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20171107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科学,而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来谈谈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原子、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化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包括物质的化学反应性、稳定性、易燃性等,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和反应来确定。

接着,我们来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而影响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比如熔点、沸点等。

而原子的结构也会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比如原子的化学键类型决定了物质的化学反应性。

因此,通过对物质结构的了解,我们可以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我们综合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还要学会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关键。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为他们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帮助。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接触和使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如水、空气、金属、塑料等。

这些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它们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行为和用途。

本节课将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物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种类的微观粒子组成。

例如,金属由金属元素中的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而水则由水分子(H2O)组成。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探讨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结构与性质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固体具有紧密有序的排列和定形的结构,因此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的微观粒子排列比较紧密,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自由流动。

气体的微观粒子排列比较松散,具有较高的运动能力,能够填满整个容器。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不同状态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溶解与溶液的性质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完全混合形成溶液。

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行为与性质各不相同。

有些物质溶解后形成导电溶液,如盐溶液和酸性溶液;而有些物质溶解后形成非导电溶液,如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通过进行实验和分析,学生可以研究溶解和溶液的性质,并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四、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的变化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改变,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例如,铁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铁和氧气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

五、应用案例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探索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设计更高效的散热器和电路。

我们还可以研究酸和碱的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洗剂和药品的制备等。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之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其结构与性质密不可分。

物质的结构指的是物质的组成方式和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性质则指的是物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例如颜色、味道、熔点、沸点、化学反应等等。

本文将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两个角度探讨物质的基本特征。

一、物质的结构1. 基本粒子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这是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粒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位,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举例来说,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元素的结构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有所不同。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由负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所以不同原子的质量也不同。

3. 化合物的结构化合物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由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成的,例如NaCl。

共价化合物是由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结合成的,例如水。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各种客观特征,例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等。

这些性质大多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或是测量获得,但并不涉及分子、原子内部的变化或组成。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这些性质需要对原子的电荷分布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解释。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化学稳定性等属性。

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不同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性质表现。

例如,分子量不同的烷烃(如甲烷、乙烷、丙烷等)由于碳链长度不同从而表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熔点、极性等不同。

再比如,相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就由结构和分子间作用力所决定。

总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与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有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高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高三化学知识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对于提高化学成绩和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质的结构1.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1.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单键、双键和三键等。

分子结构对分子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1.3 离子结构离子是由于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离子结构对离子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1.4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周期性排列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的有序结构。

晶体有四种基本的晶格结构: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和单斜晶系。

二、物质的性质2.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3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离子的结构决定了离子的化学性质等。

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了解和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预测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四、学习方法4.1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4.2 多做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需要通过多做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可以做课后习题、模拟试题等,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4.3 总结归纳学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领域中,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从分子层面和宏观层面来加深我们对化学的理解。

一、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在化学中,分子结构是化学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分子结构的不同影响着物质的性质。

例如,分子的形状和原子间的键合类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以水(H2O)为例,由于水分子是呈V字型结构,所以它具有极性,这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高沸点、表面张力和溶剂性。

另外,分子结构还能影响到物质的光学性质。

分子在吸收和发射光线时,会通过分子内部的电子跃迁来实现。

由于不同的分子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电子跃迁方式,因此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这可以用于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确定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二、宏观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除了分子结构的影响,宏观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晶体结构、多孔性和表面形貌对其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晶体结构是物质在固态时的排列方式。

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规则的结构。

这种规则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晶体的硬度、熔点和透明性等性质。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但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性质,一个硬而透明,一个柔软和有导电性。

多孔性是物质具有的孔隙结构。

这种孔隙结构可以用来吸附和储存气体、液体和溶解物,因此多孔材料在催化、分离和储能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例如,活性炭和分子筛都是具有多孔结构的材料,能够吸附和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

