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不良行为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最重要因素,家庭缺乏爱、关爱、支持和约束,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社会环境也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孩子们接触的负面信息多,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格,学校环境恶劣,学生也容易出现不良行为。
另外,学校的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些家长和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培养,这也导致了一些学生的极端行为。
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往往是心理问题,家长要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通过行为或语言暴力来阻止孩子,暴力制止只会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更糟。
家长的态度太过强硬,只会让学生和家长站在对立面,影响到学生的教育,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家长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指导,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负性事件时,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疏导,以减轻不良事件对孩子的影响。
另外,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也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不能太过溺爱,也不能太过严厉,以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不能让孩子的性子受到限制,不能发展。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如果父母的行为不是很好的话,很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让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等因素。
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缺乏爱的氛围、缺乏管教,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都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现时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现时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中学生形成了不良品德行为,比如撒谎、偷窃、欺凌等。
这些行为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也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一些矫正方法。
首先,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内在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自我认同、情绪和压力等。
一些中学生可能具有较为孤独、内向的性格,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他们常常感到被忽视和排斥,想通过制造扰乱和引起注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此外,情绪问题也是中学生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中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如家庭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产生压抑和焦虑的情绪,习惯性地用不良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外在心理因素包括教育环境、同伴关系、媒体影响等。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教育环境对其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和影响。
同时,同伴关系也能对中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更加重视同龄人的认同和赞许,容易受到不良同伴的影响。
此外,媒体对中学生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矫正方法。
首先,建立积极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建立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引领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其次,加强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
对于那些存在情绪问题的中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积极的情绪处理方式,防止情绪的负面影响。
第三,加强同伴关系的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
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师资,并鼓励中学生相互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容易通过各种表象被发现,也是心理问题高发时期。
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欢迎阅读。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独立的意识也日益强烈。
很多同学由于初中成绩优秀,常受到师生家长的赞扬,又加之身为家中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善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经常与人冲突,主要体现在与老师、家长、同学关系不协调。
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
在学校,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老师的认知偏差常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一意孤行。
高中生由于正处于学习成绩比拼排名的激烈竞争时期,很容易受到学习成绩排名的刺激,差生容易受到优等生和学霸的智商碾压,即孩子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比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差,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觉得自己人生无望了。
而有些优等生由于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常,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便受到刺激,一蹶不振。
这类表现属于容易受挫,且容易被挫折打击,失去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心理脆弱、敏感、过度看重成绩和排名,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卑心理。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一:通过课堂教育,进行高中青春期性心理保健和性伦理规范教育。
第二:配合课堂教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愿望,组织召开“怎样迈好青春第一步”、“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如何缓解学习压力”等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集体来教育每一个人。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学校心理咨询是在特定场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有各种身心困惑的学生,在建立和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疏导策略。
一、成因分析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来自老师、家长甚至自身的学业压力。
学校的升学率、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压力让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在高考等重要考试时压力更是倍增。
长期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家庭问题家庭是中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等都可能给中学生带来困扰,影响其心理健康。
3. 人际关系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自我认知、自我身份的探索,同时也需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认可、好奇和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会遭遇同伴斗争、团体排斥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4. 自我认知中学生在青春期需要面对自我认知的问题,包括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取向的发展、自我评价、社会支持等。
对这些问题不正确的认知或者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中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二、疏导策略1. 学业压力针对学业压力过大的中学生,学校和家长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辅导活动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家长也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调整学习心态等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2. 家庭问题针对家庭问题给中学生带来的心理困扰,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家庭问题带来的压力。
家长也可以通过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等方式来减轻中学生的家庭问题造成的心理负担。
3. 人际关系对于面临人际关系问题的中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友好团体活动、进行社会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中学教育研究报告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许多学生面临着行为问题的困扰。
这些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业表现,也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对中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缺乏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单一,对孩子过度纵容或过度严厉,缺乏关注和沟通,容易造成学生行为问题的产生。
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作为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环境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竞争氛围和过分强调分数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进而出现行为问题。
