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人民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注释)1. 【题文】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 【题文】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3. 【题文】下列是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的局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4. 【题文】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

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5. 【题文】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2.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

”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

这反映了清政府()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4.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进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列强侵略和国家主权沦丧贯穿始终,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③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单元测试

必修一专题二单元测试1、广东三元里的乡民聚集在三元古庙,商议对策,决定全村除将老弱妇孺迁走外,16~60岁的男子一律留守,以刀、矛、棍、斧为武器,组织起来,以备英军来袭。

他们得到了附近103乡民众的支援。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清政府勾结英军欺压民众B.鸦片战争激化民族矛盾C.清政府利用民众抗击英军D.战败签约激起民众义愤2、1931年后,对于国难的看法,新闻界虽有相异之处,但其目的总是求国难的排除与民族的自由生存。

简言之,“今日中国新闻界的观念,已经坚固地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了”。

这意味着A.抗战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C.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D.传媒发展必须适应国情的需要3、2009年2月法国佳士得拍卖所拍卖的圆明园流失文物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兔、鼠首铜像,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导致它们流失海外的侵略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下面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 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5、“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

……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

上述材料表明A. 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 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 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 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6、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高一历史复习单元测试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复习单元测试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B、为打开中国市场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为掠夺中国财富2、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A、破坏了小农经济,农民大量破产B、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C、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D、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3、推动列强不断侵华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B、资产阶级侵略本性C、摆脱自身经济危机的需要D、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4、列强侵华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B、社会性质变化C、开始学习西方文化D、农民战争不断爆发5、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B、控制中国海关C、倾销商品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6、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二十一条”的出台D、《辛亥条约》的签订7、19世纪未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充分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要力量B、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C、自发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方式D、人民群众是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力量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A、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B、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C、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D、被清朝出卖而失败11、1880年左宗棠再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的抗俄军事基地在()A、伊犁B、哈密C、喀什葛尔D、肃州12、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省的时间是()A、1865年B、1875年C、1878年D、1884年13、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A、丁汝昌B、邓世昌C、林永升D、刘步蟾14、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率领黑旗军痛击日军的首领是()A、刘永福B、邱逢甲C、徐骧D、唐景崧15、义和团前身进行反清活动,后来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民族矛盾尖锐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D、减少运动阻力16、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其目的主要是()A、镇压义和团,铲除心腹之患B、怕义和团阻止其投降C、取悦侵略者以保住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17、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直接目的是()A、占领上海威胁南京B、在上海建立伪政权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D、形成华北华东两路攻势18、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根据地,实际上是()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19、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区别B、战略战术的区别C、认识水平的区别D、阶级本质的区别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客观因素是()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B、英、美等国家的反对C、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21.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取得了侵华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从中可以A.得到清政府的优惠政策B.在其它国家势力范围自由发展商贸C.依仗其经济实力占据更多中国市场D.从此操纵清政府22.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这主要表现在①领土主权②军事主权③司法主权④关税主权⑤贸易主权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⑤2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局势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①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②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此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③直接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野心④中国东北成为沙俄与日本争夺的焦点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4.《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大国立即提出:“决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如果有战争的必要,我们就坚决行动。

高考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主题测评人民版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面两幅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④ D. ②④2.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中日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日俄战争D.抗日战争3.“从此之后,清政府被称为‘洋人的朝廷’,对外国人唯命是从。

1900年以前,清政府对列强有时有一点抗拒。

……(此后),再不敢对列强有任何反抗,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

”这种变化() A.纵容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C.是由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促成的D.迫使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4.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人船只装货。

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这种现象()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B.1884年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无须再替外人卖命C.西方列强一连串侵略中国的行径,激发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劳工不愿为敌效力5.读右图中的历史信息,引起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6.“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土地的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了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专题检测(二)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

”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答案C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一条,接着根据所学,答出这一条的危害是使得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项未能体现“协定关税”给带来的危害,故A、B项错误;而D 项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

2.(2018·湖州高一检测)英国首相马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________……是最值得考虑的”……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

材料中的________应是( )A.宁波B.福州C.广州D.厦门答案B解析首先,《南京条约》确定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与。

而由“台湾北端对面的”,可以判定选福州,故排除A、C、D,故选B。

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19世纪末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大门倾销商品,甲午中日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B项符合题意。

4.(2017·慈溪学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荆州府沙市;二、重庆府;三、苏州府;四、杭州府。

高中历史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检测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检测 人民版必修1

2011年高一历史单元检测: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必修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年代中国商品出口总额英国商品人口总额鸦片走私总额1821年14 757 132元13 693 213元225 780元1833年17 814 260元10 119 655元12185 100元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B、1833年中英贸易中某某流向中国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上述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5.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

