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A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试题.doc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045d836137ee06eff91855.png)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整理制作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试题说明:本试题测试时间为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答案填在答题卷答题卡内,否则不计分.1、 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 )(A )(0,1) (B ) (1,1) (C ) (2,3) (D )(2,4)2、三个数3.0222,3.0log ,3.0===c b a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a <<. (B ) c b a << (C )c a b << (D )a c b <<3、函数 的定义域为 ( )(A )[1,3] (B )),3()1,(+∞⋃-∞ (C )(1,3) (D )(1,2)∪(2,3)4、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100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100x5、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 (A ) (B ) 2 (C ) 3 (D )6、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7、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
8、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中任意的x 1,x 2(x 1≠x 2),有如下结论: ①f (x 1+x 2)=f (x 1)+f (x 2);② f (x 1·x 2)=f (x 1)+f (x 2 ) ;③1212()()f x f x x x -->0; 1009576.02131xa y =x y a log -=1,0≠>a a 且)34(log 1)(22-+-=x x x f④1212()()()22x x f x f x f ++<.当f (x )=lo g 2 x 时,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选项是 (A ) ①④ (B )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 函数)5lg()(-=x x f 的定义域是 .10、求值:013312log log 12(0.7)0.252-+-+=________ _. 11、已知幂函数()y f x =的图象经过点(3,3),那么这个幂函数的解析式为 .12、设,0.(),0.x e x g x lnx x ⎧≤=⎨>⎩则1(())2g g =__________ 三、解答题(第12题7分,13题10分,第14题15分,共3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求log 2.56.25+lg 1001+ln e +3log 122+的值.14、已知m >1,试比较(lg m )0.9与(lg m )0.8的大小.15、已知()(01)x xf x a a a a -=+>≠且(Ⅰ)证明函数f (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4分 )(Ⅱ)判断()f x 在(0,)+∞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加以证明;(7分)(Ⅲ)当x ∈[1,2]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5,求此时a 的值. (4分)(Ⅳ)当x ∈[-2,-1]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5,求此时a 的值. (4分)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DBDA CCAC7、取a =2和a = 作图筛选得A二、填空题 8、 ;9、 4 ;10、 ;11、 . 11、设这个幂函数的解析式为 ,将(3, )代入得21=α 12、.【解析】1ln 2111(())(ln )222g g g e ===. 三、解答题 (本大题有3小题,共32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解: 原式=2-2+ ln e +6log 22…………3分= +6 …………5分=216 …………7分 14、解:∵m >1,∴lg m >0;以下分类为①lg m >1,②lg m =1;③0<lg m <1三种情形讨论(lg m )0.9与(lg m )0.8的大小.…………2分①当lg m >1即m >10时,(lg m )0.9>(lg m )0.8;…………5分②当lg m =1即m =10时,(lg m )0.9=(lg m )0.8;…………7分③当0<lg m <1即1<m <10时,(lg m )0.9<(lg m )0.8.…………10分15、解:(Ⅰ)要证明函数f (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只须证明函数f ( x )是偶函数…1分∵x ∈R …………2分由)()(x f a a a a x f x x x x =+=+=--- …………3分∴函数f ( x )是偶函数,即函数f (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4分(Ⅱ)证明:设210x x <<,则12()()f x f x -=212111111122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x ++----=-+-=+-+ (1)当a >1时,由0<12x x <,则x 1+x 2>0,则01>x a 、02>x a 、21x x a a <、121>+x x a ;)5,(-∞21x y =21αx y =212121312()()f x f x -<0即12()()f x f x <;(2)当0<a <1时,由0<12x x <,则x 1+x 2>0,则01>x a 、02>x a 、21x x a a >、1021<<+x x a ;12()()f x f x -<0即12()()f x f x <;所以,对于任意a (10≠>a a 且),f (x )在(0,)+∞上都为增函数.(Ⅲ)由(Ⅱ)知f (x )在(0,)+∞上为增函数,则当x ∈[1,2]时,函数f (x )亦为增函数;由于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5,则f (2)= 25 即25122=+aa ,解得2=a ,或22=a (Ⅳ)由(Ⅰ)(Ⅱ)证知f (x ) 是偶函数且在(0,)+∞上为增函数,则知f (x )在)0,(-∞上为减函数;则当x ∈[-2,-1]时,函数f (x )为减函数由于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5,则f (-2)= 25 即25122=+a a ,解得2=a ,或22=a。
化学第二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化学第二章单元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653c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5.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1-15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试验的铂丝(镍丝或铁丝)C.焰色试验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利用焰色试验可区分NaCl与Na2CO3固体2.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足量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后,同时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止水夹,这时观察到()A.水进入左瓶B.水进入右瓶C.水同时进入两瓶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3.对于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4e-D.氧气是还原产物4.过氧化钠与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是( )A.Na2CO3和Na2O2B.只有Na2CO3C.Na2CO3和NaOH D.Na2O和NaHCO35.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Na2CO3和HCl B.NaOH和CO2C.Na和O2D.NaHCO3和NaOH6.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是利用强氧化性来漂白的是( )①活性炭②过氧化钠③氯水④漂白粉⑤臭氧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饱和氯水久置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①Cl2②H2O ③Cl-④HClO ⑤H+ 减少的是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④8.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B.每生成1个氯气,就要转移2个电子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4Cl-=====△MnCl2+2H2O+Cl2↑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9.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10..准确理解概念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概念本质。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30d03b0508763230121279.png)
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①水和糖类、蛋白质、脂肪一样,为人体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2先后经C3、C5形成(CH2O)B、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N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D、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3、青苹果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苹果转熟时单聚糖合成淀粉4、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
1g/mLNaOH溶液)、乙液(0。
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则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①葡萄糖②蔗糖③胰蛋白酶④DNA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②、③和④5、已知某抗原为一蛋白质分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如果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根据抗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超过10 000的特性,可以推知,通常组成该抗原蛋白质的肽键数一般不少于A、100个B、99个C、90个D、50个6、在医疗实践中,器官移植是拯救某些患者的重要方法。
