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气相色谱

合集下载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第2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

将两者混合起来进行色谱实验,如果发现有 新峰或在未知峰上有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峰略 有分叉等)出现,则表示两者并非同一物质; 如果混合后峰增高而半峰宽并不相应增加, 则表示两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质. 3.多柱法:在一根色谱柱上用保留值鉴定组分有 时不一定可靠,因为不同物质有可能在同一色 谱柱上具有相同的保留值.所以应采用双柱或多 柱法进行定性分析.即采用两根或多根性质(极 性)不同的色谱柱进行分离,观察未知物和标 准试样的保留值是否始终重合.
§2.5 GC检测器 一、概述 1.作用: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按其特性及含 量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 2.分类: 浓度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浓度瞬间的变化, 即检测器的响应值和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热导TCD ; 电子捕获ECD; 质量型:测量的是载气中某组分进入检测器的速 度变化。即检测器响应值和组分的质量成正比。 氢焰FID; 火焰光度FPD;
二、根据色谱保留值进行定性 定性方法的可靠性与色谱柱的分离效率有密切的 关系,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采用重现性较好 和较少受到操作条件影响的保留值. 由于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受柱长、固定液 含量、载气流速等操作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因 此一般适宜采用仅与柱温有关,而不受操作条 件影响的相对保留值r21作为定性指标. 1.对于比较简单的多组分混合物,如果其中所有 待测组分均为已知,它们的色谱峰也能一一分 离,那么为了确定各个色谱峰所代表的物质, 可将各个保留值与各相应的标准试样在同一条 件下所测得的保留值进行对照比较,确定各个 组分.
§2.6 气相色谱定性方法
一、概述:各种物质在一定色谱条件下都有确定不 变的保留值,因此保留值可作为一种定性指标 . 现状:GC定性分析还存在一定问题.其应用仅限 于当未知物通过其它方面的考虑(如来源,其它 定性方法的结果等)后,已被确定可能为某几个 化合物或属于某种类型时作最后的确证;其可靠 性不足以鉴定完全未知的物质。 近年,GC/MS、GC/光谱联用技术的开发,计算机 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2)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2)

二、塔板理论
最早由Martin等人提出塔板理 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 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 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
引入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
的指标。
该理论假定:
(i)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
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ii)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 而是脉动式,每次进气为一个塔板体积(ΔVm)。 (iii)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 (纵)向扩散可忽略。
m为组分质量,Vr为保留体积,n为理论塔板数。 当V=Vr 时,C值最大,即
Cmax
n m 2 Vr
由流出曲线方程可推出:
tr 2 tr 2 n 5.54( ) 16( ) W1/2 W
而理论塔板高度(H)即:
L H n
从上两式可以看出,色谱峰W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
小,柱效能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分加到第0号塔板上,分配平衡后,由于k=1,即ns=nm故
nm=ns=0.5。当一个板体积(lΔV)的载气以脉动形式进入0 号板时,就将气相中含有nm部分组分的载气顶到1号板上, 此时0号板液相(或固相)中ns部分组分及1号板气相中的nm 部分组分,将各自在两相间重新分配。故0号板上所含组分总 量为0.5,其中气液(或气固)两相各为0.25而1号板上所 含总量同样为0.5.气液(或气固)相亦各为0.25。以后每
三、速率理论
1956年荷兰学者van Deemter等在研究气液色谱时,提出
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 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 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 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 van Deemter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

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
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都加在0号板上,且试样沿色谱方向的扩 散(纵向扩散)忽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3
塔板高度
H
2 1 A 0
L
L H n
P12例
n>50,对称的峰形曲线 气相色谱中,n约为103-106,呈趋于正态分布曲线
理论塔板数(n)可根据色谱图上所测得的保留
时间(tR)和峰底宽(Y)或半峰宽( Y1/2 )按下
4)k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若流动相在柱内线速度为u(一定时间内载气在柱内
流动的距离,若固定相对组分有保留作用,组分在
柱内的线速度us小于u,两者比值为滞留因子
R S uS / u
也可用质量分数表示:
mM RS w mS m M
1 1 mS 1 k 1 mM

推导: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所需时间为:

理论上可以推导出:
VS 1 kK K VM
相比,: VM / VS, 反映各种色谱柱柱型及其结构特征 填充柱(Packing column): 6~35 毛细管柱(Capillary column): 50~1500

