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件(基础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PPT课件
内容解析
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还在后面以得道者与失道者的不同结局
来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2020年9月28日
11
本文结构简图
摆出观点:
(总)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 道理论证:
(分) (治国)
进攻失败
防御失败 排
比
域民…… 论 固国…… 证
1、城:内城 2、郭:外城 3、环:围 4、而:
表修饰关系,译为“着”
5、而:但是、却
6、夫:读作fú,句首发语词
7、得:得到
8、然:这样9、而:但是、却 10、者:……原因
11、是:这 12、城:城墙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胄
16、坚利:坚固锋利
17、米粟:粮食 18、委:放弃 19、去:离开
8、威:震慑、威服
9、兵革:武器装备
10、利:锋利、锐利。兵革之利:武力强大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内容解析:前面列举了两个战争中的事例来论述,强调
了战争中需要“人和”,这里用“域民……固国……威
天下……”讲道理,论证“人和”在治理一个国家中的
件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其中
“人和”是最重要的。作者首先摆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020年9月28日
6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课件(62张ppt)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但都历经了苦难的 磨练,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作为。
第二段
个人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正 小
经受磨炼 的益处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反
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点:
论证方法: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 出中心论点。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据 — — 中心论点。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 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 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 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 称四书。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王道”,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提倡君王要“与民同乐”, 人与 人之间要相亲相爱, 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 。 孟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主张,有不少是值得我们借 鉴的。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 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狱官
故天将降大任
于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所以
责任
给
这
使……痛苦 使他受到贫 困(之苦)
曾益其
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劳累 使……饥饿
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
违背 扰乱
所不能。
用来
使…惊动, “增”增 加 使…坚韧
人恒
常常
过,
犯错误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这样以后 困扰 “横”梗 塞,不顺
2、故 必 劳 饿 空 行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先 /苦 其 心 / 志, 其 /筋 骨, 其 /体 肤, 乏 /其 身, /拂 乱 /其 所 为-------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孟子》两章(课件1)
板书设计
天时 不如 地利
举例 论证 守方失利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攻方失利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 得道多助 得道 失道寡助
地利 不如 道理 人和 论证 人和
人和
治国
“仁政”
• • • •
• • •
•
•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 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 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 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 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fù yuè quăn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gé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xī 百里奚/举于/市。
舜: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 尧的君主位。 傅说: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 王武丁访寻到他,用他为相。 胶鬲: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 举荐给纣。 管夷吾: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 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 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 相。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 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 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 为大夫。
预习与交流舜/发于/畎亩之 Nhomakorabea,傅说/举于/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课件 新人教版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ɡuǎ zhù)。寡助 (ɡuǎ zhù)之至,
通叛,背叛 到
归顺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第六页,共11页。
1)本文(běnwén)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 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qiáng diào)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 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qiáng diào)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 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 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 钉截铁,不容置疑。
第十一页,共11页。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这
语气词
护城河 放弃 离开
甲衣,兵器(bīngqì),武器 装备
米,谷,泛指(fàn zhǐ 粮食
第五页,共11页。
下页
限制 巩固
征服
故曰,(x域ià民n不z以hì封) 疆之界,固(国gǒ不n以g 山溪之险,威天
gù)
第三页,共11页。
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
少
有利(yǒulì) 地理形式 的天气 天时不如((xbíùnrgús)h地ì)利有,利地利不如(bùrú)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第四页,共11页。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bùshèng)。夫环而攻之,
内城 外城 围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bùshèng)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课件
划分句子节奏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翻译
• 自主翻译,发现难点。 •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 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难句解释:“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三个短句都有省略: 1. (憔悴枯槁)征于色 2. (吟咏叹息)发于声 3. 而后(众人才能)喻(之)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它们为什么用双重否定句?
• 双重否定句意思最肯定。 • 充分铺写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 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 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 的结论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是 从反面说。从正面说,“域民”、“固 国”、“威天下”应靠什么呢?