……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某某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A.《某某条约》规定的赔款B.《某某条约》规定的赔款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专题二单元测试1、李剑农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此次的战争,表面上是因禁止鸦片问题而起,是中英两国的战争,然就战争的真正意义来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

因为中西人士对于国家政治及一切社会生活的观念完全不同,所以才生出许多不易解决的纠纷问题来。

”这段话揭示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缘于A.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B. 中西方生活方式的不同C. 中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D. 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因素2、《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沸腾于全球。

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材料中“志士”的是()A. 严复B. 邓世昌C. 梁启超D. 康有为3、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士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尤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恩莫大焉!”材料反映出林则徐A. 力主中外商贸平等往来B. 警惕四方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 准确认识西方经济形势D. 仍受到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4、史学家罗志田认为,“东南互保”局面的出现实则是那些曾在清廷与太平天国之间选择了前者的疆臣这次却在清廷与列强之间选择了中立所致。

“中立”表明()A. 外来侵略威胁清朝统治B. 清朝君主专制面临着危机C. 清政府统治力严重下降D. 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6、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

”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梁启超认为“中国数千年来常处于独立之势谓之天下而后谓之国也盖视吾国之外无他国焉自甲午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为国也”材料旨在说明()A.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具有理性色彩B. 甲午战争推动了国家意识的觉醒C. 维新派较早认识到民族独立的意义D.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自甲午一役我师败绩割地赔款创巨痛深于是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为国也”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众的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故B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理性的色彩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独立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与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无关故D错误故选B2.“中法战争爆发后地处抗法前线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等省民众焚教堂、驱教士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与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声势”该材料反映了()A. 民众反侵略自觉意识大大增强B. 中法战争中民众踊跃参加战斗C. 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D. 洋教侵略使中国主权大量丧失【答案】C【解析】AB项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A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法战争爆发后……自发地把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与保卫边疆的斗争结合起来造成很大声势”可知这反映了反洋教是反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3.表反应出褔州茶叶出口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A. 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B. 内外战争的冲击C. 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 英国市场的需求【答案】B【解析】A.材料只能看出出口的增长看不出生产的发展B.当时中国国内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长江流域动乱不安所以福建相对比较安定茶叶出口量会增加C.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不是主要原因D.市场的需求材料看不出来4.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A. 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 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 主要强调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 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答案】B【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以看出作者看到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故A项错误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B正确作者主要强调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故C项错误根据“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可以看出作者承认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故D错误故选B5.下图为美国人约翰·S皮尤于1899年创作的漫画《坚决反对》漫画中围绕中国地图的是欧洲五国德、意、英、俄、法远处的奥匈帝国皇帝正在磨刀霍霍山姆大叔右手拿着“与中国商业条约” 左手握着佩剑站立在中国地图上眼睛里露出不容怀疑的目光该漫画的主旨是()A. 警示中国政府提防列强瓜分中国B. 警告列强美国意欲维护中国领土主权C. 表明美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D. 表达美国欲协调列强维护其在华利益【答案】D【解析】漫画《坚决反对》揭示了姗姗来迟的美国面对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提出了“门户开放” 其主旨是美国通过协调列强的矛盾以维护其在华利益故D正确此时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错误警告列强美国意欲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是对漫画的误读故B错误二战后美国才发展为世界第一强国故C错误6.道光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耆英答曰“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这反映了()A. 道光帝认识到英国国力强盛B. 清朝官员囿于天朝上国观念C. 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 英国军队士兵军事理念先进【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道光皇帝对耆英的提问中可以看岀清政府还是将英国视为低人一等的蛮夷之邦天朝上国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故B正确道光皇帝还将英国称之为“夷” 其所问问题也局限于作战的技巧说明其并未认识到英国全方位的强盛国力排除A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国领土的割让排除C耆英的回答是敷衍的说辞军官与士兵不结婚并不能反映出英国军队士兵军事理念的先进排除D故选B7.近代以来中国长久徘徊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抗日战争使中国重返中心舞台这说明抗日战争()A. 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大国B.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答案】C【解析】A.并不是抗日战争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B.材料是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并不是强调为和平做出贡献C.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发生改变这是由于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反抗了法西斯侵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肯定是错误的当时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面对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清政府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更厚颜无耻地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随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二十一条》【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可以看出这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当时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是《辛丑条约》9.