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解剖及结肠解剖及生理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一、消化系统的整体结构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辅助腺体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而消化辅助腺体则包括唾液腺、胰腺和肝胆系统。

1. 口腔:作为整个消化过程的起点,口腔具有摄食、咀嚼和分泌唾液等功能。

口腔内有牙齿帮助咀嚼食物,并通过舌头将食物推向下一阶段。

2. 食管:连接口腔与胃,在传送食物时扮演着导管的角色。

食管具有弯曲伸缩性质,能够适应吞咽动作的需求。

3. 胃:位于食管与小肠之间,是一个容量约为1升左右的扩张性器官。

胃内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可以将食物进行混合,并开始进行部分消化。

4. 小肠:是最长的消化道器官,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

小肠内的绒毛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增加了与食物接触的面积和吸收营养的能力。

5. 大肠:大肠是整个消化道的最后部分,主要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大肠扮演着存储与排泄的功能,帮助将废物从身体中排出。

二、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1. 口腔:口腔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咀嚼食物,口腔帮助将食物切碎并混合唾液。

其次,口腔中唾液中含有酶类物质,例如淀粉酶开始分解淀粉等碳水化合物。

2. 食管:食管主要起到传送食物的作用,并通过动力波(蠕动)运送食物至胃部。

3. 胃:胃内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胃酸具有杀灭细菌和消除不利微生态环境等作用。

此外,胃也会将携带出来的食物进行混合和初步分解。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在小肠内,胆囊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会与食物混合,进一步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供身体吸收。

5. 大肠:大肠主要参与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并对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进行浓缩成形、储存和排泄。

三、消化辅助腺体及其功能1. 唾液腺:位于口腔内,唾液含有淀粉酶等酶类物质,能够开始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2. 胰腺:胰腺是一个重要而多功能的消化辅助器官。

它分泌胰液,其中包含许多消化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一)消化系统解剖、组织结构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消化系统是人体九大系统之一。

(二)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1、食管:全长25cm,功能是把食物和唾液等运送到胃。

2、胃:主要功能为:暂时贮存食物。

分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

胃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黏膜层含有丰富的腺体,主要由3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通过胃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糜,并促使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

胃液PH值:0.9-1.5,成人每天分泌量1.5-2.5L。

正常胃排空时间约4-6小时。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25cm)、空肠(2.4m)和回肠(3.6m),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小肠液呈弱碱性,主要为肠腺分泌液,成人每天分泌量约1-3L。

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3-8小时。

4、大肠:由盲肠(包括阑尾)、结肠和直肠组成,全长约1.5m。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类,并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的储存场所。

5、肝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主要生理功能有参与物质代谢、解毒作用和生成胆汁。

胆道系统主要包括胆囊、肝总管和胆总管。

胆囊的作用是浓缩胆汁和调节胆流。

肝左右叶的左右肝管出肝门后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胆总管长约6~8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十二指肠球部和胰头的后方,末端与胰管汇合并扩大成乏特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在开口处有奥狄氏括约肌环绕。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与功能消化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器官系统,主要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

要深入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我们需要对解剖结构和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口腔部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它由唇、齿、舌、颊等组成。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和研磨食物,舌头则用于推动食物向下咽喉。

二、食管部分食管是连接口腔与胃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部。

食管在解剖结构上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顺利送达。

三、胃部分胃是位于食管下端的一个袋状器官,它起着暂时存储和混合食物的作用。

胃内壁有许多褶皱和胃腺,能够分泌胃液,帮助食物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会逐渐进入小肠。

四、小肠部分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它主要负责对食物进行吸收和消化。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能够增加吸收表面积。

同时,小肠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五、大肠部分大肠是小肠后续的一部分,它主要负责吸收残留的水分,并帮助形成粪便。

大肠分为阑尾、盲肠、结肠、直肠等部分,其中盲肠与阑尾是最末端的部分。

六、肝胆系统肝胆系统包括肝脏和胆囊,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分解毒素、合成胆汁和储存营养物质等。

胆囊则主要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以便消化脂肪。

七、胰腺胰腺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腺体器官,它分泌胰液,包含多种酶,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同时,胰腺还分泌胰岛素和葡萄糖升高素,对血糖进行调节。

