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合集下载

浅谈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浅谈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

区域治理OVERVIEW浅谈应急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培哲摘要:危急情况下政府的处理能力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可提高政府公信力。

现阶段高度透明的社会有利于政府日常稳定运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政府部门需清晰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了解在应急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的积极作用。

基于此,深入分析现阶段政府在应急管理中所面临的形象塑造问题并分析形象塑造的必要性,提出在应急管理中进行政府形象塑造的有效措施,并提高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与各行各业一起有效解决各类公共危机。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府;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D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3-0039-0001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之间逐渐暴露出各种矛盾。

应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使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成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容,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做好形象塑造工作,打造负责、诚信、服务的全能型政府。

一、政府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一)稳定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实现社会和谐运行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

从政府与环境关系上看,政府是环境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强有力的关键部分,这表明行政系统必须在生存环境中进行各项工作的落实,不能脱离环境单纯探讨政府影响力,更不能忽略影响行政环境的基础环境因素。

因此需认识到行政系统在环境各要素中所具有的影响力,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同时,要强调政府只有适应环境才会对环境产生持久强大影响力,需要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发挥政府的环境改变功能,从而使环境适合政府发展需求,在应急事件中塑造政府形象。

(二)符合现代公众特征现代社会,公众的特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

首先世界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青年一代在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理念传播范围愈发广阔,只有政府塑造符合现代公众发展特点的形象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

政府公信力事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

而我国近几年出现的事情却反映了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本文以这些事件入手讨论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和如何提高公信力。

关键字:政府公信力执政能力提高公信力1 引言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像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大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崛起,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板。

但是,在这些光芒的背后却隐藏着危险,而这些危险可能让我们的国家面临非常严重的困难。

比如,厦门PX 项目事件,云南PX事件等这些事件在发生时政府曾经出面为群众解释利害,说服人们相信政府,可是结果他们不相信政府的言论,无论政府说的正确与否,人们都是选择抵制的态度。

这些事情都说明我国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到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而我将从政府公信力这一角度讨论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解决办法。

2 问题的出现百度网关于公信力的解释是:公信力是指在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品性,是指公众对公共权力的信任程度。

一般认为,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评价,也就是政府信用的问题,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于政治伦理范畴。

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机构的社会形象或道德评价的问题,即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一视同仁,主要是政府的道德形象。

二是公众对政府机构和官员们行政能力的信任问题,即政府是否拥有对内管理好自身事务、对外管理好社会事务的能力,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和满意。

三是对各种政策的信任问题,即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公正可行,政策制定的程序和过程是否合法,各种政策之间的协同和衔接性如何,特别是新旧政策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连续性,能否得到公众的信赖等等。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解读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解读

2.服务型政府
►按照传统自然法思想,政府的权力
来源于人民的让渡。正是人民将自 身权利的一部分让与政府以更好地 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政府的存在 才具有了正当性。因此,行政权的 宗旨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
3.诚信政府
►法治表征着某种社会秩序。在这一秩序
下,政府负有维护的责任而不得任意破 坏。由于行政权被滥用的几率非常大, 政府很可能挣脱法律的牢笼,对相对稳 定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政府应当比其 他任何法律主体都更加珍视自己的信用, 积极履行行政行为中所蕴含的义务和责 任。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之二
民主化程度: 一是完善政府立法决策机制,确保改革决策与立法决 策的统一。 二是科学编制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改革立法起草机 制,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向。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 意愿。 四是扩大公众参与实现民主立法。 五是建立政府立法争议协调制度,增强法制机构主 导性和协调性。 六是建立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社会风险评估 制度和后评估制度。
(三)在依法行政上存在的问题之二
► 3.行政权力运行不规范不透明、不作为乱作为、滥执
法、粗暴执法,执法不讲程序、不讲原则,不给好处 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失职渎职等现象在一些地 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甚至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消极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 ► 4.一些地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推委塞责, 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小问题、小矛盾演变为群体性 事件、恶性事件大问题信访不信法,群体事件,一些 地方解决纠纷不力,有的方式简单粗暴,侵犯人权, 有的花钱买平安,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 决。“信访、不信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 府建设的意见》解读
2010年11月8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 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 见》引起舆论的普遍关注。在“十二 五”规划宏图绘就、经济社会发展面 临转型的节点上出台这样一份重要文 件,其意义非同寻常。

