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期望差距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及校正路径的探讨
一
、
引 言
律 责任 , 使其 免 受 不 合 理 的指 控 , 强 对 注 册会 加 计 师及 行业 的保 护 ; 一 方 面 , 另 能使 注 册 会 计 师 认 清社会 对 审 计 的真 实 需 求 , 明确 发 展 方 向 , 加
强 其执 业能 力 , 审计 结 果 向公 众 的期 望 靠 近 。 将 缩 小 审计期 望差 距是 审 计行业 的 目标 , 它关 系 到 社 会公 众利 益 和 整 个 注 册 会 计 师 行 业 的 定 位 和
探 讨 , 后 针 对 成 因 分 析 了 校 正 审 计 期 望 差 的 最
路径。
二 、文 献 回顾
期望 差 的存在 加 大 了审计 人员 的法律 责 任 , 审 使
计人 员 陷入诉 讼漩 涡 之 中 , 响 了社 会 公众 对 审 影 计行 业 的信 任 ; 一 方 面 , 另 由于 审 计 期 望 差 距 的
论界还是 实务界 , 都十分重视 审计期 望差 问题的研 究。文章在 回顾 国 内外理论 界对 审计期 望差研 究成果 的 基础上 , 构建 了审计期 望差 的构成框 架 , 并依据 此框 架分析 了审计 期望差 的成 因, 最后 针对期 望差 的成 因探
索 了 缩 小 审 计 期 望 差 的 路 径 , 成 审 计 期 望 差 缩 小路 径 分析 框 架 。 形 关键词 : 审计 期 望 差 ; 成 框 架 ; 因 ; 小路 径 构 成 缩 中 图分 类 号 :2 9 1 F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0 9 2 1 )4— 04—0 l7 64 (0 1 0 0 8 8
存在 , 审计 职业 界不 断做 出相 应 改进 和努 力 , 推
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探讨
二 、审计 期 望 差距 成 因的 经济 学 分析
1 均 衡 状 态 下 审 计 供 求 关 系 分 析 .
根 据 微 观经 济 学 对需 求 和 供给 的 定 义 ,我 们 可 以将 审计
且 能 够 购 买 的 数 量 称 为 需 求 ;审 计 师 在 某 一 特 定 时 间 内 在 每
一
值 、 价 资 产 减值 合 理 性 必 不 可 少 的基 础 。但 由于 我 道德。 只有使会计人 员具
有 了高 质 量 的 职 业 判 断 能 力 , 能 使 其 在 对 不 确 定 性 的 事 项 进 行 才
众 所 周知 , 善 的 资 本 市 场 和 可靠 的 价 格 信 息 是 计 量 资 产减 估 计 和 判 断 时 , 到 客 观 公 正 。 完 做
足 而 形 成 的 差 距 ,也 包 括 公 众 对 审 计 执 业 的 错 误 认 识 而 形 成 同 时 信 息 的 缺 乏 对 使 得 社 会 公 众 无 法 调 整 自 己 的 认 识 和 期 望 ,
的 差距 。
造 成 公 众 对 审 计 执 业 的 过 度 期 望 。 因 此 ,社 会 对 审 计 师 的 期
原 因是 审计 职 业界 随美 国 商业 环 境 的迅 速变 化 没 有做 出及 时 的反 应 ,没 有 与这 种 变化 保 持 同 步发 展 ” 。科 思 的这 一 观 点 ,
表 明 了 期 望 差 距 的 存 在 ,并 非 审 计 职 业 界 推 卸 其 应 对 社 会 承
与 作 用 的 认 识 上 ,审 计 职 业 界 未 能 跟 上 社 会 公 众 的 反 应 而 导
算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为此 , 应培 育 和 发 展 我 国 的市 场 价 格 。 利
【开题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调查
开题报告财务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调查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十七大在深入分析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要求,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国家审计署也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审计的更大作用,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审计文化研究,增强审计事业发展动力。
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进程中,我国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外经验,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为我国审计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操作,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审计工作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平衡。
(二)研究意义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这一课题进行探讨,企望能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发展特别是其作用的发挥起到参考价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1.引言: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一些官方概念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定义,本质,职能,目标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模式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特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逐渐发展的过程4.我国的审计特色鲜明么?或者说只能称得上是特点还不是特色?有哪些优势。
通过设计一份的调查问卷,向审计界权威人士通过邮件或者信件的方式获取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利用统计模型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出一些结论。
5.无论是特色还是特点,在理论还是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得缺陷,综合专家的意见,以及各方面的文献,归纳总结。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绩效审计是指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和政策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审查、评价、监督和反馈的一种管理工具。
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帮助政府加强对政策和计划的监督评估,促
进政府改进管理,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和民生服务质量,为促进政府廉洁、高效、透明
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在政策制定、政府运营、公共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
位间缺乏沟通协调,审计标准和方法过于单一,审计结果重视后期纠错而忽略了前期
风险防范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高政府绩效水平,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研究内容
1.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及发展历程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国际比较
4.提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效果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调研数据,深入了解和探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有益的借鉴,为政府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和指导,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审计论文的开题报告
审计论文的开题报告随着审计业务的日益复杂,审计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审计论文的开题报告,欢迎各位的参考!审计论文的开题报告1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获得了较快进步,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当代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活动之一。
如今,会计审计工作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中立足、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以,进一步分析会计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能够迅速推动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其经营效益。
