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高效测评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过关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2/3的农夫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这反映了( ) A.复原国民经济的艰难性B.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逆境C.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C[由材料可知,当时的新中国政权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存在着严峻挑战,故选C项;材料不仅仅提及经济方面,解除A、B两项; 1952年完成经济复原后新中国才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解除D项。
]2.1949年元旦过后,《华商报》发表了一则简短消息,题为《李济深等离港北上参与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共有20多批民主子士离港北上。
据此可知(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然构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方针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成功D[“从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共有20多批民主子士离港北上”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成功,形势已经起先稳定,故选D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才得以确立,解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49年9月底召开,解除B项;“长期共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解除C项。
]3.(2024·吕梁一模)中共中心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探讨通过,后来,先有各方面代表人物8 000多人进行探讨修改而成宪法草案;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再有 1.5亿人参与探讨……最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探讨通过。
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白( )A.宪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困难的B.宪法制定的肃穆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探讨D.宪法是历史阅历的高度总结B[材料数据说明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验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发扬民主,经过了广阔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这说明宪法制定是特别肃穆的,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解除A项;C项只体现出群众性,解除;材料说明的是宪法代表广阔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阅历的高度总结,解除D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某某某某九校联考)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A.1979年发表《告某某同胞书》B.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C.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某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解析: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建议实行通邮、通商和通航,材料正是这一建议的体现,故A项正确;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是奠定政治对话的基础,故B项错误;C项和D项均不是最先开始的努力。
2.(2019·某某某某期末)在下图所示报纸中,有可能刊登的内容有( )①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②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③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D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有可能刊登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的同时,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③④有可能刊登在图示报纸中,故答案为D项。
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中,排除含有①的A、B、C三项。
3.(2019·某某某某期末)197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大事影响非常深远。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访问美国B.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C.“一国两制”构想提出D.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解析:C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后,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故A、B、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广西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检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检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浙江宁波二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上述论述应出自下列文件中的(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论十大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可知该文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故B项正确;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不具备成立条件,排除A项;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的说法,排除C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排除D项。
2.(2021四川成都模拟)学者竺可桢的日记指出,午后至怀仁堂开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投票分为八组,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
该日记可以佐证(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效果显著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可知竺可桢的记载可能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材料“票上有汉、藏、蒙、畏吾儿四种文字……主席团开会,说明廿二号的政治报告因翻译蒙、藏文需时,延期到廿三日”有力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未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基层民主建设,故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故排除C项。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4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4-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安徽皖江最后一卷)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
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
这一工作的开展( )A.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任务解析:据材料“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可得出群众参政的民主政治,A项正确。
答案:A2.(2018·北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
这说明( )A.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解析: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主要是筹备新中国的建立,而且政协会议得到了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这充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民意基础扩大,B项正确。
答案:B3.(2018·江苏扬州中学5月质检)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央人民政府组成表。
这表明(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6位副主席3 3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9 27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形式C.中共联合各方面共同创建新中国D.新时期民主协商政治取得了实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与材料中“机构”“组成人员”相符,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单元过关检测-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两次历史性巨变。
这两次巨变都(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B.改写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C.使中国走上政治某某之路D.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2.《新全球史》中写道:“的宣言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长期侵略,并建立了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密切关系。
”这个“宣言”意味着( )A.中国第一次反侵略的完全胜利B.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开启C.现代化强国屹立于亚洲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某某已死》的预言文章。
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
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C.“一国两制”适合某某发展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奋斗目标。
阅读下面表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间制度名称国民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工农兵代表议会制度A.B.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发展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体现C.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发展排斥了其他阶级的参政权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利益和要求最完美的体现5.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某某、某某、某某,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④周恩来讲话的意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①③B.①②④C.②④ D.③6.教授胡锦光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早还是渊源于(前)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所通过的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当中,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时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各种原因,时机建立不起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同步训练试题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Word版含答案
专题质量检测(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阅读下列材料,可以看出当时()①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②新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升④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初步建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3.(2016·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中共()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4.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材料说明了()A.国务院当年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B.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D.劳教制度的制定与废除体现了时代的需要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6.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含解析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江西南昌联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产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其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寓意是( ) A.我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B.长期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状态C.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D.前进的道路上危险重重,要居安思危解析:选D。
