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中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

合集下载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

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透视一简析消费的符号化与符号的消费【关键词】性;消费;符号化;符号消费【论文摘要】现代性语境下的符号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文化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国际市场,西方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无不渗透到当今我国消费市场,而同时由于大众传媒解构了传统消费文化和心理,鼓吹和强化新的消费模式等原因,符号消费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一、消费的符号化现代社会将人置身于一个消费世界.社会内在的商品交换法则则是人们生活在这一世界的“黄金法则”。

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是指我们对物化的商品的消费。

如今人们已经不再是仅仅消费“物”的实用价值,也在消费附着于这些“物”之上的“符号和意义”。

因此消费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消费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的表现。

消费的表现性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物理或是物质层面上的消费.而且是象征层面上的消费,即“象征消费”。

象征消费指的是具有符号象征性的消费。

关于符号的象征性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对“炫耀性消费”的论述。

他认为,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须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性浪费,向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实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这种炫耀性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消费”。

凡勃伦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地位是由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所决定的,消费是一种表现性实践,通过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和象征。

齐美尔认为,时尚是阶级分野的产物,上层阶级出于阶级分野意识与标新立异欲望总是企图拥有一种明显的风格.如社交形式、衣着服饰、美学判断的标志与其他群体分开。

而中间阶级的成员出于拉平化的本能尽可能地去模仿这些风格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口。

被中国人误读的消费符号

被中国人误读的消费符号

被中国人误读的消费符号Chivas芝华士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事实上,当芝华士在199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时,消费人群定位和所有洋酒品牌一样:成功人士。

但现在,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其在中国的销量超过美国和欧洲。

在苏格兰爱丁堡著名的威士忌中心,芝华士在数百种威士忌品牌中毫不起眼,许多英国人也是到了中国才知道这个来自苏格兰的威士忌品牌。

但在中国,芝华士已成为威士忌的代名词了。

在酒吧,你叫一杯“威士忌加冰”,服务生会想也不想地送上一杯芝华士。

芝华士的全球策略是“芝华士生活”,就像那个著名的广告:舒缓的歌声中,几个貌似成功但并不年轻的男人开怀地或在冰山上或在钓鱼。

但芝华士的中国生活属于光怪陆离的夜店,属于激情四射的舞姿,属于夜晚,属于中国年轻人。

一种本应属于成功人士的酒却在未算成功的年轻人那里大获成功,这真是个讽刺。

Cigar雪茄对于烟草的属性,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将香烟、雪茄和烟斗,分别比作妓女、情人和老婆。

由于可以随便请人抽香烟,所以将香烟比喻为妓女;因为很少有人在自己家里抽雪茄,并且也不喜欢主动将自己的雪茄与其他人分享,所以将雪茄比喻为情人;由于抽烟斗需要很多清理工具,以及一段相对来说较长的安静时间,所以将烟斗比喻为老婆。

一支古巴雪茄的价格在100~400元。

偶尔消费一支不是难事,将抽雪茄养成习惯却需要财力和品位的支撑。

大卫·杜夫雪茄在上海的经销商将中国的“中产阶层”界定为年收入10~15万元。

但这不是雪茄的消费群体,目前中国能够整年消费雪茄的只属于富豪级别。

古巴雪茄的目标消费层是30~50岁事业成功的商务人士,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这仅与美国中产阶层的收入相当。

“很多人知道雪茄,但不知道怎么享受。

”抽一支雪茹最少也要25分钟,愿意花钱,也要愿意花这个时间。

Haagen-Dazs哈根达斯有广告人说,哈根达斯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冰淇淋,但可能是最会卖概念的冰淇淋品牌。

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

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

第12卷第4期2021年02月Vol.12 No.4February 202177媒介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传播学作为一种舶来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播所带来的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多的还是对受众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符号所带来的不仅是象征的物质载体,更是大众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感。

在大数据背景下,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平台和途径,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双向的效果,本文结合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的观点分析上海“拼多多名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符号的概念“符号是被携带意义的感知”。

符号传递信息并不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比比皆是。

蜜蜂的8字舞、老虎会通过尿液来划分势力范围也是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的例证,但这些只是生物本能性的生理行为,并不具备所指意义。

索绪尔指出,符号具有两方面的含义:能指和所指;班维尼斯特提出表意必然有表达面和内容面,因此符号不可能把自己从意义上剥离[1]。

在人类社会中,符号传递信息的功能较弱,符号代表意义的作用则相对较强。

举例来说,玫瑰花是物的概念,是蔷薇科植物的一种,而玫瑰花的所指则是唯美爱情和浪漫主义。

在与爱情相关的节日中,受众所在意的并不是玫瑰花,而是玫瑰花所象征的爱情,因此符号的所指以及它的社会属性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包括发送者的意图意义、符号信息的文本意义、接收者的解释意义。

“拼多多名媛”事件的主角们所追求的就是符号传播过程中接收者的解释意义,物的有用性被不断弱化,物品所带来的社会肯定意义在不断增强,因此观众看到了拼宝格丽酒店、香奈儿包包乃至古驰丝袜的荒谬举动。

