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产业经济学绪论
产业经济学1.2+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一、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生产经营同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 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按照一定社会分工原则,为 满足社会某类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生产和作业的 各个部门。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二、产业的形成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 外延不断扩展
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先行产业等。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按产业发展阶段把产业分为幼稚产业、新兴产业、朝
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5.生产要素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就是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 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把产业分为劳 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等。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6.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产业地位分类法 按产业的地位把产业分为基础产业、瓶径产业、支柱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4.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就是将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成农 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其中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林业和渔业等;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 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 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门。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三、产业的主要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国际标准分类法 3.两大部类分类法 4.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分类法 6.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二节 产业的形成及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 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工业,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 供水等;第三产业是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 通讯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 业、饮食业、文化、教育、科学、新闻、传播、公共行 政、国防、娱乐、生活服务等。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要素驱动阶段
投资驱动阶段 创新驱动阶段
财富驱动阶段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产业发展是渐进与突变的统一 2、产业发展是产业的进化过程 配第-克拉克定理 我国就业构成 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霍夫曼定理
二、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需求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投资结构 积累和消费的结构 个人消费结构 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可能是最早 的产业组织理论,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 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 20世纪初,马歇尔对斯密的理论做了修正。 提出组织作为生产的基本要素。提出了著名 的“马歇尔冲突”,竞争的活力与规模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正是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 20世纪20、30年代张伯伦、罗宾逊夫人提出 了垄断竞争理论。着重分析了垄断竞争、同 类产品的生产者集团、企业进入与退出、产 品差别化、过剩能力下的竞争等现代产业组 织理论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关联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及其发展
产业结构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 17世纪威廉.配第《政治算术》:制造业比农 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 这种产业之间相对收入上的差异,是劳动力 在产业间流动的重要原因 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歇尔确 立了对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影响较为深远的三 次产业分类法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继承了费歇尔的研究成 果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宏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 产业集群和产业布局 产业竞争力 产业安全
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ppt课件
ppt课件
5
(二)产业经济学揭示自身特有的经济规律
• 产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就既不同于宏观经济学 所揭示的宏观经济总量的行为规律,也不同 于微观经济学揭示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规 律,而必定有自身所特有的运动规律。
•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正是从产业出发来揭示产 业的发展和变化、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诸如此 类产业本身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产业的不平衡,导致系统崩溃;
• 研究产业经济要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的动态过程,不能局限于某 时某刻的整体产业结构最优,而应着眼于整个产业变动过程中的
最优;
• 研究产业经济不能局限于产业内部或某一国家本身,而应将产业
放在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ppt课件
19
2、唯物辩证方法论
• 在研究产业经济过程中,我们既要根据唯物辩证法实事 求是的观点承认各国的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在某个特定 的时刻确实是有差异、有静态比较优势等,又要以发展 的观点、以解放思想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努力探求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方法。
• 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的基础;市场行为取决于市场结构,而市 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市场绩效受市场结 构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是反映产业资源配 置优劣的最终评估标志;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又会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 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 模式的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 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大量的研究成果就是 通过艰苦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统计分 析工具也是实证分析的基本工具。
• 在具体研究某一国、某一时段的产业问题 时又必须考虑到各国自身的特点,故又要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1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
期。 1. 1931年:霍夫曼(Hoffman)出版《工业化
阶段和类型》,提出“霍夫曼定理” ; 2. 1935年:费希尔(A.G.B.Fisher)出版
3. 1960年:罗斯托(Rostow)出版《经济成长的 阶段》,提出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主导产业理论;
4. 1957年:筱原三代平发表《产业结构与投资分 配》,提出“动态比较费用论” ;
5. 1960年:赤松要发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 理》一文,提出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
6. 1966年:列昂惕夫出版论文集《投入产出经济 学》,建立投入产出分析体系;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产业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 1.研究对象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 2.性质 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属 于应用经济学。
