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第三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五)科学合理、实用高效。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制定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风险等级以及应急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事故风险分析;(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三)应急响应程序;(四)应急处置措施;(五)应急保障措施;(六)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合法性、合规性;(二)应急预案的全面性、针对性;(三)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四)应急预案的协调性、衔接性。
第三章应急预案的实施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条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人员安全;(二)迅速控制事故;(三)减少事故损失;(四)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章应急预案的评估与修订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应急预案的适用性;(二)应急组织机构的运作情况;(三)应急响应程序的有效性;(四)应急处置措施的合理性;(五)应急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和修订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4篇)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事业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必须执行。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负责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实施。
第四条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主,抓紧制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具备以下职责:(一)制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二)负责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开展安全事故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四)及时报告安全事故情况,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应急管理人员,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队伍的合理编制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应急预案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其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总预案和分预案。
第十一条总预案指的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方针、原则、组织体系以及各部门职责分工等内容的规定。
第十二条分预案指的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不同部门或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流程的规定。
第十三条应急预案必须经过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审批,并向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第四章应急演练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程度,制定应急演练计划。
第十六条应急演练计划应当包括演练时间、演练内容、演练人员安排和演练效果评估等内容。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优秀8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优秀8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本领域内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八)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六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制定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是指在发生突发事故后,为了尽快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采取的一系列紧急且积极的措施。
下面将从预防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处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事前预防措施1. 完善事故预防体系:建立健全事故预防体系,包括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岗位责任落实等。
通过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强预防意识,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防止事故因设备故障引起。
3. 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通过模拟实际事故情况,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
事中处理措施1. 紧急报警:在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相关部门报警,通报事故的发生和情况。
2. 迅速疏散人员:根据事故性质和情况,有序疏散事故现场的人员,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3. 封锁事故现场:事故发生后,立即封锁事故现场,并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事故蔓延和进一步扩大。
4. 做好现场救援:根据事故类型和程度,展开紧急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灭火、处理泄漏物等。
5. 进行事故调查:在应急处理的同时,及时启动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事后处理措施1. 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向社会公众及相关方发布准确的事故信息,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处理事故影响: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影响的处理和抑制,减少对环境和周边区域的影响。
3. 清理现场和恢复生产:在事故处理完成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和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4. 整理事故报告:对事故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事故报告。
报告中包括事故的经过、原因、处理措施和改进建议等。
5.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总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处理和事后整改等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尽量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流程
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流程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维持现场秩序:在事故发生的短时间内,迅速赶到现场,确认核心区域并设安全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如有需要,可安排专人指挥交通。
2. 疏散群众和车辆:及时疏散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和车辆,确保人员、车辆及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报警和通知上级领导:拨打“122”或“999”,并报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公安部门等,说明事故的大小、类型以及伤员数量等信息,尽快将情况上报给相关单位或者机构进行处理解决。
同时报告所在场所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组织抢救。
根据可能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响应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如果处于应急状态,可能会全员疏散人群至安全地带)。
若有必要,还要利用广播稳定围观群众的情绪,引导他们有序离开现场。
4. 开展急救措施:对于已经受伤的人员,应根据他们的伤势情况进行初步救治和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对于无法处理的伤情较重的人员,应及时拨打“120”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5. 配合调查取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物证,对目击者、当事人进行笔录提供证据。
参与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了解事件经过、人员伤亡等情况。
这可能有助于找出潜在的原因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 处理后续事宜:待事故处置结束后,尽快清理现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对死难者的家属给予安抚、安置和死亡赔偿等工作。
对因救护而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当地政府支付。
7. 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于大型活动、会议、外出施工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情况需制定相应的专项方案并进行实战演练,保证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并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蔓延。
遵循以上流程并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和风险。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应急管理,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建设等活动中,因事故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或者社会影响等突发事件。
第三条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四)科学评估、持续改进。
第四条事故应急预案管理适用于全国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应急预案编制第五条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名称;(二)编制依据;(三)适用范围;(四)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五)组织机构及职责;(六)应急响应程序;(七)应急措施;(八)应急保障措施;(九)应急演练和培训;(十)预案管理。
第六条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快速、有序;(四)制定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实施;(五)完善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的充足;(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七条事故应急预案应当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章应急响应第八条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九条事故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第十条应急救援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援力量,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开展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应急救援部门,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第十二条事故救援结束后,事故单位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事故是指意外事件或不幸的发生,它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并执行有效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事故应急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事故应急处理的一般步骤1. 立即确认事故:在发生事故后,首先要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组织应急小组: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成立应急小组。