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公共危机状态下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老百姓的权益 , 是检验一个政府 能否取信 于民的重 要标志。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 已成 为社会各界广 为 关 注 的重要 话题 。


政 府 公信 力概 述
在 公共 政 策 的执 行 中存 在 大 量 的 “ 有 政 策 、 上 下有对策” 的现象 , 公众对于公共政策缺乏信任度。 方 面 , 策缺 乏 连 续 性 。政 策 是 随 着 客观 事 物 和 政
公信力的最终受益者。
二 、 国 政府公 信 力 的现状分 析 我

个政 府 的整 体信 用状 况是 其 国家形 象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是 衡 量 一 个 国家 安 定 、 更 和谐 的 重 要 尺
度。
( ) 国政府 公信 力 弱化 的表现 一 我 1 公共 政 策权威 弱 化 .

公共 政策 变 化 的随 意 性加 大 , 导致 公 众 无 法 对 政府 的行 为做 出合 理 的 预 期 。 另 一 方 面 , 策 缺 乏 统 政

性。令行禁止 , 是政府信用最现实的体现。在政
府行使其行政能力的结果 , 反映 了公众对政府 的满
意度 。公信力包含信用、 信任和诚信等要素 , 与公众
收稿 日期 :02— 5— 6 2 1 0 0
策执行上 , 三令五 申、 屡纠屡犯等现象不仅反映 了政
府信用存在问题 , 而且还影响到政府各项政策的贯

作者简 介 : 李昕 (9 2一j 女 , 17 , 江苏 宿迁 人 , 淮安市行政学院副研 究馆员。研究方 向: 信息法学。
21 0 2丘
每一个时代都利益攸关 、 举足轻重 , 但是 和其他情形
下相 比, 它们 在后 社 会转 轨 时期显 得更 为 重要 , 研究 它 们 所 面 临 的挑 战 也 就 更 为 艰 巨 。 … 当前 我 国 正 ” 处 于 转型 期 , 治经 济改 革 已进入 全 面分化 期 , 政 利益 和权 力在 不 同 的主体 之 间进行 重新 分 配 、 移 , 转 形成 诸 多 不稳 定 因素 , 危机 事 件时 有发 生 , 重 损 害 了政 严 府 公 信力 , 致 了政 府 的 “ 任 危 机 ” 导 信 。一 个 政 府 , 能 否 有效 管 理公 共危 机 、 维护 正常 的社 会 秩序 、 障 保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政府信息能力建设——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政府信息能力建设——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政府信息能力建设——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走入了“大众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政府对信息的处理和应对能力成为了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在近3年的与新冠疫情的对抗中,地方政府的信息能力遭遇到了复杂严峻的现实考验,网络平台上关于疫情数据、物资发放、快递运输、就医保障等问题都受到了普遍关注,一些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被放大和广泛传播,甚至演变成网络群体性事件,消耗着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心,对政府公信力建设造成较大的冲击。

提升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能力,对增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突发重大公共事件中的信息能力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指标政府信息能力是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后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和管理手段,及时充分有效地对公众诉求给予反应的综合能力,具体能够划分为主动性、回应性、透明性和准确性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薛寒欣, 2021)。

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政府行为的形象在社会组织和公众中形成的心理反映(吴威威, 2003)。

本文通过发放118份调查问卷,研究了政府信息能力的四个指标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结论:(一)受访者对政府信息能力四个维度的评分和对政府公信力的评分总体呈中等偏上水平(采用李克特7点法,平均值介于4.8842~5.4271之间)。

在信息能力的四个维度中,受访者总体认为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主动性最强,但透明性最弱。

(二)通过调查受访者获取疫情信息的主要途径发现,72.9%的受测者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获取疫情资讯的,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传统的电视新闻和纸质媒体,这说明政府的舆论引导途径要重点关注新媒体互动平台。

