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备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合集下载

二备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二备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2课时)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阅读应: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是: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

茨威格(1881 —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 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第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二)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优秀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优秀教案(2课时)

《列夫·托尔斯泰》名师教案(2课时)(一)教案建议本篇课文尽管是肖像描写,但内涵丰富,有些地方需要提供一些背景材料,课前要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要有所了解。

(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但对于本文这类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学生往往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认为肖像描写只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对于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的把握,更难于通过肖像描写来领悟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所以,让学生通过肖像来领悟认为内心世界,是学习本文的首要困难。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的引导,循循善诱。

二、教案目标1.积累重要的词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3.品析语言,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肖像描写,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三、教案重难点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案方法点拨法、讨论法五、教案过程及要点(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3.学习对比、侧面描写、欲扬先抑的写法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预习:1.至少读三遍课文,画出文中生字难词,并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和作品,查阅茨威格的介绍,也可以作成PPT,上课时展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介绍作家作品(我认为,前一天布置预习的文章,可以不用煞有介事地导入。

)1.学生用前一天查阅的资料,先介绍茨威格。

2.介绍托尔斯泰。

学生介绍,教师适补充。

他出生在俄国,他的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独生女儿,所以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

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想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

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

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

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

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内容。

2. 参考资料: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和作品分析。

3.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谈谈对文学巨匠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列夫·托尔斯泰吗?对他有什么了解?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取《列夫·托尔斯泰》的某一作品,进行案例分析。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 提醒学生课后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加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解。

2. 提问:你们阅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吗?能分享一下你们的阅读体会吗?二、作品分析(20分钟)1. 选取《列夫·托尔斯泰》的某一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

《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之所以能尺水兴波,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夸张更是突显了托尔斯泰的形貌特征。

因此,本文的比喻和夸张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效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探究内容及其表达作用;进一步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学生品味描写主人公眼睛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学习其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相关语句,品味句子含义。
学生齐读第7段,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先组内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归纳。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作后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3.后一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4.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进一步学习并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像描写的作用。
难点
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课时:二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悟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语句含义的能力,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为学习重点;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及人生追求为学习难点;【轻松预习】一、了解作者——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qing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二、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就是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晚年的他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

他的信仰和行为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

又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他差点被流放,幸亏民众的舆论阻止了政府的荒唐行为,然而他最终没有逃脱被开除教籍的命运。

他在82岁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

”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他的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称之为这是“世间最美丽的坟墓”,“保护他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他的一生,是在焦虑与不安、对真理不断地求索和勤奋创作中度过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训练达标
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总结反思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引导点拨
(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教学资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复习导入
(安排字词复习)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滞(zhì)留 禁锢(gù) 颔(hàn)首低眉
锃(zèng)亮 犀(xī)利 广袤(mào)无垠
尴尬(gān gà)炙(zhì)热
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认真听写,汇报交流字词重要含义。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X、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包括他的国别、身份、主要作品名称等,认识他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尤其是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夸张及妙喻的情趣,揣摩其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诵读,学习细腻、夸张而又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由外貌透视人物心灵,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1、作者以高超的语言功力展示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需要学生在诵读中悉心揣摩文中细致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2、课文中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需要激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语你能说出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你们知道托尔斯泰长啥样吗?(课件)二、作者简介(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高尔基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圈点勾画法”读书。

2、强调重点字词:(课件)3、列阅读提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层次脉络)第一段:须发的特点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第三段:面容表情第四段:长相平平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第六段:目光犀利第七段:蕴含丰富情感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第九段:眼睛犀利、人生不幸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本文大量的文字是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反馈小组互换,检查课前预习,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听写。

4、评出最善于预习的同学。

三、作者、作品介绍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

三、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三、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领悟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难点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走近托尔斯泰:提起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

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方案2课时.doc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方案2课时.doc
目光:黑豹似的目光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冑,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 璃。这是出现在人类而部最富有感情的--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 情。
(2)
明确:托长想粗鄙,他多毛,浓胡须,身材矮小,他拥有一张俄 国普通大众的脸。
教师小结:课文的前四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的外
貌,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拜访者心中的托与亲眼所见的托的冃人反差,同时 作者对客人拜见情景的描写,乂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托的身材特点, 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的形象的认识乂加深了-•层。同时这 一段也是过渡段。
(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托是一位文学冃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 我们展现了托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 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的崇敬赞美之情。
五、研读与赏析
(1)请川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怎样的外貌物征?
须发:(他生就……)浓密的胡髭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
穿戴:(对他来说,穿这件人衣,还是……)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长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人众的脸
身材:矮小敦实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1-年的文学人师托尔斯泰,因 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袴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 争与和平》《女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 事的眼晴。现在,就讣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 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查找茨威格、托尔斯泰的资料。

反复朗读课文并结合资料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学们,列宁曾经称赞过一位作家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高尔基曾说不认识他,就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他就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

2、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学会品评重点语句。

三、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其他背景资料吧!1、简介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奉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迭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燥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课题:列夫·托尔斯泰【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7——9年级的学生阅读应: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教学的要求是: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

本文的重点是落在写他的眼睛上,通过写眼睛来写他的敏察、深刻,写他作为伟大作家的杰出才能,写他是时代的透视镜和多棱镜。

这就是欲扬先抑写法的应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接触过一些肖像描写,比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但对于本文这种集中所有笔墨、浓墨重彩、精确细致地刻画人物的肖像,并通过肖像描写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品还没有学过,学生往往对肖像描写的理解只停留于表面,认为肖像描写只是为了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而对于肖像描写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把握,更难于通过肖像描写来领悟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所以,让学生通过肖像来领悟人物内心世界,是学习本文的首要困难。

另外,一般的肖像描写都比较写实,对于夸张的、漫画式的肖像描写,学生接触的也少,这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主要困难。

1.学生已经知道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想知道的:茨威格描写人物的独到之处。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生字词、通过老师的点播指导学生能读懂文章,并理解文章中难以理解的句子。

4.对学困生的关注: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虽文字浅显,但由于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课堂多提问、课下多检查,循循善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教学难点】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方法】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要点】第一课时:疏通文意,归纳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二课时:解决疑难句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

(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1.可分两部分: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5)拜访者失望之情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创新支点: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五、教师总结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

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六、布置作业A.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B.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的特点是:(1)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丑陋;(2)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群里分辨不出来。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如下:(1)“有长者风度,天父般地如卷起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等。

择要概括:慈祥、善良,并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二、感悟研读文本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1.都写了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择要概括:(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有准确的洞察力。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写出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度和深度,展现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引用高尔基的话,夸张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相关的语句还有很多,要求学生细加体会,讨论交流。

)3.这个问题要做重点研读:(1)相同点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2)对不同点的研读,结合课下学生查阅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明确:因为托尔斯泰到晚年一直致力于“平民化”:持斋吃素、从事体力劳动、耕地、挑水浇菜、制鞋;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后来他终于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11月20日(俄历11月7日)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

遵照他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加上在《复活》中反对上帝,不信来世,被官方教会革除了教籍,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但托尔斯泰以他深邃而丰富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而最简陋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由此和课文进行比较,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择要概括为:不同点是前者写粗鄙、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后者写眼睛是珠宝、精美绝伦,正是写他灵魂的高贵,前后构成对比,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因此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总结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以讨论的方式解决,言之成理即可。

创新支点:五、探究讨论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如下:不矛盾。

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这个智者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