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考试总结】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含出处) 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披散,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 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必修三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一、《琵琶行(并序)》1、原文:钿头银篦击节碎。
译文: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通假字:篦,通“鎞”,表示“钗子”。
2、原文:曲终收拨当心画。
译文: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通假字:画,通“划”,用拨子拨。
二、《寡人之子国也》1、原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文: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通假字:无,通“毋”,表示“不要”。
2、原文:直不百步耳。
译文: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
通假字:直,通“只”。
3、原文: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
通假字:颁,通“斑”,花白。
4、原文: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通假字:涂,通“途”,道路。
三、《劝学》译文:即使而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通假字:有,通“又”,表示“再”;暴,通“曝”,晒。
2、原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通假字:知,通“智”,表示“才智”。
3、原文:君子生非异也。
译文: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设没有什么不同。
通假字:生,通“性”,表示“资质,禀赋”。
4、原文:輮以为轮。
译文:用火烘木,使它弯曲成车轮。
通假字:輮,通“煣”,表示“用火烘木使弯曲”。
四、《过秦论》1、原文:合从缔交。
译文: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
通假字:从,通“纵”,表示“合纵”。
2、原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译文: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
通假字:弊,通“敝”,表示“困顿、失败”。
3、原文:陈利兵而谁何。
译文:持精锐的武器呵问,盘查过往行人。
通假字:何,通“呵”,呵问。
译文:秦始皇已经去世了。
通假字:没,通“殁”,死。
5、原文:而倔起阡陌之中。
译文: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通假字:倔,通“崛”,表示“崛起、兴起”。
6、原文:赢粮而景从。
译文:如影随行地跟着。
通假字:景,通“影”,表示“影子”。
7、原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通假字汇总:
1.“说”通“悦”,表示高兴,如“秦王必说见臣”。
2.“振”通“震”,表示震慑,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3.“傧”通“宾”,表示迎宾赞礼的人,如“设九宾”。
4.“见”通“现”,表示出现,如“图穷而匕首见”。
5.“还”通“环”,表示绕,如“秦王还柱而走”。
6.“奉”通“捧”,表示两手托着,如“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部分例子,文言文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通假字。
通假字的存在是因为古代汉语在书写和演变过程中,一些字的写法或者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古人为了保持书写的习惯或者韵律的需要,仍然使用原来的字来表示新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了解这些通假字是非常必要的。
高考必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总结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思厥先祖父,暴霜露7.忠义暴于朝廷。
8.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9.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0.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11.被明月兮珮宝璐。
”12.闻妻言,如被冰雪。
”13.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14.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15.见其客朱亥,俾倪.”16.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17.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秦有余力而制其弊,”19.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20.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1.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2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23.或师焉,或不焉。
”24.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5.汝见我不?”26.宁可共载不?”27.食之不能尽其材。
”28.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29.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30.须臾成五采。
”31.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2.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33.胡取禾三百廛兮?”34.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35.适中手自钞录。
”36.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37.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8.屈平既绌,”39.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4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1.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42.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4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5.汉亦留之以相当。
”46.曹军不能抵当。
”47.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8.坦墙周庭,以当南日,”49.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50.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51.所识穷乏者得我钦?”52.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53.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5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5.一夜飞度镜湖月"’56.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中⽂⾔⽂【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版)⾼中语⽂⽂⾔⽂通假字归纳必修⼀4、烛之武退秦师1. ⾏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能为也已4. 秦伯说5、荆轲刺秦王1. 秦王必说见⾂2. 今⽇往⽽不反者3. 燕王诚振怖⼤王之威4. 秦王还柱⽽⾛5. 卒起不意6、鸿门宴1. 距关,⽏内诸侯2. 张良出,要项伯3. 愿伯具⾔⾂之不敢倍德也4. 旦⽇不可不蚤⾃来谢项王5. 令将军与⾂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4、《诗经》两⾸1. 氓之蚩蚩2. 