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学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资源

上海化工区按照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上海化工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石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一直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将化工区列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区以来,围绕试点园区的相关要求,化工区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确立和完善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上海化工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论证和研究分析,吸取借鉴国际跨国公司和国际化工集中区域开发建设经验,结合中国上海发展石油化工的具体条件和需求,提出了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辅助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

高起点做好项目引进和技术筛选。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强调产业政策、园区规划、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节约用地、用水、安全控制、产品链关联和技术先进性,把好项目准入关,确保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具体的招商引资过程中,化工区注重产品链的关系,对产业链节点项目和技术先进项目全力推进,形成相互关联和支撑的产业集聚整体优势。如重点开展乙烯和氯化工产业链的相关项目引进等;对不符合化工区产业布局、产品链和土地利用等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开发建设以来,化工区否决了投资规模近7亿美元的高能耗无关联的钛白粉、多晶硅项目和硫磺制酸等多个项

目。

逐渐完备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化工区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企业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态产业网络,确立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目前上海化工区已投产的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乙烯为主的乙烯产品链和以氯气为核心的氯化工产业链,106.63亿美元的总投资中,约有81亿美元的投资

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已接近80%。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合作、大胆实验,实施余热利用、新能源研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形成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体系。

引导入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要求,开展了园区企业的污染源普查;开展了园区的能耗统计;开展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以创建节水型园区为抓手,组织开展了各项节水工作;建立园区清净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园区的绿化浇灌和道路保洁和推进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纳入管理、融入发展。2005年上海化工区获得了由中国石油化工协会授予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园区特殊贡献奖”,由上海市授予的“先进制造业十大品牌”,2006年取得了园区

ISO14000的认证,2008年获得了上海

市第一家“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的称号。

形成了经济增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经过几年来在循环经济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上海化工区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表1),能源、土地、水资源产出率逐年提高,单位总产值能耗和取水量不断下降,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89.19%)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7%)处于较

高水平,而二氧化硫(478.39吨/年)和化学需氧量

(420.3吨/年)的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日趋显现。率先提出了“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构建了上海化工园区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率先形成了产品的共生组合关系,形成从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类、再生产二氯乙烷、苯酚丙酮、丁苯橡胶、ABS等,到生产双酚A继而生产聚碳酸酯等4—5级梯次的乙烯产品链;率先建立了资源共享、综合利用体系,形成了以氯化工为核心的氯元素参与多家企业的异氰酸酯、二氯乙烷、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等的多次重复利用的产业链。率先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下转第24页】

上海化学工业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回顾与展望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表1

2005—2007年化工区能源消耗情况

指标

2005年2006年2007年总产值(亿元)

149.83311.86489.87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242.72371.1492.86万元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1.62

1.191.01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

26.5%

15.1%

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1期

27

●协办

上海浦东铁路

发展有限公司

【上接第27页】的示范项目,余热利用、生态实验湿地、路灯节能等项目已投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项目已开展项目前期准备。

三、几点体会及发展思路

确立理念是前提。上海化工区在开发之初即将提升、整合上海化工产业的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作为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途径的思考,确立了五个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为上海化工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前提条件。

科学规划是保障。根据合理的区域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确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在科学规划好发展宏观目标的前提下,制订各类详细的形态和配套专业规划,避免了发展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使得开发建设

更集约。

先进技术是支撑。从企业层面,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效能,节约成本。从园区层面,先进技术可以解决资源充分利用、产业无缝链接。

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任重道远。上海化工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进园区的循环经济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理念。上海化工区将在已经构建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提高科学发展的自觉性。

二是围绕节能减排要求,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一要继续抓好项目布局,完善产业链接,按照资源循环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分工的原则,合理构件循环经济产业链。二要继续抓好集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废

物焚烧、热电联供等项目的完善和扩建,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三要努力推进生态湿地项目、废水生产脱盐水项目、风能和太阳能利用项目等一批示范性项目的建设。

三是注重绩效评估,努力确保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成效。上海化工区将通过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落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要求,组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确保循环经济的试点取得成效,使上海化工区成为资源集约化工业的发展平台,成为生态型工业的形象窗口,成为基础性工业带动高端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石化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技术进步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

(三)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方面

国务院部署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部分政策措施对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的效果进一步显现,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宏观政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于全社会自主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和企业反映,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建设,特别是财税政策的落实,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国家还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今年高技术产业总体形势分析

今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尚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为高技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

证。我国仍是全球投资回报最好的国家之一,国内市场空间较大,吸引全球高技术产业转移的优势依然存在。此外,10个奥运城市的TD—SCDMA较大规模试验网基本建成并陆续进入试商用阶段,CCTV地面数字电视高清节目正式播出,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机等产品陆续研发投入市场等,将创造新的内需,投资者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

同时,不确定性也明显加大。一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放缓将导致高技术产品的外部需求明显下降;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日益显现;三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及相关监管措施的加强,可能会导致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四是原材料及燃料等初级产品价格如果继续上涨,企业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五是银行信贷紧缩、去年以来较高的贷款利率及沪深股市的调整将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六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周边国家投资条件的改善,使加工装配型外资企业产能转移的可能性加大。

五、对策建议

一是抓紧出台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等产业政策,尽快研究制订高技术服务业相关政策,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新动力。

二是控制好人民币升值节奏,避免短期内过快升值对高技术出口企业的冲击,为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留出缓冲时间。

三是全面跟踪和深入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订相应政策措施,避免劳动力成本的过快、过大提高。

四是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投入,继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规模,加快建立高技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

更便捷的渠道,帮助高技术企业平稳快速渡过结构转型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供稿)

24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