总结起来,人体的消化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道、肝胆系统和胰腺等器官组成。

每个器官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协作,确保食物的顺利消化和吸收。

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合理调节饮食习惯。

消化系统解剖图

消化系统解剖图

消化系统图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

消化管,长又长,全长九米不夸张;起始口腔咽食管,胃呈囊状贮食粮;小肠分为三部分,时二指肠空回肠;十二指肠分四部,上降水平与升部;降部后内大乳头,胆汁胰液排此处;消化吸收有帮助,左上空肠右下回;大肠分为五部分,盲阑结直和肛管;二袋一垂盲结肠,三大特点别小肠;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盲肠;麦兰两氏压痛点,诊断疾病参考处;升横降乙直肠肛,肛门工作日夜忙;许多疾病易患处,肛门内外括约肌;手术当中要分清,以免造成肛失禁。

咽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

咽:分鼻咽、口咽、喉咽。

咽鼓管咽口于中耳鼓室相通,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圆枕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咽隐窝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咽淋巴环: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构成。

食管食管:长约25cm,上端起自第6颈椎体下缘,下端平11胸椎高度与贲门相接。

三处生理性狭窄:①起始部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15cm。

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交叉处约第4、5胸椎水平,距中切牙25cm。

③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

胃胃居剑下左上腹,两口两缘分四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贲门底体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治莫延误。

小肠小肠弯又长,盘曲在腹腔;上段十二指,中下空回肠;全长约五米,空回二三量。

成人小肠全场5-7米。

空肠约占近侧的2/5,回肠占远侧的3/5。

大肠大肠四周围成框,空肠回肠框内藏;结肠袋带肠脂垂,三大特点记心上;盲肠位居右髂窝,阑尾根部连于盲;麦兰二氏两个点,升横降乙接直肠。

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解剖及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概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 肛管)等部。 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悬韧带, 又称屈氏韧带)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 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 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 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2.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牙齿损
伤以后,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咀嚼,因而会加重胃、肠的负担。
2.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无消化和吸收能力。
3.食道是物物进入体内的通道,可以蠕动将食物推入胃。时消化管道中最狭窄的部位,长约25cm。形态上食管最 重要的特点是有3处生理学狭窄。 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离中切牙约15厘米。 第二处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点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离中切牙约25个厘米。 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离中切牙约40个厘米。
机械消化 Mechanical digestion 作用:粉碎:粗→细 ─┐ 搅拌:混合消化液 │形变 推进:推送食糜 ─┘
化学消化 Chemical digestion
作用:稀释:高渗→等渗─利吸收─┐
调PH:提供酶适宜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变
水解:复杂→简单
─┘
(2)吸收 Absorption: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 淋巴液的过程。

3-1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3-1消化系统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
食管 食管上连咽部,约起于第 6 颈椎平面,下端在膈下与贲 门相连接,长约 25cm,门齿距食管起点约 15cm。 食 管位于气管之后,但因气管的下端稍偏,故在气管分叉 处食管的前面是左支气管。食管分为颈、胸、腹 三部, 胸部食管为了便于描述,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食管有三处较为狭窄:一处在食管上端,有环咽肌围绕 食管的入口;另一处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 气管横跨食管;最后一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 裂孔处。这三处狭窄是生理性的,但常为瘢痕性狭窄、 憩室、肿瘤等病变的好发区域。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
2010年基础知识 80.成人门齿距食管起点的长度平均约 A.10cm B.15cm
C.18cm
D.20dm E.25 cm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
当导管插至咽喉部(14~16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 作,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 昏迷病人,由于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 高插管的成功率,应注意:①在插管前,应协助病人去 枕,将头后仰;②当胃管插至14~16cm时,用左手将 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 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
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 12~15cm。以腹 膜反折为界,直肠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下段直肠 位于腹膜外。直肠外层为纵肌,其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 括约肌相连。内层是环肌,在直肠下端增厚而成为肛管 内括约肌,属于不随意肌,受自主神经支配,有协助排 便的功能,无括约肛门的功能。肛管外括约肌属随意肌, 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由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 的下部、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部分肛提肌共同组成肛 管直肠环,具有括约肛管的功能,若手术切断后,可引 起肛门失禁。齿状线是直肠和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肛管长约 3cm,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 萄糖和部分药物,还能分泌黏液以利排便。

