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览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上此前已入选的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4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有29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1、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3、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点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点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了濒临失传的语言、戏曲、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特殊文化空间、宗教祭祀路线或仪式等无形的文化形式。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简短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简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活动、实践、表演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庆典、节日、传统医学、农耕、渔猎、烹饪、传统体育等各种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传承人类智慧与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短介绍:1. 古琴艺术: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
古琴艺术不仅是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活动。
古琴艺术以其独特的音律和内涵,传承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哲学。
2. 日本浮世绘:浮世绘是一种日本传统的木刻画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
浮世绘作品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细节,展现了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浮世绘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理解和欣赏日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印度古典舞蹈:印度古典舞蹈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精湛的技巧。
不同地区的古典舞蹈风格各具特色,如卡塔克舞、巴拉坎纳蒂亚姆舞和印度古典舞等。
印度古典舞蹈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表演,传达了印度故事、神话和文化的内涵。
4. 塞内加尔的传统音乐:塞内加尔是西非的一个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
塞内加尔的传统音乐包括鼓乐、弦乐和口头传统的歌曲。
这些音乐不仅是社交活动和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塞内加尔人民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传统。
以上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简短举例,实际上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其他令人惊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它们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欣赏的机会。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世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
1、中国昆曲:起源于明代,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中国篆刻:一种雕刻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3、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格萨尔》史诗:是中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之一。
6、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7、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是一种传统的丝织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8、南京锦织造技艺:是一种传统织锦技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统体育项目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项目世界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 围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运动,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注重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以及道德修养,强调修身养性、保家卫国的理念。
3. 象棋: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4.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流派之一,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注重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以及精神修养,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理念。
5. 中国杂技:中国杂技是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包括各种高难度的技巧表演,如走钢丝、杂耍、魔术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和传承。
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也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
43项来自中国的世界非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遗产深厚,其中有43项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1.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昆曲(列入年份2008年)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发源于600多年前。
昆曲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3.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8年[我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传统音乐,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代表曲目有《走马》《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辽阔富饶的阿拉善》等。
4.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8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有一系列带有地域性特色的套曲,如《哈密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刀朗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
5.羌年(列入年份2009年)羌年是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3-5天。
6.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木拱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技术含量很高的品类,也是世界桥梁史上仅有的品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浙江、福建两地,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7.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海南省黎族妇女创造的一种纺织技艺,集纺、染、织、绣于一体,织锦图案丰富多彩,有160种以上,以人物、动物、植物图案为主。