在1949年新政协召开时,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其中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要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要人们居安思危,故D项正确。
1949年我国已经没有大规模西方列强的侵略了,故A 项错误;据史实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民族存亡,B、C两项均不是其本意,排除。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
这反映出新政权( )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是无产阶级的政权C.实行包容性的民主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解析:选C。
据材料“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体现了多党、多阶级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政权特色,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体现了多党团结协作创建新的中国,而非多党执政,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人员,而未涉及全国人民的拥护,故D项错误。
3.(2021·天津南开区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这一切都表明(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C.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解析:选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4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在出席某某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某某精神’……全面推进某某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
”材料中的“某某精神”()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好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2. 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这说明( )A.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某某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均为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政府积极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实施途径D.新中国成立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3.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
现在证明是需要的。
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某某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4.“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5.美国《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文中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某某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6.“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某某来。
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9·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段文字应出自()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答案:B2.“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答案:C4.(2019·3浙江稽阳联谊选考模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刻的发展变化的情况,我国不断对宪法进行必要的修改。
下列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C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
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放在1984年的是()①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②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③邓小平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专题过关检测-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过关检测(三)[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某某模拟)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
”“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 A.《新某某主义论》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B。
《共同纲领》是在1949年9月通过的,故B项正确;《新某某主义论》发表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颁布在1954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发表是在1956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6·某某某某高三模拟)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
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 261件。
这说明建国初期( )A.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职能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解析:选B。
根据“制定了《土地改革法》……通过了《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 261件”可知这些法律涉及的X围广,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 项正确。
3.(2016·某某某某高三质检)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某某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解析:选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综合质量检测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综合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解析: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
答案:A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
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任务是实现由新某某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些法律的颁布有利于党在过渡时期基本任务的完成,故D项正确。
答案:D3.[2020·某某模拟]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了民法典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
答案:C4.1984年,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解析:材料中“1984年”港澳尚未回归,故A项错误;材料中“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C项“经济”与材料中“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的角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对港澳观礼团说”“都要大团结”相符,故D项正确。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单元检测(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单元检测(五)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如图漫画《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解析:选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政协召开只是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49年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D项错误。
2.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解析:选B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来看,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故C 项错误;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是属于“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
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知()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解析:选D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无法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故A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表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的广泛性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高效测评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2019高三历史总练习高效测评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1949年9月30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
说它是“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A、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B、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的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规定了国名、首都、国旗、代国歌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人民大宪章”意指宪法,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是制定其他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答案:B2、(2018·山东临沂模拟)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表达了人民民主原那么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执政,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多党轮流执政。
答案:D3、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X,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据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某某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9·荆州质检)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A.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C.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D.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解析:《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是新某某主义国家,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故A项正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B项错误;国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是其主要不同点,故C项错误;政权主要依靠力量都是工农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9·某某模拟)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
该图说明()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解析:从图示看,国家补贴都超过了各个少数民族区域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财政收入及国家补贴,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少数民族的收入及补贴情况,故C项错误。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评估检测(四)(专题四)(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淮安模拟)陈巳生在某次会议前说:“这可是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盛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
我们不仅代表上海各界,也代表浙江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里话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为建设新中国出一份力。
”这次会议( )A.通过了社会主义新宪法B.代表民意行使最高权力C.宣告解放战争彻底结束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选B。