表面形貌是物质表面的形状和结构。

分子在表面上的排列方式可以影响物质的表面性质,如附着力、润湿性和化学反应活性等。

例如,涂层材料中的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控制颗粒形状和排列,从而实现防腐、抗菌和超疏水等特殊性能。

三、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物质的性质可以反映其结构特征,而通过改变其结构可以调控其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

在化学学科中,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很多化学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离不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一、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而成的。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中子是没有电荷的粒子。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围的轨道上运动。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等方式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单位。

不同类型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因此具有极性,使其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征。

例如,颜色、密度、熔点、沸点和导电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通常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就可以确定。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特征。

通常来说,化学性质的观察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复杂的实验。

例如,相对分子质量、电化学电位和化学反应速率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也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

无机物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其化学反应通常较为简单。

例如,氢氧化钠和酸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而有机物则由碳和氢等元素通过共价键和范德华力等方式组成。

其化学反应通常比无机物复杂得多,例如,乙醇和醋酸可以通过脱水反应生成乙酸酯。

总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之一。

只有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许多现象和化学反应。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影响因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判断依据: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测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定义: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性质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水溶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水溶性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能力和程度。
应用范围:X射线衍射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用于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相变、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实验步骤:X射线衍射法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制备、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
定义:利用核自旋磁矩进行研究的方法
应用领域:化学、物理、生物学等
实验原理:利用外加磁场使自旋核发生塞曼分裂,通过测量分裂的频率来推断物质的分子结构
汇报人:XX
实验步骤:样品制备、磁场调整、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解析等
添加标题
简介: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粒子的质量来分析物质结构的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质谱法在化学、生物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量、化学式、结构式和同位素丰度等。
添加标题
实验步骤:制备样品、电离、质量分析、检测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物质的颜色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物质的颜色与其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物质的颜色可以反映其能级跃迁情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温度和压力
物质的状态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
状态的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量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L层等。

(1)同一电子层中各亚层的能级不相同,它们是按s,p,d,f的次序增高。

不同亚层:ns< np< nd< nf(2)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同电子层的能级不同。

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级越低。

同中亚层:1s< 2s< 3s;1p< 2p< 3p;(3)能级交错现象:多电子原子的各个电子,除去原子核对它们有吸引力外,同时各个电子之间还存在着排斥力,因而使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所处的能级产生了交错现象。

例如:E3d >E4S , E4d >E5S,n≥3时有能级交错现象。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表示电子层,n=1,2,…)。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二、由原子结构判断元素性质的方法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1)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个(最外层为K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时,该元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其单质不是金属也不是非金属,一般部跟其他物质反应。

2)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等于4个,或者最外层电子数小于电子层数时,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已失去电子,显还原性。

3)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或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电子层数时,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显氧化性。

4)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书等于电子层数时,元素一般为两性元素。

化学键判断化学键的类型两个成键元素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原子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

分子结构1.分子间作用力2.共价键分子的几何形状的理论预测分子的整体几何形状取决于连接原子的共价键键长以及分子中结构中心原子的键角。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一、引言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一切事物的基本要素。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以及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展开探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加深我们对物质的理解。

二、微观层面1. 原子结构-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围绕核外轨道运动。

-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表示了元素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 原子量: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等于1/12个碳-12原子质量。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概念:由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具有独立存在和化学性质的单位。

-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 极性分子:分子中原子围绕原子核构成的电子云不对称,电子云密度不均匀分布。

3. 晶体结构- 晶体的定义:由于特定原子或离子通过一定规则排列而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

- 离子晶体: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连接形成的晶体,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溶解性。

- 共价晶体:共用电子连接形成的晶体,具有高熔点和硬度。

- 金属晶体: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键连接形成的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延展性。

三、宏观层面1. 物质的状态- 固体:分子或原子通过化学键紧密连接,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 液体:分子或原子间的化学键较弱,可以流动,而体积固定。

- 气体:分子或原子间距离较大,通过碰撞运动,体积可变,具有压弹性。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无关,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到,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涉及物质的变化、反应等。