下图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图1 图2A. 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 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 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指的是淞沪会战图2指的是百团大战根据所学可知淞沪抗战是从局部抗战变为全面抗战的标志与图1不符故A项错误,1到图2的转变即淞沪会战到百团大战反映的是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正面战场转为敌后战场故B项正确图片反映不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故C项错误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是指湘西会战故D项错误故选B10.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输出量的变化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近代茶叶贩卖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B. 前期茶叶出口增加根源于产量激增C. 中期茶叶出口减少表明竞争力减弱D. 后期茶叶产量下降加速小农经济破产【答案】C【解析】示意图没有涉及茶叶内销的情况不能得出A项的结论故A项错误前期茶叶出口增加根源是西方列强的经济掠夺故B项错误根据中期茶叶生产和输出量的变化看出茶叶出口减少这主要是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优势增强故C项正确茶叶产量上升加速小农经济破产故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 “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但作为历史材料却能真实地反映作者及部分团民的思想内容如表并就该思想进行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和约”内容及所反映出的团民思想评析务必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信息第五款“将总署交还中国”、第八条“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思想体现了作者及部分团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强烈愿望评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清政府被迫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领土等主权一步步沦丧激发了不同阶层救国救民的愿望作为西方侵略受害最大的底层民众义和团团民所拟“条约”中的以上及相关条款但面对强大而现代化的对手这样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综上只有更好地推进近代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示例二信息第十一条“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第二十条“俄罗斯西伯利亚各处铁路思想体现了作者及部分团民盲目排外的思想评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侵略也客观上给传统的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但先进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有限广大民众的思想依旧相对封闭落后. 团民作为西方侵略的受害者受制于本群体的认识水平等但对其一概排斥、狭隘性盲目排外也就会失去了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机会也不利与中国的近代化综上对待外来事物深入理解先进事物背后的社会整体环境!【解析】12.(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发展的原因12.(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自由职业者出现后发展的趋势1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意义谈谈研究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或态度【答案】(1)特点新式(西式)知识分子、具有专业知识(能力)、职业生涯相对独立(自由)、享有较高经济及社会地位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潮的影响、新式教育及留学教育发展、政治变革等【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自由职业大多是新式的知识分子具有专业的知识职业生涯相对独立自由有比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些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有密切关系【答案】(2)趋势本土化、规模化、组织化【解析】(2)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发展呈现出本土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的特征【答案】(3)意义弥补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的不足(填补近代史研究空白)、把握近代阶层及群体变动、丰富和完善中国近代史研究内容、促进行业史和社会团体研究的发展、为当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构建提供历史借鉴方法坚持唯物史观、新史料的挖掘、研究者客观的治史态度、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等【解析】(3)研究近代中国自由职业者群体有利于补充近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空白了解近代阶层及群体变动的相关知识为当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从对近代自由职业者群体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历史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念要充分的挖掘历史材料要有客观的历史研究的态度要努力拓展自己的历史研究的方法13.(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3.(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危害【答案】(1)列强竞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解析】(1)现象从材料一中的各国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列强竞相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答案】(2)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析】(2)内容从材料中的美国要求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主要是承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 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4.(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14.(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14.(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答案】(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以看出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相同点表现在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同点表现在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2)说明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解析】(2)从材料中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等信息可以看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和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答案】(3)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3)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应当联系所学从1842年《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来回答。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必修1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卷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这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为A项;B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影响,C项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项与之不符。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的结果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和外国交往密切相关,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变化,故本题选B项。