8.中国篆刻(列入年份2009年)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9.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列入年份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 的历史。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 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 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如何保护和发扬 这一民族瑰宝是我们当今的重要思考。
学校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爱好,锻炼同学们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 特开设剪纸特色课程。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一种方式。联合国有《保护非物质遗 产公约》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 约》,前者管“非物质”,后者管“物质”。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2001年、2003年、 2005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 年命名了七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 中国涉及30项。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剪纸分为折叠剪纸和刻纸,最初学习都是需要 画稿的,剪的时候需要右手持剪刀,左手捏着 纸,最好使用尖头剪刀剪里面的花纹,最后剪 外形,刻纸的顺序也是先里后外,最初学习可 以模仿别人的作品,一般的剪纸艺人都是独出 心裁,大胆利用剪纸符号(剪纸语言)进行创作, 高深的剪纸需要有一定的绘画构图基础,首先 设计外形,然后添加里面的花纹,注意里面的 花纹一定是首尾相连的镂空的,这样才能保持 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来说,北方剪纸比较粗犷, 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剪的时候要刀刀相透,线 线相连。
中国的十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端午节 2009 2.活字印刷 2010 3.京剧2010 4.书法2009 5.针灸2011 6.二十四节气2016 7.珠算2013 8.古琴2008 9.剪纸2009 10.皮影2011
2009年(22项):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中国5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介绍
中国5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主要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截止目前,中国共有5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你去过几个?一、世界文化遗产有38个(第1-38介绍)二、世界自然遗产有14个(第39-52介绍)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有4个(第53-56介绍)一.长城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二.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入选时间:1987年/2004年地点:北京、沈阳北京故宫作为五个世纪最高皇权的皇宫,包含近一万间房间及其家具陈设与工艺,众多殿宇及花园景观,是明清两朝中华文明的无价见证。
沈阳清朝故宫共有114座建筑,其中包括一个极为珍贵的藏书馆。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陕西临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四.莫高窟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五.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入选时间:1987年地点:北京房山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
六.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地点:西藏拉萨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藏传佛教的圣地。
七.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河北承德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罕见的历史遗迹。
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山东曲阜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包括孔子及其后裔的宗庙、墓地和宅邸。
九.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时间:1994年地点:湖北丹江口这里的宫殿和庙宇构成了这一组世俗和宗教建筑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和艺术成就。
十.庐山国家公园入选时间:1996年地点:江西九江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以及儒学的里程碑建筑,完全融汇在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之中,赋予无数艺术家以灵感,而这些艺术家开创了中国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审美方式。
世界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由国际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
会(International非物质文化遗产 Association,IRPA)推荐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10项非物质文化成果,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戏剧、手工艺、传统建筑、烹饪、民间故事、节日和仪式等。
以下是这份名录的详细介绍和拓展:
1. 传统舞蹈:印度孔雀舞、阿根廷伊瓜苏瀑布水舞、非洲班图族传统舞蹈
2.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乐器、波斯帝国乐舞、意大利维罗纳歌剧、法国古典芭蕾舞剧
3. 传统戏剧:中国京剧、印度排灯戏、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喜剧、古希腊古希腊悲剧
4. 传统手工艺:中国刺绣、意大利皮雕技艺、法国香水制作技艺、日本竹编技艺
5.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土耳其巴兹安纳克塔楼、希腊奥林匹亚古宫殿
6. 烹饪:中国传统烹饪、法国里昂黑手党烹饪、意大利托斯卡纳菜系
7. 民间故事:北欧神话故事、印度瑜伽故事、非洲塞伦盖蒂部落传说
8. 节日和仪式:墨西哥节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宗教仪式、埃及
金字塔仪式
9. 手部艺术:意大利托斯卡纳绘画、日本江户时代武士刀制作技艺、韩国传统金饰制作技艺
10. 原始信仰:原始非洲萨满教、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巫术、埃及法老信仰
这份名录涵盖了各种不同领域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全球各地的人类文明和生活方式。
这些遗产在不同的文化、地域和历史背景下产生,但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维护全球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漫谈 I 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国学漫谈┃中国43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世界遗产(World Heritage)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广义上讲,分为两大类别:物质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logo说明: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圆圈代表大自然,二者紧密相连;整体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保护。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
