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
谈西安鼓乐的变化与发展问题
关键 词
西安鼓 乐;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变化
我对西安鼓 乐没 有做专 门的研究 ,一直 处于一般 了解的 状 态 。为 了参 加这 次研 讨 会 ,我又 临时抱 佛脚 ,恶补 了几 天 ,心里稍 微踏实 了一些 。下面我就来谈一 点的 自己对西安
鼓 乐 发 展 问 题 的 想 法 。毕 竟研 究 不 足 ,可 能全 都 是 错 误 的 , 敬请大家批评 。
这包括对当下演出版本的艺术加工在乐队的组成音乐的速度及节奏变化上动点脑筋也可以用一点编配手法包括适当增加一些乐器因为据记载鼓乐过去使用的乐器要比现在多
交响一 西安 音乐学 院学 报 ( 季刊 )
J i a o Xi a n g - J o u r na l o f Xi ’ a n C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s i c 2 0 1 7 年6 月 第3 6 卷 第2 期 J u n . 2 0 1 7 V o 1 . 3 6 No . 2
外 )。因为这种 音乐有一种显而 易见 的特 点,即在 速度、节 奏 、音色 、力 度 、编配等 方面 极少 变化 ,也 没有 辉煌 的技
巧 ,罕 有 吸 引人 的 地 方 。 我 也 询 问过 其 他 的 同 行 , 他 们 也 有 大 致 相 同的 感 觉 。这 是 为 什 么 ? 关 于 西 安 鼓 乐 的身 世 , 目前 比较 一致 的 认 识 是 它 来 自唐 代 宫 廷 音 乐 , 具 有 与 大 曲一 致 的 结 构 ,可 能 是 安 史 之 乱 后 由
一
、
鼓乐总体风格 的变化
我第 一 次听 西安 鼓乐 大概 是2 0 多年 前 ,是从 盒带 上听
宫廷乐工带 到民间的大 曲。现在 ,沿着这种 思路,我们来把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
化遗产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代代相传,成为陕北地区文化的瑰宝。
以下将介
绍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陕西地方宫廷乐队。
西安鼓乐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是唐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西安鼓乐包括鼓乐队、管弦乐队、舞蹈队、吹奏乐队等多种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西安鼓乐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是中国古典音乐宝库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歌词和曲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感和思想。
陕北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闻名,被誉为“陕北人民
的心声”。
3. 西安剪纸
西安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唐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
西安剪纸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剪纸艺术的明
珠”。
4. 甘泉皮影
甘泉皮影是陕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甘泉皮
影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和丰富的故事内容而闻名,被誉为“陕北地区的艺术瑰宝”。
陕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
这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对陕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
贵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共同欣赏和传承。
西安鼓乐锣铰类乐器概述
早见 诸于实 物史料 的铙 ,原是 原始 社会末 期象 征 氏族贵族
、
源 远 流 长 的产 生历 史
权力 的礼乐 器 . 用陶土制 成 。后 来铙 被列 入军礼 之器 , 为 成 军 队作战 时指挥用 器 , 与鼓 同时用 于 战场 , 闻鼓进 , 且 “ 闻金
的基 础上形成 的组合乐器 。这些乐 器为西安鼓 乐传承 中华音乐 文化 、 保护 与弘扬我 国优秀 民族民间音 乐做 出了重要贡献 。 [ 关键词 ] 安鼓乐 ; 铰类乐器 ; 西 锣 民间音乐 [ 中图分 类 号 ] 3 [ 献标 识码 ] J 2 6 文 A [ 文章 编号 ] 0 5 3 1 ( 0 2 1 - 0 9 0 1o - 15 2 1 )4 0 8 — 2
锣 铰类 乐器 是西 安鼓 乐 节奏 乐器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 它
包括金 属制作 的锣类乐 器与铙 钹及 铰类乐 器 。锣铰类 乐器
与其名称 混用 有一定关 系 。在我 国民 间 , 称小铙 为铰 子 , 俗 也有 将铰 子称 为 “ 镲 ” , 有记 载 为少 数 民族使 用 的乐 小 的 还
三 、 具 特 色 的 各 类 乐器 独
西安鼓乐 的锣类乐器 , 包括贡锣 、 云锣 、 吊锣 、 单 小 大锣 、
勾锣 、 星锣 、 口子 、 三 开 铰锣 、 马锣 、 手锣 、 云锣 、 瘩锣 、 云 疙 双 锣 和方匣子 。由于演奏风 格 的不 同, 配用 的乐器 也有 差异 。
变 情况 。
锣在我 国古代应用范 围很 广 。在政治生 活中 , 如最 高统
治 者上朝 、 县府 升堂 则 以鸣锣来示 “ 王威 ”宫 廷聚会 则 以鸣 ,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其以鼓为主要演奏乐器,出自唐代。