一、国内企业会计审计现状及其意义(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基本状况伴随着国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控的专业性、综合性不断增强,会计审计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未能实现合理管控,导致企业处于分离状态,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权益,设立了会计审计体系。
这一机制的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企业本身的经济行为、监管财务平时的工作状况,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尽管企业的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企业对于会计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各个企业的会计审计体制尚未成熟,和预期的会计审计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上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所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依旧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强化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水平和力度,除了能够帮助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外,也可以推动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加。
强化会计审计,令相关人员依据有关制度行事,能够保障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性。
经由会计审计工作的强化,提早发现企业中有关机制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现阶段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一)会计审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要想更好地推动企业进步,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力度,就必须要设立会计审计体制。
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探讨
审计期望差距问题探讨作者:王国峰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审计需求和审计供给,剖析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认为合理的审计期望差则源于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不合理的审计期望差源于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公众对审计的过度需求。
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
为了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并完善审计准则,广泛地调查公众的信息需求并加强审计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加强审计准则制定工作和审计职业队伍建设。
关键词:期望差;合理的期望差距;不合理的期望差一、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审计期望差距曾做过解释。
审计期望差距最早见于科思报告。
1978年,科恩委员会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后认为“期望差距确实存在,造成这种期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审计职业界随美国商业环境的迅速变化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没有与这种变化保持同步发展”。
科恩的这一观点,表明了期望差距的存在,并非审计职业界推卸其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而造成的,而是在相关环境变化以后,在审计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上,审计职业界未能跟上社会公众的反应而导致的。
英国审计事务委员会认为:“期望差距主要与公众对以下三个方面的误解有关:财务报表性质,审计人员所从事工作的范围和类型,以及审计的保证水平。
我国的胡继荣(2001年)提出,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形成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公众对审计执业的错误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审计期望差距的涵义概括为社会公众的审计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认识之间的差距,它既包括审计师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又包括公众对审计目的的认识偏差而形成的差距。
二、审计期望差距成因的经济学分析1.均衡状态下审计供求关系分析根据微观经济学对需求和供给的定义,我们可以将审计利益集团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审计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称为需求;审计师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价格下对审计服务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数量称为供给。
审计期望差距分析定稿
审计期望差距起源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危机”,最早提出审计期望差距概念的是是Liggio( 1974) , 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 独立审计师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绩期望水平的差异。
此后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研究,我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审计期望差距指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公众期望)和审计师实际业绩的公众看法(业界期望)之间的差距。
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职业人员现行职业能力与审计准则之间的差距,这部分也叫合理审计期望差。
2.现行审计准则和可能比较完善的审计准则之间的差距。
3.民众的期望与比较完善的准则之间的差距。
综合来看,这差距之中关键决定因素有三个: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态度,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民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
形成审计期望误差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结合我国国情来说,体现在三点:1.财务报告使用人不合理的期望,使用人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对待审计师的业务都表现为风险爱好的倾向,他们都希望能够完全信任审计师披露的财务信息以此来进行诸多投资活动。
但是由于职业人员所处行业环境和成本与效益的限制,往往达不到社会公众的期望。
也就是说,民众往往无限放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职责。
2.由于审计师本身职业能力达不到或者执业态度不能完全遵守相关准则所造成的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或者不真实。
以此造成的对于民众的误解,使审计期望误差越来越大。
3.审计行业的相关准则和相关流程不能有效保证审计师查错防弊的效率。
特别是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和相关国情造成若管理层和治理层故意舞弊,注册会计师基本上是无能为力的。
根据我们的问卷结果,明显可以看出,大家都很理性的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股东和执业人员对待这个态度还是有所区别的,注册会计师明显认为是股东们的期望过高,但是股东却认为是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或者态度不行。
其实这完全是认知的错误,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关注自我,容易产生自我服务偏向,态度和行为往往不一样。
说白了其实就是不能换位思考。
审计期望差调查分析