(二)产业经济学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社会经济
微观经济
中观经济
宏观经济
企业
消费者
产业
国民经济总体
微观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
4.生产要素分类法 目的:为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 构的高度化趋势。 标准:根据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比重或 者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分类。 (1)劳动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 (3)知识密集型产业
5、产业生命周期分类法 目的: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等。 标准:根据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分类。 (1)幼小产业 (2)成长产业 (3)成熟产业 (4)衰退产业 (5)淘汰产业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
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工作在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及行事历工作安排,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我校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精心安排了“文明守纪”、“良好习惯养成”、“光辉的旗帜”、“争先创优”等主题教育月活动,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狠抓养成教育入手,注重务实,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全面性,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是利用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
二是以文明监督岗为阵地,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纪律、两操等各项常规的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
三是继续加大值周检查的力度,要求值周领导、教师、学生按时到岗,在校门口检查、督促学生有秩序出入校园,从而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形成了良好的局面。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重要的力量,为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素质水平,学校在第十二周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工作讲座,在学期末举行了班主任工作交流,在活动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交流心得,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3.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
主题班队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种特殊而卓见成效的方式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主题班队会的教育意义,第十三周,四(3)中队举行了“祖国美,家乡好”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有效规范了我校主题中队会程序,强化了主题队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用。
二、学校管理工作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学期初,学校制定了出明确的目标计划及管理措施,做到了目标明确、工作具体,有效地增强了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第01章 绪论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 自组织理论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22
一、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着重 考察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与内部构 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象内部分与部分的 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目的 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
23
一、系统方法
国民经济是由各产业部门构成的系统;产业又 是由各个细分的产业构成的系统;细分的产业 又是由各个企业构成的系统。 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出路
将石油化工、汽车、 家电和电子工业确定 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 业,先后制定了《机 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 法》、《电子工业振 兴临时措施法》等法 规,对重化工业、电 子工业的加快发展起 极大的促进作用,使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 长期.
将高级机械、电子产 品和电子计算机等附 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 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加以重点扶植,促进 了日本产业结构的高 度化。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1776年发表《国富 论》,创立了古典 经济学,即微观经 济学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 分析
宏观经济 分析
?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 1936年发表 了《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创立 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20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为产业结构的优化、产
业的合理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经济发展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一直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难题; 各地区协调发展,构建合谐社会是经济学家面 对的新课题;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 势的转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201309
(二)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是指按照产业发展 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由于划分产业发展阶段的标准有很多,所 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的界限并不是 很明确,只能是大概的划分。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 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 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正确理解产业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6点: 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2、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3、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 动的集合 “同类属性”如何理解?
• 4、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 间的中观经济 • 5、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 6、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
5.战略关联分类法: 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 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 对国民经济有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 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 的产业。 先行产业: 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一节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
一、产业的涵义 二、产业的分类
一、产业的涵义 1.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制造(产)业; 3.冶金(产)业。
定义: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 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产业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从事生产或作业的各行 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和私人服务单位的集合,或 者说产业是为国民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组织或部门 的总称。 ②产业是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类似服务的经营单 位的集合,产业的外延是各种行业及相似行业的 国民经济部门。 ③产业是存在并发展于社会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技 术、物质和资金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构成的社会 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或者说产业是社会生 产劳动的基本组织体系。