它是传承秦腔、评剧等地方戏曲的民间乐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咸阳民间艺术:咸阳民间艺术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涵盖了咸阳民间歌舞、弦子、礼仪等多种传统文化形态,表达了咸阳人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3. 洛川腰鼓:洛川腰鼓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河洛文化。
腰鼓是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表演者通过腰部的动作,配合鼓声演绎古老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4. 渭南泥塑:渭南泥塑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渭南泥塑主要表现生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主题,形象栩栩如生。
5. 延安木版年画:延安木版年画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延安地区民间年画的代表,以木版资料、刻画、印刷等传统技艺制作而成。
其主题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神木县锅庄舞:神木县锅庄舞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源于秦岭山区。
它是一种原始、朴实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舞蹈,既具有独特的民俗特点,又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
锅庄舞主要表现农民对丰收、祈福和保佑的喜悦和祈求。
7. 洛南民间剪纸:洛南民间剪纸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瑰宝,以古老的手工剪纸技艺为特色,表现了洛南地区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西安古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
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
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并逐渐流入民间的西安鼓乐,在经过大批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抢救、保护之后,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申报过程,最终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追溯其历史渊源,从结构、乐谱、曲名、使用乐器等方面分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资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
长安鼓乐至今保存着最传统的鼓乐演奏形式、结构、乐器、曲牌及谱式。
综观西安鼓乐所有的乐曲名称,可以明显看到其中保留着唐、宋、元、明、清各种曲牌,可以说是一部中国音乐发展史。
自唐、宋已降,中国音乐许多音乐因素(律、调、曲、词、乐谱、乐器、结构、旋法等)都在这个古老乐种中留下了遗迹残痕,称长安鼓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西安鼓乐:歌楼四处起笙箫,犹唱开元盛世曲
西安鼓乐:歌楼四处起笙箫,犹唱开元盛世曲作者:冯姝婷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5期朱雀门外鸣锣开道,大明宫内鼓乐奏响。
循着穿越千年的历史绝响,我们回到唐朝,回到那个满耳笙歌的开元盛世;来到西安,寻觅千百年来流传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传统民间鼓吹乐—西安鼓乐。
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集大成之地,这里教坊云集、乐种丰富,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举世无双的西安鼓乐,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吸納融合多种艺术精华,集历代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创作音乐于一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形式,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2006年5月,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因此它继承了宫廷音乐中演绎的雍容华贵、庄重高雅的盛唐气象,又融入了民间艺术特有的灵动活泼、热烈粗犷的生活气息,有着洗却铅华、雅俗共赏的音乐形态。
西安鼓乐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曲目内容丰富广泛,曲调风格灵活多变,曲式结构庞大复杂,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一般的民间音乐无法与之相媲美。
西安鼓乐是将吹奏乐器、弹弦乐器以及击奏乐器有机结合的大型合奏乐,演奏乐器主要有笛、笙、管、云锣、鼓等。
鼓是重要的节奏乐器,作为乐队指挥,统领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
司鼓者是乐队的领军人物,在演奏时敲击的鼓札段、鼓点构成了乐曲的核心。
笛子在所有乐器中处于领奏的地位。
云锣分很多种,如双云锣、单扇云锣、三音云锣、引锣、方匣子、海口子等,其中双云锣在演奏中的运用较多,它既可以用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虽然它的演奏技法较难,但却是最受听众喜爱的乐器之一。
西安鼓乐有哪些乐谱
西安鼓乐的乐谱分为旋律乐器使用的“曲谱”、击奏乐器使用的“鼓谱”和吹奏乐器使用的“铜器谱”。
“曲谱”都为手抄本,在曲谱中所使用谱子有半字谱、俗字谱和工尺谱等;“鼓谱”又称“鼓札子谱”,顾名思义,是用鼓的状声字来写成的乐谱;“铜器谱”是用锣等铜乐器的状声字而写成的乐谱。
