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201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图形变换和位置关系的应用,以及平面图形面积的灵活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以及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3. 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特征特征变换变换位置关系位置关系面积计算面积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2. 利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立体图形,并拍照。
3.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认识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让学生巩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了解了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2.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变换和位置关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总复习课,主要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实际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的桌子、操场上的跑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和命名这些图形。
3.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特征,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四边形的四条边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题,如计算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或面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图形与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与测量平面图形的特征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条边四边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圆形的特征:圆心、半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解决实际问题:教室的长是10米,宽是8米,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结果如下:三角形:周长15米,面积30平方米四边形:周长20米,面积40平方米圆形:周长30米,面积75平方米(2)教室的面积:10米× 8米 = 80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图形与测量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识别和描述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2. 立体图形的认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并能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
3. 图形的测量:学习使用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角度的测量,并能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4. 图形的计算:学习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并能运用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的识别和描述,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图形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测量工具(直尺、量角器)、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能力。
4. 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板书内容:图形的基本特征、测量方法、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测量题目,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测量实践。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测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运用,难点是长度和面积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长度和面积的单位模型、练习题和黑板。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用量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2. 知识回顾:接着,我会带领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如米、厘米、千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道题。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面积。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点评。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我们的教室长10米,宽8米,求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把长度和面积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厘米,求它的面积。
答案:1. 面积 = 12厘米× 4厘米 = 48平方厘米2. 面积 = 9厘米× 9厘米 = 81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和面积单位及换算的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如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和面积,从而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的复习)
教学目标:1、复习和掌握所认识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周长与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回忆中,重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它们的边长关系。
在对比中认识周长和面积在单位上和计算方法即表示的意义的区别,从而明确定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你能回忆一下,然后与同伴一起说一说。
学生集体汇报。
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些?你们还记得吗?3.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复习和回顾有关图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图形的认识、图形与测量。
二、图形的认识。
1.出示第92页“巩固与交流”第2题。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尝试折出不同的角,试一试。
(2)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判断我们折的是直角,锐角或钝角呢?2.出示第92页“巩固与交流”第3题。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运用直尺和三角板来判断下面的图形。
2.出示第93页“巩固与交流”,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图形与测量。
1.出示第94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
(1)引导回顾总结: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2)思考: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怎样?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怎样?(3)追问:你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还有什么了解?2.出示第94页“回顾与交流”第2题。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围绕树叶的一周所画过的线的长度和周长。
面积是问题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3.出示第94页“回顾与交流”第3题。
(1)引导学生回顾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①长方形周长=(长+宽)×2②长方形面积=长×宽③正方形周长=边长×4④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2)追问:我们是怎样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请说一说。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2014秋)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执教者:教学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思考一﹚: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一起写下来。
(展示作品)1、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请拿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思考:教室里的哪些物品接近这些对应的面积单位。
师:1厘米适合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面积单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恰当选择。
2、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写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3、展示作品,师板书(板贴)二、课堂闯关1:完成95页第1题和第3题。
思考(二):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以数学书为例﹚指名学生演示,师再课件演示。
2、指名说一说,度量数学书的周长与面积分别选择什么为度量单位。
3、课堂闯关2:完成95页第2题。
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把你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用到的公式小组内说一说,小组长负责做记录写下来。
师生齐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异同点:定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周长都是四边之和,面积都是邻边相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95页的第4题。
2、完成教材96页的第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跟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96页的5、7、8、9题。
六、板书设计:图形与测量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周长÷2-宽正方形边长=周长÷4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宽=面积÷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总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图形与测量部分的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测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复习三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关于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性质(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图形的对称与平移长度的测量与单位换算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体积的测量与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熟练进行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
难点:图形的对称与平移的理解和应用;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中图形与测量的综合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量角器、模型(如立方体、长方体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量具(如软尺、直尺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复习已学知识,引起学生对图形与测量相关内容的回顾。
2. 新授: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测量的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图形与测量提纲:列出复习内容的提纲,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方法、单位换算等。
图形示例:绘制各种图形的示意图,标注其性质和特点。
计算示例:展示面积和体积计算的步骤和示例。
作业设计书面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测量一件物品的长度、面积或体积,并记录测量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总复习【第五课时】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总复习,重点涉及图形与测量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图形的内涵、分类、名称、判断和简单的测量,其中包括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直线、线段等图形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夯实这些知识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复习并掌握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直线、线段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名称、判断方法和周长计算公式。
2.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用直尺、尺子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判断其种类和形态。
2.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
3. 情感目标1.热爱数学学科,对图形与测量有浓厚的兴趣。
2.通过认真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复习并掌握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直线、线段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名称、判断方法和周长计算公式。
2.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能够用直尺、尺子对物体进行简单的测量。
2. 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属性,判断其种类和形态。
