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1.与传统的经典生态学不同,环境生态学侧重于研究人类干扰下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统自身的一系列变化。

1.Gaia假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生物、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

2.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阳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阴地植物。

3.根据生长环境中水的深浅不同,可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4.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

5.竞争的主要方式有两类: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

6.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原则通常包括自然法制、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三个方面。

7.生态系统管理中的“3S技术”是指 RS(遥感)、 GIS(地理信息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总称。

1.“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 A )中首次提出的。

A.《我们共同的未来》B.《只有一个地球》C.《人口炸弹》D.《增长的极限》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越复杂、越高级,则越不容易( D )A. 保护B. 恢复C. 维护D. 破坏3.一种生物的耐受范围越广,对某一特定点的适应能力也就( C )A. 越高B. 越强C. 越低D. 越弱4.固氮菌和豆科植物根系的关系是( C )A. 寄生B. 偏利共生C. 互利共生D. 没关系5.物种繁多、结构复杂、生产力高,对环境影响大的生态系统是( A )A. 森林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湖泊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6.一个在食物网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食者的物种是( B )A. 顶位种B. 中位种C. 基位种D. 关键种7.用来表示毒物毒性大小的指标“LC”是指( D )50A. 绝对致死剂量B. 绝对致死浓度C. 半数致死剂量D. 半数致死浓度8.农业生产是属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的( A )A. 直接使用价值B. 间接价值C. 潜在使用价值D. 存在价值9.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BA 土壤中食物多B 环境条件较稳定C环境条件最好 D 天无敌10.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DA 2个种死亡B 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 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 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11.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 CA 种群 B植被型 C 群丛 D 群系12.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 D 。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
4,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总和
5,微环境:区域环境中,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圈层的细微变化而产生的环境差异形成的小环境
6,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
7,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
4系统研究方法:可分为“白箱”“黑箱”“灰箱”三种
5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构成一个功能整体。生态系统是个功能单位,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6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生物。生产者的生态学功能过程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和成有机物,完成了有机物的生产过程;消费者完成了有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过程;分解者则将有机物分解还原成无机物,重新释放的环境中。
23,生态型分3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24,生态位从环境来看,具体生物所生存的的具体环境,即该生物的生境,从生物来看,生物在环境中占据的特定位置,即生态位
25,生态位的定义大致可归为3类;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多维生态位
26,基础生态位;物种对所有必需生态因子的适合度的超体积
7臭氧洞:臭氧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30%的区域
8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9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需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水平的反映。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态学(任晓丹)1.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因子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要素.2.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

驯化:生物在实验/自然条件下,诱发的生理补偿变化,前者需要较短的时间,后者需要较长的时间。

3.内稳态: 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4.适应:生物对环境压力的调整过程,分基因型适应和表型适应两类,后者又包括可逆适应和不可逆适应,如桦尺蠖在污染地区的色型变化。

5.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6.光周期现象:Garner等人(1920)发现明相暗相的交替与长短对植物的开花结实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植物对自然界昼夜长短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光周期现象.7.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回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特性也同样由于回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8.遗传漂变:基因频率在小的种群里随机增减的现象。

9.生态适应:生物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存意义的特征,依靠这些特征,生物能免受各种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同时还能有效地从其生境获得所需的物质、能量,以确保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10.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内,通过形态的和生理的特征可以相互区别的不同种群。

11.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响应。

12.性选择:在自然界生物的生殖过程中,异性个体之间是有选择性的,包括对异性的体形、颜色、行为等方面的选择。

13.利他行为:动物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14.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ur):是指同一种群的动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求偶行为、交配行为、繁殖行为、双亲行为等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以及领域行为、社会等级等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的行为。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即: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一个基本进化单元和功能单位。

基因型:是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基因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可塑性:一个物种的性状随环境条件而改变的程度称做该种的可塑性。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与子代间在身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或者是指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其他相关生物等。

生物的生存条件(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环境因子:生物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或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主导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环境因子是非等价的,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生态学复习材料

