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2章笔记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的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也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机关、单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 上述三种涵义的相互关系:是密切联系着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就无法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没有数量就没有统计,统计反映的不是抽象的纯数量,而是具体的,密切联系事物质的量.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三、统计的作用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统计学至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

一般认为,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一、政治算术一社会经济统计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 Patty,1623-1687年)和约翰•格朗特(John Graunt,1620-1674年)。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国民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第1章总论1.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特定国民经济现象总体某种特征的数量概念。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指标群。

国民经济分类是对客观存在的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分类是统计分组法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运用。

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四个要素【分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分组;分组对象,即所划分的是什么;分组标志,即按什么来进行划分;分组内容,把对象分成哪几组】记录方法是指对国民经济活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式”在“什么时候”来进行记录。

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以复式记账原则为基础,按照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记录。

2.复式记账:每一笔交易必须被记录两次,一次是作为资源(或负债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右端;另一次是作为使用(或资产的变化),记录在账户的左端;或者在账户的同一端记录两次,但两次的符号相反。

大部分交易涉及两个交易者,所以对同一个交易是由双方同时记账的,而每一方都要进行复式记账,所以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每一个交易实际上是被记录了四次,这就是所谓的“四式记账”,有助于保证账户的平衡一致。

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时间原则(2):权责发生制: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其债权债务发生的时间,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的时间进行统计。

【目的:真实地反映本期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及资产负债变化】收付实现制:机构单位之间的交易按照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的时间进行统计。

估价原则(5):按市场价格估价;如果没有现成的市场价格,则要以相近的市场价格为参照进行估价;如果不存在可供参照的市场价格,则要模拟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对其估价;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用,则以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来记录;与外汇有关的流量和存量在统计时,应用本币计量其价值。

市场价格(3):基本价格: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或服务所得到的价格,其中不包括该货物或服务的销售或使用所应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产品补贴,也不包括生产者单独开发票的货物运输费用。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doc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doc

09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前程() 2009-6-515:35:18 【前程:】1、统计调查的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2、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专门调查:①普查②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①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②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4)按搜集材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与通讯法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内容: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内容:A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B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C组织领导D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4、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设置疑问框审查)(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5、资料整理方案的内容:(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2)确定分组方法(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式(4)确定资料审查的内容与方法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电话电报(2)计算机处理数据远程传输(3)磁介质报送7、次级资料的整理是指对已经汇总的现成的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8、统计分组(1)概念: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作用:(简答)A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B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C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D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志选择原则: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方法: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种标志结合分组按主要标志与按辅助标志分组(4)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5)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一、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

二、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

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和个体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二、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

三、变量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四、指标及其测度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设置框架2、确定内涵和外延3、确定计量单位4、确定计算方法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第一节数据调查的方式与程序一、数据调查的方式数据调查的概念: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对总体中个体的相应特征进行观测取得数据的工作过程。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

2015年新版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各章节重点笔记第一章绪论1-1. [领会]简述统计学的概念和性质?1-2. [识记]简述总体、个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其关系?1-3. [领会]总体的类型有哪些?1-4. [识记]样本的特点有哪些?1-5. [识记]简述变量的概念和特征?1-6. [领会]简述变量的分类?1-7. [识记]简述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1-8. [领会]简述指标的四种测度计量尺度?1-9. [领会]简述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1-10. [领会]绝对数指标的分类有哪些?1-11. [领会]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1-12. [领会]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1-13. [识记]使用强度相对指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14. [领会]简述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1-15. [领会]简述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1-16. [领会]简述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2-1. [领会]简述数据调查的概念、要求和程序?2-2. [简单应用]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2-3. [领会]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数据的调查方式有哪些?2-4. [领会]拟定调查项目应注意哪些问题?2-5. [领会]调查抽样的方式有哪些?2-6. [简单应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7. [简单应用]非随机抽样的方式有哪些?2-8. [领会]调查观测的方式有哪些?2-9. [识记]调查问卷的设计技术有哪些方面?2-10. [领会]简述数据分类的功能和意义?2-11. [识记]简述数据分类的原则?2-12. [领会]简述单值分类和组距分类的方法与应用?2-13. [识记]简述统计表的结构?2-14. [识记]编制统计表时应遵循哪些规则?。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总结 整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考点串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单选、名词解释:】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简答:】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其具体要点概括如下:(1)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2)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3)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多选、简答:】样本的特点。