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5个形态: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3种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
·1个徽标:采用克罗地亚艺术家Dragutin Dado Kovačević的作品;三角形变成正方形,再变成圆形,传统与现代的联结——手的运动表示传统,英文符号“@”象征现代。
2011年2月25日,第11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中国“非遗”标识别具一格:外圆内方,循环往复不息;中央“鱼纹”,田耕人文意蕴;双手呵护,古朴文化赓续;红色视觉,兼具传统现代。
自2008年开始,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有4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它不仅体现中国非遗保护水平,而且推动中华文化(智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表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5项)序项目名称入选备注列年份1昆曲2008中国古老戏曲剧种2古琴艺术2008中国传统拨弦乐器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2008集歌、舞、乐于一体艺术4蒙古族长调民歌2008中国与蒙古国联合申报5中国篆刻2009集石材、刻刀、汉字为一体6中国雕版印刷技术2009木刻文字或图案,墨印纸、绢等7中国书法2009中国书写艺术的代表符号8中国剪纸2009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2009木材为主建材,榫卯为木构件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2009代表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11端午节2009农历五月初五,四大传统佳节之一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2009集演奏、歌舞于一体,祈福庆丰收13妈祖信俗2009航海保护神,湄洲岛祖庙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2009同一时间唱出两个声部术15南音2009泉州方言演唱,风格典雅细腻16热贡艺术2009唐卡、壁画、雕塑等藏传佛教造型17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2009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2009“粉青”“梅子青”古典审美情趣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08道工序20西安鼓乐2009传统器乐的代表,分为坐乐和行乐21粤剧2009粤语演唱,南北戏曲艺术集大成者22花儿2009西北民歌,把女性比喻为花朵23玛纳斯2009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柯尔克孜人“百科全书”24格萨(斯)尔2009千年史诗,藏族英雄格萨尔的神圣叙事25侗族大歌2009无伴奏、无指挥,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26藏戏2009带面具的歌舞故事,藏族经典戏剧27中医针灸2010中医医疗手段,用艾炙或针刺穴位28京剧2010北京方言,集唱、念、做、打与一体29中国皮影戏2011皮制或纸制彩色影偶,音乐伴唱30中国珠算——运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知识与实践2013算盘进行数字计算,重大科技发明31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反映一年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32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列入年份年2018天然沐浴或药物煮熬的水汁(蒸汽)33太极拳2020注重阴阳和谐,以中正圆活为特色34“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2020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禳灾祈福3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2022从采茶、制茶到品茶,独特茶道表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羌年2009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羌族过新年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009海南黎族,集纺、染、织、绣一体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2009原木材料,“编梁”技术于榫卯结构4麦西热甫2010新疆维吾尔族将歌舞、娱乐结合在一起5中国活字印刷术2010世界上最古老的印刷技术之一6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2010福建省“中国式帆船”木制工匠技艺7赫哲族伊玛堪2011东北赫哲族口头叙事,含萨满、捕鱼狩猎等知识表三:《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1项)序列项目名称入选年份备注1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2012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泉州、漳州等。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项):昆曲: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代表作《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名曲现存较为大众熟悉的有:幽兰、流水、潇湘水云、神人畅、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渔舟唱晚、平沙落雁、渔樵问答、春晓吟、洒狂、凤求凰、欸(ǎi)乃〔欸乃、关山月等。
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古语称“乌日图道”,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曲目有《小黄马》、《辽阔的草原》等。
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中国蚕桑丝织包括:杭罗、绫绢、丝绵、蜀锦、宋锦等织造技艺及轧蚕花、扫蚕花地等丝绸生产习俗。
杭州的杭罗、瓯绣等,江苏的云锦、苏绣等,还有其他的蜀锦、湘绣、粤绣、蜀绣、顾绣等。
福建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南乐”、“弦管”、“郎君乐”、“郎君唱”,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共五十多部套曲,主要有《自来》、《一纸相思》、《趁赏花灯》、《心肝拨碎》、《为君出》5部套曲,著名曲目有《山险峻》、《出汉关》、《共君断约》、《因送哥嫂》等。
南京云锦:一种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的丝织工艺品,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
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与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
安徽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