(三)通过年龄段的组间比较发现,19~30岁人群感受到的政府在应对公共事件中的信息能力的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水平都要高于其他人群,这个人群也是认为政府公信力水平最高的人群,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较轻的人群在信息的获取渠道等方面都要多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员,对政府能力有更全面、完整的认知;通过教育水平的组间比较可知,学历水平越高的人群认为政府公信力越高,可能是因为学历高的人群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客观、全面和辩证;通过不同单位性质的组间比较可得知,公共部门所认为的政府信息能力和公信力水平最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流程和各环节的痛点、堵点、难点的认知更加深刻。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姓名:***学号:************2012年12月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政府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

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正确应对网络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

正确应对网络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


引言
得公众 的谅解 和信任 , 尽快恢 复组织 的信誉 和形象 。所 以在网络危机
公 关 中应 遵 循 以下 几 项 原 则 。
在 中国 , 联 网经 过十几 年的快 速发展 , 互 已经 深深融人 人们 的工 作 、 习和生活之 中, 学 推动着社会政 治 、 和文化 的不断进 步 , 经济 同时对 中国人 的思想 观念 产生着越来越 大的影响 , 已经 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了 中国社 会和政 治生态 。从 民间到官方 , 从草根到精 英 , 网络民意开始登 上大雅之堂 , 加速 融人 中国主流社会 。中国网民从 最初的懵 懂好 奇 , 逐 渐发展 到纵论 时事 , 参政议政 的公 民意识正逐 渐觉 醒 , 完成了历 史性 蜕 变, 形成 一种积 极参与社 会事务 、 促进社 会进步 的重要力 量 。根据 调 查 , 4 .%的 网民将互联 网作 为“ 有 1 9 发表 意见 的主要 渠道 ” 因此 , 联 , 互 网已 日益成 为各种社 会思 潮 、 利益诉 求的集 散地 , 成为群众参 政议政的 重要 平 台, 网民已成社会舆论 的重 要力量 。近年来 各种 网络事件也 显 示 , 网开始介入许 多重大公共事件 , 互联 中国网民以 自己的方式书写着 历史进程 , 通过论坛 , 博客 ,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微博等方式 , 积极 参与公共事 务。然而 , 网络舆论 的繁荣对 于社会 的发展和稳定 是一把 双刃剑 , 它一方 面加快 了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健全和完善的进程 , 另一方 面, 各类 网络危机事件的爆发 , 尤其是一些不实谣言的散布也成为社会 不稳 定因素的一部分 , 对政府公信力提 出了挑战。