结论:
分在两相中质量比,均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
1)分配系数是组分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分配比是组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按先后次序经过检测 器时,检测器就将流动相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转变为相 应的电信号,由记录仪所记录下的信号——时间曲线 或信号——流动相体积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
常用术语:
基线: 在操作条件下,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 测器时的流出曲线。 稳定的基线为一直线
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缓慢变化

2第二章气相色谱

2第二章气相色谱

2020/6/2
1.基线 (1)噪声
色谱柱后没有成分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检测 到的信号 (2)基线
记录仪记录到的噪声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基线噪声
基线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波动(在平衡位 置两侧起伏) (4)基线漂移
基线的平衡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缓慢变化
2020/6/2
基线
Ⅰ(信号)
2020/6/2
t(时间)
基线噪声
Ⅰ(信号)
2020/6/2
t(时间)
2020/6/2
2020/6/2
基线漂移
Ⅰ(信号)
2020/6/2
t(时间)
2.保留值 (1)保留时间 tR
从进样到样品在检测器中出现最大信号时所经 历的时间
(2)保留体积 VR 在保留时间内流动相所流过的体积
(3)死时间tM 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成分的保留时间(流动相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两部分。 进样系统的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 入色谱柱之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 入到色谱柱中。进样的大小,进样时间的长 短,试样的气化速度等都会影响色谱的分离 效果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2020/6/2
3. 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 色谱柱主要有两类:填充柱和毛细管柱。
由于不同的被测成分与流动相、固定相的作用 的能力不同,就会使其向前运动的快慢不同。在运 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成分到达终点的时间就 会不同,从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效果。
2020/6/2
色谱分离
慢 中等

淋洗液
Temporal course
2020/6/2
流动相:
能够与被分析成分混合(或溶解),推动被分析
充满色谱柱内缝隙需要的时间)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

仪器分析 第三版 课后答案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助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化净化和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除去水、氧等有害物质,使流量按设定值恒定输出。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时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是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把浓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色谱图。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后,并显示。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β,而β=V M/V 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当待分离组分随着载气进入色谱柱,组分就开始在两相间进行 分配,平衡后,再随着载气进入下一个塔板进行分配,平衡后 再进入下一个塔板。以此类推,从而不断达到分配平衡。
1.塔板理论基本假设
(1)在色谱柱中的每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迅速达到分 配平衡,这一小段色谱柱称为理论塔板,其长度称为理论 塔板高度,简称板高,记为H; (2)载气不是连续通过色谱柱,而是脉冲式,每次进气 量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时都加在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柱纵向扩 散忽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5)塔板与塔板之间不连续。
结论: 分配系数K是色谱分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两组分分配系数K相差越大,两峰分离的就越好。 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组分不能分离。因此是色 谱分离依据。
3.分配比k
又叫容量比、容量因子。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 两相之间的质量比值,以k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分子扩散大。
3.传质阻力项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传质阻 力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质阻力 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C =(Cg + CL)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 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 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 被气相带走;有的则在进入两相界 面后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 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 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 色谱峰变宽。
(3)对于某确定的色谱分配体系,组分的分离最终决定于 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量,而不是决定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 浓度,因此分配比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越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k=0,组分的保留时间为死时间。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重点)

仪器分析复习内容(重点)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4.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解:参见教材P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项,C 为传质阻力项。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1) 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第二章气相色谱

第二章气相色谱
气 相 色 谱 法 又 可 分 为 气 固 色 谱 ( GSC ) 和 气 液 色 谱 (GLC):前者是用多孔性固体为固定相,分离的对象主要 是一些永久性的气体和低沸点的化合物;而后者的固定相是 用高沸点的有机物涂渍在惰性载体上.由于可供选择的固定 液种类多,故选择性较好,应用亦广泛。
第二章气相色谱
第二章气相色谱
五.控制温度系统
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是重要的指标,它 直接影响色谱柱的选择分离、检测器的灵敏度和 稳定性。控制温度主要指对色谱柱炉,气化室, 检测器三处的温度控制。色谱柱的温度控制方式 有恒温和程序升温二种。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 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程序升温 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 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 分离的目的。
第二章气相色谱Βιβλιοθήκη 非硅藻土载体有有机玻璃微球载体,氟载体,高分子多 孔微球等。这类载体常用于特殊分析,如氟载体用于极性样品 和强腐蚀性物质HF、Cl2。等分析。但由于表面非浸润性,其 柱效低。
(3)载体的表面处理 硅藻土载体表面不是完全惰性的,具 有活性中心。如硅醇基
OH Si
或含有矿物杂质,如氧化铝、铁等,使色谱峰产生拖尾。 因此,使用前要进行化学处理,以改进孔隙结构,屏蔽活性中 心。处理方法有酸洗、碱洗、硅烷化及添加减尾剂等。
另外还要求固定液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 气压,以免流失太快。
(2)组分分子与固定液间的作用力在气相色谱中,载 气是情性的,且组分在气相中浓度很低,组分分子间作用 力很小,可忽略。在液相中,由于组分浓度低,组分间的 作用力也可忽略。液相里主要存在的作用力是组分与固定 液分子间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反映了组分在固定液中的 热力学性质。作用力大的组分,由于溶解度大,分配系数 大。