3.同伴关系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一些学生在追求认同感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出现违规行为、早恋等问题。
4.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会对中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和便利,让青少年面临着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等问题,社会的价值观多元化也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二、解决中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案1.家庭参与教育: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平台,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家长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变化,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合理的规范和引导。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学习应对策略,增加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评价机制,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3.培养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学校应加强同伴教育,在班级、社团等活动中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与分享,培养积极向上、健康的同伴关系。
同时,加强师生关系建设,为学生提供正面的榜样和指导。
4.社会共同关注和介入:社会各界对中学生的行为问题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介入。
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力度,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问题。
解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解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引言:中学生行为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他们的行为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1.1 家庭教育理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严厉管教方式逐渐被温和的教育方式所取代,这导致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宽松,缺乏明确的规矩和纪律。
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学生缺乏自律和责任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1.2 家庭关系的疏离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都存在着双职工现象,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
另外,离婚率的增加也导致了一些家庭关系的疏离。
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容易产生行为问题。
1.3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一些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卑和失落,从而产生行为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问题2.1 教育方式的单一目前,许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表现出行为问题。
2.2 学校环境的压力学校环境的压力也是中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
学业竞争激烈、升学压力大、同学关系复杂等因素都会给中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
2.3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使得中学生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三、社会影响的因素3.1 媒体的负面影响现代社会中,媒体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电视、网络等媒体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暴力、低俗、不良信息,这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3.2 同伴压力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同伴的看法和评价非常重要。
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一、不良行为及其成因学生经常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之为不良行为。
通常表现为损坏公物、不诚实、小偷小摸、聚众赌博、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无礼貌、爱骂人等。
正是由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及时的纠正,任其发展, 则容易产生道德品质败坏,甚至使少数人走上犯罪道路。
1、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客观原因如下:(1)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①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的表现,并不是智商差,而是受其家庭的影响,主要有:家庭自然结构差,父母离异,缺父或缺母;家庭意识不好,小孩耳闻目睹家庭的错误思想,不良恶习,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
②家庭教育功能不良的影响,主要有:家庭的教育条件与水平、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的时间少,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不了解孩子等;错误的家教态度与方式方法,有的娇生惯养,重养轻教,有的粗暴或忽视放纵等。
总之,家庭教育功能不健全,认为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都是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
(2)学校教育不当的影响有的学校办学思路不端正,抱着“一肥遮百丑”的办学思想,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教学缺乏针对性,搞形式主义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严、过高,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以及心理需要;有的教师不去了解学生,不去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 对学生强制命令,采用体罚;有的教师只教书而不育人,对学生违规违纪视而不见,导致学生任之放之;学校的各种压力,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压力等,常常会引起学生过度的心理紧张,情绪波动和挫折心理,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3)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主要有: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不良风气,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健康的影响;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人的影响,尤其是不法的教唆;青少年不良品德与同学之间的影响,使其相互教唆,如道德败坏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唆与影响等。
2、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有其主观方面的心理原因如下:(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需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各科目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压抑。
2. 家庭问题:家庭环境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父母对中学生的期望过高等都可能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3. 社交困难:中学生正处于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无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孤独感和社交焦虑。
4.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他们可能会面临自我价值感缺乏、身体形象不满意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1. 了解中学生:了解中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建立信任和沟通渠道,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意见。
2. 提供支持和鼓励:给予中学生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3. 提供适当的学业支持:提供学业上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减轻学业压力。
4. 家庭关系和睦:鼓励家长和中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
教育家长如何关心和疏导孩子的情绪问题。
5. 社会支持:提供社会资源和支持,鼓励中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建立更广泛的社交网络。
6.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关注和疏导。
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与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与矫正策略1.家庭环境:家庭是一个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可能对中学生的品行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家庭暴力、父母不良行为、缺乏关爱和监督、家庭成员间的紧张关系等都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不良品行。
2.学校环境:学校是中学生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如果学校管理松散,纪律不严,教师对学生行为缺乏约束力,可能导致中学生产生不良品行。
另外,欺凌行为和恶劣的同学关系也是一些中学生形成不良品行的原因之一3.同伴影响: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如果他们的同伴圈子中有不良倾向的朋友,他们很可能受其影响而产生不良品行,比如吸烟、酗酒、旷课、违法等。
4.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他们为了获得认同和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可能表现出一些不良品行。
比如,有些中学生为了受到其他同学的“关注”而故意制造麻烦或违反规则。
