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调研报告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调研报告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工作,并撰写了本报告,供您参考。

一、调研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开展了一次全面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全国水土流失、荒漠化、山体滑坡等问题仍较为突出,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等国际通行的生态指标仍不够理想。

(2)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尽管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但仍然不够,许多生态环境投资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被压缩或取消。

(3)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

有些地方仍有违法违规建设现象,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2.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调研发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目标定位有偏差。

在一些地区,由于快速发展经济的压力过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次要位置,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影响。

(2)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认识和实践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相关措施难以落实,甚至有时成了形式主义。

(3)市场机制不健全。

由于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规划,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无法得到合理的市场反应,造成资源浪费。

四、改进措施为了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制定更加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融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以保障生态建设投入、生态用地保护、退耕还林、草原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等措施的落地。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中国边疆,拥有富饶的自然资源,却也面临着重要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问题。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个拥有广袤森林、丰富资源的地方,黑龙江省也在积极探索这个方向。

一、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57.5%,水资源储量也达到了全国第二位。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黑龙江省政府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提升环境质量。

比如,在水资源方面,黑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保护河流和湖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也加强了生态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上,也积极推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比如,黑龙江省政府开展了多项生态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此外,黑龙江省也利用国际合作的机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交流和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黑龙江省也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需求相互协调和平衡,创造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林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林业资源,因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过去,由于砍伐过度等原因,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这些资源,黑龙江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实行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水平。

2. 农村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的农业大省,因此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非常重要。

在农村地区,黑龙江省政府鼓励农民从事生态农业、旅游业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同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发 利用 的历史 情 况 、现状 监 测数 据 分 析 和未 来 趋 势的预测 以及 多 方案 比选 ,充分 论 证 方 案实 施
支撑和人文环境等问题 。
3 2 森林 生态文化 建 设的构 想 .
具有指导意义;在围绕寻求森林 资源遭到破坏可 能性最小所产生的环境效益 ,遭到破坏后给予建 立补偿机制进行生态恢复所达到的生态效益 ,以 及资源开发利用 中技术和成本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森林 生 态 文 化 继 承 了生 态 文 化 的所 有 特 征 , 在未来 的生态 文 明社会 ,生 态文 化 将 是文 化 的主 流 。森林 是陆地 生态 系 统 的 主体 ,森 林 生 态 文 化
将成为生态文化的主体 ,是人类文 明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林业 三大 体 系建 设 和 构建 小 康 和谐 社 会 的重
林 区森林 资源配 置 和开发方 面 的作 用 。 2 1 经 济学方 法 .
样性和整体性相统一规律 、森林 生态 演替规律、 森林生态循环和再生规律 、森林生态平衡规律是
森林文 化 的哲 学基 础 。 生态 文化是 指人 类 在 地 球环 境 的 生态 适 应 过 程 中 ,以人 类可持续 发展理论 和 绿色技 术 为主 导 ,
在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中,森林资源的经济学 方法包括方案创 优法 、效益评价法 、方案选优法 和系统综合法等口 - ] 1 。经济学方法是分析森林资 2 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而不是具 体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旨在为制定森林 资源开发 利用政策、规划和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将经济学 方 法运用 到森 林 生态 文 化 的研究 中 ,对 森 林 资 源
的前提下 ,提 出森林 资源开 发利用规 划方案 。
2 2 生态学 方法 .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重
要粮食产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复杂。

以下是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
题及对策分析。

一、问题分析
1. 污染治理不到位:黑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未得到有效治理,造成了水体富营
养化等问题。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导致了土壤污染。

2. 生态系统破坏:农村生态林、湿地的破坏威胁到了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影响了
土地的生产力。

3. 能源消耗过大:目前农村地区主要使用传统能源,如煤、柴油等,这些能源的使
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4. 资源浪费问题:农村资源利用率不高,大量的农作物、畜禽养殖等资源被浪费。

二、对策分析
1. 污染治理方面: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态环境净化。


于化肥农药的使用,要推广有机农业,鼓励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和绿色农药。

2. 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加强农村生态山林、湿地等重点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格管
理并加强监督。

3. 能源方面:加强农村新能源的推广,鼓励农村地区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等新型绿色能源。