国内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高校出版教材
产业经济学教材:1、石奇,2011:产业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章绪论第1篇产业组织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第3章寡头市场第4章价格战略与非价格战略第5章进入和退出第2篇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6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空间第4篇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2、刘树林,牛海涛等,2012:产业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第三章市场行为第四章市场绩效第五章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第六章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基准第七章产业关联第八章创新与产业竞争第九章产业集聚第十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三章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政策3、李悦等,2013:产业经济学(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篇产业发展第1章产业形成与分类第2章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第3章战略性新兴产业第4章创意产业第5章文化产业第6章新型工业化道路第7章交通运输业第8章第三次工业革命第9章互联网产业第10章流通产业第11章旅游产业第12章海洋产业第13章老龄产业第2篇产业结构第14章产业结构理论第15章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升级第16章现代产业体系第17章三次产业发展趋势第18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第19章工与农和城与乡第20章城乡良性互动战略第21章农业结构与趋势第22章投入产出第23章产业关联第3篇产业组织第24章产业组织理论第25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26章企业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第27章企业文化4、孙智君: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三章产业关联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五章产业住址理论演变第六章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度量第七章市场行为第八章产业政策。
5、卢福财,2013:信毅教材大系:产业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二篇基础理论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第三章寡头竞争理论第四章产业结构理论第五章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理论第六章产业布局第七章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第三篇综合应用第八章产业政策第九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第四篇理论专题第十章产业竞争力第十一章产业生态化第十二章产业集群理论第十三章网络组织第十四章双边市场第十五章产业融合理论第十六章产业内贸易第十七章纵向产业组织理论第十八章企业理论第十九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6、洪涛,2014:流通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论第一章流通产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第二章从交换、流通、商业到流通产业第三章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流通产业结构第五章流通组织形式与业态第六章商品交易方式及其创新第七章流通运行的载体与机制第八章流通经营活动及其流程第九章流通客体与商品价格第十章流通网络布局及其规划第十一章流通经济效益与评价第十二章流通竞争环境与秩序第十三章流通产业的宏观调控第十四章现代流通及其内容第十五章流通业对外开放7、崔彬等,2013:资源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部分理论篇导论第一章资源产业经济学概述第二章资源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第三章资源产业法律法规体系第四章国土资源产业规划第五章资源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体系第二部分产业篇第六章能源资源产业第七章矿产资源产业第八章土地资源产业第九章海洋资源产业第十章环境资源产业8、邱风,2005:产业经济学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篇产业组织第一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二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第三章市场集中第四章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第五章企业的价格行为第六章市场绩效第二篇产业结构第七章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第八章产业布局第九章产业竞争力第三篇产业政策第十章产业政策理论概述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四篇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法第十四章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9、龚仰军,2014: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分工、产业分类和产业发展第三章产业结构第四章产业关联第五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六章市场结构第七章市场行为:企业定价第八章企业行为:纵向控制第九章市场行为:研究与开发第十章市场绩效第十一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二章规制经济理论与政府规制政策10、赵玉林,2014: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产业结构演变第三章产业结构优化第四章产业布局与产业集聚第五章高技术产业发展第六章产业关联分析第七章产业组织理论流派第八章市场结构第九章市场行为第十章中间型产业组织第十一章产业结构政策第十二章产业组织政策11、李明志等,2014: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2、杜朝晖,2010: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及其计量第四章市场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第五章现代企业的定价行为第六章价格歧视第七章策略性行为第八章广告,产品定位与服务第九章研究与开发第十章企业并购、纵向约束与多样化经营第十一章市场绩效第十二章产业组织的国际化发展第十三章产业组织政策第十四章管制理论与管制政策第十五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组织及政策的变化13、肖兴志、张嫚: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企业理论第三章市场结构的决定第四章垄断第五章合作寡头垄断第六章非合作寡头垄断第七章垄断竞争与产品差异第八章企业兼并第九章进入与退出第十章价格歧视第十一章定价行为第十二章纵向约束第十三章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广告第十五章研究与开发第十六章市场绩效的衡量第十七章反垄断政策第十八章规制政策14、黄桂田: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市场结构与经济福利第三章寡头市场中的竞争与战略第四章差异化市场结构与企业战略第五章信息、市场与企业行为第六章广告第七章非合作性政策第八章合作性政策第九章价格歧视与非线性定价第十章市场结构的度量与新经验产业组织第十一章研究与开发第十二章管制第十三章反垄断第十四章拍卖理论与运用15、马建堂,1993: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方甲,1993: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夏大慰,1994:产业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8、玉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龙茂发等,1996:产业经济学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杨公朴、夏大慰,1998: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1、谢地,1998:产业组织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2、杨治,1985: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3、董守才等,1992:工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互联网、 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产业的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得以不断深化和 拓展,高技术产业经济学、互联网产业经济学,文 化产业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不断涌现。
第十五章主要围绕产业政策的问题展开了详细介绍。
本书的内容共分三篇,除第一章的导论和第二章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渊源与总体分析框架外作为总领全书理 论和分析方法的章节外,其余十三章分别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介绍产业经济学的相 关基本理论。
本书的框架与结构
产业经济学
第一章的导论和第二 章的产业经济学理论 渊源与总体分析框架。
产业与产业分类
