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立项

合集下载

济源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济源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济源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1. 引言济源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城市。

近年来,济源市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济源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的背景、实施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

2. 背景济源市的农业经济一直以来都是该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由于原有品种的落后和传统种植技术的局限性,农业产业的增长面临一定的困境。

为了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济源市决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通过示范推广的方式在农民中进行试验种植。

3. 实施情况3.1 引进新品种济源市通过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了一批适应当地环境的新品种作物。

这些新品种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可以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益。

3.2 推广新技术除了引进新品种,济源市还积极推广新的种植技术。

通过科技示范园和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介绍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效益,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3 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展示新品种新技术的效果,济源市建设了多个农业示范基地。

这些基地不仅用于示范种植新品种和应用新技术,还提供参观和学习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前来交流和学习。

4.1 增加农产品产量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的实施,使得济源市的农产品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农民通过采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增加了作物的产量,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4.2 提高农产品质量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还提高了其品质。

新品种具有更好的风味和口感,而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3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推广新技术,济源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

传统的农作物逐渐被新品种替代,农业产业链条也逐渐延伸,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济源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和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的收益和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

农业综合开发助推济源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助推济源现代农业发展

设, 以项 目促 优 势 产 业 发 展 , 效 促 进 了全 市 农 业 结 构 的 有 进 一 步 优 化 。截 至 2 0 底 , 源 市 优 质 粮 基 地 达 1 09年 济 6万
亩, 无公 害农 畜产 品产地 达 18个 、 0 产品 6 4个 , 标准化养 殖小 区 6 0个 ,薄皮核桃基地 l 5 0万余亩 、花卉苗木基地 1 . 5万亩 、济源冬凌草 ” “ 基地 2万 亩 , 粮经 比例 达 5 4 , 2: 8
农业综合 开发助推 济源 现代农业 发展
■周 顺
近年来 , 济源市农业综 合开发 “ 围绕项 目建设这一 主
线” 在生产要素投入集 约化 、 , 资源配置 市场化 、 生产手段 科 技化 、 产业 经营一体化 的农业 现代化进程 中, 进行 了积 极 的探索 , 取得了可喜成就。
地, 以基地富农 民,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随着国家 惠农 政策的增多 , 加上生 产条件的不 断改善 , 民种粮 的积极 农 性明显提高 , 农作物秸秆 等副产 品也 大量增加 , 但这 些农 副产品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每年都要 出动大量 的人力和 物力 , 实施秸秆禁烧 工作 , 不但造成极大浪 费, 而且还污染 环境 。为此 , 济源市农业综合 开发扶持建成 了温室饲养奶 牛项 目, 用温室 饲养奶 牛 , 利 青贮 秸秆作 饲料 , 牛粪产 沼 气, 沼气供 温室 , 实现 了资源 的综合 配置 , 仅青贮一 项 , 每 亩为农 民增收 6 0元。近年来 , 济源市农业综合开发 围绕农 业产业化经营 , 通过集 中扶持 、 连续扶持的方式 , 打造 了古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是 解 决 小 生 产 与 大 市 场 的 矛
农 民人 均纯 收 入 达 6 6 7 3元 。

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申报指南

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2015年度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申报指南为扎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公信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根据《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豫财农[2010]272号),特制定《2015年度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都市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和旱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比较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基本原则。

申报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向,有利于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当地实际,具有较好的资源、经济和技术条件,区域特色突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利于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凡是近两年经纪检、检察、审计部门检查有违纪违规的农业经营主体不再予以扶持;2015年度财政资金扶持的项目(含拟定扶持的项目)不重复支持。

二、扶持对象、重点和方式(一)扶持对象重点扶持近几年来呈现整体扩张态势,市场前景发展预期良好,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扶持重点按照“扶优、扶大、扶强、扶品牌”的原则,2015年省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适度集中资金规模,重点建设都市生态农业工程,调整旱地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优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发展。

继续坚持以设施农业为重点,支持园艺产品、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现代水产养殖业,加快特色高效农业主导产业设施化和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快速发展。

1.园艺作物。

重点支持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茶叶、中药材、蚕业等优质特色园艺农产品智能化连栋温室、标准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约化育苗场设施农业基地建设。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济政办〔2017〕74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济政办〔2017〕74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济政办〔2017〕74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22日济源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根据《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济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十二五”末,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36.7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7倍;全市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75.2%,超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

综合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的“一城、一廊、两带、四区、五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框架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

全市优质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一连增”,总产稳定在2.3亿公斤左右;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1万吨、2.4万吨、3.5万吨,油料、蔬菜及食用菌、水果和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到0.19万吨、29.54万吨、3.03万吨和3.8万吨。