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时间:2001 昆曲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二、时间:2003 古琴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从早期的文学作品以及考古发现中,可以得知古琴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古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通过十种不同的拨弦方式,演奏者可以演奏出四个八度;古琴的演奏有三种基本技巧:散、按、泛;“散”是空弦发音,其声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泛”是以左手轻触徽位,发出轻盈虚飘的乐音泛音,多弹奏华彩性曲调;“按”是左手按弦发音,移动按指可以改变有效弦长以达到改变音高的目的;同一个音高可以在不同弦、不同徽位用散、按、泛等不同方法奏出,音色富于变化;三、时间:2005年1、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我国政府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全票通过,成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其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2、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俗、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时间2009年1、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中国篆刻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3、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4、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今天,剪纸依然是中国百姓用以表达意愿、思想和情感的方式或形式,它介入当代民俗活动,呈现出互动的活力和再创造的面貌;5、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的建筑营造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由这种技艺所构建的建筑及空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审美意向,凝结了古代科技智慧,展现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七千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6、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它采用“通经断纬”等核心技术在构造复杂的大型织机上,由上下两人手工操作,用蚕丝线、黄金线和孔雀羽线等材料织出华贵织物,如龙袍;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有着完整的体系,是人类非凡创造力的见证;如今,因灿若云霞而得名的南京云锦,依然作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经典,用于高端织物的织造,为民众所喜爱;7、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而略有不同,湖北省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和浙江等全国广大地区均各具特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8、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9、藏族格萨尔史诗格萨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10、贵州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呈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11、甘肃花儿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又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12、新疆玛纳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承“百科全书”;相关社区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是其主要的文化空间;13、妈祖信俗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发展和妈祖影响扩大;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是妈祖祖庙所在地;14、蒙古族呼麦呼麦是蒙古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呼和浩特及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地区和国家也能听到这种方式的歌唱;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15、福建南音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16、青海热贡艺术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肇始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7、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五千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省北部和江苏省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省的成都等地区,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8、藏戏藏戏是带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身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20、安徽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有重要的作用;21、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22、广东粤剧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最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作为粤方言区中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而独特的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五、时间2010年1、京剧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2、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中医针灸的作用涉及到中医针灸调节内分泌、爱民中医针灸减肥等具体领域六、时间2011年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4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jué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七、时间2013年中国珠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为此作注,大意是﹕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间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珠与下面四颗珠用颜色来区别;上面一珠当五,下面四颗,每珠当一;可见当时“珠算”与现今通行的珠算有所不同;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但它究竟起源于何时,由于珠算史料其缺乏,珠算史家们说法不一;根据已有珠算史料,综合各家之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萌于商周;珠算是以珠做计数元件,用一定方式排列,用以表示数字,然后根据五升十进制原理进行计算;我国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完备的10进制记数系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因此珠算的萌芽,可远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二、始于秦汉;最早出现“珠算”一词的,是东汉徐岳所著数术记遗;书中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十四种算法及算具,即积算、太一、两仪、三才、五行、八卦、九宫、运筹、了知、成数、把头、龟算、珠算、计算;其是对“珠算”方法的记载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泳算板”,它与现在所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所以可视为现代算盘的前身;珠算算盘三、成于唐宋;现今所使用的这种算盘何时开始出现呢根据现有史料推断,至迟在宋代已出现现在所使用的这种算盘; 史料一:巨鹿算珠;宋徽宗大观二年,即1108年,河北省巨鹿县故城因黄河泛滥而被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巨鹿三明寺故址发掘,获得王、董二姓故宅地下的木桌、碗箸、盆、石砚、围棋子、算盘子等到二百多件,其中掘得算盘珠一颗,此珠木质,扁圆形,与如今通用的算盘珠大小相仿,只稍扁,这颗算珠现由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
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介绍