递的全部信 息进行 了细致 的分析 , 并将其分 为非常重要 、 重要和不 重要 。 为了了解各类 因素的重要程度 , 对 各类 因素进行 了关键 因素 分析 ,并运用 因素 比较分析法 确定了三个相对 稳定 的影 响因素 : ( 1 ) 审计人 员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相对责任。( 2 ) 作为基础 的财 务报告 的可靠性 。 ( 3 ) 根据审计报告对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测 。 对 审 计报告所表达的全部信息根据相对较高 的一致性原则将其归属 于 以上三类 , 并在维持较少 的信息量损失 的基础上 , 对所有 因素进 行 了可靠性分析 , 最终确定 为因素表 ( 1 ) 所示。针对最终确定 的研 究 因素对 l O 名 具有一定会计 审计知识 和_ T作 经验的专业人 士进行 了预备 调查 , 证明所采用的调查 问卷并不存在误导性 的信息 。 (三 ) 问卷分类 、 对 象及 范围 本文考 虑到审计 准则修 订后, 审计报告措词的变化会影 响审计人员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结 果的理解 , 因此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被 分为两部分 , 分别针对修 正 前 、后的审计准则规定的标准 审计报告 的措词对被测试者进行
的 目的和责任 、 以及审计环境等客观条件 的限制 , 导致审计人员不能检查被审计单位 的所有 业务活动 , 但财务报 告使 用者希望审 汁 人员 出具 的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所有业务活动的担保 , 审计期望差便 由此产 生。审计人员 由于 自身原 因, 并 没有完全遵守职业 准则的要求进行执业或者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有 限,而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提供的审计报告 的保证程度 以及审计人员 的1 二 作 和职责 的不合理期望 , 导致审计期望差 的产生。现行的委托代理关 系本身存在 的问题 ; 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 ; 审计 自身的局 限性 ; 法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
审计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财务报告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专业的财务报告验证机制,对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论文旨在探讨审计的实践问题、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监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审计论文选题的背景是基于目前国内外审计实践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就某特定领域的审计进行研究,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实践的启示,以期提高审计的效能和质量,同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审计论文的研究目标是深入分析某特定领域的审计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并验证其实际效果。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特定领域审计问题的概述:对某特定领域的审计对象、审计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和分析,明确审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对该特定领域的审计问题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
3. 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的讨论:基于理论和实践,提出解决该特定领域审计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改进措施,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4. 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和措施的实际效果,并进行结果解释和推广。
三、研究方法本次审计论文将综合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以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 理论分析:对该特定领域的审计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构建相应的分析框架和概念体系。
2.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个案剖析,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与实际情况。
3.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证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和结论推论。
审计市场供求与审计期望差距
审计市场供求与审计期望差距实训报告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审计市场的现状以及实地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具体情况,在分析审计市场机制及审计的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审计需求产生的动因、审计市场供求矛盾的根源以及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并进而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审计市场供求关系审计收费审计期望差距一、审计市场机制及供求关系(一)审计市场机制其基本要素审计市场是是有效而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由审计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集合而成。
它的功能是通过审计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来实现审计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促进审计商品的供给方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优化审计市场的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总体效用水平。
因而,审计市场机制是实现审计市场功能的内在机制,是审计市场内部各方面在市场交换活动中建立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有机联系。
审计市场机制和其他市场机制一样,包括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竞争形态三个基本要素。
他们具有内在共生和彼此相互制约的特性。
其中,审计供求关系是审计市场机制的基础性因素,它决定审计市场机制的导向与形式。
如果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则市场停滞;如果市场长期供不应求,则市场紧张。
这都不利于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正导向作用,因而建立健康的审计供求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是正确发挥审计市场机制的首要一环。
(二)审计供求关系现状在我国审计市场成立的初期,市场需求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创造的,并且政府还直接创造或间接调节审计供给。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市场化的效率。
但是在政府干预下,审计市场缺乏对独立审计的自发需求,使得审计主体在供求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形成正常的供需关系。
近年来,虽然审计市场的相关法律体系已基本确立,审计市场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政府对审计市场的过分直接干预依然存在,审计供求关系依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三)审计需求产生主要动因从审计信息的使用者来看,在现代企业中审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资源所有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政府。
审计期望差距研究
审计期望差距研究审计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
审计环境决定了审计职能、审计目标和审计师的职责。
在具体审计环境中,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对审计的认识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评价不同,因此产生了审计期望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组织结构发生变革,经营形式多样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下,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审计师则在不断改进中寻求职业界和环境间的平衡。