根据题干“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盛会”可知,这次会议为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故B正确;通过了社会主义新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内容,排除A、D;1950年夏,解放军基本上歼灭了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大规模作战宣告结束,排除C。
故选B。
2.1949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开幕。
与会各界代表共423人,会议选举聂荣臻为北京市市长,讨论了98件市政建设议案,制订了5项税收方法。
据此可以推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A.代表都是经由选举产生B.组织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C.以制定新宪法为工作目标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解析】选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故选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不是由选举产生,故排除A;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B;新宪法是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的,各地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不是以制定新宪法为工作目标,故排除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专题质检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中华人民某某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某某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
这说明当时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2.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3.1980年8月,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
”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4.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政复议法》《中华人民某某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某某国物权法》《中华人民某某国社会保险法》……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5.说,“在某某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某某稳定和繁荣的保证”,而且,“切不要以为某某的事情全由某某人来管,中央一点也不管”。
在此强调了( )A.某某应作为中央管理下的行政地区B.驻军应该适当参与特别行政区行政事务C.“一国两制”是因某某问题提出的D.某某的稳定和繁荣是回归的前提6.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海峡两岸人民普遍认同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7.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一轮总复习[新课标]历史高效测评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能力卷]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庆龄先生: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表明(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获得新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解析:“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指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直接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可知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排除A、C、D。
由“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可知新中国未照搬苏联的民族共和国制度,而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3.(2012·广东东莞模拟)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解析:从材料1954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出A、C、D三项错误;A项《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是在1949年;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D项是在1956年。
答案: B4.(2012·安徽名校联考)《青藏高原》唱响全国:“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七届二中全会未涉及西藏问题,排除①;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也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故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 B5.(2012·潍坊质量监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
②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题目的要求“人民民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①③④和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当今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答案: D6.2001年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B.说明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的政治制度C.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此排除B;C不符合史实,早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已明确规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方针,排除C;D说法错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题干材料充分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 A7.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
俞可平认为(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解析:审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评论家俞可平的话,他认为“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充分表明他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过程。
答案: B8.(2012·巢湖模拟)“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
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指香港回归。
答案: C9.“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
”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
其演说的宗旨是(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解析:根据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分析,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苏、美、英、法、中5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
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答案: C10.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认为中国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产生了“变革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下面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实,能够体现中非之间“亲缘”关系的有( )①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④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万隆会议开创了中非友好往来的新局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众多非洲国家的支持有着紧密的联系,故①②正确。
答案: A11.(2012·山东济宁质检)观察以下两幅图片,相关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B.中国是两大组织的创始会员国C.两个组织的合作都已渗透到政治军事领域D.新时期中国由不结盟走向结盟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采用排除法。
中国并不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会员国,排除B项;两个组织的合作都致力于经济领域,排除C项;新时期的中国由结盟走向不结盟,排除D项。
答案: A12.(2012·北京崇文1月统练)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对每年近5万艘过往商船、油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多次到亚丁海、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这是中国在远离本国沿海的区域展现海军力量的空前行动,也是中国在近现代史上首次派遣海军在中国水域以外执行任务。
这一行动说明( )A.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紧张和动荡不安B.非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完全确立解析:“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随着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A错误;B、D与题干材料联系不大,故A、B、D均应排除。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届论坛以“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为主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论坛并致词。
两党有关方面负责人,台湾其他党派代表,两岸经济、科技产业以及文教、体育等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四百余人出席。
两岸有关部门主管人士作为特邀嘉宾和特邀专家出席论坛。
与会人士围绕增强两岸经济竞争力这一主题,就加强两岸新能源产业合作、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举行了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
——《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2010年7月11日)材料二2010年7月1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召开“台湾新契机,亚洲新时代”中外记者会,提出台湾“后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经济战略”发展布局。
马英九表示,ECFA让台湾跨出三大步,包括突破经济孤立的一大步,两岸经贸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更是加速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一大步。
台湾可以成为跨国企业进入大陆的跳板,对大陆到台湾的投资来说,台湾也可成为进入世界市场的平台,有助于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全球总部、外商区域总部。
——腾讯网材料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明饱经忧患而延绵不绝,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生生不息,源于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
在大陆,过去60多年,大陆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
……在台湾,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枝繁叶茂。
台湾同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王毅: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为改善两岸关系,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政策或措施?(10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意义。
(6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4分)解析:第(1)问应紧扣海峡两岸关系缓和这一趋势作答。
第(2)问要注意依据材料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内容分析有利于加强两岸合作等方面的意义。
第(3)问应从两岸的交流、合作方面说明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
答案:(1)趋势: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并呈现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密切两岸经贸关系的同时,积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4分)措施: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得分)(2)意义:加强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台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台湾经济发展,有助于台湾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亚太经贸枢纽、台商全球总部、外商区域总部,是加速亚洲区域经济整合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