无独有偶,进行“拼多多”活动的不仅有“名媛”还有所谓的“富二代”,他们“拼”保时捷豪车、外滩洋酒等等。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实质上“我”的概念有很多种,在“拼多多名媛”事件中,体现出的就是“宾我”的概念,“宾我”指的是他人或社会对传播学视域下的符号消费——以“拼多多名媛”为例李肃(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摘要:传播学与符号学虽然分属两门不同学科,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极具关联性。

被误解的4个美国消费符号

被误解的4个美国消费符号

被误解的4个美国消费符号星巴克咖啡很平常咖啡在美国绝对是非常大众的,休闲的文化。

许多人喜欢在咖啡厅里呆一两个小时,看看报纸,和朋友轻松的聊聊天,或者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单纯的放松放松;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个高雅的,属于某个等级的地方,它就是一个小小的,装修简单的进来喝杯咖啡,也可以买了带走的地方、咖啡厅在热闹繁华的市区里,也在小镇里,很多路边或者加油站后都有,很多人进去买杯咖啡买份报纸就离开。

在美国,星巴克把自己定位为“您的邻居”,而绝非白领阶层的专属。

在西装革履的金融区,在花花绿绿的黑人区,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

在价格上,一杯咖啡最便宜的1.5美元左右,最贵的也只有4美元左右。

对美国人来说,星巴克咖啡店是其家庭客厅的延伸、价廉物美的社交场所、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最佳去处、紧张繁忙生活中的一片绿洲。

哈根达斯是典型“大路货”哈根达斯冰激淋就更大众化了,在任何一个超市都能买得到,和其它的任何一种冰激淋一样,堆在冰柜里,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价格也很便宜,3.5块一杯,也是很大的一杯,甜的腻人。

要说哈根达斯是“全球最贵的冰淇淋品牌”、是“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是“冰淇淋贵族”;任何一个纽约人听了都会笑得岔了气,对说话者超群出众的幽默感佩服得五体投地。

要想像纽约人听到哈根达斯是“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时的感觉,您可试试对一个中国人说康师傅速煮面是顶级贵族食品,看看他的表情和反应就知道了。

哈根达斯在中国的价格使人以为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

照这种冰淇淋价格推算,中国人的平均收入应是美国人的3倍。

在中国,吃个哈跟达斯至少也20多,还有上百块的;而在美国也就三四块,而且它们绝对不是像国内的广告宣传的那样,是贵族的享受,身份的象征,在美国它们就是最普通的食品。

奔驰宝马不是什么豪华车在汽车的消费上,这里汽车很便宜,一般的日本和德国车,就一万多一辆,宝马从两万多起,奔驰从三万多到七万多的高档车都有,年薪上10万的人其实买一辆宝马,非顶级的奔驰也就是三四个月的工资,而且还可以分期付款,但是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万多一辆的一般车,他们没有所谓追求高档和豪华车的欲望,更不会用车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地位和身份。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标识语,这些标识语不仅给我们带来便利,也让我们对外语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由于翻译的误差或者语言表达的差异,有时候这些标识语也会出现误译的情况,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

接下来,我们将就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的误译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标识语。

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餐厅标识语。

在很多餐厅的菜单上,常常看到标有“Flush Pot”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Flush Pot”会被翻译成“冲水壶”,然而这个翻译并不准确。

事实上,“Flush Pot”是指“冲泡式咖啡壶”,是一种用来冲泡咖啡的设备。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冲泡壶”,而不是“冲水壶”。

我们再来看一个经常出现在购物中心的标识语。

在很多购物中心的洗手间门口,都会有一个标识写着“Push”或者“Pull”,用来指示门的拉开方向。

很多时候这两个标识经常会被误解,导致进出洗手间时出现混淆。

实际上,“Push”是指“推”,而“Pull”是指“拉”,这两个标识的意思应该是相反的。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翻译的错误或者标识的制作错误,这两个标识有时候会出现颠倒的情况,给人们带来了误解。

再来看一个常见的路标标识语。

在中国的一些旅游景点或者热门商业街区,常常会看到标有“Shopping Paradise”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Shopping Paradise”通常会被翻译成“购物天堂”,但是这个翻译并不完全准确。

事实上,“Paradise”是指“天堂”或者“乐园”,而“Shopping”是指“购物”。

所以,“Shopping Paradise”的准确意思应该是“购物天堂”,而不是“购物乐园”。

我们再来看一个常见的酒店标识语。

在很多酒店的客房内,常常会看到标有“Please Clean Room”或者“Do Not Disturb”这样的标识。

在中文中,“Please Clean Room”通常会被翻译成“请打扫房间”,而“Do Not Disturb”通常会被翻译成“请勿打扰”。

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呢?

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呢?