5.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行为也可能产生影响。
媒体中对于暴力、毒品、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渲染和宣传,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暴力等社会问题,都会对中学生的品行产生负面影响。
1.家庭教育:加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给予孩子关爱和监督,建立良好家庭关系。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他们提供建设性的支持和指导。
2.学校教育:学校是中学生另一个重要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管理制度。
学校可以通过严格的纪律规定和制定正面的行为规范来引导中学生,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援助和引导。
3.同伴引导: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影响力很大。
学校和家庭可以加强对同学关系的培养和引导,鼓励中学生和积极向上的朋友交往,并将理想教育融入同伴关系中,共同传递和维护良好价值观。
4.培养自我认同和自尊心:中学生对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追求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积极评价中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从而减少不良品行的发生。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社会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多种多样,其中涵盖了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如何有效地疏导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应的疏导策略。
1. 个人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较快,存在较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一些中学生可能存在自卑感、自我价值感不强,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些中学生面临着对未来的困惑和压力,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存在着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婚姻问题、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容易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学校因素1. 增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校园心理教育是疏导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家庭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点,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
家长要注重自身的情绪管理,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健康的心理模范。
学校应该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倡导正向积极的学习氛围,减少学业压力,规范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及时化解师生矛盾,解决校园暴力等问题,确保中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稳定。
4.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中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帮助中学生化解心理困惑和压力,及时疏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5. 引导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应该增加心理健康领域的投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关注度。
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矫正措施
中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
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差、父母对孩子不关心、父母离异等都会造成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发生。
2. 学校因素:学校环境不良、老师对学生不负责等都会引起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发生。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不良、同龄人错误观念的影响等都会引起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发生。
矫正措施:
1. 家庭教育:父母要关心孩子的成长,有耐心地和孩子分享生活经验,做好家庭教育。
2. 学校指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
3. 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4.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心理指导,帮助中学生走出困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提供机会:学校和社会应该为中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培养他们的成长潜能。
高中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学生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是后天受主观和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所至,而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教育转化工作是轻而易举的。
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1、来自家庭环境不良的影响: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道德行为。
父母离异的影响:有些家庭结构缺损,使孩子缺少五常的关怀和教育,正常心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心灵受到伤害。
教育宽严失度:有的家长只养不教,重养轻教。
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教师的事情。
把宽容当作爱护,纵容代替批评,偏袒护短,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教育缺少科学性:教育方式简单生硬,把粗暴当严格,经常训斥、辱骂孩子,甚至拷打、饿饭、驱赶孩子,造成子女对父母的怨恨,畏惧和反抗心理。
对子女心理缺乏了解:对子女的正当要求粗暴拒绝,控制兴趣爱好,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意见、态度、方法不一致,当着孩子的面唱对台戏,便教育作用相互抵消。
父母言传身教差:有的父母行为粗鲁,酗酒赌博,作风不正,给子女直接提供了坏榜样。
来自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种社会思潮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在学生头脑中。
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社会上的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赌博、彩票风的漫延,新“读书无用论”的泛起,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成“爆发户”;“一切向钱看”;“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庸俗低下文化产品,坏人的教唆,黄色书刊录相的流人,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侵蚀了学生的心灵。
来自班级教育工作的失误:班级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集体,在学生思想行为教育上起着主渠道的作用。
但是,由于某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措施不利,助长了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有的班级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重教书轻育人,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尖子生,放弃中差生,把分数人格化,放松思想教育,以智育代替德育,形成了“德育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局面,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德育工作失控失效,忽视经常性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品德行为的教育。
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处理对策
高中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处理对策引言高中生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发展期,其中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
许多高中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常常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包括焦虑、压力、自卑、孤独感等。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对策。
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经常是高中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这来自于学习新课或准备考试的需要,以及完成大量作业和项目的压力。
学术的要求和成就感对许多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非常重要,因此他们经常在学校取得好成绩会感到满足。
但过于强调成绩和竞争,可能会导致高中生焦虑、紧张、自卑和失眠等问题。
2.社交压力高中生可能会感到来自同龄人和社会的巨大压力。
社交压力包括拥有朋友和与人建立关系的需要。
在学校中,高中生经常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与老师、同学、业余爱好和家庭成员的矛盾。
高中生需要适应和处理这些关系,然而这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不安和失望。
3.身体自我意识身体自我意识是高中生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的身体正在发育和成熟,这可能会导致不适感或负面自我形象,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在同龄人中尤其比较明显,身材瘦小、胖或异于常人的高中生可能会遭到他人的嘲讽和排斥,这会导致他们感到自卑和彻底孤独。
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处理对策1.建立健康的学习习惯高中生应该明白,长时间沉浸于学习中不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因此,高中生应该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和娱乐。
他们可以采用技能训练法提高效率,通过简单的计划和安排降低学习压力。
2.积极寻求社交支持高中生需要用积极的方式来应对社交压力。