第2章气相色谱法

第2章气相色谱法

对分离较差,峰底宽度难于测量,则用下式表示分离度
R'
tR2 tR1
1 2
(Y12(1)

Y1 2
(
2)
)
20
C
W G

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体系的热力 学性质
R 1 n ( 1) ( k )
4
k 1
n

(
k
k
1)
2

n有效
R1 4
n有效
( 1)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改变k的方法是:
改变柱温:影响分配系数 改变相比:即改变固定相的量及柱的死体积(采用细颗粒的固定相,
填充紧密且均匀)
分离度与柱选择性的关系
α是色谱柱选择性的量度, α越大,色谱柱选择性越好,分离效 果越好
通过改变固定相,使各组分的分配系数有较大的差别
L

16R
2
(
1)2
17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B/u分子扩散项:“塞子”前后存在着浓度差
B 2Dg
弯曲因子
气相分子扩散系数

Dg
1
M 载气
摩尔质量大的载气可使B值变小,有利于分离
载气流速愈小,保留时间愈长,分子扩散项的影响也愈 大,从而成为色谱峰扩散的主要因素
18
W CG
现现 代代 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调VM整,保或留V体R’=积tRV’·RF’0: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VR’=VR-
相对保留值r21
指组分2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相对保留值只与柱 温及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它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表示了 色谱柱对这两种组分的选择性: r21相差越大,分离越好。 r21 =1,不能分离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2章气相色谱法一、判断题1.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方法之间最大的不同是色谱法的灵敏度高。

(×) 2.在气相色谱中试样中各组分能够被相互分离的基础是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

(×)3.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表示其保留时间越长。

( √)4.色谱法特别适合混合物的分析。

( √)5.热导检测器属于质量型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与载气的相对分子量成正比。

(×) 6.塔板理论给出了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

(×)7.在载气流速比较高(低)时,分子扩散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

(×)8.分离温度提高,保留时间缩短,峰面积不变。

(√)9.某试样的色谱图上出现三个色谱峰,该试样中最多有三个组分。

(×)10.分析混合烷烃试样时,可选择极性固定相,按沸点大小顺序出峰。

( ×)二、选择题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色谱过程的哪些因素无关? ( A) A、热力学因素B、色谱柱长度C、动力学因素D、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2、在一定的柱温下,下列哪个参数的变化不会使比保留体积(Vg)发生改变?(A)A、改变检测器性质B、改变固定液种类C、改变固定液用量D、增加载气流速3、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其效果最好?(B)A、H2B、HeC、ArD、N24、在气相色谱法中,实验室之间能通用的定性参数是( C )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相对保留值D、调整保留体积5、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使用的上限温度取决于( D )A、试样中沸点最低组分的沸点B、试样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C、固定液的沸点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6、为了检查气相色谱仪的整个流路是否漏气,比较简单而快速的方法是打开载气后(C)A、用皂液涂在管路接头处,观察是否有肥皂泡出现;B、用手指头堵死气路的出口,观察转子流量计的浮子是否较快下降到其底部;C、打开记录仪,观察基线是否发生漂移或不稳定;D、仔细观察柱前压力表的指针是否稳定。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流出曲线方程
• C0为进样浓度;tR为保留时间; σ为标准偏差, C为时间t时在柱出口的浓度。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则三者的关系为: n=L/H 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保留时间包含死时间,在死时间内不参与分配!
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
• 单位柱长的塔板数越多,表明柱效越高。 • 用不同物质计算可得到不同的理论塔板数。 • 组分在 tM 时间内不参与柱内分配。需引入有效塔板数 和有效塔板高度:
Cg 0.01k (1 k )
2