匪来贸丝3. 于嗟⼥兮4. 犹可说也5. 隰则有泮6. 岁亦莫⽌7. 彼尔维何8. 狁孔棘5、离骚1. 偭规矩⽽改错2. 忳郁⾢余侘傺兮3. 何⽅圜之能周兮4. 延伫乎吾将反5. 进不⼊以离尤兮6. 芳菲菲其弥章6、《孔雀东南飞》并序1. 箱帘六七⼗2. 蒲苇纫如丝3. 终⽼不复取7、诗三⾸1. 契阔谈8、兰亭集序1. 悟⾔⼀室之内8、⾚壁赋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 ⼭川相缪3. 举酒属客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记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必修三4、蜀道难所守或匪亲8、国⼈之于国也1. 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失其时3. 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涂有饿莩⽽不知发9、劝学1. 輮以为轮2. 虽有槁暴3. 则知明⽽⾏⽆过矣4. 君⼦⽣⾮异也1. 外连衡⽽⽃诸侯2. 合从缔交3. 赢粮⽽景从4. 锄櫌棘矜5.百有余年矣11、师说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或师焉,或不焉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智——授——⽏——性——否——斑——横——途——纵——煣——影——⼜——耰——必修四11、廉颇蔺相如列传1. 拜送书于庭2. 召有司案图3. 唯⼤王与群⾂孰计议之4. 秦王以⼗五城请易寡⼈之璧,可予不5. 秦⾃缪公以来⼆⼗余君12、苏武传1.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2. 汝为⼈⾂⼦,不顾恩义,畔主背亲3. 与旃⽑并咽之4. 掘野⿏去草实⽽⾷之5. 请毕今⽇之驩6. 空⾃苦亡⼈之地7. 信义安所见乎13、张衡传1. 员径⼋尺2. 阴知奸党名姓,⼀时收禽3. 傍⾏⼋道4. 形似酒尊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廷——沾——弆——按——诀——欢——熟——襟——⽆——否——叛——现——穆——毡——圆——擒——旁——樽——必修五4、《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1.云销⾬霁,彩彻区明2.所赖君⼦见机,达⼈知命6、逍遥游1. 北冥有鱼2. 三餐⽽反3. ⼩知不及⼤知4. 此⼩⼤之辩也5. ⽽征⼀国者6. 旬有五⽇⽽后反7. ⽽御六⽓之辩8. 汤之问棘也是已7、陈情表1. ⾂以险衅,夙遭闵凶2. 零丁孤苦,⾄于成⽴3.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4. ⾂密今年四⼗有四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衡——⼏——溟——消——返——智——辨——能——⼜——变——矣——悯——伶仃——褥——选修部分庖丁解⽜1. 砉然向然2. 技盖⾄此乎3. 善⼑⽽藏之项⽻之死1. 骑皆伏⽈:“如⼤王⾔。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汇总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汇总①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词。
③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诗经·采薇》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⑦岂不日戒,狁孔棘棘:通“急”,紧急。
《离骚》⑧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⑨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⑩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
⑪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⑫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⑬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⑭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韧而坚固。
《短歌行》⑮契阔谈:通“宴”,欢饮。
《兰亭集序》⑯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赤壁赋》⑰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游褒禅山记》⑱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必修三《蜀道难》①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
《寡人之于国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莩:通“殍”,饿死的人。
《劝学》⑤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过秦论》⑨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合纵。
⑩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⑫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从师)。
4必修四《窦娥冤》①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②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纽:通“扭”,拘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用于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
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以下是格式错误已经删除的文章:高考必备通假字大汇总案:同“按”,表示察看。
动词。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XXX。
”罢:通“疲”,表示疲劳。
形容词。
例如:“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表示头发花白。
形容词。
例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表示字版。
名词。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表示晒。
动词。
例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表示暴露、显露。
动词。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表示暴露、显露。
动词。
例如:“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表示酒器。
名词。
例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表示背叛、忘记。
动词。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XXX也。
”倍:同“背”,表示背叛、违背。
动词。
例如:“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同“被”,表示顶。
动词。
例如:“被XXX。
”被:同“披”,表示穿着。
动词。
例如:“XXX,如被冰雪。
”被:同“披”,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例如:“XXX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表示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例如:“XXX至于XXX,被发行吟泽畔。
”XXX:同“睥睨”,表示斜着眼看。
形容词。
例如:“见其客XXX,XXX。
”辟:通“避”,表示躲避。
动词。
例如:“其北陵,XXX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表示行为不正。
形容词。
例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表示困顿、失败。
形容词。
例如:“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表示疲惫、衰败。
形容词。
例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表示遍及、普遍。
动词。
例如:“小惠末徧,XXX从也。
”宾:同“傧”,表示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
例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表示不。
副词。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表示吗。
疑问语气词。