但是,无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往往很难成活,具有血缘关系的供体器官移植后成活的概率较大.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看,其原因是A、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数量完全不同B、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排序完全相同C、无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的大小、空间结构完全不同D、有血缘关系个体之间同一类蛋白质分子相差很小7、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A、798、2和2B、798、12和10C、799、1和1D、799、11和99、“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B、将涂片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后,接着用染色剂染色C、观察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D、先用低倍镜找到较清晰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物镜10、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B、所有生物的组成成分都有DNAC、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架为骨架D、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的物质是储存能量的淀粉或糖原1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1C B A 图1 图2B 、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C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D 、R 基为—CH 3和—C 3H 5O 2的二肽分子中,C 、H 、O 原子的数目之比为8︰14︰5 12、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
(人教版2022)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题(含
![(人教版2022)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题(含](https://img.taocdn.com/s3/m/dce3168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b.png)
(人教版2022)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题(含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Fe、Ca、Zn、Cu属于微量元素B.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CC.细胞中的C、H、O、N含量最多,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D.元素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无关,化合物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2.水稻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A.蔗糖B.甘油C.磷脂D.脂肪酸3.研究表明,铁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红细胞中,故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摄入足量的铁,人体就能正常生长发育B.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微量元素,所以其作用没有大量元素重要C.铁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D.红细胞中的N只存在于蛋白质和核酸中4.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进行染色后,可用来冲洗浮色的物质是()A.HClB.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C.HOD.无水酒精25.用规范操作对某未知样液的成分进行鉴定,所用试剂和溶液呈现的颜色的结果如表所示,该样品是()试剂结果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棕红色斐林试剂蓝色A.可溶性淀粉溶液B.葡萄糖溶液C.鸡蛋清溶液D.植物油6.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步骤,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以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使用7.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B.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低的比热容C.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D.通常情况下,水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8.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测试试卷 (3)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测试试卷 (3)](https://img.taocdn.com/s3/m/0e67c22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c.png)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测试试卷 (3)数学第二章测试卷A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若$a+b+c=0$,且$a<b<c$,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ab<bc$B。
$ab<ac$XXX<bc$D。
$ab<bc$2.已知正数$a$、$b$满足$\frac{22}{1194}+\frac{a}{b}=1$,则$\frac{a}{b}+\frac{b}{a}$的最小值是A。
6B。
12C。
24D。
363.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的两个零点分别在区间$(-2,-1)$和$(-1,0)$内,则$f(3)$的取值范围是A。
$(12,20)$B。
$(12,18)$C。
$(18,20)$D。
$(8,18)$4.若$x>0$,$y>0$,且$\frac{2}{x+1}+\frac{1}{x+2y}=1$,则$2x+y$的最小值为A。
2B。
$\frac{2}{3}$C。
$2+\frac{2}{3}$D。
$3$5.关于$x$的不等式$(ax-1)<x$恰有2个整数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
$-\frac{34}{43}<a\leq-\frac{3}{4}$或$\frac{4}{3}<a\leq\frac{43}{34}$B。
$-\frac{3}{4}<a\leq-\frac{2}{3}$或$\frac{2}{3}<a\leq\frac{3}{4}$C。
$-\frac{34}{43}\leq a<-\frac{3}{4}$或$\frac{4}{3}\leq a<\frac{43}{34}$D。
$-\frac{3}{4}\leq a<-\frac{2}{3}$或$\frac{2}{3}\leq a\leq\frac{3}{4}$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2023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07.png)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单选题1.已知a>b>0,c>d,下列不等式中必成立的一个是( )A.a c>bdB.ad<bc C.a+c>b+d D.a―c>b―d2.已知x,y均为正实数,且1x+2+4y+3=12,则x+y的最小值为( )A.10B.11C.12D.133.若两个正实数x,y满足2x+1y=1,且x+2y>m2+2m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2)∪[4,+∞)B.(―∞,―4)∪[2,+∞)C.(―2,4)D.(―4,2)4.若x,y∈R+,且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 )A.5B.245C.235D.1955.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时速分别为a和b(a<b),其全程的平均时速为v,则( )A.a<v<ab B.v=ab C.ab<v<a+b2D.v=a+b26.已知a>0,b>0,若不等式m3a+b ―3a―1b≤0恒成立,则m的最大值为( )A.4B.16C.9D.37.已知x,y∈(―2,2),且xy=1,则22―x2+44―y2的最小值是( )A.207B.127C.16+427D.16―4278.已知函数f(x)=2x|2x―a|,若0≤x≤1时f(x)≤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74,2]B.[53,2]C.[32,2]D.[32,53]二、多选题9.已知a>b>c>0,则( )A.a+c>b+c B.ac>bc C.aa+c>bb+cD.a x<b c10.已知a>0,b>0,且a+b=ab,则( )A.(a―1)(b―1)=1B.ab的最大值为4C.a+4b的最小值为9D.1a2+2b2的最小值为2311.已知a,b∈R∗,a+2b=1,则b2a +12b+12ab的值可能为( )A.6B.315C.132D.5212. 现有图形如图所示,C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AC =a ,BC =b ,O 为AB 的中点,以AB 为直径作半圆.过点.C 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点D ,连结OD ,AD ,BD ,过点C 作OD 的垂线,垂足为E.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有( )A .a +b 2≥ab (a >0,b >0)B .a 2+b 2≥2ab (a >0,b >0)C .a 2+b 22≥a +b2(a ≥0,b >0)D .ab ≥21a+1b(a >0,b >0)三、填空题13.已知不等式|x ―1|+|x +2|≥5的解集为 .14. 已知实数x ,y 满足―1≤x +y ≤4且2≤x ―y ≤3,则x +3y 的取值范围是 .15.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mx ―2<0在区间[1,2]上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16.设正实数x ,y ,z 满足x 2―3xy +4y 2―z =0,则当xyZ 取得最大值时,2x+1y ―2z的最大值为 .四、解答题17.U =R ,非空集合 A ={x |x 2―5x +6<0} ,集合 B ={x |(x ―a )(x ―a 2―2)<0} .(1)a =12时,求 (∁ U B )∩A ;(2)若 x ∈B 是 x ∈A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18.已知 p :|1―x ―13|≤2 , q :x 2―2x +1―m 2≤0(m >0) ,若 ¬p 是 ¬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9.求解不等式x 2―a ≥|x ―1|―120.已知a ,b ,c 都为正实数,满足abc (a +b +c )=1(1)求S =(a +c )(b +c )的最小值(2)当S 取最小值时,求c 的最大值.21.某项研究表明;在考虑行车安全的情况下,某路段车流量F (单位时间内经过测量点的车辆数,单位;辆∕时)与车流速度v (假设车辆以相同速度v 行驶,单位米∕秒)、平均车长l (单位:米)的值有关,其公式为F =76000νv 2+18v +20l(1)如果不限定车型,l =6.05,则最大车流量为多少.(2)如果限定车型,l =5,则最大车流量比(1)中的最大车流量增加多少.22.已知a ,b ,c 为实数且a +2b +5c =10.(1)若a ,b ,c 均为正数,当2ab +5ac +10bc =10时,求a +b +c 的值;(2)证明:(2b +5c )2+(a +b +5c )2+(a +2b +4c )2≥4903.答案解析部分1.C已知a>b>0,c>d,由不等式的同向相加的性质得到a+c>b+d正确;当a=2,b=1,c=-1,d=-2时,a c<bd, ,a―c=b―d A,D不正确;c=2,d=1时,ad=bc,B不正确. 2.D解:因为x,y>0,且1x+2+4y+3=12,则x+y=(x+2)+(y+3)―5=2(1x+2+4y+3)[(x+2)+(y+3)]―5=2(5+y+3x+2+4(x+2)y+3)―5≥2(5+2y+3x+2⋅4(x+2)y+3―5=13,当且仅当y+3x+2=4(x+2)y+3,即x=4,y=9时等号成立,则x+y的最小值为13.3.D由基本不等式得x+2y=(x+2y)(2x +1y)=4yx+xy+4≥24yx⋅xy+4=8,当且仅当4yx=xy,由于x>0,y>0,即当x=2y时,等号成立,所以,x+2y的最小值为8,由题意可得m2+2m<8,即m2+2m―8<0,解得―4<m<2,因此,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4,2),4.A从题设可得15y+35x=1,则3x+4y=15(3x+4y)(1y+3x)=15(3x y+12yx+13)≥15(12+13)=5,5.A6.B7.C8.C不等式f(x)≤1可化为|2x―a|≤2―x,有―2―x≤a―2x≤2―x,有2x―2―x≤a≤2x+2―x,当0≤x≤1时,2x+2―x≥22x×2―x=2(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2x―2―x≤2―12=32,故有32≤a≤2。