生态学复习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 环工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考试题型:一单选10个(20 分)二名词解释5 个(都是英文的,要求先翻译成中文,然后解释,20 分)三简答4 个(40 分)四论述一个(20 分)第一章绪论(P1-28)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P112 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P123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P16第二章生物与环境(P30-70)1物种(Species的概念:概念一:形态相似的个体的集合。

概念二:能实际地或潜在地彼此杂交的种群的集合。

P322 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P333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

P35概念:所有来源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 点)。

P37(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种质库)(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能量-多样性假说)(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性(多样性-稳定性关系)5 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P40(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的作用。

(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环工(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6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P47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生态学复习资料生态学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见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概念: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要素。

(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4环境因子:生物体研究中心以外的都叫环境因子。

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或繁殖的因子。

6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最小食物的量7耐性定律:生物生长或繁殖的环境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的不足或超过生物的耐性,就会导致该生物不能存活后死亡。

8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的适用范围的大小。

9内稳态:生物通过自身体内环境使生活环境保持稳定。

10指示生物:能够指示环境中某些生物。

11光周期: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12温周期: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13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

14有效积温:是指某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

K=N(T-T0),N指天数、T代表当地的平均气温,T0生物生长最低气温。

15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16繁殖成效:个体现在的输出和未来的输出的总和。

17繁殖价值:指在相同的时间内,特定年龄个体相对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能力、包括现时价值和剩余繁殖价值。

18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护养子代所消耗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所有的量。

19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所有的消耗。

20分配原理:某一空间内的能力是固定的,消耗了就会减少。

21高斯假说: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2生态位: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地理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

23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的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

生态学重点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一、论述你对生态学含义的理解。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这里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2、非生物环境是指光、温、水、营养物等理化因素;生物环境则是同种和异种的其他有机体。

3、生态学强调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而相互作用包括同种有机体之间的种内相互作用和异种有机体之间的种间相互作用。

4、现代生态学家公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和机理的科学。

二、简述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及发展动力1 、生态学建立前期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

2 、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

3、现代生态学发展期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是生态学蓬勃发展的年代。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进步和幸福,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和全球性变化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

这些是促进生态学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而近代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向生态学的渗透,尤其是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精技术为生态学发展准备了条件。

三、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1、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绪论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典型的巢寄生生态学的4个组织层次:由小到大,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种: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原地观测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进行考察,包括野外考察,定位长期观测和原地实验生态学的发展态势:由野外转向室内,从定性到定量有机体与环境物种: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元和功能单位,是由生殖、遗传、行为和生理等内在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成,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份,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有时也称生存条件。

生态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境:具体的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1.综合作用: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所需要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强度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是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在一定情况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的生态因子的加强得到补偿,而获得相应的生态效应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作用于生物,生物又反作用于环境,两者相辅相成。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利比希定律只有在严格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与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与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2、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1898年德国辛伯尔(以生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分布)标志植物生态学的建立3、巩固时期(公元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4、现代生态学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第二章植物的环境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与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栖息地。

生境:植物个体,种群或植物群落,在其生长,分布的具体地段上,各种具体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类别: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不可代替性和可调剂性;阶段性;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限制因子。

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往往取决于最小量矿质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耐性定律: 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生态学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限,为耐性范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耐性限度的法则.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综合适应范围的大小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第三章光因子生理辐射光1、红光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对植物开花、茎的伸长和种子萌发有影响2、蓝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3、紫外线:抑制茎的延伸,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1、强度减弱2、光质改变3、分布不均4、日照时间缩短光补偿点:低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植物合成的产品恰好等于呼吸消耗这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增加的幅度逐渐减缓,最后达到一定限度,不再随光照强度而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树木阳生叶与阴生叶的区别生态类型:阳性树种,中性树种,耐阴树种阳性树种和阴性树种的主要区别:(1)天然更新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2)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阳性树种(落叶松、松)光补偿点大于200 lux,阴性树种(槭、榆)50 lux(3) 树冠外形:阳性树种树冠较稀疏,枝下高较高阴性树种树冠较稠密,枝下高较低(4) 叶片分化与颜色:阳性树种全阳生叶;叶绿素含量较低,淡绿色,阴性树种阳生叶、阴生叶;深绿色(5) 生长发育过程:阳性树种生长快,成熟早,寿命短,阴性树种生长慢,成熟晚,寿命长第四章温度因子温度的时空变化1.时间变化a.年变化:温度的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差值。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绪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美国生态学家E.Odum提出的定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4个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环境因子是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按有无生命的特征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按生态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按生态因子的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填空)生态因子作用特征(问答、举例)⑴综合因素: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独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因此,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导致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例如山脉阳坡和阴坡景观的差异,是光照、温度、湿度和风速综合作用的结果。