A项错误,这些变化冲击了旧有的官僚体系,但并没有彻底“否定”它;C项错误,这些变化应该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表现;D项错误,虽然这些机构的出现是列强侵略的结果,但是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3.“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亦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台湾,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沿海沿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台湾,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光绪年间,与材料中的“咸丰九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据统计日本在沦陷区成立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 1941年年初的发行量为1370万元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发行量增至初发时的43万倍“中储券”的面值也一再扩大致使物价上涨了12700多倍这一现象折射了()A. 中国人民拒绝使用“中储券”B. 日本大肆掠夺中国的财富C. 社会环境混乱造成货币贬值D. 日本向中国转嫁经济困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日本在沦陷区成立的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 1941年年初的发行量为1370万元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在沦陷区通过伪中央储备银行大量发行“中储券” 掠夺资源的目的 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日本侵略中国时期在沦陷区发行“中储券”的情况没有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使用情况 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侵略中国时期在沦陷区发行“中储券”导致货币贬值 C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日本发行“中储券”的主要目的是以战养战 D项错误2.京津地区官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曾大办团练武装“天津道府县均举团练而藩司又募‘得胜勇’ 统计二千余名均赴海口及咸水沽听调” 清政府却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保卫乡闾未必即能打仗” 这表明清政府()A. 骄傲轻敌无视民间力量B. 无力动员民众反抗侵略C. 内耗严重难以协调作战D. 防范民间武装势力发展【答案】D【解析】清政府认为民间武装团体“可以保卫乡闾未必即能打仗” 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担心民间武装团体发展会威胁其统治想要严控民间武装团体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清政府对外“骄傲轻敌” 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无心动员民众反抗侵略” 而不是“无力动员” 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民间武装团体的态度并不能表明其内耗严重故排除C项故选D3.1895年3月德国同俄国表示“我们相信德俄两国在东亚之利益并无冲突之处因此我们甚愿常与俄国交换意见或与俄国采取一致行动”沙皇尼古拉二世欣然接受“德国建议”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 德国不满日本侵华行为B. 德俄联合发动侵华战争C. 德俄激烈争夺国际市场D. 列强勾结谋取侵华权益【答案】D【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德国对日本的不满排除A1895年俄国和德国并没有联合发动对华战争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市场排除C材料中反映的是俄国和德国在远东地区采取一致行动说明列强要勾结谋取侵华权益故选D故选D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什么条约()A. 《东北条约》B. 《瑷珲条约》C. 《尼布楚条约》D. 《伊犁条约》【答案】C【解析】略5.2015年1 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专家论证会经专家确认辽宁丹东港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果为下列哪次战争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结合所学可知北洋舰队的致远舰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战役中的舰队因此这一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6.如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印的《朝鲜水战得胜捷图》配文“此时朝鲜陆路屡胜倭人北洋海军养精蓄锐所望风驰电掣……载兵十万协海军全力直指东京使彼肉袒牵羊势穷力屈”材料中所述的战争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7.如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A.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 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D. 把中国的抗战带入到了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的应该是台儿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是淞沪会战的结果C.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日军应该是中共在敌后进行的游击战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材料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抗战D.把战争带入相持阶段应该是武汉会战的结束8.《天津一月记》记载“团中云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由此可见义和团()A. 反抗外国侵略B.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 盲目排外D.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A.材料不是突出强调反抗外国侵略B.材料看不出民主意识的觉醒C.从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破坏一切外洋事物明显可以体现出盲目排外的特点D.义和团盲目排外抵制先进事物没有顺应时代潮流9.华中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市场上流通有法币、伪币和抗日民主政权发行的“抗币” 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法币的贬值等“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 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日本侵略者借伪币掠夺中国财富B. 国民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彻底失败C.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D. 抗日民主政权获得根据地民众认同【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抗币’已成为“新民主政权下地方性国家纸币” 并为当地百姓所信赖”可知“抗币”的合法性已经得到了当地民众的认同实质上是对民主政权认同故D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表述错误排除仅依据“抗币”地位的变化不能说明抗日根据地的货币问题得到解决排除C10.下列选项中能够全面地反映义和团运动追求的是()A.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B.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C. “扶清灭洋”D. “洋人逐回外国去免得割据逞其能”【答案】C【解析】A.选项只反映出对帝国主义的要求B.只是反洋教的表现C.选项既反映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也反映了对清政府的态度比较完整D.只是反帝要求11.我国西北甘肃地区的左公柳(如下图)始栽于1871年与左公柳相佐证的历史事件是()左公柳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甲午战争D. 新疆正式建省【答案】D【解析】左公柳是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挂帅西征并指挥清军一举剿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的过程中动员湖湘子弟沿甘新古道在凡有水源能到的路边荒野广种榆柳以改善边疆面貌并造福后人的一种善举同时藉以表达湖湘子弟对祖国山河的一片热爱之情从材料中时间、左公柳、西北甘肃等信息可得出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故选D12.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白银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这主要反映了()A. 鸦片输入危害巨大B. 传统的手工业衰落C. 列强侵华打开大门D. 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自1833年以来至鸦片战争后反映了鸦片输入危害巨大B项题干不能反映传统手工业衰落C项 1833年列强并未打开中国大门D项题干并未强调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13.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推测该侵华战争为()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也英勇打击侵略者八国联军增派兵力 1900年7月占领天津随后再次向北京进犯因此材料图片中侵略路线是八国联军侵华的路线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略路线首先从广东海面挑衅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主要进攻方向是大连、旅顺、威海卫等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4.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 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B. 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 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 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答案】D【解析】A.材料看不出两国综合国力的特征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朝军事力量不足排除C.英国殖民者准备充分体现不出来从材料可以看出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所以英军在沿海范围进行水文调查排除D.可以看出英国人进行大范围的水文调查而中国清政府没有大多的干扰说明当时清政府海权意识淡薄正确故选D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C. 共产党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D. 国民党通讯社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37年9月份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是正确的其他选项都不准确16.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 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B. 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 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 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答案】C【解析】倡导者并非政府而是媒体故A项错误“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B项错误“仿织洋布定易销售”到“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场前景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D项错误故选C17.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A. 该日记是记录圆明园遭劫的一手史料B. 李慈铭否认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C. 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的洗劫D. 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C【解析】A.第一手史料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外国洗劫圆明园的否定排除C.材料“奸民乘之”反映了中国人参与了洗劫正确D.圆明园被洗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8.(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18.(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18.(3)概述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18.(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解析】(1)本题解答只要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搞清楚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就可以准确解答【答案】(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平”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解析】(2)解答本题要联系到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外交关系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政策改变出国家性质的变化【答案】(3)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解析】(3)解答本题要对三次列强侵略的阶段特征和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要搞清楚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但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后来随着侵略不断的加深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断的加深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和工业化历程都开始起步【答案】(4)主要特点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初担负着近代化的重任【解析】(4)中国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是在列强不断的侵略过程中逐步开始的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起步的标志是戊戌变法地主阶级在洋务运动中承担主要责任这是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9.(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19.(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19.(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答案】(1)要求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即可得出英国要求清政府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以便英国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答案】(2)权益开设工厂原因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归纳即可得出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建厂第二小问考查《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便利了西方国家更好的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3)发展趋势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3)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的侵略主要是打开各国的市场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即建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各国对外侵略主要是以寻求资本输出场所为主。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一)

