧较大一般不能突变既可有拉力也可有压力轻杆微小不计可以突变既有拉力也可有支持力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平衡力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平衡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可以是同性质的力,也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判断一对力是否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看作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看产生的原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相互性和异体性,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例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 ΣF x =m 1a 1x +m 2a 2x +…+m n a nx ΣF y =m 1a 1y +m 2a 2y +…+m n a 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 (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例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1.当水平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2,则( )FBAFBA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2121m m F F =【答案】AC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例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 g的物体,在1 N的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 N的力,再过2 s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每过2 s改变一次,求经过30 s物体的位移.从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这4 s内物体的位移为s1+s2=20 m,物体4 s末的速度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每4 s物体前进20 m.在30 s内有7次相同的这种过程,经过4 s×7=28 s,最后2 s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所以经过30 s物体的总位移为s=(20×7+10) m=150 m【思维提升】本题属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然后由图象形象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求出位移.【例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上,当斜面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思维提升】物理问题要分析透彻物体运动的情景.而具体情景中存在的各种临界条件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所以有些问题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题的关键.【例8】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 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 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传送带施加),做v 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 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有f =μmg =ma ,a =μg =5 m/s 2据212 2 s 2xx at t a=得== 【错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正解】以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如图,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在水平方向受滑动摩擦力,做v 0=0的匀加速运动.【思维提升】本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m 用时2 s ,可以计算一下2 s 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 =5×2 m/s=10 m/s ,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 时,摩擦力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二个物理过程第三部分基础练+测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AB、BC均为轻质杆,各图中杆的A、C端都通过铰链与墙连接,两杆都在B处由铰链连接,且系统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等长的轻绳来代替轻杆,仍能在原处保持平衡的是( )A.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乙、丙 B.图中的AB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甲、丙、丁C.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乙、丙、 D.图中的BC杆可以用轻绳代替的有丙、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因轻杆通过铰链连接,说明杆产生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的方向,则甲中AB可以用绳子代替,而乙不行,丙可以,丁可以,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轻)绳子只能提供拉力的特点和对B点受力分析结合平衡条件可知图甲、乙、丁中的BC不能用绳子代替,故C、D错误。

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及解析

2016年高考物理备考中等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及解析

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②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2)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三定律四同: (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5.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思维提升】分别考虑水和气泡的惯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就是运动状态更不易改变.【例2】在上题中:(1)若在瓶内放一小软木块,当小车突然停止时,软木块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2)若在瓶内放一小铁块,又如何?【解析】(1)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水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水的惯性比木块大,木块将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2)由于同体积的铁块质量大于水的质量,铁块的惯性比水大,所以铁块相对于瓶子将向前运动.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3】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与球B之间用线相连.球B与球C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弹簧与线的质量均不计.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B间的线突然剪断,求线刚剪断时A、B、C的加速度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例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ΣF x=m1a1x+m2a2x+…+m n a nxΣF y=m1a1y+m2a2y+…+m n a 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例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1.当水平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2,则( )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2121m m F F = 【答案】AC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例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 g 的物体,在1 N 的水平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 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 N 的力,再过2 s 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每过2 s 改变一次,求经过30 s 物体的位移.【解析】物体在1 N 的水平力F 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2m /s 5 m /s F a m== 物体在2 s 内做匀加速运动,2 s 内位移为2211152m 10 m 22s at ⨯⨯===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t =2 s 末的速度为v 1=at =5×2 m/s=10 m/s从第3 s 初到第4 s 末,在这2 s 内,力F 的方向变成反向,物体将以v 1=10 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4 s 末的速度为v 2=v 1-at =(10-5×2) m/s=0在此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2100· 2 m 10 m 22v v s t ++=⨯== 方向与位移s 1的方向相同. 从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这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s 1+s 2=20 m ,物体4 s 末的速度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每4 s 物体前进20 m.在30 s 内有7次相同的这种过程,经过4 s×7=28 s ,最后2 s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所以经过30 s 物体的总位移为s =(20×7+10) m =150 m【思维提升】本题属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然后由图象形象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求出位移.【例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0.2 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上,当斜面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因为a =10 m/s 2>7.5 m/s 2,所以在题给条件下小球离开斜面向右做加速运动,T =22)()(mg ma =2.83 N ,F N =0 【思维提升】物理问题要分析透彻物体运动的情景.而具体情景中存在的各种临界条件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所以有些问题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题的关键.【例8】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 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 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传送带施加),做v 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有f =μmg =ma ,a =μg =5 m/s 2据212 s 2x at t =得【错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则传送10 m所需时间为t=0.4 s+4.8 s=5.2 s【思维提升】本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m用时2 s,可以计算一下2 s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5×2 m/s=10 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时,摩擦力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二个物理过程第三部分基础练+测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六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B.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C.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5m/s2D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 2【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2019年高考物理备考优生:·专题03牛顿运动规律:含解析

第一部分 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精选试题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

