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人物通讯-王昌河
扎根基层二十载科技兴林播绿荫——记东郭镇林果站站长王昌河东郭镇林果站站长王昌河,从事林果工作22年,在退耕还林、林权改革、护林防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多次荣获山东省农牧渔丰收奖项、滕州市林果业工作先进个人、县级优秀乡镇农业技术员等称号。
东郭镇位于滕州市东北部,境内山峰密布,群峦起伏,特有的地理条件为林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加之国家AAA级景区莲青山位于该镇境内,这一切决定了东郭镇林果站负有着其他站难以想像的责任和压力,王昌河同志作为站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作为林果站站长,王昌河将注重学习、建章立制与抓好绿化造林、经济林建设相结合,根据造林工作点多、面积大等实际情况,带领全站人员先行动早部署,深入造林山场进行指导,及时解决造林环节存在的问题。
认真学习、爱岗敬业、宣传以法兴林在“四五、五五”普法工作中,王昌河同志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特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项法律熟读胸,并将付诸林业法制实践。
在普法工作中,他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
使农村的宣传面达到农业人口的80%以上,增强了全民的林业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些护林村规民约。
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沙、采土,禁止林地放牧以及其它毁林行为。
退耕还林是一项民心工程,但农民群众有思想顾虑,广种薄收的习惯使他们担心退耕无限地种。
王昌河同志深知这一点,他带领全站人员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逐村逐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打消了农民思想顾虑。
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了退耕还林(草)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又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必须选择,符合农民自己的利益。
几年来,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全镇植树造林步伐明显加快,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林业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全镇林业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
河北坝上生态农业高效用水综合节水技术推广
南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S o u t h - t o - N o r t h Wa t e r T r a n s f e r s a n d Wa t e r S c i e n c e 8 L T e c h n o l o g y
t i o n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i n t h e c o l d B a s h a n g r e g i o n o f Z h a n g j i a k o u Ci t y i n t h e n o r t h e r n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 a g r o n o mi c wa t e r -
L I U Ya n - z h a n g , CHEN We i , Z HA O Yo n g 。 , L I C h u n - x i u 0 , J I A Xi n - l i
( 1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Bu r e a u f o r Hy d r o l o g y a n d Wa t e rRe s o u r c e s S u r v e y o f He b e i P r o v i n c e,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2 1 , C h i n a;
2 . He b e i Pr o v i n c i a l Ac a d e my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0 0 5 7 , hi C n a;
河北省围场县坝上地区生态农业模式的探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nmd 口Ⅲ 6 l a d F e ce c i d n e d S in e
2 1 3 ( :6— 7 0 0, 1 3)9 9
河北省 围场县 坝上地 区生态农业模式的探讨
孙 百 生
( 北 民族 师 范学 院 , 北 承德 河 河 070 ) 6 0 0
11 实 现 资 源 永 续 利 用 原 则 农 业 自 然 资 源 中 大 多 数 是 . 可 再 生 资 源 ,如 果 人 们 开 发 利 用 自然 资 源 的 程 度 超 过 自
然 资 源本 身 的可 再 生 能 力 ,或 者 开 发利 用 不 合 理 都 会 导 致 资 源 退 化 及 环 境 破 坏 的后 果 ,使 农 业 与社 会 难 以 持 续 发 展 。 因此 要 合 理 开 发 、 用 自然 资 源 , 现 对 资 源 的永 利 实
的 地 域 分 异 注 意 不 够 ,笔 者 对 坝 上 地 区 生 态 农 业 的 发 展 进 行 了进一 步 的探讨 “ 。
1 生 态 农 业 设 计 应 遵 循 的 基 本 原 则
总 体 功 能 和经 济 、 社会 、 态 兼顾 的综 合 效 益 为 目标 , 部 生 局 的功能 和局 部 的效益 都应 当服 务于 总体 的功 能和效 益 。
河 北 省 围 场 县 坝 上 地 区 干 旱 少 雨 。 地 下 、 上 水 资 源 但 地 比较 丰 富 ; 地 面 积 少 , 平 地 较 多 。 设 高 产 稳 产 田 , 展 耕 但 建 发 “ 高 一 优 ” 业 有 较 好 的 条 件 ; 地 、 林 地 多 , 林 绿 化 两 农 林 宜 造
13 动 态 调 控 原 则 . 生 态 农 业 在 建 设 过 程 中 需 要 遵 循 自然 规 律 、 济 规 律 , 不 断 调 整 建 设 内 容 , 利 于 发 展 市 场 经 经 并 以 济 农业 , 利于 生态 环境 的不 断改 善 。 以
生态效益评估报告
生态效益评估报告生态效益评估报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生态效益评估是对各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和价值衡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生态效益评估,可以为政府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报告将对某个生态系统的效益进行评估,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该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生态系统概况本次评估的生态系统为一片湿地,位于某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内。
该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水域、湿地植被、水鸟等生物多样性。
这片湿地对于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
2. 生态效益评估2.1 水质净化效益湿地具有着优秀的水质净化功能。
通过湿地的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据统计,该湿地每年为周边地区净化了约5000吨的水质,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2.2 生物多样性维护效益湿地作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维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据调查统计,该湿地内栖息着200多种鸟类和100多种湿地植物。
这些生物对于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我们发现该湿地每年为当地保护了近100种濒危植物和鸟类,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功不可没。
2.3 游憩和文化传承效益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有着重要的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该湿地游玩,观赏湖光山色,感受自然风光。
此外,湿地还承载着当地的一些文化传承活动,如湖畔的传统祭祀和渔猎活动。
这些都是湿地系统所承载的文化传承效益。