社会生活中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呢?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购买商品或服务以满足个人或家庭的需求。

下面小编带来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中国人有哪些特色消费行为?中国的特色消费行为典型表现为:1、面子消费:送礼行为与礼品消费;2、关系消费:公款消费;3、“根”消费:维系血缘家族民族的动因等;4、女性消费:从奉献到自我的转变等。

一、中国人的面子消费与关系消费1、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象征消费攀比消费的重要前题是消费者购买某项商品并非出于物质满足的需要,它的发生更多地来源于攀比而形成的心理落差。

2、炫耀消费(conspicuous consumption)是指购买并突出显示奢侈品,以证明其支付昂贵商品能力的消费行为。

3、象征消费(symbolic consumption)指的是消费具有的符号象征性。

即消费不仅是物理或物质的消费,而且也是象征的消费。

4、关系消费中国人的社会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关系消费、公关消费及公款消费都是消费领域中不可忽略的。

5、赠礼行为,在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礼品反映并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而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往往超能力送礼)。

10种良好的消费行为10种良好的消费行为:1、不符合自己消费能力的货物坚决不买。

2、不符合自己需求的货品坚决不买。

3、近期不会使用,远期使用目的不明的货品坚决不买。

4、不因馈赠而买。

5、不因便宜而买一些损失自己需要功能的货品。

6、不因面子而买。

7、不轻信性价比。

8、尽量避免买一次性使用的货品。

9、尽量避免买过分包装的货品。

10、尽量避免从众心理。

消费者行为有哪些类型?1、复杂的购买行为。

如果消费者属于高度参与,并且了解现有各品牌、品种和规格之间具有的显著差异,则会产生复杂的购买行为。

复杂的购买行为指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完整,要经历大量的信息收集、全面的产品评估、慎重的购买决策和认真的购后评价等各个阶段。

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

消费符号符号消费(Symbol Consumption)什么是符号消费所谓符号,是指能代表自身之外事物的事物,相当于A=B。

A不仅仅是A本身,它还意味着它之外的另一个对象,即B。

提到A,人们即能明白其所指的对象或意义B。

对于消费的理解,是预先将消费现象设定为一个单面体,从单一的物质层面来认识消费行为。

按照这样的认识方式,消费就是对物质财富的消耗,是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消耗的物质财富。

符号消费并不神秘,人们在符号的解码中获得丰富的乐趣,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符号消费是后消费时代的核心。

它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符号消费的解析如果说消费的符号指的是通过消费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信息的话,那么,符号消费是将消费品作为符号表达的内涵和意义本身作为消费的对象。

它包含下面几个层次:首先,作为消费品外观上的示差符号(物的第一层次符号),如造型、色彩、图案、包装等等,传达了产品本身的格调、档次和美感,已经成为消费的对象,成为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次,消费品的地位象征符号(物的第二层次符号),如消费品所代表的社会地位、身份和品位(即社会含义),以及与之相连的自鸣得意等心理体验,也是消费的对象和内容。

第三,消费品的消费环境,作为消费的空间符号,同样是消费的一个内容。

例如,在豪华的酒店进餐,不但食品是消费的对象,而且酒店的氛围和气派也是消费的内容。

第四,消费的仪式,如服务程式,作为一种符号,也可以是消费的一个内容。

例如,餐厅服务小姐的服务,不但构成劳务消费品的一部分,而且构成饮食的附加消费仪式(即代表档次和身份的符号),而成为消费的对象。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消费物, 而且消费物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包括情调、趣味、美感、身份、地位、氛围、气派和心情”。

符号消费的特征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最差劲的10个中国式密码

最差劲的10个中国式密码

根据这项研究,中国用户最常用的十大简单密码是:abc123、123456、xiaoming、12345678、iloveyou、admin、qq123456、taobao、root、wang1234。

最差劲的10个中国式密码最近,美国人评选出了最平常最烂的25个密码,不过都是“国际友人”习惯使用的,并不符合国情。

那么,中国人使用的最糟糕的密码又是什么样的呢?昨天,《扬子晚报》通过街头采访普通南京市民、多位IT业人士及进行网络调查,总结出10个最容易被破解的“中国式密码”,包括:1.1234562.6543213.手机号码4.生日(自己的或家人的)5.6666666.888887.身份证号8.abc1239.名字10.结婚纪念日新闻背景:美国网站评出年度25个最差密码密码管理应用提供商SplashData总结出2011年度最糟密码榜单25个密码,password排名第一(英文“密码”),123456位居第二。

“最糟”意味着最易被黑客破解,上榜的25个密码大多有规律可循,多为键盘上的临近键组合或常见名称。

据悉,此次评比中,除“密码”的英文单词password排名第一外,数列123456和12345678分列榜单第二、第三位;由键盘上位置相邻的字母组成的Qwerty排名第四,Qazwsx排名第23位。

由于一些网站要求密码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abc123成为榜单上糟糕度排名第五的密码。

受password一词“拖累”,把其中的字母O改成数字0似乎是个聪明办法,但事实上这个密码也上榜了,名列第18位。

常见数列111111、1234567、654321、123123及一些常用名字,如ashley、michael等均榜上有名。

“飞溅数据”称,他们通过分析黑客张贴在网上的数百万个被盗用户名和密码,得出这份榜单。

公司首席执行官摩根·斯莱恩因此敦促设置了名单在列密码的个人和机构立即更改密码。

专家建议常换密码斯莱恩说,黑客只是通过反复尝试普遍性的密码便可轻松掌握多个账户,尽管曾多次强调密码设置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人会选择那些易于猜测、安全性较低的密码。

最被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

最被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

最被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Backpackers背包旅行,Chivas芝华士,Yoga瑜珈.....)消费文盲----- 被误读的消费与全球化时代的新文盲来源:向泓睿的日志最被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Backpackers背包旅行,Chivas芝华士,Yoga瑜珈.....)消费文盲----- 被误读的消费与全球化时代的新文盲世界越扁平化,误读越立体化。