粮袋到达B 点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cos (sin θμθ-g ,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一定的速度v 做匀速运动C 。

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到B 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D 。

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一直匀加速运动,且a ≥g sin θ 【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滑动摩擦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倾角30θ=的光滑斜面上,物块A 、B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物块A 静止在轻弹簧上面,物块B 用细线与斜面顶端相连,A 、B 紧挨在一起,但A 、B 之间无弹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某时刻将细线剪断,则剪断细线的瞬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物体B 的加速度为2gB 、物块A 、B 之间的弹力为2mgC 、弹簧的弹力为3mgD 、物块A 的加速度为3g【答案】A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统练(三)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 ,设此时1m 和2m 的加速度分别为A a 和B a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A.A a g =- 122Bm a g m =-B. g a A = 2112B m m a g m +=-C.g a A = 1222Bm m ag m +=-D. g m m m a A 211+=g m m m a B 21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拉力F 的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g 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个物体的加速度都为g ,对A 分析可得11T m g m g -=,解得1T ma m g =+①,当突然撤去外力F ,由于弹簧还来不及改变,所以A 的受力情况不变,故加速度仍为A a g =,而B 此时只受弹簧向下的弹力以及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BT m g m a-+=②,联立可得1222Bm ma gm+=-,故C正确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4.【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题】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长木板上,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恒力F使长木板与物块出现相对滑动,则恒力F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A、mgμ B、Mgμ C、(1)mmgMμ+ D、(1)Mmgmμ+【答案】C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5。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讲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讲含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考点考纲要求专家解读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Ⅱ1.从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分布知道,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方法和原理。

超重与失重Ⅰ单位制Ⅰ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预测物理高考试题还会考:1、牛顿运动定律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考题中注重与动量、能量、电场、磁场的渗透,并常常与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相联系.考向01 牛顿运动定律1.讲高考(1)考纲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牛顿运动定律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考题中注重与电场、磁场的渗透,并常常与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相联系.案例1.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 A【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案例2.【·新课标Ⅱ卷】(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

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2019届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

2019届高考物理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3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小物块,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