必修一专题21.(2010年9月盐城市高三摸底15题)“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法国的启蒙思想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的古典哲学【答案】C【点拨】抓住关键词;无产阶级;人类友谊--马恩的友谊;科学。

考核必修一专题八的内容,属于容易题。

【结束】2.(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5题)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

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C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结束】3.(2010年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8题)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该战役是指A.淞护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点拨】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此战役最早结束,根据教材所学可判断出此战役即是1937年8月—11月的淞护会战。

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9月----11月;徐州会战时间1938年1月~5月;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结束】4.(2010年10月江苏苏北四市高三调研6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1940年毛泽东发文指出(国民党)“剿共十年”“剿”出了一个“一党专政” 但这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政而在“剿共”四年(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之后就已经“剿”出了一个“满洲国” 毛泽东此论()A. 意在抨击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的行径B. 旨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C. 反映出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D. 加速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到毛泽东着重批判历史上国民党的分裂行为带来的后果其意在抨击抗战时期国民党分裂统一战线的行径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民族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C项说法错误D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在1937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A2.“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 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 客观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答案】B【解析】根据“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 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刺激作用没有体现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排除C 《辛丑条约》中的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人民的负担排除D.3.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A. 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B. 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C.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 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答案】B【解析】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法国军队人数大大少于清朝这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B项正确中外兵力对比表的主旨不在于说明战争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故A排除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属于战争影响材料未涉及故C排除材料不能反映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故D排除故选B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 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B. 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 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正确清末新政开始是在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故选B5.座落在山东威海的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A. 林则徐B. 李秀成C. 邓世昌D. 左宗棠【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的纪念馆应该是纪念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所以只可能是邓世昌6.常熟人郑光祖记“乾隆初始闻有洋钱通用至四十年后洋钱用至苏、杭……后以携带便易故相率通用价亦渐增苏城一切货物渐以洋钱定价矣”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的商品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对外贸易的冲击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D【解析】7.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B.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C.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D.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辛丑条约》不再有割地、开埠等内容并不是因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而是列强这时把清政府当作了侵略的工具即改变了侵略政策正确答案为C 同时排除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与史实不符 B错误故选C8.有学者认为在1937~1945年的8年间长芦盐区共产盐629万吨这期间被日寇掠走404万吨同时日本盐业公司向日本本土输入长芦盐时关税很低 1939年长芦盐场每吨价格是5.656元而出口盐价每吨直邮7元这反映了日本()A. 以战养战转嫁危机B. 推动了盐场的转型C. 对盐业资源的开发D. 促进了外贸的发展【答案】A【解析】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盐业的掠夺其实就是对我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以战养战转嫁危机故选A项题干讲述了日本掠夺盐业资源、不是开发盐业资源盐场受到日本控制没有转型故排除B C两项题干反映了日本将盐业资源输往日本本土关税很低与外贸发展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A9.1888年《申报》发文“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中国之所制造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鸦片而已哉!”这一评论基于()A.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丧失B. 实业救国思潮日益兴起C. 洋货流行导致财富大量外流D. 外国资本输出逐步加剧【答案】C【解析】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已经丧失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兴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中国之所制造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鸦片而已哉”可知洋货大量涌入物美价廉的洋货受到国人的欢迎导致财富大量外流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故D项错误故选C10.“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A. 北伐战争B. 百团大战C. 台儿庄战役D. 平型关大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 B项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排除A台儿庄战役的地点是山东的台儿庄排除C平型关大捷的战场是山西排除D故选B1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战争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 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材料可以反映出()A. 蒋介石的抗战政策受国际势力支配B. 蒋介石坚持对日战争态度没有改变C. 敌我力量变化使蒋介石改变抗战立场D. 为了持久抗战使蒋介石拒绝国际援助【答案】B【解析】根据“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可知蒋介石的抗战政策并没有受到国际势力支配也没有发生改变故排除A、C项题意没有涉及国际援助的内容故排除D项根据“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可知蒋介石对日战争的态度没有改变故选B12.1757年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而十三行则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此为“行商制度” 行商制度最早可能废止于()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天津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南京条约》的签订开辟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行商制度”被废止13.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日本天皇于同一天对中国宣战声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日本在“不违反国际公法”的前提下挥拳出手日本这一表态说明日本()A. 为迎合西方而遵守国际公法B. 用外交辞令掩盖侵略真相C. 以朝鲜为跳板挑起对华战争D. 以亚洲霸主身份威胁邻国【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对日宣战是因为日本袭击了中国的运兵船而日本则是掩耳盗铃一方面侵略他国破坏和平另一方面贼喊捉贼自称“不违反国际公法” 因此B 项正确A项内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虽然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项中的“以亚洲霸主身份”从题中无法得出故选B14.下图是近代一份不平等条约部分条款的截图据此内容可知该条约A. 由侵华列强联合强迫签订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D. 对列强被迫赔款的数额最多【答案】B【解析】由图片中“将康平银二篇离雨交舆日本“可知该条约为《马关条约》其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项正确由侵华列强联合强迫签订、对列强被迫赔款的数额最多与《辛丑条约》有关故AD错误《南京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故C错误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马关条约》的签订C. 