() 1态度积极 主动 。当政府 因各种原 因陷入 困境 , 相关 责任人 员应 挺身而出 , 勇于承担责任 , 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 , 变被动 为主 动, 不利 使 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以积极的态度 , 主动投入到应对危机 的工作 中去, 在调查 、 了解 、 分析 、 判断 、 决策工作 中, 寻求最佳 的解决方案 , 争取专 家 的帮助和公众 的支持 。 () 2处理及 时冷静 。网络危机公关 的 目的在于处理 突发性事件 , 尽 最大可能控 制事态的恶化 和蔓延 , 因网络危机造成 的损失减少 到最 把 低程度 , 在最 短的时间 内挽 回组织的损失 , 维护组织 的形 象。 因此 , 事 件发 生后 , 责人要 迅 速做 出反 应 , “ 负 在 黄金 2 小 时 ” 4 内果 断进 行处 理 。而在 面对 网络危机混 乱局面时 , 们的领导干部情 绪 千万 不能失 我 控、 要沉着 、 冷静 、 富于理性 精神 , 更不 能急躁 , 随意信 1开河 。只有保 2 1 持稳定 而积极 的态度 , 能在处理 网络危机时应付 自如 , 才 卓有成效 。 ( 发 布信 息真实可信 。对于头绪繁 多 , 3 ) 变化多端 的突发性 网络危 机, 往往会让人在混乱的表像面前产生种种猜疑误解 , 至会流传} 许 甚 n 多谣言 。这时只有本着实事 求是的态度 , 布事实真相 , 公 让事实 说话 , 二 、 络危 机 与政 府 公 信 力 网 才能防止流言蔓延 , 影响政府 的形象 。 政 府的公信力是 指政府的诚信力 、 威信力 、 影响力和号 召力 , 是政 () 4手段灵 活机动 。网络危机事件形形 色色 , 对不 同的 网络危 机的 府获得丰会 及人民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 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 的客观 处理手 段也 不尽相 同。对不 同情况下 的 网络 危机要 具体 问题 具 体分 十 结果 , 现了政 府工 作的权 威性 、 体 民主程度 、 务质量 和法 治建设 程 析 , 服 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 能有针对性 。由于网络危机多属于 才 度。政府公信力 , 是评价政府是否作为 、 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 的质量 突发性事件 , 不可能有既成 的措施 和手段 , 因此 , 要根据实 际情 况 , 灵活 和公 众是否认 同的基本标准 。它 体现了政府 的信用 能力 , 既公众对 政 机 动地 处 理 问题 。 府的信任程度 , 是社会组织及其公 民对政府信誉 的一种 主观评价 或者 () 5善后有始有终 。面对危机 , 政府相 关部 门要 勇于承担责任 , 做到 价值判断 , 它是 现代政府有效 性评价 的一个 指标 。政府公信力 的强弱 不推卸 , 不埋怨 , 寻找客观理 由, 不 这样才 能赢 得社会 的谅解 和好感 。 表现 了政府全 面履 行公共责任 的程度 , 它取决 于政府所拥有信 用资源 同时 , 由于 网络危机事件带来 的不 良社会影响 , 可能在一 朝一 夕消失 不 的丰富程度及其政府工作人员在公 民心 目中的形象。 殆尽 , 因此 还要做好 网络 危机 的善后丁作 , 包括对公众 损失的补偿 , 对 政 府作为现实社 会中的治理 主体 , 自然而然 地成为 网络世 界中备 社会的道歉 , 自身问题 的检讨 , 对 以及对 以后 出现类似 问题 的处 理办法 受关注 的主体 。网络 上一旦 出现政府负 面的消息 , 民们很 快就会在 等等 。处 置网络危机必须 坚持重视事实 , 网 迅速调查 , 妥善处理 , 好善 做 网上 曝光并 引发广泛讨 论 , 形成 网络舆论 的轩然大 波。如 2 0 0 7年 的 后工作 , 重塑组织形象。 “ 南虎事 件” 2 0 年 的贵州 瓮安事 件 、 华 ;08 哈尔滨 六警 察打死 人事 件 ; 2 建立网络危机应对机 制 、 20 0 9年湖北 巴东邓玉娇案 、 州飙车案 、 杭 湖北石首骚乱 、 云南躲猫猫事 作为一种 全新的危机形 式 , 网络危 机有着与传统危 机不 同的新特 件、 上海钓 鱼执 法事件 ;00年广西某烟草局长 “ 记 门” 安徽马鞍 山 21 日 、 点 , 置网络危机是一 个复杂 的过程 , 处 不仅需要处 置的技巧 , 需要坚 更 某局长 打人 事件 、 河南商丘 赵作海“ 被杀 人” 冤案等 网络 热点事件频繁 持 以人为本 的方针 , 针对性 的提 出应对 危机的机制 , 才能有效解决网络 的在各大网站 、 博客 、 论坛上爆 出并引发 网络热议 。当网络上各类舆论 危机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 利益。 