解剖生理学第第7章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学第第7章消化系统

十二指 肠内压
空 暂 停
胃内压 再


十二指 胃
肠内压
排 空
〔三呕吐〔vomiting
呕吐是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活动,可 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呕吐会影响进食、 造成水电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三、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作用: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
力. 2.分节运动〔segmentation:
〔二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
水 > 糖 > 蛋> 脂 10min 2h 2~3h 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 时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 胃泌素.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肠
〔二重要成分的作用
1.盐酸 形式:游离酸:110~ 135mmol/L
结合酸:15~ 3作0m用:mol/L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机制
质子泵已 被证实是 各种因素 引起胃酸 分泌的最 后通路,选 择性抑制 质子泵的 药物<如奥 美拉唑又 叫洛赛克>
分泌小管
2.胃蛋白酶原
⑴来源: 主细胞分泌〔主要
⑵作用:
⑶特点: ①始无活性; ②最适pH=2.0,pH>6.0则失活; 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小肠的蛋白酶作用 为主; ④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
3.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消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负责将摄入的食物分解、吸收和排除。

本文将介绍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一、解剖结构消化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和胰腺等。

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些器官。

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它包括唇、齿、舌和腭等结构。

食物在口腔中被咀嚼,同时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

2. 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管道。

它位于胸廓和腹腔之间,并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顺利送入胃中。

3.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分泌胃液,用于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通过搅拌和混合作用,将食物转化为半流体状态,称为胃食糜。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是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它分泌肠液,帮助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大肠大肠主要起到水分吸收和残余物质的聚集作用。

它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最终将未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 肝脏肝脏是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中上部。

它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胆汁的产生和分泌、代谢物质的转化以及解毒等。

7. 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深处的腺体器官,它分泌胰液,含有多种酶用于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二、生理功能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和排泄。

1. 消化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较小的、可被吸收的分子的过程。

口腔中的唾液分泌淀粉酶,胃液分泌胃蛋白酶和胃激酶,且胰液分泌多种酶,它们协同作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以便于吸收。

2.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或淋巴中,以供全身细胞利用。

主要发生在小肠的上皮细胞中,通过微绒毛和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吸收进入血液。

3. 排泄排泄是指将未被吸收的废物和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大肠将未被吸收的物质通过吸收水分的作用,转化为粪便,最终由肛门排泄。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一、消化系统的解剖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个复杂的器官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组成。

这些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直肠等。

1. 口腔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其中包括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牙齿的主要作用是咀嚼食物,将其分解为小块,以便更好地进行消化。

舌头则帮助推动食物,使其进入下一部分消化道。

唾液腺产生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等酶类物质,有助于开始食物的消化过程。

2. 食管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

当我们吞咽食物时,喉头会打开,使食物进入食管。

然后通过顺序性收缩肌肉(称为蠕动运动)将食物推送到胃部。

3. 胃胃是一个位于上腹部的容器状器官。

它分泌胃液,并对所摄取的食物进行浸泡和搅拌,将之转化为胃酸液。

胃的特殊内壁具有皱褶和科特式细胞,这些结构增加了表面积,使得物质吸收更为有效。

同时,胃通常会分泌一种称为胰凝乳素的激素,它能够促进食物通过肠道。

4.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被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从胃延伸到空肠,并接收胆汁和胰液来协助消化食物。

在小肠壁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绒毛,这些绒毛上有许多微细血管和淋巴导管。

营养物质会从小肠中的绒毛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

5. 大肠和直肠大肠主要由盲肠、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组成。

它起到储存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大部分水分在大肠中被回吸收,形成粪便,并逐渐从结直肠排出体外。

二、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确保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

1. 分解食物消化系统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方式将食物分解为小块,并释放酶来加速分解过程。

在口腔中,牙齿咀嚼食物并将其切碎。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类食物。

胃液则包含盐酸和消化酶,可以把蛋白质转变为胺基酸。

2. 吸收营养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绒毛上的微细血管和淋巴导管增大了表面积,促进了养分吸收。

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这些微细血管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并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起着将食物分解、吸收和排泄的作用,保障了人体能够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

而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可以对我们的健康和饮食习惯有所帮助。

本文将从消化系统的结构、组成部分、功能以及与健康饮食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等组成部分。

其中,从口腔到肛门这一段连续的消化道称为消化道,而消化道主要由管腔、外膜、内膜和黏膜层组成。

其中,管腔是消化过程中食物通过的通道,外膜则是管腔外的结缔组织等支持保护层,内膜则是管腔内的腺体和神经等高度组织化层,黏膜则是管腔内面的排泄、吸收、分泌等细胞层。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1.口腔和喉头: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入口,是最先参与消化的部位。

它包括舌头、牙齿、喉头、唾腺等组成部分。

口腔通过咀嚼、吞咽等过程,将食物细分成较小粒度,为消化过程打下基础。

2.食道:食道是消化道中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将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中。