门户开放政策的确立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ABC不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16.“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指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反对西洋化、近代化”、“惨败是极自然的”、“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结合所学分析可知题干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精神和盲目排外情绪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与题干“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不符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印证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事件分别是17.(2)上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40年”“170多年”是以哪些历史事件为起点的?17.(3)根据“上文”以及“20世纪以来中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史实”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从严重曲折到逐步走向完善、成熟、重新奋起的历程”的看法【答案】发表《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解析】【答案】4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170多年鸦片战争【解析】【答案】社会主义“从严重曲折到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和曲折性相统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是20世纪新生事物使社会主义理论走向实践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中国共产党诞生二战后东欧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创设美苏争霸、“苏联模式”影响了苏联经济发展相继出现东欧剧变三面红旗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虽然出现严重曲折改革开放40年如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一国两制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总之 20世纪中后期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成熟【解析】18.(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18.(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18.(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答案】(1)原因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奏的统一顺应了民心意义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解析】(1)原因根据“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因为战国时代频繁的战争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奏的统一顺应了民心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答案】(2)观点修德安民贡献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亚州东部最大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解析】(2)观点根据“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可知核心观点在于修德安民贡献根据“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可知康雍乾时期的贡献主要是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中国成为亚州东部最大的国家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答案】(3)选择阐述①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选择阐述② 民心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3)如果选择阐述①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主要是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如果选择阐述② 根据“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可知“钥匙”指的是民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及“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9.(3)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的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答案】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解析】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服从礼法”、“好学尤其好学正統的经典”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答案】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具有理由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态度结合洋务运动的史实可知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第三小问的理由结合洋务思想的内容解答即可【答案】反应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认识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解析】第一小问的说明依据材料三“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排斥西方文化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 排斥西方文明依据材料三“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华全盘西化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 否定传统文化第二小问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结合所学可从变化的原因、特征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答案】原因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具有强烈的侵略意识法西斯主义思潮的萌芽和发展【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是个封闭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严重匮乏经济危机严重“可得出这时期日本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材料“这也造成了他们强烈的侵略意识“可得出具有强烈的侵略意识根据材料“源自欧洲的法西斯主义思潮也开始在日本萌芽“【答案】伤害日本侵略使中国人口急剧减少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解析】根据材料“到1945年中国人口是5.4亿中国人口静态损失4000万“ 人口正常增长损失6亿“等信息可得出日本侵略使中国人口急剧减少、2.48亿吨粮食、逾1100万吨生铁“等信息可得出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可得出日本侵略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

人民版高一必修一专题二单元测试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高一必修一专题二单元测试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专题二单元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2、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①宁波②广州③重庆④上海⑤苏州A、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这一规定A、出自《南京条约》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4、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给予日本巨额赔款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A、总理衙门的设立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6、.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B、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各占一半C、封建经济为主,大部分主权丧失D、地主阶级与外国势力共同统治的社会7、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规定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8、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D、《辛丑条约》签订时9、“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A、美、英、法B、俄、英、法C、俄、日、法D、俄、德、法10、“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①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②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③夺取采矿权④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以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侵略的形式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能力。

2.沙俄借以侵吞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瑷珲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D.中俄《改订条约》【答案】B3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 )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答案】C4.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國货物,一律按中国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A.利用经济优势排斥欧洲列强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C取消列强在华侵略特权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答案】B(点拨:本题侧重于考查同学们对“门户开放”政的理解,美国在承认列强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对其开放势力范围。

) 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答案】D(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实力跃居资本主义各国之首,因而在侵华问题上也就不再追随西方列强,开始有了独立的政策,也就表明美国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6.《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