⑵主导作用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

⑶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例如低温在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

⑷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减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因子的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如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可依靠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

⑸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地,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5谈谈你对学习《生态学》的看法和建议。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生理、生态和行为)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要素。

(大小范围、具体、相对)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是环境因子的一部分。

生活因子: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生态因子。

所有生活因子构成生存条件。

生境:具体生物个体或群落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直接性与间接性,限制性作用)(1)综合作用自然界不存在孤立的生态因子,也不存在单一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间总是互相促进、相互制约,任何单一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如光强——土壤温度、空气湿度、水分平衡、气温等——植物生长。

(2)主导因子作用生态环境中各因子地位不同,一般情况下,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其它因子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该因子即为主导因子。

(3)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生活因子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具不可替代性或同等重要性。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的生态效应。

即为可补偿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发育阶段有不同需求,不同阶段同样生态因子或其组合的生态作用不同(5)直接性与间接性间接因子通过直接因子体现,如地形因子属间接因子。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一章1.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称作生物圈。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3.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4.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5.环境因子: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6.环境因子分为3类: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

7.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该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

8.Shelford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

9.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10.贝格曼定律: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11.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以减小散热。

12.生态最适点:在由种间竞争条件下,13.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14.内稳态:即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15.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

1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17.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18.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第二章19.种群: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的个体集群。

20.21.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22.单体生物:个体很清楚,各个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23.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部分资料)1、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 于1866年在其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次提出。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里,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类本身,即不同的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指生物生活其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即环境社会。

3、生态学形成和发展: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三、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四、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4、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北欧派、法瑞派、英美派、苏联派5、生态学研究对象:经典生态学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

现代生态学以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环境这个概念既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

7、环境因子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可分为3大类:气候类、土壤类、生物类。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9、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代替性和补偿性。

10、种的性状可分为:基因型、表型11、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12、种间关系指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指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13、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14、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之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复习资料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简单地说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内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态过度带: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

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A、生物因素B、干扰对种群结构的影响C、空间异质性与群落结构D、岛屿与群落结构E、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第七章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

演替的类型(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速演替长期演替地质演替(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4)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有: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波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波动的类型:不明显波动、摆动性波动、偏途性波动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环境不断变化植物繁殖体的散布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的影响两种不同的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和个体论演替观经典的演替观有两个基本点:每一演替阶段的群落明显不同于下一阶段的群落;前一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活动促进了下一阶段物种的建立。

个体论演替观:初始物种组成决定着群落演替后来的优势种。

促进模型:相当于经典演替观,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其他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具方向性。

抑制模型: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来者难以入侵和繁荣,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的顺序,因为任何一个地点的演替都取决于哪些植物种首先到达那里。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生态学复习资料全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它关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

生态学的基本原则- 相互依赖性:生物和环境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 营养网络: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营养链。

- 演化:进化是推动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过程。

- 能量流动: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支持生物的生存和生长。

- 物种多样性:不同物种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由树木、植物、动物等组成,起到氧气供应、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重要作用。

-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物、海洋水文和海洋地质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和生物圈。

-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沼泽和湖泊等,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净化场所。

- 草原生态系统:包括草地和牧场,对动物饲养和土壤保护至关重要。

-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学的应用- 自然保护:生态学研究为自然保护提供依据和策略,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 农业发展: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

- 水资源管理:生态学研究帮助规划和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质和水量利用效率。

- 城市规划: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关于生态学的简要复资料,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Smith, J. (2018). 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型。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

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命表: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

生物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

比如森里群落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成为建群种。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在相互间和谐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参考复习资料