样本有以下几个特点:(1)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单选、名词解释:】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值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值变量。

【多选、简答:】变量的分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满足不同的研究需要,对变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1)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可用数字表示,一般分为属性变量与数字变量两种。

(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3)变量按其变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4)变量按其在因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因变量与自变量。

(5)变量按其是否有研究对象体系范围内决定,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具有客观性,可分为实在变量和虚拟变量。

【单选、名词解释:】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标准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2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本章要目§2.1 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2.2 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2.3 经济流量分类与资产负债分类§2.4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小结:本章要点§2.1 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方法一、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国民经济核算需要对其核算“主体”和“客体”分别进行科学的分类。

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分类标志:经济类型、隶属关系、产品用途、产业级次、投入产出性质、财务决策特征等分类对象:国民经济及其组成要素(主体和客体)分类单位:基层型单位、机构型单位、产品等二、国民经济的一般理论分类(一)两大生产部类的划分分类标志:产品的基本经济用途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经济部门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经济部门在我国通常利用农、轻、重结构近似反映第Ⅰ部类:重工业(建筑业类似)第Ⅱ部类:轻工业和农业霍夫曼(W.Hoffmann)比例据经验研究结果,在20多个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呈现出以下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5±1,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2.5±1,资本品工业发展迅速;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比例相当;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1,资本品工业(尤其基础工业)超前发展。

(二)两大生产领域的划分1.“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物质生产部门:农、工、建筑、商、运输邮电业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各种服务行业2.“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使用特点货物(Goods):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农、工、建筑业产品)。

可贮存,其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可分离。

(货物≠商品[Commodities])服务(Services):其他一切只能以活动形式提供的产品(生产活动与生产成果合而为一)。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_OK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_OK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17
2.2 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是对掌握生产 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的分类。
2.3 我国的活动部门分类(产业部门分类)。 1993年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 为16个门类: (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 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 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查业、水利 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9)金融、 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 (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 合 社技 会术 团服 体务 ;业(;16)(其15)他国行家业机。关、政党机关18和
例:某企业今年年初拥有甲设备5台,市场单价10万元;年中:5月 购入3台,购入单价10.5万元;8月购入2台,购入单价10.55万元; 年末拥有甲设备10台,年末市场单价11万元。又知以去年12月为 基期的综合物价指数今年5月为104%,8月为105%,12月为108%。 求名义持有收益、中性持有收益和实际持有收益。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部类) ●按经济类型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按部门的同一性分:
(农业、工业、建筑业等等国民经济行业) 6
● 问题与应用: A. 国民经济分类要遵守什么原则。 不同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单位的区别。 B. 要求能联系实际区分不同国民经 济分类的基本单位。
7
(2)中性持有收益:指由于一般通货膨胀因素影响, 使资产持有者产生的持有收益,即资产价格与一般物价 水平的变动幅度相同而形成的持有资产收益,它意味着 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提高或降低,也就是说资产价值能 够换取的其它货物和服务的数量不变(即实际购买力不 变)。

2022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笔记

2022年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笔记

自考国民经济记录概论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记录总体:是指根据记录任务旳规定,由客观存在旳、在同一性质基本上结合起来旳许多种别事物旳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旳特性或属性旳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性在某一时点上旳数量体现,常用旳是期末数字。

4、记录指标:是表白总体特性旳概念及其数量体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记录旳涵义及其互相之间旳关系?答:“记录”一词旳三种涵义:记录工作、记录资料和记录学。

记录资料是记录工作旳成果,记录学和记录工作是理论与实践旳关系。

可见,记录工作是基本,若没有记录活动,记录资料就无从谈起,记录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记录旳作用。

答:由于记录具有结识事物数量性旳特点,并且可以从大量旳现象中发现其存在旳规律性,因此,记录不管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均有重要旳作用。

具体来看,反映在如下几种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记录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旳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记录是公司管理与决策旳根据;第三,平常生活中,记录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记录是进行科学研究旳重要措施。

