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学简答教学教材
劳动关系简答
1.对劳动的3理解:①劳动是人们改造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②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③劳动具有自然性质④劳动具有社会性质。P62.劳动4本质: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权利的关系的总和。P73.劳动关系4本质:①劳动关系双发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规则②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有时甚至会背道而驰,因此冲突也在所难免③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④管理方拥有决策权力,决策权是管理方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变现的各种方式。/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权力的相互交织。P74.劳动关系2主体:劳动关系的主体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从狭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是雇员以及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另一方是雇主及雇主协会。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P85.个别劳动关系2特点:①人格上的从属性:劳动关系一经确立,劳动者要服从雇主的指挥和安排,完成一定的工作,双方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服从的隶属关系②经济上的从属性:重点在于劳动者的劳动并是不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的目标而劳动,劳动者既不能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劳动,也不能用指挥性、计划性或创造性方法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加以影响,这就是经济上的从属性的重要意义。P126.集体劳动关系2特点:⑴独立自主性①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相互隶属或附属的关系②任何第三方不得干涉、操纵工会的活动③雇主或雇主团体与老公团体处于对等地位。⑵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工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P137.劳动关系4特点:①个别性与集体性:就劳动关系主体而言,可分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②平等性与隶属性:劳动者为换取报酬,处于从属地位提供职业性劳动,但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及劳动协商时,双方都是平等的③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对等性指一方没有履行某一义务时,他方可以相应免除另一项相对应义务的履行。非对等性义务指即使没有履行某一相对义务,他方人不能免除履行另一义务。④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雇员通过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定义的要点:
▪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般是劳、资、政三方; ▪ 资方是管理方(management),因此,在公营部门也有劳动关系存在; ▪ 劳方通常指普通工人(非管理人员的雇员,在某些国家的法律中,雇员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具体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 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
目的:作为谋 生手段
性质:履行劳动 法律义务
主体:以职工 (雇员)身份从
事的劳动
劳动关系中的劳 动具有的特征
形式:用人单 位内部有组织
企业的目标 生存和保持竞争力
工会的目标 企业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维持工会的 生存与安全
发展和繁荣 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
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
企业与工会都能够发展和繁荣
企业从投资中获得有利的回报,并向雇员支 付“公平”的工资和福利
企业在合同规定和政策范围内有效地使 用人 力资源,并为工会成员提供工作安全和雇佣 机会
四、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一)个别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 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 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关系学(第六章)电子教案
第六章 政府
学习目标
1、掌握政府在劳动有关系中的角色 2、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3、熟悉政府的劳动关系战略
第六章 政府
本章内容提要
第六章 政府
第一节 政府的角色
1.政府的作用
(1)政府有权修改劳动关系的各项制度 (2)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许多公共部门 (3)政府针对不同经济或社会问题采取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 (4)理方和工会之间的集体谈判创造了宏观环境
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受经济因素影响。 (1)劳动力市场政策 失业政策
收入政策
第六章 政府
第三节 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
(2)社会正义: 最低工资立法 社会倾销
(3)产业冲突: 产业行动中的公共利益 政府在处理产业冲突中的角色
同时,《就业促进法》设专章对“公平就业”作出规定,各级 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的环境,消除就业歧视。用人单位招 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 等就业机会和公平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国家保障妇女 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 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 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就业促进法》规定,国有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 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 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
劳动关系学简答
1.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及其意义是什么?