生态学(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思考题:1生态学与生物学、环境科学有何联系与区别?2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为什么说“生态学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请举一例试分析之。

4试分析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特征。

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

(6)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倚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即是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对该生物起限制性作用。

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长和生存繁殖的任何因子。

Shelford 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关于耐性定律的补充说明:I ) 生物可能对某一因子耐受范围很宽,而对另一生态因子又很窄。

II)对很多生态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广,分布一般很广。

III)当某一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适状态时,对其它因子的适应性可能随之下降。

IV)在自然界生物并不在某一特定生态因子最适合的地方生活,而往往在很不适合的地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有其它的生态因子起决定作用V)繁殖期往往是临界期。

内稳态: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内稳态通过生理或行为的调整来实现的。

耐性限度的驯化:内稳态机制外另一种调整生物耐性限度的方法。

驯化过程是通过酶系统的调整来实现的,因为酶系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起作用,并决定着生物的代谢速率与耐性限度,驯化即体内酶系统的改变过程。

思考题:⏹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哪些?生物如何适应多变的生态环境?⏹简述生物内稳态及驯化的生态机制。

⏹在自然界特定生境条件下生存的生物,其生存环境是否为该物种的最适生境?⏹如何理解生活因子的不可替代性?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绪论1、生态学、类型划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学类型划分:1)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进化生态学、个体生态学或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

2)根据研究对象的分类学类群划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生植物生态学、哺乳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地衣生态学,以及各个主要物种的生态学。

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等。

4)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

此外还有学科间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例如:数量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

2、生态学的研究有哪些层次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

3、生态学的研究方法1、原地观测:(1)野外观察(2)定位观测(3)原地实验2、受控实验3、生态学的综合方法(1)资料的归纳和分析(2)生态学的数值分类和排序(3)生态模型和模拟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整体观的发展①动植物生态学由分别单独发展走向统一,生态系统研究成为主流②生态学不仅与生理学、遗传学、行为学、进化论等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领域,而且与数学、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交叉,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甚至超越自然科学界限;与经济学、社会学、城市科学相结合,生态学成了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科相接的真正桥梁之一。

③生态系统理论与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环境保护和污染处理相结合,并发展为生态工程和生态系统工程。

④生态学与系统分析或系统工程的结合形成了系统生态学。

(2)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3)生态学研究的国际化(4)生态学全面发展:①理论方面的发展②应用方面的进展③研究技术和方法上的进展2生物与环境1、环境生态因子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生态幅内稳态生物学零度阿伦规律有效积温法则耐受性定律物候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当生态因子(一个或相关的几个)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扩散或分布时,这些因子就成为限制因子。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贝格曼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阿伦规律。

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物种的遗传特性。

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为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法则是指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这就是耐受性规律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2、比较环境、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境概念的关系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有时又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3、生态因子一般分为哪五大类型,哪些是直接作用,哪些是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间接作用: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限定性作用(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及其作用条件?当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到该植物的最小需要量以下时,该营养物就会影响该植物的生长。

这个论点就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才适用;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6、阐述耐受性定律都受哪些因素影响?(1)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幅度有较大差异,生物可能对一种因子的耐性很广,而对另一种耐性很窄;(2)自然界中,生物并不都一定在最适环境因子范围生活,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广的生物,分布也广;(3)当一个物种的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在最适度状况时,另一些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将会下降,如土壤含氮量下降时,草的抗旱能力也下降;(4)自然界中生物之所以不在某一个特定因子的最适范围内生活,其原因是种群的相互作用(如竞争、天敌等)和其他因素妨碍生物利用最适宜的环境;(5)繁殖期通常是一个临界期,此间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用,繁殖期的个体、胚胎、幼体的耐受限度要窄得多。

7、生态幅受哪些因素影响?与耐性范围有何区别?一个物种对某个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在这种情况,生态幅常常为后一生态因子所限制。

还应注意的是,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它对某些生态因子的耐性是不同的,物种的生态幅往往决定于它的临界期的耐性。