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以济源市坡头镇农业结构调整为例

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以济源市坡头镇农业结构调整为例

ajs n ,rea pet tess ial dvl met f g cl r,n x l eGya g cl r rc r ajs n dut t o m l, utnbe ee p n o ar u uea dt epo i narut a s ut e dut t me f x oh a o i t o r u i ul t u me
坡头镇位 于愚公家乡河南省济源市南部 ,东临洛 阳石化 城, 南隔黄河与洛阳市相望 , 北距 济源市区 2 0公里 , 济源的 是
“ 大 门 ” 坡 头 镇 属 浅 山丘 陵 区 , 南 。 区域 总 面 积 17k 辖 2 3 m , 4
西滩新 上规模生猪养殖场 1 个 。 O 大庄 、 蒋庄 、 柳玉 沟等村因地 制宜 , 种植 烟叶 4 m , 0h 实现农 业产业新 突破 。郝山、 佛涧 、 马 场 、清涧等村利用坡头镇 独特的天然隔离条件 ,继续 扩大甘 蓝、 大葱 等制种 , 面积达到 5 . m 。马住 、 33 h 3 双堂、 大庄等村利 用新建大棚优势 , 大力发展蔬菜生产 , 动蔬 菜产 业成 长。清 带
T es s ia l d v lp n f g i l r r cu ea j s n rbe h t n be e eo me t r ut e tu tr d u t t o lms u a oa c u s me p
— —
I y a o o Z e g i l rl tu tr du t n . re a l nj u n P T u h na r ut a s cu ea j s i c u r me tf x mpe o
型政府、 出农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 跳 推进科技兴农战略 、 培育农业 中介服务组织的对策。 关键 词 : 可持 续发 展 ; 业 ; 业 结 构调 整 农 农 中 图分 类 号 :3 41 F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8 2 (0 00 — 12 0 1 0— 30 2 1 )5 0 0 — 2

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从传统的规模化发展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产业结构、农技推广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

一、土地利用的优化优化土地利用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河南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倡农民以合作社、农专合作社等形式集约经营农田,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加强保护农民的利益。

此外,进一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田质量,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科学种植和高效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河南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以粮食、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并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农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的增值。

三、农技推广的加强农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农技推广是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河南省着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传递给广大农民,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此外,还要积极推广农机装备和智能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政策支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加强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河南省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农业生产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认证、农村综合改革等相关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综上所述,河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动态调整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动态调整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动态调整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3.10.11
•【字号】豫发改重点〔2023〕521号
•【施行日期】2023.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社会工作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关于动态调整2023年省
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发展改革委(发改统计局),省直和中央驻豫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项目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重点项目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成效更好,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和有关规定,我委组织开展了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年中动态调整。

经研究,决定将符合条件的航空港区新型显示基地一期等70个项目(附件1)纳入今年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459.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20.8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69个;同时将创维无线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园等79个难以如期实施的项目(附件2)调出今年省重点项目,有关方面及时收回已配置的要素资源。

各有关方面要抢抓年底前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期,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和“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严格落实领导牵头推进责任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强化协调服务,精准抓好资金、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全力推动项目及早开工,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助推全年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

附件:1.调入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2.调出2023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2023年10月11日。

济源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与思考作者:惠永华,王路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7年第7期摘要:济源市紧紧抓住新常态下现代农业发展机遇,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要求,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机制、招商引资、发展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破解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难题,但也面临着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一、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的成效(一)结构调整增加“新效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综合效益。

一是粮食产业实现“十二连增”,全市粮食总产达22.55万吨;二是生态畜牧业发展迅猛,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安全,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蔬菜制种达3.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四是烟草产业实现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生产、智能化烘烤,植烟面积1.5万亩,亩均收入4000余元;五是水产养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放鱼苗100余万尾,水产品产量3.8万吨。

(二)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作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市,济源市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有388个村完成了39万亩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是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济源市获批河南省唯一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召开动员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服务督导,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受到中央改革办督察组、省市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三是深入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四台一会”融资机制,出台贷款贴息实施细则,为1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023亿元,累计达2.43亿元,有效破解了现代农业发展融资难题。

济源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探索

济源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探索

济源示范区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探索作者:贾述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0年第10期近年,设施农业在济源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过程中迅速发展,成为农业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高质量发展显现。

一、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分析(一)起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济源市设施农业主要以蔬菜温室大棚为主,生产反季节蔬菜,有效提高了新鲜蔬菜的供应,有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全市拥有塑料大棚1300座、日光温室289座,设施农业面积84.7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1520万元,每667m2平均收入1.196万元。

(二)整合发展阶段(2001—2010年)从新千年开始,济源市设施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扶持推进农业设施建设,全市每年奖补资金由600万元增至3000万元,充分调动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全市拥有塑料大棚6506座、日光温室3208座、连栋温室51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23.3 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1.19亿元,每667 m2平均收入1.51万元。