社会系统、在劳资关系的演变过程中,社会和文化因素与经济和政治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着劳资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发
展公平程度、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和社会文化状况。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社
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的变化等等,都是对劳动关系有明显
影响作用的因素。
1.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劳动关
系的力量平衡与和谐稳定,显然需要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
2.社会结构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方式。它主要包括家庭结构、社
会等级结构、男女地位、共同利益群体等方面。在社会结构中,阶层结构用来表
示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等级或差别构成,它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主体构
成的特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为此,如何大力创造就
业机会,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产业工人阶层的合法权益问题,既是优化社会结构的重
要举措,也是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因而相关制度的安排和政策选择,便
成为一个特别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法律系统、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是受法律调整的利益交换关系。雇主主要以工资、劳动者主要以劳动进行交换,形成“工资———劳动”的对价关系。
既然是由利益交换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必然受到法律的调整。因此,以国家制
定法为代表的正式制度规则体系,构成了劳动关系的制度环境。这种法律制度环
境,是近现代劳动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影响劳动关系的法律环境主要是指法制尤其是与劳动相关的法制的健全与否、法律的普及程度以及法律的执行情况等。由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学书目.doc
《劳动关系学》主要参考书目
中文部分
中文著作:
1. 薄越亮著:《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 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常健著:《当代中国权利规范的转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4. 常凯著:《理论工会学概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8
5. 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
6. 常凯、张德荣著:《工会法通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7. 常凯主编:《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当代中国的劳动问题》,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8. 常凯主编:《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实用教材》,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9. 常凯、乔健主编:《WTO:劳工权益保障》,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10. 常凯等主编:《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与劳工政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11. 常凯著:《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12. 陈秉权著:《中国工会的改革与建设》,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
13. 陈东琪著:《新政府干预论》,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14. 陈建安编:《日本的经济发展与劳动问题》,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5. 陈恕祥、杨培雷著:《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6. 陈宇著:《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
劳动关系学之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
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推荐阅读:玛丽·加拉格尔《全球化与中国劳工政治》,浙江人 民出版社2010年。
复习思考题
1、成熟劳动关系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2、回顾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你能得出哪些规律? 3、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 :
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
第五节 新的矛盾和问题
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
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销售、生产、设计和生产重组等方面,要求更具柔性的 专业特征,从而使工作组织和工作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
劳动关系的新变化 :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 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 后;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 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
在1886年5月3日,在芝加哥就此事而罢工的一些工人与 警察发生了冲突,至少有4名罢工者死亡。进行抵抗的一 位领袖印发了激动人心的传单,鼓动“报复!”和“工人 们武装起来!”传单还表示次日将在芝加哥的秣布广场举 行群众集会。这些都为一个事件(后来称为秣市骚乱)打 下了铺垫。
劳动关系学-教学大纲
《劳动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472B 050062B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劳动法劳动经济学社会学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劳动关系》课程是劳动经济学院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基本理念、理论、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与相关制度,以及处理劳动关系事务的现代组织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操作的各个层面了解现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和发展的整体状况,同时注重这些内容与中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用劳动关系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现实劳动关系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育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各级工会组织、研究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中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实务以及理论政策研究的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要求:
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劳动关系理论框架的系统性,从总体的视角来把握教学的各部分内容。
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随着国际劳动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内劳动关系状况的不断变化,课程内容必须紧贴时代发展脉络,如增加劳动合同法时代背景下劳动关系的转型与特点;在经济新常态下工会与集体谈判的发展等。
教学内容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除了一些基本的原理、既成事实和概念之外,学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鼓励学生发当众发表见解和互相辩论。案例分析和考试主观题都不做唯一答案。
2.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劳动关系》课程要求是多层次的,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也尽量服务于多层次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与学生的互动。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名词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名词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名词劳动: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名词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名词劳动关系中的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简答劳动关系的主体
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
名词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名词雇员团体:指因为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词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
简答劳动关系的特点
一、个别性与集体性
二、平等性与隶属性
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四、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
名词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成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简答合作的根源
答: 主要有两方面,被迫和获得满足
一、被迫
是指雇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合作,雇员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劳动关系学简答