4. 资源利用方面:加强资源管理,加强储存、转化和利用,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治理措施及与
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黑龙江省的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城市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本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调研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1) 了解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影响;(2)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中的具体实践和经验。

2. 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采访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果;(2) 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相关的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四、调研结果和分析1. 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1)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环保、节能、低碳;(3) 保护生态资源: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安全性;(4) 塑造城市软实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将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人才。

2. 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中的实践和经验:(1) 建设生态园区:许多城市都在建设生态园区,如广州的黄埔江生态园区、北京的亦庄生态园区等,通过生态修复、绿化景观打造和生态产业培育,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2) 推广可再生能源:一些城市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如深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电等,从根本上解决了能源问题;(3) 进行生态保护修复:一些城市对湿地、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如杭州的西湖保护区、沈阳的森林公园等,恢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服务功能。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战略选择。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部署。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地方的实践案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目的1.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难点,找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2.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方向;3. 收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环境和政策背景;2. 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包括城市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3.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提出建设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充分了解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困难,以及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研究内容1. 宏观环境和政策背景在本节中,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环境和政策背景进行梳理和分析。

其中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主要政策内容及落实情况等。

同时,还将结合国际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和期望,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在本节中,将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

具体包括城市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案例。

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找出成功经验和教训。

3.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在本节中,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所在,找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和难点。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选择——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选择——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成就、 目标 和 适 合 本 地 区的 生 态 政 策 选择 。
关键词 : 区域 生 态文 明 ; 政 策 选 择
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内在 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出生态文 明建设的理念 ,在 党 的十七届四 中全会 《 决定》 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 济建 设 、政治建 设 、文化 建设 、社会 建设 并列在 一 起 ,构成 了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设 “ 五 位一 体” 的布 局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这样 的高度 ,在我 国的历史 上还是第一次 ,反映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理论 的创新成果 ,这标 志着我 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即 将迎来一个质 的飞跃 。十八 大报告将生态文 明建设作 为一项独立的重要议题 ,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 报告 中是第一次 ,对大力推进生 态文 明建设作 出了全 面系统 的部署 ,并将其作为执政 纲领写入党章 ,还首 次提 出建设美丽 中国的宏伟蓝图。提 出生态文 明建设 的 “ 四大 战略 ”部署是新时期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 的新 纲领 。 区域生 态文 明建设 程 度是可 持续 发展 的重 要标 志 ,我 国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环境基础 以及 民俗文化 的差异 ,在进行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时采用 的 政策与模式也应各不相 同。黑龙江省十一届党代会报 告 《 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奋力谱 写全省 人民幸 福美好 生活新篇章》对龙江生态文明建设做 了新 的阐 释和部 署 ,是未来五年龙江生态文 明建设的新 纲领 。 创造一 个 良好 的生态环境 ,使 自然生态的各要 素保持 动态平 衡和 良性互动并与人们和谐相处 ,在资源紧缺 与发展速度相 矛盾 的今天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显得更 加迫切 。制定符合本地 区实 际的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 , 是走进 “ 社会 主义生态文 明新 时代”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篇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大荆镇第三中学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前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为了了解大荆三中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展开,我们进行此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20XX年3月,运用问卷的形式对大荆三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45份,回收问卷440份,其中有效问卷440份,回收率97.5%,问卷容量为440。

(二)调查问题分析1.60%,左右的同学人为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十分担忧,但只有30%不到的同学经常关注生态环境。

偶尔关注的占50%左右,50%以上认为环保与学生有关但只有10%左右对身边的人进行环保宣传,可见学生具有较好的环保意识但很少能够去考虑去付出行动,几乎所有人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觉得一般或不满意但只有极少数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认为地球一小时有意义,认为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行动性差。

2.80%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81%同学会在周围没有垃圾桶时,把垃圾留着,等找到垃圾桶时再丢掉,说明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不过仍有部分同学会选择在周围无人时把垃圾丢掉,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浅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浅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祉。 4 、 生 态文 明 建 设 , 破 除 了科 学 发 展 的 瓶颈 制约 。发 达 的 林 业
关 髓调 :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社 会