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检测.docx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检测.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156cf85ce2f0066f53322b4.png)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第二章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a ·a 为( )A .-a 32B .-(-a )23C .-(-a )32 D .-a 23答案:C 2.已知log 7[log 3(log 2x )]=0,那么x12-等于( )A.13B.12 3C.12 2D.13 3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数的性质.由log 7[log 3(log 2x )]=0,可得log 3(log 2x )=1. 又可推出log 2x =3,从而得x =8,所以,x 12-等于12 2.故选C. 3.指数函数y =f (x )的反函数的图象过点(2,-1),则此指数函数为( ) A .y =⎝⎛⎭⎫12x B .y =2x C .y =3x D .y =10x答案:A解析: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知该指数函数过点(-1,2),代入函数式y =a x 求出a 即可.4.若函数f (x )=a -x (a >0,a ≠1)是(-∞,+∞)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0,1)B .(1,+∞)C .(0,1)∪(1,2)D .(1,2)答案:A解析:由a -1>1得0<a <1.5.已知a =log 20.7,b =log 20.6,c =log 40.49,则( )A .a >b >cB .a >c >bC .c >b >aD .b >a >c答案:C解析:a =log 20.7=log 20.49,c =log 40.49=log 20.7,b =log 2x (x >0)是单调增函数,而0.49<0.6<0.7,∴a <b <c .6.春天,池塘中小荷尖角渐露,已知每一天荷叶覆盖水面面积是前一天的2倍,若荷叶30天可以完全覆盖池塘水面,当荷叶覆盖水面面积一半时,荷叶已生长了( )A .15天B .20天C .29天D .30天答案:C解析:荷叶覆盖水面面积y 与生长时间的函数关系y =2x ,当x =30时,长满水面,所以生长29天,布满水面的一半.7.函数f (x )=4+a x -1的图象恒过定点P ,则P 点坐标是( )A .(1,5)B .(1,4)C .(-1,4)D .(0,4)答案:A解析:令x -1=0得x =1,即过定点(1,5).8.函数f (x )=2x -1的定义域是( )A .[0,+∞)B .[1,+∞)C .(-∞,0]D .(-∞,1]答案:A解析:要使函数有意义,则需2x -1≥0,即为2x ≥1,解得,x ≥0,则定义域为[0,+∞).故选A.9.若f (x )=lg(x 2-2ax +1+a )在区间(-∞,1]上递减,则a 的范围为( )A .[1,2)B .[1,2]C .[1,+∞)D .[2,+∞)答案:A解析:⎩⎪⎨⎪⎧a ≥11-2a +1+a >0,∴1≤a <2. 10.函数f (x )=log 0.5(3-4x )的定义域是( )A .[12,34)B .(34,1] C .(-∞,34) D .(-∞,12] 答案:A解析:log 0.5(3-4x )≥0,0<3-4x ≤1,12≤x <34. 11.函数f (x )=⎩⎪⎨⎪⎧ ⎝⎛⎭⎫12x (x ≥4),f (x +1) (x <4),则f (log 23)等于( ) A .1 B.18C.116D.124答案:D解析:log 23<4,f (log 23)=f (log 23+1)=f (log 26),同理得f (log 26)=f (log 26+1)=f (log 212)=f (log 224),而log 224>log 216=4,因此f (log 23)=⎝⎛⎭⎫122log 24=22log 24-=124. 12.若A ={x ∈Z |2≤22-x <8},B ={x ∈R ||log 2x |>1},则A ∩(∁R B )中的元素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答案:C解析:∵A ={x ∈Z |2≤22-x <8}={x ∈Z |1≤2-x <3}={x ∈Z |-1<x ≤1}={0,1},而B ={x ∈R ||log 2x |>1}={x ∈R |0<x <12或x >2}. ∴A ∩{∁R B )={0,1},故A ∩(∁R B )中的元素个数为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函数f (x )=23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答案:(-∞,3] 14.设函数f (x )=⎩⎪⎨⎪⎧2-x x ∈(-∞,1],log 81x x ∈(1,+∞),则满足f (x )=14的x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3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当x ∈(-∞,1]时,2-x 的值大于12.所以x >1.所以应有log 81x =14,则有x =8114=3. 15.函数y =-log 12 (x 2-5x -6)的递减区间是________.答案:(-∞,-1)解析:由x 2-5x -6>0,得x >6,或x <-1,∴u =x 2-5x -6在(-∞,-1)上递减,∴y =log 12(x 2-5x -6)在(-∞,-1)上递增,∴y =-log 12(x 2-5x -6)在此区间递减.16.已知函数f (x )=log a x (0<a <1),对于下列判断:①若x >1,则f (x )<0;②若0<x <1,则f (x )>0;③f (x 1)>f (x 2),则x 1>x 2;④f (xy )=f (x )+f (y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答案:①②解析:根据对数函数图象易得.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函数f (x )=(m 2-m -5)x m -1是幂函数,且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试确定m 的值.解:由幂函数的定义,得m 2-m -5=1.解得m =3或m =-2.当m =3时,f (x )=x 2在(0,+∞)上是增函数;当m =-2时,f (x )=x -3在(0,+∞)上是减函数;故m =3.18.(12分)设f (x )=a x +1,g (x )=a 3x -3,其中a >0,a ≠1.若f (x )≤g (x ),求x 的取值范围.解:f (x )≤g (x ),即a x +1≤a 3x -3.当a >1时,有x +1≤3x -3,解得x ≥2.当0<a <1时,有x +1≥3x -3,解得x ≤2.所以,当a >1时,x 的取值范围为{x |x ≥2};当0<a <1时,x 的取值范围为{x |x ≤2}.19.(12分)已知f (x )=3x ,g (x )=4x +1.(1)计算f (0),f (1),f (2),g (0),g (1),g (2);(2)利用图象求解不等式f (x )≥g (x ).解:(1)f (0)=1,f (1)=3,f (2)=9,g (0)=1,g (1)=-5,g (2)=9.(2)由(1)知两图象交点为(0,1),(2,9),画出草图.由图象知f (x )≥g (x )的解集为{x |x ≤0或x ≥2}.20.(12分)已知函数f (x )=log 2(1-x ),g (x )=log 2(x +1),设F (x )=f (x )-g (x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2)证明函数F (x )是减函数.解:(1)F (x )=f (x )-g (x )=log 2(1-x )-log 2(x +1)=log 21-x 1+x. 由⎩⎪⎨⎪⎧1-x >0,x +1>0,得-1<x <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 ∴函数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又∵F (-x )=log 21+x 1-x =-log 21-x 1+x=-F (x ). ∴函数F (x )为奇函数.(2)由(1)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任取-1<x 1<x 2<1,则log 2(1-x 11+x 1)-log 2(1-x 21+x 2)=log 2(1-x 1)(1+x 2)(1+x 1)(1-x 2)=log 2(1-x 1+x 2-x 1x 21+x 1-x 2-x 1x 2), 又(1-x 1+x 2-x 1x 2)-(1+x 1-x 2-x 1x 2)=2(x 2-x 1)>0,所以1-x 1+x 2-x 1x 21+x 1-x 2-x 1x 2>1, 所以log 2(1-x 11+x 1)-log 2(1-x 21+x 2)>0,即log 2(1-x 11+x 1)>log 2(1-x 21+x 2), 所以函数F (x )是减函数.21.(12分)函数y =a 2x +2a x -1(a >0且a ≠1),当自变量x ∈[-1,1]时,函数的最大值为14.试求a 的值.解:y =(a x )2+2a x -1=(a x +1)2-2,令a x =t ,∴y =(t +1)2-2.当a >1时,∵-1≤x ≤1,∴1a ≤a x ≤a ,即1a≤t ≤a . ∵函数的对称轴为t =-1,∴当t =a 时有最大值.∴(a +1)2-2=14,∴a =3.当0<a <1时,∵-1≤x ≤1,∴a ≤a x ≤1a .∴a ≤t ≤1a. ∴当t =1a时有最大值, ∴⎝⎛⎭⎫1a +12-2=14.∴a =13. ∴a 的值为3或13. 22.(12分)已知函数f (x )=log a 1+x 1-x(其中a >0,且a ≠1).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给出证明;(3)若x ∈⎣⎡⎦⎤0,12时,函数f (x )的值域是[0,1],求实数a 的值. 解:(1)由条件知1+x 1-x>0,解得-1<x <1,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2)由(1)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f (-x )=log a 1-x 1+x =log a ⎝ ⎛⎭⎪⎫1+x 1-x -1=-log a 1+x 1-x =-f (x ),因此f (x )是奇函数. (3)f (x )=log a 1+x 1-x =log a x -1+21-x= log a ⎝ ⎛⎭⎪⎫x -11-x +21-x =log a ⎝⎛⎭⎫-1-21-x . 记g (x )=-1-2x -1, 则g (x )=-1-2x -1在⎣⎡⎦⎤0,12上单调递增, 因此当a >1时,f (x )在⎣⎡⎦⎤0,12上单调递增, 由f ⎝⎛⎭⎫12=1,得a =3;当0<a <1时,f (x )在⎣⎡⎦⎤0,12上单调递减, 由f (0)=1得出矛盾,a ∈∅;综上可知a =3.。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测试试卷 (3)
![高一数学必修一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单元测试试卷 (3)](https://img.taocdn.com/s3/m/4a1e4373e2bd960591c67755.png)