3. 生态效益评估结论通过对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评估,我们得出结论:该湿地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其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文化传承等生态效益不可忽视。
保护和维护该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提供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源。
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水体的水质、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态景观的破坏等方面。
因此,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概念和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是一种评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的方法,旨在提前预测和评估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评估对象、评估标准和指标、收集和分析数据、模拟预测以及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在于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评估,可以识别潜在问题及其影响范围,提出适当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对象是指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影响:评估水利工程对附近水体水质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
2. 水生态系统影响:评估水利工程对附近湿地、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面面积的变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等。
3.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水利工程对周围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等。
4. 生态景观破坏:评估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景观的影响,包括景观的破坏、生态连续性的中断等。
三、评估标准和指标的确定评估标准和指标是评估的依据,用于判断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在制定评估标准和指标时,应考虑当地环境规划、生态需求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1. 水质评估指标:包括主要污染指标的监测和评估,如水中悬浮物、溶解氧、氨氮等。
2. 生物指标:包括鱼类、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的监测和评估,用于判断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3. 植被指标:包括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被物种多样性等的评估,用于评估生态景观的完整性。
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综述
XIANGCUN KEJI 2020年6月(上)117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综述田欣宇张景然(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国家稳定和安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态资源被不断消耗,为保证农业进步与生态环境良好,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总结学者观点,研究生态保护工作以及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农业生态效率;资源消耗;生态保护[中图分类号]S73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6-117-21农业生态效率测算方法研究“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自1966年提出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德国学者Schaltegger 和Sturm 在1990年首次将生态效率定义为与达到地球承载能力的资源环境投入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产出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1]。
聂弯等认为农业生态效率秉承了生态经济的本质内涵[2],Kicherer 提到生态效率的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3],许涤新指出生态效率在农业领域中的运用开始于中国[4]。
李波、王宝义、侯孟阳采用测算方法包括对比DEA 方法测算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分析农业生产效率与环境效率之间的关系,将环境成本折算成机会成本的随机前沿双曲线函数[5-7]。
该方法更注重经济收益,尽管计算了环境成本,但是忽略了环境污染的逐渐积累会使边际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上升。
2农业生态效率实证分析吴鸿吉采用对比传统农业生产的方法,从农业多样化生产视角分析了江苏省人口密集,如皋市生态农业生产的高效率与生物多样性,强调生态农业的高产出需要高技术投入作为保障[8]。
Picazo Tadeo 、Picazo-Tadeo AJ 等则从微观视角评价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发现共同农业政策有助于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但增加了投入成本[9,10]。
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
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是一项关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加剧,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如何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农业生态系统现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物质以及能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系统。
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影响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监测和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状况。
二、农业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监测是指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定期观测和数据采集,了解其动态变化和存在问题。
监测可以帮助政府和农民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状况,指导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指标体系是农业生态系统监测的基础。
监测指标应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农作物生长情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生态系统的状况。
四、监测方法和技术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监测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传感器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态系统多维度、多尺度的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五、农业生态系统评估的重要性评估是指根据监测数据,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评估结果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依据,决策做出正确的选择,推动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发展。
六、农业生态系统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对农业生态系统评估的基础。