然而,正是由于存在期望差距而导致的这颗“刺”,才使得审计实务和审计准则不断做出调整,进而推动了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因此,对审计期望差距做深入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审计期望差距、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方面。
但这些研究多为局限于审计期望差距现状的分析,缺乏对具体审计环境的综合分析以及分析的理论基础,因而造成原因分析的不深入和不全面,措施的可操作程度不强。
并且,虽然学者们认同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认知差距,却鲜有学者研究社会公众和审计师的认知问题本身所导致的审计期望差距,也就无法从认知方面来着手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为此,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探讨。
在规范研究中,首先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涉及的主体、客体和构成要素。
在借鉴服务质量差距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机理,为后面的研究搭建研究的基石。
在对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界定的基础上,运用供给和需求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有限理性理论和心理学等理论,分别针对三类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
审计准则缺陷主要受到供给和需求关系带来的制度传导路径的影响、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审计准则制定程序、有限理性、准则制定倾向和制定时滞的影响等。
审计业绩缺陷主要受到审计师执业能力,审计师选聘和付费权,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组织形式和质量控制的影响。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关于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能够帮助投资者、管理层和监管机构等多方面去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师和被审计方之间可能会存在审计期望差距,这种差距会对审计工作的实施和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和长远规划,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审计期望差距,掌握好审计诉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研究审计期望差距的若干问题,来探讨如何加强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二、研究目的1.探究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间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2.分析审计师与被审计方之间审计期望差距对审计工作结果和质量的影响。
3.寻找解决审计期望差距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搜集有关审计期望差距的文献,了解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向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审计工作中的期望和理解差距。
3.实证研究法:通过案例实证、模拟调查等方法,研究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产生和影响。
四、研究内容1.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和概念。
2.审计期望差距的类型和表现形式。
3.造成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和影响。
4.加强审计诉求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五、研究意义1.帮助审计师和被审计方加强沟通,减少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
2.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为相关机构制定审计规范和标准提供借鉴。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表现和产生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加强审计师和被审计方的沟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范围,有助于优化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机构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审计市场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审计是保障金融市场有效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我国审计市场在改革开放30年来,从原来的单一审计机构发展为具备丰富专业能力的审计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市场结构。
然而,随着审计业务的扩大,其市场竞争形势也有所变化。
近年来,我国审计市场出现了新阶段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市场结构的变革。
如何评估当前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市场结构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探究其发展前景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因而,本文拟对我国审计市场结构展开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会计监管制度、会计法规制度等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分析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趋势,探究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通过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发展历程、市场结构、市场规模、行业发展及竞争等多方面的分析,说明我国审计市场的整体发展现状及特点。
(二)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垄断化趋势与市场竞争不充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我国审计市场的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审计市场发展的趋势和经验,提出我国审计市场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等建议。
三、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标,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综合方法,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对我国审计市场的市场结构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我国审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服务水平与专业水平,以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环境审计研究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性议题和社会热点。
而作为大国,我国环境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地表水和空气质量恶化、
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在此背景下,环境审计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通
过审计来监测和评估企业和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研究,探究环境审计在司法、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参考,以更好地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环境审计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我国环境审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3. 环境审计在企业和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和实践
4. 环境审计的优化与改进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我国环境审计的案例,深入探究环境审计的意义、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