现存西安鼓乐乐谱有一百多种,目前公认最早的乐谱是抄写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西仓鼓乐社的《鼓段、赚、小曲本具全》。
乐谱中更多的是清道光年间的手抄本或转抄本。
减字谱减字谱是一种供古琴演奏使用的乐谱。
由唐代古琴名家曹柔创造发明,他简化了古琴文字谱中原来用汉字记谱的右手指法、左手指法和演奏术语,取其偏旁部首中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新的谱字,作为左右两手弹奏手法和定调、表情、速度等的标记,“减字谱”因此得名。
减字谱已被使用了上千年,是一种非常具有历史感的曲谱,但因其不记音高、不记节奏,从而使得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不仅在传承中极易变形,而且在传播中也极易流失,实在令人惋惜。
半字谱半字谱是唐代的一种乐谱,又称燕乐半字谱。
它由汉晋时期的六个音名十声音阶的“乂工谱”发展而来,形成了十个音名八声音阶的唐代“燕乐半字谱”。
由于所使用的记谱符号大多形似半个汉字,故而得名。
半字谱是供琵琶、笛子、筝、箫等乐器演奏使用的乐谱。
它是以乐器的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一种记谱法,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
琵琶属于弦索谱,笛子、箫属于管色谱,根据手指的离合、停顿、缓急来记录乐谱。
这种记谱方法更注重演奏者对音乐的敏感和领悟,讲究即兴发挥,但常常无法表现曲子的精微细节。
西安鼓乐的东仓鼓乐社保存的《大琴门》筝曲曲谱就是半字谱。
俗字谱俗字谱出现在宋代,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发展演变而来。
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唐俗乐二十八调是由“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十个汉字为谱字记录音乐,当时在教坊中广泛使用。
宋代在这十个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变化音,就形成了十个音名十二声音阶的宋代“俗字谱”。
我国非遗有哪些作文
我国非遗有哪些作文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下面我总结一下我知道的:1、昆曲入选时间:2001年。
当选原因: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皮影戏入选时间:2011年。
当选理由: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
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
皮影艺人有许多绝技,诸如即兴演唱、假声扮演,一个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以及能够演奏多种不同的乐器。
相关皮影技艺经由家庭、戏班或师徒传承。
3、中医针灸入选时间:2010年。
当选理由: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
中医针灸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其历代延续的完整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实践效果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为保障相关群体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其持有人的重要的文化认同符号。
4、粤剧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
粤剧吸纳了多元的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迥异于中国其他戏曲剧种。
5、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时间:2009年。
当选理由: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
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6、京剧入选时间:2010年。
当选理由:京剧以程式化、象征性的虚拟表演为特色,注重手、眼、身、法、步的综合运用,表达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戏剧美学理想,保留了被广泛认可的本国文化遗产要素。
西安鼓乐简介
“西安鼓乐”简介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学界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汉、唐等20个政权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当年这条路上许多繁荣的城镇、独特的建筑、著名的寺庙,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遗迹。
但作为沟通东西文化的一条“人文血脉”,它不仅是一种象征,而且将永远是人们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历史的沉积留给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古代音乐文化艺术有秦腔、眉户、碗碗腔、西安鼓乐等中原音乐,有关中皮影戏,陕西木偶戏等。
隋唐盛世时期,古代音乐文化艺术的集大成正是通过丝绸之路这条文化甬道的长期交流、融合,留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教坊汇集于皇家宫廷进行表演、传承,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西安鼓乐”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传承至今已达千余年历史的“西安鼓乐”在中国民族音乐历史宝库中占据重要位置。