目前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1 、 环境 污染 严 重 , 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 , 一 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 , 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 , 环 境 群 体 性 事
现 了加 强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地 位 和 作 用 。
明 新 时 代 。工 业文 明 经 过 几百 年 的 发 展 . 创 造 了前 所 未 有 的 巨 大 财富 , 同时 也加 剧 了 人 与 自然 的 矛 盾 , 资 源 紧缺 和 环 境 污 染 日益 凸显 , 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 引发 了人 类 的深 刻 反思 和 不 断 探索 , 生 态 文 明 应运 而 生 。这 是 人类 文 明 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 3 、 生 态文 明 建 设 , 满 足 了 人 民群 众 的 迫切 愿 望 。让 人 民 群 众 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是 党 和 国 家 各项 工 作 的 出 发 点 和 落 脚 点 。 长期以来 , 我们 党 在 领 导 和 推 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过 程 中 , 逐 步 满 足 人民 群 众 的温 饱 需求 、 富裕 、 健康 、 文化 的需 求 。推进 生 态文明建设 , 就 是 要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日益 增长 的 绿 色 需 求 、 生态 需 求, 还 大 地 以绿 水 青 山 , 还 百 姓 以绿 色家 园 , 提 升 人 民 群 众 的福
我 们 党 和 领 导 人 一 直 高度 重视 资源 节约 和 生 态环 境保 护 工
作。
济 社 会 科 学 发 展 和 全 面 建成 小康 社 会 面 临 的现 实 问 题 。 推 进 生 态文明建设 , 是 解 决这 些难 题 的切 入 点 , 彰 显 了 我们 党 推 动 科 学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礼貌建设调研报告(一):生态礼貌建设调查专题报告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强化监管力度,保障生态建设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

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

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

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

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

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状况。

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

五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

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1、开展生态示范建立工作。

从2006年开始,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建立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自去年以来,编制了覆盖全县13.15万农村人口的59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涉及整治项目资金1.6亿元,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50万元。

透过多年的建立,我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建立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

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个性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透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透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报告4篇调研目地和实际意义:掌握故乡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江河水源污染和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回收,实际意义取决于在这个基础上掌握住户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浓淡,好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主题活动,一同基本建设大家美丽的家乡。

实地调查:在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参观考察过故乡的河堤,也来到村民委员会了解。

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中,我获知前两年,县上增加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村民委员会也勤奋的做招商引资工作工作中,村内经济收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可是因为过度重视经济收益,促使在一定水平上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维护。

流过村内的一条江河遭受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加工厂向河中排出废水,生活垃圾处理往河中倒。

过去清澈的河水,而如今废弃物四处飘浮,边沿好像污浊的排水沟一样。

许多地区全是这般,因为前两年单方的追求完美经济收益,对环境污染难题沒有妥善处理。

进而造成自然环境并沒有获得非常大的改变,反过来还使一部分空气污染更为比较严重。

基本情况与剖析:1、平林开扩土地资源,绿态比较严重遭受毁坏,因为现阶段人口数量增加,土壤资源欠缺,为了更好地开扩大量土地资源室内空间,进而开展了平山伐林,造成了大量的当然生态环境保护遭受毁坏,大量花草树木被伐,绿化展现指数上升降低人口数量的增加另外也促使生活垃圾处理也随着增加,我国在很早以前以前就施行了保护生态环境条规,另外也执行了很多对策,严禁大家随处倒垃圾,废旧物品回收运用,大城市还设立专业的收垃圾场地,有专业的工作员清除垃圾,殊不知在农村,这一切的工资待遇仅仅空白支票,沒有专业的回收垃圾场地,大家为了更好地便捷,全是会随处找一个地区就倒,江河、山坡地、角落里变成大家扔垃圾最“照顾”的场地,积堆成山的废弃物招来了钟爱废弃物的小动物,释放出一阵阵异味,河流在大家的照料下,清亮身躯也像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裤子,此后望不上里,街道社区上散播着的是大家不自觉顺手扔的废弃物,没人扫,这种废弃物如同四处飘流的天涯浪子,沒有固定不动滞留的地区,飘到哪去便是哪里废料再次运用的不足全方位,在这种生活垃圾处理里,有很多包装袋,纸袋子,旧衣物,旧玩具,这种全是可回收再利用的物件,尤其是包装袋,包装袋归属于一级环境污染品,大家选购物品的产品袋使用过一次以后都是会顺手丢掉,而不是再次运用,伴随着大家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旧衣物、旧玩具已被大家远远地抛之而去,有一些以捡破烂谋生的便会捡这种回来运用,比较之下她们比大家更明白环境保护。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黑龙江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水土流失严重黑龙江省多山地、多河流,其土壤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盲目砍伐林木,不合理利用山坡地和河流附近的土地,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影响了土地的肥力和产出,更加剧了水资源的逐渐枯竭,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危害。