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B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D.解除中国的武装【答案】A(点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清政府也曾进行了抵抗,对八国联军造成了打击,在战争结束后,列强为了更好地控制清政府,避免再次受到抵抗,对清政府进行武装监督。

-历史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讲义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二)(1)

-历史人民必修一全国通用版讲义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检测(二)(1)

专题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浙江湖州高一期末)美国史学家狄力普·巴素在《鸦片战争和世界贸易制“多边世界贸易的必要条件,已将鸦片战争变为与生命攸关的必需品……度》中说:如果说糖蜜或米对鸦片是有效的转变的话,这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

”此观点()A.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B.是在为英国发动战争辩护C.揭示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D.反映了战争对中国的促进作用解析材料中的“多边世界贸易”体现了整体史观,而“冲突可能被称为糖蜜或米战争”反映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

答案 C2.(2018·河南洛阳模拟)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解析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反映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的本质要求,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8·四川资阳高一期中)19世纪70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

对这一英国人的审判,主要应该依据()A.《南京条约》B.《各国律例》C.英国法律D.大清律例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结合所学,早在1843年《虎门条约》就对领事裁判权作出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故C项正确。

答案 C4.(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下图是19世纪日本绘画《九连城大激战之图》,图中高举太阳旗的一方和打着黄龙旗的一方正进行拼杀。

该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九连城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侵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战役,太阳旗是日本的国旗,故C项正确。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测试

专题二单元测试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3、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4、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

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5、右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宣传漫画:英、美、日、俄等国站在中国长城外面,自得地看着地上摔得四分五裂的中国政府。

这说明漫画作者()A.激励中国人民抵制侵略 B.表达对列强侵华的愤怒C.揭露了西方侵华的罪恶 D.持赞成瓜分中国的观点6、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托古改制”与“扶清灭洋”方案的上演反映出A.封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B.洋人成为民族的主要敌人C.两方案都对清政府寄予希望D.社会对西学认识日益深化7、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太平天国运动中B.义和团运动中C.辛亥革命中D.新文化运动中8、下图反应的武装行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9、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各地督抚等官员却称皇帝敕令是“矫诏、乱命”,以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

高一历史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章节同步练习(人民版) 必修一

高一历史复习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章节同步练习(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巩固作业】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商品市场C、割占中国领土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1、[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西方侵略者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对外开辟的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2.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最主要的依据是:()A、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国的威严B、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锁国”的局面C、鸦片战争使我国开始出现了民族危机D、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考答案]D[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不能独立,逐渐由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题目反思]对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有正确的理解。

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3.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中国与英国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3、[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影响。

西方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变为其对外开辟的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

而中英关税协商正是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

此后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破坏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场地和商品的倾销市场。

[题目反思]在掌握南京条约影响时要能够结合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具体危害。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测评 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专题二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校高一(2)班围绕“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下面是同学们的一些看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林则徐销毁了英国人的鸦片B.英国向中国传播近代思想文化C.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英国要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夺取利益。

当时的英国处于商品输出时期,它所需要的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故选D项。

答案:D2,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

□□□□□应为( )A.五口通商权B.领事裁判权C.最惠国待遇D.内地传教权解析:从材料中“不平等条约”“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中英《某某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又被称为“治外法权”。

所以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3.甲午开战前的1893年,日本拥有10人以上工人的工厂有3 019家,其中使用蒸汽动力的有675家,工人人数38万,日本完全实现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

此时,中国官办工业企业只有24家,私人资本兴办的工业企业也只有100多家,只能给古老帝国的近代化提供一点“点缀”而已。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化工业实力决定战争性质B.日本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C.中日近代化程度决定战争胜负D.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化停滞不前解析:战争的性质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与工业实力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日本工业实力在世界上的地位,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已经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不能说中国工业停滞不前,而是发展缓慢,故D项错误;材料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前两国工业实力的比较,意在说明两国近代化程度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B、为打开中国市场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为掠夺中国财富2、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A、破坏了小农经济,农民大量破产B、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C、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D、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3、推动列强不断侵华的根本原因是()A、世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B、资产阶级侵略本性C、摆脱自身经济危机的需要D、对经济利益的疯狂追逐4、列强侵华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A、革命任务发生变化B、社会性质变化C、开始学习西方文化D、农民战争不断爆发5、下列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B、控制中国海关C、倾销商品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6、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二十一条”的出台D、《辛亥条约》的签订7、19世纪未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该政策不影响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充分体现了()A、人民群众是反侵略斗争的主要力量B、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C、自发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方式D、人民群众是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力量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A、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B、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C、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D、被清朝出卖而失败11、1880年左宗棠再赴新疆统筹军务,建立的抗俄军事基地在()A、伊犁B、哈密C、喀什葛尔D、肃州12、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省的时间是()A、1865年B、1875年C、1878年D、1884年13、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A、丁汝昌B、邓世昌C、林永升D、刘步蟾14、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中,率领黑旗军痛击日军的首领是()A、刘永福B、邱逢甲C、徐骧D、唐景崧15、义和团前身进行反清活动,后来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民族矛盾尖锐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D、减少运动阻力16、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其目的主要是()A、镇压义和团,铲除心腹之患B、怕义和团阻止其投降C、取悦侵略者以保住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17、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的直接目的是()A、占领上海威胁南京B、在上海建立伪政权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D、形成华北华东两路攻势18、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根据地,实际上是()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B、收复失地C、壮大人民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19、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区别B、战略战术的区别C、认识水平的区别D、阶级本质的区别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客观因素是()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B、英、美等国家的反对C、其符合广大人民利益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21.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使美国取得了侵华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从中可以A.得到清政府的优惠政策B.在其它国家势力范围自由发展商贸C.依仗其经济实力占据更多中国市场D.从此操纵清政府22.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这主要表现在①领土主权②军事主权③司法主权④关税主权⑤贸易主权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④⑤2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局势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这其中包括①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②列强的侵略势力从此由沿海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③直接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野心④中国东北成为沙俄与日本争夺的焦点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4.《马关条约》签订后,某大国立即提出:“决不能容许日本占领南满,……如果有战争的必要,我们就坚决行动。