2004年4月中国文化部将“西安鼓乐”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专业试点项目”,同年6月中国文化部代表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西安鼓乐”等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6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又将“西安鼓乐”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安鼓乐”是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音乐品种。
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动的组织称为“细乐社”或“鼓乐社”。
1952年至1953年夏,经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的杨荫浏、孟傑、苏琴、简其华等几位民族音乐学者及民间音乐研究工作者联合对“西安鼓乐”多次调研、采集、整理、分析后确定为现名。
“西安鼓乐”主要流传于西安市区及市区南部终南山一带的长安、周至和蓝田等各县。
西安鼓乐的发展与历代大曲之联系
西安鼓乐的发展与历代大曲之联系西安鼓乐:也叫陕西鼓乐,是流行在西安一带的大型吹打音乐,其乐曲在结构上与唐大曲有相近之处,所用的乐谱与唐宋时流行的燕乐半字谱也有承继关系。
著名音乐史家杨荫浏,曾根据西安鼓乐的谱式音阶及其工尺谱字,翻译出南宋白石道人歌曲,而后公元九三三年在敦煌出现的唐明宗长兴四年的唐人乐谱与长安鼓乐乐谱的谱式符号有许多相似之处。
根据资料的分析考察,西安鼓乐有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戏曲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丁一套完整的大型民族古典音乐形式大曲之名最早见于蔡邕《女训》,于沈约《宋书》中列有16首汉大曲名时,大曲开始成为一种音乐体裁用语。
唐大曲在结构上达到大曲的鼎盛,在规模上宏大,在宫调,音乐发展手法上等也很突出大曲结构都为“三部性”架构,篇幅宏大,是所有大曲的共同特点汉之大曲,主体“曲”之外尚“有艳、有趋、有乱”,“曲”为主体,缺此不能称之为大曲,“艳”在“曲”之前亦歌亦乐。
或乐而不歌,是否可以理解为以乐为主,这与坐乐中前部分有相似之处;“趋”歌、舞、乐并举,较“正曲”为快;“乱”曲直煞尾,速度加快,有乐,或舞,不歌,“趋”“乱”在“曲”之后,在乐曲速度和情感上与坐乐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度不是很高清商大曲的典型结构亦有三部分组成。
首部为“引起部分”是几段器乐演奏,称几部“弦”。
但内部结构更复杂些,乐器演奏的比重也大。
清商大曲与西安鼓乐在相似程度上比相合大曲要高,首先,主要是以器乐演奏为主,中间“曲”的部分以歌唱性旋律为主,与坐乐的后部“正曲”部分,虽然是乐器演奏,但却也是但有歌唱以为的抒情慢板乐曲。
这与大曲中的“中序”部分的音乐性质是相似的。
唐大曲的曲式结构一共分为:散序、中序和破三大部分,它是以器乐、声乐、舞蹈相结合并连续表演的大型歌舞形式,其中散序是器乐独奏、轮奏或者合奏,这与坐乐形式中的前后两大部分中的前部基本相似。
“散曲”节奏自由,全部由乐器演奏,“散曲”顾名思义是指一种多段的散板乐曲。
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鼓乐非遗保护与开发探析
文旅融合背景下西安鼓乐非遗保护与开发探析作者:张璟来源:《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04期[摘要]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目前,西安鼓乐在政府的扶持下,其发展速度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本文通过梳理西安鼓乐历史发展及现状,探讨在非遗保护前提下,西安鼓乐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
并以西安鼓乐与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运用数字化转换等融合发展新思路,让西安鼓乐带动西安文旅创新,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西安鼓乐;非遗保护;资源开发[中图分类号]FS90.31:J63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8(2023)04-0044-05Analysi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an Drum Music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Zhang J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man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s are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At presen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Xi’an drum music ha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early stage of liberation, but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prospects are still not optimistic.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Xi’an drum music unde r the premis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by reviewing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T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Xi’an drum music and cultural tourism as an opportunity, we will use new ideas such a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Xi’an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Keywords: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Xi’an Drum Music;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鼓乐是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古老乐种之一,从古老手抄本的乐谱中发掘出两千余首乐曲,有不少乐曲曲名都和唐宋教坊音乐相同或相近,这些都是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资料和其他乐种中少见或不见的。