开始出现 , 特别是针对政府职能部 门的领导个人道德及1 作作风 , 二 工作 () 1 建立专 门的网络危机处理机构 成效 以及与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息息相关 的各类问题提 出质疑 , 如果 当 网络危机往往其爆 发时问短 , 留给政府处理危机的时间少 , 政府必 事人 , 当事组织没有及 时回应和处理 , 就可能导致舆论 的扩散 , 引发更 须 高效地 完成信 息收集 、 事件调查 、 信息发布 、 事件处理 、 事后 民意调查 多关 注和热议 , 产生 负面舆 论甚至谣 言 , 就形成 了网络危 机事件 , 此类 等 一系列危机 处理工作 。 因此政府 有关部 门应成立处 理危机 事件 的 危机 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处 理 , 就会对政府 的形象和公信 力造成极大 的 专 门机构 , 善处理 相关 问题 , 妥 由专业的队伍 , 用科学规范的办法 , 将危 损害 。 机及时化解 , 危机带来 的负面影响降到最 低。机构职能 应包括安全 将 在 当前社会转型 、 各种社会矛盾 突显之 际, 基层政府 和地方 官员是 预警 、 危机状态跟踪 、 危机应急处理和危机影响评估 。通过对 网络信息 搜集有关社会危机发生的信息 , 对可能引起危机 的各种 因素 被 网络舆论关注最 多的对象 , 但他们 中很大一部分人 没有认识 到及 时 进行采 集 , 应对 网络舆论 的重要 意义, 而是 害怕事件 的影 响会不 断扩 大, 因而遇到 和危机 的表象 进行严 密的监测 , 及时掌握危机变化 的第一手材料 , 木 对 网络危机往往沿袭传统思维 , 采取鸵 鸟政策 , 希望通过不搭理 、 回应 、 来 可能发生 的危机 类型及其危 害程度做 出估计 , 不 并在必要 时发 出危机 让事件 自动平息下来 , 但在 网络世界 , 这种 回避 的态度反 而让公 众的不 警 报。在危机 发生后 , 给政府提供全面的事态的现状及发展态势 , 帮助 满情绪酝酿 , 还给 了流言造谣炒作 的空 间, 对政府公信力造成 了一定 的 政 府制定 出具 有针对性的危机解决方案 , 第一时间将危机处理好 , 并对 冲击 。因此 , 提高领 导干部 , 尤其是 基层领 导对于 网络危机 的处理 能 危 机的影 响进行分析评估 , 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 力, 对于改善干群关 系 , 提升政府形象 和公信 力, 都具 有非常重要 的意 () 定 危 机 应 对 流 程 2制 危机�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 们 可 以从 以下 几 方 面 入 手 : 1 . 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推行政务 公开是 当下提升政府公信力 ,建 设民主社 会的必 然要求 。只有让权 力在 阳光下运行 ,才 能让权 力得 到监 督。 民 众只有具有 了监 督权和 知情权 ,才 能对政府产 生信 任感 ,不会
1 . 政府行为缺乏 公开 性,透 明度差 政府公信力 是指政府能否取得公众 的信任 ,要想取 得公众 的信任就要对 公众进行信息公开 ,建立政府信 息公开制度 ,增 强政府 的工作透 明度, 自觉接受人 民群众 的监 督是法治社会的 必然要求 。人 民享有知情权 ,要想让 民众拥 有知情 权就必须进 行 信息公开 。但 是 ,在我 国,政府 的信息 公开做 得不到 位 ,信 息的透 明度不够 ,有的时候甚至刻意 隐瞒 。特别 是涉及 到公众 利 益的事件 ,存 在暗箱操作 ,有 的听证会 也只是流 于形式 。没 有 真正地达到信 息公开的程度 ,没能够听信 于民, 自然 就不能
大 的改善,由官本位逐渐 向民本位 思想转变 ,政府 的公信力有 了一定程度 的改善。 但 是在 现实生活中 ,政府在一些实 际问题 的处理上失信现 象还是 经常发生。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 的处理上,无论是政府 的廉政 工作,政府对突发事件 的处理 能力 ,还是对 涉及 公众利 益 问题 的公共政策 的决策和实施上 。政府 很多时候仍然存在着 失信于 民的问题:有的官僚主义 、官本位 思想严 重 ,滋 生 了贪 污腐败 ;有 的行 政效率低下 ,服务态度恶劣 ;有的没有 认清 自
切。
关键词 :政府公信 力