(三)融合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从2011年开始,济源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农业示范区布局,全面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步入了产业融合发展阶段,设施农业逐步向主导产业拓展、向产业融合拓展、向规模化园区经营拓展。

全市集中连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产业园区、烟草智能化育苗产业园区、设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等,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全市拥有连栋温室大棚2.1万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 681.6 hm2,设施农业年总收入8.94亿元,每667 m2平均收入1.51万元。

二、设施农业产业布局分析(一)设施蔬菜产业一是北部城郊设施蔬菜区,以温室大棚反季节瓜类蔬菜、芹菜、食用菌为主,是集生产示范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域面积430 hm2。

济源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分析

济源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分析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期轵城镇枣树岭、梨林镇后荣村等为核心的蔬菜制种片区;建设6.67 hm 2标准化生态烟叶示范片8个,3.33 hm 2以上种烟大户4户,0.67~3.33 hm 2的种植专业户300户;全市规模养殖场(区)137家,养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

(五)坚持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科大、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先后建成中科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蔬菜制种院士工作站、生物农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国家平台;制定发布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2项;培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济研麦7号”和“济研麦10号”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航天诱变冬凌草研究工作积极推进。

二、存在问题(一)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在一些细分领域的产业发展谋划与定位还不够到传统美食等文化内涵,特色农产品品牌;探索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房屋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有效途径,让城市优秀人才“进得来”;探索推行允许符合条件的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农村落户并依法享有相关权益的制度,为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创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各类人才“留得住”。

(五)深化改革创新,提振发展动力多管齐下解决资金难题,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担保、贴息、保费补贴等金融杠杆、制定引导资本下乡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投资兴业,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抓住国家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提升试点等机遇,努力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特色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 尚千涵)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

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

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村民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乡亲们:我是一名高学历的村官,我负责贫困村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工作。

经过对村庄发展状况的调研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计划,旨在促进村庄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

一、背景分析村庄位于山区,主要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

然而,这种种植结构单一,不利于农民增收和村庄经济发展,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进一些高效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二、目标设定1.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民收入。

2. 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效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业品牌效应。

3. 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三、策略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种植意识。

通过组织农民培训班、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向农民宣传引进农作物种植的好处,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支持。

2. 指导农民选择适用的农作物种植。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向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建议,引导农民选择适用的农作物。

3. 推动特色农产品发展。

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选择一些适宜的特色农产品,引进种植,培育农民群众形成了一种共同发展的意识,并通过合作组织、产品定制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4. 引导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帮助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5.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四、预期效果1. 农民收入增加: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2. 农业品牌效应显著:发展特色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开发。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15.12.16•【字号】豫农政法〔2015〕36 号•【施行日期】2015.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各省辖市及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农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农发〔2015〕2号),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在农业产业上挖掘新潜力,在提质增效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开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现就调整优化我省农业结构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全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三农”投入,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

2004年以来,全省粮食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实现“十二连快”,农村公共事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但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深刻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全省农业发展的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不断聚集,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高品质的农产品生产滞后,难以适应和满足居民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需求;种养衔接不紧、循环不畅,农业尤其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务农增收乏力;农业区域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业功能和潜力挖掘不够,一二三产融合不足。

这些情况表明,农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势在必行。

当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机遇难得、恰逢其时。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以济源市为例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以济源市为例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研究——以济源市为例作者:苗楠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5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

要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不断在理念、思路、机制、政策、措施上向农村倾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与此同时,农村经济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引发的弊端开始显现,影响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三农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不断在理念、思路、机制、政策、措施上向农村倾斜,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了畜牧养殖、蔬菜、薄皮核桃、烟叶、冬凌草五大产业基地。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一个极其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必然发展过程,其根本意义在于通过调整,构筑我国农业融入全球的生产结构,构筑农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结构,构筑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该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7 784元,居全省第2位,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06年的2.36∶1缩小到2.12∶1。

之所以农民能够不断增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该市持续不断地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

济源粮改饲试点项目稳步推进

济源粮改饲试点项目稳步推进

济源粮改饲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惠永华;王路【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年(卷),期】2019(000)015【总页数】2页(P61-62)【作者】惠永华;王路【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省济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天然隔离,自然屏障较好,适合养殖业的发展。

2018年,济源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粮改饲试点市以来,把实施好粮改饲项目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奶业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有力抓手,精心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了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济源市畜牧业发展现状济源市按照“稳猪、扩牛、壮禽、重兔”的思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畜禽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坚持“招大引强”战略,先后引进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500强企业;同时还引进了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瑞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企业20余家。

创立的动物防疫、无害化处理、养殖保险联动的“济源模式”在全国推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试点市。

2018年年底,全市规模养殖场(区)达300多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8万吨、2.4万吨、4.3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3.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3.1%,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粮改饲试点项目在济源市畜牧业运用中的迫切需要1.粮改饲试点是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