该小组应由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以便迅速应对事故。
3. 疏散和救援:确保受事故影响的人员安全疏散,并提供适当的医疗援助。
同时,采取措施限制事故扩散,并进行必要的灭火或其他救援工作。
4.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通知相关政府部门、警察、消防和救援机构,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
同时,通知事故相关的人员,确保他们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5. 向媒体发布信息:组织好事故信息发布工作,向媒体提供准确的信息,以避免错误传播和恐慌。
6. 控制事故现场:确保事故现场安全,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伤害或破坏。
此外,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和记录,以便事后分析和改进。
7. 制定应急计划:基于事故的性质和原因,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预防措施、事故处理程序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8. 事故调查和整改: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应急处理的注意事项1.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在事故发生之前,各相关部门应制定并不断改进应急预案。
预案应考虑各种可能的事故情境,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行动措施。
2. 进行定期演练: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员工的应对能力。
演练过程中要检查和纠正不足之处,并及时更新预案。
3. 加强培训和教育:向员工提供必要的事故应急处理培训,使其熟悉应对程序和措施。
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根据事故类型和规模,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全文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促进事故应急预防和处理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保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应当依法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第五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应当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应急机构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机构。
第七条应急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任务,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应急机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专职兼职的应急管理人员,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物资设备,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应急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演练、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信息报告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应当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三条应急机构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应急预案应当明确事故应急救援机构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等职责。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第五章应急救援第十六条应急救援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响应,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合应急救援机构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事故应急管理
事故应急管理第一节概论一、事故应急管理简介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能量潜在着危险源,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极大。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还达不到绝对的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
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1.世纪90年代以来,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体制和应急救援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事故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社区的责任人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和作用,并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
1.&’年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于1.&(年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
欧盟在1.&(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并于1.&)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预案)作为重大事故预防的必要措施。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是关键的要素之一。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是事故预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是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统计表明:有效的应急系统可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系统的百分之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一、引言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是现代社会防范、减轻和控制突发事件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灾害事故频发,如火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以及化工、矿产、交通等人为事故,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的概念应急管理是指组织和管理一切为防灾减灾及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而做的准备、计划、实施和监督的活动。
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预测、预警、预防、处理和恢复各种突发公共事件。
事故管理是针对公司内部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制定一套系统管理制度,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应急处理、事故善后及事故教训总结等内容。
三、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的重要性1.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减少灾害和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2.保障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促进经济发展。
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减少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的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四、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制度的内容1.组织架构。
包括应急管理部门设置及负责人任命、部门职责分工等内容。
2.应急预案。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处置措施。
3.应急物资和装备。
按照预案确定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种类、数量及储备地点。
4.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信息化系统。
建立应急信息化系统,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及时协调和有效处置。
6.事故预防。
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7.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处置、救援和救护等内容。
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
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什么是事故?事故是指人工活动或自然力量引起的,违背本意且不测的事件,如火灾、交通事故、煤矿事故等。
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不良后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事故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因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
应急管理制度应急管理是一种旨在提高社会抵抗和适应性的行为,它是政府、企业或组织应对不同类型紧急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涉及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
应急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和管理应急措施的体系,它包括应急计划、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培训、应急演练等。
应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方面力量,快速响应事件,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产生的影响。
事故对应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事故是突发性事件,其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无法预测。
为了有效应对事故,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可以通过完善的应急计划、应急队伍和应急资源等手段,提高社会应急能力,快速响应事件,稳定应对事态发展。
事故对应急管理制度的要求很高。
首先,应急管理制度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要能够准确把握事件的特点和趋势,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其次,应急管理制度必须能够针对不同的事件类型、等级和情况,设定不同的应急预警和响应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种风险。
最后,应急管理制度还需要建立一套应急管理机制,包括抗击预案、调度协调、信息发布、资源调配、反馈评估等基本环节,以适应不同事件的需求。
应急管理的措施1.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应急预警是指预测和预报可能会发生的应急事件,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建立应急预警机制,可以帮助辨识风险、准确预测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以降低事故带来的影响。
2.构建应急组织和队伍应急组织和队伍是应急管理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有了有效的应急组织和队伍,可以快速响应事件,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应急队伍应具备多种应急技能和综合素质,包括应急救援、防疫卫生、通信等方面的技能。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3篇)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1、总则1.1为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公司生产全过程的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公司在一旦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同时也为事故的善后处理及进一步的调查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厂区(生产厂区)、总库区内与生产安全直接相关的各类事故。