西安鼓乐的乐曲结构
西安鼓乐仍然保存着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各类体裁的曲牌千余首,其中有唐代教坊音乐的曲名曲牌,宋、元诸宫调、唱赚、南北曲中的曲名曲牌,以及元、明、清诸代词曲牌名、戏曲曲牌等,如行乐《番调》、坐乐《群英宴》、《杜甫观花》、双云锣《尺调引令》、花鼓段《霸王鞭》等;韵曲中有见于唐宋大曲中的曲牌《小梁州》、《游声》、《后庭花》等,有见于唐宋杂曲中的曲牌《料峭》、《十八拍》、《南浦春》、《文王登殿》、《黄觉寺》等;还有一些未见于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记载的曲名曲牌,如《入梨园》、《洞里天》、《封侯印》、《出使车》、《壁上剑》等,这些曲牌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轨迹,还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宝库。
曲牌体,也称联曲体或者是曲牌连缀体,一出戏由很多套曲牌构成,一整本的戏会被分成若干个折,曲牌作为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按照严格的联套原则和固定的曲式结构,将多支不同类别的曲牌连成一套,组成一出戏或者一折戏的音乐。
西安鼓乐的坐乐《八拍全套》、《法鼓段全集》、《别子‧湛全集》等套曲,都属于多首曲牌与鼓札子联套的大型套曲,包含了唐朝至清朝各个朝代的曲牌名。
乐曲结构西安鼓乐的乐曲结构与唐大曲很相近。
坐乐全套是西安鼓乐演奏形式的主体,由除行乐歌章以外的各种坐乐体裁的乐曲,按照一定程式连接、组合而形成。
耍曲是西安鼓乐中的一种曲式结构。
耍曲一词出现于北宋。
宋朝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写到:“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本为一体。
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
”如今在西安鼓乐中存在的耍曲是器乐曲,虽然它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跟北宋时期的声乐曲不一样,但是最基本的性质却没有改变。
这些小曲的篇幅虽短,速度大多缓慢或适中,却很欢快、自由,流行于民间,来源于道派乐社。
鼓段曲也称鼓段,是西安鼓乐中单曲体裁的重要代表。
它是一种格式固定、结构严谨、篇幅不长、形式独特的小型单曲,在坐乐全套中用于“匣”的部分,演奏时曲鼓同奏,曲随鼓走,鼓不随曲,鼓的地位较为重要,因此被称为鼓段曲。
这些音乐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哪几个?
民歌中国1997年11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得到国际的认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广泛接受各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并且在2003年通过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我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有大量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截至2018年6月,中国已经有39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1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1项。
在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13个 音乐类项目 格外引人瞩目。
其中,有华丽婉转的昆曲,有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也有炫丽融合的木卡姆……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13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吧。
01—昆曲 入选时间:2001年昆曲,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02—古琴艺术 入选时间:2003年视频:北京奥运会 《高山流水》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古琴 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 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
人们弹奏古琴往往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个人修养以及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
0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入选时间:2005年新疆维吾尔 木卡姆 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总称,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在乌鲁木齐等大、中、小城镇也广为流传。