劳动关系学简答.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1、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内涵是什么?
答:(1)从主题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老公关系所指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2、简述劳动关系的本质。
答: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简述劳动关系中雇员的含义。
答:一般包括:
(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
(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
(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劳动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
(2)平等性与隶属性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答:(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律和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6、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常凯 劳动关系学-第01章
• 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有两种功能:动力功 能和约束功能。动力功能具有启动劳动关 系并使之运行的作用;约束功能具有对这 一运行加以控制的作用。 • 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和发展,一般地说可 以分为三种状态,即良性运行和谐发展, 中性运行常态发展,恶性运行畸形发展。 促使劳动关系良性的运行,是劳动关系运 行的基本目标,也是劳动关系系统运行机 制的基本作用。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 所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系统的参 加者,又被称为劳动关系当事人、主体、 参与者、角色等。劳动关系系统中的主体 包括参与劳动关系的三方,即劳方(劳动 者和工会组织)、资方(雇主和雇主组 织)、政府。 劳动主体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部分的研究, 即劳动者的研究和工会的研究。
资方的研究包括雇主和雇主组织两个方面, 但主要是研究企业中的雇主。这一研究包 括雇主的历史发展及现实构成、雇主的素 质、雇主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雇主的 权利义务、雇主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以及雇主组织的作用等。 政府是劳动关系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没有政府的介入,便无法形成劳动关系系 统,劳动关系也无法正常运行,政府是劳 动关系的协调者。
• 研究劳动关系系统的运行特点,找出其动 态活动的规律,以建立有效的和良性的劳 动关系运行机制,是劳动关系学研究的基 本目的。 • 劳动关系系统运行通常有两种基本形态: 劳动关系的冲突和劳动关系的合作。冲突 与合作是劳动关系系统运行中的一对矛盾, 冲突和合作在劳动关系系统运行中轮换出 现,不是冲突,就会合作,而运行的基本 方向则是劳动关系的合作。
劳动关系学 重点解释 和简答题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关的发展:
1劳关主体利益明晰化。劳关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利益关系,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关的这种性质特点被掩盖
2劳关类型多样化。多样化指劳关不再是公有制的一统天下,除公有制劳关外,非公有制劳关会得到发展
3劳关的形成合同化。基于劳关主体的明晰和利益的多元化,以劳合的形式建立劳关
4劳关运行的市场化。按市场机制和规律规范劳关的运行是市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
5劳关规范的法制化。市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在市济条件下,劳关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将全部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是规范劳关的主要依据
*劳关中的劳动:
1从主体看,它是以职工(雇工)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2从目的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劳关所指的劳动力:按形态分:
1潜在形态和外在形态
2商品形态或非商品形态
*劳关的特征:
1它以劳动为目的,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方式,在人们运用劳动能力,作用于劳动对象,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如果劳动力不投入使用,不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进入劳动过程,便不会产生劳关
2它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双重属性
3它的主体一方固定为劳动力所有者和支出者,即劳动者;另一方固定为生产资料占有者和劳动力使用者,即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及前后都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且在劳动过程中还是劳动力的支出者;用人单位以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其成为劳动力使用者的必要条件4它以劳动力的使用为核心,形成了二元权利结构。在劳关中,劳动力所有者以依法能够自由支配劳动力,且获得劳动力再生产保障为基本标志
劳动关系学常凯第七章劳动者
事故处理与赔偿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救治并赔偿因工受伤的劳动者。
健康保障
职业病防治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和防护设施。
01
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 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02
03
最低工资标准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调整
劳动者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通过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等制度,指导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工时保障
工作时间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 过44小时。
禁止歧视
用人单位不得因性别、年龄、残疾、 种族、宗教信仰等歧视劳动者,侵害 其平等就业权利。
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保险制度
01
劳动者享有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养老保险
02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
医疗保险
03
劳动者在患病时,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保障劳动者权益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劳动关系课程教案
劳动关系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劳动关系课程教案
教案概述:
劳动关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并培养他
们在工作场所中建立良好劳动关系的能力。本教案将提供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并掌握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劳动关系的定义、原则和法律。
2. 分析和评估不同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3. 掌握解决工作场所问题和冲突的技巧和策略。
4.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促进良好的劳动关系。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提供关于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的知识。
2. 案例研究: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所问题和冲突,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
3. 视频和讲座:展示和解释劳动关系的实际案例和经验。
4.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加深对劳动关系的理解。
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劳动关系案例,引发学生对劳动关系的兴趣
和思考。
2. 知识传授:使用教科书和讲座,向学生介绍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法
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劳动关系的理解和经验。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不同的工作场所角色,模拟真实的劳动关系情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工作场所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6. 总结讲解: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评估方法:
1.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表现评估。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
3. 课堂参与度评估。
《劳动关系》程延园
本课程校内发展得主要历史沿革
随着市场化进程得加快与加入WTO,劳动关系各主体得地位进一步明晰,同时劳资矛盾不断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调节得一些制度也在纷纷建立起来,社会与市场对懂得劳动关系方面得知识与技能得人才需求开始增加。在劳动关系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有些兄弟院校基础得情况下,学院领导捕捉与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得需要,并且比较有效率地将其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去。2001年3月到7月得这一学期,学院首次开设了《劳动关系》课程。授课对象就是1999级劳动保障专业得本科生,当时课程被定名为“劳工关系”。为了与国内得其她院校保持一致,经任课教师提议,学院批准在当年下半年将此课程更名为“劳动关系”。
课程刚刚开设时引起了很多学生与同事得误解,认为已经有《劳动法》课了(《劳动法》课程在本学院开设较早,已经有十几年得开课历史了),没有必要再开内容相近得劳动关系课程。经过课程组得教师得解释工作,课程开展起来并进行了一个学期得试验,学生与其她教师逐渐了解了这门课程得内容与框架,并且从主观得不熟悉带来得抵触,化为客观得接受与认可。