评估指标应包括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表现。
七、评估方法和技术评估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例如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评估模型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总目次
8 广 东徐闻县绿色食 品( 4 菠萝 ) 基地土壤重金 属状况研究 与
1 蔬菜产 区循环农 业发展研究 1 袁顺全 韩 洁 李 鹏等
张
瑛
郑
龙
8 温室大棚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 的试验示范结果 与分析 6
张艳红 许 彦 孙 颖捷 等
1 白洋淀淀区农 民参与式治理污染的现状调查与经济分析 3
马国胜 吴 昊 邱 丹等
5 人工湿地去除病原 菌的途径及影 响因素分析 5
闫亚 男 张列宇 席北斗等
7 浅析安徽省农 村生 活饮用水安全问题 7
6 生物浮床技术研究进展评述 O 马克星 吴海卿 朱东海等
孙
丽
马友 华 王桂芩等
A r E v o m n &D v l me t 0 go n i n e t e e p n 1 5 — r o
—
—
建立循环农业环境贡献量银行
李录堂 薛继亮 王
媛
3 青 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孙亚萍 4 3 能源生态循环利用 模式 在食用菌生产基地中的应用实例 7
程建 明 姜承炳 陈幸 岗等
2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意涵 5
黄 德 林 蔡松 锋
农 业 环 境 与 发 展 ・ 0 1年 总 目 次 21
5 发展循环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 的有效途径 7
周文晓 李 颖
4 江苏省海安县化学农药减量使用措施及建议 0
孙春 来
6 浙江景宁农产 品生产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浅析 0 李永青 杜一新
6 农业 面源污染现状及其 防治措施 4 吴 岩 杜立 宇 高明和等
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探讨 3 4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模式 与分析 6
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评价报告一、引言水生态环境评价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
本报告针对某水利工程进行水生态环境评价,旨在全面了解该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
二、评价范围和目标1. 评价范围:本次评价主要涵盖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范围内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2. 评价目标:评价工程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包括水量变化、水质污染、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以及建议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
三、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收集水利工程施工前后的水文、水质、生物等相关数据。
2. 现场调查:对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水资源、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3.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水样、底泥等进行实验室分析,评估水质和生物富营养化等指标。
4. 统计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工程对水体和生物的影响程度。
四、评价结果与分析1. 水量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了水体的调节和分配变化,使得下游的水量减少或变得不稳定。
2. 水质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泥沙对水体的质量造成一定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当地的湿地和生境,导致部分物种的生存条件恶化甚至灭绝。
五、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建议1.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确保下游的水量满足生态保护的需要。
2. 水污染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减少废水和泥沙的排放,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3. 生态恢复:对受到影响的湿地和生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
4. 生态补偿:对因工程建设而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给予相应的补偿,确保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六、结论通过对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的评价,我们发现该工程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水量变化、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针对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建议,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效益评价
讨论题目什么是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有哪些实用范围?发展趋势如何?一、生态效益评价1)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下面来讲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3)举例说明: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就是要使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在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的数量上、结构功能上,经常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使农业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在前三条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生态效益评价的概念:是指对项目从建造到生产过程中的所创造的生态效益进行定性化和定量化的统计与描述,评价项目对环境、生态所造成的影响。
总结:生态效益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衡量效益。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某项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最常见的情况是,为了更多地获取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此时经济效益是正值,而生态效益却是负值。
生态效益的好坏,涉及到全局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如果生态效益受到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也难得到保障。
因此,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要维护生态平衡,力求做到既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又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形成生态经济效益。
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求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态平衡和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即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这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由于只追求经济效益,没有遵循生态规律,不重视生态效益,致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各种资源遭受破坏,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经济发展也受到阻碍。