现状
对 策

我 国政府公信力 的现状及 原因分析
政府 公信 力对 于政府形象的塑造 ,公共事 务的开展 以及整 个和谐社会 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 ,政 府在 不断开 展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希望 能够提升 自己的形象 , 取得 民众 的信任。在近几年 的发展 中,政府 的公众 形象 有 了很

[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法治政府建设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法治政府建设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法治政府建设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在现代社会要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常情况下,政府公信力越高、执行力越强,那么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就越崇高,其行为决策也就越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反之,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都较弱,不仅会影响社会信誉体系的构建,而且会影响到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公共资源也会因此得不到有效利用,为此,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必须重视建设法制政府,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法制政府建设与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概述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改革也不断深入发展,法制政府建设日渐完善,而法制政府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依法行政并建立法制政府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法制政府建设使得各地政府机关的权力受到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其要求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将政府的决策、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还必须将其权利和责任密切联系起来,最终实现依法行政。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部门依靠自身的实际行动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可,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执政的信任程度。

而政府的执行力则是指,政府部门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能力,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依据。

在社会大众民主化、法制化意识不断增强的现状下,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已经成为政府的无形资产,政府公信力越高表示人民大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对政府所提出的各项政策规定社会大众也更乐于配合实施,进而减少了很多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高了政府的执政效率,执行力也因此得到大大提升。

相反,如果政府部门的执行力不强,公信力不高,那么很多国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遇到落实困难,也不利于我国法治政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对政府来说,其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政府的生命力,对执政党来说,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代表执政党的执行能力,在国际社会上,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其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

继续教育练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继续教育练习(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教程1、能使公众在短期内全面了解某种突发事件的警示方式是指(发放宣传资料)。

2、突发事件决策所依托的平台是指(组织机构)。

3、下列情况不能作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待的是(当一个局限地区在较短时间内有大量同种疾病病例发生)。

4、下列不属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异常反应的是(改变信念)。

5、既可以节约监测成本,又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心理成本,这缘于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建立了(预警系统)。

6、关于物资储备,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防范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工作,对一个国家而言比较简单)。

7、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就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8、“十分之一”法则揭示出防范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9、下列不属于非法聚众活动的是(游行)。

10、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首先要明确(预警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11、突发事件预防的基础是指(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1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媒介”理解不准确的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任务就是报道、传播、争论或劝服他人)。

13、下列不属于化突发事件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一般谋略与技巧的是(当面表态法)。

14、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中的信息加工系统要完成的第二步骤是指(信息识别)。

15、强调突发事件的处理效果的原则是指(效率性原则)。

16、突发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指(不可预见性)。

17、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的是(疫源地)。

18、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首要环节是指(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19、下列属于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20、将突发事件分为“生活型”和“劳动型”两种类型的依据是(按照利益划分)。

21、突发事件控制的第一要义是指(关注民生)。

22、突发事件预防中的最高目标是指(回避风险)。

23、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是指(事件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

24、危机管理中最困难、最急迫的时期是指(爆发阶段)。

25、专业技术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首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原则)。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率有所增高,有关学校安全稳定的问题牵动了千家万户。

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于学校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就有可能使整个学校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弄得人心惶惶,不仅教师无法专心授课,学生亦焦虑不安。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学校突发事件,化危为安,创建和谐校园,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及时准确地通报信息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前提。

1、及时报告。

学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报告时间,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在处理过程中,学校还应将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事件处理变化情况报告主管部门。

2、增强透明性。

学校领导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危机事件,无论对教职工、受害者及家属,还是新闻媒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必须坚持真诚坦率的原则,不逃避责任,不隐瞒事实真相。

同时学校还应多沟通说明,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把事实真相及正在做出的努力报告给公众,使公众了解情况,理智地对事情做出判断。

弄虚作假,封锁信息只能增加公众的好奇,猜测甚至反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使学校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流言止于智者”,增加透明度,流言会不攻自破。

3、正确处理好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学校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如果学校拒绝与媒体合作,那么媒体就有可能报道一些不太准确的信息,这样对学校更为不利。

明智的做法是:危机发生后,学校对当地媒体始终只提供客观事实,既不主动,也不拒绝,热情接待,谨慎应对。

二、提高学校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

1、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

一旦出现问题,校长要处变不惊,审时度势,靠前指挥,妥善应对,迅速动员和组织力量,采取有效、果断措施把问题解决好。

其他校级领导要积极配合,当好参谋,独挡一面。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李思慧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系统的保障和支柱,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国目前政府公信力还不容乐观,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社会的稳定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属政治伦理范畴,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它实质上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

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公信力是一堵“防火墙”,公信力越高的政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自“陕西华南虎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以来,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一个经常被关注的话题,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信任问题,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方面也暴露出了种种漏洞和不足。