建议。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将探究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于加强环境审计制度、优化环境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审计类论文的开题报告
审计类论文的开题报告审计类论文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审计是一种对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增加,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
因此,开展审计类论文研究,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论文旨在研究和探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分析在审计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从庞大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智能在审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提高审计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3. 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传统的审计方法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而忽视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本文将研究如何将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以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4. 审计师素质和专业发展审计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审计师的素质,以及如何促进审计师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论证途径本论文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当前审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问题。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现代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其优缺点和问题。
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和评估提出的新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本论文预期的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一套适用于现代审计的综合方法和技术体系,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2. 分析和评估不同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为审计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3. 探讨审计师素质和专业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促进审计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中相较于以往的政府主导经济发展,市场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责任也越来越多,而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独特的审计形式,在经济管理和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促进经济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核,包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等方面的审计,着重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现和解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些特殊性质和作用也更加显著,同时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审计监管制度、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以及促进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体目的和内容如下:1.研究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深入了解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
2.分析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应用范围等方面,从中探讨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3.分析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问题、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展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新技术的应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等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从中总结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和矛盾。
2.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和研究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比较研究法:选取国内外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成功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从而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0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提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与规模的扩大,审计的责任与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正确认识审计的期望差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计期望差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公众期望研究委员会认为,审计期望差距包括准则差距和业绩差距两部分。
汉弗莱等人认为,尽管审计期望差的概念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审计期望差的出现是由于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同有关工作规则、密切关注审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的愿望相左而引起的。
因此,审计期望差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审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对审计的态度、审计准则要求和社会公众愿望。
波特建议把审计期望差划分为两个部分:合理性差距和执行差距。
合理性差距是指社会期望审计能够达到的程度与审计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之间的差距,即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超出了审计实际所能做到的内容。
执行差距存在于审计人员被合理期望的行为和他们认为应当执行的行为之间。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下设的麦克唐纳委员会提出了有关审计期望差构成要素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审计期望差是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
审计期望差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可能的准则与现在的准则之间的差距、现在的准则与现在的执业之间的差距、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与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以及现在的执业与公众对执业认识之间的差距。
前两部分注册会计师通过执业水平的提高是可以改进的,而后两部分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所不能解决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