四、结论通过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的表现,从而加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同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高一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一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一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原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物质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

不同元素的质子数量不同,因此元素也不同。

质子数量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氢气(H2)和氧气(O2),其性质差异极大。

2. 中子:中子是质子的伴随粒子,它的数量可以影响原子的质量。

中子数量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氢的两种同位素:氘(质子和中子均为1)和氚(质子和中子均为2),它们的物质性质也存在差异。

3. 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其数量和分布对物质性质也有重要影响。

电子在原子内外轨道运动,外部轨道上的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1. 离子键:离子键是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

离子键的强度较大,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硬度通常较高,如氯化钠(NaCl)。

2. 共价键: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来形成。

共价键的强度较小,分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和硬度相对较低,如氨气(NH3)。

3.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由极性键连接而成,其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不对称,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极性分子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如水(H2O)。

三、结构与性质的相关性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结构的变化会导致性质的改变。

1. 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和导电性等。

例如,线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高。

2. 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分子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能力和氧化还原性等。

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以及其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带负电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核中,而电子则绕核以高速运动。

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物质的性质。

二、原子的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1. 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来计算,质子和中子质量几乎相等。

原子的质量与物质的密度有一定关系,密度越大,原子质量也就越大。

2.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大小和形状。

电子在原子的外部运动,其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大小和形状。

原子的大小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较大的原子更容易参与化学反应。

3. 原子核的电荷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物质的导电性。

原子核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使得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

这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物质具有导电性。

三、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举例说明1. 金属的结构与导电性金属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质,其导电性与金属的结构有关。

金属由密堆积的原子构成,原子之间有很多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可以在金属中自由移动,当外加电场时,电子能够带电流通过。

因此,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溶解性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晶体,离子晶体的溶解性与其结构有关。

在溶液中,溶剂中的分子会与离子晶体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将离子从晶体中解离出来。

溶解性较强的离子晶体可以更容易溶解,而溶解性较弱的离子晶体则难以溶解。

3. 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有密切的联系。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引言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物质的结构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揭示物质的性质并预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物质结构密切相关的性质,并探讨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晶体结构是指物质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的有序性。

不同晶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产生着重要影响。

以金刚石和石墨为例,二者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其晶体结构的不同,金刚石是透明坚硬的宝石,而石墨则是黑色的柔软材料。

这表明晶体结构对物质的硬度和电导率等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三、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分子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分子结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以水和氨为例,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而氨分子则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

由于氨分子中的氮原子带有一个孤电子对,使得氨具有强烈的碱性,而水则是中性物质。

这表明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四、晶格缺陷与材料性能晶体中的晶格缺陷也对材料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晶格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等。

以金属材料为例,点缺陷如金属中的间隙原子、替位原子等会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线缺陷如位错则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面缺陷如晶界则会影响材料的断裂韧性。

晶格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但通过研究晶格缺陷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使用性能。

五、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电子结构是指物质中电子的分布与排布规律。

物质的光学性质与其电子结构密切相关。

以半导体材料为例,硅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其电子结构决定了其能带结构。

光照射半导体材料时,能带中的电子可以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产生光学效应。

这说明电子结构对物质的光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六、结论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可以深入了解其性质,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从晶体结构到分子结构,再到晶格缺陷和电子结构,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为我们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推动科学的发展。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应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1. 原子结构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别带有正、中、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绕着核心运动。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例如,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 元素和化合物不同种类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具有相同类型原子的物质称为元素。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元素的性质由其原子的结构决定。

当不同种类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化学键时,就形成了化合物。

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这是由其原子的类型和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

3. 晶体结构许多物质以晶体的形式存在。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模式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如硬度、透明度和熔点。

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不同类型。

这些晶体类型的结构差异使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4.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它们在保持化学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密度、熔点和沸点是其物理性质的示例。

这些性质可以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

物理性质是与物质的结构相关联的,因为不同的结构会影响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

5.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它们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产生新的物质和性质。