”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中国的救星”,清政府“就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该大国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国25.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之后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被镇压以后,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这实质表明A.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B.义和团缺乏统一的斗争纲领C.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不断深入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断变化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旅顺大屠杀材料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回答:(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特征?说明导致图中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二,谈谈你的感受。

(3)材料一、二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是什么?这一历史现象对中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排日行动再发展下去,也许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

”“采取军事行动时需要哪些兵力,与关东军协商后由参谋部本部作战部提出计划。

”——引自1931年7月《日本陆军省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材料二“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

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

为了这个目的,迅速开始行动,排除抵抗,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装。

——引自1931年9月24日《日本政府关开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材料三“九月十八日事件之发生,我方不外毅然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

”——引自1932年8月25日《日本外相田康哉关于满洲问题的演说》请回答:(1)你认为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哪是真实的?哪是虚假的?为什么?(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哪些自相矛盾的地方?(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驳斥材料三的日本“出于正当防卫”的观点。

三、问答题23.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较,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

(2)试述“门户洞开”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中国和美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4.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某校拟举办一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图片展”请你参加活动,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是该校设计的四个专题,请你写出应选择的图片。

(注意:只写图片名称,无须画图)每个专题至少写2个。

党军队抗战的图片。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3)在图片选定后,学校要求以“民族魂”为题,写一段前言,以“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题写一段结束语。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拟订写作提纲(注意:内容简练,语言流利,至少要说明三个问题,并要有层次)(4)当你完成这个活动,再一次参观这个图片展览后,你一定有许多感想,请你写几句行动宣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C、5.B、6.C、7.C、8.D、9.D、10.C、11.B、12.B、13.C、14.C、15.C、16.C、17.C、18.B、19.D、20.D、21.C、22.D、23.B、24.D、25.C二、材料解析题21.(1)特征:侵华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惨无人道的打屠杀。

原因: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清军步步溃退,日军侵占旅顺。

(2)感受:谭嗣同在诗中写道:“世上的事,没有什么能够抵消我的春愁,真想向着苍穹宇宙大哭一场啊。

四万万同胞一起痛哭流涕,天底下哪里还是我们自己的华夏神州啊?”反映了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疯狂地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的政治经济面临崩溃,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即将开始时的历史现实,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也可以作为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甚至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

(3)共同:甲午战争。

影响:刺激了列强侵华野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22.(1)材料一是真实的,因为它是“九.一八”的事变前日本政府制订的“方案大纲”。

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是虚假的,它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站在侵略者立场上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护的材料。

(2)材料二说日本“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材料三说日本“出于正当防卫”。

(3)材料二说明“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制订好了发动“军事行动”侵略的“方案”和“计划”;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军队并未先进攻日军,是日军“先发制人”,“解除驻在附近的中国军队的武器”。

所以材料三中说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出于正当防卫之行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三、问答题23.(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

台湾、澎湖列岛大片领土的割让,使台湾和祖国隔离50年,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括人民,还有大量举借奴役性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等于将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奉献给侵略者宰割,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从条约上肯定了帝国主义开办工厂这种资本输出的合法性,这是前未有的。

外商在中国设厂制造货物,一方面无需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等也享受优待;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这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加深。

(2)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的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对清政府的影响: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对美国的影响:扩大了美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24.(1)《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日军侵入上海》、《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日军》等;《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和平居民》、《“万人坑”遗址》等;《八路军奔赴敌后》、《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作战》等;《日军举手投降》、《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