dp
2
Dg
液相传质阻力系数Cl为
由上式看出,固定相的液膜厚度df薄,组分在液相的 扩散系数D1大,则液相传质阻力就小。降低固定液的 含量,可以降低液膜厚度,但k值随之变小,又会使 C1增大。当固定液含量一定时,液膜厚度随载体的比 表面积增加而降低,因此,一般采用比表面积较大的 载体来降低液膜厚度,但比表面太大,由于吸附造成 拖尾峰,也不利分离。虽然提高柱温可增大Dl,但会 使k值减小,为了保持适当的Cl值,应控制适宜的柱 温。
2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2)、基线
是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 应讯号的记录值,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 水平直线。
3)、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 表示。
4)、保留值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 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死时间(tM):不与固定相作用的气体(如空气 )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 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M
滞留因子(retardation factor):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

• 3、保留值:是试样各组分在
色谱柱中保留行为的量度,它 反映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大 小,通常用保留时间和保留体 积表示。 死时间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 溶解的组分(如空气、甲烷) 从进样到出现其色谱蜂最大值 所需的时间,图中O'A'所示。 保留时间tR :指某组分通过 色谱柱所需时间,即试样从进 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时的时间, 图中O‘B所示。 调整保留时间tR’ 死时间后的 保留时间,它是组分在固定相 中的滞留时间。图中A’B所示, 即 tR’ = tR - tM
通常以有效塔板数neff 和有效塔板高度Heff 表示:
neff H eff
t t 2 5.5 4( ) 1 6( )2 W1 / 2 Wb L neff
' R
' R
2-2-3 速率理论
• 塔板理论存在的假定有缺陷,不能解释塔板高度H
受那些因素影响. 1956年,荷兰化学工程师van Deemter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速率理论。 • van Deemter方程:H=A+B/u+C*u 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B,C 为常数. 其中: A — 涡流扩散系数; B — 分子扩散系数; C — 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 数)
• 1、气路系统
• 载气:H2,N2,He,Ar等 • 净化器:提高载气纯度 • 稳压恒流装置,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
• 2、进样系统
• 进样器: 微量注射器、六通阀 • 气化室:瞬间气化,死体积尽可能小
• 3、分离系统
• 色谱柱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大类
2-1-3 组成
• • • • •
4、温控系统 色谱柱、气化室、检测室三处温度控制 气化室温度应使试样瞬间气化但又不分解; 检测器除氢火焰外都对温度敏感; 柱温的变化影响柱的选择性和柱效,因此柱室的 温度控制要求精确,温控反复根据需要可以恒温, 也可以程序升温。

仪器分析作业题解答

仪器分析作业题解答

第二章气相色谱法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

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图,以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的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2气相色谱法

2气相色谱法
2021/4/5
塔板理论假定(4条):
a. 两相间可以很快地达到分配平 衡,这样达到分配平衡的一小段 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 b. 载气进入色谱柱是脉动式的, 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 c.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可略而不计; d. 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2021/4/5
(动画演示)
2021/4/5
2. 色谱法分类
按照流动相的物态:
(1)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2)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3)超临界色谱: 流动相为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
2021/4/5
按照固定相的使用形式
1. 填充柱色谱 固定相装填在色谱柱中
2021/4/5
选择内容: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概述 generaliza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y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theoretical basis of gas chromatography 第三节 气相色谱的实验技术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of gas chromatography 第四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 Stationary phase of gas chromatography
色谱柱
检测系统
温控系统
GC检测流程演示 (动画演示)
2021/4/5
3. 气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
1. 载气系统 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器
2021/4/5
常用的载气有:氮气、氢气、氦气; 净化干燥管:去除载气中的水、有机物等 杂质(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 载气流速控制器:压力表、针形稳压阀、 流量计,用于保证载气流速恒定。