如:燃烧、设备损毁、火灾、中毒、中暑、自然灾害、坍塌、人员伤害等事故的应急处理。
2、组织机构及职责2.1成立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主管生产安全的总经理助理任常务副组长,生产部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技术部、生产车间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
2.2应急管理职责在生产(或其它)相关过程的突发安全事故中,应急小组负责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员的调配、现场抢救指挥、现场保卫、隐患清理等综合性工作。
3、实施程序3.1安全事故的分类3.1.1一类(轻微)事故。
主要指在生产作业及其它相关过程中发生的设备部件失灵毁坏、工程设施损坏、人员的轻微摔、跌、碰、烫伤、中暑等。
3.1.2二类(一般)事故。
主要是指在生产作业及其它相关过程中发生的单台机械设备的毁损(不影响其它生产环节)、燃烧、工程设施的重大损坏、人员的一般性伤害、多人轻度中暑、中毒、较轻的自然灾害损失等。
3.1.3三类(重大或特大)事故。
主要指生产作业及其它相关过程中发生的多台设备、设施的严重损坏、燃烧、火灾、重大自然灾害、人员重伤或死亡等严重伤害。
3.2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过程3.2.1一类事故的处理,原则上由单位自行组织处理,但处理后应将具体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告安生部。
a)事故发生后,现场(或最先到达现场)人员应采取措施,如断电、停气等,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b)若有受伤人员,则立即抢救,在现场条件下简单处理后,可视情况送卫生所或医院救治。
c)现场事故处理,应有专人进行完整记录,并有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签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八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第二十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____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____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十五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____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____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____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二十七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____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八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总结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
第三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一)生产经营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四)应急____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事故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应急管理及事故调查处理一、事故应急管理事故应急管理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灾害评估和事故调查等相关工作的管理体系。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及时、有效的措施,减少事故的损害和影响,并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事故应急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尤为重要:1.事前预防: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预防事故的发生。
2.事中处置:一旦事故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快速应对和处置,确保人员安全、限制事故扩大化。
3.事后评估:在事故发生后,需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调查处理是指对事故发生后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分析与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在事故调查处理中1.事故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后,需要尽快对现场进行勘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
2.事故深入调查: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事故的相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包括现场证据的收集、事故过程的还原,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询问等。
3.事故原因分析: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4.责任追究:在明确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惩处违法行为,保护受害人的权益。
5.整改措施: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和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事故应急管理和事故调查处理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只有做好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评估,才能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害。
而事故调查处理则是探究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加以追究和整改,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密切配合,能够真正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内容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内容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是为了有效应对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以下是进行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 快速反应
-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人员安全;
- 确定事故类型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协调应急资源的调配。
2. 现场处置
- 确保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隔离和封锁;
- 救护伤员,为生命安全提供紧急救援;
- 控制事故扩散,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 确保通风通畅,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 严禁擅自进入事故现场,保护现场证据。
3. 信息报告
-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 提供详细准确的事故描述,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情况等;
- 向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配合,协助进行事故调查。
4. 整理记录
- 对事故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记录;
- 保存相关证据,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 协助进行事故事后定责与赔偿工作。
5. 事故调查
- 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 查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 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事后评估
- 对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 汇总教训和经验,加强应急管理和技能培训;
- 定期进行演练和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通过科学规范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员安全,保护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
应急管理能力,也是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需要各个部门和单
位共同努力。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应急预警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工程建设中可能和已发生的安全生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2、应急管理原则2.1、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线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应急预警和响应的指挥作用。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3、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快速反应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居安思危,强化一线人员的紧急处置和逃生的能力,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
3、应急管理机构3.1、领导机构工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领导工作。
4、应急保障各分公司、项目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物资保障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的储备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财务部要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
4.2、医疗卫生保障办公室负责联系就近医院,确保医院能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卫生应急工作。
4.3、交通运输保障办公室负责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建立紧急情况交通运输工具的调用程序,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7篇)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为加强医院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促进应急管理规范化,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和可靠,使应急救援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真正做到“有事必应、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构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经常检查、督促,不断改进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各部门必须成立“事故应急救援____机构”,明确机构内部各成员的分工、职责、工作范围,以及在应急救援中的其它事项。
二、应急预案编制和培训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方位防止事故发生,落实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效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遇险人员,消除或降低事故的影响。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概况、____机构、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响应、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恢复及后期处置等。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由医院领导审核批准,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实施。
