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和体会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而制定的教育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认识和体会的探讨。
认识
1. 培养道德修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规范,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 培养法治意识
该标准还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学习法治知识、法治情感和法治行为规范,学生能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维护公平正义。
3. 综合发展
除了培养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外,该标准还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使其在道德
与法治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体会
1. 培养正确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小学生能够接受系
统的道德教育,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的社会角色扮演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提升法治素养
通过学习法治知识和法治行为规范,小学生能够提升法治素养,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和遵守法律的意识。这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构
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3.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该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使其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结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该标准的指导,小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法治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发展,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参与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
浅谈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的开始将《道德与法治》
重视起来,因此,小学的《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重点逐渐的转向了《道德与
法治》,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加强了学生在树立学法、尊法、守法以及
用法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们充分的了解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为学生们建立了民族
情结。本文主要对小学的德育教学在教材方面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
在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通过《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为学生们建立自
身品德以及道德,这门课程的主要切入点是学生们的实际生活,通过将有关“德”的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勇于探索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使学生们能够发
自内心的热爱生活,塑造乐观健康的心理。在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思想的形成以及发展,这样的课程强化了传统课程中的活
动性以及综合性。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在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非常有
必要的,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小学生要充分的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新思想,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法律意识,要从小学
生抓起。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将法治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切实的
做到法治教育从学生抓起。道德与法治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具有内在的一
致性。因此,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应该是双向渗透的。有了这种相互渗透,道德
教育就有了力量,法制教育就有了空间。除此之外,由于法治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们对于法律知识一直都有一种模糊的概念,因此,我国就针对法治教育的不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浅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道德与法治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化教学的特点。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认知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儿童期是道德与法治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
为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如在执教《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课时,一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课间十分钟是怎样渡过的,学生经过这一活动,就能感受到有了好朋友真开心,快乐无比。二、设计生活化场景,在活动中自主建构。
XXX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和深化,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惯。只有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积极地帮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准备性。活动情景前要让学生做好认知心理准备。XXX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观唤醒。”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状态,善于调节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对即将开始的活动充满期待。否则学生很难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研究。在《种子的探索》一课中,我布置学生去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是美丽秋天的果实。我提出这次种子的收集是一些不常见的种子,可以是食用的,也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
【内容摘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
特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教
育回归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回归生活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
德形成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即在课堂上想生活,在生活中
想品德。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
儿童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
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该课程
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
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儿童与祖国、
儿童与世界等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为主线来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教材从单元主
题到活动主题以及每一个话题,都是儿童真实生活的再现和提升,非常有利于教学。教材的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教师可以充分利
浅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郭志宏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7年第9期
郭志宏
摘要:本文浅要谈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9-0021
面对《道德与法治》的新教材,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可总也找不到
感觉。对于新教材,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这就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
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起点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
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学有所思。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 1. 以学生的角度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2. 对于社会生活有意义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按照学生特点及
教学时间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够与学生道德、法治相符合,也能与学生的
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相符合。3. 赋与学生已有经验和意义。进入初中以前,学生的经验已很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在教育领域中,教材的更迭与改革始终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教材市场迎来了新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推出。本文将就新教材的背景、基本概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以及个人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由我国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材。它主要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教材在内容上融入了更多新时代元素,增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道德与法治》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法律知识是教材的核心,包括了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道德观念则涉及基本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深远。首先,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和法律,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学习《道德与法治》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3篇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3篇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1
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孙民老师、徐文达老师和张冬芝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课程标准解读、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培训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非要让学生“站如松、坐如钟”,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张老师和徐老师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本次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也是新挑战。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旨在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内在融合。针对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过有创意的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能够获得不断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是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新教材的编写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律常识,小学尤以规范教育为重,所以这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当以德育为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国家所需、社会所需,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基础,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当原来的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改为《道德与法治》,它不仅仅是教材的改变,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相应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等也发生了变化。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是本学科的主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我们该如何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通过多次参加网络培训、专家讲座、教材辅导,笔者对教材的认识有了一个新高度:新课程是把握好教育意识形态的战略选择;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奠基工程;是落实政治部署的必然要求。2017年9月,笔者开始从事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多方查找资料学习、体会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材有了新的领悟,了解了学科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教材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教材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教材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本次课程改革提倡课程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将是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程,也是新挑战。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体会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和体会