(二)产业分类及其演变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3.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4.三次产业分类法 5.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 6.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7.产业地位分类法 8.技术先进程度进行分类 9.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分类 10.标准产业分类法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第三至十章,市场集中、规模经 济与范围经济,企业的策略性行 为,企业的具体市场行为,包括 产品的差异化、广告策略、产品 选择、成本和生产能力、进入和 退出壁垒、企业并购、研发与创 新等,分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市场策略与市场 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至十四章,介绍了产业结构 变动的基本规律,产业空间布局和 产业集群,产业关联视角出发,阐 述了产业关联的实质和关联方式, 以及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视角来研 究产业结构的问题。
其中第三章市场集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第四章主要介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第五章至第九章主要介绍企业 的具体市场行为,包括产品的差异化、广告策略、产品选择、成本和生产能力、进入和退出壁垒、企业并购、研发与 创新等,第十章则分析企业市场策略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 第1章导论[精]
14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
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
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 中国标准产业分类(P12)
15
(四)其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法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产业地位分类法
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
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丰富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8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最优化方法 博弈论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 案例研究法
9
四、产业的涵义
常见的定义有:
为国民经济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各行各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 至文化、教育等都可称为产业。
生产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构成产业。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
准划分的部分。 产业是指那些营利性的行业。
定义: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或劳务上具 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总和。
10
五 、产业分类方法
(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
11
(一)生产结构分类方法
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对产业分类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18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 业的集合,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 组织结构或者市场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19
杨公仆版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产业经济学复试习题全集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D产业政策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B 企业C家庭D产业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 B投入产出分析C计量经济方法D系统动力学方法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D方向关联分类法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B工商业思想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D农工商思想三、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A张伯伦B梅森C贝恩D谢勒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BC )A产业政策制定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科A经济学B管理学 C文化学D论理学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D )A农业 B工业C服务业D信息业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A同类产品或服务 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四、辨析题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五、简答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3、简述产业的分类方法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马歇尔冲突;2、配第—克拉克定理;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二、单项选择:1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B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2____A____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3 SCP理论指的是B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三、多项选择: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 B DA 产品市场均衡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
产业经济学及第一章 绪论
三、产业经济学的内容
1、产业结构领域 2、产业关联领域 3、产业组织领域 4、产业政策领域
1.产业结构领域
产业结构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准宏观领域,所谓产业结构是指 产业之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经济学在这一领域主要研究 用动态方法分析研究伴随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产业间的关系 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以寻求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如 何利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推动产业 结构高度化和加快经济发展。率先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并作出重 大贡献的先驱者是本世纪30年代的德国人霍夫曼和40年代初的 英国人克拉克。前者对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结构演变规律的 研究,以及后者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展条件所做的探讨, 为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产业经济学对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经济学对于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 义 (三)产业经济学对于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 义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五)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产业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五大部分: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 产业发展和政府规制等。其中,产业结构、 产业组织、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 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可作为了解内容。
四、对相关学科体系要求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选 修产业经济学的学生应具备对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 解。所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 数学等相关学科是其先导学科。
产业经济学概述
第一篇总论〔考试占比重小〕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产业形成,为产业经济活动形成奠定了根底;四次产业革命使其进一步细化,为产业经济学开展奠定了物质根底。
〔二〕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三〕产业是介于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一〕关联方式分类法1、技术关联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一些比拟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相当多的企业经济活动都这样或那样的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运输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