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介绍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管理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清单。
截至2022年,该清单上共有22个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背景、特点和保护措施。
1. 歌剧维琴诺(维琴诺伊歌剧)(意大利)歌剧维琴诺是意大利特雷维索省一种独特的歌剧演出形式。
它融合了歌曲、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悲剧为主题,追溯至17世纪。
2. 民间艺术拉姆琴(爱沙尼亚)民间艺术拉姆琴是爱沙尼亚一种独特的弹拍乐器。
它由木制琴体、金属琴弦和木制音板组成,演奏者用锤子敲打琴弦发出声音。
3. 阿特吉赛(阿富汗)阿蒂吉塞是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的一种传统歌曲表演形式。
表演者用古典乐器伴奏,唱出古老的故事和神话。
4. 格鲁薩姆(传统之蓋茲爾舞蹈)(阿富汗)格鲁萨姆是阿富汗梅赫特尔岗省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
它以舞者的柔和动作和优雅姿态为特点。
5. 藏传佛教寺庙坛城建(不丹)藏传佛教寺庙坛城建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广泛应用于不丹的藏传佛教寺庙。
这种建筑结构融合了传统建筑和宗教思想。
6. 内木塞舞蹈(巴西)内木塞舞蹈是巴西南部内木塞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它以例行舞蹈、戏剧表演和音乐演奏等形式展现了该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7. 克莱士群岛河口社区可持续发展(巴拿马)克莱士群岛河口社区可持续发展是巴拿马旧金山湾海岸的一个社区,以其可持续的渔业、农业和文化传统而闻名。
8. 保护与保存吠陀经(印度)吠陀经是印度古老的宗教文献,描述了印度教的宗教仪式、哲学和道德价值观。
为了保护和保存这些文献,印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9. 巴尔、梅洛、香巴鲁狩猎传统和知识(印尼)巴尔、梅洛、香巴鲁狩猎传统和知识是印度尼西亚瑞亚诺岛上三个部落的传统狩猎方式和知识体系。
这些部落通过口述传统,将他们的狩猎技巧和知识传递给后代。
10. 考耳切汗音乐和舞蹈传统(伊朗)考耳切汗音乐和舞蹈传统是伊朗赞詹省一种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
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介绍
22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介绍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个重要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截至2021年,已有22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
本文将对这22个项目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章:中国篇1. 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章将介绍中国古代书法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
2.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宝贵而独特的音乐遗产。
本章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 中国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本章将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多样性和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遗产。
第二章:亚洲篇1. 印度古典舞:印度古典舞是印度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精美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
本章将介绍印度古典舞在印度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而珍贵的艺术遗产。
2. 日本浮世绘:日本浮世绘是日本独特而精美的版画艺术形式,代表着日本文化与历史。
本章将探讨日本浮世绘在艺术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分析其面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3. 韩国传统音乐:韩国传统音乐是韩国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而广受赞赏。
本章将介绍韩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一重要遗产。
第三章:非洲篇1. 马里帝国的古代城市:马里帝国是非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帝国之一,其古代城市是非洲建筑艺术的杰作。
本章将介绍马里帝国及其古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遗产。
2. 埃及法老墓:埃及法老墓是埃及文化中最重要的建筑遗产之一,展示了埃及人民对死亡与永恒生命的信仰。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乏世界级的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传统手工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实践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增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 京剧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
它以天津腔和汉白玉腔为基础,融合了民间曲艺和地方戏曲的特点,在清代成为了冠方戏曲。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被誉为“我国戏剧艺术明珠”,不仅在国内深受喜爱,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2. 中医药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草药、针灸、拔罐等疗法。
中医药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深厚的影响力,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得以认可,展现了其在世界传统医药中的独特价值。
3.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我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手法,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它以自然山水为基调,营造出“曲径通幽,景致天成”的景观,融汇了我国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展现出我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追求。
4. 粤剧粤剧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
它融合了南音、汉乐、西乐、梨园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特点。
粤剧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极富情感,被誉为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总结回顾我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在代代相传中保持了原有的传统特色,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代表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展现了我国人民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热情。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为国际间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个人观点我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们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简短 -回复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简短-回复题目: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例简短导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系列以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等形式传承、创造和演变的无形文化珍宝。
