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中新史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传播史简答题真题
1.简述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此题是《解放日报》整风期间发展的一篇著名的新闻理论文章,对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P259 参考答案:1946年9 月1 日,《解放日报》发表陆定一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有关问题,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新闻学观点,文章论述了“新闻的本源”问题,对新闻的定义作了界定:指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

文章还论述了新闻如何能真实的问题,既基本肯定了资产阶级新闻学中新闻必须具备的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实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必须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群众。

联系实际,才能写出真实的新闻。

2.简述60年代初我国新闻工作如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P395
解题思路:要回答当时为什么兴起调查之风,以及由谁在主张,有什么样的影响等
参考答案: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 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要成为事实求是年。

刘少奇要求《人民日报》好好检查一下三年来在宣传生产建设方面的浮夸风,在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风,在政策宣传和理论宣传方面的片面性。

刘少奇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人谈话时,明确提出记者和编辑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者,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把坚持原则性与纪律性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服从党委传导,一方面也要敢于向党委反映问题,提出意见。

新闻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蹲点,也叫建立基点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解剖麻雀”;②点面结合法,在分析比较的前提下以点带面;③专题调查,即带着一个多个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调查。

深入调查研究后,让许多记者头脑变得冷静了,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不再人云亦云,工作作风也发生了改变,看问题不再绝对化。

报纸上实事求是的报道多了起来,还出现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好的新闻报道。

3.简述当代香港报业的特点。

解题思路:此题书没并没有直接的答案,考生可参考其他的新闻史方面的书籍。

此题答案有参考白润生的《中国新闻通史纲要》。

参考答案:
首先,香港报纸中绝大多数是作为赚钱的商品而存在的,广告是其最重要的要素,各新闻单位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第二,激烈的竞争促使香港的报业努力进行改革,从编制来看,无一不是精简人员,从发行对象上看,则增设多种专栏,在印刷技术、编辑技巧、独家新闻上下功夫。

多重视社会新闻、“马经”新闻和股票信息的报道。

第三,先进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报贩行业十分发达。

第四,报团化现象日益空出,一些大报都逐渐发展成报团。

5. 简述《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经验。

参考答案:《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

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是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打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

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和主持人,陈独秀还为刊物制定了宣传策略,即以思想启蒙为要务。

还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宣传政策与方针,确立了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

不为艰难困苦所动,坚持《新青年》的方向,和读者一起前进。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成为主要阵地。

《新青年》经历了三个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

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第1号起迁上海出版,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采用先树旗帜的办法,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表明刊物性质变化。

在印刷与发行方面,成立新青年社,作为独立的机构。

改组后的《新青年》扩充了编者作者队伍,内容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宣传,但是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读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稿。

既争取了原有民主主义作者读者逐步跟上来,同时也避免反动当局的注目。

6. 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此题为核心考点。

需熟记重要领导任务的讲话,他们对党的新闻工作的走向起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

10月2 日,刘少奇亲自去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一是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报纸每天和群众见面,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习”。

二是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第一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要学习唯物史观、认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第二“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要经常学习、研究,时刻注意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第三“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当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第四“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要多看,多问,多做研究工作,独立思考、分析和判断。

7. 简述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战斗转移。

参考答案:1946年6月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刚刚发展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也被迫收缩,不少电台停播,为了保证战时不中断广播,延安新仝广播电台开始迁址,1941年11下旬起开始研究与准备转移事项,其中一部分工作人员转移至陕北了长县史家畔村,并于21日起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继续播音。

1948年为了适应宣传的需要,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迁至平山,自5月23日起在平山播音。

1949年3
月又迁入此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性广播宣传中枢。

8.《申报》《新闻报》,“五四”时期如何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发展。

(P172——173)
解题思路:《申报》、《新闻报》在五四期间迅速向企业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申报》、《新闻报》的掌握是每个学校都要求的。

《申报》在“五四”时期,由史量才接办,销量从只有7000多份,发展到日平均销量达到5万份的大报。

这是其积推行企业化,加强经营管理的结果,具体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改进广告设计,使广告额日增,成为报纸的主要赢利来源;2、加强报纸发行,加紧报纸发行这一环,设立报纸推广科,还开辟外埠市场,派人到全国各地往求机关、团体、个人订户;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设备,并成为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为以后进一步企业化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新闻报》在五四时期与《申报》并驾齐驱,也向企业化经营方向努力发展。

汪汉溪任总经理后,清于经营管理,报纸销量激增,又通过购进大量的纸张,伺机出售,获得大笔资金,借此还形成了一条:“借款——还款——再借再还”的经营手段。

新闻报还率先在报馆内设置无线电收报机,增强竞争能力。

在开拓广告、加强发行和更新技术方面也效仿《申报》。

《申报》、《新闻报》实行的企业化经营的方针和新闻业务方面的改革,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9.简述时务文体的特点。