在食道内,存在着平滑肌和液体的分泌物,其中平滑肌的收缩可以推动食物前进。

3.胃部:胃位于食道与小肠之间,是消化道的容器。

胃腔内有三个主要功能:分解、消化和储存。

胃内有大量的胃液和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

4.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部分,一般可以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小肠内有大量的液体和酶,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大肠:大肠位于小肠的下部,由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四部分组成。

它主要吸收水分和盐分,并排出废物。

6.肝和胆囊: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固体器官,位于腹部右上角。

它有多种功能,包括产生胆汁、造血、调节荷尔蒙和代谢毒素等。

而胆囊则是储存和分泌胆汁的功能。

三、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四个功能:1.摄取食物:通过口腔将食物摄入食管进行下一步消化。

2.分解食物:胃液、肠道内的消化液和酶等物质协同作用,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为吸收作准备。

消化系统解剖与常见疾病分析

消化系统解剖与常见疾病分析

消化系统解剖与常见疾病分析一、消化系统解剖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复杂系统,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以供给身体各器官组织使用。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多个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在消化过程中各司其职,密切协作。

1. 口腔:食物进入口腔,在咀嚼和混合过程中部分被粉碎。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淀粉。

2. 食管:连接口腔与胃的管道,通过波状收缩(蠕动运动)将食物向胃推动。

3. 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具有高度伸缩性,并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内的蛋白质。

4. 小肠:是人体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

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其中十二指肠接受来自胆囊和胰腺的消化液起着重要作用。

5.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在大肠内,残余的食物经过进一步处理,形成固体废物,最终被排出体外。

6. 肛门:用于排除人体内的消化废物。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分析1. 食管癌:是指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吞咽困难、胸痛、咳嗽等。

高危因素包括长期酗酒、长期吸烟、胃食管反流及膳食不健康等。

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常采用内镜检查等方法进行确诊,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2. 胃溃疡:由于胃黏膜遭受损伤而引起的溃疡形成。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灼热感或胸闷不适等。

导致胃溃疡的原因包括感染幽门螺杆菌(H. pylori)、使用非甾类消炎药物、吸烟和长期酗酒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和杀灭H. pylori。

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紊乱,临床上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要特征。

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异常、精神压力和饮食因素有关。

治疗方案个体化,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等。

4. 胰腺炎:可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

急性胰腺炎常由胆道结石或饮食过多油脂引起,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和恶心呕吐等。

而慢性胰腺炎则常由长期饮酒、胆囊结石或遗传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并逐渐出现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护考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

护考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第一节消化系统解剖生理考点1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食管三处狭窄:第1处在环咽肌围绕食管的人口处;第2在主动脉弓水平,有主动脉和左支气管横跨食管;第3处在食管下端,即食管穿过膈的裂孔处。

◆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泌酸腺由3种细胞组成: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可中和胃酸和保护胃黏膜。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主要阶段。

◆结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储存和转运粪便,还能吸收部分电解质和葡萄糖。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功能、生成胆汁。

◆胰管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这种共同通路是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

【复习要领】食管三段颈胸腹,三个狭窄要记住;胃居剑下左上腹,二门二弯又三部;贲门幽门大小弯,胃底胃体幽门部;小弯胃窦易溃疡,及时诊断莫延误。

【温馨提醒】胸中段食管最易发生食管癌;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组成;十二指肠球部、胃窦部是消化性溃疡最好发部位;大肠功能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胆汁由肝脏合成,胆管负责运输和排泄,胆囊负责浓缩和调节胆汁。

第二节口腔炎病人的护理考点2 鹅口疮◆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临床表现:患儿口腔黏膜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片状物,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可有渗血;多无全身症状,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

以颊黏膜最常见。

◆治疗要点: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涂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

考点3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传染性极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起病时发热,继而口腔黏膜有小疱疹,破溃后可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分泌物覆盖,多见于齿龈、口唇、舌和颊黏膜。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鼻咽 口咽 喉咽
第12页
三、食管
一、食管位置和分部 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胃 贲门。 全长可分三段: 颈段、胸段和腹段。
二、食管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起始处; 第二狭窄:左主支气管后方与其交叉处; 第三狭窄:经过膈食管裂孔处。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
管癌好发部位。

消化系统解剖
第一狭窄
第二狭窄
第25页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一、盲肠 二、阑尾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中、外1/3交点处
消化系统解剖
第26页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发,造成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解剖
第1页
一、消化系统普通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小腺体
消化系统解剖
第44页
第22页
小肠组织结构