回顾《劳动关系》课程得历史发展,从200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得需要率先在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中对本院得劳动保障专业与人力资源专业两个专业得学生开始《劳动关系》得教学至今近十年得时间里,《劳动关系》课程从无到有;从部分专业得部分本科生得考察课,直到目前成为全院四个专业本科生得重要基础考试课;教学对象从本科生,转变为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大学各学历层次得多层次与多深度得课程。在这一发展时期,我们也在全国最先在劳动保障专业下开设劳动关系方向,进而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了劳动关系专业,这十年间得发展与变革,课程得两个重要特色不容忽视。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教案
天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一)劳动关系的内涵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究竟应包含哪些内容,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一些学者将劳动关系界定在一个较窄的范围之内,仅指劳资之间、以及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关系。另一些学者则采用更宽泛的定义,认为劳动关系覆盖了雇佣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两种要素的动态结合过程。
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还有其特定的内涵。主要包括:(1)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力量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是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学课文整理
劳动关系学课⽂整理
第⼀章劳动关系导论
1、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合作、冲突、⼒量和权⼒的相互交织。
、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的⼯作者。
5、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标⽽组成的雇员组织。
6、雇主:也称“管理⽅”或资⽅,是指雇⽤他⼈为其⼯作,并须⽀付⼯资或报酬的法⼈或⾃然⼈。(我国雇主含义:雇主是经营者;雇主所属单位是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
7、雇主组织是指由雇主依法组成的,旨在代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会之间关系的团体组织。
8、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法者,维护者,公共部门雇主和提供有效服务)
①是劳动关系⽴法的制定者,通过⽴法介⼊和影响劳动关系;
②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预等⼿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③是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
④是提供有效的服务,重点是加强对劳资双⽅的培训。
第⼆章劳动关系理论
1、⽐较有代表性的五⼤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由改⾰主义学派、激进派。
2、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之间存在⽬标和利益差异。
3、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量的作⽤,认为市场⼒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化,⽽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双⽅具有不同的⽬标和利益。资⽅获得⾼利润,雇员获得⾼⼯资、福利和⼯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学简答.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1、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内涵是什么?
答:(1)从主题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老公关系所指的劳动。(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2、简述劳动关系的本质。
答: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简述劳动关系中雇员的含义。
答:一般包括:
(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
(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
(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
(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劳动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
(2)平等性与隶属性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答:(1)经济环境
(2)技术环境
(3)政策环境
(4)法律和制度环境
(5)社会文化环境
6、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2)资方或雇主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的直接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进管理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面,集体谈判制度得到确认。
(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7、冲突的制度化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较其他时期更为明显。
(2)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的政策,不但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而且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3)企业的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客观上缓和了劳动关系紧张状态。
(4)该时期冲突逐步制度化,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
8、成熟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1)调整手段相当完备,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2)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3)“三方格局”形成,解决劳资矛盾、老子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9、劳动关系的新变化有哪些?
答:(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
(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发展的相对滞后。
(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
(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10、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劳动关系主体利益明晰化
(2)劳动关系形成的合同化
(3)劳动关系运行的市场化
(4)劳动关系规范的法制化
11、我国雇主的含义有哪些?
答:(1)雇主是经营者。
(2)雇主所属的单位是企业,包括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3)雇主范围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
12、雇主组织的角色和作用有哪些?
答:雇主组织的主要作用是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具体讲,雇主组织主要从事四种活动:
(1)参与谈判
(2)解决纠纷
(3)提供帮助和建议
(4)代表和维护
13、简述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评价。
答: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对该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指出使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内部工作模式;
(2)新古典经济理论将生产效率等同于盈利,从而忽视了劳动关系中的“政治”方面;
(3)新古典经济理论建立在把管理人员视为所有者利益的代理人这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管理思想之上;
(4)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意识到管理者理性的局限性;
(5)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解释管理者自身价值观在决策过程的作用。
14、简述对劳动过程理论的评价。
答:哈里·布雷弗曼在其论文《劳动与垄断资本》中首次阐述这一理论。布雷弗曼认为,科学管理旨在降低生产所需的技能,增强对工人的控制。对该理论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降低生产所需技能受到普遍质疑。
(2)布雷弗曼的理论只考虑管理方对工人的直接控制,而忽视管理方对工人的间接控制。
15、简述独裁/剥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对待工会的措施。
答:由于缺乏制度与规程,独裁/剥削模式充满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因此相对说来比较简单。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
(2)专断性
(3)独裁性
(4)有限的忠诚性
独裁/剥削模式具有强烈的反工会思想。一旦工会成立,管理方总是想方设法削弱或暗中破坏工会组织。管理方的主要手段有技术变革、灵活的就业安排、在集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和破坏罢工、停工和迁厂。
16、简述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对待工会的措施。
答:主要特征有:
(1)专业化
(2)职位阶梯
(3)忠诚感
权威/宽容模式承认工人参加工会组织的合法权利。
(1)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
(2)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
17、简述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对待工会的措施。
答:主要特征有:
(1)自主型组织设计
工作生活质量理论的核心是工作再设计,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
(2)雇员参与计划
(3)人事与就业政策
自主/合作模式又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劳资双方的“你我对立”关系,通过雇员广泛参与管理实践,融洽了劳资双方的关系。
18、简述雇员参与的目的是什么?
答:员工参与和参加的目的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