P104
解题思路:简要叙述时务文体的特点,代表人物、报纸、意义即可。

维新派时期,中国报业取得是很大的进步,其中一个便是创造了新的报章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其中的以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影响最大,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时务文体的特点: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最著名的报纸是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创办于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

此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已经发动并迅速推向高潮。

梁启超作为维新闻派的主将之一,其报刊政论感情奔放,笔端酣畅。

他写了数百篇评论时事和介绍西学的文章,形成了加具一格的“时务文体”。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对这种文体的特点作过概述:一是“纵笔所至,略不捡束”,也即信笔写来,不拘一格,即冲破了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的局限,又兼收散文、骈文之所长,意至笔随,洒脱奔放。

二是“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也即文字流畅,词汇新颖可读,使用新鲜的俗语和外来语词。

三是“笔锋常带感情”,也即感情充沛,饱含激情,文气跌宕,富有感召力和鼓动性。

10.简述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宣传业务的发展。

P308
解题思路:此题在书中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对书中第十章第二节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进行一定的总结。

应当注意的是,题中说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也就是指其未迁入北平前的宣传业务。

参考答案:解放战争时期,以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人民广播电台,在宣传业务上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立足于解放区,以国统区听众为主要对象,帮助国统区的听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主张和解放区的生产建设情况,通过具体、真实的新闻报道和广播讲话来驳斥蒋介石集团的造谣和歪曲宣传。

同时还实行“大家办广播”的方针,希望国统区听众把自己在国民党统治下不敢说、没有地方说的话都写给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8年5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入平山,为适应战争的需要,于9月12日起,连续4天反复播发新华社的有关刘邓大军胜利挺进中原的社论,向全国人民报道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

新华广播电台还成功的组织瓦解敌军和争取蒋军家属的报道,开办《对蒋军广播节日》,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和宽大的政策,报道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形势。

1949年3月迁入北平,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

总之,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其宣传上的贡献,其自身的宣传业务也不断得到提高。

11. 简述近代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

(一)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在华外报的出现以及由东南沿海向中原腹地步步深入,是与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和扩张同步进行的。

他们企图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他们宣传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企图以西方模式改变中国人的头脑。

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将中国逐步推向殖民地的道路。

(二)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闭关政策被打破,中西文化交流得以恢复,在华外报所作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介绍和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知识的宣传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三)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通过外报的办报实践,西方的新闻采访与编辑业务、新闻事业的管理方法和发行、广告、印刷等技术也陆续为中国人所掌握。

西方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新闻工作者。

石印和铅印技术也是随着外国人的办报活动传入我国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P74)
12. 简述“五四”时期我国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采访业务的改进。

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已是最新的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报纸版面分为4、5、6、7、8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标题制作也做到醒目引人。

在新闻采写方面,不少报纸聘设特派记者,开辟国内外新闻来源,重视直接采访报道,使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并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有些报社开始派外驻外记者,直接采写外地的新闻,丰富了报纸的国际新闻通讯。

(《中国新闻传播史》P192)13.简述“九一八”前后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
史量才是一个爱国进步的民族资本家、报业家。

1934年11月13日被杀。

“九一八”后,《申报》开始改变先前保守的政治态度和单纯营业性质,转向爱国进步立场,要求坑日和民主,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改革后的《申报》有了不少明显的变化,言论态度鲜明,加强政治时事评论。

1932年《申报》连发了三篇时评《剿匪与造匪》、《再论剿匪与造匪》、《三论剿匪与造匪》,鲜明反对内战。

其次,革新副刊《自由谈》,聘青年作家黎烈文任主编,改变长期庸俗的趣味主义编辑方针,主张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

《自由谈》成为反文化“围
剿”的进步文化阵地;再次,聘请李公朴等主持开展社会文化服务事业,相继举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等,团结培养大批青年走向进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中国新闻传播史》P214——235)
14.简述邓拓的新闻思想
邓拓长期担任党报党刊的领导人工作,1949年起担任《人民日报》的总编辑、社长,亲自主持了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后来负责主编理论刊物《前线》,并为《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的专栏。

他所写的新闻理论的文章,主要收集在《邓拓文集》他的新闻思想主要表现有,重视报纸的社论工作,他在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社论形成发每月平均篇幅增长的趋势。

重视报纸的理论宣传,提出报纸应当经常地就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实际生活和各项问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

同时对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作出了区分,全国性报纸的责任是全面地反映全国建设工作的成就,从全国的观点出发解释情况;而地方性报纸应该以大部分的材料来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工作。

强调改进新闻报道,他认为报纸上的长篇大论不是新闻,要用事实说话,必须选择全国人民有共同兴趣的事实,必须报道刚刚发生的事实。

对于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观点也十分赞同,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中国新闻传播史》P400——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