他们可以寻求与家庭成员、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寻求外部支持也可以通过参加业余活动和特殊兴趣小组来实现。
3.保持积极的心态高中生应该寻找并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维持良好的心态。
鼓励自己本着“冷静”,“理智”和“成熟”的态度来探索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向周围寻求帮助。
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及其矫正方法
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及其矫正方法一、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源1.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是孩子个性发展和行为养成的重要基础。
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比如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能力、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善于沟通等,都会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
1.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可以归结为社会问题,如一些消极价值观的宣传和影响、缺乏适宜的社会支持体系等,都可能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
1.3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学生关系、教学方法等都可能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诱因,比如学校的纪律管理不严、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等。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2.1家庭教育的矫正方法家庭教育是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第一环节。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与培养,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的传递,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还应主动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及时发现并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2.2学校教育的矫正方法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在学生不良行为矫正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应加强纪律管理与教育,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注重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3社会教育的矫正方法社会教育是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重要补充。
社会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与引导,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适宜的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4心理辅导的矫正方法三、总结与展望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的矫正,可以帮助学生转变不良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为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建立起相互配合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条件,为培养优秀的国民素质和才能提供有力保障。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还可能对未来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关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引言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生们面临着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加上家长和学校的期望,很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困扰: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容易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进而导致人际关系困扰。
3.自我认知不足: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自卑、迷茫等心理问题。
4.家庭因素影响: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父母关系等因素都会对高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三、解决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有助于缓解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3.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社会要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
四、案例分享1.学习压力过大的案例:小王是一名高中学生,由于家长期望过高,导致他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他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合理分配时间和寻求家长支持,最终成功缓解了学习压力。
2.人际关系困扰的案例:小李在高中时期遇到了人际关系问题,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她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技巧,解决了人际关系困扰。
青少年不良品行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不良品行成因及对策青少年是社会的花朵,他们是国家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青少年不良品行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不良品行不仅严重影响个人成长,还威胁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了解青少年不良品行的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青少年不良品行成因1. 家庭问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不良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品行。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长期不在家、父母溺爱或者过分严厉等都会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伤害,从而导致不良品行的产生。
2. 学校压力: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生活圈,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教师关怀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些青少年因为学业负担太重,导致产生逃学等不良行为。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网络暴力、电子游戏、短视频等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影响身心健康。
4. 自我认知:有些青少年对自己的认知不清,缺乏自我调节能力,不懂得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容易受外界负面影响,形成独特的不良品行。
1. 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变化,家庭氛围尽量保持融洽和谐,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沟通能力。
3. 社会引导:建立和谐阳光的社会环境,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阳光青年、阳光社区等阳光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心理辅导:积极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受到不良影响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认知观。
5. 自我成长教育:教育青少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正确看待事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青少年不良品行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原因,对策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青少年不良品行问题。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言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教育不当、家庭成员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
2.同伴影响:中学生在校园内,与同伴相处的时间较长,同伴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同伴之间存在不良行为的模仿和传递,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品德行为的诱导。
3.学校教育环境:一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了品德教育,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培养了一些中学生的功利思想,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发展。
这种环境容易导致中学生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4.心理问题:一些中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压力过大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矫正策略:1.建立正确价值观:加强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理念。
3.培养良好习惯: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起床、整理书包、遵守纪律等,通过细致的引导让中学生懂得自律和规矩。
4.开展心理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压力,从而减少不良品德行为的产生。
5.培养社交能力: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欠缺和不适应所导致的。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向中学生传授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6.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进行惩罚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后果。