04 —蒙古长调民歌 入选时间:2005年蒙古族 长调 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
探究饶余燕《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中第一首《满庭芳》中西结合的特点
I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一探究饶余燕《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中第一首《满庭芳》中西结合的特点杨菲儿西安音乐学院摘要:饶余燕,汉族,广东大埔人,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0饶余燕先生作为一名上海出生的广东人,先是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理论系,后任职于西安音乐学院,在任职期间深受陕西地方音乐元素的影响,一向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洋作曲技法相融合的他,开始在钢琴上进行“中西结合”,尝试使用西安古乐材料进行复调创作。
在饶余燕的《钢琴作品选》中详细记载了他最开始决定结合陕西特色的初衷,“当时老院长贺绿汀先生一贯主张创作应取材于民间,特别强调以西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对学生们进行创作练习”,从此饶余燕老师与西北音乐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分析饶老师的复调作品时,笔者对其创作中的最后一部钢琴作品《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部作品是根据长安古乐曲谱《满庭芳》《阿兰多》《垂杨柳》而创作的同名作品,采用了古曲的旋律动机材料创作。
因研究时间有限,加上搜集的资料还不完全,本篇在此只浅析这部作品的第一首《满庭芳》,从而品析饶余燕老师将中国音乐与西方技法完美结合的高超技术。
关键词:饶余燕复调技法民族创新中西结合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57-03一、对《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作品的创作介绍饶余燕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钢琴创作,相较于之前的作品,更加注重写作思维的创新。
《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创作于1992年,是饶余燕先生的最后一部钢琴曲作品,音乐主题取自长安古乐曲谱《满庭芳》《阿兰多》《垂杨柳》,这部钢琴小品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复调技法,实属时代精品,本篇所研究的钢琴曲《满庭芳》则是《长安古乐复调小品三首》中的第一首。
长安古乐又称西安鼓乐、陕西鼓乐、西安鼓吹乐,起源于隋唐时期盛行的宫廷燕乐。
在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宫廷乐者流落民间,宫廷音乐得以在长安民间传承与发展,现主要流行于西安市与沿终南山北麓各县及一些寺庙之中,其音乐主要表现出优雅、古朴、平和、抒情等特点①。
浅述西安鼓乐
浅述西安鼓乐话题:兴趣爱好文化遗产鼓乐西安摘要:西安鼓乐是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相结合的传统器乐合奏形式,属于吹打乐中的一种,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它的物质构成、曲式结构、宫调构成、演出方式、组合形式等等不同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庞大的艺术体系。
西安鼓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三家流派:僧派、道派、俗派。
这三家流派联系紧密,但是彼此之间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
本文旨在分别从僧、道、派入手,分析比较它们之间在实际内容上的不同点,同时对西安鼓乐的名称及流传区域、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功能、传承方式等其他方面进行描述,从而对西安鼓乐这一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进行一个浅显的叙述。
关键词:西安鼓乐;乐器组合;僧、道、俗;比较叙述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137-03西安鼓乐是我国古老的乐器组合形式,现今依然存现并较流行于西安地区。
在笔者的意识里,西安城自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赋予它更多魅力的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宽广的气度和世代传承的文化精神。
据考证,从西安鼓乐乐谱的谱字符号、乐曲的结构形式中有很明显的唐宋音乐的因素和痕迹。
并且,在西安鼓乐的曲牌中,唐、宋、元、明、清各代的曲牌都有。
可以看出,西安鼓乐不仅历史悠久,并且经过了历朝历代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历代音乐家的创造成果和审美观念,是一部活的音乐发展史,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瑰丽的遗产。
一、西安鼓乐的名称即流传区域民间多称为细乐,有的地方也较为随意地称之为“乐器”,演奏就称为“演乐器”,进行演奏的组织称细乐社或古乐社。
1953年由音乐工作者定为西安鼓乐,其后还有学者提出其他名称如陕西鼓乐、西安古乐、长安古乐、西安鼓吹乐等名称。
主要流行于西安市区及南郊沿终南山一带的所属各县。
二、西安鼓乐的人文背景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周边分别与四川、甘肃、内蒙、河南、湖北接壤。
在华夏文明史上,陕西文化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非遗系列(西安鼓乐)知识科普 主题教育PPT课件
演奏乐器
代表作品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CONTENTS