从事某项生产建设项目,以单纯的经济观点来衡量,其个别的、一时的经济效益可能很高,但往往存在着对生态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如森林过伐、酷渔滥捕、陡坡开荒、草场超载过牧等。
对大坝影响评估报告
对大坝影响评估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大坝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步骤性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坝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步骤一:环境影响评估1.收集相关数据:收集大坝建设前后的环境数据,包括水质、土壤、植被和野生动物种群等。
2.比较分析:将建设前后的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大坝对水质、土壤质量、植被覆盖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程度。
3.影响评估: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评估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生生物、陆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步骤二:社会影响评估1.数据收集:收集与大坝建设和运营相关的社会数据,包括人口迁移、就业情况和社会经济指标等。
2.社会影响评估:分析大坝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影响,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传统、社会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3.利益相关者参与: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讨论,了解他们对大坝建设和运营的看法和意见。
步骤三:风险评估1.风险识别:识别大坝建设和运营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地质灾害、水灾、环境污染和社会冲突等。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可能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等方面。
3.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监测系统的建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社会稳定措施的实施等。
步骤四:可持续发展评估1.环境友好性评估:评估大坝建设和运营在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环境友好性。
2.社会责任评估:评估大坝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包括就业机会提供、教育支持和文化保护等方面。
3.经济可行性评估:评估大坝建设和运营的经济可行性,包括投资回报率、运营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评估步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 大坝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质监测、植被恢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等。
- 大坝建设和运营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加强社会稳定措施和社会责任履行。
塞罕坝环境报告分析
塞罕坝环境报告分析引言塞罕坝是中国河北省一处著名的林业示范区,也是我国最大的人工造林基地之一。
随着塞罕坝生态林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生态保护进行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塞罕坝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塞罕坝的生态环境状况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约为70万公顷。
这里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早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沙漠化区域。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塞罕坝经过艰苦卓越的生态恢复工作,成功将荒漠变成了绿洲。
植被恢复塞罕坝的植被恢复工程是该地区生态保护的核心。
通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塞罕坝已经建成了一片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
据统计,塞罕坝的森林面积已经达到了40万公顷,其中包括了松树、榆树、樟子松等多个树种。
这些森林不仅改善了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还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野生动植物保护塞罕坝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关注于人工造林,还注重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塞罕坝保留了大量的湿地、草地和湖泊,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目前,塞罕坝已经成为了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如白头鹤、丹顶鹤等。
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塞罕坝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在国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水土保持由于塞罕坝的植被恢复工程,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大大减少了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植被的蒸腾作用也有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分的循环。
空气质量改善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据统计,塞罕坝地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低于周边地区,呼吸塞罕坝的空气,人们能够感受到清新的气息。
生态旅游发展塞罕坝的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也促进了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
生态监测与评价
第一章绪论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外界空气、水、土壤、食物等材料进行测定分析、定量评价环境污染的程度。
生态监测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指一系列能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并相互印证的项目。
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生物,多数体型小,游泳能力弱或完全没有游泳能力,过随波逐流的生活。
着生生物(Periphyton)指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微型生物群落。
PFU法是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块采集水域中微型生物和测定其群集速度来监测水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法。
底栖动物: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内、石块或石砾表面及其间隙中,以及附着在水生植物之间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指示生物指对水体污染变化反应敏感的生物。
生物指数用来反映生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以评价环境质量,从而简化了污水生物系统,而且所得结果有了定量概念,便于比较和应用。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细菌菌落的总数。