例如:“XXX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表示吗。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汇总高中文言文常用通假字举例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XXX。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XXX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XXX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XXX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XXX使XXX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XXX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度过,超出。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XXX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文娱。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没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甚么。
疑问代词。
“蹈死掉臂,亦易故哉?”XXX: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XXX: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现代部队的构造,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一、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背”。
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通“辨”,区别。
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通“变”,变化。
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彩”,彩色。
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卒:通“猝”,匆忙。
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促”,催促。
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叮咛”。
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尔”,你,你们。
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返”。
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伏:通“服”,心服。
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不:通“否”。
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盖:通“盍”,何,怎样。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欢”。
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环”,绕。
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距:通“拒”。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诀”,诀别。
例:与武决去《苏武传》◇扣:通“叩”,询问。
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离:通“罹”,遭遇。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敛:通“殓”。
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缪:通“缭”。
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列:通“裂”。
例: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闵:通“悯”。
例:夙遭闵凶《陈情表》◇冥:通“溟”。
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章》◇缪:通“穆”。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内:通“纳”,使进入。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能”,能力。
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畔”。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索引(整理版)
简介
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是指在不同的古代文献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字形但读音不同的字。
对于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本索引整理了一些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供学生参考使用。
索引
1. 人/仁
- 同音字:亻、㕣、㐭
2. 人/壬
- 同音字:亻、㕣、㐭
3. 己/已
- 同音字:已、巳
4. 有/又
- 同音字:又、 、旴
5. 至/止
- 同音字:止、旨、早、
6. 陶/匋
- 同音字:匋、逃
7. 畏/威
- 同音字:咼、
8. 禁/琴
- 同音字:琴、禁、感
9. 肉/宙
- 同音字:肉、宙、咮
10. 金/今
- 同音字:今、金、斤
...
使用说明
该索引按照通假字的常见程度进行了整理,并提供了相应的同音字作为参考。
在阅读高中文言文时,遇到这些通假字可以参照索引进行对照,加深理解。
注意:该索引只提供了一部分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还有其他的通假字并未列入索引。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献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和推测。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
高中阶段文言文中常见通假字1.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5.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6.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7.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8.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9.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10.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1. 唱:通“倡”;倡导。
动词。
“而唱异域之歌。
”12. 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3.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4.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15. 党:通“倘”;倘若,偶然。
副词。
“党同伐异,此姦人之所大恶也。
”。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 天不能使之吉。”
6.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 行吟泽畔,”
7.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 俾倪.”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 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 本字的音。
掌握通假规律
1.同音字替代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 之,。
28.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2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 别离。”
30.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
31.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2.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Fra bibliotek亡无 日矣!”