这些遗产通过代际传承,不但丰富了人类文化多样性,也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
本文将以中括号内的内容为主题,详细介绍几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正文:1. 鬼火节(Boun Bang Fai,亦称火箭节)鬼火节是老挝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火箭节。
每年的五月至六月,老挝人会举行这个盛大的庆典,以祈求丰收和水源的再生。
庆典期间,居民会制作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火箭,然后在集市上展示,并进行一次盛大的火箭发射仪式。
通过这个仪式,人们向天祈求雨,以保证良好的农作物收成。
这一节日不仅展示了老挝人的传统文化,也传承了他们对土地和自然的崇敬之情。
2. 印度的印度舞蹈印度舞蹈是印度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在印度社会、宗教和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印度舞蹈分为几个不同的风格,如卡塔卡利舞、奥里萨舞等。
这些舞蹈以其精美的动作、动人的表演和丰富的舞台效果而闻名。
印度舞蹈不仅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美丽和优雅,也承载了印度人民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和表达。
3. 埃及的法尤姆舞法尤姆舞是埃及传统的舞蹈形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农民和渔民社区,以其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动作而闻名。
法尤姆舞强调身体的节奏和力量,舞者通过旋转和扭动身体,展示他们的灵巧和柔韧。
这一舞蹈不仅作为文化娱乐形式存在,也被视为社会团结和庆祝的象征。
4. 越南的水上木偶戏水上木偶戏是越南常见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表演在水上舞台上进行,舞者扮演各种角色,如农民、渔民和皇家家族成员。
他们利用木偶来表现人物,将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呈现给观众。
水中演出的特殊环境增加了表演的挑战性,使得这种表演形式更加引人入胜。
水上木偶戏不仅展示了越南文化的美丽和深度,也传承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敬畏。
2023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一切非物质性的文化传统,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游戏、传统手工艺等。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保护和传承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得到合理的传承与发展。
二、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有数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保护名录。
而在2023年的评选中,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度吸引人们的目光。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即将列入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1. 我国“粤剧”粤剧是我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广东省,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韵味。
其唱腔多样,表演细腻,被誉为“东方歌剧”。
粤剧在我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我国戏曲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日本“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与日本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紧密相连。
和服的设计、图案、颜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服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复杂和精湛的,对于日本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蒙古国“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外形独特,琴身上雕刻着蒙古族的传统图案,具有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
马头琴在蒙古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宗教仪式中被广泛使用,也是蒙古族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方式,对蒙古族的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
4. 印度“尼曼利”尼曼利是印度传统的医药体系,起源于古代的印度,被誉为“印度的中医”。
尼曼利医学体系包括植物药、瑜伽、按摩、针灸等多种疗法,是印度人民千百年来对疾病的治疗经验的总结。
甚至在现代医学中,尼曼利医学体系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5. 巴西“卡培拉武术”卡培拉是一种巴西传统的武术体系,起源于巴西的黑人社区,是黑人奴隶反抗压迫的一种形式。
卡培拉融合了舞蹈、音乐、武术、哲学等多种元素,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巴西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逐渐丰富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2023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最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美食文化在2023年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美食文化占据了重要位置。
美食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各国的特色美食,如中华文化的传统烹饪技艺、法国的美食文化、印度的香料文化等,都在2023年的名录中得到了体现。
2.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承载了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在2023年的名录中,各国传统节日纷纷入选,如我国的春节、印度的排灯节、巴西的狂欢节等,展示了世界各地独特的节庆文化。
3. 传统工艺传统工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利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023年的名录中,各种传统工艺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保护,如我国的手工制瓷、日本的和服制作、摩洛哥的手工织物等,都在名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4. 民俗表演民俗表演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
在2023年的名录中,各国民俗表演纷纷入选,如我国的京剧、印度的卡塔克舞、希腊的民间舞蹈等,各具特色,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5. 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2023年的名录中,各种语言文字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如我国的汉字、拉丁文、阿拉伯文等,都在名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这些语言文字代表了不同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6. 传统医药知识传统医药知识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医学智慧。
在2023年的名录中,各国的传统医药知识纷纷入选,如我国的中医药、印度的阿育吠陀、非洲的部落医药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传统医学文化。
世界级非遗名录