总大肠菌群是指那些能在37℃ 48h之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的无芽孢杆菌。
如果是使用滤膜法,则总大肠菌群可重新定义为:所有能在含乳糖的远藤培养基上,于37℃培养24h 之内生长出带有金属光泽暗色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
粪大肠菌群在44.5℃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土壤环境容量从生态学观点出发,认为在不使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的条件下,土壤中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受害阈值:污染气体使植物产生受害症状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浓度;在临界浓度时,使植物产生受害症状的最短时间称为临界时间。
生态农场评价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农场评价工作情况汇报1. 背景介绍生态农场是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和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基地。
生态农场的建设和经营需要全面评价其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提高生态农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所负责的生态农场位于湖南省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种植蔬菜、水果和草本植物,还养殖了一些家禽和畜牧动物。
为了全面评价生态农场的工作情况,我对其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和评估。
2.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2.1 土壤质量评价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指标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生态农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肥力适中,酸碱度适宜,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2.2 水质与水体环境评价对生态农场的水源进行了取样检测,发现水质较好,无明显污染迹象,水源保护工作较为有效。
2.3 植被覆盖评价通过对生态农场的植被覆盖率进行调查,了解到植被覆盖较好,植被多样性较高,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农业生产情况评价3.1 种植业生产评价生态农场主要种植了一些绿色蔬菜和有机水果,通过对其生产产量、质量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评价,发现生产力较高,质量稳定,销售渠道多样。
3.2 养殖业生产评价生态农场养殖了一些家禽和畜牧动物,通过对其养殖规模、产出率和饲料利用率进行了评价,发现养殖业生产效益较好,产出稳定,饲料利用效率较高。
4.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4.1 劳动力就业情况评价生态农场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通过对其员工数量、工资水平和职业素质进行了评价,发现生态农场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工资水平良好,员工素质较高。
4.2 社会效益评价通过对生态农场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发现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包括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5. 问题与建议在对生态农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5.1 部分种植作物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指导;5.2 生态农场的设施设备有部分老化和破损,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5.3 生态农场的宣传推广工作不够充分,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
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总结
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总结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工程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然而,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工程效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一、指标评价法指标评价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它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采集相关数据,根据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
1. 生物多样性指标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集生物多样性的数据,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等。
2. 功能指标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执行的各项生态功能。
通过采集功能指标的数据,如养分循环速率、光合作用速率、有机质分解速率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实验室分析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3. 水质指标水质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通过采集水质指标的数据,如pH值、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等,可以评价生态恢复工程对水质的影响。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阈值指标法、自净能力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等。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恢复工程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和高分辨率的生态环境信息,可以实现对生态恢复工程的全面监测和评价。
1. 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利用遥感设备测量的植被反射或辐射特性来评估植被覆盖程度和生长状况的指标。
例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常用的植被指数之一,可以反映植被的绿度和繁茂程度。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评价生态恢复工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类,可以定量和定性地分析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情况。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生产活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因此,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探讨。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保证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 提供科学依据: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供科学的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农民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帮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预警和预控:评价结果可以预警农业生态环境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减少可能的损失和影响。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可以发现问题和短板,进一步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1. 土壤环境评价:评估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情况,了解土壤中有机质、养分、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判断是否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2. 水资源评价:评估农业用水情况,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利用情况和质量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抽取、污染等问题。
