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题技巧(附练习题及答案)
8.关系混乱(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
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
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
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
(二)第2题必备知识:3大要素掌握牢1. 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
2.论点位置:(1)在文章的标题。
(2)在文章的开头。
(3)在文章的中间。
(4)在文章的结尾。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
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是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
(2)理论论据。
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
运用时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
3.论证(1)论证方法附:专题训练题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每小题3分,共9分)(信息监测卷)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身心二元的全面解放。
劳动教育在现代社会实现自觉转型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前提的,这在劳动教育上就体现为现代性的转换。
劳动教育的现代性转换首先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思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他们的生活大多偏离了自然本性的轨道。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复习共29页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和答 题思路复习
1、合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碰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没有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就缘故原由而言有主要缘故原由和主要缘故原由,就表现而言1有主要方面和主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主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7.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设误类型
设误方法 3、张冠李戴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 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 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 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 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二、常 见 错 误 类 型
设误方法
1、以偏概全
•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
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 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 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 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1.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 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几点补充:
1、冷静答题切忌先入为主
2、巧用信息(作者、时间、注释等
3、逐题解答圈划题干对应原文的重 点区域(注意题干要求、答题区域及 暗示方向)
解题对策: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 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 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 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 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的代词的指代。这些“那 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 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 合语境判断。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 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 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 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 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 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 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 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十大设误方式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1.范围不清——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2.以偏概全——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3.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4.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5.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6.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7.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8.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不明确而发生错误。
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9.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10.已然变未然——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做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采用三步阅读法,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判定选项的正误。
1.第一步,速读全文,把握大意。
先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第二步,审读题干,圈划语段。
对应每个选项,圈划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
审读题干时,需注意两点:(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与设误类型论述类文本阅读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方式,一般采用还原、比较、分析的基本方法加以推断排除,就可选出准确答案。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解释”“理解”“推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
在此基础上,锁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不以偏概全,不丢三落四,不夸大缩小,不犯绝对化错误。
最后还要回到原文核查,将选项中的叙述文字与原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下文将借助一些选择题的常见设错点,来阐述如何运用以上所说的方法。
一、张冠李戴命题者故意在时间、对象、事件、特征等方面设置障碍,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属于乙的特征说成是甲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如2012年湖南卷第14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选项D为:通风隔声窗容易导致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两大弊端,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亟需改良。
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设计和改良的要点”可知,“如何增加通风效率”属于改良范围,但选项中“声衰减”取代了“提高计权隔声量”。
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应该排除。
二、无中生有原文中根本无此信息,命题者故意脱离原文意思植入其他相近信息。
遇到此类障碍,我们就要回到原文中去分析比较到底有没有此意。
如2012年浙江卷第8题: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选C。
其中的选项D为: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原文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属无中生有。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以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解题对策: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解题对策: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八种设误方式
微点7 无中生有
设误方式
判定技巧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 要判断“无中生有”干扰
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 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
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 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
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 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
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 推断出来。
上并不是一回事。
是否一致。
1.(2019·四川雅安中学考试)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用熟 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宋应星 《天工开物》记载的很详细。古人的确很聪明。
【错项分析】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 脱落制作成瓦。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判断“混淆时