例如,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将燃料转化为热能和废气。

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原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决定。

结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行为规律,并且在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们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之一。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密不可分,它们彼此相互影响,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讨论物质的结构。

在微观层面,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数量的质子组成,这决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

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也对物质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我们探讨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的是与物质的物理状态有关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等。

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差异导致各自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比如金属元素的良好导电性和金属的延展性。

除了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外,物质的组织结构也对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晶体是一种有序排列的结晶体系,它由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规则的空间排列形成。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例如,石英晶体由二氧化硅(SiO2)组成,呈透明状态,具有硬度和抗腐蚀性。

而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结晶结构,其性质与晶体有所不同。

另外,物质的状态变化也与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物质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固体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因此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相对较近,但不具有固体那样的有序排列,可以流动。

气体的分子或原子间距较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因此可以扩散和压缩。

物质的状态变化是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引起的,这是由于这些参数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最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对于科学和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物质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结构和性质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新的材料,开发新的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其结构和性质直接驱动着我们周围世界的运行和变化。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为工程技术、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云则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例如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影响了物质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性。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因为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分子内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因此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和表面张力。

3.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晶体的各种性质差异,例如硬度、折射率和导电性等。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研究和表征,从而揭示了物质内部的有序排列规律。

4. 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是应用于工程和技术中的物质,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关系到材料的用途和可靠性。

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取决于其晶体结构中的电子云和格点缺陷。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则与分子链的长度、支链密度和交联程度密切相关。

5. 固-液-气相变: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相变,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

这些相变背后的机制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例如,固态的冰在加热时会融化成液态水,这是因为加热使水分子的振动增加,从而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

总结起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自然界中的规律,并且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此外,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也为新材料的开发和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二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物质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质的结构首先涉及到原子和分子的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分别带有正电荷和中性电荷;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中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使整个原子处于电中性状态。

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结构由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呈现出H2O的分子式。

二、物质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金属性物质:金属性物质通常由金属元素组成。

金属的结构特点是以正离子组成的离子晶体结构。

金属原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金属的导电、热导和延展性特征。

2. 非金属物质:非金属物质主要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氧气、氮气等。

非金属的结构通常以共价键联结原子,使得其物理性质较金属性物质为差。

非金属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因而在与金属物质反应时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

3.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酸的分子中通常含有氢离子(H+),而碱的分子中含有羟基离子(OH-)。

酸和碱的性质是由于它们的离子形成能力和反应性所决定的。

4. 次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一些物质由多个原子组成,如O2、N2等。

这些物质称为次原子分子。

与之相反,由三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多原子分子。

这些分子的结构也将直接影响它们的性质。

三、化学键和物质特性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力,用于将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高中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高中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概述在高中化学中,研究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物质的组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物质的性质。

通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能够预测和解释许多化学现象。

原子与分子结构•原子: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数量的原子。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度很高的物质,按照周期表分为不同种类。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粒子。

某些情况下也会有离子键和金属键连接。

化学键•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离子键发生在正电荷离去一个或多个电荷转移给另一个离去时。

•金属键:金属键发生在金属元素中,其中正电荷在金属晶格的结构中很容易移动。

物质的性质•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不同物质的密度可以用来区分它们。

•熔点和沸点:这些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转变时的温度。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

•颜色和光学性质:各种化合物和元素呈现出不同颜色,这是由于它们分子结构或组成原子产生了特定的吸收和反射光谱。

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非极性共价键分子之间弱而瞬时的相互作用力,影响着气体或液体中分子之间的互相吸引。

•氢键:氢键是由于氢原子与高电阻原子(如氮、氧、氟)形成极性共价键而产生的强相互作用力。

•离子相互作用:正离子与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而形成一个稳定化合物。

应用案例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药物化学:通过了解药物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可以设计和合成更有效的药物。

- 材料科学:通过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可以设计出更强、更轻、更耐久的材料。

- 环境保护:了解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可以制定对环境友好的清洁技术和解决方案。