总之,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矫正。
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品德的全面发展。
浅议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
浅议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前言高中生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激情的群体,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压力,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异常在高中生中经常出现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和对策,希望可以对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1.学业压力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业压力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
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量很大,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差异也会导致学习焦虑和压力。
为了表现出色、考取名校,有些学生会过度努力,甚至牺牲其他方面的时间和注意力,这也是心理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2.家庭问题高中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关注,但有些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并不恰当,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
例如,家长的高期望和批评过分,家庭关系紧张,失去父母或家庭成员等,这些家庭问题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3.心理成熟度不足高中生是一个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人群,他们可能不具备足够的心理成熟度,无法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一些学生可能面临人际交往问题,有些可能缺乏自信和自尊心,还有一些可能存在决策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心理异常。
4.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光是学生面临学业压力,还有社会压力。
例如,社会和媒体推崇特定的审美标准、心理压力的曝光等,这些都会对高中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对策1.家长的教育与态度在学生心理异常的治疗和预防中,家长的教育和态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情绪。
养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些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心理异常。
2.学校的关怀与支持学校在学生心理异常的治疗和预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成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心理态度和习惯。
学校还应该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外部支持。
3.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学生也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责任。
浅议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
浅议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高中生心理异常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业压力过大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很多学生会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忽略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长期以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因此压力会非常大。
二、家庭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都会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真实情况存在落差,亲子沟通不足,家庭环境不和谐等,都会给孩子们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三、人际关系压力高中时期的学生,在面临学业的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同学间的竞争、友谊等社交问题。
这些社交问题都会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
针对高中生心理异常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出对策:一、建立情感支持体系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向学生宣传心理咨询的渠道,并且在学校内建立心理咨询室等情感支持体系。
这样,学生可以及时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遭遇较大的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同学,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解决。
二、改善学习压力学校应该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娱活动,例如以学生业余爱好为线索,组织学校各种趣味活动,以减轻学生学业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快乐指数。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状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对于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关注和解决。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经验之互相分享。
同时,不应该简单的将学生归纳到某一类别中,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体的发展和个性特点的激发,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因此,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有效的支持体系、改善学习压力、加强家庭教育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才可逐步消除心理问题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
浅谈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与对策高中时期是一个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问题在这个阶段尤为突出。
本文将就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和对策进行讨论。
首先,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来自家庭的压力是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学业和未来规划上,家长往往给予较高的期望,这给高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学业竞争对高中生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生需要在各个学科中取得好成绩,以便进入心仪的大学,这种竞争压力常常给学生带来焦虑和紧张。
此外,社交压力也是高中生心理异常的一个原因。
在这个阶段,同学关系日益复杂,友谊和恋爱也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社交压力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困扰。
针对高中生心理异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公正公平的教育体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需要改变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
此外,建立亲师互动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同时,提供优质的学风环境也是关键。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减轻学业压力。
此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高中生的身心休息也非常重要。
除了以上措施,高中生自身也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首先,高中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识到成绩并非唯一的成功标准。
应鼓励他们培养兴趣爱好,追求全面发展。
其次,高中生应培养压力释放的方式。
可以通过运动、音乐、阅读等方式来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同学相互交流和支持也是有益的。
总之,高中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家庭、学业和社交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制度和教育角度入手,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尊是人的主观体验, 它总是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所有的 人都有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有不良行为的高中生大多由于成绩 差、 缺点多, 受到老师批评也最多, 他们的自尊心受伤害最严重 , 引
起较深的 消极情 绪体验。 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辨识选择能力往往具有
局限性、 偏激性 , 而找不到正确的价值标准和原则, 找不到思想的依
绩而分成了三六九等。 学业不良学生与目标的缺失接踵而至的是无 聊、 空虚, 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高中学校这个熔炉内, 由于 重点大 学 的诱惑, 学业成绩的神化更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方面成绩
家庭是学生生活、 成长的重要场所, 他们最早接触的小社会 , 是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本。 不良的家庭教育因素有: 一是父母、 长 辈本身有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 举止不雅, 对子女起着言传身教、 潜
社会上对学生 毒害最大的文化产品如色情、 盗窃、 抢劫、 凶杀、
恐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随处可见 , 直接影响学生的/ 理品质。 尤其
归, 不可避 免会出 现认知的茫然和混乱状态。 加上高中生情感强烈,
行为进行心理成因分析, 做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普及高中 教育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易冲动, 控力弱, 自 于是必然会本能地利用其他手段来弥补被伤害
的自尊心、 来表现出其他同学所没有的能力, 如明目张胆地违反课
堂秩序等等, 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4家庭不 良教育的 内化。 .