3、简述记录总体旳特点。

答:记录总体是根据记录任务旳规定,由客观存在旳,在同一性质基本上结合起来旳许多种别事物旳集合。

它有如下几种特点:第一,记录总体是根据记录任务旳规定拟定旳;第二,记录总体是客观存在旳;第三,记录总体中旳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记录指标旳分类。

答:记录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如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旳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性旳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旳根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旳特点,重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记录指标体系旳分类。

答:为了对记录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旳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涉及旳范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旳范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旳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旳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项指标体系两类。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若干基本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学课件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系统原则 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
2、市场原则 以是否进入市场为依据来确定核算对象
3、平衡原则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在总量上是相等的, 两大体系之间、核算内部均采用“生产劳动划在哪里, 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就划在那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也在那里分界,生产成果就算在那里,原始收入和派 生收入也算在那里”的原则。
如果非法的行为是按交易 者双方的共同协议来进行, 原则上应记入核算。例毒 品、走私。否则就不是交 易,不记录。例盗窃、暴 力行为。
(二)两大领域和两大部门的分类
两大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非物质生产领域
分类标志
经济活动性质
两大部类
生产资料生产(甲) 消费资料生产(乙)
经济用途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属于活动部门分类:以劳动的社会分工为基本划 分标志。 2、分类标志: (1)按劳动的产出性质和社会功能的同一性
1、法人单位(INSTITUTIONAL UNIT):指依法成立,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 签订合同;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单 位。
2、产业活动单位(ESTABLISHMENT):指在一个 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相对独立 组织生产或业务活动;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资料 的单位。
1997年好莱坞电影的全世界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 1998年仅《泰坦尼克号》一部电影的销售额就超过 18亿美元。
历史上:
1、威廉·配第(17世纪):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 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1691年, 威廉·配第通过英国实际情况的研究指出,工业的利润高于 农业,而商业的利润又高于工业,劳动力必然由农业转向 工业,然后再由工业转向商业。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 国民经济资源统计
年底比年初人口增长的程度 一年增加的人口数相当于本年人口数的多少
2.1.1 人口统计
人口数量统计
➢ 概念、统计特点、人口范畴、计算
人口结构统计
➢ 地理分布、自然构成、社会构成、经济构成
人口变动统计
➢ 自然变动、机械变动
2.1 人力资源统计
人口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 就业与失业统计
2.1.2 人力资源统计
➢ 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 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者报酬的 全部人员。
➢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 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 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2.1.2 人力资源统计
概念
➢ 人力资源
基础指标
➢ 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
静态统计 动态统计
c1. 人力资源总量统计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比

劳动力资源总量 总人口数
100 %
➢ 分析劳动力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 前提:不存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
经济活动参与率
➢ 我国劳动力资源
✓ 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经济活动人口
➢ 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从事或正在寻求有报酬工 作的人口数。
➢ 国际上通行的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 总供给状况的重要指标
➢ 现役军人
宽口径经济活动人口 窄口径经济活动人口
非经济活动人口
➢ 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
➢ 宽口径——全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 窄口径——劳动力资源-经济活动人口
➢ 经常统计的人口:非普查年份,利用人口变动平衡 关系推算期末人口数
✓ 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 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笔记(1~3章)第一章一、统计的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统计工作);二是指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它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

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兵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A、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B、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

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过程。

1、统计总体:是指按照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不雅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3、标记: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4、标记按其表示形式不同,分为数量标记和品质标记。

数量标记表示为数量上不同的标记,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品质标记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示的标记,如性别、隶属关系等。

5、变量: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记。

6、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记的数值,也称标记值。

7、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出现小数;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

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如人的身高、体重。

8、统计指标:表白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示。

标记: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的名称。

9、简答统计指标的设置的要求。

A、指标所反映的总体特征,概念要有理论依据;B、指标要有明确的计算口径范围;C、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

10、指标的分类:A、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实体指标是指它所反映情况的是具有实物形态,客不雅存在的具体事物数量特征如产品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固定资产价值指标等。

行为指标是指它所反映的是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变乱指标、犯罪行为指标。

B、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分为客不雅指标和主不雅指标;客不雅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不雅性,这类指标多属实体指标。