世界级非遗名录摘要:1.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概述2.我国在世界级非遗名录中的地位3.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意义和价值4.我国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5.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挑战与未来正文:1.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概述世界级非遗名录,全称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项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祝活动、手工艺技艺以及相关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等非物质文化成果的总称。
2.我国在世界级非遗名录中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自2001 年设立世界级非遗名录以来,我国已经有42 个项目入选,位居世界前列。
这些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民间文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3.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意义和价值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其次,它是对非遗项目的一种保护和传承,可以提高人们对非遗项目的重视程度,促进其传承和发展;最后,它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补充,丰富了人类文化遗产的种类和内涵。
4.我国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我国一直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政策层面,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法规,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实践层面,我国开展了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提高了非遗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认知度。
5.世界级非遗名录的挑战与未来尽管世界级非遗名录在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非遗项目的流失、传承人的减少、商业化的冲击等。
面对这些挑战,世界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世界级非遗名录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拥有着丰富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全面探讨,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现状。
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概念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指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具有独特性、传承性和交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传统的精髓,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 【指定主题文字】京剧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艺术,更承载着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京剧的入选,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
2. 【指定主题文字】中国昆曲昆曲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瑰宝,其以古老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精致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3. 【指定主题文字】中国春节春节作为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其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一项目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文化活动,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新春的美好祝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 【指定主题文字】中国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手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世界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剪纸通过精巧的手艺和丰富的图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四、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价值和现状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不仅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压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面临着失传和消亡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阿娟
来源:《家庭文化》2015年第03期
概述
圆圈桑巴舞,是巴西诸多桑巴舞中的一种,意为将音乐、舞蹈、编舞、诗歌和节日活动融为一体的桑巴舞。
它最早出现在巴亥州的瑞康卡乌地区,起源于当地非洲奴隶的舞蹈和文化习俗。
而后,葡萄牙文化的因素,如语言、诗歌的特殊形式、乐器等,融入进来并改变了节奏和编舞。
圆圈桑巴舞被认为是弱势族群身份与自由的象征。
虽然外来影响不少,圆圈桑巴舞基本保持了非裔巴西人的音乐形态,并成为这一地区流行文化的见证。
园圈桑巴舞的历史由来
桑巴舞起源于非洲。
“桑巴”一词据说从非洲的安哥拉第二大部族基姆本杜桑巴舞语中的“森巴”演变而来。
“森巴”原是一种激昂的肚皮舞。
顾名思义,这种舞蹈以上下抖动腹部、摇动臀部为主要特征。
这是安哥拉最流行的一种舞蹈动作,后来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而开始向外传播。
从16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中叶的300多年中,葡萄牙殖民者从安哥拉和非洲其他地区向巴西贩卖黑奴1200万。
在把黑奴塞进船舱运往新发现的大陆拉丁美洲的时候,白人奴隶贩子担心路途遥远,黑奴在船舱中一窝几十天,到岸时腿脚不灵便,卖不出好价钱。
因此,他们就每天把拥挤在船舱中的黑奴赶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铁锅为伴奏,让他们集体跳舞,活动筋骨。
这样,殖民者本想增强黑奴这种特殊商品的竞价力的举动,就把这种流行于非洲的舞蹈无意中带到拉丁美洲。
据考证,桑巴舞最早流行于巴西的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一带。
原来,这里是葡萄牙人最早在巴西登陆殖民的地方。
他们在这里办有大量种植园和采矿场。
被贩卖到种植园里和采矿场的黑奴,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以跳这种家乡舞苦中作乐。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来自非洲的黑奴及其后裔同来自欧洲各地的白人接触增多,同土著的印第安人逐渐融合。
这样,他们的舞蹈也就逐渐吸收了来自欧洲的波希米亚的波尔卡舞、来自古巴的哈巴涅拉舞和巴西当地流行的马克西克歇舞的一些因素,逐渐形成现代的桑巴舞。
据记载,20世纪初,是巴伊亚州的妇女们将这种舞蹈带到当时的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
从此,这种舞蹈开始从沿海流向内地,从贫民窟流向上层社会,从黑人、黑白混血的“穆拉塔人”传播到白人中间。
同时,一直以西班牙六弦吉他和尤克里里四弦琴为主伴奏的乐器,逐渐被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的铜鼓、大锣、钹等打击乐器所取代。
1928年,巴西的第一座桑巴舞
学校“让人去说闲话”在里约热内卢建立。
1932年,巴西举行首次情人节桑巴舞游行观摩比赛。
1934年间由于美国舞王FredAstaire的《Flying Downto Rio》电影之故,英国流行了一种
以Samba为形式的舞蹈称Carioca。
1938年Carioca传至美国,巴西报纸《OCarapuceiro》的一篇文章中首度出现葡萄“Samba”一字,作者为LopesGama神父,意思为一种节奏、一种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