这些都给政府公信力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当前政府公信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各级政府提升公信力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不断提高。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行政工作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地方政府言而无信、不守承诺,还造成消极的国际影响,引发了国际纠纷,损害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或者评价体系。

因此,地方政府要把提升公信力看成至高无上的原则,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二、现阶段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是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信誉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信用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具有导向作用。

因此,提升政府公信用力,打造诚信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论提高公务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 正确把握时代 发展要求 , 科学判断形势 ; 贯彻执 行党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 。” 0 0年 以来 , 20 随着中国改革 开放的不断深 入, 市场经济的转型 , 社会利益格局 的调 整 , 问题 、 新 新矛盾不断增多 , 中国频繁发生因人 民内部矛盾引发 的上访 、 集会 、 愿 、 请 游行 、 示威 、 罢 工等群体性事件 , 数量多 、 人数 多 、 规模大 , 19 从 9 3年到 20 0 3年问 , 中 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 1 万起增加到 6万起 , 参与人数也由约 7 3万人 增加到约 3 7 0 万人 。 这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 成 为各 级党政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 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其 中绝大多数群 体性 事件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但是不排除 国内外有少数敌对分子 和敌 对势力利用或是操纵这些事件 以达 到其颠覆 党和政府的企图和野心 。 因此 , 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时 , 在 公务员必须有政治鉴别能力。要强调两 点: 首先 , 不能过度政治化解读群体性事件 。对纯属人民内部矛盾 的事 件 ,要在认真研究新 时期人 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的前提下按 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解决。要耐心 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 , 及时解 决群 众合理的诉求 ,取得群众 的理解和支持。不要随便 扣政治化 的帽 子, 动不动 以社会黑恶势力甚至外 国势力操纵为由 , 出动警察对参 与事 件的群众进行打压。另一方面 , 要有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 对属于敌对 分子插手操纵 的问题 , 要把事件 的组织策划者 、 骨干分子与一般群众 区 分开来,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 及时控制幕后操纵者和组织者。对一些犯 罪分子从 中进行打 、 、 、 、 砸 抢 烧 爆炸 、 杀人等严重威胁人身 、 财产和社会 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活动, 则要讲究方法, 及时果断地处置 。

公共事件与政府公信力1

公共事件与政府公信力1

突发公共事件是
指突然发生,造 成或者可能造成 重大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生态 环境破坏和严重 社会危害,危及 公共安全的紧急 事件。
5.12大地震
杭州“70码”
无锡蓝藻
再看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全国1993年共8790起,此
后一直呈上升趋势,1994年发生10000 起,1995年11000余起,2005年上升到 87000起,总体数量相当于12年前的10 倍。每年以9%~10%的速度递增,在很 大程度上扰乱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危害 十分严重。
镇发生了一起围堵、冲击镇政府和边防 派出所的“3·23”突发性群体事件, 共造成财产损失100多万元。25日13时 30分,感城村数百村民冲入宝上村地界 与宝上村数百村民发生械斗,造成1死6 伤。
4、杭州飙车事件(70码事件)
2009年5月7日晚8时许,杭州文二西路
发生一起交通事故,20岁的胡斌驾驶一 辆三菱跑车在高速行驶中,撞上年仅26 岁浙大毕业生谭卓。后者身体被巨大的 冲击力高高抛起,高达5米,并落在距 离撞击点20米的地方。事发后,谭卓不 治身亡——
1、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2、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是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公信力
的主要因素。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由于没有很好 地履行政府职能,一些地方政府还是管 了一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三是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 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四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 善的地方。
事件中,瓮安县委大楼被烧毁、县政府
办公大楼104间办公室被烧毁。县公安 局办公大楼47间办公室、4间门面房被 烧毁,刑侦 大楼14间办公室被砸坏,县 公安局户政中心档案资料全部被毁,42 台交通工具被毁,办公电脑数十台失踪。 事件共造成150余人受伤,大部分为轻 微伤。这就是6、28瓮安事件。

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  增强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执行力增强政府公信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告诉我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要论述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增强政府公信力,首先要站在法制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依法治国才是我们治国理政与长治久安的出路与归宿。