4、事故应急培训由各单位____自培,每年要对职工进行一次培训。
三、应急准备1、各部门要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现场处置工作组,负责事故的决策和指挥以及现场救护,其它组成员按分工各负其职,一切行动听从指挥部的指挥。
2、各科室人员要根据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要按预案要求配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确保应急救灾物资和设备齐全、完好。
4、部门要做好值班工作,保证人员、车辆和电话畅通,发生事故要及时上报。
5、所有应急人员要全天保持通信畅通(电话、手机),接到通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岗。
四、应急响应与救援1、事故发生后,发现部门或人就近及时上报。
现场人员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不能盲目或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救护人员。
2、院领导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根据事故情况来确定是否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若需上级单位帮助救援的,要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并请求支援。
3、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应急措施,现场处置人员要严格按照应急处置措施进行现场救护。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原则
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是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损失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原则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中,必须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当发生事故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伤员,确保人员安全,其次才是保护财产。
这一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注重预防,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格局。
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演练等环节的责任主体。
四、一案三制原则“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即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
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执行机制和法制。
一案三制原则要求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执行机制和法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五、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各类事故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施。
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
此外,应急预案的实施要注重实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六、宣传、教育、培训原则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要注重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级政府、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
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将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所需经费。
第四条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accident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工作,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与应急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事故与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监督。
第二章事故预防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八条各行业、领域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安全生产规范和标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
第三章应急救援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职责、程序和措施。
第十三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及时供应。
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7篇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7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精选篇1为规范煤矿事故应急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__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__号令),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一)成立__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镇长X为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和煤矿工作的副镇长X为副指挥长;镇应急办、镇财政所、派出所、镇国土站、镇总工会、镇卫生院、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为成员,负责全镇煤矿较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应急办,刘尚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应急预案修订和综合协调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七个组:一是综合协调组。
镇政府联系煤矿工作的副镇长__为组长,镇政府应急指挥部、镇应急办为成员。
负责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布;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政府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
二是现场抢险救援组。
应急办主任__为组长,派出所、镇应急办、民兵应急分队、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负责对事故的抢险救援、现场控制和保护。
三是后勤保障组。
镇财政所所长__为组长,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和通信、电力保障。
四是医疗救护组。
镇卫生院院长__为组长,相关村卫生站为成员,负责对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移治疗。
五是善后处理组。
分管镇民政副镇长__为组长,派出所、镇财政所、镇总工会、事故发生地村支两委、相关保险公司、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
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的物质按价付款或归还。
六是安全保障组。
镇派出所所长__为组长,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地的民兵为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去污
保险赔付 贷款和核批 应急预案评审改进 灾后重建
50
2、按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划分
——应急体制、机制的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完善;
——危险源管理: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等; ——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包括各类应急组织机构及 职责、所有有关人员的培训及演练等; ——应急预案管理: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发布、备 案及评审、修订等; ——应急设备、物资、器材等管理:包括应急设备、物资、 器材等的计划、采购及保管等; ——外协管理:包括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联 络、协调及签订服务协议等; ——应急救援行动管理:包括救援方案的确定、实施、终 止、恢复等; ——善后处理工作等。
39
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 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
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
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40
2.《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鹏
25
26
27
28
事故启示
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没有应急预案,有没有应急准备,
结果不一样!
29
1.2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需求
社会警觉性较差,国民防灾意识和能力较低,是我国危机管理 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2001年美国 “911事件”、2003年我国抗击“非典”,引发了我国对应对突发 事件的思考和总结。 因此,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 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 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 的能力。
31
1.2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部署和要求
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 贯彻实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 能力为主线,强化源头预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科技水平, 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3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 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 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 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恢复 (Recover) 预备 (Preparedness)
响应 (Response)
图1.1 应急管理的内涵
48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与应对措施
阶段 内容与应对措施 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灾害保险 安全规划 风险分析、评价 土地勘测 监测、监控 公共应急宣传、教育 国家政策 应急预案(计划) 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 应急医疗系统 应急救援中心 应急公共资讯材料 应急培训、训练与练习 应急资源 互助救援协议 特殊保护计划
预防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长期危 害所采取的行动。
准备 事故发生之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 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
49
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内容与应对措施
阶段 内容与应对措施
启动应急通告报警系统
启动应急救援中心 响应 报告有关政府机构 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 提供应急医疗援助 目的是保护生命,使财产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消防抢险 疏散和避难 搜寻和营救 清理废墟 破坏评估 恢复 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 善。
9
5、造成大量 牲畜死亡!