Grav和Manson使用了汉弗莱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认识,进一步引用波特的结构分析法分析了审计期望差,指出审计期望差是描述那些依赖审计人员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标准之间的差。
它由合理差距和执行差距构成,执行差距又分为标准不足差距和执行不足差距两部分。
就此分析,审计期望差构成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认为所应当执行的行为(具体包含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认识、工作方式)和依赖审计报告的人对审计的期望(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的期望)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计学我国审计期望差距调查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随着全球范围内财务造假案的不断涌现,审计期望差距又再一次成为了学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继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技术的相对滞后和对审计目标需求的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审计期望差距不断扩大,从而导致许多公司的破产和倒闭,由此在各国引发了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的法律控告,注册会计师行业出现了“诉讼爆炸”的局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各国审计界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研究,各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风险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导致注册会计师面临法律责任的一个重要成因,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和不断扩大的趋势会阻碍审计行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外国学者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特征、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控制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很好地保护审计人员不受社会对其不合理的控告,同时也可以使审计人员更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社会大众来说,也给我们许多人增长了见识,丰富了会计知识和法律知识。
我国对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采用实证的调查方式的文献较少,本文着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我国存在的审计期望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首先是在对有关审计期望差距理论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我国审计期望差距是否存在。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验证假设。
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分析能够为我国审计期望差距的治理出一份微薄之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1.1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审计期望差距在19世纪审计公司产生之初便存在了,并一直影响着审计职业的发展。
Liggio在1974年首次提出实际审计结果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审计业务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被定义为审计期望差距(Liggio,1974)。
自从Liggio提出这个概念后,学术界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并不统一。
Guy和Sullivan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对于审计职责的理解上的差异(Guy;Sullivan,1988),Low, A.M等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在审计的目标认识上的差异(Low, A.M,1980),McEnroe和Martens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在审计师职责所包括的范围上的差异,比如社会公众认为审计的职责应当包括揭露错报和评价管理层业绩,而审计师则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评价财务报告是否公允(McEnroe;Martens,2001)。
Porter则将审计期望差距定义为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实际业务绩效之间的差距(Porter,1993)。
2.1.2审计期望差距是否存在在国外,研究者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或做实验)来具体研究某一国家(地区)审计师和非审计师之间是否存在审计期望差距,以及这些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比如是审计师揭露舞弊的职责方面还是审计师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方面)、程度如何。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着审计期望差距。
Lowe’s 通过比较审计师和司法人员对审计师职责的不同态度,发现美国的审计师和司法人员之间存在审计期望差距(Lowe’s ,1994)。
Epstein和Geiger对一群美国投资者的调查发现,美国的投资者对审计师有过高的期望,并且同时指出了相关的缩小期望差距的措施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局限性,以此来缩小他们之间的审计期望差距(Epstein ; Geiger,1994)。
在英国,Humphrey等通过研究已经确定审计师的相关职责与审计师对第三方的审计责任方面审计师与非审计师之间存在差距(Humphrey,1993)。
2.1.3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原因对于审计期望产生的原因,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是公众的误解和要求过高,审计职业界自身的局限性等观点。
对此,LEE Teck-Heang和Azham Md.Ali归纳出造成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有:(1)审计职能本身复杂的特性;(2)审计人员和非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责的认识存在差异;(3)对于审计工作业绩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4)审计工作时间的滞后导致公众的期望发生变化;(5)审计职业有本身的自我调节的过程;(6)不合理的期望(LEE Teck-Heang; Azham Md.Ali,2008)。
2.1.4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国外经过对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研究,普遍都认为要通过对公众的教育(如Epstein;Geiger,1994、McEnroe;Martens,2001、Yusuf Munir Sidani,2007等)和完善审计准则、提高审计师执业水平来缩小审计期望差距(Porter,1993)。
2.2国内研究现状2.2.1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我国对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1世纪初期。
胡继荣认为期望差距是指公众对审计的需求与公众对目前审计执业的认识之间存在的差距,它既包括了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也包括了由于公众的认识错误而形成的差距,并且他对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探讨(胡继荣,2001)。
周洁认为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的诸多分歧(周洁,2003)。
2.2.2审计期望差距是否存在我国对审计期望差距是否存在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于最近的十年间。
而且通过实证调查研究的少之又少,较为有代表性的要属王泽霞、周赟和程增宝、郭晓梅等人。
王泽霞、周赟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我国管理舞弊方面是否存在审计期望差距,得出结论是我国存在较大的管理舞弊审计期望差,也提出了缩小管理舞弊审计期望差的建议(王泽霞;周赟,2005)。