我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治观念以及法律常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我对该标准的认
识和体会:
1. 标准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它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
价标准,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品
质和法治素养。
2. 培养道德意识:标准要求学校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提升个人素质。
3. 培养法治观念: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了解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研究法律常识和法治教育,学生能够
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惯。
4. 发展法律常识:标准要求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
常识。学生通过研究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制度,
提升法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违法犯罪的发生。
5. 教学方法: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
析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鼓励学
校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教
育的实际效果。
总之,我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
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常识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和教师应根据
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质,为培养有道德情操、法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做出贡献。
结合课例《小学道德与法治》谈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结合课例《小学道德与法治》谈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与理
解
《结合课例《小学道德与法治》谈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与理解》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一、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
1、单元整体备课是根据课程的特点,以教学单元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合授课。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教材整体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对各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安排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当然,对各课的知识点有各课的特点,在备课时也要有针对性。
2、单元整体授课的结构要从整体出发,采用“从单元整体入手--分课导读--再回归单元整体”三段式教法。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通过学生初读课文,对教材各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掌握梗概。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运用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体验,完成学习要求。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知识向智能的转化。
二、单元整合教学的意义
1、能弥补教材的缺憾,充分地围绕一个或两个最多两个主题进行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单元整体教学利于知识的吸收与能力的获得。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的整体解读
度 和 厚 度 ? 怎 样 才 能 让 教 学 变 得 更 为 生 动 、 有 效 ? 鲜 明 的 价 值 导 向 。 仍 以 三 年 级 上 册 为 例 , 三 年 级
这 些 都 需 要 广 大 科 任 教 师 深 刻 理 解 教 材 ,把 握 每 课 上 册 第 一 单 元 《快 乐 学 习》 体 现 的 价 值 导 向 是 爱
下 册 教 材 各 安 排 了Fra Baidu bibliotek个 单 元 。 以 三 年 上 册 教 材 为 例 , 册 第 一 课 第 2、 3页 的 7幅 小 图 展 示 了 儿 童 在 婴 幼 儿
分 别 是 央乐 学 习》 《我 们 的 学 校》 《安 全 护 我 成 和 小 学 阶 段 的 成 长 过 程 , 其 中 有 学 说 话 、 学 走 路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自主 探 索所 指 向 的 四 个 问 题 域 。
己 生 活 经 验 的 回忆 , 再 通 过 教 材 中 小 主 持 人 的 问 题
第 一 单 元 h央乐 学 习》 所 探 索 的 问 题 包 括 学 习 和 留 白 , 引 导 学 生 思 考 自 己 生 活 中 的 基 本 技 能 是 怎
教材 背 后 所 蕴 含 的 思 想 ,才 能 设 计 出 好 的 教 学 预 学 习 、 会 学 习 i 第 二 单 元 体 现 的 价 值 导 向 是 爱 学
浅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点的点滴认识
浅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特点的点滴认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教材。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道德和法治的相关知识,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从而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生活化教学。这些教材选择了许多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道德和法治的原则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材中提到了一些道德问题,如诚实、守信、友善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教材中也穿插了一些法律知识,如消防法、交通法规等,通过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还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参观警察局等,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法律和道德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力量,还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贯通一气,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深化。从开始的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到对道德和法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再到探讨法治与人权、法治与责任等更加深入的话题,整个教学内容呈现出一条逐步升华的线路。这种渗透性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有系统地学习道德和法治的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浅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有效使用
浅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有效使用
作者:黎瑞萍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第84期
随着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德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转变:从2016年9月份起,原来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由“一标多本”变为“一标一本”。2017年9月小学一年级统一使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2019年9月小学阶段全面推开。这一变化给老师们带来不少挑战。面对新教材的改革,教师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使用新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呢?
一、读懂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导向性
每门学科的设置都有其具体的课程标准,只有准确把握了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小学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从2019年9月全面推行,但是其课程标准基本还沿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但是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新时代内容。如:在教学目标的情感与态度里,融入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价值准则这些内容。这就是24字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是新的目标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把这些目标要求慢慢渗入,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二、整体感知教材,重视知识的连贯性
教师要把学科教好,必须要对教材通读一至两次,把教材的纵横联系梳理出来,明晰知识的脉络,知识的连贯性,明了知识的重、难点,这样,在备课和讲课的时候才能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下面我以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为例,说说教材的连贯性。三年级上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涉及学习、学校、安全、家庭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编者把“快乐学习”作为本册教材的起始主题,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就是学会学习,快乐求知,做学习的主人。要学好文化知识,离不开学校和老师,因此,紧接在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学校”。这里突显“我们”,“我们”是学校的主体,学生带着这种主体精神探索学校,了解老师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爱校尊师的良好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安全很重要,没有安全谈何学习。因此,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安全护我成长。“护”字成为本单元的关键词。怎样才能“护”我们成长?这里需要学生了解哪些是不安全的因素?“我们”怎样做才能远离危险?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学生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将学到相关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自护能力,增强了自护的意识。孩子发生安全事故最揪心的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方向——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方向——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方向——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分析「篇一」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读后感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读后感
《道德与法治》2023版新课程标准公布以来,我反复多次阅读。每一次阅读,我都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阅读,我深刻认识到,一定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要和谐互动,增加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一、落实铸魂育人的目标
新课标提出: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我们道法老师要立足核心素养,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营造有趣高效课堂
道法学科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职责。思政课也要与时俱进,围绕课程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焦点,结合当今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比如负重前行的医生护士等,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发现
身边人身边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三、一体化设计落实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课堂基于儿童社会生活,以素材支撑扩充,生活经验提炼促进知行合一,最终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3
真情 教育探索
275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金鑫
广西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意义巨大。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
立德树人,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回归课堂本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当代教育,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而非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最新的新课程标准中指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培育问题,以学生作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道德与法制科教师应深入研究教育过程,总结教育中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有哪些呢?
1.加大关联教学,培养学生关注素养
就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教材、新体例、新思路……但部分教师教学还仅仅局限在教课本上,很少能主动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之外的人和事。事实上,课堂之外发生的一切才是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要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让学生主动地去关注时事,做到“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那么,道德与法治学科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这种素养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要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的考查,重视这方面的关联性教学。我上课一般会结合教学内容,或多或少地引述一些时事人物、事件等时事新闻。在课堂上,每节课的课初5分钟,我会让学生说一说最近两三天自己都关注到哪些时事新闻,说给大家听听。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或者认识,从而促进学生关注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