通常,生物繁殖常常是一个临界期,这时,某一生态因子的不足或过多,最易起限制作用,从而使生物繁殖期的生态幅比营养期要窄。

在自然界,生物种往往并不处于其适应生境下,因为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常常妨碍它们去利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因此生理最适点与生态最适点常常是不一致的。

8、内稳态生物与非内稳态生物有何区别?区别内稳态生物与非内稳态生物,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是控制其耐性限度的机制不同。

非内稳态生物的耐性限度仅取决于体内酶系统在什么生态因子范围内起作用;而对内稳态生物而言,其耐性范围除取决于体内酶系统的性质外,还有赖于内稳态机制发挥作用的大小。

9、有效积温法则相关计算及应用K=N·﹙T-T。

﹚式中K——该生物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它是一个常数;T ——当地该时期的平均温度,℃;T。

——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临界温度(发育起点温度或生物学温度)N——生长发育所经历的时间,d 。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样作物的有效积温来安排。

该法则还可以用于预测害虫发生的时代数和来年发生程度。

10、图示北极狐、红狐、飞狐的热能曲线说明对低温环境的适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低和下临界点温度以下的曲线斜率小。

例如北极狐和生活在阿拉斯加的红狐,他们的热中性区都很宽,下临界点的温度可以达到-10℃以下,即使在下临界点温度以下的代谢率增加也很缓慢(红狐)甚至不增加(北极狐)。

11、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在形态上,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就是贝格曼规律。

另外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适应称为阿伦规律。

恒温动物的另一形态适应是在寒冷地区和寒冷季节增加毛和羽毛的数量和质量或增加皮下脂肪的厚度,从而提高身体的隔热性能。

在生理上,动物靠增加体内产热量来增加御寒能力和保持恒定的体温,但寒带动物由于有隔热性能良好的毛皮,往往能使其少增加代谢产热的情况下就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减少身体散热的另一种适应是大大降低身体终端部分的温度,而身体中央的温度血液则很少流到这些部分。

行为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休眠和迁移前者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后者可躲过低温环境。

12、水生植物对水因子有哪些适应特征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以保证身体各部对氧气的需要;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有利于增加采光面积和对二氧化碳与无机盐的吸收;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以适应水的流动;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13、水生动物如何适应于高盐度或低盐度的环境14、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①水生植物a.沉水植物 b.漂浮植物c.浮叶植物d.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a.湿生植物b.中生植物 c.旱生植物15、生物与光的关系3种群生态学概念:生态入侵、他感作用、竞争排斥原理、种间竞争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并给当地物种及生产生活带来、危害,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亦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叫竞争排斥原理种间竞争是指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现象。

1、种群的基本特征:(1)空间分布特征(2)数量特征(密度或大小)(3)遗传特征2、出生率的高低取决于哪些因素:性成熟的早晚产子次数窝产量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绝对密度(直接统计法)(取样调查法)(①植物:样方法②动物:标志重排法)相对密度(直接数量指标)(间接数量指标)4、存活曲线有哪些类型,年龄结构类型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①Ⅰ型曲线凸型,表示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②Ⅱ型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死亡率相等;③Ⅲ型曲线凹型,幼年期死亡率很高。

年龄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①增长型曲线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②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轻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种群之间,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③衰退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年比例减少而老年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5、净生殖率R与种群的关系净生殖率(R0):一个世代后,每雌产雌数。

也就是,每个世代的增殖率(一个世代后,原个体都已死亡)R0=∑lx·mx 若R0>1,则出生率>死亡率,一个世代后种数数量增殖R0倍。

(种群增长)R0=1,则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一个世代后种群数量稳定。

R0<1,则出生率<死亡率,一个世代后种群数量下降。

R0=0,则出生率=0,一个世代后种群绝灭。

6、种群增长模型及其计算7、比较分析种群增长的非密度制约指数增长模型(离散型和连续型)、密度制约增长模型(离散型和连续型)成立的条件和建模的要求,各模型具有哪些生态学意义。

8、如何来判断种群属于哪种内分布型?用一定面积的样方对种群数量进行若干次取样调查,将取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然后根据平均数(m)与方差(s²)的比值,就能检测出该种群的分布格局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