然”(既成事实),或者把“或然”(可 态”干扰项,在阅读文
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 章或选项句时,要特别 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 注意表推测和表时间的 然”说成“未然”,把“必然”说成 词语。
“或然”。
1.(2019·四川雅安中学考试)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战国时著作 《世本》记载:“桀作瓦屋。”这可能是传说。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 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 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 现,不会晚于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齐国的子渊捷追 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可见瓦已是 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2)
高考论述文阅读选择题陷阱设置方法及答题技巧一、选择题考查内容及命题特征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二、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三、选择题的设错陷阱的规律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1.以偏概全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选项:B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图腾制度。
原文: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
西洋学者发表一篇学术报告或论文,都要自己签字,这正是负责的表现。
选项:从艰苦困难之中得来的思想总是让人觉得亲切,因此是负责的思想。
2020-2021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2020-2021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分析综合能力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知识梳理】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解答科技说明文要做到快速、准确,可以用用三遍阅读法来完成: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可以跳过不管,一般来说,个别词语对整篇的文章理解关系不大。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基本方法如下:(1)复位验证法。
在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时,如果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十分的把握,可把选出的答案“复位”到原文中“验证”一下,如果语意连贯、意思准确则该项即为正确答案。
(2)事理分析法。
在论述类文章中,常会遇到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选择关系等,要紧紧抓住表示事理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词语,作出正确的判断。
(3)巧用选项法。
在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命题中,命题者常常在句中确定两个考查点,每个考查点按两种理解列为四个选项。
遇到这种题目,可以巧妙地利用选项提供的“方便”,根据自己对某一个考查点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的选项。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错误类型分析
划读原文找“关键”,关注首尾句、过渡句、中心句、 重要概念等;审读题干找方向,明确题目要求选正确项还 是错误项;理解提示语,分清是 “解释”“理解”“推 测”“分析”,还是“原因”“证据”。在此基础上,锁 定寻找答案的区间,将选项还原到原文中,仔细比较分析。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 还要充分利用原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 旨的理解。
18.未然已然混淆:将未来可能出现与现在已经存在弄 混淆,从而导致错误,如果文章和选项中有“目 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 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 的错误。
19.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淆: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 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 示。两者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
7.断章取义: 阐释某些句子意思的时候,将有关句子与其语境割
裂,从而出现错误,要发现此类错误,必须始终遵循 “整体理解”的词思维习惯和阅读方式。 8.主次混淆: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 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选项在表述时有时会将这些“主 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或弄错,从而与原文 意思不一致,精读文章,特别注意表达主次意思的词语, 就能发现此类错误。
9.先后倒置:弄错了有关内容的先后顺序,只要认真阅读文章这种 错误就不能发现。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指代词的理解出现错误,指代有误也是一种 比较隐蔽的错误,只有将该指代词(它、这、这些等)置于上下 文的语境中,便倾向关句子的语义和句间关系,才能准确理解该 词的含义,切忌断章取义,浅尝辄止。 11.扩大范围:扩大了符合某种情况的对象的范围,比如将“有些 (对象)”说成了“所有(对象)”,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修饰,限 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 为止”“绝大多数”等,因为选项在表述这些地方的内容时易出 现范围扩大的错误。当选项中出现“凡是”“所有”“全 部”“一切”“通通”等表示涵盖一切之意的词语的时候,则要 注意原文意思是否如此。
【备战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论述类阅读十大设错方式及解题技巧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那么今天,小编就帮大家梳理论述类阅读最常见的十种设错方式,再也不用担心你的论述类阅读啦!~设错方式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 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错方式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10年全国I卷)选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
2020-2021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3、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4、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题指导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三、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第一、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第二、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以下的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 、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 举例子(例如、如、人名)[类型题拓展]抓住关键词要注意:1、尽量落实到词,集中注意焦点;2、可以用符号将有用信息作好标记;3、若有题目根据题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没有题目找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尽快弄清文章的论题及观点;4、注意把握全文的顺序,边读边理清思路,读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最新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做选择题时,需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并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
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
重点在于能否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常见错误及应对方法:1.以偏概全命题者有时会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来干扰考生。
这种错误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特别是表数量多少、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和频率高低的词语。
2.混淆时态混淆时态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考生需要注意已然与未然的区别,比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3.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即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考生需要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混淆模态混淆模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考生需要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
重点关注,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等词。
5.主次颠倒主次颠倒指命题者将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倒置。
考生需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
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指命题者将肯定和否定的说法颠倒或混淆。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肯定和否定的说法,与原文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一致。
2020-2021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务必读懂命题者常用的九种设错方式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破解之策:只要看清命题者的设误项,就能准确无误地选到正确答案。
通过研读考纲和观察以往题型,可以发现,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基本稳定:三道选择题,四选一。
其中选项有时候要求找错误的,有时要求选出正确的。
如何解答此类试题,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因为有章法可循,技术的成分比较多,思想和艺术的成分比较少。