3. 农药使用评价:评估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种类、频率、剂量等,判断是否存在超标使用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4. 生物多样性评价:评估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状况,了解农业生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存在物种减少或灭绝的风险。
四、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 实地调查:对农田进行采样和观察,收集土壤、水质、生物样本等,获取现场数据,为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和模型分析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3. 综合评价:综合各项评价结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判,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五、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1. 农业政策制定:评价结果为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生态评估报告模板范文
农业生态评估报告模板范文1. 项目概况本评估报告对某农业项目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旨在分析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项目基本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某某农业项目- 项目地点: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县- 项目面积:XXX亩- 项目类型:集约化农业项目2. 评估指标及方法本次农业生态评估主要评估以下指标:1. 土壤2. 水资源3. 空气质量4. 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包括实地调研、取样检测、统计分析等。
3. 土壤评估3.1 土壤质量经实地调研和土壤采样检测,针对主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及土壤质量标准,对项目区域内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项目区域大部分土壤质量良好,符合农作物生长要求,但仍有少部分区域的土壤质量较差,可能对作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3.2 土壤养分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本项目区域的土壤养分含量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当前农业生产对土壤养分的消耗较为合理。
3.3 土壤侵蚀针对项目区域的土壤侵蚀情况,通过实地观察和监测,发现存在农地裸露、坡度较大等问题,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建议采取种植防护林、修建梯田以及合理浇灌等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
4. 水资源评估4.1 地下水利用通过水资源监测和数据统计,发现该项目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地下水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
建议加强地下水保护,限制过度开采并加强水质监管。
4.2 农田排水对项目区域的农田排水情况进行考察,发现部分农田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可能污染周边水体。
建议建立农田生态排水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5. 空气质量评估通过空气质量监测,发现该项目周边空气中农药残留物和颗粒物含量较高。
建议合理使用农药,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农药飘散、防护设施等,改善空气质量。
6. 生物多样性评估经过野外调查,发现本项目区域内的一些植物和动物种群数量有所减少。
建议保护和扩大生态保护地面积,加强对受保护物种的保护措施。
7. 改善措施建议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提出如下改善措施建议:1. 加强土壤保护,修建梯田、种植防护林,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全县秋整地工作情况总结:农民收益与生态效益评估
全县秋整地工作情况总结:农民收益与生态效益评估农民收益与生态效益评估2023年,作为全县农村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秋整地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展开。
秋整地作为一项促进农田水土保持、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重要工作,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全县秋整地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农民收益与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一、秋整地工作情况总结1.工作范围与进展在2023年,我们全县共有农田面积5000亩,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的秋整地工作全部展开。
通过各村委会的积极组织与协调,我们在9月初开始了具体的实施工作。
村级干部与农户进行多次座谈会,充分了解农户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详细的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我们将秋整地划分为10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1个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完成了80%的秋整地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推行机械化作业,通过引进农机具设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且,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遥感监测等,对工作进展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工作质量。
2.农民收益评估通过秋整地工作,农民获得了明显的收益提升。
由于秋整地工作可以改善农田土壤质量,提升土地肥力,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收入相应增加。
秋整地工作还可以有效防治农田水土流失,降低抗灾能力,减少了农民因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而遭受的损失。
此外,通过转化农田多余土地,开展农旅融合业务,农民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
经过初步调查与评估,我们发现全县农民的收益普遍增加了20%以上。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对于农田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重视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积极参与农业生态建设。
因此,秋整地工作对于增加农民收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生态效益评估作为秋整地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效益的评估尤为重要。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_胡云锋