数学第二章 测试卷A 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添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若a +b +c =0,且a <b <c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A .22ab b c <B .ab ac <C .ac bc <D .ab bc <2.已知正数a 、b 满足111a b +=,则9411a b +--的最小值是 A .6 B .12 C .24 D .363.已知二次函数2()f x x bx c =++的两个零点分别在区间(﹣2,﹣1)和(﹣1,0)内,则(3)f 的取值范围是A .(12,20)B .(12,18)C .(18,20)D .(8,18)4.若x >0,y >0,且11112x x y+=++,则2x y +的最小值为 A .2 B .23 C .423+ D .132+ 5.关于x 的不等式22(1)ax x -<恰有2个整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3423a -<≤-或4332a <≤B .3423a -<≤-或4332a ≤< C .3423a -≤<-或4332a <≤ D .3423a -≤<-或4332a ≤<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 共计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添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6.若非零实数a ,b 满足a <b ,则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A .1a b< B .2b a a b +≥ C .2211ab a b < D .22a a b b +<+ 7.《几何原本》中的几何代数法是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这种方法是后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原理,很多的代数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证明,也称之为无字证明.现有图形如图所示,C 为线段AB 上的点,且AC=a ,BC =b ,O 为AB 的中点,以AB 为直径作半圆.过点C作AB 的垂线交半圆于D ,连结OD ,AD ,BD ,过点C 作OD 第7题的垂线,垂足为E .则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所有的无字证明为A.2a b +≥a >0,b >0) B .222a b ab +≥(a >0,b >0) C211a b≥+(a >0,b >0) D .2222a b a b ++≥(a ≥0,b >0)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8.已知实数a 、x 满足x <a <0,则a 2、x 2、ax 中的最大数为 .9.已知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26x x <<,则不等式cx 2+bx +a <0的解集为 .10.x >4,y >1,且xy =12+x +4y ,则x +y 的最小值是 .11.已知a >0,b >0,c >2且a +b =1,则362ac c b ab c ++-的最小值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5分.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2.(本题满分10分)已知a ,b 为正数,且a ≠b ,比较a 3+b 3与a 2b +ab 2的大小.13.(本题满分12分)正实数a ,b ,c 满足a 2﹣3ab +4b 2﹣c =0,当ab c 最大值时,求212a b c+-的最大值.14.(本题满分12分)某单位有员工1000名,平均每人每年创造利润10万元.为了增加企业竞争力,决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出x(x N*∈)名员工从事第三产业,调整后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创造利润为10(a﹣3500x)万元(a>0),剩下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的利润可以提高0.2x%.(1)若要保证剩余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不低于原来1000名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则最多调整出多少名员工从事第三产业?(2)若要保证剩余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不低于原来1000名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条件下,若要求调整出的员工创造出的年总利润始终不高于剩余员工创造的年总利润,则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15.(本题满分11分)已知M是关于x的不等式2x2+(3a﹣7)x+3+a﹣2a2<0解集,且M中的一个元素是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并用a表示出该不等式的解集.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B 6.ABD 7.AC8.x2 9.1162x x x⎧⎫<>⎨⎬⎩⎭或10.13 11.2412.略13.略14.(1)最多调整500名(2)(0,5】15.a<-1,或a>3/2。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0ba9fc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5.png)
新人教地理必修一单元过关测试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右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1—2题: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④3.读在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为()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回答48—49题。
4.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是()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5.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丙丁甲 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甲D.乙甲丙丁乙6.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 )A、AB、BC、CD、D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8.当前(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B.乙地受锋面影响,出现狂风暴雨天气C.乙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D.甲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表示气压带,表示风带,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0.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 ()A. B.C.D.11.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在 ( )A.夏秋季节 B.春冬季节 C.夏冬季节D.春秋季节12.关于台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仅沿海地区受台风袭击B.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C.我国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D.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13.亚洲高压强盛时A.正值我国的夏季 B.澳大利亚昼短夜长C.印度一带盛行西南季风D.太平洋北部受低压控制14.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15.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右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6~18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4c82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5.png)
1.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 OB . Na O C. NaClO D . FeSO4 222.依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导,最近几年每到春天,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以致高速公路封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以下分别系中的A .溶液B .悬浊液C.乳浊液 D .胶体+-+ OH= H2 O 来表示的化学反响是3.能用HA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响B . Ba(OH) 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响 D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4.以下反响中一定加入复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B . Zn→ Zn 2+C.H2→H2O D . CuO → CuCl 2A . Cl 2→ Cl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高升的反响叫复原反响B.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失掉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物质中某元素失掉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复原剂中必然有一种元素被氧化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批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Cl-B.K +、Na + 、NO-2-A . K、 Na、 CO3、 MnO 43+、H+、NO 3-2-D . Fe 3+、 Na +、 Cl-2-、 SO4、 SO4 C. Na7.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响,以下说法:① 不行能是氧化复原反响;②只好是复分解反响;③ 可能是置换反响;④不可以有分子参加。
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③B.③C.①② D .③④8.以下反响属于氧化复原反响的是A . CaCO 3+2HCl=CaCl 2+CO 2↑+ H 2OB . CaO+H 2 O=Ca(OH) 2C . 2H 2O 22H 2O+O 2↑D . CaCO 3 CaO+CO ↑29.以下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选项是2+2+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响:Cu+Fe=Fe+Cu+ =2Fe 3+ +3H 2↑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响:2Fe+6H2+ +SO 42-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 2SO 4反响:Ba=BaSO4↓2-+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响:CO 3+2H=H 2O+CO2 ↑10.从海水中提取溴有以下反响: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响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上最相像的是A . 2NaBr+Cl 2 =2CaCl+Br2B . AlCl 3+3NaAlO 2+6H2O=4Al(OH) ↓ +3NaCl3C. 2H 2S+SO 2=2H 2 O+3S ↓D . 2CO+O 2=2CO 211.在以下反响中,HCl 作氧化剂的是A . NaOH+HCl = NaCl+H 2 OB . Zn+2HCl=ZnCl 2+H 2↑C . MnO +4HCl( )浓MnCl 2+2H 2O+Cl 2↑2D . CuO+2HCl=CuCl2+H 2O13 .以下对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胶体外观不平均B .胶体能经过半透膜C. 胶14 .以下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响,不论反响物量的多少, 都只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体 是微粒做B . Ba(OH) 2 与 H 2SO 4A . FeBr 2 与 Cl 2不 D . Ca(HCO )2 与 NaOHC . HCl 与 Na CO 3停23的无15 . 秩11P+15CuSO4+24H O=5Cu3P+6H PO +15H2SO 反响中,被氧化的P 原子与被复原的P2 344原子个D 数比是.B .5:6C . 11:5D . 11:6A . 6:5胶体 不 16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稳定A,B .