有关观念、品牌、品味、流行、生活方式和城市,旧的误读被化解,新的误读又产生。

新奢侈主义正在中国大行其道,主流消费价值观是体验奢侈、占有LOGO、透支信用卡、享受误读的利润与快乐,反消费者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

此外,商业力量所制造的流行时尚和消费霸权,共同形成信息屏蔽,令多元文化和多元消费难获成长空间。

广告、数据、高科技、新发明、口号、价格、外观、场地布局,这些旨在引导消费的指标,恰恰在此时构成了误读的技术壁垒。

多年以后,我们才可能从过度消费中抽身,反思简单生活,正视消费符号,化解误Chivas芝华士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事实上,当芝华士在1992年大规模进军中国时,消费人群定位和所有洋酒品牌一样:成功人士。

但中国的成功人士并没有给芝华士带来销售上的成功。

现在,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而中国也成为芝华士最大的市场,其销售量远超过美国和欧洲。

如今,芝华士的中国生活属于光怪陆离的夜店,属于激情四射的舞姿,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夜晚。

一种本应该属于成功人士的酒却在未算成功的年轻人那里大获成功,这真是个讽刺。

Christmas、Valentine's day圣诞节、情人节每年我们都有几次集体性精神失常,12月的24日、25日、26日这三天是最重大的一次,2月的14日是另外一次重要的日子。

很多人都不顾一切地购买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挤破了头也要花比平时糟糕许多的娱乐场所……如果美国人意识到了圣诞节的本意开始被曲解,那中国人的圣诞节又是何种场景呢?你如何理解数以万计的人们忍受严寒手持蜡烛在街上,教堂集会,这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吗?现在,我们又发现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也加入了这个阵营……或许,我们得全年疯狂了。

汉语注音符号

汉语注音符号

汉语注音符号注音符号旧称为“注音字母”,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共计39个字母,排列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字母顺序,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

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v、兀Ng、广Gn”三个字母,後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只作注方言之用,目前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

目前在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台湾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

1986年,台湾地区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

由于注音符号在台湾地区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被要求熟练使用。

所以在闽南语、客家语的教学上,教育部门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目前这些新符号已收录至Uni code编码中的“Bopomofo Extended”区。

在2000年左右,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一套通用拼音规则。

尝试以拉丁化的拼音方式取代注音符号(ㄅㄆㄇㄈ)的使用,并取代注音符号第二式(MPS II),目前已落实在地名拼写上。

在台湾的推广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86年,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

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

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

解读“上海名媛拼团事件”的符号消费

解读“上海名媛拼团事件”的符号消费

声屏世界2021/2上海名媛拼团事件“名媛”一词产生于民国时期,原指暴发户的妻女为了达到上层社会人士,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气质和内涵,追求精神上的修养,争取在社会上有受人尊敬的地位。

但现在,这种褒义性词却被一些爱慕虚荣的年轻女性的行为所贬低。

近期,“上海名媛的拼团事件”被一个记者所曝光出来并且很快上了热门,成为了人们饭后闲聊的话题,这个事件源于一个拼团群。

在这个群里,大部分都是一些低收入的年轻女性,她们为了追求高贵生活的享受,通过拼团买名贵产品,拍照发朋友圈,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有钱且有内涵的女性,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伴侣,为自己少奋斗十年而做努力。

在此事件中,名媛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价值本身,而是商品通过能指的的意义所转化成的符号价值。

这种过分追求商品符号价值的虚伪性消费颠覆了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何尝不是许多现代年轻人所正在上演的现象。

事件的原因网络媒介平台营造的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美国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一个概念,“它是指在大众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媒介对其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筛选,重新加以解构化向人民展示的信息环境”。

它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环境,而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建构出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人们可以活成自己任何想要的样子,只需要通过晒出自己想被别人看到的生活状态,人们就可以完成一次身份的重新建构,满足自己的一些目的。

名媛们其实正是利用网络媒介社交平台向周围的人展示着自己精致的生活面貌,晒出名贵的包包、豪车、首饰、住所等。

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符号商品来提升自己的身份,通过攀比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肯定,当她们晒出照片时,很多人往往不会去怀疑她们的身份,而是羡慕她们所拥有的生活。

人们之所以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正是因为网络拟态环境所呈现出的模糊性,在其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看不到对方的真实环境,所有的一切都是刻意而为之的。