、
高中生不 良行为的心理成 因
1 , 学业不良造成 自 卑心理。
绝大部分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前奏是成绩差、 厌学。 点、 重 普通 与职业高中的分流是学生的第一次人生。 选择 由 , 此学生 被以因成
赌博、 吃喝玩乐、 行贿受贿、 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大量滋
生, 对高中生起着耳濡目 染的毒化 作用。一方 面学生脱离实际过分
追求高消费、 高享受, 爱慕虚荣, 导致不良行为。另~方面学生的某 些合理的, 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 , 如情感需要、 交往需要、 成就需
要等, 长期得不到满足, 或遭到剥夺, 必然盲目寻找补偿, 如心理性 的 低级需要、 畸形的物质或精神需要, 从而产生不良 行为。
2 0 年《 0 5 预防青少年犯罪报》 列举了中学生的二十六种不良行 为: 说谎; 离家出走; 无故旷课逃学 ; 夜不归宿; 说脏话; 辱骂他人; 乱 拿他人物品及小偷小摸; 打架斗殴 ; 损坏公共财产及公共设施; 索要 他人财物或强行占用; 奢侈浪费 ; 吸烟酗酒 ; 赌博和变相赌博 ; 观看 收听色情淫秽作品 ; 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场所; 参加或组
维普资讯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E u ain l rci n ee rh d c t a P a t ea d R sa c o c
2O . O 61 O
生 理 高 中 不 良行 为 的, 成 因及 教 育 对 策
向 长征
( 归县屈原高级 中学 ,湖北 宜昌 4 3 0 ) 秭 4 6 0 摘 要: 中学生不良行 为在 高中生这一年龄群体 中表现尤为突 出, 学业不 良、 不健康 的个人需要 、 认识上的 片面性 、 家庭不
良教育的 内化、 良社会文化的熏陶是 高中生不 良行为心理成 因的根 源。 不 我们矫治其不 良行为 , 重点要从 引导他们 克服心理障
碍、 激发他们改 变不 良行 为的动机 、 养他 们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和 自 培 我调控 能力等方面, 通过爱心这种外部条件 , 促使他们独
立而复杂的内因转化 .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而达到“ 从 标本兼治” 目的。 的 关键词 : 高中生 ; 良行为 ; 不 心理成因; 育对策 教 中图分类号 : 4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o 9 0 0 2 0 1 - o 1 2 G4 4 A 1 o — 1 X(0 6)0 o 2
往往是一种荣耀 , 学业成绩好就被同学所尊敬和羡慕 , 学生往往愿 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 而不想与学业不良学生 同流合污 ” , 甚至
不愿与成绩差的学生同坐。另一方面, 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对人际 关系又特别敏感, 从而意识到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低下 , 也不愿与
离 异单亲家庭的孩子 得不到应 有的关爱和监管, 他们往往会形成一
种不合群的孤僻个性, 或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 形成不良的
个性特征, 并以不良行为发泄出来。
5 良社会 文化 的熏陶。 . 不
好” 学生交往。 两者的相互排斥造成 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感更加强
烈。
2 不健康 的个人 需要 。
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 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 , 运用
3 . 认知能力的偏差形成畸形心态。
织地下团 ; 伙 懒惰, 不爱劳动 ; 恃强凌弱 ; 不尊重 老师、 ; 家长 携带锐
器; 性格孤僻; 冷漠自私; 随地吐痰、 吃零食、 不讲卫生; 大声喧哗、 抢 占座位、 不排队; 盲目攀比、 爱慕虚荣; 早恋。I l l 随着普及高中教育的 日趋逼近, 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高中学习, 而高中生处 于 亚成人 阶段, 行为更大胆, 思想更逆反, 致使这二十六种行为在 这一年龄阶段的群体中表现更为突出, 从而使我们的高中教育面临 着严峻挑战 , 如何对具有不良行为的高中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为我们的高中教育提供了许多崭新的重要课题。 因此对高中生不良
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父母教育方法粗 暴, 经常打骂孩子, 使孩子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之中, 容易使孩子产 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 , 促使他们从社会寻找友情以求解脱和安 慰, 沾染社 会上的不良习 气或结交不良之友; 有的家长则 过分溺爱、
袒护孩子, 使孩子对自己的过错产生合理感。 三是家庭结构的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