第29卷 第8期2010年8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V o l .29,N o .8A ug .,2010 收稿日期:2009-08-29;修订日期:2009-12-17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50、40971223);瑞典科学基金亚洲联系项目;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O7H70163A R ) 作者简介:胡云锋(1974-),男,江西赣州人,博士,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蒙古高原资源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价研究。
E -mail :huyf @lreis .ac .cn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胡云锋1,刘纪远1,齐永青2,师华定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21;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作为生态工程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农牧民对生态工程成效的评价、对未来生态工程措施的选择倾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将结构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四子王旗和太仆寺旗3个旗县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围封禁牧以及季节性休牧是本区主要的生态工程类型;基于个体体验,农牧民并不认为生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显著的生态效益;生态工程对农牧民的影响表现为“减产、提效、增收”;对于未来的工程措施,农牧民优先选择限制牲畜数量,其次是退耕以及保护退化草地;绝大多数农牧民支持有补偿条件下进一步退耕和生态移民。
本文进而给出了一些研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生态工程;工程成效;实证分析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8-1452-091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2000年首都北京和华北地区遭受特大沙尘暴袭击以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问题逐渐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坝上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坝上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张家⼝坝上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考坝上作为张家⼝版图上的⼀块特殊区域,是全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是环京津贫困带中的特困“洼地”。
坝上地区在全市发展全局中处于举⾜轻重的地位。
坝上经济不振兴,全市发展难加快,坝上地区不富裕,全市⼩康难实现。
加快坝上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突破难点,推进跨越的关键时期。
⼀、坝上地区基础薄弱,农业难以稳定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坝上四县两区同属农牧交错带,半⼲旱型草原⽣态系统,区位相同的特点使坝上各县区经济有较强的相似性和趋同性。
农业历来是四县两区共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春⼩麦、燕麦、马铃薯、亚⿇、杂⾖和错季蔬菜是坝上农业的经济主体,⼀般占农民收⼊的60%以上。
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发展⽔平较低,坝上农业的经济效益受到抑制。
⼀是灾害频繁,⼟地产出较低。
历史上坝上是⼀个多灾的地区,⼗年九旱,即使遇到⼀年⽆灾情,⼟地产出仍不乐观。
正常年份,农民种植春⼩麦、燕麦、马铃薯、亚⿇、杂⾖的亩产值分别为182元、280元、1200元、340元、352元,减去包括籽种、化肥、播种等各项投⼊成本,亩均产出效益分别为59元、136元、840元、197元、169元。
在产出的效益中,还包括⼀部分政策性收⼊。
近年来国家、省、市加⼤对坝上地区农业的扶持⼒度,每亩地产出的效益中,包括农业税减免、粮⾷直补、综合直补、⼟地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农业项⽬资⾦等补贴占到60元以上,如果减去这部分隐性收⼊,每亩⼟地的实际产出则更低。
坝上的⼴种薄收的种植业仅仅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是资源贫瘠,产业耗能较⼤。
调研的数据表明,整个坝上地区地下、地上可供⽔量仅为1.1亿和0.63亿⽴⽅⽶,⽔资源严重匮乏。
⾼耗⽔的错季蔬菜效益较⾼,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为⽩菜、芹菜、⽣菜、窝笋、菜花、⽢蓝,亩产出效益分别为1969元、3095元、3615元、2110元、2254元、3455元。
但种植⼀亩蔬菜年灌溉耗⽔⾼达5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1039);北京教委科研基金(KM200310028113)作者简介:徐东瑞(1966-),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徐东瑞1,马 礼2(11河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21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北京 100037) 摘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河北坝上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与评价。
定量描述了坝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气候效益、土壤改良效益、农业水文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程治理,使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强,结构合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生态效益;监测;GIS ;遥感;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S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3)02-0114-04R esearch on Ecological E ffect of B ashang Eco 2agriculture Project inEvaluation and the MonitoringXU Dong 2rui 1,MA Li 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16,China ;2.G eography Department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remote sensing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globe position system ,the eco 2logical impacts of Bashang Eco 2agriculture Project were monitored and evaluated.A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ynamics of the eco 2environment was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s of Bashang Eco 2agriculture Project on the cli 2mate ,soil water ,and other ecologic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hang ,after harnessed by Eco 2agriculture Project ,its system function had been strengthened up ,and its structure tends to reach rationalization ,acquire the obvious ecology beneficial result.K ey w ords :Ecological beneficial ;Monitoring ;GIS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system 沙漠化和土地退化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1]。
坝上作为农牧交错带,其自然环境表现出过渡性和脆弱性的特点[2]。