图片和视频的框架式构图更加融入了使用者的目的,构图的角度和景别都是人为的展现,封闭式的构图更能够达到对方想要呈现给人们的环境。

媒介消费:被“神化”的符号消费

媒介消费:被“神化”的符号消费
众不胜其烦。
然功能大抵相 同, 却在价位 上源自着 天壤之 别, 这就是媒介作 为技术本身被赋予 的定
位。 以手 机 为例 , ihn 在 p oe发 展之 初 , 使
电视机前 的一代人是第 一批后 读写时代
的人 ,由于电视及其他新媒介的影响 , 孩
用者 往往被认 为是一种 中产甚 至以上 的
二、 作为内容 的媒介消费 时下 ,电影 中的植入 式广告 常被热
诉我们媒介作 为一种技术 的存在形式 , 其
本身也承载着信息 , 不同的媒介诉诸 于人 们不 同的感觉器官 , 带来 的影响以及效 所 果也是不一样 的。 麦克卢汉是从 技术 决定 论 的角度 探讨媒介 问题 , 他认 为 , 成长 于
广告的影响, 而广告的发布平 台也 已愈来 愈广泛 , 电影 、 电视 、 、 广 播 报纸 、 地铁公交 电视等等 。 语 言学家 索绪尔把语 言符号分 成两 部分——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符号 的物质 形式 , 由声音 +形象两部分构成 。 而这样 的声音 +形象在社会 的约定俗成 中被分 配与某种概念发生 关系 , 使在使用者之间 能够 引起某种 概念 的联想 , 这种概念就是 所指 。能指与所指 的关 系是 自由选择 的, 但是在业 已形 成的语言社会 中, 它又是有
议, 《 从 女人不坏 》中无孔不入的广告 , 到 《 杜拉拉升职记 》 中的持续 “ 目张胆”, 明 到 《 山大地震 》中出现的剑南 春 白酒 , 唐 让人们 对于进 电影院看广 告这一现 象争 议颇 多 , 电视广告更是 铺天盖 地 , 而 各时 段, 各节 目中都充斥着 大量 的广告 , 让观
到要求 ,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对一些
所谓的高端趋 之若 鹜 , 这就是一种媒介的

中国人误解的33个“消费名词”

中国人误解的33个“消费名词”

中国⼈误解的33个“消费名词”洮河⼈收藏Backpackers 背包旅⾏ 背包旅⾏变成⼀种时尚,有⼈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客都是穷⼈,参加旅⾏团的是有钱⼈;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Bohemia 波希⽶亚风 ⼈们常常把"⼀切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称为波希⽶亚风。

在中国,波希⽶亚这个概念被⽆限放⼤,就连房地产商都在叫卖"波希⽶亚建筑风格",令⼈汗颜。

Bordeaux 法国葡萄酒(波尔多) 在国外,只有少数⼈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多数的⼈只能喝啤酒。

在国内,有着⽆数的⽂⼈墨客赞美葡萄洒的雍容华贵。

Broadway 百⽼汇 因⽽情节极其简单,场⾯极其华丽,表演⾮常夸张,假唱⽆所不在,在纽约或伦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全球⾛⽳,⼤赚其钱,这⼀点⼜和《同⼀⾸歌》何其相像。

Che Guevara 切·格⽡拉 以贩卖纪念品为⽣的切·格⽡拉和那个理想主义的战⽃者切·格⽡拉未必是同⼀个⼈,前者是流⾏旗帜,后者是精神导师。

Chivas 芝华⼠ 在国外,威⼠忌被认为是⼀种⽼头⼦酒,很难想象,会有⼤学⽣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忌。

Christmas、Valentine"s day 圣诞节,情⼈节 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是圣洁?信仰?欢乐?家庭?爱?毫⽆疑问,⾸先是消费。

Cigar 雪茄:是享受,不是做秀 这些中国⼈眼⾥的奢侈品,不过是另⼀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创汇产品罢了。

Credit card 信⽤卡 中国⼈⽀付着全世界最⾼的信⽤卡贷款利息(年利率⾼达18%),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来临。

中国⼈更热衷于消费⽂凭 EMBA ⽐起西⽅⼈,中国⼈更热衷于消费⽂凭,这背后包含着中国⼏千年来对教育的热爱,对学⽽优则仕的推崇。

Evian 依云⽔(⼀种产⾃法国的矿泉⽔,中国是50元⼀瓶.新加坡6-7新币⼀瓶) 当被问道"喝点什么"的时候,很多⼈习惯淡淡地说⼀句:"我只要依云⽔。

表情符号emoji类型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

表情符号emoji类型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

食物emoji的影响
总结词
食物emoji常常被用于描述或表达与食物相关的内容,如汉堡、咖啡或水果。
详细描述
食物emoji能够激发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望。当品牌在广告或推广中使用食物emoji时,消费者更容易被吸引并 产生购买行为。此外,食物emoji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美食体验或参与美 食主题的挑战活动。
利用emoji增强产品推广
01
02
03
推广活动标识
使用emoji作为活动标识 ,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参与 相关产品推广活动。
社交媒体传播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 emoji来推广产品,增加 产品的曝光率和知名度。
互动体验
通过emoji与消费者进行 互动,如使用emoji回复 消费者的评论和问题,增 强产品推广效果。
表情符号emoji类型对消费者 参与的影响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表情符号emoji的种类与特点 • 表情符号emoji对消费者参与
的影响 • 不同类型emoji对消费者参与
的影响
目录
• 表情符号emoji在市场营销中 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表情符号 emoji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 工具,尤其在年轻人群中受到广
表情符号emoji可以增强文字信息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信息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
增强情感表达
表情符号emoji能够表达出文字难以 传达的情感和情绪,使沟通更加生动 和真实。
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中,表情符号 emoji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表达方式, 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融入和参与。
表情符号emoji可以增强个人情感的 表达,使消费者在交流中更好地传达 自己的感受。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

生活中英语标识语的误译与分析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英语标识语,比如商店、公共场所、交通出行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标识语存在误译现象,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让我们来看几个在商店里常见的英语标识语误译。