肌外


层膜


消化系统解剖
第23页
空肠
消化系统解剖
十二指肠
回肠
第24页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学
贲门 腺、幽门腺和胃底腺。胃 底腺是胃黏膜的主要腺体 ,分泌胃液。
黏膜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具有收缩 功能,有助于胃液的排出 。
胃液成分及作用
盐酸
由壁细胞分泌,能激活胃蛋白 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
性环境,同时有杀菌作用。
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作用 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能水解蛋白质。
肝脏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形态
肝脏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
位置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部,横膈之下,紧贴右侧肋骨和肋弓。
功能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 解毒、免疫、分泌胆汁等。
胆囊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1 2
形态
胆囊呈梨形囊袋结构,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
位置
小肠的运动与吸收过程
运动
小肠的运动形式包括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和蠕动。这些运动形式有助于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糜不断 向前推进。
吸收
食物在小肠内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以及食物已被消化至小分子物质等因素都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功能。
05
大肠的解剖及生理
大肠的形态与位置
形态
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呈“M”形,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 肛管四部分。
VS
位置
大肠位于腹腔的后部,上接小肠,下连肛 门,全长约1.5米。
大肠黏膜结构特点
黏膜层
大肠黏膜层较薄,由单层 柱状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其中含有大量的杯状细胞 ,可分泌黏液。
蠕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蠕动波从胃中部开始,向幽门方向传播。蠕动波到 达幽门时,由于幽门括约肌的收缩,食物暂时不能通过幽门。当蠕动波产生的压力超过幽 门括约肌收缩力时,食物即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一、食管是连接口腔、咽腔和胃的通道。

其功能是把食物和唾液等运到胃内。

食管在起始部、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和穿越横膈处有3个生理狭窄,是异物嵌顿和肿瘤好发部位,行食管插管时应注意这些狭窄;食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无浆膜层,门静脉高压症时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时可引起大出血。

二、胃胃分为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4个部分,上端与食管相接处为贲门,下端与十二指肠相接处为幽门。

通过胃蠕动和胃液分泌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

胃壁分为4层,即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为腹壁脏层)。

黏膜层含有丰富的腺体,有贲门腺、胃腺、幽门腺,由3种主要细胞组成。

(一)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成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提供该酶生物活动所需要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水解;盐酸还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盐酸分泌过多会侵袭胃十二指肠黏膜,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内因子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使其被回肠末端黏膜吸收。

如内因子缺乏,则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盐酸或已活化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三)黏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侵蚀。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通过胃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并促使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

胃完全排空一餐混合性食物一般需4~6小时。

三、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分为4段,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横部、升部。

其中球部为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或分别开口于降部内后侧壁十二指肠乳头的顶部,胆汁和胰液由此进入十二指肠。