孟庙大门
至今山东邹城还完好地保存着 孟庙和孟府,他们都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1
孟庙“亚圣殿”和 其中供奉的孟子塑像
《孟子》两章
3
孟母教子
孟子三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 疼爱自己的儿子,曾为孟子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受到严格 管教,据说有一段时间他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 机上的麻布,告诉他若不勤奋读书,就会像这块麻 布般半途而废。“三迁”、“断机”等教子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写道:“昔孟母,择邻 处,子不学,断机杼。” 后来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的弟子, 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1. 2. 3. 4.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孟子》两章 课件 (共40张PPT)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 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威震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通叛,背叛 到 归顺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要么, 或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检测练习
•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时代人, 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 记录_________的书。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 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出“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类推
{ ↓ {
↓
结论
→
防御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战争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文章第4段Leabharlann 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拓展延伸
1、从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例子?举例反思。 2、结合《政治》,《历史》说说 如何保证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语文下册
◆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推 尊为“亚圣”。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 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现存七篇。
◆ 主张:孟子提出了施“仁政”、 行“王道”“民贵君轻”的政治 主张。
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粟( )畔( )
2、解释划线的字词。 A 七里之郭
B 环而攻之
C 池非不深也
D 委而去之
E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畔之
G 地利不如人和
H 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古义:
今义:
C 亲戚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加 线字的读音 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guō 2、米粟非不多也 sù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4、亲戚畔之 pàn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而攻之/而不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战争
得道多助
地利
域民
失道寡助
不如 人和。
道理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仁政”
■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 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 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 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结合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 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推 尊为“亚圣”。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 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现存七篇。
◆ 主张:孟子提出了施“仁政”、 行“王道”“民贵君轻”的政治 主张。
听读课文,要求:
1、听准字音; 2、分清句读。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夫( )粟( )畔( )
2、解释划线的字词。 A 七里之郭
B 环而攻之
C 池非不深也
D 委而去之
E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F 亲戚畔之
G 地利不如人和
H 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A 池 古义:
今义:
B 兵 古义:
今义:
C 亲戚 古义:
今义:
4、翻译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加 线字的读音 你能读准吗?
1、七里之郭 guō 2、米粟非不多也 sù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yù 4、亲戚畔之 pàn
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
1、环而攻之/而不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4、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战争
得道多助
地利
域民
失道寡助
不如 人和。
道理
固国 威天下
治国
“仁政”
■ 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 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 跟同学们介绍一下。
■ 文中讲述了“人和”的重要性,你作为 新时代的中学生获得了哪些启发呢?
本文是典型的议论文,结合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
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
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
导致灭亡。
H
22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词类活用 生: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生存发展
死: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使……萎靡死亡
译文: 这以后,(人们才)明白忧患可以使 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 孟 子 ︾ 两 章
H
1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孟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 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 “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 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
子 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 《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 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 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 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 反对战争。
H
2
<<孟子>>二章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
H
3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 文意,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 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4 .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段论证的理解
接着从 攻守 两 方面分两层进行论证,得出
“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结论,进而推出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的结语。
4、得“人和”的实质:得道 。
5、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传统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四大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是岳麓书院,四大名楼中位于武汉的是黄鹤楼。 B.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中秋
C.“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赏花灯、猜灯 谜等。
米粟:
寡助之至:
多: 天下顺之: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温故知新☆
先学一点
1.划线字注音。 米粟(sù) 亲戚畔(pàn)之 域(yù)民 2.理解下列词语。 (1)重点实词 城:内城。郭: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米粟:指粮食。 多:充足。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2)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形容词用作动词,震慑征服。
☆课堂提高☆
文言文阅读。(12分)
做的怎样?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课堂提高☆
【答案】C “万钟”,形容粮食多。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做的怎样?
【解析】试题分析:“钟”,古代量器,与粮食有关,非“盛装饭食的器具”,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课堂探讨☆
(1)古今异义
探究一下
委:古义:
去:古义: 域:古义: 亲戚:古义: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第五单元 宽厚以 待人
第18课 《孟子》两章
要学会
哟
【本节要点】 1.了解孟子及《孟子》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温故知新☆
1.划线字注音。
先学一点
米粟( ) 亲戚畔( )之 域( )民
2.理解下列词语。 (1)重点实词
城:
池:
郭:
兵革:
三里、七里:
坚利:
人和:
☆课堂提高☆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3)便要还家( ) )
灵活运人道也(
) )
☆课堂提高☆
【解析】
做的怎样?
【答案】(1)感到惊异 (2)交错相通 (3)通“邀”,邀请 (4)值得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 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 “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交通”古今异义,交错相通;“要”通假字, 通“邀”,邀请 。
《哈姆雷特》等。
C.《墨子》一书辑录了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创始人墨子的言行,《孟子》是孟子及 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箪”“豆”“万钟”均为古代盛装饭食的器具,
“牺牲玉帛”中的“牺牲”专指祭祀用的猪、牛祭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又叫“国风”,使各地的 民歌。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2)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洁: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课堂探讨☆
(1)古今异义 委:古义:放弃。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域:古义:限制。今义:地域。
探究一下
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2)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洁:“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
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 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 理直气壮。
☆课堂提高☆
佳节的美好祝愿。
做的怎样?
☆课堂探讨☆
了解孟子及《孟子》文学常识。
探究一下
☆课堂探讨☆
你知道吗?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 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 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 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 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
☆课堂提高☆
【答案】D 错,“赏花灯”“猜灯谜”是在元宵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做的怎样?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正误。D
☆课堂提高☆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做的怎样?
)(2分)
A.《乡愁》的作者余光中、《那树》的作者王鼎钧分别为台湾诗人、作家。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戏剧大师,代表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