8.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 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
9.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
19.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20.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这份资料必须收藏!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
因此,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份,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①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
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倍"能"背",意为"违背"。
②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广责"能"债"。
③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字。
如:"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形声字"指”通声旁字"旨",意为 "旨趣"。
④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
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被"通"披"。
高中阶段所有的通假字《烛之武退泰师》1.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 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 夫晋,何厌之有(通"痿",满足)4. 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快乐)6. 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剌秦王》7.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e ,快乐。
8.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埠”,cui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1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同座;座位。
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9、五万兵难卒合。
(卒:通猝,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通浊肮脏,水不清。
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通锤,兵器。
名词。
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 饮宴、玩乐)燕:通宴;安逸,安闲。
学霸笔记高中文言文pass
学霸笔记高中文言文pass一、高中文言文通假字1. 极:通“亟”。
2. 阙:通“缺”,空缺。
3. 说:通“悦”,高兴。
4. 反:通“返”,返回。
5. 具:通“俱”,全,都。
6. 畔:通“叛”,背叛。
7. 欠:通“歉”,欠缺。
8. 禽:通“擒”,捉拿。
9. 裁:通“才”,仅仅。
10. 曷:通“何”,为什么。
二、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行所带的物品。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男子的配偶。
4. 今至于尊在大臣。
至于:古义:“至”和“于”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一个复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至于”;今义:“甚至于”,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
5.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于是:古义:“于”和“是”两个单音节词组成一个复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就是”;今义:“于是”,连词,后一分句的开头或是对上文的承接。
6. 而刘夙婴疾病。
婴:古义:被……缠着;今义:婴孩。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关的亲属或亲戚。
8.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古义:迫近;今义:(感情)淡薄、不厚道、关系不密切、不亲密。
9.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古义:报告、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
10.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累困苦。
11.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古义:疆界;今义:(物体上用以封闭、堵塞缝隙的)器具;边界、疆界。
12.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蚁附:古义:像蚂蚁一样趋附;今义:(动宾式)形容非常紧贴、紧密依附(被动式)。
13.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古义:“以”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今义:“……地”是偏正短语作定语,“……的……地”是定语后置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G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兴化部是日遂淩出华林部远甚。”
盖:通“盍”;何不。兼词。“盖亦反其本矣。”
C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出现,露出来。动词。“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见:同“现”;现在。副词。“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缰:同“强”;强大。形容词。“缰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疆:通“强”;强壮。形容词。“始以疆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累:通“摞”;捆绑犯人的大绳子例句中作。捆绑。讲,与“臣”一起指。俘虏。”“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慄:同“栗”;发抖。动词。“慄深林今惊层颠。”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名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衡: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动词。“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画:同“划”;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用拨子在琵琶中划一下。
驩:同“欢”;欢聚。动词。“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
疾:同“嫉”;嫉妒,憎恨。“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籍柔覆温之躯。”
纪:通“记”;记载。动词。“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贾:通“价”;钱。名词。“如有营,予佐尔贾。”
简:同“拣”;选,择。动词。“宏餍慈九德,简能而任之。”
强沙塞之间,”
K
抗:通“亢”;高。形容词。“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亏:同“诡”;差异,不适应。动词“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L
雷:通“擂”;敲击。动词。“擂鼓大震,北军大坏。”
儽:通“累”;堆矗,积累。动词。“即今之儽然在墓者也。”
列:通“裂”;分裂。动词。“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脟:同“脔”;切成块状的肉。名词。切成块状的肉。名词。
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形容“而直为此廪廪也。”
陵:通“凌”;凌侮。动词。“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流离:同“淋漓”;霑湿的样子。形容词。“两股间脓血流离。”
陇:同“垄”;高地。名词。“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E
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无他,但手熟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盖:通“盍”;为什么,疑问代词。“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估:通“贾”;商人。名词。“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灌:通“盥”;洗手。动词。“媵人持汤沃灌。”
H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录:同“碌”;平凡,乎庸。形容词。“公等录录,所谓“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M
茆:同“茅”;茅草。名词。“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同“们”;词尾,表人的复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当。”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
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具:同“俱”;都,全,副词。“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距:同“拒”;抗拒。动问。“或走,或闭门旅距。。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决:通“诀”;诀别,离别。动词。“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离别。动词。“辞决而行”。
掘:同“倔”;顽强,固执。形容词。“掘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落。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溷:同“混”、“浑”;厕所。名词。“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一伙。数量词。古代军
队“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J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还:同“环”;绕。动词。“秦王还柱而走。”
还:同“旋”;回转、掉转。动词“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皇:同“凰”;传说中的雌凤。名词。“驾鸟凤皇,日以远兮。”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A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勾取。动词。“虽小数,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简:同“拣”;挑选,选拔。动词。“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信义安所见乎?”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动词。“路转溪头忽见。”
词。“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