张美红、程增宝、郭晓梅通过分析研究内蒙宏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年报审计意见来思考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审计期望差距以及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张美红;程增宝;郭晓梅,2003)。
我国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还不成熟,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地研究。
2.2.3 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原因国内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如徐扬较全面地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原因,他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经济学理论原因主要是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第二,哲学理论原因指的是审计人员由于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认知能力有限以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准确无误地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担保与相关利益方希望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担保之间产生了期望差。
第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审计人员未遵守或未完全遵守职业准则、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提供报表保证程度以及审计人员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的误解和审计人员能力有限。
第四,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现行准则与执行准则之间的差距、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和会计师事务所约束机制不完善(徐扬,2008)。
2.2.4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缩小审计期望差进行了探讨。
如进行了比较全面分析的是徐迪伟,他是根据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不同提出有效控制审计期望差距的五大对策。
包括需要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改革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加强审计人员与报告使用者的沟通,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徐迪伟,2007)。
另外还有王红蕊、任富强认为应加强审计理论研究与准则制定、实施,提高科学性和权威性。
建议设立CPA执业第一线和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之间的沟通渠道,在制定过程中增强参与人员的代表性,提高CPA执业质量(王红蕊;任富强,2007)。
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但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结果也存在着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并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通过实证的调查方式对我国的审计期望差距进行研究,对于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形成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分类整理、全面分析,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3.参考文献[1]李若山.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吗?[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赵保卿,谢志华.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王光远.审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胡继荣.论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J].审计研究,2001(1).[5]赵保卿.论审计期望差距及其控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2).[6]陈文涛.谈审计期望差[J].财会月刊,2003(16).[7]张美红,程增宝,郭晓梅.审计期望差异研究[J].时代财会,2003(9).[8]王泽霞,周赟.我国管理舞弊审计期望差之实证调查[J].经济论坛,2005(5).[9]王红蕊,任富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3).[10]王培兰.缩小期望差在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体现[J].山东商业会计,2007(4).[11]徐扬.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12]徐迪伟.有效控制审计期望差距的五大对策[J].华章,2007(10).[13]周洁.略析审计期望差距[J].财会月刊,2003(7).[14]Guy, D.M. and Sullivan, J.D. The expectation gap auditing standards[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1988(4).[15]Liggio, C.D. The expectation gap: the accountants Waterloo[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1974(3).[16]Porter, B.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udit expectation-performance gap[J]. Accounting&Business Research,1993(23).[17] McEnroe, J.E. and Martens, S.C. Auditors’ and investors’ perceptions of the expectation gap[J].Accounting Horizons,2001(15).[18] Epstein, M.J. and Geiger, M.A. Investor views of audit assurance: recent evidence of the expectation gap[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94(1).[19] Humphrey, C., Mozier, P. and Turley, S. The audit expectation gap in Britai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Accounting & Business Research,1993(23).[20]Lowe, D.J. The expectation gap in the legal system: percep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auditors and judges[J].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1994(10).[21]Low, A.M. The auditor’s detection responsibility: is there an ‘expectation gap’?[J].Journal of Accountancy,1980(150).[22]LEE Teck-Heang,Azham Md.Ali. The audit expectation gap:A review of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J].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2008(4).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引言2.审计期望差距的理论研究2.1审计期望差距的定义2.2审计期望差距是否存在2.3我国审计期望差距的发展与表现形式3.审计期望差距的调查分析3.1审计期望差距的假设研究3.2审计期望差距的样本研究3.3审计期望差距的结果分析4.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原因4.1审计制度方面的原因4.2 经济学方面的原因4.3 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4.4社会公众方面的原因4.5 审计准则方面的原因5.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5.1社会公众的角度5.2审计界的角度5.3审计准则的角度6.结论和建议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1、与指导老师联系,制定研究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