2.原料关联分类法:原料关联分类法就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累死的原材或活动对象相类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
具有相同的原材料:如棉纺工业,化纤工业,钢铁业,木材业,卷烟业等具有相类似的原材料:如造纸业,纺织业,服装业,印刷业,冶金工业等具有性能累死的其他投入物:如电力,煤气,供水等具有活动对象相类似的产业:如采石业,矿业,渔业,伐木业等3.用途关联分类法: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如:自行车制造业,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器工业,软饮料业,烟草业,制药业,橡胶轮胎业。
方向关联分类法:方向关联分类法是以产业间的关联方向为标准对产业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单向关联: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环向关联:单环关联,双环关联,多环关联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又支撑作用。
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体系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开展的产业。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根底产业广义的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二〕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1935〕首先创立:按人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阶段划分。
001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2019/9/2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5
二、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发展出 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微观经济学 是它的理论基础。
如果追根溯源,一般认为
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与产业之间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 联系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产业划分根据是 产业之间的粗划分,其研究的产业的范围比 产业关联理论要广
2019/9/2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24
四、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内容的界定,国内存 在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认为产业经济学应该是产业组织理论。受欧美影响较 大。 一种将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 业布局理论等纳入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体系中。受日本 影响较大。
2019/9/2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10
一、产业的概念和主要分类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为了研究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而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
按产业产品的用途中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的比重划分。
消费资料产业:食品、纺织、皮革和家具等工业
产 资本资料产业:冶金及金属材料工业、运输机械工业、一般机械
2019/9/21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
18
三、欧美产业经济学主要学派的研究对象
新产业组织理论 继承了SCP的分析范式,但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改进。 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三个研究对象中,更注 重对“市场行为”的分析。强调了企业行为的重要性,认 为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具有反作用。 建立了以行为为中心的双向、动态的SCP分析范式。 在研究方法上引入了博弈论,这样大大丰富了对企业行为 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绪论课主要讨论产业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领域、意义和方法。
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层次,在进行“产业分析”和“产业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
(一)产业经济学萌芽于微观经济分析产业经济学,特别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萌芽可追溯到著名的英国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对工业组织的论述。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在这部著作的第4篇,即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中,他研究了产业组织。
他指出,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并提出:分工能提高效率;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能提高效率;大规模生产,也能提高效率。
由于产业组织可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英文中,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与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是同义语。
从而在西方,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也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二者是一回事。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继亚当·斯密(Smith Adam,1723-1790)之后,完成了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大综合,基本上还是微观经济分析。
正因为微观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的这种天然联系,至今还有人将产业经济学归之于微观经济学,或称高级微观经济学,如德国的埃尔马沃夫斯岱特(E.Wolfstetter)1999出版的产业经济学著作就取名为《高级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微观经济分析的重要结论就是:经济个体通过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自动调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
应该承认,微观经济分析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无疑具有重大价值。
我们今天仍要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二)产业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分析深入到中观层次而形成的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市场失灵了:在劳动力市场,尽管工厂一再降低工人工资,大量工人也不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且依靠工会力量抵制降薪;在资本市场,银行降低利率,企业领导也不借钱,不多投资。
这时,微观经济学说的市场机制不灵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 John Maynard,1883-1946)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简称《就业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出现萧条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国家通过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以达到均衡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缺陷。
宏观经济理论无疑使人们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凯恩斯的主张曾一度获得成功,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危机中的经济复苏和景气。
但宏观经济理论并不涉及如何实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体需求和具体供给之间的均衡问题,这就难以推测社会经济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
因而该理论主张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只能局限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调节,仅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调节,仍不能摆脱生产过剩危机的威胁,解决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的失业率只有1~2%左右,1979年撒切尔上台时为4.5%,英国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实行通货紧缩政策,结果失业率大幅上升,1981年猛增至9.1%,1985年高达13%。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达到全民就业的目标,结果使国内通胀率从1960年的1%上升到1979年的13%。
这说明宏观经济学也存在着局限性。
斯密的个量分析,存在市场失灵;凯恩斯宏观分析,又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居高不下。
于是,经济学家在“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找出路,将手伸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进行产业分析,去寻找活跃市场机制和弥补缺陷的具体条件和途径。