2. 农村垃圾处理不当农村地区缺乏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焚烧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农村地区没有垃圾处理设施,废弃物随意丢弃,不仅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整洁和美观,也造成了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3. 农村化学农药使用量大为了获取丰收的农作物,农民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水体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危害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

4.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农村畜牧业发展迅猛,养殖场的粪便和废水处理不当,导致周围环境遭受了污染,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5.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没有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和畜禽粪便的措施,使得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这些农业生产废弃物随意排放,污染了土地和水源。

二、对策分析1.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针对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实际情况,应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农民科学种植,保护植被,合理规划耕地,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大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3.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科学种植,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种植,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并加大对农村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黑龙江垦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调研报告

黑龙江垦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调研报告

《 生 态垦 区建 设规 划 》 和 年 度行 动 计 划 , 年初 签 定 重 点
种 植 绿 色有 机 农作 物 1 9 9 . 3万 公 顷 , 占全 省 绿 色 目标 责任 状 和 建 设 任 务 , 年底组织考核验收 , 通 报 考 公 顷 , 核 结 果 。生 态垦 区建 设在 系 统地 、 有序 地 稳步推 进 。 有机 食 品认 证 面积 的 4 4 . 5 %, 全 国 绿 色食 品 标 准 化 原
3个 。 区域 森林 覆 盖率 达 1 8 . 4 %: 人 均 绿 2 0 0 7年 , 党 的十 七 大作 出 了建设 生 态 文 明 的战 略 料生 产 基地 6 1 平 方米 : 城镇化率达到 8 5 % 。 绿 色健 康 养 部署 , 首 次 将 人 与 自然 和 谐 , 建 设资 源 节 约型 、 环 境 友 地 面 积 4
垦 区开 展 生态 系列创 建 工作 1 7年 里 , 经 历 了从 生 态 示范 区建 设 到 生态 垦 区 建设 , 进 步 到 现在 的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长 期发 展过 程 。 ( 一) 生 态 建 设 发 展 历 程
贵 阳市 、 无锡 市 、 杭 州市 等 市 县 的 1 9 9 6年 , 以 发展 生 态 农业 为基 础 , 垦 区 开 展 生 态 态 文 明建 设 委 员会 , 生态 文明建设规 划通过 了国家审查 , 虎 林 市 委 下 发 示范区建设。1 9 9 8年 二 九 一 农 场 首 批 通 过 原 国 家 环 关于 进 一 步 推 进 生 态 文 明建 设 的决 定 》 等 等 。 总局 保局 组 织 的专 家 组验 收 ; 1 9 9 9 年, 农 垦 总局 按 照省 委 、 《 力 省 政 府 关于 生 态 省 建设 的统 一部 署 , 全 面 开 展生 态 示 环 保 局和 有 关 部 门及 管 理局 正 在 积 极研 究 和 探 索 , 争做到先行先试。宝泉岭、 建三江 、 哈 尔 滨 管 理 局 根 范 区 建设 : 2 0 0 2年宝 泉 岭 管理 局 被批 ; 隹命名 为 国 家级 0 1 3年 国家环 保 部《 国家 生态 文 明建 设试 点 示范 区 生态示范区 : 到2 0 0 6年 , 其 他 7个 管 理 局 和 农 垦 总 局 据 2 试行 ) 》 , 正 在修 编 生态 局 建 设 规 划 或 编 制 生 态 也 获 得 原环 保 总 局 批准 , 垦 区 全 面 完 成 了 国 家 级 生 态 指 标 ( 研 究 制定 生 态 文 明建 设 工作 方案 和 推 示 范 区 建设 任 务 , 成 为 目前 全 国 最 大 的 区域 型 国 家级 文 明 建 设规 划 ,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