历史渊源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形成于明、清,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可以说是它的鼎盛时期,西安城乡内外鼓乐社不计其数,每年农历六月初一终南山南五台举行鼓乐盛会,各路鼓乐队云集一处,笙管齐鸣,连续三天,昼夜不停,盛况空前。
西
安
鼓
乐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西安鼓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其中还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阿布扎比会议上,西安鼓乐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
代表作品
西安鼓乐代表曲目有《鼓段子》《打扎子》《引令》《套词》《南词》《曲破》《杂曲》等
传承保护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了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传承人物
1953年,杨荫浏和当时西北音协的李石根、陕西文教厅的何均先生等人深入城隍庙、东仓、何家营、南集贤等重要乐社,对乐社、乐谱、乐器、民间艺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考察,录制了成套的鼓乐演奏音像资料,并于此年,将其采访的资料编为《陕西鼓乐社与铜器社》,为后人研究、了解西安鼓乐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
西安鼓乐简介100字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特别好玩的音乐,叫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就像是一场超级热闹的大派对!想象一下,好多好多的人拿着各种各样的鼓和乐器,一起演奏出好听的声音。
比如说,有大大的鼓,敲起来“咚咚咚”,声音可响亮啦。
还有小小的锣,“铛铛铛”,清脆又好听。
小朋友们,能想象出那种热闹的场面吗?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
西安鼓乐的历史可悠久啦,就像一个很老很老的故事。
很久以前,人们在过节或者庆祝的时候,就会演奏西安鼓乐。
大家一起又唱又跳,可开心了。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呀,有一次,在一个古老的小镇上,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西安鼓乐表演。
男女老少都来了,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
小朋友们,是不是很有趣?
《西安鼓乐简介》
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说说。
比如说,西安鼓乐里的曲子有的欢快,就像小鸟在枝头唱歌;有的悠扬,像
小河在慢慢流淌。
而且演奏西安鼓乐的人都很厉害,他们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把鼓乐演奏得那么好听。
小朋友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听西安鼓乐,感受一下那种热闹和欢快!。
大唐遗音长安古乐
大唐遗音长安古乐流传逾1300年的“音乐活化石”在我生活的城市里,今年忽然多了一种悠扬动听的古音——长安古乐,由于获准立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古乐”一词被媒体频频热炒,而在这些喧嚣声中,从唐代宫廷传出的长安古乐穿越千年,用丽音浸润着人们浮躁的心田,它用独特而隽永的旋律,告诉人们它与普通民乐的天壤之别。
长安古乐,西安人又称它为“西安鼓乐”、“西安古乐”或“长安鼓乐”。
它流传于中国陕西境内以古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带,是至今保留在民间的优秀古老乐种。
盛唐时,歌舞繁盛,李唐王室成员多在宫廷创制演奏乐曲,并按民族国家将其划分为十部乐,即:宴乐、清商、西凉、高丽、天竺、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按演出形式分为坐部伎和站部伎。
在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优美的音乐时时奏响。
唐明皇本人就是一个精通乐理的作曲家,而且擅长器乐演奏,是一个鼓手;他钟爱的杨贵妃则和着乐音载歌载舞。
但是,“安史之乱”击碎了宫廷的优雅生活,在这场变乱中,大量的宫廷乐人流落民间,将宫廷音乐带入了长安的民间里巷,古乐随即在民间传承发展,长期以来流传在西安近郊区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古乐曲演奏体系。
它的演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大类。
行乐是行走时演奏的乐曲,所用乐器较为简单,节奏规则、严整;坐乐为坐着演奏的套曲曲牌,乐器配备完整,人员众多,场面壮观,演奏者们配合默契。
乐器有笛、笙、管、筝、琵琶、阮、鼓、云锣、锣、铙、大钗、小钗、木鱼、大小梆子、水铃等20余种。
至今,在“南音”和日本“雅乐”中,都能听到长安古乐的遗韵。
长安古乐流传至今,有文字记载、有乐谱相传的曲目约有1000余首。
自唐朝迄今已流传逾1300多年,是以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乐种。
叩访遗迹怀古是骚人的癖好,但很多时候是大音稀声,一如传承千年的长安古乐。
其他如唐代著名乐曲《婆罗门》(又名、《望月婆罗门》,唐天宝时(公元742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曲中有古印度音乐的影子),《秦王破阵乐》、《遐方怨》、《鹊踏枝》、《诉衷情》、《望江南》,琵琶曲《明妃怨》(明妃即王昭君),大型套曲《青天歌》等,这些曲目丰富、内容广泛、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的古乐,充分再现了唐代音乐的辉煌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欣赏韩国宫廷音乐《寿齐天》 flv!,你能为长安鼓乐做些什么?