这样,就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相继问世:出现了以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结构为对象,以各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关系为研究领域的“产业联系理论”;出现了以产业分类为基础,寻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主线的产业结构理论;出现了以研究产业内企业间垄断竞争关系为重点,以谋求产业组织形成有效竞争态势为目标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及旨在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组织合理化为目标的产业政策理论。
由此可见,产业分析的产生正是经济分析向纵深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条件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需要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这一切又必然推动产业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上述产业分析理论的相继出现,从而导致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 产业经济学的系统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兴起而开始的。
1932年贝利(A.Berle)和米恩斯(G.Means)发表了《现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详尽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的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1933年张伯伦(E.A.Camberlin)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对在现代产业中居重要地位的寡头垄断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1939年梅森(E.Means)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及价格政策》一书,并成立了专门研究产业组织的小组,培养了一批产业组织的研究人才。
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贝恩(Z.Bain)教授发表了《产业组织理论》一书,系统阐述了“结构-行为-绩效”模式,创立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哈佛学派。
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在出版后的20多年中几乎成为所有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
20世纪3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G.Hoffmann)对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的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4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lark)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为产业结构理论的先导;30年代列昂惕夫(W. W. Leontief,1906-- )创立了投入产出产业经济学,50年代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01--1985)等人分析了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这些构成了现代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规划日本产业结构的基准,赤松要提出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都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产业经济学是在产业政策实践的推动下而迅速发展的所谓产业政策,简单地说是指政府制定的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它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濒临崩溃,如何医治战争创伤加快重建和振兴经济,迅速赶超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是日本面临的严峻问题。
日本政府官僚和经济界人士都认为,单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单依靠企业管理的改善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必须规划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目标,设计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途径,确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
通过政府一系列的相应政策、措施来确保“主导产业”的崛起,从而诱导经济按既定目标发展。
20世纪40~50年代中期,将传统的基础产业,如钢铁、煤炭、电力、化肥、运输列为重点整合和发展的产业,政府制定相应的合理化计划,颁布了《钢铁和煤炭合理化施政纲要》、《企业合理化促进法》等法规,对这些产业实行倾斜发展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以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又将石油化工、汽车、家电和电子工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先后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等法规,对重化工业、电子工业的加快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使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
60年代中期以后,将高级机械、电子产品和电子计算机等附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加以重点扶植,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在产业组织政策方面,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制定并实施了反垄断法,加速日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民主化、市场化进程,为建立市场秩序和发展市场竞争确立了基本规则。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为改变同类企业间盲目竞争、过度竞争的态势,推动规模经济的形成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增强自由贸易新体制下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日本政府放松反垄断措施,重点推行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政策,鼓励企业合并与重组。
这些产业政策,在振兴日本经济,实现赶超目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短短20年中,日本经济发展居然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这不能不使世人瞩目。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必然是建立在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演化等客观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五)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是在对前人经济理论批判继承和对同类研究成果科学归纳、综合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产业经济学也不例外。
20世纪70年代之后,产业经济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988年泰勒尔出版了《产业组织理论》一书,对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间关系等产业经济理论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这本书是近十几年来国外大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最权威的教科书。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企业内部组织的分析、公共政策和产业政策问题、研究方法问题。
以往的产业经济学将企业作为黑箱,研究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90年代中期后,产业经济学开始深入到企业内部,试图通过研究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和治理机制,从根本上分析企业行为的特点,出现了“管家理论”(Stewardship Theory)、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al-agent Theory)、交易成本理论(Theory of trade cost)、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等现代企业理论,或企业经济学。
由于博弈论和激励理论引入的产业经济学,使有关公共政策的传统思想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并非通常所说的“宏观调控”,而是“微观规制”(Micro-Regulation)。
“微观规制”政策一般包括二大类:一类是反垄断(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另一类是规制政策。
规制政策又可分为“经济性规制”(主要指对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某些产业的限制),和“社会性规制”(主要指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自然环境等)。
“反垄断政策”侧重于保护竞争,防止垄断;“规制政策”则是允许存在垄断,同时侧重约束垄断企业的行为。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同其他经济学科一样,产业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