升部与空肠相连,构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而移行于空肠。

空肠与回肠之间无明显界限。

小肠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四、大肠分为盲肠及阑尾、结肠和直肠3部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便
• 正常的直肠通常是空的,没有粪便在内。当肠的蠕动将 粪便推入直肠时,刺激了直肠壁内的感受器,冲动经盆 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同时 上传到大脑皮层,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这时,通过盆 神经的传出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肛门 内括约肌舒。与此同时,阴部神经的冲动减少,肛门外 括约肌舒张,使粪便排排出体外。此外,由于支配腹肌 和膈肌的神经兴奋,腹肌和膈肌也发生收缩,腹内压增 加,促进粪便的排出。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 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即可引起便意。
大肠的解剖
• 结肠包括: • 1、右侧结肠或升 结肠 • 2、横结肠 • 3、左侧结肠或降 结肠 • 4、乙状结肠 • 结肠下连直肠
结肠的生理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 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贮存和排泄 粪便。 • 水和钠的吸收主要 在右半结肠,而降 结肠和乙状结肠也 吸收一些水分,但 主要为贮存和排泄 粪便。因此,若不 及时排便,粪便在 结肠内停留时间过 久,粪便中的水分 会被吸收,粪便变 干变硬 ,引起排便 困难。 •
排便
•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十余 小时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食物残渣中的一部分 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同细菌的 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了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 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 此外,机体代谢后的废物,包括由肝排出的胆色 素衍生物,以及由血液通过肠壁排至肠腔中的某 些金属,如钙、镁、汞等的盐类,也随粪便排至 体外。
肠道生理
• 在右半结肠,糖(淀粉)和纤维素被细菌消化, 产生水和气体。 • 在横结肠和降结肠,蛋白质被细菌进一步消化, 产生氨。
• 结肠的有三个解剖特 点: • ①结肠带:为肠壁纵 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 的纵行带。结肠带在 盲肠、升结肠及横结 肠较为清楚,从降结 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 明显。 • ②结肠袋:由于结肠 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 分之一,因而结肠壁 缩成了许多囊状袋, 称结肠袋。 • ③肠脂垂:由肠壁粘 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 而成。在结肠壁上, 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 有多数肠脂垂,在乙 状结肠较多并有蒂。 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 所包裹,有时内含脂 肪量过多,可发生扭 转,甚或陷入肠内, 引起肠套叠。
肠道生理
• 进餐后5-6小时,食糜到达结肠 • 结肠转运时间是24小时 • 在结肠,食糜将发生形态和化学成份上的变化
肠道生理
• 形态改变:混合食糜,揉搓肠内容物 • 将肠内容物向肠道远端推进 • 化学改变:水分重吸收,75%在右结肠,粪便重 • 量在200克/日左右。(1500克食物→ • 200克粪便) • 细菌消化过程:肠内容物将进一步被正常菌群消 • 化。
大肠的运动
• 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 些特点对于大肠作为粪便的暂时贮存所是适合的。 刺激副交感神经可使分泌增加,而刺激交感神经 则可使正在进行着的分泌减少。尚未发现重要的 体液调节。
大肠运动的形式
• 1.袋状往返运动 这是在空腹时最多见的一种运动形式,由环行肌无规律 地收缩所引起,它使结肠袋中的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 距离的位移,但并不向前推进。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这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其内容物被推移到下 一段的运动。进食后或结肠受到拟副并感药物刺激时, 这种运动增多。 3.蠕动 大肠的蠕动是由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收缩波 前方的肌肉舒张,往往充有气体;收缩波的后面则保持 在收缩状态,使这段肠管闭合并排空。
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消化系统解剖与 功能 • 消化管:口腔 →肛门 • 消化腺:涎腺、 肝、胰及消化 管的粘膜腺体 • 功能:消化、 吸收、排泄、 解毒(肝脏) 和内分泌功能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食物
化学性消化
食糜
吸 收
物理性消化
口腔 胃 部
可吸收物质
小 肠
全面消化
=
物理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小肠的解剖
大肠液的分泌
• 大肠液是由在肠粘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及杯状 细胞分泌的。大肠的分泌富含粘液和硕酸氢盐, 其pH为8.3-8.4。大肠液中可能含有少量二肽酶和 淀粉酶,便它们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不大。大肠液 的主要作用在于其中的粘液蛋白,它能保护扬粘 膜和润滑粪便。大肠液的分泌主要是由食物残渣 对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
• 小肠上接胃幽门部, 下连盲肠,全长达5~ 7米,其中十二指肠 (25cm)与空肠(2/5), 后3/5为回肠。小肠 长度远远超过大肠, 约占整个肠道总长的 75%。小肠的吸收营 养面积更大,占全消 化道的90%,是食物 消化后机体摄取营养 的主要器官。
大肠的解剖
• 大肠长约1.5-1.8 米,包括盲肠、 结肠和直肠;直 径为7厘米。自 回肠加入结肠的 初始膨胀部分被 称作盲肠;盲肠 长约6-8CM,回 肠部有一个防止 反流的瓣膜叫回 盲瓣。
结肠的生理
• 此外,结肠有分泌钾 离子的功能,因而粪 便中的钾离子浓度较 小肠内容物中的钾离 子浓度为高。 • 人的结肠的长度约为 100公分(升结肠15cm, 横结肠50cm,降结肠 20cm,乙状结肠45cm, 所以结肠全长约 130cm),结肠可以将 2000c.c的等张性食糜 团块,转变为200c.c的 半固体粪便,水份有9成 被结肠吸收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排便
• 排便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意识 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人们对对便意经常予以制 止,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 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 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产生便秘 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它们由 口腔入胃,最后到达大肠。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一 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细菌便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 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 • 糖及脂肪的分解称为发酵,其产物有乳酸、醋酸、二氧 化碳、沼气、脂肪酸、甘油、胆碱等。蛋白质的细菌分 解称为腐败,其产物有胨、氨基酸、氨、硫化氢、组胺、 吲哚等,其中有的成分由肠壁吸收后到肝中解毒。蛋白 质的腐败使粪便有臭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