20XX统计师基础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统计师考试.doc

20XX统计师基础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统计师考试.doc

查看汇总:2013统计师基础辅导: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汇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二章1、统计调查的意义: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2、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专门调查:①普查②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其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状况与基本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①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②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抽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4)按搜集材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与通讯法3、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内容:确定调查任务与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2)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内容:A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与工作进度B调查的方式与汇总方法C组织领导D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4、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方法有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设置疑问框审查)(2)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5、资料整理方案的内容:(1)确定汇总的指标与综合表(2)确定分组方法(3)选择资料汇总的形式(4)确定资料审查的内容与方法6、统计资料报送的组织形式:(1)传统的报送方式:邮寄、电话电报(2)计算机处理数据远程传输(3)磁介质报送7、次级资料的整理是指对已经汇总的现成的统计资料进行再加工8、统计分组(1)概念: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2)作用:(简答)A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B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C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D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分组标志选择原则: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方法:按品质标志或按数量标志分组,或用两种标志结合分组按主要标志与按辅助标志分组(4)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5)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XXXX年10月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最新笔记(XXXX年10月考试)

应用文写作测验大纲〔江苏自考〕上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应用文写作是高等教育自学测验专科段的一门公共必考课和本科段的一门选考课程。

它是为适应我国鼎新开放新形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和查验自学应考者应用写作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门应用根底学科。

〔二〕本课程的底子要求本课程共分为四篇。

根底理论篇主要介绍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源流演变、文本形式、表达方式、写作过程等底子写作理论常识。

公文写作篇主要介绍我国各类党政公文的功能、特点、区别、写作技巧等。

事务文书篇主要介绍机关单元常用的各类行政事务文书的门类、特点、写作格式等。

私务文书篇主要介绍个人在处置私务过程中常用文书的门类、性质、特点、写作形式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各类应用文书的写作方法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掌握应用写作的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必然的应用写作的根底常识,提高公文和各种常见公、私事务文书的写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

要求教与学都应对峙理论联系实际、常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等原那么,既要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应用写作的根底常识,又要培养学生阅读、阐发和应用写作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根底写作、中国当局与政治、申论、公务员制度等课程密切相关。

二、课程内容与查核目标根底理论篇第一章应用写作的性质、特点和功能〔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应用文的概念、应用文的微不雅和宏不雅特点、应用文的功能。

〔二〕学习要求了解应用文的性质、应用文的相关概念及其区别、应用文的特点和功能,从而了解这门课程的底子概貌。

〔三〕查核常识点和查核要求 1.识记:应用文、应用写作、文书、公文、文件的概念; 2.领会:应用文与应用文体、文书、公文、文件的区别;应用文的微不雅和宏不雅特点;应用文的主要功能;3.掌握:应用文的模式化建构及其形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有哪些?答:(1)直接来源(原始数据);(2)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第二节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统计调查2、什么是统计调查?它的意义?答:统计调查(201年01月名)——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以后能否顺利进行。

意义: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3、统计调查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答:(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根据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1)普查;(2)抽样调查;(3)统计报表;(4)重点调查;(5)典型调查。

(2001年10月多)(1)普查(2007年10月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部量。

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为主。

优点:它是一种全面调查,范围全面、详尽、系统,也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缺点:工作量大,耗资也多,时期周期较长,一般不宜经常举行。

*10年一次——人口普查逢“0”进行;第三产业普查逢“3”进行;工业普查逢“5”进行;农业普查逢“7”进行。

*5年一次——基本单位普查,逢“1”和“6”进行。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优点:节省人财物,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因此它是一种非全面的、一次性的或经常性的专门调查。

(3)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它有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之分。

统计报表的内容包括:表式和填表说明了。

优点: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具有时间快、成本低的优点,而小型、非国有经济单位很难采用。

(4)重点调查(2009年10月名)——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了绝大部分。

优点:同全面调查比较,重点调查可以节省人财力,而且及时,当只要求掌握事物的基本情况时,采用重点调查为好。

它有(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和(利用定期统计报表经常性地调查)。

(5)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专门调查,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作用: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优点: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