静.电C .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余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置强解D .常有的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余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后电质容解与易质非17 .对于氧化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淀与电B .反响后化合价高升弱 A .分子中必定含有氧元素解电质< 氧化产物D .在反响中易联合电子的物质解C .氧化性:氧化剂的质本+、Al3+、Cl—、SO2-四的质Na18.某溶液中只含有种本区4离质别则溶液中 Al 3+和 SO42区-的离子个数比为,别是,A.1∶2B.1∶4C.3∶ 4D.3∶2在是水第其溶水二液电、或分)在 Fe3O 4I+ 4CO弱3Fe + 4CO 2态的的中,是氧化剂,是19.(:电离元I素被氧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df39aa5f0e7cd18525368e.png)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反应3NO2+H2O===2HNO3+N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水B.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O2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D.若有3molNO2反应,则转移电子4mol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 7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B.联氨是氧化剂C.联氨是还原剂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3.(2010年梅州高一质检)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2CO3 B.Cu2(OH)2CO3C.NaCl D.NaHCO34.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Error!B.物质Error!C.化合物Error!D.纯净物Error!5.已知:还原性A-<B-<C-,则下列反应能够进行的是( )①A2+2B-===B2+2A- ②B2+2A-===A2+2B-③B2+2C-===C2+2B- ④C2+2A-===A2+2C-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下列物质属于常见氧化剂的一组是( ) A.Cl2、O2、FeCl3、KMnO4B.O2、KMnO4、C、H2C.Na、K、FeCl2、H2、CO D.CuO、CO、Fe2O3、H27.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A.Mg B.Cu C.Ag D.H2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B.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CO+2H+===H2O+CO2↑2-3C.Mg(OH)2与盐酸的反应:H++OH-===H2OD .铜片放入ZnSO 4溶液中:Cu +Zn 2+===Cu 2++Zn 9.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 ④不可能有分子参加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10.NaHCO 3溶液与NaHSO 4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A .H +和CO B .HCO 和H +2-3-3C .HCO 和HSO D .Na +、HCO 和H +-3-4-31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 2B .Na 2OC .NaClOD .FeSO 4。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46e1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2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The book is said ________ in 2000.A. to writeB. to be writtenC. to have been writtenD. to write2. 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________ the homework on time.A. finishB. to finishC. finishingD. finished3. He is ________ a famous writer.A. known asB. known toC. known forD. known with4. The weather in the south is warmer than ________ in the north.A. thatB. itC. thisD. one5. It is important ________ us to learn English well.A. ofB. forC. toD. with6. The old man ________ a story to the children last night.A. tellsB. toldC. is tellingD. was telling7. ________ the population of the city is increasing.A. The number ofB. A number ofC. The amount ofD. A mount of8. The teacher told us ________ the book carefully.A. readB. to readC. readingD. reads9. The boy was seen ________ the window.A. to cleanB. cleaningC. cleanedD. clean10. I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________ the book.A. to readB. readC. readingD. reads二、完形填空(每题1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20各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填空。
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9a432057cd184254b3535bb.png)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一、选择题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研究不同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 ,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 ,则下列关于t 和h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t ∝hB .t ∝vC .t ∝hD .t ∝v3.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②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③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④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是都相同的.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电梯在启动过程中,若近似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1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2 s 内的位移是2.5 m ,由此可知( ).A .这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25 m/sB .第3 s 末的瞬时速度是2.25 m/sC .电梯的加速度是0.125 m/s 2D .电梯的加速度是0.5 m/s 2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之间和BC 之间的距离相等,质点在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20 m/s 和30 m/s ,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是( ).A .质点在AC 段的运动时间B .质点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C .质点的加速度D .质点在点C 的瞬时速度(第2题)受测者6.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为A =s末 - v v ,其中v 0和v 末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 =t末 - v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2+ 0末v vC .若A >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D .若A 不变,物体在中间位置处速度为2+ 2末20v v7.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A .四个质点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 .在第2 s 末,质点(d )回到出发点C .在第2 s 内,质点(a )(c )(d )做加速运动D .在第2 s 末,质点(b )(c )偏离出发点位移相同8.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 ;隔3分钟后又观测l 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 .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 ).A .0.03 m/s 2B .0.01 m/s 2C .0.5 m/s 2D .0.6 m/s 29.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经过某处的同时,汽车乙从该处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可求出( ).A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 .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路程(第7题)C.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乙车的加速度10.下列各图中都有两条图线,分别表示一种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11.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3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第11题)12.A、B、C、D、E五个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从A球碰到地面的瞬间开始计时,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B、C、D、E四个小球依次落到地面.下列四幅图中,能恰当表示五个小球刚释放时离地面高度的是().1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前2 s 的加速度为5 m/s 2B .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 .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14.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2s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2t时的速度为v 2,则v 1和v 2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15.如图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二、填空题1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 =30t -5t 2,则质点的初速度为v 0= m/s ,t =5 s 时刻的速度v = m/s .