早在2015年,中央就做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改饲试点发展草牧业的决定。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明确规定实施奶业振兴行动,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

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农村工作会上提出,继续抓好“四优四化”,尤其对粮改饲试点项目专门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粮改饲面积发展到280万亩。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19〕28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19〕28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19〕28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6年11月4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同时废止。

2019年5月29日济源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8〕2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豫发〔2018〕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18〕31号)等文件精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建立健全我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切实加强我市耕地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济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负总责,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市政府对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考核,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农牧局、统计局(以下统称市考核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考核检查工作,列入市目标考核体系。

济源生态嬗变 10亩小型生态农场规划

济源生态嬗变 10亩小型生态农场规划

济源生态嬗变 10亩小型生态农场规划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济源因古道济水而盛名,济水因诸多诗作而意深。

从远古洪荒的传说到城市变迁的今天,济源,正以多角度及多层次的影像折射出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及创新性。

济源,正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彰显其城市综合实力及城市文化特色。

济源,正以愚公精神的继承和传扬不断践行其社会责任与民生担当。

济水之源,绿色之城济源因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

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是传说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的发祥地。

自古有“豫西北门户”之称的济源,其地处豫西北、晋东南交汇处,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市隔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省运城市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市相连。

在区位上是沟通晋豫两省、连接华北平原和中西部地区的枢纽。

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具有东引西进、南下北上的有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良好的区位优势。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xx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xx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xx年以来以构筑园林城市、弘扬生态文明、传承生态文化为理念,全面建设以森林资源为主导的绿色生态济源。

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

这是济源百姓的生活写照。

城市体系建设与城市生态延伸无不紧密关切着济源的发展态势与走向、其主政者的民生责任与执政自觉,以及民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动参与和融入。

德国诗人海涅曾言,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了一步。

社会在嬗变,而济源在自我时代发展理念中坚守着对民众的责任与承诺。

济源市的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山区、丘陵占全市面积81%以上。

据了解,济源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建设资金方面大胆进行改革尝试,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城市森林建设投入机制。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
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济源市人民政府办
•【公布日期】2019.08.08
•【字号】济政办〔2019〕36号
•【施行日期】2019.08.0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
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
济政办〔2019〕36号
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16〕2号)要求,市政府决定对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47家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予以公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经营主体,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及联合体的重要载体,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
业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走出去”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有关单位及部门要切实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要把握新要求、新机遇,在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中原更加出彩,济源出重彩做出新的贡献。

2019年8月8日。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济政〔2016〕46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济政〔2016〕46号

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正文:----------------------------------------------------------------------------------------------------------------------------------------------------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若干意见的通知济政〔2016〕46号各产业集聚(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豫政〔2015〕71号)文件精神,从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数量、质量双重红线,建立以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的土地管理格局,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保持现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总体质量不下降。

现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为契机,切实做好耕地保护工作1.严格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

国土部门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从市区、镇区周边,交通沿线开始,由近及远,将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农业部门做好土地污染调查,将受污染严重且难以恢复治理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范围,足额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头和农户,建立保护图表册,建设基本农田数据库。

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为基础,优化耕地保护红线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合理确定城镇发展空间。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即: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搞林粮间作以及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不准以调整农业结构等名义在基本农田内实施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的建筑物等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除法律规定的国家及省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外,不准非农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研究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研究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研究贾宝华;李秀启;郝浩浩;陈丽;边景景;赵玉玲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年(卷),期】2017(34)24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济源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包括优质粮食、高效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种业和休闲观光.尤其是今年济源市建设了全国首个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域规划引领,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依据全市农业产业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总页数】2页(P5-6)
【作者】贾宝华;李秀启;郝浩浩;陈丽;边景景;赵玉玲
【作者单位】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459000;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459000;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 459000;济源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济源4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陈润儿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
2.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推进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证件管理
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4.济源市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实
践及启示5.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工作亮点纷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市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立项
申请书
申报单位:局(公章)
申报日期:年月日
— 1 —
申请立项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申请立项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数量、区域分布、总体规模、投资概算、计划建设期限、项目投用后的效益预测等。

— 2 —
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立项呈批表
— 3 —
附件3
济源市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验收奖补
申请书
申请人:(公章或指印)
项目地址:镇(街道)村(居)
申报日期:年月日— 4 —
2012年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验收奖补申请表
— 5 —
申请验收奖补项目介绍
项目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
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规模、占地面积、开建时间、建设进度、投资主体和额度、效益分析等;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详细说明基建规模;
项目实施中应办理的法定文件、证书、票据,必须同时出示原件并附复印件;
项目涉及带动农户的,另附每户的基本信息。

— 6 —
— 7 —
— 8 —
主题词:农业项目通知
主办: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督办:市政府办公室三科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驻济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级法院,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