此类题最佳破解之策就是看清其常规常用的设误法。
而常规常用的设误法,也就是以下几种。
学的明白,在解题中花合理的时间,读透了材料,将无往而不利。
一、偷梁换柱本来是这个意思,设题者却故意换成那个意思,也可以叫偷换概念、以假乱真、混水摸鱼、混淆是非、顾左右而言他等解法。
如:例1,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016·全国卷Ⅰ第1题D我们先看原文:“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将原文与选项比对一下,立即发现命题者偷换了概念,将“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偷换成了“内容的真实性”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不可替代。
如此就可选出D项,为该选的不正确项。
二、范围失当任意缩小或者扩大范围,故意把部分当整体,或将整体当部分;或混淆数量多寡等,这也是常用的设误手段。
如:例2,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
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2016·全国卷Ⅰ第2题B项)此项就犯了范围扩大化的错误。
原文只是说“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并没有泛指旧史学。
三、无中生有原文根本没有的东西,命题者却说有,也是命题者常用的设误法之一。
如:例3,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设误方式及训练对策一、考纲解读《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理解”,指领会并能做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理解”层级的两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把握重要概念的含义。
“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这些概念一般都有较丰富的内涵,有的还有特定的意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侧重于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这些句子,或意蕴比较丰富,或表达比较独特,或结构比较复杂,或作用比较突出。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而言,“分析综合”层级的四个考点可作如下解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这里的“筛选”和“整合”绝非简单的对原文作文摘抄或拼接,而是对“文中的信息”作提炼处理的过程。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概括。
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某几个段落甚至全篇。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手对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析概括。
因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的。
二、命题特点一般论述类文章异彩纷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美学、建筑以及科技等诸多领域。
高考命题所选用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人文性。
文化内涵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紧扣时代脉搏,兼顾考生的知识面和对新信息接受的可能性。
高考对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要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会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考查。
从能力要求看,都能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只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
从命题形式看,都是设置三个小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有时也会采用简答题。
(一)设误常用的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
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意思内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二)命题陷阱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
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转换,一般而言,选项“陷阱”设置的主要类型有: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解题对策: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①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②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③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④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改变性质①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要有意识地关注“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词语。
②混淆模态(或然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误。
“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须关注“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估计、如果、一定、必将、未必”等词语。
③混淆是非(肯定与否定)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
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3、关系错误①主要和次要(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解题对策:做此类题,要仔细审读原文,清楚哪些是主要一面的,哪些是次要一面的②原因与结果(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解题对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4、断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使选项表述不全面。
5、说法绝对即把选择性、可能性等说法冠以“一定”“必然”“就是”等词语作限定。
6、张冠李戴是指将原文“张”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说成是“李”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
7.无中生有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8.答非所问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
或者选项与题干毫无关联。
9、曲解文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将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理解,常常表现为,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10、偷换概念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等同于文中的概念。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解题对策:在阅读原文时,一定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划、批的方法标出,在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命题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
如“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从而作出判断。
三、论述类文章阅读解题方法探究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干扰项)、排、选五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 (圈点勾画)——读原文并勾画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
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
(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①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②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
(三)找(筛选信息)这一步要求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审题干,找区位。
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
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
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外查关系。
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
(四)排(比较异同辨析是非,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将各选项所作分析逐一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作比对,体味鉴别。
排错:与原文比较,内容错误的。
排异:与题干不符合的。
排无: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的。
(五)选根据前几步的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注:另外,别让以下几点成为答题盲区:(1)不能只看选项本身的错对,注意选项是否答非所问;(2)题干中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3)有的选项要选最佳答案,而非正误选择;(4)题干涉及几层意思,选项中则要答全几层意思。
小结:客观题解题口诀审清题意和要求,看清文中有没有;弄清概念莫生发,修饰词语勿遗漏;“可能”“将来”不要丢,“原因”“结果”不调头;夸大作用是吹牛,外延改变也是错;意思相反最不该,推测结论有缘由。
四、强化训练,评讲总结(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病毒不同于其他所有生物,它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进食、产生能量、生长、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
但这一切病毒都没有。
当它呆在细胞外时,它实际上是很小的、无生命的、懒惰的颗粒。
它进入细胞后,灾难就来了。
所有的病毒都由两部分组成:核酸构成的核和包住核的一层蛋白质,在有些情况下是脂肪或类脂的包膜。
蛋白质外表或类脂包膜(如果有的话)使病毒依附上细胞膜——然后病毒进入细胞。
实际上这并不容易。
病毒外衣的表面必须刚好依附在细胞膜的“接收器”的位置。
即使在理想的条件下,病毒与合适的细胞的几千次撞击中,也只有一次能使它们正确地连接。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通常的病毒只对特定的细胞起作用。
狂犬病和感冒则是最明显的例外,它们能感染的范畴级广。
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