• 目前鼓乐老艺人已相继去世,在世的寥寥无几,而且因年事已高, 能演奏的更少,鼓乐到了失传的边缘。如:何家营鼓乐社的何永庆、 城隍庙鼓乐社的姚春发、安来绪、南集贤鼓乐社的张有明、梁振源、 李石根,西安古红庙鼓乐社的何毓斌等老艺人个个都技艺精湛,却都 相继离世。据从事鼓乐整理研究的原陕西省艺术研究所鼓乐研究室主 任何钧、退休教师武文斌介绍,目前没有一家鼓乐社能够原汁原味、 熟练演奏整套坐乐。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明忠说,因老艺师陆 续去世,现在每两年就丢失一部分。有专家说,照现在这样下去,再 有十年,鼓乐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这是多么可怕的统计,多么可拍 的数据,这样的现状如何发展鼓乐,这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 此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将克服种种困难呼吁大家向社会大 力宣传、抢救、挖掘、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增强对鼓乐 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鼓乐、知道鼓乐、保护鼓乐、学习鼓乐、 传承鼓乐。
根据演奏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几
类? !
• 鼓乐演奏的形式,分为行乐与坐乐两种:
• 1:行乐是边行走边演奏或者站立着演奏,曲调为单牌子 的散曲,一般为节奏比较规整的小曲。有的乐社把这种形 式称为路曲,即行路时演奏的乐曲。
• 2:坐乐,顾名思义,是在室内围绕着桌案坐奏的,曲调 是一种有固定结构的套曲,即"花鼓段坐乐全套"和"八拍鼓 段坐乐全套",坐乐常常是艺人们比赛技艺的场合,称为" 斗乐"、"对垒"、"支桌子"、"摆开",所以坐乐较为精致, 手法亦甚多样。坐乐大致可以分为城乡两种,城市坐乐叫 "八拍坐乐"或"耍鼓段坐乐",农村坐乐则叫"打扎子坐乐"。 有些地方农村的坐乐,吹奏乐器用到十几人以上,打击乐 器更多,
在我国历史中,哪个朝代最为兴盛?
• 经济上: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老百姓生活富裕,贵 族生活奢靡。
• 军事上:大唐远征四方,臣服万里,使西域各国称唐太宗 为“天可汗”以示臣服 政治上:唐朝政治制度相对来说最为先进,领先各国,封 建制度发展良好。外交上:唐朝与各国交流广泛,文成公 主嫁给松赞干布,使吐蕃和大唐保持良好关系。
鉴赏并思考!
• 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
• 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 (高扬、浑厚、热烈,且富于民间色彩 ) • (吹奏乐器有:笛、笙、管,击奏乐器则有坐鼓、
战鼓、乐鼓、独鼓、及大铙、小铙、大钹、小钹、 大锣、马锣、引锣、铰子、大梆子、手梆子等击 奏乐
拓展:你不知道的长安鼓乐
1 1992年1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民族 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将西安鼓乐20余种体 裁的代表性曲目153首(套)编入,约71万字, 使西安鼓乐正式载入中国音乐史册。 • 2 2004年初,西安市成立西安鼓乐保护开发领导 小组。同年,西安鼓乐被列为国家第二批民族民 间文化保护工程重点项目。 • 3 2005年西安鼓乐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名录
• 文化上:唐朝文化推向世界,也注意与各国交流,唐玄奘 天竺取经,签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教,高丽全面效仿唐文化。
看一看,想一想!
• 你了解这种器乐演奏形式吗? !
西安鼓乐(长安鼓乐!)
•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 安乐古。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 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 入民间。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 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在经过大 批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抢救、保护之后, 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申报过程,近日一跃 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