比如“打折”在英文中是“discount”,但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商店的标识写成了“打破”,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翻译。

这是因为很多商家直接使用翻译软件或者请不太专业的人员进行翻译,导致出现了这样的误译现象。

有些商店在标识上使用了一些中式英语,比如“满减”翻译成了“Full Drop”,这显然与其原意相去甚远。

针对这样的情况,商家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或者使用专业的翻译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商店的标识语误译外,我们在公共场所也会看到一些有趣的误译。

比如在一些博物馆或者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禁止摘花”被误译成了“Do not pluck flowers”,这个翻译在语法和语义上都存在错误,正确的翻译应该是“Do not pick flowers”,因此这样的误译可能会导致游客产生误解。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禁止吸烟”被翻译成了“Prohibit smoking”,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No smoking”,这些错误的翻译可能会降低标识语的实际效果。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共场所可以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进行复核,或者邀请外国人士对标识语进行审查。

那么,为什么这些英语标识语会出现误译现象呢?其实,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有些翻译人员可能不够专业,或者对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使用不够了解,导致了误译的发生。

有些商家或者机构可能为了省钱而没有聘请专业的翻译人员,或者直接使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这也会导致误译的出现。

一些地方性的用词或者习惯用语可能也会导致误译,比如中式英语的使用可能会给标识语的翻译带来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翻译人员的专业性、翻译工具的选择以及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消保禁用词

消保禁用词

消保禁用词
消保禁用词指的是在消费者保护领域中不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的词语或用语,这些词语或用语往往涉及欺诈、误导、剥削等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保禁用词:
1. 欺诈:指故意用虚假信息或手段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或言辞。

如"Lie"(谎言)、"Fraud"(欺诈)等。

2. 虚假宣传:指商家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使用虚假、夸大或误导性的宣传手段。

如"Superior"(优越的)、"Best"(最好的)等。

3. 误导:指商家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给消费者提供虚假或不准确的信息,导致消费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如"Mislead"(误导)、"Deceive"(欺骗)等。

4. 剥削:指商家通过不合理的价格或其他手段牟取暴利,损害消费者利益。

如"Exploit"(剥削)、"Overcharge"(过高收费)等。

5. 不当说明:指商家在销售产品或服务时故意或无意地隐藏关键信息或提供不准确的说明,导致消费者误解。

如"Misrepresentation"(误传)、"Misstatement"(错误陈述)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消保禁用词示例,具体的禁用词
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商业宣传、广告或销售活动时,应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体验经济:正在被误读

体验经济:正在被误读

体验经济:正在被误读前几期《新智囊》的封面文章连续报道了全球创新展望(GIO)在中国落地后引发的碰撞和思考,其中有一个有待充分讨论的命题——寻找中国企业在服务经济中的角色,事实上,讨论服务经济就不能不深究一下体验经济。

美国战略地平线LLP公司的共同创始人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撰写的《体验经济》一书1999年4月问世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它告诉人们,新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更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

但反观中国企业的实践,对体验经济的认识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认为是服务经济的一个分支,有的认为只是个营销手段,有的甚至将其等同于娱乐化,还有的认为它不过是一个华而不实的噱头……那么,体验经济的本质和核心到底是什么?它对中国企业到底有什么用处?事实上,不光是企业在体验经济的实践上有着各种误区,就是《体验经济》这部经典之作,现在看来也不乏有诸多探究之处。

被误读的体验经济在“体验经济”深入人心的今天,如果有人问一位企业老总:“你们卖什么东西给顾客?”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我们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地球人”都知道:无论是可口可乐、麦当劳还是耐克,它们最终卖的是一种让人难忘的体验,一种难以拒绝的生活方式。

例如,耐克公司认为,它们出售的不是运动鞋和运动服装,而是敢作敢为、显露个性的生活方式。

上世纪70年代带着上海牌手表上班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今天更多的中国人喜欢穿耐克产品度周末、旅游甚至在上班时间穿耐克。

耐克所推销的个性生活方式与新时代中国人渴望打破常规、有所作为的观念产生了共鸣,产生了感情认同,因而其产品被顾客迅速接受,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

不仅跨国企业乐意接受“体验经济”,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企业领导也常在谈话中引用斯科特·麦克凯恩的名言:“公司本质上就是一个舞台,你要在这个舞台上,为你的客户、员工,也为你的潜在客户,‘秀’出你要卖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被中国人误读的39个消费符号世界越扁平化,误读越立体化。

越是众所周知的消费符号,越容易被误读。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文盲的分支,第一类消费文盲崇拜LOGO但常因消化不良而误读品牌内涵、热衷购买但屡屡靠价位来获取优越感、追求身份认同但身份并不匹配、热爱国际化但只想在本土扮演优越阶层角色。

第二类消费文盲则是被消费霸权和第一类消费文盲同时压迫和抛弃的那拨人,其特征是:NO LOGO。

中国人以一当十的速度体验和消费着西方文明,但“全球同步发行(上市)”都杜绝不了误读的发生。

因为文化、传统、价值观、商业规则、法律条文、消费品味,每一样都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和沉淀,效率是不起作用的。