物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最远到达B点。

在从A到B的过程中,物块()A.加速度逐渐减小B.经过O点时的速度最大C.所受弹簧弹力始终做正功D.所受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 D【解析】【详解】由于水平面粗糙且O点为弹簧在原长时物块的位置,所以弹力与摩擦力平衡的位置在OA之间,加速度为零时弹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物块在从A到B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A错误;物体在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所以物块速度最大的位置在AO之间某一位置,B错误;从A到O过程中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弹力做正功,从O到B过程中弹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弹力做负功,C错误;从A到B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弹克 ,即弹克,即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正确.2.质量为400 kg的赛车在平直赛道上以恒定功率加速,受到的阻力不变,其加速度a和速度的倒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赛车在加速的过程中( )A.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B.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C.输出功率为160 kWD.所受阻力大小为1 60 N【答案】 C【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加速度变化,故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不是均匀增大故A错误;a-函数方程a=−4,汽车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故B错误;对汽车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其中:F=P/v;联立得:,结合图线,当物体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零,故结合图象可以知道,a=0时,=0.01,v=100m/s,所以最大速度为100m/s;由图象可知:−f/m =−4,解得:f= m= × = 6 N; =,解得:P=160kW,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3 牛顿运动规律第一部分牛顿运动规律特点描述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在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必修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且更加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特别是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电磁学等相结合的题目,牛顿定律中一般考查牛顿第二定律较多,一般涉及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根据力求加速度或者根据加速度求力,二是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三是连接体问题,四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技中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部分知识背一背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3)惯性①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②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牛顿第二定律(1)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且这种关系是瞬时的.(2)适用范围:①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②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4.牛顿第三定律四同: (1)大小相同(2)方向在同一直线上(3)性质相同(4)出现、存在、消失的时间相同三不同:(1)方向不同(2)作用对象不同(3)作用效果不同5.超重与失重和完全失重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第二部分技能+方法一、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即不能由实验直接加以验证,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而推理和总结出来的.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牛顿第二定律的比较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的思维抽象、推理而总结出来的.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物体在不受力的理想情况下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F=ma.【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思维提升】分别考虑水和气泡的惯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也就是运动状态更不易改变.【例2】在上题中:(1)若在瓶内放一小软木块,当小车突然停止时,软木块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2)若在瓶内放一小铁块,又如何?【解析】(1)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同体积的水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水的惯性比木块大,木块将相对于瓶子向后运动.(2)由于同体积的铁块质量大于水的质量,铁块的惯性比水大,所以铁块相对于瓶子将向前运动.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大小关系是F合=ma,只要有合力,不管速度是大还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的联系.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则减速.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物体受的力和物体的初始条件(即初速度),尤其是初始条件是很多同学最容易忽视的,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3】如图所示,弹簧S1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一小球A,球A与球B之间用线相连.球B与球C之间用弹簧S2相连.A、B、C的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弹簧与线的质量均不计.开始时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A、B间的线突然剪断,求线刚剪断时A、B、C的加速度.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例4】关于马拉车时马与车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而车未动,马向前拉车的力小于车向后拉马的力B.马拉车只有匀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才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C.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D.无论车是否运动、如何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都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解】C;马拉车加速前进,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由此而得出结论: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错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象,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车随马加速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五、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1.解答问题时,不能把整体法和隔离法对立起来,而应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从具体问题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取对象,恰当地选择使用隔离法和整体法.2.在使用隔离法解题时,所选取的隔离对象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连接体中的某部分物体(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物体),而这“某一部分”的选取,也应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3.在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时,可依据所求的力进行选择,若为外力则应用整体法;若所求力为内力则用隔离法.但在具体应用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要求两种方法结合应用,且应用顺序也较为固定,即求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求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或先隔离的目的都是为了求解共同的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若研究对象为一物体系统,可将系统的所有外力及系统内每一物体的加速度均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则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为:ΣF x =m 1a 1x +m 2a 2x +…+m n a nxΣF y =m 1a 1y +m 2a 2y +…+m n a ny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表达式解题时,可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内力),这样能达到简化求解的目的,但需把握三个关键点:(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列方程进行求解.【例5】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 作用于左端A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1.当水平力F 作用于右端B 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 、B 间作用力大小为F 2,则( )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F F F =+21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2121m m F F = 【答案】AC六、牛顿运动定律应用规律(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求解思路两类基本问题中,受力分析是关键,求解加速度是桥梁和枢纽,思维过程如下:(二)、用牛顿定律处理临界问题的方法1.临界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中的物理情景,将各个过程划分阶段,找出各阶段中物理量发生突变或转折的“临界点”,然后分析出这些“临界点”应符合的临界条件,并将其转化为物理条件.2.临界、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1)极限法:在题目中如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一般隐含着临界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把物理问题(或过程)推向极端,从而使临界现象(或状态)暴露出来,达到尽快求解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过程中没有明显出现临界问题的线索,但在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临界问题,也可能不出现临界问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采用假设法.此外,我们还可以应用图象法等进行求解.(三)、复杂过程的处理方法——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用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1.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分界点是关键【例6】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200 g的物体,在1 N的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将此力换为相反方向的1 N的力,再过2 s将力的方向再反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而力的方向每过2 s改变一次,求经过30 s物体的位移.【解析】物体在1 N 的水平力F 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2m /s 5 m /s F a m== 物体在2 s 内做匀加速运动,2 s 内位移为2211152m 10 m 22s at ⨯⨯=== 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t =2 s 末的速度为v 1=at =5×2 m/s=10 m/s从第3 s 初到第4 s 末,在这2 s 内,力F 的方向变成反向,物体将以v 1=10 m/s 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4 s 末的速度为v 2=v 1-at =(10-5×2) m/s=0在此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22100· 2 m 10 m 22v v s t ++=⨯== 方向与位移s 1的方向相同.从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这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s 1+s 2=20 m ,物体4 s 末的速度为零.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每4 s 物体前进20 m.在30 s 内有7次相同的这种过程,经过4 s×7=28 s ,最后2 s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所以经过30 s 物体的总位移为 s =(20×7+10) m =150 m【思维提升】本题属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我们也可以作出物体运动的v-t 图象,然后由图象形象地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求出位移.【例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0.2 kg 的小球用细绳吊在倾角为θ=53°的光滑斜面上,当斜面静止时,绳与斜面平行.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子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因为a =10 m/s 2>7.5 m/s 2,所以在题给条件下小球离开斜面向右做加速运动,T =22)()(mg ma =2.83 N ,F N =0【思维提升】物理问题要分析透彻物体运动的情景.而具体情景中存在的各种临界条件往往会掩盖问题的实质,所以有些问题挖掘隐含条件就成为解题的关键.【例8】如图,有一水平传送带以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现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则传送带将该物体传送10 m 的距离所需时间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错解】由于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所以v 0=0,物体在竖直方向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由传送带施加),做v 0=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为10 m.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有f =μmg =ma ,a =μg =5 m/s 2据212 s 2x at t =得 【错因】上述解法的错误出在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传送带上轻放的物体的运动有可能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是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无相对运动,也无摩擦力,物体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问题应分析出什么时候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才好对问题进行解答.则传送10 m所需时间为t=0.4 s+4.8 s=5.2 s【思维提升】本题涉及了两个物理过程,这类问题应抓住物理情景,带出解决方法,对于不能直接确定的问题可以采用试算的方法,如本题中错解求出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 m 用时2 s,可以计算一下2 s末的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v=5×2 m/s=10 m/s,已超过了传送带的速度,这是不可能的.当物体速度增加到2 m/s时,摩擦力就不存在了,这样就可以确定第二个物理过程第三部分基础练+测1.【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试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六个恒定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关于此后该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B.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C.一定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可能是15m/s2D.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是5m/s2【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