缺点: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主观片面性。

4、统计资料的搜集方法?答:有三种:(1)询问法;(2)报告法;(3)观察实验。

询问法——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有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

报告法——是以各种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的。

观察与实验——是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有(直接观察法)和(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实验法)。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5、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2005年10月简)(2009年10月简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有哪些?)答: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为什么调查);(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向谁调查);(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调查什么);(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对象是时点现象,要明确规定资料所属的统一时点,如是时期现象,要明确规定现象的起止时间)。

*调查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是设计的指标与指标体系能正确地说明总体的特征。

*调查表有两种形式:(1)单一表,是每个单位填写一张或一套表;(2)一览表,把许多调查单位填写在一张表上。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身主体)、(表脚)构成。

制定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包括的内容:(1)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及工作的进度;(2)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3)组织领导;(4)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第四节统计数据资料整理6、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有哪些?答: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有对它们进行整理加工,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7、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内容有哪些?答:(1)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审核→汇总→制表→积累)。

①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应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进行;②驻地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③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分析之用;④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2)对次级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①首先要对现有资料进行甄别;②对现有资料作出评价;③选用适当的再加工方法。

*完整性审核——主要是检查应调查的单位或个体是否有遗漏,所有的调查项目或指标是否填写齐全等。

*准确性审核可包括:(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

)第五节统计分组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答:统计分组(2008年10月名)——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数据整理工作,根据统计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作用:(1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前者主要是指品质标志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9、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2008年10月简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是什么?)答:分组标志选择原则:(1)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

10、统计分组的方法有哪些?答:分组方法:(1)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或(按数量标志分组);(2)按标志的多少分组,根据选择分组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对研究总体可进行(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将研究总体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

按数量标志分组,即以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志划分各组。

简单分组——就是对总体只选择一个标志分组。

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结合起来进行层叠分组。

11、次数分布数列(分配数列)(2010年10月名)——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称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有两个要素:分组和次数。

*次数:分布在各个组的总体单位数,又叫频数。

*分配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品质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变量数列——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数量的单位位分布情况。

标志的变量有两类:(1)离散变量(不连续变量,整数);(2)连续变量(任意数值)。

*连续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的变量数列;不连续变量按变量值多少,可编成(单项式)或(组距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数列的编制——以每一个变量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称为单项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以变量值的一定变动范围为一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称为组距数列。

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各个组不止一个变量值,包含有若干个变量值。

*编制变量数列的步骤:(1)确定组数(一般5~6组);(2)确定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3)确定最小组的下限(不重不漏),最小组的下限小于最小数,最大组的上限大于最大数。

12、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需要哪几个要素?答:需要的四个要素(2007年10月多):(1)组距与组数;(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4)频数与频率。

*组距(2000年10月名)——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若将最大值称为上限,最小值称为下限,则组距等于上限与下限之差,即:组距=上限-下限。

*组数——是指某个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组。

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等距数列——各组组距相等。

批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者是相等的。

在总体单位的标志值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

*异距数列——、组距不相等的数列。

反之。

*组限——最大值与最小值。

*组中值——是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

见P40例组中值=(上限+下限2 )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组中值=上限-(相领组的组距2 )组中值=下限+(相领组的组距2)*频数——各组的单位数即为次数分布,简称次数,或称频数。

*频率(2001年10月名)——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编制组距数列时,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问题,一般应当掌握以下原则:(1)要考虑各组的划分是否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差别;(2)要能准确地、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13、什么是统计分类标准化?它的分类?答:统计分类标准化——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

按其适用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4、国民经济中常用的几种分类标准是什么?答:几种常用分类:(1)经济类型分类;(2)三次产业分类;(3)行业分类;(4)基本单位分类;(5)机构部门分类;经济类型分类——分(公有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

三次产业分类——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其他。

行业分类——是按主要产品同质性原则对基层单位进行部门分类。

在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它是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投入产出表及经济循环账户中的产业部门生产账户的依据。

基本单位分类——分为机构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机构单位——是指用有产权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有住户(个体户)和法人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类型的生产活动并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的生产单位。

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地点的唯一性;生产活动的单一性;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机构部门分类——分为四类:(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4)住户与住户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