第二章第4节 气相色谱仪

第二章第4节 气相色谱仪
2010/3/29
3.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hydrogen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1)特点
a. b. c. 典型的质量型检测器, 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无机气体、水、四氯化碳等含氢少或不含氢的物质灵敏
度低或不响应。 d. 氢焰检测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响应迅速 等特点。 e. 比热导检测器的灵敏度高出近3个数量级,检测下限可达 10-12g·g-1。
2010/3/29
2.热导检测器(TCD: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根据不同的物质具有 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 制成的。热导检测器 由于结构简单,性能 稳定,几乎对所有物 质都有响应,通用性 好,而且线性范围 宽,价格便宜,因此 是应用最广,最成熟 的一种检测器。其主 要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2010/3/29
稳流阀
• 程序升温用气相色谱仪通常还配有稳流 阀,以维持柱升降温时气流的稳定。其 工作原理是针阀在输入压力保持不变的 情况下旋到一定的开度,使流量维持不 变。当进口压力 稳定,针阀两端的压力 差 ,当 等于弹簧压力时,膜片两边达到 平衡。当柱温升高时,气体阻力增加, 出口压力 增加,流量降低。因为 是恒定 的,所以 小于弹簧压力,这时弹簧向上 压动膜片,球阀开度增大,出口压力 增 大,流量增加, 也相应下降,直至 等于 弹簧压力时,膜片又处于平衡,使气体 流量维持不变。
2010/3/29
气相色谱外观
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器
温控系统
2010/3/29
气相色谱立体结构流程
2010/3/29
2010/3/29
2010/3/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λ表示填充的不均匀程度,dp表示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2) 分子扩散项 B/u 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
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
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纵向扩散系数B = 2γDg
γ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 相中的扩散系数。
移动得快些,停留在柱中的时间就短些,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就彼此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 .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
系数 K 。
4 .分配比(容量因子): 以κ表示,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 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ms为组分分配在固定相中的质量,mM为组分分配在流动相中的质量。通 过两个参数各自的定义,可推出分配比 к 与分配系数 K 的关系为:
2 .速率理论
1956 年荷兰学者范弟姆特 (Van deemter) 等提出了色谱过程的动力学 理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念的概念,并把影响塔板高度的动力学因素结合进 去,导出了塔板高度 H 与载气线速度 u 的关系:
H= A + B/u + Cu
其中 A 称为涡流扩散项 , B 为分子扩散项(纵向), C 为传质阻力项。 (1)涡流扩散项 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 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 A=2λdp
b/罗氏常数和麦氏常数
罗胥耐特和麦克雷诺在上述相对极性概念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改 进的表征固定液极性的特征常数-罗氏常数和麦氏常数。 分别选用代表不同作用力的5种和10种化合物作为探测物,分别计 算出每种探测物在某种未知固定液和非极性的角鲨烷固定液上的保留特 性的差值,即是这些常数。这些差值可表征以非极性的角鲨烷固定液为 基准时待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差值总和称为总极性,平均值称为平均 极性。固定液总极性越大,则极性越强;不同待测固定液的差值接近, 表明它们的极性也接近;差值越小表明固定液的极性越接近于非极性固 定液的性质;某差值越大表明该固定液对相应的探测物所表征的极性越 强。
( 3 )热稳定性好,有一定的机械 强度,不易破碎; (4)表面孔径分布均匀。 ( 5 )对担体粒度的要求,一般希望均匀、细小,这样有利于提高柱效。
(2)固定液 A.对固定液的要求 ( 1 )挥发性小,在操作温度下有较低蒸气 压,以免流失。 ( 2 )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分解。 在操作温度下呈液体状态。 ( 3 )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否 则被载气带走而起不到分配作用。 ( 4 )具有高的选择性,即对沸点相同或相 近的不同物质有尽可能高的分离能力。 ( 5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被测物质起化学 反应。
二、色谱分离基本理论
1 .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假定: (1)在一小段间隔(一个塔板)内,气相组成与液相组成很快达到分配平 衡。这一小段空间的长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用H 表示; (2) 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动式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 (3) 试样开始时都因在第 0 号塔板上,且试样沿柱方向的扩散可略而不计;
(3) 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项。
将常数项的关系式代入简化式得:
第三节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色谱分离效果的评判 1.分离度: 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 比值。
2.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对于经常要遇到的难分离组分来说,它们的性质非常接近,保留值差距非 常小,可近似认为Y1 = Y2 = Y,利用前面公式可推导得:
保留值:
能体现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通常用通过色谱柱的时 间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可用作定性参数。 死时间 tM —— 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 如空气、甲烷 )随载气 从 进样开始到通过柱后检测出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显然,死时间正比于色谱 柱的空隙体积。 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