(第15题)(第13题)17.伽利略通过研究自由落体和物块沿光滑斜面的运动,首次发现了匀加速运动规律.伽利略假设物块沿斜面运动与物块自由下落遵从同样的法则,他在斜面上用刻度表示物块滑下的路程,并测出物块通过相应路程的时间,然后用图线表示整个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OA 表示测得的时间,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则图中OD 的长度表示 .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点B ,则AB 的长度表示 .18.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这个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汽车停止运动通过的距离称为制动距离.表中是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根据分析计算,表中未给出的数据X =___________,Y =_______________.19.屋檐定时滴出水滴,水滴的运动可看作是从屋檐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当第5滴水正欲滴下时,第1滴水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水滴与第2滴水滴正分别位于高为1米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若取g =10 m/s 2,则此屋檐离地面高度为__________m ,滴水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s .20.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因故需要在中途停车,如果停留的时间是1 min ,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0 cm/s 2,启动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50 cm/s 2,火车因临时停车所延误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21.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 、B 、C 、D 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打A 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 (2)在纸带A 中,打第1个点时物体的速度为 m/s .(第17题)(第19题)(3)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 的是.2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所用交变电流频率为50 Hz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 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方法A :由g 1=212 - T s s ,g 2=223 - T s s ,…,g 5=256 - T s s ,取平均值g =8.667 m/s 2.方法B :由g 1=2143 - Ts s ,g 2=2253 - T s s ,g 3=2363 - T s s ,取平均值g =8.673 m/s 2.(1)从实验装置看,该同学所用交变电流的电压为_________.(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 1、s 2、s 3、s 4、s 5、s 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在方法A 中有___________,方法B 中有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填“A ”或“B ”)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四、计算题23.已知O 、A 、B 、C 为同一直线上的4个点,AB 间的距离为l 1,BC 间的距离为l 2,一物体自点O 静止起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 段与通过BC 段所用时间相等,求O 与A 的距离.(第21题)(第22题)24.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点A 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点B 后进入水平面匀减速滑行(设经过点B 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点C .每隔0.2 s 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求:(1)物体在斜面和水平面上滑行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t =0.6 s 时的瞬时速度.25.“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 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第24题)(第25题)26.火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x处有另一火车沿同方向以速度v2(对地,且v1>v2)做匀速运动,司机立即以加速度a紧急刹车,要使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27.一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象求:(g取10 m/s2)(1)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2)估算14 s内运动员下落的高度.(3)估算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到着地的总时间.(第27题)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 1.B .解析:当物体沿不同倾角的斜面下滑时,物体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当倾角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物体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所以A 错误,B 正确;当长度一定时,小球从不同的倾角向下加速时,由于斜面的高度会不一样,则到达底端的速度与时间都和倾角有关,所以C 、D 都错误.2.BC . 解析:由t =g h 2,t =gv可知,本题答案为BC . 3.B .解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s 、v 0、a 三者方向一定相同,位移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由位移公式s =v 0t +21at 2,仅当v 0=0时,s ∝t 2. 4.AD .解析: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t s s 221+=2522.+ m/s =2.25 m/s , A 正确;由s 2 - s 1=at 2,得a =12ts s -=0.5 m/s 2,D 正确,C 错误;第1 s 末的速度等于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所以B 错误,第3 s 末的速度应为v 3s =v 1s +at =(2.25+0.5×2) m/s =3.25 m/s .5.BD .解析:质点通过AB 段之间的时间t 1=1v AB s ,通过BC 段之间时间t 2=2v BC s. 由此,通过AC 段之间的平均速度v =21 + + t t s s BC AB =2121 + 2·v v vv ,代入数据解得 v =2 m/s .又设质点在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v 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2+ BA v v =20 m/s , 2+ CB v v =30 m/s , 2+ CA v v =24 m/s . 联立方程,可得v C =34 m/s . 6.BC .解析:由两种加速度的定义得A a =t s ,即a =t s A ,无论是哪种定义,ts均为变化的量,因此当A 不变时,a 是变化的,A 错误.若A 不变,则As =v 末-v 0,设中间位置时的速度为v ,则A2s =v -v 0,B 正确,D 错误.当A >0且保持不变时,a =t s A 中的t s是增大的,所以加速度a 增大,C 正确.7.CD .解析: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对应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在第1 s 内,质点(a )的位移为负方向,(b )、(c )、(d )位移都为正方向,A 错误;0~2 s 内质点(b )、(c )位移为正,且离出发点最远,B 错误,D 正确.在第2 s 内,质点(a )(c )(d )的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同,因此做加速运动,C 正确.8.B .解析:方法一:设从观测时刻起的初速度为v 0,则3分钟内的位移 s 1=v 0t +21at 2,①隔3分钟后的1分钟内位移 s 2=(v 0+a ·2t )3t +21a 23⎪⎭⎫⎝⎛t ,②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a =0.01 m/s 2.方法二:以观测时刻为计时起点,则1.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v 1=11t s =603540⨯m/s =3 m/s , 第6.5分钟末时刻的速度 v 2=22t s =601360⨯m/s =6 m/s . 则加速度a = v v 1212t -t -=⎪⎭⎫ ⎝⎛⨯60536 -m/s 2=0.01 m/s 2.9.A .解析:设乙车经过时间t 追上甲车时速度为v t ,则有v 0t =2+ 0tv t ,∴v t =2v 0. 10.A .解析:若加速度不变,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对应的是倾斜直线.且加速度图线在时间轴下方,即加速度方向为负方向,速度图线应向下倾斜,故B 、D 错误.加速度为正时,速度图线应向上倾斜,故C 错误.11.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上面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面物体明显是做匀速运动的.由于t 2及t 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因此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 3、t 4之间,故C 正确.12.C .解析:从A 球落地开始计时,由于B 、C 、D 、E 四个小球依次落地的时间间隔相等,因此,可以确定AB 间、BC 间、CD 间、DE 间的高度差应越来越大,故C 正确.13.A .解析:在v -t 图象中,0~2 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tΔΔv =5 m/s 2,故A 正确.该物体前4 s ,先加速运动2 s ,再减速运动2 s ,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而第5~8 s 反向运动,第8 s 末恰好回到出发点,故B 、C 、D 错误.14.D .解析:设物体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 0、v t ,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则21v -20v =2a 2s , 2t v -21v =2a 2s . 联立方程,可得v 1=2220t v v +. 由中间时刻2t 时的速度v 2=20t v v +. 由数学知识可知,v 1>v 2.(提示:也可运用速度—时间图象来分析)15.AC .解析: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1=2 s 内的位移x 1=v 0t 1+21a 121t =20 m >18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v 0+a 1t 1=12 m/s <12.5 m/s ,汽车没有超速,故A 正确;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t 2=20a v =1.6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 2=21a 222t =6.4 m ,故C 正确,D 错误. 