为了改善京津地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1990年开始实施了坝上生态农业工程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种草、植树、农田改造工程,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坝上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监测区域的生态环境动态及变化趋势,揭示其生态效应,就成为坝上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作为对地观测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RS 、GIS 、GPS ,在农业土地资源监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3]。
20世纪90年代后,在“3S ”支持下的农、林生态监测信息系统相继建成,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动态监测[4]。
本文利用遥感[5]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气候效益、土壤改良效益、水文生态效益[6~8]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以便为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本项研究是通过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GRASS 和地理信息系统华北农学报・2003,18(2):1142117基础软件ARC/IN FO 的支持下,提取有关的生态因子,对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价。
以探讨时间与空间效应下坝上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及变化趋势。
生态效益监测信息系统是由农业资源环境数据库和环境模拟模型组成。
111 数据源生态效益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主要用于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其内容主要包括:遥感数据为多时相Landsat TM 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以获取工程建设现状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统计数据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气象数据;专题地图资料包括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农业生态工程竣工分布和实施图等;还有定位监测数据等。
112 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建设是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的所有数据类型可归结为点状、线状、面状和栅格图4类。
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分析和应用,本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别管理的方法,即空间数据利用拓扑数据模型管理,属性数据利用关系数据模型管理,两者之间通过用户标识码或接口文件相互联接,以实现从属性到空间和空间到属性的查询与分析。
113 生态环境模拟模型通过构建专业分析模型,可以为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管理和评价工具,以模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本项研究所应用的模拟模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演化关系模型,土地退化分析模型。
可利用GIS 的逻辑和空间分析及数学统计软件实现。
2 结果与分析211 农业生态工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环境效应在GIS 的支持下,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将1990年和2000年两个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方式的图件进行叠加复合,即可得到该地区土地方式变化图。
在此基础上用主成份分析将综合复杂的多因素简化,建立起由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所引起的环境效应方程。
在研究区域内,计算某一要素Y 与系统其他因子的空间关联时,当时间序列数据不足,可把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作为取数单元,得到N 组区域序列数据,然后再进行关联分析。
表1中ΔX i =S i (1999)-S i (2000)表示从1990年到2000年不同地类面积变表1 坝上高原土地沙漠化与土地利用方式变量数据表hm 2地点Δx 1Δx 2Δx 3Δy张北-108356.2091147.191206.25-10328.76沽源-1115.276459.619183.17-10857.33丰宁13.60-6128.322637.35-4367.51康保-42121.2118966.236297.53-42826.71围场-2839.71-1312.81793.62-2372.65尚义-18216.1110378.623106.82-3897.72化量。
X 1为耕地,X 2为草地,X 3为林地。
设ΔY 为系统行为因子的因变量,ΔX i 为自变量。
则GM (1,N )模型灰微分方程可表示为:ΔY (0)(k )+aZ i (1)(k )=∑3i =1b i x i (1)(k ),则GM (1,N )的白化方程的形式为:d y(1)/d t +a x 1(1)=∑3i =1b i x i(1),在最小二乘准则下其辨析算式为:a =(B T B )-1B T y N ,而y N 和B 可表示为:y N =[x 1(0)(1),x 1(0)(2),x 1(0)(3)]B =-z (1)1(1) x (1)1(1) x (1)2(1) x (1)3(1)-z (1)1(2) x (1)1(2) x (1)2(2) x (1)3(2)-z (1)1(3) x (1)1(3) x (1)2(3) x (1)3(3)其中-z 1(1)(k )=0.5x (1)(k )+0.5x (1)(k -1)经计算可得:^a =[a ,b 1,b 2,b 3]T =(-2173,9119,-6191,-111),构造GM (1,N ,x )有:Δy 1(0)(k )-2.73z 1(1)(k )=9.19Δx 1(1)(k )-6.91Δx 2(1)(k )-Δx 3(1)(k )经验证,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从上式可以看出,坝上生态农业工程实施区,耕地,林地,草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积变化是影响土地沙漠化的3个重要因素。
耕地面积增加可使土地沙漠化面积显著增大,而林地、草地面积的扩大则土地沙漠化面积随之减小。
经空间分析和计算,坝上地区土地沙漠化面积1995年与2000年相比,项目区土地退化面积减小了近5.12%。
212 气候生态效益评价在坝上生态农业项目区内,经生态监测信息系统的测算,到2000年森林覆盖率比1990年提高了1.67%。
草场植被覆盖度也比1990年提高了39%,其覆盖度已达82.6%。
从1990年到1998年,无霜期增长了7d 。
气候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主要考虑项目区由于造林面积的增加而相应的增氧量,据研究1hm 2针2期徐东瑞等: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115 阔叶林的光合作用日产氧量:0.73t/(d.hm 2)。
其评价公式:坝上地区2000年与1990年对比,增氧量=林地面积增加量×0.73×365=2696.3万t 。
通过上述的计算,可以看出增加的林地蕴藏着巨大的气候生态效益(图1)。
图1 坝上大风和沙尘暴日数对照图213 土壤生态效益评价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原来粗放经营的土地利用方式,从多方面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土壤生态肥力。
枸杞是一种耐盐碱、抗沙荒的多年生灌木,对改造、利用坝上大面积的盐碱地,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经遥感解译的结果,枸杞目前已种植了3381hm 2。
图2,3表示中度盐渍化草滩地在栽种枸杞前后不同层次土壤盐分含量及p H 的变化情况,样点取自尚义大营盘村,其对照值则来源于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
从图2,3可以看出,种植枸杞,对盐碱滩地的改良具有明显的生态效应,整个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和p H 值均有降低。
在1995年生态农业工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遥感监测结果,2000年坝上改良草场面积为8061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