2.能够使用尺子和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旨在回顾和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因此要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下面是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图形及其形态分类等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图形特征和名称,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掌握判断方法。
3.通过自主测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快速判断其名称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授课1.复习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例图片,回忆、梳理出矩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常见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掌握周长的计算公式;2.引导学生对图形的分类,询问并展示一些具有类似形状或特点的图形,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3.讲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介绍尺子和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主题是图形与测量。
我们将探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难点: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图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黑板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描述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并解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周长是指围绕图形的边的总长度,而面积是指图形内部的大小。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和面积。
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将这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得到周长。
接着,用尺子测量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然后将长度乘以宽度得到面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房间的长方形墙壁的周长和面积,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图形与测量板书内容:周长:围绕图形的边的总长度面积:图形内部的大小计算方法:周长:边1 + 边2 + 边3 + 边4面积:长度× 宽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自己房间的长方形墙壁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学生自己测量得到的周长)面积:(学生自己测量得到的面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与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图形的认识|北师大版(2014秋)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认识(92页-93页)2、教材分析:图形的认识主要复习所学过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角以及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
通过对相关图形的回顾,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这节内容包括三部分,1是角,2是长方形和正方形,3是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这样安排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特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图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对三年来所学的图形知识进一步加深和理解,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在小学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在一、二年级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体、长方体,对它们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中,积累了描画、拼摆、观察等感性经验,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的空间思维过度的时期,学生认识事物只能停留在表面,对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容易发生混淆,空间观念处于初始阶段。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辩认角、长方形、正方形,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比较归纳复习学过的图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启发引导、直观演示、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图形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图形的美,渗透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直观判断各种角,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201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北师大版(2014秋)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1、了解学过的各种图形,并会辨别。
2、理解平移和旋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牢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已经基本掌握,但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师:回答得很好。
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辨别锐角、直角、钝角呢?生:可以用三角尺测量。
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师:回答得完全正确。
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
2、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哪个图形是长方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观察交流,集体评价。
3、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93页2、3题。
二、复习图形与测量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说一说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件出示:1000 10 10 10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00 100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自由回答,计算评价)3、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回顾计算公式)课件出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5、巩固练习:教材第95页3、4题,第96页8、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三、复习图形的运动1、课件出示教材第97 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图。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总复习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案
③正方形周长=边长x4
④正方形面积=边长x边长。
(2)追问:我们是怎样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请说一说。
4.让学生完成教材第95~96页“巩固与应用”第1~6题。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困生。
5.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巩固与应用”第7题。
(1)认真读题目,分析一下条件和问题想一想。
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怎样的?
(2)师引导:计算需要多少块砖,用客厅面积除以砖的面积。
用砖的块数乘砖的单价就可以求到总价。
通过对比总价,就可以判断用哪种砖。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学生问题的能力。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
(2):
(3):
反思(略)
板书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总复习 图形与测量|北师大版(2014秋)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整理复习。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型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学会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学生能牢固掌握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进率,能熟练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过程中,经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这两种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简单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会方法整理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学生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回顾老师带来一幅画同学们看,装裱这样的一幅画要用去多长的木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同意吗?提问:装裱时给这幅画装上了同样大小的玻璃,用掉了多大的玻璃呢?会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知识?3、揭示课题:谈话:看来要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就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板书:周长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材的选取都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的素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图形与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会恰当的选择长度或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二、教学重点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三、教学设计(一)长度单位T: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昨天李老师请孩子们回家整理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知识。
请拿出你们的整理单。
(对照其中一名孩子的整理单进行讲解)1、长度单位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2、用手比划出单位长度,并举例说明生活中所用到的长度单位。
3、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二)面积单位T:理清了长度单位,现在我们继续来复习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用什么字母表示。
2、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呢?1平方米呢?3、举例说说生活中所用到的面积单位。
4、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三)周长T:除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容易搞混淆,还有两个知识也经常被你们搞混,那就是周长和面积。
我们先来说说周长。
T:什么是周长?T:以我们身边的物体为例子,说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
T:三年级上册学习周长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并且学会了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
这是一个长方形,请你列算式计算出它的周长。
S:汇报三种算法。
T:这三种算法都在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引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T:搞清楚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就很简单了。
正方形的每条边都一样长,所以它的周长可以怎样算?(引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四)面积T:理清了周长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攻克你们认为最困难的面积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图形与测量﹚
执教者:廖婉丽
教学目标: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思考一﹚: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用字母怎样表示,一起写下来。
(展示作品)
1、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请拿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思考:教室里的哪些物品接近这些对应的面积单位。
师:1厘米适合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面积单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恰当选择。
2、在刚才整理的基础上写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3、展示作品,师板书(板贴)
二、课堂闯关1:完成95页第1题和第3题。
思考(二):1、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以数学书为例﹚指名学生演示,师再课件演示。
2、指名说一说,度量数学书的周长与面积分别选择什么为度量单位。
3、课堂闯关2:完成95页第2题。
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完成学习单上的表格,把你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用到的公式小组内说一说,小组长负责做记录写下来。
师生齐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异同点:定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周长都是四边之和,面积都是邻边相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95页的第4题。
2、完成教材96页的第6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跟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五、作业:教材96页的5、7、8、9题。
六、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周长÷2-宽正方形边长=周长÷4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宽=面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