二、填空题16.30;5.解析:由位移时间关系方程可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30 m/s ,加速度a =-5 m/s 2,代入速度公式可求得v =5 m/s .17.平均速度;物块的末速度.解析:由题意知,矩形OAED 的面积表示该时间内物块经过的路程,根据匀加速运动规律s =v t ,可得OD 的长度表示平均速度.由题意知,P 为DE 的中点,连接OP 且延长交AE 的延长线于点B ,则三角形AOB 的面积和矩形OAED 的面积相等.故可得AB 的长度表示物块的末速度.18.45;24.解析:初速度及反应距离可计算出该司机反应时间是1.2 s ;因此初速度达到20 m/s 时反应距离为Y =s 3=v 3t =24 m .初速度v 0、制动距离s 、加速度a 之间关系为20v =2as ,可得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s 220v =202102⨯m/s 2=2.5 m/s 2;在初速度为15 m/s 的情况下,制动距离为X =s 2=a 222v =522152.⨯m =45 m . 19.3.2;0.2.解析:设屋檐每隔一段时间T 滴下一滴水滴,当第5滴水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水滴已刚好到达地面,即恰好滴下了四滴水,这时5滴水滴的位置相当于某一打点记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且打点周期为T .设第1滴水滴至第4滴水滴距屋檐(即第5滴水滴的位置)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和x 4,则x 2-x 3=1 m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有x 1∶x 2∶x 3∶x 4=16∶9∶4∶1,解得x 1=3.2 m . 第1滴水滴刚好落地到达地面所需的时间为t =gx 12=0.8 s . 滴第5滴水滴时,刚好滴下了四滴水滴,故滴水的时间间隔T =4t =0.2 s . 20.100 s .解析: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t =a v =3015.s =50 s , 所经过的位移为x 1=a 22v =302152.⨯m =375 m . 从启动到速度达到v 所用时间t ′=a 'v =5015.s =30 s , 所经过的位移为x ′=a '22v =502152.⨯m =225 m . 火车停留的时间t 0=60 s ,火车以速度v 通过上述两段位移所需时间为T =vx x ' + =15225+ 372s =40 s . 所以延误时间为 Δt =t +t ′+t 0-T =100 s .三、实验题21.(1)3.11.(2)0.46.(3)丙.22.(1)220 V .(2)s 1、s 6;s 1、s 2、s 3、s 4、s 5、s 6;B ;偶然.(3)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阻力;s 1、s 2、s 3、s 4、s 5、s 6 长度测量;交变电流频率波动;数据处理方法等.四、计算题23.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到达点A 的速度为v 0,通过AB 段和BC 段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l 1=v 0t +21at 2 , ①l 1+l 2=2v 0t +2at 2,② 联立①②式,得l 2-l 1=at 2,③ 3l 1-l 2=2v 0t . ④设O 与A 的距离为l ,则有l =a220v , 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l =)()(21221 - 8 - 3l l l l . 24.解析:该题要求读取表格信息,同时要求通过计算进行判断.(1)在斜面上加速度为a 1=112Δ - t v v =5.0 m/s 2; 在水平面上加速度为a 2=234Δ - t v v =201170... m/s 2=-2.0 m/s 2,即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 (2)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体在0.6 s 末是在斜面上还是在水平面上.设在斜面上滑行时间为t ,则有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a 1t ,该速度也是水平面上运动初速度,有0.7 m/s =v -2.0(1.4-t ).由以上两式联立可得t =0.5 s ,v =2.5 m/s ,故在0.6 s 末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了0.1 s ,v t =v +a 2Δt =2.3 m/s .25.6.25 s .解析: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1=1m a v =1 s ,s 1=21v m t 1=2 m ;减速阶段:t 3=2m a v =0.5 s ,s 3=21v m t 3=1 m ; 匀速阶段:t 2=m31 + -v )(s s l =1.75 s .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4=1m a v =1 s ,s 4=21v m t 4=2 m ; 匀速阶段:t 5=m4 -v s l =2 s .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 =t 1+t 2+…+t 5=6.25 s .26.a ≥s2 - 212)(v v . 解析: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距离最近.若后车减速的加速度过小,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与前车速度相等之前即追上前车,发生撞车事故;若后车加速度过大,则会出现后车速度减为与前车速度相等时仍未追上前车,就不会发生撞车事故.两车恰不相撞的临界状态,后车加速度大小为某值时,恰能使两车在速度相等时后车追上前车,此时对应的加速度即为两车不相撞的最小加速度.解法一:设经时间t ,两车恰追上而不相撞,则v 1t -21a 0t 2=v 2t +x , v 1-a 0t =v 2解得a 0=x 2 - 212)(v v ,所以当a 0≥x2 - 212)(v v 时,两车不会相撞. 解法二:两车间的距离Δx 为Δx =v 1t -21at 2-v 2t +x =21at 2+(v 2-v 1)t +x .两车不相撞,Δx 应有21at 2+(v 2-v 1)t +x ≥0. 由根的判别式,不相撞时应满足(v 2-v 1)2-2ax ≤0,由此得a ≥s2 - 212)(v v . 27.(1)8 m/s 2.(2)158 m .(3)71 s .解析:(1)运动员在2 s 末才打开降落伞,所以在2 s 末之前匀加速下落,其速度-时间图线应为直线.a =tt 0 - v v =20 16-m/s 2=8 m/s 2. (2)运动员发生的位移等于速度-时间图线与横轴之间“面积”的大小.估算该“面积”区域大约是39.5格,每小格“面积”为S 0=2×2 m =4 m ,所以h =39.5S 0=158 m .(3)运动员在14 s 内下落高度为h =158 m ,而14 s 之后几乎做匀速运动,且匀速运动速度等于6 m/s ,故在后段运动中高度为h 2=500-158=342 m ,时间为t 2=6342=57 s ,总时间为t =71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cfc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c.png)
阶段测试题(二)(测试范围: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经时间t到达斜面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共用时间B C.2t D tA2. 如图1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由图像可看出A.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1s末和4s末B.这两个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2s末和6s末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2sD.4s末以后甲在乙的前面3.一辆汽车起步后在10s内速度达到80km/h,一列火车起步后达到这个速度需要60s。
两车的上述过程均可看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的加速度大B. 火车的加速度大C. 两车通过的位移相同D. 汽车通过的位移大4. 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像如图2所示。
在t=0到t=40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750mD. 1200m5.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0.5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6. 据分析,著名足球明星C罗曾在某次头球破门时重心上升了71cm,估算此次头球破门时C罗离地的时间应为A. 0.75sB. 0.38sC. 0.27sD. 0.54s7. 如图4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10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427d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7a.png)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A.胶体外观不均匀 .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C.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2.下列各组在溶液中的反应,不管反应物量的多少,都只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B.Ba(OH)2与H2SO4 A.FeBr2与Cl2 D.Ca(HCO3)2与NaOH C.HCl与Na2CO3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 CH3COOH+NH3 == CH3COONH4 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H++OH- == H2O BaCO3+2H+ == Ba2++H2O+CO2↑C.碳酸钡溶于醋酸 B aCO3+2H+ == Ba2++H2O+CO2↑D.金属钠跟水反应 2Na+2H2O == 2Na++2OH-+H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6.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Na+、SO42-、Cl- B.K+、Na+、HCO3-、NO3- C.OH-、HCO3-、Ca2+、Na+ D.Ba2+、Na+、OH-、NO3- 7.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 B.Na+、Cu2+ 、SO42-、NO3- D.Ba2+、HCO3-、NO3-、K+ C.Mg2+、Na+、SO42-、Cl- 8.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 D.在反应中易结合电子的物质9.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040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3.png)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A ={x‖x ―2|<1}, B ={x |x 2―2x ―3<0}.则A ∩B =A .{x |1<x <3}B .{x |―1<x <3}C .{x |―1<x <2}D .{x |x >3}2.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 .若ac >bc ,则a >bB .若a >b ,则a 2>b 2C .若a >b ,c <d ,则a+c >b+dD .若a >b ,c >d ,则a ﹣d >b ﹣c3.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a x 2―2x +3a <0 在 (0,2] 上有解,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A .(―∞,33)B .(―∞,47)C .(33,+∞)D .(47,+∞)4.当x >3时,不等式x+1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B .[3,+∞)C .[ 72,+∞)D .(﹣∞, 72]5.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a 2+b 2≤2abB .a +b ≥―2|ab |C .a 2+b 2≥―2abD .a +b ≤2|ab |6.