灾难性事件回顾—重庆井喷事故
10
6、半径10公里范围内6.5万群众紧急疏散!
灾难性事件回顾—重庆井喷事故
11
7、设立临时避险场所—安臵灾民!
灾难性事件回顾—重庆井喷事故
12
8、设立临时诊所—应急施救!
灾难性事件回顾—重庆井喷事故
13
国务院和省政府领导深入灾区看望群众
32
1.2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三、具体措施
切实树立危机管理的意识;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制定和完善全国性及各部门的危机应对战略和计划 (应急预案);
建立常设性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等。
33
1.3 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现状
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应急指挥职能交叉 应急管理薄弱,应急反应迟缓 应急装备和数量不足,技术落后,救援能力差 应急法制基础不健全
44
7.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 措施和救援预案。
45
第三部分
1、按工作阶段划分
事故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内容分类
——预防:包括预防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或延缓事故进程所 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准备:包括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组 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培训、演练,物资器材的准备等; ——响应:包括事故报警与报告、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事故事 态控制与抢险、现场受害人员的急救与医疗、周围人员的紧急疏
2008年初春一场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在 全国范围电网造成36740条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 2016座35kV及以上变电站停运, 10kV及以上杆塔 倒塌及损坏310321基,其中110-500kV8381基, 导致3330多万户、约1.1亿人口停电,给经济、 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其范围 之大、时间之长、受灾民众之多、基础设施破坏 之严重、社会经济损失之巨大,前所未有,也为 世界电力工业史所仅见。——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 肖
36
3、应急
应急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事件采取预 防、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应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对突发事故灾害做出预警; 控制事故灾害发生与扩大; 开展有效救援,减少损失和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
37
二、事故应急相关法律法规
1.《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员有组织制定并实 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 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 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43
6.国务院《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的规定
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 急救援预案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制定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
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散、贵重物资器材的抢救、环境监测等;
46
——恢复:包括短期恢复和长期恢复。短期恢复是指将现场恢复 到相对安全的状态,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内容包括事故损失 评估、原因分析、废墟清理等;长期恢复包括厂区恢复性重建或 受影响区域的恢复性重建工作等。
47
预防 (Precaution)
事 故 应 急 管 理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 援预案。
3.《消防法》的规定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41
4.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 定》的规定
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
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安全 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 级人民政府备案。
19
协和客机
2000年7月25日,法航的一架协和客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后失事 坠毁,给协和客机带来致命的打击。2003年10月24日,协和客机正式 退役。标志着人类民用航空史上的超音速时代暂告一个段落。
20
21
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气泄漏事故
22
23
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
24
2008年电力电网的冰雪灾害
1
事故应急管理
青海油田培训中心 培训一部
2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事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事故应急概述 事故应急管理 保障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措施 油田应急预案及实施
3
第一部分、事故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典型案例 开展应急管理的必要性
4
1.1 典型案例
(一)“2003.12.23” 重庆开县气矿井喷事件
35
2、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 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上述定义可释义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物质损 失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也可被称为危害。 例如,造成人员伤亡的危害有: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灼 伤等;造成职业相关疾病的危害有:噪声致人听力损失、粉尘 致人尘肺病等;造成财产损失的危害有:建筑物、机械设备损 坏和原材料的损失等;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危害有:工作环境 过热、过冷、过潮等。所谓根源或状态可以理解为风险源或事 故隐患。
应急预案操作性差,应急难以有序进行
34
第二部分 事故应急概述
一、事故应急相关术语 事故(accident)
★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定义:事故是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 事件。
★按行为科学的观点: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 不安全状态综合作用的结果;
★按能量学的观点:事故的本质是做工能量或有害物 质的意外释放。
灾难性事件回顾—重庆井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