此外,商业力量所制造的流行时尚和消费霸权,共同形成信息屏蔽,令多元文化和多元消费难获成长空间。

广告、数据、高科技、新发明、口号、价格、外观、场地布局,这些旨在引导消费的指标,恰恰在此时构成了误读的技术壁垒。

多年以后,我们才可能从过度消费中抽身,反思简单生活,正视消费符号,化解误读。

Backpackers背包旅行曾策划过《丽江的柔软时光》的大蕃茄传媒机构的张姗姗描述她所见到的国内所谓“背包客”的怪现象:一个曾经进藏两次的老背包客和朋友一起去杭州附近爬山,他随便背了一个包就去了,结果遭到了同伴的嗤笑,说他的包“连负重系统都没有”;而同伴们装备精良,登山包、登山鞋、专用水壶一应俱全。

背包旅行变成一种时尚,有人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客都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是有钱人;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背包客起源于欧洲,在1960年代嬉皮士风潮的带动下,困惑的年轻人带着问题独自上路,希望凭借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审视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

所以背包客的精髓是精神追求,是身与心的体验,而不是沿途看看风景。

因此到底是一个人走还是结队走、去什么地方等等都是外在的形式而已,不是说背包客就非得去边远、蛮荒大家都没去过的地方。

把很个人的背包旅行变成时尚,可能是媒体、出版商、旅游部门以及户外器材商家的共谋。

媒体要造话题,出版商要出旅游指南和游记,商家要卖器材,旅游部门则要挖掘旅游资源。

丽江和阳朔就是被背包客挖掘的,而最早发掘丽江那批背包客,10年前就已不再到丽江了。

而在年轻人都不再有困惑、疑问的时代背景下,按张姗姗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失了。

Bauhaus包豪斯风格“项目大胆引入欧美流行‘包豪斯’建筑风格,线条简约大器,富有现代主义美感”,这是某高档别墅的广告语。

包豪斯风格、欧式别墅,成为国内很多房地产项目的高档产品的关键词。

包豪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bau(建造)和Haus(房屋)两词合成。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成立。

该学院以包豪斯为基地,在19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

包豪斯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说起来,其本义是造平民化的房子。

上海某房地产人士称,虽然包豪斯风格别墅售价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但他们也很难获得高额利润。

由于缺乏熟练工人,加上建筑标准较为严格,项目的建筑成本比上海市中心的普通项目高出50%。

事实也证明,复制外国建筑风格极其困难。

一些房子不得不重建两次,有时甚至三次,才能令开发商满意。

在1919年的《包豪斯宣言》里中有这样一句: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建筑。

在中国,最成功的包豪斯风格作品很可能是北京的798。

包豪斯思想要求设计人员“懂得营利的目的”,最充分利用时间和生产设备,服从严酷的现实,艺术性的设计工作,只不过是生活要素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俗点讲就是,生活重于艺术。

当包豪斯变成高档楼盘的代名词时,其现代、简约、顺其自然的特点已经丢失了。

Bohemia波希米亚风有网友把流行一时的波希米亚风格服装称为“越来越多的人披着毯子在路上挤来挤去,有时候看得出是一张披肩,有时候则是像桌布也像床单的布块”;学过服装设计的王小姐则说,人们常常把“一切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称为波希米亚风。

在中国,波希米亚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就连房地产商都在叫卖“波希米亚建筑风格”,令人汗颜。

波希米亚这个概念在欧洲也经历了连番的误读。

波希米亚原指中世纪以布拉格为中心的由神圣罗马帝国所统辖的一个地区,后来“波希米亚人”成为孤傲不羁的艺术家的代称,巴黎拉丁区被“波希米亚的发掘者”缪尔热定义为最著名的波希米亚聚居区。

但波希米亚人随性不羁、挑战循规蹈矩的主流生活的精神内核不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波希米亚风。

波希米亚风的风行,除了时尚杂志对国际潮流亦步亦趋的追随并加以宣扬,可能还跟大热的“法国”、“巴黎”概念相关。

巴黎拉丁区不是被视为最重要的波希米亚聚居区吗,在“左岸”概念被用滥之后,“波希米亚”就成了下一根救命稻草。

Bordeaux法国葡萄酒(波尔多)“路易十三”是法国波旁王朝的建立者,也是法国陈化期超过50年的顶级白兰地酒,在国内一瓶要上万元。

同样以葡萄酿制,同样是法国顶级品牌,同样只给少数人刺激的是波尔多葡萄酒。

法国出产的葡萄酒被视为对全世界所有的高质量葡萄酒进行衡量的标准。

在国外,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而大多数的人只能喝啤酒。

在国外,有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葡萄洒的雍容华贵。

与法国的香水和时装一样,葡萄酒也象征着法兰西式的浪漫情调与贵族气质。

但一切贵族式的浪漫都会被中国的餐饮文化所过滤。

葡萄酒与所有用于饭局的酒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只是颜色比较红而已。

就像拿着空瓶酩酊大醉的傅彪,没有人知道他瓶子里装的不是65度的二锅头。

张裕葡萄酒某销售经理称,目前国外品牌的葡萄酒在中国只有极少数的市场份额,而且其中不乏赝品。

为了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普遍需求,葡萄酒在中国走了一条大众消费的路线。

现在市场上我们可以找到十几块钱一瓶的葡萄酒。

对于葡萄酒这一纯粹的舶来品,其贵族气质在中国已经荡然无存。

有意思的是,在大多数外国平民品牌进入中国变成中产甚至高档品牌的情况下,葡萄酒走了一条相反的路。

相关机构调研显示,至201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依然为中国,增长率将达35.91%。