结论高中化学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物质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础,而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深入认识自然界和各种化学现象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原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基础。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其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电子按照能量从低到高依次排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上,分别用 K、L、M、N 等表示。

每层电子又分为不同的亚层,如 s、p、d、f 等。

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元素周期表是反映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物质。

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存在于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

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原子间均匀分布。

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也十分重要。

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了其性质。

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水分子是V 形。

分子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这对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有着重要影响。

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氢键的存在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晶体结构也是物质结构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晶体类型有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硬度较大,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原子晶体熔点和沸点非常高,硬度大;分子晶体熔点和沸点较低,硬度小;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化轨道理论
1、sp3 杂化
(一)、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的特点:
1、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互相杂化。杂化后的轨道 能量相同,形状相同(电子云一头大,一头小) 常见的有:ns np (n-1)d ns np 2、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 目相同。 3、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大于未杂化轨道。
知识储备2:(P15) 能
7s
鲍林近似能级图
7p
6d 5f

6s
6p
5d 4f
5p
5s 4p 4s 3s 2s 1s 3p 2p
4d 3d
练习:1、写出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
轨道表示式
Ar:
19K 20Ca 21Sc 22Ti 23V 24Cr
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 3s23p6
平面正三角形
C2H4(sp2杂化)
3、sp杂化:
sp杂化轨道夹角为:
180°
杂化轨道空间构型: 直线形
知识储备2:杂化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P42---P45)
解释NH3为什么是三角锥形结构: NH3分子中含有三个N-H单键和一对孤对电子,
由于孤对电子对N-H键的排斥力大(键角为107.3°),
2
注意: 1、H原子作配体时(2-1) 2、不能整除时,把0.5作为1。
(第2步)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中心原子的σ键数n + 孤电子对数
例:指出下列物质中指定原子的杂化方式: H2O、 SO2、 SO3、 CO32-、 SO32-、 SO42-、
sp3
sp2
sp2
sp2
sp3
sp3
CCl4、 NO2、NO3-、CH3Cl
(从左到右)
由小到大
原因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吸 引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吸 引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由大到小
考纲要求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 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有σ键和π键,能用键 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 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 的一些物理性质。 5.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 ( sp , sp2, sp3) 6.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 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
使得NH3呈三角锥形
对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包括成键电 子对和孤对电子,则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 构型不一致。
H2O
NH3
对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只包括 成键电子对,则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的 构型一致;
CO2
CH4
例:1、判断SO2、 SO3、 CO32-、 SO32-、 SO42- 、 ClO3 -、 ClO4-、的空间构型 2、特例PCl5、SF6 (P44)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 同主族 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下,失电子能力逐渐 (从上到下) 增强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① 3s23p1 ②3s23p2