( r21也可用α来表示,称为选择因子) r21亦可用来表示固定相 ( 色谱柱 ) 的选择性。值越大,相邻两组 分的 tR’ 相差越大,分离得越好,r21 =1 时,两组分不能被分离。
区域宽度: ( 1 )标准偏差 σ :即色谱峰(组分流出曲线)趋近的正态分布曲线对应的标 准偏差, 0.607 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近似的流出曲线方程可表示为:
5.滞留因子 RS :
RS =us/u= (L/tR)/(L/tM)= tM/tR
Rs也可表示成质量分数的形式:
即Rs = mM/ (ms+ mM )= 1/(1+ ms/ mM)=1/(1+k) 这样,tM/tR = 1/(1+k )推得:k = (tR-tM)/ tM = tR’/tM 故k值可通过实验测得某组分的保留值根据上式计算出来。
第二篇 色谱分析
一.色谱法概念 单纯的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
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 , 另
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当样品各组 分在流动相得载动下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因各组
分理化性质及结构上存在着差异,与固定相之间的作用也就存在差
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 VM =tM * FO
保留时间 tR ——指被测组分(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从进样开始到通过柱后 被检测出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包含着待测组分在固定相中因与其发生作 用滞留的时间和其随不断流动的载气通过固定相的时间即死时间) 保留体积 VR= tR * FO(包含着将待测组分带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所需的载 气体积),与载气流速无关。
固定液极性的表示方法:
a/ 相对极性 P
规定非极性固定液角鲨烷的极性为0,强极性固定液,’-氧 二丙腈的极性为100,以探测物质对环已烷-苯在,’-氧二丙腈、角 鲨烷及待测固定液上分离得到相对保留值,并取对数:
从下列公式求得待测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x:
其中q1, q2, qx分别表示物质对在,’-氧二丙腈、角鲨烷和待测固定液 的相对保留值。Px在0~100之间,每20单位为一级,即将极性分为5级: 0, +1(非极性);+1, +2(弱极性);+3(中等极性;+4, +5(强极性)
二、色谱术语 基线——当色谱柱后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 反映检测器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是一条 直线。 保留值——能体现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通过色谱柱的时间或用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 表示。 区域宽度——色谱峰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浓度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中一个重要的参数。从色谱分离角度着眼,希望区域宽度 越窄越好。
择极性的或是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形成
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 后流出。
(二 )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根据H=A+B/u+Cu,用在不同流速下的塔板高度 H 对流速 u 作图,得 H-u 曲线图。
在曲线的最低点,塔板高度 H 最小 ( H 最小 ) 。此时柱效最 高。该点所对应的流速即为最佳流速 u 最佳 ,及 H 最小 可由式 (1417) 微分求得:
B.固定液的分离特征
被测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大小与被 测组分和固定液两种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有关 ,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又与分子的极性有关: 固定液与组分的作用力: a) 静电力(定向力)——极性与极性分子之间(偶极与偶 极之间静电吸引) b)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偶极与瞬时偶极之 间静电吸引); c)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瞬时偶极之间静电吸引); d) 氢键力——强度介于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之间的静电吸 引,亦属定向力。 前三种统属范德华力,后者属特殊范德华力。
调整保留时间 tR’ ——指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即 tR‘=tR - tM 可理解为某组分因与固定相作用比不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 组分在色谱柱中多滞留的时间。不同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不同,此时 间也就不同,而它们的死时间是相同的,所以调整保留时间更能反映 出各组分的自身特性。 调整保留体积 VR’—— 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 即 VR‘ =VR - VM 气流速无关 。 相对保留值r21: = tR’.FO 同样, VR’与载
二.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固定相的选择 1.气-固色谱固定相 在气 — 固色谱法中作为固定相的吸附剂,常用的有非极性的活性炭,弱极 性的氧化铝,强极性的硅胶等。 具体参照课本P25表2-4 2.气-液色谱固定相 (1)担体 对担体有以下几点要求: ( 1 )表面应是化学惰性的;
( 2 )多孔性,即表面积较大,使固定液与试样的接触面较大;
(4) 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以课本P125块塔板组成的色谱柱为例
气相色谱中,塔板数 n 值是很大的,因而流出曲线可趋近于正态分布 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浓度 C 与时间 t 的关系可表示:
由塔板理论可导出 n 与色谱峰半峰宽度或峰底宽度的关系:
而 塔板高度H=L/n ,由式上式可见,色谱峰越窄,塔板数 n 越多,
C .固定液的选择 (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 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
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 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组分 ( 或易被极化的组分 ) 后出峰。 (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醇、酚、胺和水等的分离。一般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