已知 x >2 ,函数 y =4x ―2+x 的最小值是( ) A .5B .4C .8D .67.设正实数x ,y ,z 满足x 2―3xy +4y 2―z =0,则当xy z取得最大值时,2x +1y ―2z 的最大值是( )A .0B .1C .94D .38.已知正数x ,y 满足x+y =1,且 x 2y +1+y 2x +1≥m ,则m 的最大值为( ) A .163B .13C .2D .4二、多选题9.设正实数a ,b 满足a +b =1,则( )A .a 2b +b 2a ≥14B .1a +2b +12a +b ≥43C .a 2+b 2≥12D .a 3+b 3≥1410.若a ,b ∈(0,+∞),a +b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a +1a)(b +1b )的最小值为4B .1+a +1+b 的最大值为6C.1a +2b的最小值为3+22D.2aa2+b+ba+b2的最大值是3+23311.已知a,b是正实数,若2a+b=2,则( )A.ab的最大值是12B.12a+1b的最小值是2C.a2+b2的最小值是54D.14a+b+2a+b的最小值是3212.已知a,b,c为实数,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a c2<bc2,则a<b B.若ac>bc,则a>bC.若a>b,c>d,则a+c>b+d D.若a<b<0,则1a >1 b三、填空题13.不等式﹣2x(x﹣3)(3x+1)>0的解集为 .14.已知正实数x,y满足xy―x―2y=0,则x+y的最小值是 . 15.已知a,b均为正数,且ab―a―2b=0,则a24+b2的最小值为 .16.以max A表示数集A中最大的数.已知a>0,b>0,c>0,则M=max{1c +ba,1ac+b,ab+c}的最小值为 四、解答题17.已知U=R且A={x∣x2―5x―6<0},B={x∣―4≤x≤4},求:(1)A∪B;(2)(C U A)∩(C U B).18.解下列关于x的不等式:(1)x2―2x―3≤0;(2)―x2+4x―5>0;(3)x2―ax+a―1≤019.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2x2+x>2ax+a(a∈R).(1)若a=1,求不等式的解集;(2)解关于x的不等式.20.某县一中计划把一块边长为20米的等边三角形ABC的边角地辟为植物新品种实验基地,图中DE 需把基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D在AB上,E在AC上.(1)设AD=x(x≥10),ED=y,试用x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DE是灌溉输水管道的位置,为了节约,则希望它最短,DE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如果DE 是参观线路,则希望它最长,DE的位置又应该在哪里?说明理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2.【答案】D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B9.【答案】B,C,D10.【答案】B,C,D11.【答案】A,B12.【答案】A,C,D13.【答案】(﹣∞,﹣1)∪(0,3)314.【答案】3+2215.【答案】816.【答案】217.【答案】(1)解:因为A={x∣x2―5x―6<0}=(―1,6),且B={x∣―4≤x≤4}=[―4,4],则A ∪B=[―4,6).(2)解:由(1)可知,A=(―1,6),B=[―4,4],则C U A=(―∞,―1]∪[6,+∞),C U B=(―∞,―4)∪(4,+∞),所以(C U A)∩(C U B)=(―∞,―4)∪[6,+∞).18.【答案】(1)解:x2―2x―3≤0,(x―3)(x+1)≤0⇒x≤―1或x≥3,故解集为: (―∞,―1]∪[3,+∞).(2)解:―x2+4x―5>0,∴x2―4x+5<0⇒(x―2)2+1<0⇒x无解,故解集为: ∅(3)解:x2―ax+a―1≤0,∴[x―(a―1)](x―1)≤0,当a―1<1,即a<2时,解集为[a―1,1],当a―1=1,即a=2时,解集为x=1,当 a ―1>1 ,即 a >2 时,解集为 [1,a ―1] .所以:当 a <2 时,解集为 [a ―1,1] ,当 a =2 时,解集为 x =1 ,当 a >2 时,解集为 [1,a ―1] .19.【答案】(1)解:2x 2+x >2ax +a ,∴x (2x +1)>a (2x +1),∴(x ―a )(2x +1)>0,当a =1时,可得解集为{x |x >1或x <―12}.(2)对应方程的两个根为a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a 或x <―12},当a <―1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a 或x >―12}.20.【答案】(1)解:∵△ABC 的边长是20米,D 在AB 上,则10≤x≤20,S △ADE = 12S △ABC ,∴12 x•AEsin60°= 12 • 34 •(20)2,故AE= 200x,在三角形ADE 中,由余弦定理得:y= x 2+4⋅104x 2―200 ,(10≤x≤20);(2)解:若DE 作为输水管道,则需求y 的最小值, ∴y= x 2+4⋅104x 2―200 ≥ 400―200 =10 2 ,当且仅当x 2= 4⋅104x 2即x=10 2 时“=”成立.。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8915d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6.png)
高二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其浓度分别为2 mol/L 1 mol/L 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 ⇋4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4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①此时B的转化率为35%①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①增加C的量A、B转化率不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3mol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2SO3(g)∆H=-QkJ·mol-1测得生成3.6molSO3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1.8QkJ B.2QkJ C.QkJ D.0.9QkJ3.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可与O2结合Hb 也可以与CO结合涉及原理如下:①Hb(aq) + O2(g) HbO2(aq)ΔH1<0①Hb(aq) + CO(g) HbCO(aq)ΔH2<0①HbO2(aq) + CO(g) HbCO(aq) + O2(g)ΔH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ΔH1│<│ΔH2│B.反应①与①在一定温度下能自发进行C.刚从平原到高原时人体血液中c(HbO2)将降低使人体因缺氧而产生不适应D.把CO中毒的人转到高压氧仓中治疗反应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bO2)增大反应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4.可逆反应M+N(s)R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M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M为气体R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M为固体或液体R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M为气体R为固体或液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M、R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 +yB(g) xC(g) 达到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20 mol·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章末检测题(A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
1•幕函数y =
2的定义域为( )
3•有下列各式:
③导x 4+ y 3 = x 3 + y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1 一 x
4.函数f (x )=lg n 的定义域为()
7.函数y = 2
|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0 ,+^ ) B.[0 ,+^ ) C.R D.( —a, 0) U (0,+a ) 1 2.已知 m>0,且 10x = lg(10m) + lgm ,贝V x 的值是(
) A.1 B.2 C.0 D. — 1
②若a € R , 则(a 2— a + 1)0= 1;
A.0
B.1
C.2
D.3
A.(1 , 4)
B.[1 , 4)
C.( —a, 1) U (4,+^ ) 5•四人赛跑,假设其跑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分别是
D.( —a, 1] U (4 ,
2 f 1 (x) = x , f 2(x) = 4x ,
f 3(X )= lO
g 2X ,
f 4(x ) = 2x ,如果他们一直跑下去,最终跑在最前面的人具有的函数关系
是
2 B.f 2 (x) = 4x C.f 3(x) = log 2X D.f 4(x) = 2x 6.下列四个函数中,值域为 (0, 1 + a )的函数是(
)
A.y = 2x
B.y = . 2x — 1
C.y = 2x +1
D.y = (1)2 —x A.( —a,+a ) B.( —a, C.[0,+a ) D.(0,+a )
0] 8.已知集合 A = {y|y = log 1x , 0<x<1} , B = {y|y = 2x , x<0},贝V A n B 等于(
2
1 A.{y|0<y< ^} B.{y|o<y<1} C.{y|1
<y<1} D.?
9.若 log 2a<0, 1 b
(2) >1,则()
A.a>1 , b>0
B.a>1 , b<0
C.0<a<1, b>0
D.0<a<1 , b<0
10.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B.l n(l n2) C.ln . 2 D.l n2
3X 1—2( X w 1),
11.函数y = 31-x—2 (X>1) 的值域是()
A.( —2, —1)
B.( —2,+s )
C.( — s,—1]
D.( —2,—1]
12•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它在[0,+^ )上是减函数,如果f(lgx)>f(1),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
人诘,1) B.(0 ,秸)U (1 ,+R ) C.(110,10) D.(0 , 1) U (10 ,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横线上)
1
13.若函数f(x) = 3^+1 + a为奇函数,则a= ___________ •
14•若a>0且1,则函数y= a x 1—1的图像一定过点_____________ •
1
15. 函数y= 31—x的值域是 _______ •
1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f(x) = a 2, f(lga) =Q10,贝V 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2lg2 + Ig3
17・(10分)计算:(2)2 3 X 612 X
1 1
1 + 为0・36 + 3^8
1 2 一2x
18. (12分)求使不等式(一”2—8>a 成立的x的集合(其中a>0且a* 1).
a
_ x x
19. (12 分)已知函数f(x) = lg(a —b), (a>1>b>0).
(1)求f(x)的定义域;
⑵若f(x)在(1 ,+s )上递增且恒取正值,求a, b满足的关系式
20. (12分)光线每通过一块玻璃其强度要减少10%,用至少多少块这样的玻璃板重叠起来,
能使通过它们的光线在原强度的1以下?(lg3 = 0.477 1)
2
21. (12 分)已知f(x) = x —x+ k,且Iog2f(a) = 2, f(log2a)= k(a>0 且1).
(1)求a, k的值;
⑵当x为何值时,f(log a x)有最小值?并求出该最小值•
22. (12 分)已知函数f(x) = Iog2(x + 1), g(x) = Iog2(3x + 1).
(1)求出使g(x) > f(x)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⑵在(1)的范围内求y = g(x) —f(x)的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