三维P228
2 4 2 3 ③3s23p3 ④3s 3p ⑤2s 2p
考点3: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知识储备1:电负性的定义及意义(P25) 知识储备2:主族元素电负性的递变规律(P25) 电负性规律 同周期
1、写出二铵合银离子的结构。 [H3N→Ag←NH3]+ 2、向CuSO4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写出方程式: Cu2++2NH3· H2O=Cu(OH)2↓+2NH4+ 继续滴入氨水,写出方程式: Cu(OH)2+4NH3==[Cu(NH3)4]2++2OH- 写出四铵合铜离子的结构。
配体 -
SO42
1、若已知该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式或电子式,则 1+x = 中心原子的σ 键数 + 孤电子对数
sp sp3
sp3
sp2
sp2
sp3
C 、N原子的杂化方式?
提醒:使用结构式判断杂化方式时注意是否有孤对电子。
2、对于ABn型分子或离子,也可用下法判断(P44) (第1步)中心原子A上的孤电子对数 = A的主族序数 – n×(8-B的主族序数) – 离子化合价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能量最低原则:
核外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轨道,然后排布在能量高的轨道。 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 向必须相反。 洪特规则: 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的分占 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第二规则: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体系能量较 低,原子较稳定。
3d
25Mn
4s
4s
[Ar]3d54s1
[Ar]3d54s2
[Ar] ↑ ↑ ↑ ↑ ↑ 3d
26Fe 27Co 28Ni
[Ar]3d64s2 [Ar]3d74s2 [Ar]3d84s2 [Ar]3d104s1 [Ar]3d104s2
29Cu
30Zn
电子排布式
31Ga
[Ar]3d104s24p1
32Ge
4、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成键的孤 对 电子
(二)杂化类型 1、sp3 杂化 同一个原子的1个 ns 轨道与3个 np 轨道进行杂化组合。 sp3 杂化轨道间的 夹角是 :10928’, 杂化轨道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形。
2、sp2 杂化
sp2 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 120
杂化轨道空间构型: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P6)
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单个电子在原子
电子云 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象化描述。(P8) 形
考点1、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布(考点:基态原子和离子的轨道表示式、核外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排布式 ,必考) 知识储备1:(P11-P13)
分子空间 杂化 杂化轨道构 分子类型 型 (VSEPR) 方式 构型
sp1 sp2 举例 CO2、BeCl2、HCN
直线 平面 三角形 正四面 体
AB2 AB3 AB2
直线 平面三角形 V形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V形
BF3、HCHO 、
SO 3 、 CO32-、 SO2 CH3Cl、SiCl4、 SO42-、ClO4- NH3、PCl3、 SO32-、 ClO3 -、 H2O 、 H2S
33As 34Se
[Ar]3d104s24p2 3 10 2 [Ar]3d 4s 4p
[Ar]3d104s24p4
5 10 2 [Ar]3d 4s 4p 6 10 2 [Ar]3d 4s 4p
35Br
36Kr
知识储备3:(P13、 P15)
价电子和价电子排布
三维P227
练习:写出Fe2+、 Fe3+、Cu+、 Cu2+的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排布式
2 1-2 1-2 5s25p1 -5 5s25p6 1-8 4d1-8 5s 4d105s 5s1-2 (n-1)d ns 10 1-2
ds区
(n-1)d ns
6 s1 - 2
4f1-146s2 f区 5d1-106s2
5d106s1-2 6s26p1 -5 6s26p6
板书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 1、(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何找等电子体?
sp3
sp2
sp3
sp2
sp3
sp3
CH4、 NH3、 NH4+、 C2H4、 C2H2、 CH3CHO、
sp3
sp2
sp
sp3 sp2
HCN、 C6H6 sp sp2
物质结构与性质
碳(C)价电子电子结构:
2s
原子轨道:
2px
2py
2pz
2s
2px
2py
2pz
H原子轨道:
1s
CH4分子(sp3杂化)
AB4
AB3 AB2
sp3
知识储备3:等电子体(P45)
价电子总数=主族序数之和 — 化合价 价电子数之和 — 化合价
一些常见的等电子体:
二原子10电子的等电子体:N2、CO、CN-、C22-
二原子11电子的等电子体:NO、O2+
三原子16电子的等电子体:CO2、CS2、N2O、CNO-、N3三原子18电子的等电子体:NO2-、O3、SO2 四原子24电子的等电子体:NO3-、CO32-、BF3、SO3(g) 五原子32电子的等电子体:PO43-、 SO42-、 ClO4-、 SiF4、SiCl4
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点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知识储备1:电离能的定义及意义(P22) 知识储备2:原子各级电离能的定义及意义(P22) 知识储备3: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P23)
P23
I1规律
原因解释
(1)同周期元素,从左 (1)总体上呈现由小到 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 大的变化趋势 减弱。 同周期 (从左到右) (2)IIA、VA族元素较 (2)IIA、VA族元素的 相邻元素的数值大 价电子排布具有稳定 结构
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纲要求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 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 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 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