2020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篇【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近年来,我旗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全年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工作,通过合理利用草牧场,加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力度。

经过不懈地努力,全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

一、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XX年以来,我旗累计投入资金34961.7万元,治理面积1112.39万亩,其中飞播造林61万亩,封山育林70.56万亩,农田防护林0.5万亩,林木种苗1.01万亩,人工种草0.4万亩,人工造林31.03万亩,围栏封育656.53万亩,划区轮牧271.68万亩,基本草牧场1.31万亩,飞播牧草12.5万亩,暖棚16.67万平方米,饲料机械1700台,水源工程758处,节水灌溉489处,小流域治理5.87万亩,生态移民864户4130人;XX年开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10个嘎查实施禁牧416万亩,在61个嘎查实施草畜平衡3709万亩,政策涉及全旗7个苏木镇、71个嘎查、5300个牧户1.8万余人;通过围栏封育、“三区四带五个基点”建设,全旗打草场面积达到732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18%,正常年景打贮草总量超过2亿公斤;加强草牧场制度化管理力度,全旗围栏化草场面积达到3848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95%,其中实施划区轮牧面积达到2802万亩,占全旗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9.1%,划区轮牧和季节性轮牧工作已成为我旗投入成本最低,保护成效的亮点工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牧区“两项基本制度”的落实,着力改变传统草牧场利用方式,不断降低利用强度,有效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全旗放养牲畜总数由XX年的168万头只压减到146.6万头只,牛和马分别增加58%和52%,山羊和绵羊分别减少54%和15%;通过治理和合理利用,全旗林草植被盖度增加了30%—50%,其中:森林覆盖率由0.74%提高到 2.67%。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精选11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体会篇1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是有限的。

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

“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

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

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作者:高炜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第02期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一、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生态建设示范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从2000年黑龙江省被确立为全国第三个生态省建设试点以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生态建设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截至2009年,全省森林经营面积3175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00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16. 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3. 6%,森林面积和蓄积均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增加了 1.8个百分点。

二是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2008年,全省草地面积433. 3万平方公里,草原长势良好,产草量比上年增加17万吨;湿地生态环境建设进展较快,目前全省湿地面积576. 34万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湿地为434. 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2%。

三是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明显。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抓重点工程,进行山水林路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7. 33万平方公里。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突破。

绿色食品种植面积逐年快速扩大,产量由2000年的380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2650万吨,增长5. 97倍。

五是污染防治效果比较突出。

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万元GDP的COD排放量和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六是水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比较理想。

2008年,全省河流I-III类水质占26.9%,IV类水质占49.3%,劣V类水质占13.4%,湖泊、水库各水期均以III类水质为主。

七是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升一定水平。

到2008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190个,面积为618.1平方公里,涌现出拜泉、虎林、庆安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典型。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等13个市(地)居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黑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乡居民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

大多数人听说过生态文明这一名词,但却不能够描述什么是生态文明,对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认识非常模糊。

在对“党的哪次代表大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题的回答中,仅有30. 7%的受访者能够正确选“十七大”,69. 3%的人回答错误。

在“最希望获得的生态文明知识”中,选择出现了多样化,“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消费”、“污染防治”、“生态村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都包括在内,说明城乡居民迫切需要获得多方生态文明知识,在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上仍需加大力度。

其中“生态旅游”和“污染防治”选择比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3. 2%和21. 6% 。

(二)生态文明意识仍需提高。

通过近些年的环保建设和生态文明宣传,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了大幅度提高。

59. 3%的城乡居民认为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

25. 8%的城乡居民对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很在意”。

但与此同时,仍有18. 4%的受访者回答“不太在意,但会考虑”,还有0.3%的受访者选择了“无所谓”。

(三)生态文明建设沟通渠道不畅。

对“您是否愿意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问题,57. 3%的城乡居民表示“很愿意,因为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突出体现了人们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认同。

但同时,仍有37. 2%的城乡居民表示“愿意,但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做点什么”。