一、政府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联系执行力概念最早由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他们认为执行力在企业竞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事实上,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成功与否,可以说是“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具体到基层政府,执行力就是拥有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

而政府公信力,即是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所以,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现状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形势比较严峻。

近些年来,针对政府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多次发生,针对政府官员的恶性犯罪案件也不少,民众参与政治普遍冷淡。

于此可以看出,政府的形象不再那么光辉高大,其公正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无私性遭受质疑,其执行力和公信力略显苍白。

具体表现为:(一)政令不畅。

政令不畅主要表现为下级政府在贯彻上级政府政策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政策选择性执行。

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或是从政策执行中得不到利益的政策,下级政府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抵制的态度,选择性执行。

其次,附加性执行。

表现为下级政府在执行国家或上级重大政策时往往给原政策增加一些符合自身利益但原本没有的规定。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

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要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重视行政人员的行政伦理建设,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

标签: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政府信任危机在当今世界是个普遍现象。

就政府管理层面而言,地方政府公信力相对于中央政府公信力面临着更大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政治不信任”现状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是政府公信力弱化和执政权威下降。

部分地区部分民众对于政府的言行失去了信任。

当信任丧失的时候,社会互动的双方会彼此提防和敌视,并吝于给予,甚至可能破坏现有秩序,导致社会的解体。

①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公信力的弱化必然使政府行为步履维艰。

新时期地方政府出现的公信力危机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这样一个大众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可以被轻易曝光和放大,因此,新时期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

探究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地方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紧迫性新时期,由网络舆情而引起人们对地方政府公信力质疑的事情屡屡发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新时期政府公信力面临的挑战互联网出现之前,政府公信力有其特殊性。

第一,政府公信力主体拥有公共权力并具有独立性。

第二,政府公信力主客体的地位具有不对称性和不对等性,政府无论是在行使执法权力还是在获取与控制公共信息等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

第三,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扩散性。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

(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认真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基础。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

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

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二,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要努力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与公共服务需求。

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财政投入;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要加强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级政府都应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及突出矛盾。

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要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区基层组织的功能分析——以XX市XX村居委会处理天然气爆燃事故为例

社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区基层组织的功能分析——以XX市XX村居委会处理天然气爆燃事故为例

索霄2011.I改革与发展社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区基层组织的功能分析——以XX市XX村居委会处理天然气爆燃事故为例王晓芸(中共徐汇区委党校。

上海200233)一、引言党委书记和辖区派出所所长在事发后半小时立即赶到事发现社区基层组织是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完全场,安慰受损居民。

面向社区成员,提供社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服务和管理的社2.启动应急预棠。

有条不紊应对处置。

区基础组织。

居委会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当时的情况,立即启动居民区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频发,如2008年的南方雪应急预案。

半小时内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成立相关小组开展灾、“5·12”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20lO年南方多个城市的工作。

特大暴雨、上海“ll·15”火灾等。

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受损情况调查小组:居委主任、物业经理、社保干部;突发性、不确定性。

社会危害不断加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保卫小组:街道社保队员;受到威胁,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警示我们:消除和防范维修工程队:物业公司全权负责。

各类风险因素是实现公共安全的更基础、更深层次的要求。

面事故受损情况调查小组:逐户了解受损情况,做好居民的对这些事件。

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不可能包揽一抚慰工作。

由居委主任、物业经理、社保于部在当天下午15:切。

社区基层组织如能在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阶段采取不3卜晚上22:00内对涉事家庭损失情况登记造册,并征求同的措施,往往能够有效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和沟通信息。

起到房主对损失物件的赔偿意见,四方共同签字。

如有房主主张自“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源头上提高社区的管理和防御能力。

己聘请修理人员维修的还需签上“自行解决”。

避免危机出现或扩大,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损失。

安全保卫小组:由于天然气威力很大,居民家庭门窗玻璃二、案例描述:居民区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燃事故受损情况严重。

当时又正值冬天,居民的日常生活不仅受到影“xx街道x x村发生一起因天然气泄露引发的爆燃事响,财产安全也受到威胁.物业公司经理立即带队买好塑料彩故!”20l O年1月29日15时1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