在中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转化是很容易的。

Broadway百老汇全世界都在感叹戏剧的不景气,但独独百老汇与伦敦西区却永远兴旺红火,人流鼎盛。

有人曾在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门口观察过,这里即将演出《妈妈咪呀!(《Mamma Mia!》),2分钟内购票的10个观众中,3个英国人,不过来自乡下,从口音可以听出;7个外国人(其中有3名来自亚洲)中,2个头发全白的老太太,3个40岁左右的中年人士,还有两名很兴奋的小观众,但他们实在太小,不足4岁,可能把这里当成了游乐场。

2002年6月22日,美国国家巡演团曾在中国上海持续演出22场《悲惨世界》。

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广告如此写道:“《悲惨世界》,创造历史,首部中国上演的百老汇音乐剧。

百老汇巨星康姆·威尔金森专程加盟,再度诠释冉·阿让。

美国国家巡演团倾情演绎,上海大剧院震撼巨献。

”把百老汇或伦敦西区音乐剧比做美国的春节联欢晚会,肯定有人不同意,那么好吧,暂时当做美国的《同一首歌》吧。

这些音乐剧往往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富丽堂皇(中国人会立刻联想到春晚),号称要让4岁到70岁的观众都能看懂,因而情节极其简单,场面极其华丽,表演非常夸张,假唱无所不在,在纽约或伦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全球走穴,大赚其钱,这一点又和《同一首歌》何其相像。

Che Guevara切·格瓦拉去年是切·格瓦拉逝世40周年,但用什么语句才能勾勒出这名理想者的轮廓?他从亚马逊河河畔的麻风村走出来后,就毅然蓄起了一脸胡子,这把胡子现在被印在体恤上和招贴上,以至于让人分不清他和卡斯特罗,就如同有人误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古巴人。

以贩卖纪念品为生的切·格瓦拉和那个理想主义的战斗者切·格瓦拉未必是同一个人,前者是流行旗帜,后者是精神导师。

张广天依靠切·格瓦拉一举成名,化身成中国实验话剧的代表,多少说明大家都喜欢消费舞台上的故事,而不是格瓦拉自己撰写的日记。

语录、时尚纪念品都可以成为被购买的对象,但不一定有人愿意掏钱去探索另一个人的精神。

所以,在K房里高唱《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人,很可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3位贝隆夫人。

作为潮流,“切”注定要成为一个肖像符号。

他的头像被改造成蒙娜丽莎版、少女版、猿人版,开起了KUSO的反时尚玩笑。

做过《切·格瓦拉》画传的师永刚承认这个事实:“切·格瓦拉代表的是热情与浪漫,还有不低头的热忱,然而在他的形象陷入资本的体系结构中之后,他不可避免地要以各种形式被反复转卖。

”他不无遗憾地认为,切·格瓦拉即便没有被误读,也被消解了,他曾经是力量和旗帜,现在却被经营成一个品牌。

或许,对于终其一生都不遗余力和过度的金钱与过度的消费划清界限的格瓦拉来说,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Chivas芝华士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事实上,当芝华士在1992年大规模进军中国时,消费人群定位和所有洋酒品牌一样:成功人士。

但中国的成功人士并没给芝华士带来销售上的成功。

但现在,芝华士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威士忌品牌,而中国也成为芝华士最大的市场,销量超过美国和欧洲。

在苏格兰爱丁堡著名的威士忌中心,芝华士在数百种威士忌品牌中毫不起眼,许多英国人也是到了中国才知道这个来自苏格兰威士忌品牌。

但在中国,芝华士已成为威士忌的代名词了。

在酒吧,你叫一杯“威士忌加冰”,服务生会想也不想地送上一杯芝华士。

芝华士的全球策略是“芝华士生活”,就像那个著名的广告:舒缓歌声中,几个貌似成功但并不年轻的男人开怀地在冰山上钓鱼。

但芝华士的中国生活属于光怪陆离的夜店,属于激情四射的舞姿,属于夜晚,属于中国年轻人。

“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年轻人:思想更开放,能接受新的品牌。

”负责芝华士整合营销战略的TEQUILA公关公司中国总经理大卫·亨特(David Hunt)说,“他们看到国外的派对生活,他们很想体验这种生活方式。

”2004年,苏格兰威士忌虽全球销量只增长了2%,但在中国的销量却增长了170%。

一种本应属于成功人士的酒却在未算成功的年轻人那里大获成功,这真是个讽刺。

Christmas、Valentine's day圣诞节,情人节每年我们都有几次集体性精神失常,12月的24日、25日、26这三天是最重大的一次,2月的14日是另外一次重要的日子。

12月的那三天一到,很多人就会戴着尖顶绒球帽子、穿着红色天鹅绒外套从商场、餐馆、酒吧、广场、学校、街头等等所有你想得到的地方冒出来,让全世界陷入一片红色毛绒的恐慌当中。

剩下来的人则陷入迷狂,不顾一切地去购买那些毫无用处的物品,挤破了头也要花比平时高出几倍的价钱去进入比平时糟糕很多的娱乐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