说明当前普通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不够畅通。

(四)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

在对“您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自己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哪些努力”的回答中,有44. 8%的人选择了“纠正其他人的不文明行为”,30. 1%的人选择了“从小事做起,以生态文明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

但对“遇到别人破坏生态环境时您是否主动劝阻”的回答中,仅有18.8%的人选择了“总是会”,有高达72.2%的人选择了“有时会”,还有9%的人选择了“从来不会”。

在对“您是否注意节水节能,保护环境”的回答中,有12. 1%的人回答“不太注意”。

从这些选项的结果不难看出人们对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虽然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在行为上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思想与行为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生态文明满意度不高。

认为本地生态环境“很好,保护得力”的仅有8%,回答“一般”的有51.7%,回答“很差”或“较差”的有20. 5%之多。

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46.9%的人“不满意”,11. 5%的人“不知道学校和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对生态文明宣传,仅有9%的人认为“做得很好”,有高达81. 9%的人认为做得“一般”或“做得不好”,还有9%的人回答“没接触过任何有关宣传活动”。

这说明无论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需要大力加强。

三、加强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一)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培育生态伦理文化。

一是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

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以来,通过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不断宣传,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低碳远远没有走进人们的生活。

比如,改革开放前,我国是“自行车王国”,骑车出行是人们的首选。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价格的下降,购买私家车,驾车出行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拥堵。

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关键是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介和倡导,可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居民骑车出行或乘公交、地铁出行,使之成为一种为民众接受的文化。

二是培养环保行为习惯。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需要政府宣传教育,需要命令、引导,但从长远来看,则必须把它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

如“限塑令”公布后,许多百姓不理解,人们已习惯了使用免费提供的塑料袋。

但随着国家的强制执行,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袋收费的必要性,渐渐养成了去超市购物自带可循环使用的布袋的习惯。

环保习惯的养成需要靠自觉,还需要政府的管理。

三是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建设边疆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和《黑龙江省文化兴省行动规划》及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从目前情况看,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依然存在着发展水平不高、规模不大、产值较小等问题。

生态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水平、规模、质量和效益更是微乎其微。

其主要问题在于人们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只关注文化的教化功能,没有看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没有把文化做为一个产业来重视和发展。

将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和经营,是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应借助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环境,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内涵,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多元化生态文化事业投资制度,通过多主体、多样化的渠道,积极鼓励、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兴办生态文化产业,从而扩大投资规模,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二)开发绿色食品,推进绿色发展。

要扩大绿色食品产值。

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率先在全国发展绿色食品,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获得标识认证的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截止到2009年末,全省有效使用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产品1600个,有26个产品获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截止到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100万亩,实现总产值750亿元,生产绿色食品实物总量2750万吨。

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注重品牌效应。

要注重推广和保护好诸如“五常大米”、“克山土豆”、“北大荒”等品牌,并使之上升为发展绿色产品的战略高度,以提升竞争力。

(三)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循环、低碳发展。

一是对清洁能源产业给予政策倾斜。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了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多元发展格局。

但也存在技术瓶颈、资金瓶颈、政策瓶颈、管理瓶颈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为此,应对清洁能源产业给予政策倾斜,促使这些产业尽快发展壮大。

二是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力度。

由于投资较大、成本较高、资本回收期较长,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大力投入。

黑龙江省应立足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的现实,统筹规划全省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调整能源结构,通过资金投入,扶持一批清洁能源产业集团,形成集团优势,加快能源企业重组。

三是加强清洁能源研发力度。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产生秸杆5000多万吨,这些秸杆资源为黑龙江省生物质发电提供了原材料。

黑龙江省应着力发挥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清洁能源使用研究开发,加大政府对研究和使用清洁能源的项目支持。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们的自觉,更需要法律和法规的保障。

一方面,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另一方面,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力度,让人们在有法可依的同时,知法、懂法、守法。

同时,加强对违法的惩治力度。

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

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应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机遇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的外部机遇,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渠道,完善保障措施。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投入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

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优势。

位于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都有生态文明研究的基础。

此外,还有各级各类研究所。

应给予这些单位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给予专项政策,充分发挥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同时,扩大生态文明高层论坛影响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连续几次成功举办了关于生态省、生态文明的高层论坛,扩大了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也为黑龙江省学者扩大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